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

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

一、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喻志军[1](2021)在《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物质资源大量投入已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更应提升与发挥人力资源的独特作用。本文重点关注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必要环节的高等继续教育应如何形成高质量人才供给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的剖析,在数据分析与理论阐述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并提出发展对策。

蔄峥辉[2](2021)在《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演进,加速了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智能家居已从单品进入智能互联阶段。电信运营商具有家庭网络接入、业务与家庭智能硬件融合、端到端一体化交付等特殊优势,可以将“平台入口能力、内容权益、服务与家庭智能硬件”融合,开发出适合运营商发展的家庭智能产品,向用户提供一体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甘肃省移动公司在奠定家庭宽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推广家庭智能产品。本文对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得出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中存在产品、渠道、服务、人员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并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环境分析,采用了7Ps理论模型对原有营销策略进行体系化升级,完善了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体系,制定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服务过程、有形展示的详细策略,并从目标规划、组织协同、能力建设、制度制定、系统支撑等方面给出管理保障措施。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的规模销售,不仅顺应了发展大势,是快速抢夺家庭市场的关键手段,更能为企业自身锻造高质量产品、拓展新的收入增长点;不仅能为产业链上下游创造新的价值和发展机遇,更能高速推动家庭智能产品惠及万家,为甘肃人民享受智慧家庭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张媛媛[3](2019)在《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双一流”建设备受关注,2015年国务院印发建设“双一流”总体方案,核心思想是为了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费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我国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需要有一流的经费支持。所以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应学会如何正确“理财”,这是保障大学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突破困境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设一流大学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费支出结构。美国的一流大学具有世界领先的国际地位,这与其拥有合理的经费支出结构密不可分。研究美国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结构,分析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建设“双一流”优化高校经费支出结构提供借鉴意义。本文以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作为研究主题,首先以七所美国常春藤高校经费支出数据为例,分析美国一流大学的生均经费支出情况,然后从支出结构的七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包括:教职工薪水福利支出、教学支出、学术研究支出、学生支出、医院和附属企业支出、图书馆支出和机构性经费支出。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的特点:经费充足且使用灵活,重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经费支出结构凸显教职工薪水福利支出,学生经费支出比例相对较高,重视图书馆、医院和附属企业经费支出,机构性经费支出比例相对较低。此外,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术权力主导的财务分配机制、经费来源形式的多元化,大学财务监管的公开透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结构。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建设一流大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出建议:科学管理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提高教研人员薪酬待遇,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均衡教学支出和科研支出,促进教研相长;增加学生经费支出,提高学生奖助力度;重视图书经费支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经费支出,提高行政经费的管理水平。

廉僖[4](2019)在《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存在的一些情况是,在培养高水平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学生隐性逃课的情况,即学生来到教室上课,但只是身体坐在教室里,思维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做着与课堂教学没有关系的事情。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危害极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大打折扣,教师课堂教学热情受到打击,导致其积极性下降,这些都将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然而,隐性逃课的现象却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从各方面对隐性逃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就研究数量来说,研究偏少,不仅是对隐性逃课的研究数量偏少,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数量也极有限。就研究内容来说,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并没有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考虑,忽视了高职教师、学生的特殊性,忽视了高职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关于高职院校隐性逃课的针对性。因此,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四川省两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研究制定了《理论课课堂观察记录表》和《实验实训课课堂观察记录表》,共对六节课进行课堂观察,分别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制定了针对学生的《隐性逃课调查问卷》,分别发放于两所高职院校中的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并对有效回收的370份问卷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也制定了针对学生、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对10名学生、5名任课教师、3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通过调研发现,当学生不想听课时,超过六成的学生会出现隐性逃课情况。理论课和实践课上有半节课以上的时间出现隐性逃课的学生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高职院校中隐性逃课最严重的课程类型是公共选修课。超过六成的高职院校学生认为隐性逃课原则上不对,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没有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手段,有一部分教师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方式较多,但多为消遣娱乐型。在归因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出现隐性逃课的原因在学生自身,另外也有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而教师则认为,有来自各方面的原因。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学生、教师、高职院校自身、社会这四个角度。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原因的分析,相应地,从学生、教师、高职院校自身、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状况的建议。

沈华杰,邱坚[5](2019)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分析与教学成果的培育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相关数据和关注焦点分析表明,教学成果奖获奖地域、院校分布都仍然极不平衡,东部区域获得绝对多数,获奖院校分布中原"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高校获得绝对多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专业"建设高校获得绝对多数,成果依托"双一流"专业的占大多数。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关注思想政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一流人才培养、需求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化等热点,以及工程人才和在线课程等新增长点。因此,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应遵循问题导向、特色培育、协同培育和先行先试等基本原则,高校要正确认识教学成果培育在"以奖促教"中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避免陷入为获奖而培育的误区。

王琦[6](2014)在《研究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推动力,是促进我国国力、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改革方式。研究性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创造出有利于高等教育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积极的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性,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科学合理的实际问题,促使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欲望,以此达到培养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性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研究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是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教学目的的诠释,成为检验改进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运用的重要平台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推动学科竞赛发展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理念传播和应用,还可以丰富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更能带动高校教育改革的有力发展。本文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研究性教学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与研究性教学理念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将研究性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能有效带动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其次深入分析学科竞赛组织和参与意义,通过对中学学科竞赛与大学学科竞赛进行比较说明,提出大学学科竞赛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核,并非“尖子生”的专项,参与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学生个人层次、学校层次及其他因素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竞赛氛围、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等内容。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开展研究、培养科研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晓敏[7](2011)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 ——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作为大学第一资源的高校教师面临着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机构,其人才的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人才。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一所大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想确保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制度建设,大学师资质量、教师制度建设等因素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方面。而教学学术的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本文主要是基于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学术文献的研究,以教学学术为着眼点,对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进行了阐述。文章首先探讨了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学校方面的因素。其次提出了制度建设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作用,从而得出制度建设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最后笔者尝试着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而又重点的对策和措施。总体看来,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也将成为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它将对改革现有的教师学术评价制度、教师选拔与聘任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孟凡纳[8](2011)在《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困惑和难题。大学生逃课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数量、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中后期,人生观日趋形成并趋于稳定,心理发展到青年时代,认识世界的特点已由外转向内,注重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出现一系列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因此,较易产生意义障碍。近年来这种意义障碍导致课堂上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增强对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重视应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便对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现状和原因有更客观的了解。本研究从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共抽取五所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大学、西南大学。访谈的对象主要为A大学的部分老师和大学生。从调查中,本研究发现厌学情绪、人际困扰、择业心理危机与情感受挫是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的结论如下:(1)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问题比较突出;(2)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程度,一般本科院校显着高于985或211学校;(3)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女性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状况相对男性而言总体偏低;(4)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通过调查表明,随着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增加,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趋势也明显地增加;(5)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在专业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程度上,文科类学生极显着高于理科类学生。通过对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现状调查、访谈及文献整理,发现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主要原因:一是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与他们身心年龄特征相关。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矛盾,大学生独立性与对抗性相互交织的心理、大学生情绪的两极性特征;二是学校主体性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主体性教育的高校办学自主权缺失、主体性教育的师生关系错位;三是同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的最后部分阐述了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的理论基础。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二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基础,同时提出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的基本原则。探索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的主要途径:一是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增强教育的主体性;二是构建高校主体化教育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对大学生自主自律教育能力的培养;四是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创建高校优良学风;五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克服意义障碍,防止逃课行为;六是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增强课堂吸引力;七是对青年同辈群体亚文化进行一定的监控。

刘亚敏,胡甲刚[9](2010)在《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十年:从政策到行动》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十年的进展,重点分析了改革的协调机制和发展动向。指出21世纪欧洲博士生教育的十年改革是在"博洛尼亚进程"和"里斯本战略"的共同推动下而展开的。围绕"一体多元"的目标,欧洲形成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政策文本,建立了纵横交错的改革协调机制,使博士生教育在组织机构、培养目标、招生选拔、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奖助体系、导师管理、论文答辩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聂法良[10](2009)在《论高校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以教育病理学为视角》文中认为高校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但是,通过以教育病理学这个对教育反向研究的工具和视角分析发现,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但当前的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存在教育浪费、教育冲突、教育滞后、教育差别等问题。为此应采用和谐发展理论指导高校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制度的绝对供给,完善素质教育制度体系;政府重视,强力推进执行等治理对策。

二、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办学缺乏特色
    (二)师资队伍匮乏
二、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市场潜力
    (一)市场潜力的数据支撑
        1.成人高等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2.企业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形成巨大的潜在需求
    (二)市场潜力的理论依据
        1.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的分析
        2.从终身教育理论视角的分析
        3.从学习型组织构建视角的分析
三、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
        1.高质量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高质量发展非学历的各类培训
    (二)锻造高质量高等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1.构建高质量成人学历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学历教学质量
        2.集聚高质量的成人非学历培训师资以确保培训教育质量

(2)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智能家居发展历程
        1.1.2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和趋势
        1.1.3 电信运营商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应用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工具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内部访谈法
        1.4.4 营销分析工具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智能家居
        2.1.2 家庭智能硬件
        2.1.3 家庭智能产品
    2.2 相关营销理论
        2.2.1 7Ps营销理论
        2.2.2 4C营销理论
        2.2.3 4E营销理论
    2.3 电信运营商智能家居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甘肃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甘肃省移动公司概况
    3.2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现状
        3.2.1 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的内部组织结构
        3.2.2 甘肃省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使用的资源
        3.2.3 甘肃移动销售家庭智能产品具备的相关能力
        3.2.4 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销售情况
    3.3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存在问题
    3.4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竞争环境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竞争强度
        4.2.2 潜在进入者竞争威胁
        4.2.3 替代品的威胁
        4.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 消费者市场分析
第五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目标市场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家庭智能产品7Ps营销策略制定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服务过程策略
        5.2.7 有形展示策略
第六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管理保障
    6.1 制定营销策略实施计划
        6.1.1 明确发展目标
        6.1.2 制定推进规划
    6.2 做强组织保障
        6.2.1 打造运营团队
        6.2.2 完善激励机制
    6.3 注重能力建设
        6.3.1 锻造营销能力
        6.3.2 提升服务能力
    6.4 做好制度保障
        6.4.1 制定产品引入和合作伙伴管理相关制度
        6.4.2 落实风险防控工作
    6.5 系统支撑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之处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家庭智能硬件调查问卷
附录 B: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销售存在问题的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

(3)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美国一流大学
        (二)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教育人力资本再生产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一、样本大学的选择标准和依据
    二、美国一流大学生均经费支出现状
    三、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现状
        (一)教职工薪水福利支出
        (二)教学经费支出
        (三)学术研究经费支出
        (四)学生经费支出
        (五)医院和附属企业经费支出
        (六)图书馆经费支出
        (七)机构性经费支出
第三章 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特点
        (一)经费充足且使用灵活
        (二)重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三)凸显教职工薪酬待遇
        (四)学生经费支出比例相对较高
        (五)重视图书馆、医院和附属企业经费支出
        (六)机构性经费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二、影响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的因素
        (一)突出办学重点的大学办学理念
        (二)学术权力主导的财务分配机制
        (三)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形式
        (四)公开透明的财务监管方式
第四章 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一、科学管理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一)科学编制财务预算,简化经费支出程序
        (二)加强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程度,规范财务公开范围
        (三)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减轻大学经费压力
    二、提高教研人员薪酬待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一)吸引优秀教研人才,组建高质量教研队伍
        (二)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激发工作活力
        (三)优化教师薪酬分配制度,适应现代理念转变
    三、教学和科研经费支出均衡发展,促进教研相长
        (一)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支出
        (二)稳定增加科研经费支出
        (三)深层次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四、增加学生经费支出,提高学生奖助力度
        (一)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学生需求
        (二)增设奖学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增加学生实验实践经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五、重视图书经费支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一)增加图书经费,重视图书馆的功能价值
        (二)加强电子图书建设,发挥信息资源优势
        (三)吸引外界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和捐赠
    六、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经费支出
        (一)推行经费支出去“行政化”
        (二)提升行政经费支出管理水平
        (三)控制行政人员经费支出比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1.1.2 高职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普遍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3 评价与反思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高职院校
        1.3.2 逃课与显性逃课
        1.3.3 隐性逃课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的分析基础
    2.1 开展教育活动的要素
    2.2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教育活动各要素
3.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2 调查实施
    3.3 调查结果
        3.3.1 高职院校学生显性逃课的频率
        3.3.2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时长
        3.3.3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课程类型
        3.3.4 高职院校学生对隐性逃课的态度及情感体验
        3.3.5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隐性逃课的反应
        3.3.6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方式
        3.3.7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学生归因
4.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
    4.1 高职院校学生因素
        4.1.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动机水平偏低
        4.1.2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4.1.3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状况
    4.2 高职院校教师因素
        4.2.1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参差不齐
        4.2.2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力不强
        4.2.3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4.3 高职院校自身因素
        4.3.1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有待明晰
        4.3.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4.3.3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4.3.4 高职院校的师生评价有待改良
        4.3.5 高职院校课堂管理有待优化
        4.3.6 高职院校实训建设有待加强
    4.4 外部社会环境因素
        4.4.1 社会固有的观念降低了学生对高职学习的认同感
        4.4.2 社会发展使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度降低
5.改善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建议
    5.1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5.1.1 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
        5.1.2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指导
        5.1.3 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5.2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引导作用
        5.2.1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5.2.2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课堂管理水平
        5.2.3 高职院校教师要欣赏、激励、肯定学生
        5.2.4 通过研修培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
    5.3 改进高职院校学校支持工作
        5.3.1 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自身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5.3.2 完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
        5.3.3 改良高职院校师生评价方式
        5.3.4 高职院校采取有效的课程管理措施
        5.3.5 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建设
    5.4 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分析与教学成果的培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数据分析
    (一) 获奖成果总数
    (二) 获奖高校区域分布
    (三) 成果质量区域分布
    (四) 获奖高校类型分布
    (五) 获奖成果学科门类分布
    (六) 获奖成果主题分布
    (七) 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分布
二、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关注焦点分析
    (一) 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 坚持思想政治建设
    (三)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四) 注重国际化教学改革
    (五) 高起点开展工程教育
    (六) 强调需求导向
    (七) 强化科研反哺教学
    (八) 关注一流人才培养
    (九) 推崇实践教学改革
    (十) 以学生为中心
三、高校培育教学成果的基本原则
    (一) 问题导向原则
    (二) 特色突出原则
    (三) 协同培育原则
    (四) 先行先试原则
四、高校培育教学成果的途径
    (一) 顶层部署, 建设高水平的项目团队
    (二) 卓越执行, 制定系统化的培育方案
    (三) 教师主导, 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四) 强化宣传, 锻造高质量的项目影响
    (五) 注重申报, 凝练精准化的重大成果
    (六) 回归本元, 正确认识教学成果培育

(6)研究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学科竞赛
    2.1 研究性教学概述
        2.1.1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2.1.2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1.3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2.2 研究性教学的对培养参赛人才的意义
        2.2.1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2.2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2.3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2.3 学科竞赛概述
        2.3.1 学科竞赛的基本内涵
        2.3.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类型
    2.4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性
        2.4.1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4.2 提升高校教学成果的展示
        2.4.3 促进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2.5 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相关性
        2.5.1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研究性教学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2.5.2 研究性教学理念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理论支撑
        2.5.3 学科竞赛是促进学风建设有效手段
        2.5.4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手段
    2.6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相关性
    2.7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内涵
        2.7.1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概念界定
        2.7.2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基本要素
        2.7.3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实基础
        2.7.4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标
第三章 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3.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历史和现状
        3.1.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历史
        3.1.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
    3.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3.2.1 选拔不严格,热情度不高,专业口径宽,动机不正确
        3.2.2 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不适应竞赛项目
        3.2.3 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欠缺,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需要提高
        3.2.4 竞赛宣传,重视不够,体系机制不完善,软硬环境需加强
    3.3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际问题成因分析
        3.3.1 高校,社会和学科竞赛开展对人才要求存在不完全统一的矛盾
        3.3.2 传统教学模式对现代研究性教学模式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3.3.3 高校进行学科竞赛的主观意识不强、客观配置不足
第四章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调查实证分析和启示
    4.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及认知调查
        4.1.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4.1.2 调查过程
        4.1.3 调查的内容
    4.2 学科竞赛的调查整体实证分析
        4.2.1 调查样本构成
        4.2.2 调查描述性分析
        4.2.3 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4.2.4 因子分析
    4.3 研究性教学的学科竞赛调查得到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5.1 选拔优秀大学生作为学科竞赛参赛人员
        5.1.1 明确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目的
        5.1.2 确定参与竞赛大学生的选拔标准
    5.2 确立研究性教学的学科竞赛指导思想
        5.2.1 学科竞赛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基础
        5.2.2 加强夯实大学生基础,转变教学观念
        5.2.3 加强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
    5.3 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5.3.1 重视知识体系构建,提升参赛能力
        5.3.2 调整专业设置,设置跨专业贴近学科竞赛课程
        5.3.3 创新教学内容,推动理论建设
        5.3.4 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强化教学实践
        5.3.5 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的课程设计
        5.3.6 扩充知识层面,丰富课程结构
    5.4 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或学科竞赛指导团队
        5.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5.4.2 注重培养教师实操和创新能力,
    5.5 构建起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5.6 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5.6.1 建立高效的竞赛组织体系
        5.6.2 进行学科竞赛规范化管理
        5.6.3 制定学科竞赛开展的管理制度
    5.7 借鉴国外经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5.7.1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5.7.2 采用有效的激励教师方法
    5.8 建立有效的学科竞赛人才评价体系
    5.9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搭建前沿的科研平台
        5.9.1 加强高等院校软环境的建设
        5.9.2 加强高等院校硬环境的建设
        5.9.3 搭建服务于科研的体系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 ——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2.2. 关于教学学术的研究
        1.2.3.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可行性与创新点
        1.4.1 论文的可行之处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局限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述
    2.1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2.1.1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2.1.2 教学学术
        2.1.3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2.2 制度建设
    2.3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其制度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第3章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3.1.1 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不丰富
        3.1.2 教学能力不高
        3.1.3 对教学的主体意识迷失、积极性欠缺
        3.1.4 缺乏对教学的反思和研究
        3.1.5 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的缺失
    3.2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3.2.1 学校因素
        3.2.2 教师自身因素
        3.2.3 国家教育政策因素
        3.2.4 社会因素
第4章 制度建设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作用
    4.1 制度建设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4.1.1 制度建设是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4.1.2 制度建设有利于解决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4.2 制度建设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4.2.1 制度建设为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2.2 制度建设有利于教师自身提高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第5章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
    5.1 改革教师选拔和聘任制度
    5.2 开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学术的培训
    5.3 创造支持教学学术的氛围和条件
    5.4 加强教学研究制度
    5.5 加大教学学术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逃课
    (二) 意义障碍
    (三) 教育干预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的现状调查设计
    (二)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与他们身心年龄特征有关
    (二) 学校主体性教育的不足
    (三) 同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四、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
    (一) 大学生逃课行为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的理论依据
    (二) 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的主要途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十年:从政策到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政策框架
    (一) 博洛尼亚进程 (Bologna Process)
        1. 博洛尼亚宣言
        2. 布拉格公报
        3. 柏林公报
        4. 卑尔根公报
        5. 伦敦公报
        6. 新鲁汶公报
    (二) 里斯本战略 (Lisbon Strategy)
二、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协调机制
    1.欧洲教育部长会议 (EME)
    2.欧洲大学联合会 (EUA)
    3.欧洲研究型大学同盟 (LERU)
    4.欧洲博士生与青年研究者理事会 (EURODOC)
三、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具体动向
    1.组织结构:从松散走向紧凑
    2.培养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
    3.招生选拔:从自主走向规范
    4.培养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5.学习年限:从差别走向统一
    6.奖助体系:从多样走向完善
    7.导师管理:从放任走向强化
    8.论文答辩:从粗疏走向细密
四、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建立有效的改革协调机制

(10)论高校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以教育病理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一) 在目标实现职能上, 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存在教育浪费
    (二) 在自我维持职能上, 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存在教育冲突
        1. 部分学生缺乏正确认识。
        2. 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
        3. 形式内容难以满足需要。
        4. 课程化建设不够规范。
    (三) 在对外关系上, 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存在教育滞后
    (四) 在对内关系上, 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存在教育差别
二、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教育外部致病因素分析
        1. 功利性观念因素。
        2. 制度供给不足因素。
        3. 制度执行不力因素。
    (二) 教育内部致病因素分析
        1. 教育结构失衡。
        2. 教育目的偏移。
        3. 教育实践阻隔。
        4. 教师素质影响。
三、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 理论层面—用和谐发展理论指导高校素质教育
    (二) 制度层面——加强素质教育制度的绝对供给, 完善素质教育制度体系
        1. 建立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刚性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2. 建立高校素质教育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 操作层面—政府重视, 强力推进执行
        1. 政府重视, 作为工作主题。
        2. 推进执行, 以执行求实效。

四、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 刘鹏,喻志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1(02)
  • [2]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蔄峥辉. 兰州大学, 2021(12)
  • [3]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及启示[D]. 张媛媛. 鲁东大学, 2019(12)
  • [4]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D]. 廉僖.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5]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分析与教学成果的培育探讨[J]. 沈华杰,邱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2)
  • [6]研究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研究[D]. 王琦. 西北大学, 2014(04)
  • [7]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 ——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D]. 黄晓敏. 山东经济学院, 2011(08)
  • [8]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 孟凡纳. 西南大学, 2011(09)
  • [9]欧洲博士生教育改革十年:从政策到行动[J]. 刘亚敏,胡甲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6)
  • [10]论高校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以教育病理学为视角[J]. 聂法良.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标签:;  ;  ;  ;  ;  

高等教育:锻造高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