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活载作用下外部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幅值分析

汽车活载作用下外部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幅值分析

一、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葛恒[1](2021)在《连续刚构桥抗挠的内置拱加固方法》文中研究指明PC连续刚构桥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行车平顺舒适、建造价格低等优点,是跨越江河和山谷沟壑的首选桥型。PC连续刚构桥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跨中持续下挠和梁体开裂两大问题,严重地影响了PC连续刚构桥的正常安全运营。目前常用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跨中持续下挠问题,因此开展跨中持续下挠的加固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⑴总结国内外PC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的病害状况,对影响PC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构表明:PC连续刚构桥纵向预应力损失、梁体开裂对主跨跨中持续下挠的影响最大。⑵为解决PC连续刚构桥持续下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内置拱加固法,从加固正拱与梁体下挠形成反拱的相互作用、坦拱水平推力的顶推作用、拱肋与箱梁形成组合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内置拱加固法的基本原理,同时完善了内置拱加固的构造形式,并根据其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受力阶段划分。⑶以墩顶水平偏位为目标,建立连续刚构桥与内置拱相互作用模型,推导了内置拱顶推力计算公式;为了便于数值模拟分析,比较分析后采用拱肋升温的方式模拟对内置拱施加的顶推力,推导了顶推力与温度荷载间的计算公式。⑷以实际PC连续刚构桥为例,比较内置拱加固法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相比,采用内置拱加固后的桥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竖向挠度较体外预应力降低了30%,采用内置拱加固可以改善原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在桥墩顶部L/4区段内梁体顶、底板以及跨中梁段底板效果最佳。

韩亮亮[2](2020)在《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结构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桥梁,具有造型美观、自重轻、经济跨径大、施工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国内此类桥梁建设较少,对其研究主要处于理论基础阶段,缺乏实桥力学性能研究资料。为明确部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结构受力性能特点,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运宝黄河大桥(单箱五室部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三塔矮塔斜拉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实桥结构性能试验对此类桥梁结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理论模型建立过程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运宝黄河大桥全桥空间梁单元模型,分析其运营期间力学响应:静力响应研究了初等梁理论基础上的主梁、主塔、斜拉索的受力特点,动力响应研究了此类结构的自振特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fea建立了全桥实体单元模型,分析箱梁局部受力特点。结构静力性能研究中,阐述了静力性能研究基本原理,通过制定合理实桥试验方案,对主梁、主塔各控制断面的应变、挠度以及索单元索力增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类桥梁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混凝土部分腹板受力符合平截面假定,波形钢部分腹板剪应力沿梁高方向等值分布;箱梁顶、底板存在明显剪力滞效应,且效应影响程度与板厚有关;箱梁偏载效应顶底板、腹板存在明显差异性,钢腹板剪应力偏载效应远大于顶底板正应力偏载效应;斜拉索及体外预应力索索力增量较小,疲劳问题不明显。结构动力响应性能研究中,对此类桥梁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进行研究,通过跑车、跳车、刹车试验来模拟桥梁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车速度、不良路况产生的跳车现象、不同桥跨对动态增量有明显影响,汽车行车方向和紧急制动对其无明显影响。结构自振特性参数研究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和PC箱梁矮塔斜拉桥的自振特性,分析表明三者自振特性相似,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动力性能介于其它二者之间;实桥自振特性测试分析表明实测频率大于理论计算值,桥梁实际刚度大于设计刚度;依据实测自振频率,分析了各国规范对汽车冲击系数取值的差异性。

关健[3](2020)在《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文中指出本文对我国现行与旧版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JTG D60-2004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JTG D62-2004,美国《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8thEdition 2017与欧洲Eurocode系列中的混凝土桥梁规定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总体要求对比。对比了各规范所规定的设计准则、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的划分,以及设计安全性等级。2)常用材料指标参数对比。对比了中美欧混凝土桥梁中常用的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划分、强度取值,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3)作用及作用组合对比。对比了中美欧公路桥梁规范的作用划分、在相应极限状态下的作用(荷载)组合、恒载取值与汽车荷载模型(涵盖冲击系数、纵横向折减系数、制动力、离心力),计算了在“恒载”以及“恒载+活载”下的弯矩与剪力效应。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比。对中美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弯、剪、压、拉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计算研究,及其所规定的结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比。对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应力验算方法、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挠度以及预拱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6)评价体系计算分析。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比得到截面富余度、依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限值/应力、挠度限值/挠度得到的应力富余度及挠度富余度,根据相应权重系数计算得到综合富余度指标。本文对中美欧桥梁规范所规定的设计总体要求、材料、作用分类、作用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综合比较了各规范之间的差异性。

钟文健[4](2020)在《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与关键设计方法研究 ——以广东省某桥梁工程为例》文中认为曲线梁矮塔斜拉桥充分利用了曲线梁桥和斜拉桥的技术优势,兼具结构造型美观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虽然我国建造了诸多曲线梁矮塔斜拉桥,但是桥梁跨径不大,技术成果总结不完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此类桥型的合理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要点。论文依托某主跨216m桥宽44m的大跨径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结构,分别从结构体系层面、构件受力性能层面和体系安全性三个角度,系统梳理并总结了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研究了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分别对桥梁在施工阶段和运营结构的结构体系行为总结出设计要点,并参数化研究了不同约束体系对于结构整体的受力安全影响。研究表明:受主梁曲线线形的影响,结构自重作用下具有显着的弯扭耦合效应,这使得内外梁的变形和受力均有显着差别;此外截面配束和空间索力都会产生弯扭耦合作用,但是该效应与荷载弯扭耦合效应相互抵消,起到改善曲线主梁受力的作用,说明空间拉索会改善曲线梁的弯扭耦合作用使其向更大跨径发展;运营状态结构整体温度和车辆荷载都会产生较为显着的弯扭耦合效应,但是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支座均不会脱空,因此在合理配束情况下本桥型更不容易脱空;不同约束体系对结构受力有一定影响,最为显着的是整体温差和汽车荷载作用,但其中塔墩固结体系受力明确,能够实现结构内力的良好分布,截面性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比较适合曲线矮塔斜拉桥。其次,研究了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构件性能。分别选择主梁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阶段进行空间受力行为分析,同时选择最不利工况下的框架塔柱进行空间力学行为分析。研究发现:为减小剪力滞效应影响,本桥设置短翼缘,并合理设置了腹板间距,通过对主梁剪力滞系数研究发现,恒活载的剪力滞系数在1.0181.169之间,相对于宽翼缘箱梁结构,本桥短翼缘主梁剪力滞效应影响较小,截面利用率高,验证了本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论证了在曲线矮塔斜拉桥设计中可通过采用该截面形式箱梁,获得较好的受力性能及经济效益。此外,框架柱的空间分析表明,塔柱框架受水平分力影响,发生向内弧侧的变位,为减小P-Δ效应影响,施工时可对塔柱设置向弧外侧的预偏量。最后,研究了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体系安全性。分别从弹性稳定、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和地震下结构安全性三个角度进行了结构体系安全研究。研究表明结构的第一类失稳安全性系数很高,都超过了30,表征了塔柱作为受压构件的稳定破坏特性。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结构体系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发现在不同情况的荷载条件下,墩顶截面和索塔的中塔柱以及内侧塔柱的下缘,都是在主梁结构屈服后,马上就屈服,基本上可以看成四个塑性铰在同一时刻产生,说明主梁结构刚度分布比较均匀,失稳特征值都在2.02.3,大于规范要求的2.0值。此外,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分析中,本桥的自振周期与其他相同类型的跨径桥的周期比较靠近,为5.75s,且其振型为梁体纵向振动,通过对P1和P2概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的验算,表明结构满足抗震性能。依托本桥的结构体系、构件性能和体系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及构造优化提供参考。

肖宏[5](2020)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交通量的增长以及桥梁结构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连续梁桥在运营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较为显着的两个方面包括:大跨箱梁桥跨中位置的长期挠度远超设计值以及由于交通量迅猛增长而不得不面临的横向拓宽改造。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带有横向预应力钢束的大悬臂箱梁桥新旧箱梁横向拼接困难的实际情况,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拼接方式。针对该拼接方式建立了新旧结构的梁格法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2、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拼宽结构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梯度、汽车荷载、收缩及徐变等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描述了拼宽后拼接段在几种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而分析旧桥结构应力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针对拼宽后旧桥结构进行安全检算,并对拼接段进行承载能力计算。通过拼接段的应力分析发现:温度梯度和收缩、徐变对拼宽结构影响较大,支点位置处应同时警惕新旧桥基础沉降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针对局部车辆荷载带来的拼接段横向应力应予以重视;3、在受力状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新旧箱梁桥刚性连接拼接段受力影响因素的参数化分析并提出改善拼接段受力的措施。参数化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差值、拼接等待时间、拼接段厚度以及拼接段材料等几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基础沉降差可以有效减小支点位置处的横向应力值,延长拼接等待时间、在现浇段材料中适量增加粉煤灰均能减小收缩及徐变应力对拼接段的影响,减小拼接段厚度虽能减小新旧桥基础沉降差带来的影响,却也减小了拼宽结构的刚度,应审慎取值;4、研究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挠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际调研资料和有限元建模,分析主梁混凝土超方、预应力损失、汽车活载效应对于结构长期挠度的影响,并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对于桥梁长期挠度的综合影响分析;5、结合部分工程案例和实际桥梁设计经验,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入手,多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大跨径连续梁桥长期下挠的对策和措施。

申卫涛[6](2020)在《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具有抗扭刚度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少小箱梁桥在通车几年后就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其中以裂缝病害最为典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金丽温高速公路海口-戈溪外沿江桥混凝土小箱梁桥的一些长期监测数据出发,采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寻求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找出能解决这些典型病害的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金丽温高速公路海口-戈溪外沿江桥历年的定期检查报告为基础,对该桥的病害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新老规范、分析标准图发展历程、对当地小箱梁施工现场调研以及对该桥的腹板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结构特性现场检测,发现小箱梁的设计缺陷和施工的误差是小箱梁桥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2)分别采用不同的规范利用Midas Civil在考虑结构抗力折减的情况下对其上部结构进行检算,结果发现: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都能满足三种规范对应的荷载等级要求,但部分截面的安全储备不足;墩顶正截面最大拉应力在长期荷载组合下和短期荷载组合下均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墩顶斜截面最大主拉应力不但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而且超出很多。说明该桥的正常使用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交通量的需求。(3)根据动态称重系统的车流量数据对该桥左、右幅车辆荷载效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发现:一般运行状态时,左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0.993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右幅的汽车荷载效应为0.832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密集运行状态时,左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2.369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右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2.244倍的公路-Ⅰ级荷载。总体来说该桥实际运营中桥梁所承受的汽车荷载作用比设计时考虑的汽车荷载效应大,并且无论是一般运行状态还是密集运行状态,左幅实际荷载效应均比右幅显着。(4)对该桥监测系统采集到的裂缝宽度、挠度和应变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现有的裂缝宽度、挠度和应变无趋势性变化,其波动均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结构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健康工作的状态。(5)最后对该桥典型病害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总结,提出常规养护处治、典型裂缝加固处治和主动式预防性对策三个层次的养护策略和对应的处治方案,并对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的利弊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不建议对该桥使用体外预应力加固。

梁道宇[7](2020)在《单箱多室连续梁桥损伤模拟及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凭借着自身的众多优点和施工技术的完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运营期间也有大量桥梁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梁体下挠、梁体开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这些病害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而发展,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有效的处理和加固,能有效的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在众多加固方法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是一种积极主动而且有效的加固方法,能提高结构承载能力、改善跨中下挠状态和增大主梁压应力储备,并且体外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技术也比较完善。以某城市单箱多室连续箱梁为工程背景,针对依托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结构的总体分析,并对结构下挠及开裂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损伤计算模型、加固后的模型并进行了验算。对加固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最后通过静动载试验验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原桥实际开裂状态进行描述,利用Midas Civil软件分析预应力损失、结构超重、刚度折减、混凝凝土收缩徐变、汽车荷载对原桥的开裂和下挠的影响;(2)对原桥的损伤状态进行模拟,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依托工程的几个损伤状态进行模拟,建立损伤模型并对损伤模型进行验算分析;(3)依据损伤模型对每个损伤状态下的结构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优化,经过对比分析几种加固方案下的加固效果得出最终的加固方案,最后建立加固后的模型。(4)针对依托工程进行前后静动载试验,静载试验对加固前后挠度和应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动载试验通过对比加固前后基频、阻尼比、冲击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加固效果评价。

段凯亮[8](2020)在《超高性能混凝土斜拉桥试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UHPC材料优异的性能,以三跨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梅溪河大桥为背景,将其主梁材料换成UHPC材料拟定一座UHPC斜拉桥新方案,然后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新方案UHPC斜拉桥的主梁进行局部可行性分析,之后对原、新两种方案结构整体进行静力、动力性能的分析研究。具体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相关文献及规范,初步拟定UHPC主梁斜拉桥的标准梁段长度、截面形式及尺寸和每根斜拉索的面积、成桥索力。(2)对初步拟定的UHPC主梁截面进行了桥面板刚度验算、抗冲切承载力验算、局部稳定验算、截面抗剪验算和局部抗弯验算,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初拟的UHPC主梁截面除横隔板底部需配置预应力束才能保证局部抗弯能力外,其余抗力指标都能满足要求,且具有较大富余。(3)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原、新两种方案在恒载、汽车活载、静风活载、温度活载以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频遇组合和标准组合进行了整体受力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案各方面抗力性能良好,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4)对原、新两种方案先进行了自振动力特性分析,之后按照抗震规范规定的设计反应谱和利用MIDAS BUILDING选波功能根据设计反应谱选择合适的地震波分别对原、新两种方案进行了反应谱计算分析、时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数据显示新方案自振响应情况与原方案相近;反应谱和时程抗震分析结果偏差不大,新方案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杨双嘉[9](2019)在《斜拉板桥斜拉板裂缝成因研究及加固技术探讨》文中提出用混凝土包裹斜拉索形成特有的结构体系—斜拉板桥,使它同时集斜拉桥,刚性索,低塔三者的优点于一身。由于斜拉桥以及矮塔斜拉桥技术的日趋完善、斜拉板桥的受力不明确性、难以确保大面积斜拉板不开裂等各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斜拉板桥建设甚少,但某些斜拉板桥仍在使用,对斜拉板桥的研究分析仍有价值。论文以某斜拉板桥为工程背景,该桥斜拉板出现严重的开裂,论文针对斜拉板裂缝成因、裂缝开展、裂缝的方向以及斜拉板的加固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可能有引起斜拉板开裂的原因预应力的损失、温度、收缩徐变、移动荷载、风荷载,通过MIDAS/Civil、FEA对斜拉板桥全桥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从而通过斜拉板的最大主应力以及最小主应力并结合第一强度理论以及第二强度理论判断裂缝的产生。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斜拉板的影响区域不同,预应力的损失主要影响斜拉板与主塔交接区域以及斜拉板斜下缘1/3区域;温度荷载主要影响斜拉板1/2下缘区域;风荷载主要影响斜拉板被约束的区域(斜拉板与主塔主梁交接区域);车道荷载对整个斜拉板斜上方区域主应力均有影响;收缩徐变对整个斜拉板影响甚小。(2)通过单独分析温度、收缩徐变、移动荷载、风荷载作用对斜拉板的影响,对斜拉板的影响排序:移动荷载>温度荷载>风荷载>收缩徐变。预应力的损失、温度下降、收缩徐变年限增加、移动荷载提高、风荷载提升相同百分比,对斜拉板的影响排序:预应力的损失>移动荷载提高>温度下降>风荷载提升>收缩徐变年限增加。相应的,荷载单独作用或荷载增加相同百分比,对斜拉板影响越大,斜拉板也易开裂。预应力损失、移动荷载、温度荷载是斜拉板开裂主要影响因素,也即斜拉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收缩徐变和风荷载是次要原因。(3)运用FEA建立弥散式总应变裂缝模型,分析裂缝的产生、开展以及裂缝的方向、宽度。结果表明,斜拉板最易开裂的区域是斜拉板与主塔交接处以及斜拉板斜下方与主梁交接处,随后裂缝再延展至斜拉板的斜下方区域,最终裂缝延申至斜拉板整个斜上方区域;结构裂缝的方向以及产生裂缝的区域和实际的裂缝方向以及开裂区域大致相同,大部分斜拉板裂纹的方向与斜拉板的板面垂直,也即裂缝方向垂直与斜拉板斜向上受拉方向,开裂区域遍布斜拉板的斜上方区域。(4)基于斜拉板的受力性能、裂缝产生原因对斜拉板的加固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加厚斜拉板、在斜拉板上粘贴钢板、张拉体外预应力三种加固方式进行斜拉板主应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有效果的加固方式是张拉体外预应力,粘贴钢板次之,加厚斜拉板加固效果不明显。

韩飞飞[10](2019)在《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及参数分析》文中认为部分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桥梁结构体系以其优越的结构性能、良好的景观效应、便易的建造施工逐渐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被广泛应用,它成为介于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和传统斜拉桥之间的可供选择替代的过渡桥梁体系,为了更合理规范地对部分斜拉桥进行桥梁设计,实现安全经济适用最大效益,系统研究其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结构体系是结构功能、外形及其受力形态的统一,基于这一概念开展桥梁结构体系研究。首先研究阐述了部分斜拉桥从脊背桥、板拉桥起源逐步发展为现今组合结构体系的历史,介绍了该桥梁结构体系国内外建设概况。然后结合国内外实桥资料叙述了部分斜拉桥设计概念及设计内容,采用有限元法对部分斜拉桥进行了结构体系研究和参数分析。最后,以瓦埠湖部分斜拉桥设计方案为背景,推导了塔梁墩固结体系索梁活载比公式,并从全桥的静动力分析入手,验算了瓦埠湖部分斜拉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包括:1.部分斜拉桥可以视作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部分体内钢束通过桥面上的塔柱转向而形成偏心体外预应力体系,外形类似于传统斜拉桥。为了研究这三类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分别建立了三者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静动力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部分斜拉桥界定问题,分析了索梁荷载比等各界定特征参数的优缺点。2.根据内部构件连接方式和主要构件受力分配对部分斜拉桥不同受力形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不同受力体系的受力特点与适用范围,有助于实际设计择优合理安排受力形式。3.部分斜拉桥结构参数对结构体系受力性能有很重要影响,通过参数分析能够预估结构参数变化后结构受力响应和变形性能,因此对部分斜拉桥塔梁墩固结体系(TGP体系)、塔梁固结体系(TG体系)和塔墩固结体系(TP体系)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得出合理参数范围,为科学合理布置跨径、拟定尺寸进行桥梁设计提供依照。4.推导了部分斜拉桥塔梁墩固结体系索梁活载比公式,结合瓦埠湖特大桥部分斜拉桥设计方案进行实例分析,探讨索梁活载比公式精度、设计方案合理性等问题。

二、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刚构桥抗挠的内置拱加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进程及结构特点
        1.2.1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进程
        1.2.2 连续刚构桥结构特点
    1.3 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加固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及成因总结
    2.1 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病害
        2.1.1 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现状
    2.2 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总结
        2.2.1 长期下挠的理论原因
        2.2.2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置拱的加固原理及构造细节
    3.1 概述
    3.2 内置拱加固法的基本构造
        3.2.1 内置拱加固方法的提出
        3.2.2 增设拱加固法结构特点
        3.2.3 内置拱加固法构造形式
    3.3 内置拱加固法基本原理
        3.3.1 内置拱加固法的基本原理
    3.4 内置拱加固法的施工工艺
        3.4.1 内置拱加固法的施工顺序
        3.4.2 内置拱加固法施工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置拱加固后的力学性能
    4.1 内置拱的结构性能
        4.1.1 拱的结构特点
    4.2 内置拱加固法顶推力的确定
        4.2.1 概述
        4.2.2 墩顶顶推力大小与整体水平刚度的关系
        4.2.3 内置拱顶推力计算理论及模拟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置拱加固法与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比较
    5.1 工程实例
    5.2 原桥主要病害
        5.2.1 病害情况
    5.3 原桥梁设计分析与验算
        5.3.1 原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2 控制截面的选择
        5.3.3 荷载效应组合
        5.3.4 原桥应力计算结果
        5.3.5 原桥挠度计算结果
    5.4 运营十年后桥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4.1 运营十年后桥梁模型的建立
        5.4.2 运营十年后主梁的承载能力分析
        5.4.3 运营十年后主梁的应力分析
        5.4.4 运营十年后主梁的挠度分析
    5.5 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5.5.1 体外预应力加固概述
        5.5.2 体外预应力布置形式
        5.5.3 体外预应力加固模型施工阶段设置
        5.5.4 体外预应力加固计算内容
        5.5.5 体外预应力加固后承载能力分析
        5.5.6 体外预应力加固后应力分析
        5.5.7 体外预应力加固后挠度分析
    5.6 内置拱加固设计
        5.6.1 内置拱加固设计原则及构造形式
        5.6.2 内置拱加固法有限元模拟方式
        5.6.3 内置拱加固计算内容
        5.6.4 内置拱加固法在汽车荷载下挠度分析
        5.6.5 内置拱加固法在温度荷载下挠度分析
        5.6.6 内置拱加固法应力分析
    5.7 内置拱加固法局部应力分析
        5.7.1 加固前桥墩顶部0 号块分析
        5.7.2 加固后8#桥墩顶部0 号块局部应力分析
        5.7.3 加固后9#桥墩顶部0 号块局部应力分析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2)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结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简介
    1.2 发展概况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和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主要内容
2 结构有限元分析
    2.1 依托工程概述
    2.2 结构杆系单元模拟
        2.2.1 有限元分析原理
        2.2.2 空间杆系模型建立
        2.2.3 边界条件的建立
        2.2.4 荷载工况模拟
    2.3 结构实体单元模拟
        2.3.1 实体单元模型建立
        2.3.2 荷载工况模拟
    2.4 本章小结
3 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3.1 结构静力性能研究内容
    3.2 结构静力性能基本理论
        3.2.1 剪力滞效应分析理论
        3.2.2 偏载效应分析理论
        3.2.3 预应力索分析理论
        3.2.4 试验数据分析理论
    3.3 结构静力性能研究方案
        3.3.1 测试内容
        3.3.2 测试工况及断面选定
        3.3.3 试验荷载确定
        3.3.4 测点布置
        3.3.5 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3.3.6 加载过程控制
    3.4 静力性能结果分析
        3.4.1 应变结果分析
        3.4.2 腹板应变分析
        3.4.3 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3.4.4 箱梁偏载效应分析
        3.4.5 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3.4.6 体外预应力索受力分析
        3.4.7 斜拉索受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构动力响应性能研究
    4.1 结构动力响应研究内容
        4.1.1 结构动力响应研究意义
        4.1.2 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因素
    4.2 结构动力响应基本理论
    4.3 结构动力响应研究方案
        4.3.1 测试内容
        4.3.2 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
        4.3.3 测试程序
        4.3.4 测试分析方法
    4.4 动力响应结果分析
        4.4.1 不同车速对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4.2 不良路况对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4.3 紧急制动对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构自振特性参数研究
    5.1 结构动力特性研究内容
    5.2 结构自振特性参数理论
    5.3 理论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2 不同设计方案模态对比
    5.4 实桥自振特性研究方案
        5.4.1 测试内容
        5.4.2 测点布置
        5.4.3 测试与分析方法
    5.5 实桥自振特性结果分析
    5.6 汽车冲击系数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3)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中美欧桥梁设计规范发展
        1.2.1 中国桥梁设计规范
        1.2.2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2.3 欧洲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3 国内外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1.4 目前规范研究主要特点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总体要求
    2.1 设计准则
    2.2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
    2.3 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
        2.3.1 极限状态
        2.3.2 设计状况
    2.4 设计安全性等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材料参数
    3.1 混凝土
        3.1.1 标准试件
        3.1.2 强度等级划分
        3.1.3 抗压强度
        3.1.4 抗拉强度
        3.1.5 弹性模量
        3.1.6 其他参数
        3.1.7 中美欧桥规混凝土等级对应关系
    3.2 普通钢筋
    3.3 预应力钢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用及作用组合
    4.1 作用分类
    4.2 作用的代表值
    4.3 作用组合
        4.3.1 承载能力(强度)极限状态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4 恒荷载
    4.5 汽车荷载
        4.5.1 汽车荷载模式
        4.5.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4.5.3 横向车道布载(折减)系数
        4.5.4 纵向折减系数
        4.5.5 汽车制动力
        4.5.6 离心力
    4.6 作用效应对比
        4.6.1 活载作用效应对比
        4.6.2 作用组合效应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1 基本表达式
    5.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5.2.1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5.2.2 计算表达式
        5.2.3 《通用图》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
    5.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5.3.1 计算截面位置
        5.3.2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5.3.3 有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
        5.3.4 抗剪构造要求
        5.3.5 《通用图》抗剪承载力对比
    5.4 轴心受压构件
        5.4.1 普通箍筋柱
        5.4.2 螺旋箍筋柱
        5.4.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5 偏心受压构件
        5.5.1 长细比、计算长度计算方法
        5.5.2 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5.5.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4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5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6 受拉构件
    5.7 结构抗倾覆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及张拉控制应力
        6.1.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
        6.1.2 张拉控制应力
    6.2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6.2.1 持久状况混凝土应力验算
        6.2.2 持久状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验算
    6.3 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
        6.3.1 抗裂性验算
        6.3.2 裂缝宽度限值
        6.3.3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6.4 挠度验算及预拱度
        6.4.1 挠度计算方法
        6.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对比
        6.4.3 挠度限值
        6.4.4 预拱度设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通用图》的评价体系对比
    7.1 概述
    7.2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7.2.1 截面富余度
        7.2.2 变形富余度
        7.2.3 应力富余度
        7.2.4 综合富余度
    7.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
        7.3.1 截面富余度
        7.3.2 变形富余度
        7.3.3 应力富余度
        7.3.4 综合富余度
    7.4 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7.4.1 截面富余度
        7.4.2 变形富余度
        7.4.3 应力富余度
        7.4.4 综合富余度
    7.5 Mbini斜拉桥
        7.5.1 桥型布置
        7.5.2 截面富余度
        7.5.3 变形富余度
        7.5.4 应力富余度
        7.5.5 综合富余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与关键设计方法研究 ——以广东省某桥梁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矮塔斜拉桥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情况
        1.2.1 矮塔斜拉桥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2.2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研究综述
    1.3 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发展与研究综述
        1.3.1 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特点
        1.3.2 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发展历史
        1.3.3 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研究综述
    1.4 依托桥梁概述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跨径曲线梁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研究
    2.1 空间力学特性的基本原理
        2.1.1 拉索支撑的空间效应
        2.1.2 结构体系的空间受力
    2.2 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受力分析
        2.2.1 结构自重作用下结构弯扭耦合效应
        2.2.2 预应力作用下结构弯扭耦合效应
        2.2.3 索力作用下结构弯扭耦合效应
        2.2.4 施工阶段索力分布特性
    2.3 运营状态结构体系受力分析
        2.3.1 温度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征
        2.3.2 汽车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征
        2.3.3 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状况
    2.4 约束体系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分析
        2.4.1 考虑约束体系类型
        2.4.2 约束体系对成桥状态影响
        2.4.3 约束体系对运营状态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跨径曲线梁斜拉桥的构件力学行为研究
    3.1 宽幅曲线梁的剪力滞效应
        3.1.1 宽幅箱梁的空间力学行为
        3.1.2 箱梁剪力滞的分析方法
        3.1.3 箱梁空间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3.1.4 宽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3.2 框架塔柱的空间受力特性
        3.2.1 框架塔柱受力行为的分析需求
        3.2.2 框架塔柱空间分析方法
        3.2.3 框架塔柱空间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3.2.4 框架塔柱的空间力学行为与设计建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跨径曲线梁斜拉桥的体系安全性研究
    4.1 体系安全性的概念
    4.2 结构体系的弹性安全稳定
        4.2.1 矮塔斜拉桥稳定特性的提出
        4.2.2 弹性稳定的分析方法
        4.2.3 弹性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4.3 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
        4.3.1 弹塑性稳定与极限承载能力
        4.3.2 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
        4.3.3 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4.4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
        4.4.1 设防水准及性能目标
        4.4.2 动力模型和动力特性
        4.4.3 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
        4.4.4 抗震性能验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拓宽技术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针对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横向拼接研究
    1.3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
        1.3.1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长期下挠病害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拼宽箱梁分析方法及理论
    2.1 梁格法建模方法
        2.1.1 梁格分析基本原理
        2.1.2 梁格构件截面特性
        2.1.3 梁格划分原则
    2.2 采用midas FEA的实体有限元建模方法
        2.2.1 有限元单元及网格划分
        2.2.2 钢筋单元
        2.2.3 施工阶段分析
    2.3 采用刚接形式的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拼宽分析模型
        2.3.1 工程概况
        2.3.2 拟采用的横向刚接拼接形式
        2.3.3 梁格分析模型
        2.3.4 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
        2.3.5 模型合理性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旧箱梁刚性拼接有限元分析
    3.1 新旧基础不均匀沉降
        3.1.1 沉降计算说明
        3.1.2 结构横向应力分析
        3.1.3 结构纵向应力分析
    3.2 温度梯度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2 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箱梁纵向应力分析
        3.2.3 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箱梁横向应力分析
    3.3 .汽车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3.1 车道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3.2 车辆荷载对拼宽结构的影响
    3.4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效应分析
        3.4.1 收缩及徐变纵向应力分析
        3.4.2 收缩及徐变横向应力分析
    3.5 拼宽后结构受力状态
        3.5.1 拼宽后旧桥安全性检算
        3.5.2 拼接段承载能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拼宽结构拼接段应力分析
    4.1 跨中截面(6#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2 中跨四分点截面(7#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3 中支点截面(8#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4 第三跨跨中截面(9#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5 边支点截面(10#截面)拼接段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拼接段受力状态影响因素及受力改善措施
    5.1 拼接等待时间
    5.2 后浇段材料选择
        5.2.1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徐变应力的影响
        5.2.2 适用于后浇段的新材料
    5.3 后浇段施工顺序
    5.4 新旧桥基础沉降差
        5.4.1 有限元模拟
        5.4.2 减少新旧桥基础不均匀沉降措施
    5.5 拼接段厚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长期挠度成因分析
    6.1 工程背景介绍
        6.1.1 工程概况
        6.1.2 施工阶段模拟
    6.2 主梁混凝土超方
        6.2.1 现场调查情况
        6.2.2 恒载超方对桥梁挠度影响研究
    6.3 钢束预应力损失
        6.3.1 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
        6.3.2 预应力钢束传力锚固后的损失
    6.4 汽车荷载作用
        6.4.1 活载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总挠度的影响
        6.4.2 频遇值与准永久值的确定
        6.4.3 基于实际调查的车辆荷载效应研究
    6.5 连续梁桥跨中下挠综合影响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连续箱梁长期挠度控制对策
    7.1 设计阶段
        7.1.1 合理控制预应力
        7.1.2 降低结构自重集度
        7.1.3 适当提升高跨比
    7.2 施工阶段
        7.2.1 主梁混凝土超方控制
        7.2.2 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
        7.2.3 预应力孔道灌浆质量控制
        7.2.4 悬臂节段间接缝形式
        7.2.5 临时斜拉索辅助合龙控制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研究现状
        1.3.2 桥梁长期监测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依托工程简介
        1.4.2 监测系统架构简介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初步分析
    2.1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类别与规律
        2.1.1 桥梁定检情况
        2.1.2 确定典型研究桥跨
        2.1.3 监测系统测点布设位置
    2.2 设计和施工工艺不足对小箱梁桥病害的影响
        2.2.1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技术规范发展情况
        2.2.2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标准图发展历程
        2.2.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质量通病
    2.3 海口-戈溪外沿江桥的施工误差
        2.3.1 混凝土强度检测
        2.3.2 腹板厚度检测
        2.3.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2.3.4 体外索索力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梁结构检算
    3.1 计算参数
        3.1.1 材料和截面尺寸
        3.1.2 车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冲击系数
        3.1.3 基础沉降
        3.1.4 分项检算系数
        3.1.5 其他参数
    3.2 检算结果
        3.2.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3.2.2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3.2.3 使用阶段正应力检算
        3.2.4 正截面抗裂检算
        3.2.5 斜截面抗裂检算
        3.2.6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检算
    3.3 检算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荷载监测数据分析
    4.1 车流量数据统计分析
        4.1.1 车流量统计
        4.1.2 重车通行量数据统计
        4.1.3 各类通行车辆分布情况
    4.2 基于实测交通荷载的概率模型研究
        4.2.1 汽车荷载概率模型
        4.2.2 交通荷载概率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4.2.3 EM算法在混合正态分布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4.2.4 基于EM算法的车辆荷载概率分布拟合与假设检验
    4.3 代表车型荷载模型研究
        4.3.1 车辆荷载标准值
        4.3.2 代表车型的轴距及轴重
        4.3.3 车辆运行间距
        4.3.4 各车道车型比例
    4.4 汽车荷载效应研究
        4.4.1 随机车队的模拟与加载
        4.4.2 车辆荷载效应统计分析
        4.4.3 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及其标准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桥梁监测数据分析
    5.1 数据预处理
        5.1.1 异常数据与遗漏数据的处理
        5.1.2 平滑处理
        5.1.3 标准化处理
    5.2 桥梁监测数据后处理
        5.2.1 监测数据时域分析
        5.2.2 桥梁监测数据的分离
        5.2.3 桥梁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处治对策
    6.1 病害原因总结
        6.1.1 海口-戈溪外沿江桥小箱梁总体状况
        6.1.2 存在的问题
    6.2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病害处治对策研究
        6.2.1 按照三个层次处治对策
        6.2.2 腹板厚度和强度不足建议处治方案
        6.2.3 增设横隔板处治方式研究
        6.2.4 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利弊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单箱多室连续梁桥损伤模拟及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开裂调研
        1.2.1 对国内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开裂情况调研
        1.2.2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研究开裂研究现状
    1.3 体外预应力技术国内外的发展
    1.4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陷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单箱多室连续箱梁桥开裂及下挠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2.1 工程背景
        2.1.1 桥梁概况
        2.1.2 桥梁主要病害及特征
        2.1.3 研究对象选取
    2.2 原桥结构计算
        2.2.1 原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 控制截面的选择
        2.2.3 原桥的承载能力评定
    2.3 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开裂及下挠的影响
    2.4 结构超重对桥梁开裂及下挠的影响
    2.5 主梁刚度折减对桥梁开裂及下挠的影响
    2.6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开裂及下挠的影响
    2.7 汽车荷载对桥梁开裂及下挠的影响
    2.8 综合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单箱多室连续梁桥损伤模拟过程分析
    3.1 原桥损伤模拟过程
        3.1.1 确定桥梁损伤程度及损伤模拟跨选取
        3.1.2 有限元模拟损伤程度
    3.2 损伤模型建立及损伤模型分析
        3.2.1 损伤模型建立
        3.2.2 损伤模型确定
    3.3 损伤模型的承载能力、应力计算分析
        3.3.1 损伤计算模型主梁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3.3.2 损伤计算模型主梁的应力计算与验算
    3.4 本章小结
4 单箱多室连续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优化分析
    4.1 体外预应力加固计算理论
        4.1.1 桥梁加固设计计算基本假设
        4.1.2 体外束极限应力计算
        4.1.3 体外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4.1.4 体外加固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4.1.5 体外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4.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截面抗裂性计算
        4.1.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计算
    4.2 体外预应力加固优化方案
        4.2.1 体外预应力加固优化方案
    4.3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效果分析
        4.3.1 A型标准跨体外预应力加固效果分析
        4.3.2 B型标准跨体外预应力加固效果分析
    4.4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
    4.5 本章小结
5 依托工程体外预应力加固前后试验分析
    5.1 静载试验
        5.1.1 静载试验方案
        5.1.2 静载试验加固前后挠度分析
        5.1.3 静载试验加固前后应力分析
    5.2 动载试验
        5.2.1 动载试验方案
        5.2.2 动载试验加固前后基频分析
        5.2.3 动载试验加固前后阻尼比分析
        5.2.4 动载试验加固前后冲击系数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超高性能混凝土斜拉桥试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UHPC材料制作技术研究现状
        1.2.3 UHPC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4 UHPC材料工程应用现状
    1.3 制约UHPC应用的因素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UHPC斜拉桥设计
    2.1 原普通混凝土斜拉桥方案
        2.1.1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2.1.2 普通混凝土斜拉桥材料参数
        2.1.3 普通混凝土斜拉桥主体结构
    2.2 UHPC斜拉桥方案
        2.2.1 UHPC斜拉桥方案材料参数
        2.2.2 UHPC主梁截面初拟
        2.2.4 斜拉索布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拟UHPC主梁截面可行性论证
    3.1 UHPC桥面板刚度验算
    3.2 UHPC桥面板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3.2.1 我国规范JTG 3362-2018
        3.2.2 我国推荐性地方标准DBJ43/T325-2017
        3.2.3 美国规范ACI318—14
        3.2.4 各规范对计算临界周长的规定
        3.2.5 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结果
    3.3 UHPC主梁截面局部稳定验算
        3.3.1 静力法介绍
        3.3.2 薄板局部失稳准则
        3.3.3 UHPC主梁顶板局部稳定验算
    3.4 UHPC主梁截面抗剪验算
        3.4.1 主梁斜截面抗剪验算
        3.4.2 梁段接缝处构造设计及抗直剪验算
    3.5 UHPC主梁局部抗弯验算
        3.5.1 局部模型的建立
        3.5.2 桥面板和纵横肋抗弯验算
        3.5.3 主次横隔梁抗弯验算
    3.6 UHPC斜拉桥主梁特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静力性能分析
    4.1 整体分析模型的建立
        4.1.1 新方案UHPC斜拉桥成桥索力
        4.1.2 新方案UHPC斜拉桥主梁预应力筋配置
        4.1.3 荷载及成桥荷载组合
    4.2 恒载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
        4.2.1 塔梁内力及应力
        4.2.2 索塔及主梁位移
    4.3 活载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
        4.3.1 汽车活载效应分析
        4.3.2 温度活载效应分析
        4.3.3 风活载效应
    4.4 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4.4.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构动力及地震弹性响应分析
    5.1 动力及地震响应模型的建立
    5.2 原和新两种方案自振特性分析
        5.2.1 结构自振计算理论介绍
        5.2.2 自振特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5.3 原和新两种方案反应谱计算与分析
        5.3.1 桥位地震环境及设计反应谱介绍
        5.3.2 振型组合方法简介与选用
        5.3.3 原和新方案计算结果与分析
    5.4 原和新两种方案时程计算与分析
        5.4.1 桥位地震波的选取
        5.4.2 原和新两种方案计算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斜拉板桥斜拉板裂缝成因研究及加固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斜拉板桥概况
        1.1.1 斜拉板桥发展概况
        1.1.2 斜拉板桥结构特点
    1.2 斜拉板桥存在的问题
    1.3 裂缝的一般概念
        1.3.1 裂缝的基本概念
        1.3.2 裂缝分类及成因
    1.4 工程背景简介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全桥有限元模型模拟
    2.1 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1 模型的主要参数取值
        2.1.2 施工阶段介绍
        2.1.3 模型的主要荷载取值
    2.2 强度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斜拉板裂缝的成因分析
    3.1 预应力损失对斜拉板主应力及裂缝的影响
        3.1.1 预应力无损失计算结果
        3.1.2 预应力损失计算结果
        3.1.3 预应力损失条件下σ_(r1)、σ_(r2)应力分析
    3.2 温度效应对斜拉板主应力及裂缝的影响
        3.2.1 整体降温条件下计算结果
        3.2.2 整体温度降低条件下σ_(r1)应力分析
    3.3 收缩徐变对斜拉板主应力及裂缝的影响
        3.3.1 收缩徐变不同年限条件下计算结果
        3.3.2 收缩徐变条件下σ_(r1)、σ_(r2)应力分析
    3.4 移动荷载对斜拉板主应力及裂缝的影响
        3.4.1 移动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3.4.2 移动荷载作用下σ_(r1)、σ_(r2)应力分析
    3.5 风荷载对斜拉板主应力及裂缝的影响
        3.5.1 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3.5.2 风荷载作用下σ_(r1)应力分析
    3.6 各种荷载作用下比较分析
        3.6.1 各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分析
        3.6.2 斜拉板应力增量的影响程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斜拉板裂缝计算分析
    4.1 裂缝模型的建立
    4.2 裂缝模型分析
        4.2.1 斜拉板裂缝产生与开展
        4.2.2 斜拉板应力
        4.2.3 斜拉板的裂纹
        4.2.4 斜拉板裂缝宽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斜拉板加固技术的探讨
    5.1 增加斜拉板的厚度
    5.2 粘贴钢板
    5.3 体外预应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及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体系概念
    1.3 部分斜拉桥的起源与发展
        1.3.1 部分斜拉桥的起源
        1.3.2 国外部分斜拉桥建设概况
        1.3.3 国内部分斜拉桥建设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部分斜拉桥概念与设计
    2.1 引言
    2.2 设计概念
    2.3 部分斜拉桥设计
        2.3.1 总体布置
        2.3.2 构造设计
        2.3.3 力学计算
        2.3.4 经济分析
        2.3.5 景观设计
        2.3.6 施工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桥梁结构体系研究目的与内容
    3.3 部分斜拉桥、连续刚构桥、传统斜拉桥对比分析
        3.3.1 静力性能对比分析
        3.3.2 动力性能对比分析
    3.4 部分斜拉桥的界定
        3.4.1 索梁荷载比界定
        3.4.2 其他特征参数界定
    3.5 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
        3.5.1 内部构件连接方式
        3.5.2 主要构件受力分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部分斜拉桥结构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总体布置比对结构体系影响
        4.3.1 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4.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3.3 小结
    4.4 主梁参数对结构体系影响
        4.4.1 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4.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3 小结
    4.5 桥塔参数对结构体系影响
        4.5.1 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4.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5.3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瓦埠湖部分斜拉桥分析实例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主要技术标准
        5.2.2 工程地质
        5.2.3 气象水文
    5.3 部分斜拉桥设计方案
        5.3.1 结构体系选择
        5.3.2 材料选择
        5.3.3 主要构造设计
        5.3.4 总体施工方案
    5.4 索梁活载比验算
        5.4.1 主梁分担荷载
        5.4.2 斜拉索分担荷载
        5.4.3 索梁活载比
        5.4.4 小结
    5.5 总体静力分析
        5.5.1 有限元模型
        5.5.2 成桥状态计算结果
        5.5.3 不利荷载工况组合验算
    5.6 动力特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刚构桥抗挠的内置拱加固方法[D]. 葛恒. 长安大学, 2021
  • [2]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矮塔斜拉桥结构性能分析[D]. 韩亮亮.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3]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D]. 关健. 东南大学, 2020(01)
  • [4]大跨度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与关键设计方法研究 ——以广东省某桥梁工程为例[D]. 钟文健. 广州大学, 2020(02)
  • [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期性能及拼宽技术研究[D]. 肖宏. 东南大学, 2020(01)
  • [6]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D]. 申卫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单箱多室连续梁桥损伤模拟及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D]. 梁道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8]超高性能混凝土斜拉桥试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D]. 段凯亮.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9]斜拉板桥斜拉板裂缝成因研究及加固技术探讨[D]. 杨双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及参数分析[D]. 韩飞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汽车活载作用下外部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幅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