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

电针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

一、电针和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杰[1](2021)在《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在科学规范设计基础上,通过观察“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4例患者分成两组,一为治疗组,二为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腰俞穴穴位注射”针法治疗,疗程为每周一次,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以肾俞(双)、委中(双)、大肠俞(双)、阿是穴为主穴,TDP照射,留针30分钟,一周6次,休息一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M-JOA)评分值及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以两个疗程为治疗期限,结束后运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VAS值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均有所降低,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P<0.05);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情况,从中可看出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降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方面的效果更加显着(P<0.05)。2.腰椎综合(M-JOA)评分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生活活动三方面分值均有所降低,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综合(M-JOA)评分方面均有效(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分值比较后发现治疗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腰椎综(M-JOA)评分方面的效果更加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的总体临床疗效效果更加显着。4.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月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是18.52%;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俞穴穴位注射”疗法及普通针刺疗法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腰椎M-JOA及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但“腰俞穴穴位注射”疗法在降低患者疼痛及腰椎M-JOA评分3项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远期疗效亦更加显着。

肖雄[2](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陈梅[3](2020)在《脐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脐针结合普通针刺与单独使用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脐针作为附加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针灸治疗中是否更具有优越性,为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0例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脐针结合普通针刺)5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5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JOA(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MPQ)、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QOL-BREF)评估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不同时间点所得的量表评分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86例受试者完成了整个实验。对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定表、MPQ、WHQOL-BREF评分进行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组间具有可比性。将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定表、MPQ、WHQOL-BREF的评分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JOA评分和MPQ得分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对比两组JOA评分差异,可以看出治疗组起效较快。在MPQ评分中,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对比也具有明显优势。在WHQOL-BREF各领域评分中,治疗组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整体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治疗该病均显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分析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86.36%,对照组显效率为64.2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脐针结合普通针刺组较对照组在显效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脐针结合普通针刺和普通针刺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和腰部活动能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两者均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2.脐针结合普通针刺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功能活动及生存质量方面起效较普通针刺快。3.脐针选穴较少,疼痛度小,患者易接受,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李亚杰,田佩洲,杨发明[4](2020)在《水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坐式工作等所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一旦受到外力作用,部分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自觉麻木感、患肢温度降低、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一般好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临床病变

叶光明(TUP KUANG MING)[5](2020)在《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来评价腰三针结合火针对于改善本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下腰部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本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患者及脊柱科门诊,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腰三针结合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每组患者共治疗3周,每周共治疗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疗效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算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按照α=0.05,P<0.05为检测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等资料,显示结果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前在VAS、JOA评分方面P>0.05,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3%。而对照组中30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结论:1.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均有显着疗效。2.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赵敏[6](2019)在《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深度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差异,总结毫针深刺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优势特点。方法:将64例血瘀型腰痛(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浅刺组和深刺组,各32例。深刺组穴位处方为如下:主穴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配穴为膈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根据患者不同体型,在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三穴时深度为2.5-3.0寸,以患者产生从腰部向下肢放射样针感为最佳,配穴进针深度为1.0寸,要求出现局部酸、涨等针感后留针20分钟。浅刺组选穴同深刺组,根据患者不同体型,在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三穴时深度为0.5-1.0寸,要求产生局部得气感,同时不要求产生放射性针感,余穴针刺方法同深刺组。每周治疗2次;以5次治疗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设置5个评测时间点,分别为首次治疗后、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4周随访时。客观评价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定、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结果:患者基线比较:64例患者性别、年龄、现病程、体重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和治疗前ODI指数的基线情况无组间差异(P>0.05)。即时效应:首次治疗后,浅刺组和深刺组患者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下降(P<0.05),直腿抬高试验积分提高(P<0.05),深刺组即时效应优于浅刺组(P<0.05)。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在治疗1个疗程后,浅刺组和深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8.75%和21.8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93.75%(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浅刺组和深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1.88%和46.8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6.88%(P>0.05)。累积效应:经过1个疗程和2个疗程治疗后,浅刺组和深刺组患者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ODI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深刺组对腰痛和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积分、膝踝反射及ODI指数的改善效果优于浅刺组(P<0.05)。而两组对下肢肌力和趾背伸力的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1)针刺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具有即时效应,毫针深刺对腰痛和下肢痛以及患肢直腿抬高试验的即时效应优于毫针浅刺。(2)针刺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效果确切,毫针深刺对腰部和下肢疼痛、患肢直腿抬高、膝踝反射以及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效果优于毫针浅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下肢肌力和趾背伸力,治疗效果无差异。(3)治疗2个疗程后,毫针深刺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治愈率高于毫针浅刺。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总有效率,但组间差异不明显。

李少英(Lee Seow Eng)[7](2019)在《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比较电针“四关穴”结合针刺腰三针和单纯针刺腰三针对LDH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研究,找出对该病有较好治疗意义的保守疗法,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方法:根据西医LDH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2018年04月至2019年3月在新加坡大众医院旗下的两间分行诊所收集的60例LDH患者,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组,将患者分为(1)治疗组(电针组)、(2)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电针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四关穴”(双侧太冲和双侧合谷接一组电针)结合腰三针(腰阳关、承山穴、风市穴)与配穴(中医辨证配穴)接受治疗。“四关穴”的电针参数采用了连续波,频率为20-3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分钟。其他穴位(包括配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行捻转提插手法)。常规针刺组(对照组)采用针刺腰三针以及配穴进行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行捻转提插手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两组的治疗前和每周治疗后进行综合量的表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疾患评价标准评分、改良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作客观评估和分析,并采用患者血清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疗效评定,评价其临床疗效,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分析:本研究纳入60例确诊为LDH的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特征指数在入组时对比(P>0.05),可比性良好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项指标(VAS、JOA、改良型ODI问卷)在入组时对比(P>0.05),可比性良好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各项在入组时对比(P>0.05),可比性良好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2.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改良型ODI问卷评分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VAS、JOA、改良型ODI问卷评分,积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良好。治疗10周后,VAS有明显下降,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感。治疗10周后,JOA各项积分均明显升高,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对两组之间JOA评分量表积分项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改善总分,提示在日常生活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良型ODI指数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的显着性,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治疗前,两组在疼痛物质、炎性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经过10周治疗后,两组均在疼痛物质、炎性指标方面有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了电针“四关穴”和针刺腰三针能有效地降低疼痛物质减轻患者腰痛和有效的降低炎性指标减轻患者骨破坏作用。治疗结束后,结果表明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3.临床总有效率:①JOA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间临床疗效得到P价值>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痊愈12人(40%),显效14人(46.67%),有效2人(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2人(6.67%),显效5人(16.67%),有效18人(60%),总有效率为83.33%。②改良型ODI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得到P价值<0.05有明显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痊愈10人(33.33%),显效16人(53.33%),有效3人(1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5人(16.67%),显效9人(占30%),有效12人(40%),总有效率为86.67%。③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间临床疗效得到P价值>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痊愈17人(56.67%),显效10人(33.33%),有效无人,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痊愈8人(26.37%),显效8人(26.67%),有效5人(16.67%),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治疗10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但电针组有2名受试者(6.67%)出现了皮下血肿,操作医生使用棉球用力按压针孔,几分钟后血肿消失。常规针刺组有1名受试者(3.33%)在治疗后皮肤出现发红发痒在针刺位置,未进行特殊处理皮肤红、痒症状自行消失。患者在试验前、后并没有明显的生命体征变化,说明在治疗过程中电针和针灸治疗法安全可靠,并无副作用。5.创新点:本研究首次将电针“四关穴”应用于缓解LDH患者的腰椎疼痛中,并应用了新的腰三针:腰阳关、承山穴、风市穴。虽然新腰三针是新加坡许多医师在临床治疗LDH中的常用穴,但并无充足的科学证据支持。此临床试验更以患者自我报告评价模式,应用了目前国际通用的VAS指标、JOA量表、ODI功能障碍问卷简明疼痛问卷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素质量表等评价指标,探讨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对LDH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维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也用生化指标来客观的评价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对LDH治疗疗效,为本疗法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结论: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治疗LDH有效,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对LDH的疼痛和炎症有显着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简言之,电针不但具有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的特点,而且在消除疼痛、预防复发、改善乃至祛除LDH所致的腰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显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黄黎[8](2014)在《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设立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单纯电针组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腰腿痛、腰椎功能改善、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观察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9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产生受试者所接受处理的随机安排,将患者分为电针加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治疗组A)与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对照组B)、单纯电针组(对照组C)各30例,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VAS目测评分、JOA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单纯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总有效率76.67%、单纯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2、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三组患者在腰腿疼痛评分方面,三组患者平均VAS积分治疗后都有下降,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组较单纯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单纯电针治疗组明显。3、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后,三组患者在腰腿痛功能改善方面,三组患者症状都有改善,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组较单纯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单纯电针治疗组明显。结论: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和腰椎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马彬[9](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周密[10](2013)在《快速针刺三里穴治疗痛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痛证是针灸治病的主要适宜病种之一,临床上针灸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快速、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不但为治疗痛证增添了形式多样的治疗手段,且在疼痛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针刺法与取穴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探讨提高针灸疗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能更好地指导痛证的针灸临床治疗。目的:文献研究: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及落枕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临床研究:观察快速针刺三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及落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筛选较佳治疗方案。方法:文献研究:以“针灸”or“针刺”and“急性腰扭伤”与“针灸”or“针刺”and“落枕”为检索策略,检索2013年1月以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群、PubMed、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临床研究一:将6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快速针刺法针刺手、足三里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法,针刺后两组均嘱患者活动腰部3分钟,3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临床研究二: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快速针刺法针刺手、足三里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法,针刺后两组均嘱患者活动腰部3分钟,3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文献研究:本文从近四千篇文献中选取符合评价的RCT文献12篇。多数文献水平较低,效果高低不一。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vs芬必得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第1d、3d有差别[RR=1.29,95%CI=(1.08,1.53)], P=0.004,[RR=1.26,95%CI=(1.11,1.43)],P=0.0003。针灸vs莫比可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第3d、第6d有差别[RR=1.93,95%CI=(1.49,2.50)], P<0.00001、[RR=1.20,95%CI=(1.06,1.36)], P=0.003;针灸vs尼美舒利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第7d有差别[RR=1.76,95%CI=(1.18,2.64)], P=0.006;针灸vs西药组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第3d有差别[RR=1.17,95%CI=(1.04,1.36)],P=0.008。针灸vs诺福丁治疗落枕在第1d、2d、3d、4d有差别[RD=0.77,95%CI=(0.72,0.82)],P<0.00001;针灸vs芬必得治疗落枕在第1d、2d有差别[RD=0.31,95%CI=(0.11,0.52)],P=0.003、[RD=0.51,95%CI=(0.41,0.62)],P<0.00001。临床研究一:(1)1次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1次治愈率为31.25%,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为16.67%,总有效率为53.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两组1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腰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腰椎活动度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疼痛评级指数评估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研究二:(1)1次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1次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16.67%,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两组1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颈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疼痛评级指数评估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文献研究: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文献较多,但CCT、RCT研究较少,而高质量的RCT更少。在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等痛症方面,针灸治疗有明显优势。2临床研究:研究表明快速针刺三里穴法与常规针刺取穴法治疗痛证,两组2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且VAS评分及疼痛评级指数评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快速针刺三里穴法1个疗程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针刺取穴法。与常规针刺取穴法相比,快速针刺三里穴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痛苦小、患者易接受等优势。

二、电针和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和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二 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 评分)
    附录三: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脐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概念及命名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三、病因病机
        四、诊断标准
        五、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关于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
        四、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第三节 脐针疗法及其应用现状
        一、脐针疗法的创立
        二、脐针疗法的应用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三、临床随机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节 本研究治疗中脐针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病理机制
    第三节 穴位的选择依据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分析
    第五节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水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取穴方法
    1.1 单穴
    1.2 多穴:
2 选药情况
    2.1 西药制剂
        2.1.1 单一西药:
        2.1.2 联合用药:
    2.2 中药制剂
    2.3 中西药结合
3 水针联合其他疗法
4 存在问题
    4.1 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4.2 药物选择的问题
    4.3 临床疗效的问题

(5)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概括
        1.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1.1.2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1.1.3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1.1.4 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记载
        1.2.1 古医籍中有关论述
        1.2.2 病因病机
        1.2.3 关于火针文献论述
        1.2.4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采集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中止试验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评定标准
        2.2.6 实验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2.2.7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比较
        2.3.2 治疗结果比较
        2.3.3 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取穴原理
        3.1.1 腰三针的机理
        3.1.2 火针的机理
        3.1.3 选穴依据
    3.2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展望
    3.3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6)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随机方法及盲法
    2.3 安全性评价
    2.4 依从性评价
    2.5 治疗方案
    2.6 评估工具
    2.7 观察周期
    2.8 统计学方法
    2.9 临床流程图
3.试验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组间基线比较
    3.3 即时效应
    3.4 累积效应
    3.5 安全性比较
    3.6 依从性比较
4.讨论
    4.1 试验结果的分析
    4.2 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认识
    4.3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4.4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4.5 患者宣教的重要性
    4.6 本试验的局限与展望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附录二 :严重不良事件记录表(Severe Adverse Event)
附录三 :文献综述 针刺针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7)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辨证分型
        1.3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2.1 LDH的流行病学
        2.2 LDH的病因
        2.3 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产生的机制
        2.4 生化指标相关研究
        2.5 LDH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病例选择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随机方法
        1.3 病例选取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方法
        2.2 病例治疗方法
        2.3 随访
    3.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价
        3.1 观察指标
        3.2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价
        3.2.1 腰痛临床总有效评定方法
        3.3 记录时间
        3.4 不良事件的处理
        3.5 安全性观察及分析
        3.6 样本量计算
        3.7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受试者分布
        4.2 基线人口学特征分析
        4.3 两组病情程度治疗前组间比较分析
        4.4 疗效分析
        4.5 临床有效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关于本试验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1.1 关于疾病人群的选择
        1.2 立法依据
        1.3 针灸选穴依据
        1.4 结果分析及其机理简述
        1.5 依从性、剔除与脱落病例情况分析
        1.6 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1.7 创新点
    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随机分组数字表
    附录2: LDH的证型表
    附录3: 腰椎功能评分表(JOA评分表)
    附录4: VAS腰痛视觉模拟评分
    附录5: 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1 病因病机
        1.1.2 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1.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1.2.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1.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治疗
    1.3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1.4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标准
        2.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第三章 讨论和分析
    3.1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3.2 补阳还五汤作用机理的理论探讨
    3.3 研究结果分析
        3.3.1 一般资料比较
        3.3.2 三组总疗效率比较
        3.3.3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
        3.3.4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JOA平均积分比较
        3.3.5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快速针刺三里穴治疗痛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快速针刺疗法
        1.1 快速针刺疗法的概述
        1.2 快速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
    2 手三里穴的研究概况
        2.1 手三里穴治疗痛证
        2.2 手三里穴治疗其他疾病
    3 足三里穴的研究概况
        3.1 足三里穴的现代动物实验研究
        3.2 足三里穴治疗痛证
        3.3 足三里穴治疗其他疾病
    4 痛证的针灸研究概况
        4.1 按西医病名辨病分类治疗
        4.2 按疼痛部位分部治疗
        4.3 按中医痹痛论治
        4.4 针灸治疗痛证的机理
        4.5 影响针灸治疗痛证的主要因素
    5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5.1 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6 针灸治疗落枕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6.1 资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三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评价
        4. 结果与分析
    二、三里穴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评价
        4. 结果
讨论
    1 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2 落枕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落枕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落枕的认识
    3 立法思想
        3.1 快速针刺法
        3.2 远道交叉取穴法
        3.3 穴位的选择
    4 关于疼痛的测量
    5 结果分析
        5.1 次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5.2 疗效、VAS评分及疼痛评级指数评估
结论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电针和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亚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脐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水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J]. 李亚杰,田佩洲,杨发明.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2)
  • [5]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叶光明(TUP KUANG M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D]. 赵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电针“四关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D]. 李少英(Lee Seow Eng).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电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黄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10]快速针刺三里穴治疗痛证的研究[D]. 周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电针水针治疗腰腿痛2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