有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转换图标

有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转换图标

一、转换icon有妙法(论文文献综述)

姜欣[1](2010)在《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典籍翻译、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符号学语言学理论三个学科的跨越中找到一个契合,以中国古典茶诗的英译为切入点,建筑一个由计算机辅助实现汉语诗符跨语际转换的理论框架,并以相关翻译实践中产生的效果予以论述和求证。绪论中探讨的是对“现代科技与东方古老文明对话”的感慨与思索,强调了古典茶诗这一语域独特且主题专一的语料的研究意义及亟待改进的译介现状,以及笔者对利用富有跨学科跨文化功能的符号学作为理论框架,结合数码时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典籍翻译事业尽绵薄之力的期望。第二章回顾了符号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围绕语言符号所形成的代表性学说,对中西方符号学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汉语这一典型的表意语言文字和以英语为代表的表音语言文字进行了符号学视阈下共性与特质的多维对比,分析了兼有文字和语音两个符指形式的汉语言特性,凸现了符号学与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力,展示了语言在一级与二级符号系统中意符和符指指示行为的递进关系,同时论及了人类在这两个层级上的认知方式。将理论框架与研究语料相结合的第三章对汉英诗语符号做了概括性比较,用实例分析显示了茶诗的典型语言符号特质,旨在说明其在解码与再编码过程中的映射、呼应、渗透与交融能力,铺垫了下一章符号学途径茶诗英译的优势所在。第四章从语言学和认知理论两方面论证了诗性符号跨语际转换的可行性,为其多方位映射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相关实例。论文第五章回应开篇绪言,突出借助计算机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典籍诗词进行翻译研究的必要与可行,两个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大有意义与前景。本章从五个侧面着手,即茶诗韵尾的自动甄选统计研究,茶语符码汉英知识库的建设,茶喻的识别与处理基础,机译中介语式的译文分析,茶典籍文本符号系统的树剪枝快速切分方法等,以综合利用典籍英译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因素,辅助提高复杂的古汉语文体文本的英译效率,且更充分地保持源语符符指意义,保证术语译法的一致性与精准。第六章是以笔者亲身参与的典籍翻译课题为实证基础的实践尝试与思想升华。遵循的原则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对受众体进行原诗符号各层面的切换,努力使源语意符对应的译文意符能现出原诗的本色。作为典籍英译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总结,这篇论文是在艰辛的探索中一步步铺就曲折又风景无限的揽胜之径。

王海铝[2](2005)在《意境的现代阐释》文中提出本论文以梳理“意境”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脉络为起点,通过比较、对照“意境”的各种阐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开论述“意境”研究的现代发展与“意境”阐释的现代深化,探索“意境”的多元内涵与审美特征。 第一章旨在从史学的角度梳理“意境”概念的发展史,这一章以“结胎与孕育”、“汲养与催化”、“分娩与命名”为主线,勾勒“意境”概念形成的主要脉络。“意境”的含混性与多元性给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多向度的可能。 第二、三两章构成本论文的主要部分。第二章着重研究意境范畴的现代发展,主要从传播学、文艺学、心理学、符号学的维度展开具体研究。该章的第一节分析与比较了古代意境史料与近现代意境研究在传播学意义上的不同效果,论述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等“意见领袖”在意境传播链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论文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章着重透视意境理论的现代阐述,主要从生命哲学、接受美学、现象学、文化学的维度展开论述。这一章既是对第二章的多元拓展,也是对意境研究的深入与探索,中西比较、古今对照的维度在这一章里更为明显,并一步步突破传统意境论的古典维度、艺术维度、作者维度,融入当代意境论的生命哲学维度、接受美学维度、现象学、文化学、人类学的维度。意境存在于我们的体验中,恍惚幽冥,生生不已,我们置身于意境的生成之中。 第四章聚集于意境研究的众多争议之处,辨析意境被视为古典理想与现代追求、佛学境界与诗学概论、民族话语与世界范畴的立场争论的各自理论依据及其利弊得失。余论“说不完的‘意境’”,包含了我对于几年来对意境领域的关注、思考、研究的简要总结,也包含了我对于意境阐释没有定论的坦诚告白:意境是难的,无法界定,不可穷尽。

高福聚[3](2002)在《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文中认为各类空间结构的出现往往都受到了自然界的启迪,自然界的创造能力常常要超越人类的设计和想象能力。利用仿生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是关于应用有关生物学知识体系去解决工程和社会问题的分支科学。生物以最少的材料,构造了坚固、美观实用的外形和生存空间的事实,确实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仿生学原理来理解、分析和发展空间结构。首次将仿生学和空间结构相结合来研究,不仅认识到生物体结构发展进化的各种合理性,同时也注意到了其局限性;指出了建筑结构与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建筑与生命活动的标度性和建筑仿生研究的条件与限制。本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历史考古资料,追踪了仿生学思想在人类建筑活动方面的潜意识运用、现代空间结构的原始雏形和历史发展,以及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对于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影响;2)从形态、力学、材料、功能和施工(制造、安装)等方面,寻找仿生学在空间建筑结构领域应用的一般规律和实际例证;3)对于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在研究原则和方法中,引入了分形、拓扑、混沌和组合等现代数学的概念,提出了特征标度的概念和思想;4)展望、预测了仿生工程学在空间结构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确定了近期空间结构领域内仿生研究的重点内容,等等。

徐杰[4](2001)在《转换icon有妙法》文中研究说明 近年美化电脑桌面的风气开始由 Mac 席卷 PC,而转换 Icon 正是其中一种热门模式。想为沉闷的《Windows》带来更多生气,就要试试以下介绍的两款免费共享软件了。IconPackager 简易 Icon 改装大法……Download 网址:Chttp://WWW.stardock.com/products/icompackager/一次过全部换新装还记得笔者早前介绍过的《Object Desktop》吗?《Icon Packager》便是其 Item 之一。以往更改 Icon都要逐个编辑,少一点耐性也不行,而《Icon Packager》则明显快捷简便得多。软件本身已内置一系列 Icon 组合,你只需从界面右边的 Option 中,挑选合适的转换 Icon 项目,例如桌

二、转换icon有妙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换icon有妙法(论文提纲范文)

(1)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古茶诗的译介意义及其现状
    1.2 计算机技术与典籍英译结合
    1.3 符号学搭文理交叉理论框架
2 符号学语言观的发展综述
    2.1 西方符号学理论之始今
        2.1.1 语言符号学同本溯源
        2.1.2 各学派之承启与拓展
    2.2 国内符号学研究与创新
        2.2.1 古代符号体系的形成
        2.2.2 现代各前沿发展略观
    2.3 汉语符与自然语言处理
        2.3.1 NLP与符号体系组件
        2.3.2 汉符的非单元可析性
        2.3.3 各层维符号标识论证
3 古茶诗三维符号特质分析
    3.1 各层维结构的多象似性
        3.1.1 末级意符音字双层级
        3.1.2 非终极组合符之内嵌
    3.2 诗语符指规约多互文性
        3.2.1 稳与变历时辩证统一
        3.2.2 同与异共时跨语演化
    3.3 符阐边缘歧义多模糊性
        3.3.1 意符依语境扩缩外延
        3.3.2 符指借意象增减内涵
4 跨语符译茶诗可行性理据
    4.1 多元语言共源同一内核
        4.1.1 深层结构的普遍相通
        4.1.2 人类认知的方式趋同
    4.2 诗歌符号系统呈开放态
        4.2.1 诗语特许解析无达沽
        4.2.2 动态跨语系编码生成
    4.3 意符符指符阐三元模式
        4.3.1 意象符号的置换折射
        4.3.2 心理感应的联想互映
5 计算机科学优化译介技术
    5.1 韵尾自动甄选统计研究
        5.1.1 英汉韵对照搜索计算
        5.1.2 尾韵词模型参数训练
    5.2 机器翻译中介语式元型
        5.2.1 中介语智能脚本理论
        5.2.2 网译骈句的案例分析
        5.2.3 勘校前后对比与评论
    5.3 茶文化符码汉英知识库
        5.3.1 茶语域术语建库特点
        5.3.2 专有多锚点对齐试验
    5.4 茶比喻符码的建模基础
        5.4.1 茶性相关喻语的识别
        5.4.2 茶名中隐喻符的处理
    5.5 树剪枝的快速切分方法
        5.5.1 相关度量的扩展计算
        5.5.2 快速切分法及流程图
6 茶诗英译实践之方法提炼
    6.1 求同存异符号映射传真
        6.1.1 原景彩描寓意宜留白
        6.1.2 上限词求同下限斡旋
    6.2 修辞手法互补源语效果
        6.2.1 比喻符指的二级递进
        6.2.2 拟人称谓的符阐折射
    6.3 调节低语境译语符失补
        6.3.1 全方位审度互补兼顾
        6.3.2 权重聚焦以凸现诗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意境的现代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绪论 一种成长中的理论
第一章 意境概念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结胎与孕育:意、象、境
        一、言不尽意
        二、立象尽意
        三、境生象外
    第二节 汲养与催化:气、韵、味
        一、气、神、韵
        二、兴、趣、味
        三、游、逸、空
    第三节 命名与诞生:意境、情景、境界
        一、诗有三境
        二、情景交融
        三、境界为上
第二章 意境范畴的现代发展
    第一节 意境的传播学研究
        一、无奈的故纸堆
        二、唯一的王国维
        三、N个意见领袖
    第二节 意境的文艺学研究
        一、文艺人的意境观
        二、门类里的意境观
        三、时空中的意境观
    第三节 意境的心理学研究
        一、直觉与意境体验
        二、通感与意境表达
        三、想象与意境创造
        四、完形与意境感知
    第四节 意境的符号学研究
        一、符号·能指·所指
        二、语象·物象·意象
        三、艺术·形式·情感
第三章 意境理论的现代透视
    第一节 意境的生命哲学解析
        一、背景:天人合一
        二、形态:生生不息
        三、蕴涵: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第二节 意境的接受美学解析
        一、文本与召唤结构
        二、作品与读者接受
        三、读者意境、作品意境、读者意境
    第三节 意境的现象学解析
        一、“还原”:以天下观天下
        二、“居中”:恍兮惚兮冥兮
        三、“不执”:扫除一切名相
    第四节 意境的文化学解析
        一、饮食起居中的意境
        二、修身养性中的意境
        三、休闲游戏中的意境
第四章 意境研究的争议聚焦
    第一节 古典理想Vs现代追求
        一、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
        二、现代文化的诗意情趣
        三、日常生活的浪漫体验
    第二节 佛教境界Vs诗学概念
        一、来自佛学的光晕
        二、来自诗学的桂冠
        三、来自美学的支持
    第三节 中国特色Vs世界范畴
        一、民族独有的批评话语
        二、西方相似的文论范畴
        三、世界共通的神秘境域
余论 说不完的“意境”
主要参考资料
附件 大学生意境知识抽样调查报告
后记

(3)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第一章 仿生学的历史发展与应用
    1.1 仿生学的起源
    1.2 建筑和结构仿生的原始雏形和历史发展
    1.3 建筑结构及体系的历史发展
    1.4 仿生学的定义、应用和研究
    1.5 本文对仿生学的研究和重点工作
第二章 空间结构的仿生研究
    2.1 形态仿生
    2.2 力学仿生
    2.3 材料仿生
    2.4 功能仿生
    2.5 施工仿生
第三章 仿生学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仿生学的研究原则
    3.2 研究方法和数学工具
    3.3 研究所要注意的问题
    3.4 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3.5 近期研究的资源和重点
第四章 空间结构仿生实例分析
    4.1 形态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4.2 力学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4.3 材料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4.4 功能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4.5 施工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第五章 仿生工程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
    5.1 军事与仿生学
    5.2 化学仿生学
    5.3 航空航天与仿生学
    5.4 工业技术与仿生学
    5.5 能源与仿生学
    5.6 材料与仿生学
    5.7 农业与仿生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转换icon有妙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D]. 姜欣.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5)
  • [2]意境的现代阐释[D]. 王海铝. 浙江大学, 2005(07)
  • [3]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D]. 高福聚. 天津大学, 2002(11)
  • [4]转换icon有妙法[J]. 徐杰. 广东电脑与电讯, 2001(01)

标签:;  ;  ;  ;  

有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转换图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