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台湾降温需求模型评估乡土梅树降温需求

应用台湾降温需求模型评估乡土梅树降温需求

一、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政,董天宇,葛孟清,王晨[1](2019)在《不同梅树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及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表达特性》文中提出以梅树(Prunus mume Sieb. et Zucc.)早花品种‘粉红朱砂’(‘Fenhong Zhusha’)和‘淡妆宫粉’(‘Danzhuang Gongfen’),中花品种‘淡粉’(‘Dan Fen’)和‘寒红’(‘Han Hong’),以及晚花品种‘南京红’(‘Nanjing Hong’)和‘晚跳枝’(‘Wantiao Zhi’)为研究对象,对花芽发育过程中花芽的纵径和横径、外部形态和纵剖面结构以及鳞片开裂率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并采用RT-qPCR技术分析了花芽中成花基因pm-FD3、pm-AP2和pm-LFY以及看家基因S3a、homol、hsc、somX2、FRIGIDA-like和Subunit37e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观察结果显示:供试6个梅树品种花芽的纵径和横径随花芽发育整体呈增大趋势,在花芽发育早期增长迅速,且早花品种的花芽生长速率最快,晚花品种较慢。6个品种中,品种‘粉红朱砂’花芽鳞片开裂率最大,且在2018年1月16日超过50%,而在2018年1月24日前其余5个品种花芽鳞片开裂率均低于50%;总体上看,花芽鳞片开裂率以早花品种最高,晚花品种最低。根据花芽发育的各项指标,确定品种‘粉红朱砂’、‘淡妆宫粉’、‘淡粉’、‘寒红’、‘南京红’和‘晚跳枝’的开花日期分别为2018年的1月16日、2月11日、2月15日、2月23日、2月28日和3月4日。RT-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梅树花芽发育过程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表达特性以及相对表达量明显不同。其中,pm-LFY和Subunit37e基因在6个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中均持续表达,而pm-FD和FRIGIDA-like基因仅在中花和晚花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其余基因均间断表达;早花品种的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最高表达日期总体上早于中花和晚花品种,且距开花日期的间隔天数也明显短于晚花品种;此外,有些成花基因与部分看家基因的最高表达日期一致或相近。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梅树花芽发育过程中,其花芽结构和外部形态变化以及成花基因和部分看家基因的高表达特性均与其花期早晚相对应;早花品种"早开花"的特性与部分基因的快速启动有关,对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有助于梅树花期的预测。

廖碧婷,黄俊,李少群,谢智勇,王四化,林蟒,成明[2](2017)在《广州地区梅花开花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02016年对广州地区的梅花开花物候和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研究,分析其开花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地区梅花初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年际变化特征较大。梅花初花期、盛花期、凋谢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反应不敏感,不过降水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初花期、盛花期、总花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初花期前10天降水量、前20天降水量与初花期天数有明显的正相关,与盛花期天数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梅花花期与其前期气温有显着的负相关。前3月均温每升高1℃,初花期就提前约6.7天;而初花期前1月最高温均温每升高1℃,盛花期就提前5.1天;前3月均温每升高1℃,凋谢期就提前约5.8天。分会场编号:S12

廖碧婷,王四化,杜尧东,林奕峰,成明[3](2016)在《广州地区梅花花期的预报方法》文中认为引用关于梅花花期需冷量计算的台湾模型,利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萝岗街自动站逐时气温数据和萝岗香雪公园同时段的梅花花期数据,修改了模型需冷量计算的界限温度,建立了广州地区梅花花期的预报模型。利用广州模型计算得出,萝岗香雪梅花进入初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的需冷量分别约为5066、8096和145164 CU。经对2013—2014年萝岗香雪公园梅花花期的预报效果检验,梅花初花期和凋谢期的预报误差为13 d,盛花期的预报误差为59 d,预报效果良好。

黄添毅[4](2015)在《梨花芽休眠期间NCED、CYP707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文中提出梨(Pyrus L.)是蔷薇科(Rosaceae)落叶植物,梨花芽会在冬季进入休眠以适应外界不良环境,并需经历一定有效低温方可萌动。ABA是促进休眠深化、抑制休眠解除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变化主要受其合成、分解代谢的调控。本试验以‘黄花梨’、‘蜜雪梨’为试材,分析需冷量不同梨品种花芽休眠期间ABA的变化,及ABA合成、分解途径关键酶基因(PpNCEDs、PpCYP707As)的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梨花芽休眠期间ABA含量的变化运用HPLC测定‘黄花梨’、‘蜜雪梨’花芽休眠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休眠期间‘黄花梨’、‘蜜雪梨’花芽内AB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呈波浪形变化,‘黄花梨’有4次ABA含量变化高峰,‘蜜雪梨’有3次;‘蜜雪梨’花芽内ABA的含量高于‘黄花梨’;‘黄花梨’、‘蜜雪梨’花芽内ABA含量在休眠解除前同为下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分别为增加和先增后降,在休眠解除后又同为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需冷量不同梨品种花芽休眠期间ABA含量的变化有差异,ABA含量下降是梨花芽休眠解除的必要条件之一,ABA还可能参与梨对低温的应答,单一ABA含量变化趋势不能作为梨花芽休眠进程的判断依据。2梨PpNCEDs、PpCYP707As的生物信息学特点参照NCBI上蔷薇科ABA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NCED、CYP707A的序列,采用本地blast的方法,从梨基因组数据中搜索到梨NCED、CYP707A的CDS序列,并从‘黄花梨’、‘蜜雪梨’上均克隆到3个NCED基因,命名为PpNCED1、PpNCED2、PpNCED3,已登录NCBI;均克隆到5个CYP707A基因,命名为PpCYP707A1、PpCYP707A2、PpCYP707A3、PpCYP707A4、PpCYP707A5,已登录NCBI。‘黄花梨’与‘蜜雪梨’PpNCEDs、PpCYP707As基因序列的相似度较高,在蔷薇科植物的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上,‘黄花梨’、‘蜜雪梨’、‘酥梨’(梨基因组)的相关基因优先聚类,再与苹果相应基因聚类,同植物学分类关系一致。PpCYP707A家族的PpCYP707A4、PpCYP707A5相似度极高,分别与苹果的两个基因(XP008346457.1、XP008382035.1)单独聚类,而非PpCYP707A4和PpCYP707A5独自聚类,它们的生物学信息较为接近,可能产生于梨和苹果的共同祖先,且保守性很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黄花梨’PpNCEDs、PpCYP707As编码蛋白性质。PpNCEDs蛋白含有 1 个保守结构域,为PLNO2258;PpNCED1、PpNCED2、PpNCED3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数量分别为617、613、607,均为不稳定、亲水蛋白。PpCYP707As蛋白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为PLN02196;PpCYP707A1、PpCYP707A2、PpCYP707A3、PpCYP707A4、PpCYP707A5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数量分别为452、451、479、476、474,PpCYP707A1蛋白属稳定、亲水蛋白,其余4个PpCYP707As蛋白均为不稳定、亲水蛋白。氨基酸组成数量、含量的不同决定了PpNCEDs、PpCYP707As各成员的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磷酸化修饰、蛋白卷曲螺旋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等方面信息均不同。3梨花芽休眠期间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分析运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休眠期间‘黄花梨’、‘蜜雪梨’花芽内PpNCEDs、PpCYP707As的相对表达量。‘黄花梨’、‘蜜雪梨’花芽休眠期间PpNCEDs、PpCYP707As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均呈波浪形变化,但不完全相同。2012、2013两年秋冬休眠期,‘黄花梨’花芽内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均与ABA含量相似,但各基因表达量高峰的时间点不一致。‘蜜雪梨’花芽内仅PpNCED1、PpCYP707A3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同ABA含较为相似,但表达高峰时间点不同于ABA含量高峰;PpNCED2、PpCYP707A1、PpCYP707A2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仅在花芽萌动期与ABA一致;而PpNCED3的表达变化趋势则不同于ABA。试验结果表明,PpNCEDs与PpCYP707As以一种协调关系共同调控ABA含量;PpCYP707As负反馈调节ABA含量,该负反馈调节存在时空特异性和品种间差异,且PpCYP707As的表达并非完全受制于ABA。寒流来袭导致花芽内ABA含量升高,而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量均上调,说明寒流来袭PpNCEDs对ABA含量起主要调节作用。休眠解除临界期前ABA含量下降,‘黄花梨’花芽内PpCYP707A2表达量上调、其他基因表达量下降,‘蜜雪梨’花芽内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量同为下降,说明此时‘黄花梨’花芽内PpCYP707A2、‘蜜雪梨’花芽内PpNCEDs对ABA含量起主要调节作用;休眠解除完全期前,‘蜜雪梨’的ABA含量下降,PpCYP707A1、PpCYP707A2的表达量升高、PpNCEDs的表达量均升高、PpCYP707A3的表达量下降,说明此时PpCYP707A1、PpCYP707A2对ABA含量起主要调节作用。短低温梨品种‘蜜雪梨’ABA含量调节机制与花芽休眠机制关系同‘黄花梨’有差异。4梨PpNCEDs和PpCYP707As基因启动子的元件分析从‘黄花梨’上克隆到PpNCED1、PpNCED2、PpNCED3;PpCYP707A1、PpCYP707A2、PpCYP707A3的启动子序列。分析ATG前1500bp启动子区域的作用元件,PpNCEDs、PpCYP707As的启动子区域含ACE、G-Box、AE-box等21类光响应元件,ABRE、GARE、TGA-element等6类激素响应元件及其他6类元件,众多元件中有4类元件可被bZIP类转录因子识别。试验结果表明,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可能与光响应调控、激素平衡有关,还受bZIP类转录因子的调控。5PpNCED1、PpCYP707A1、PpCYP707A2 的原核表达采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黄花梨’的PpNCED1、PpCYP707A1、PpCYP707A2蛋白。以 pEASY-Blunt E1 作为连接载体,构建 pEASY-PpNCED1、pEASY-PpCYP707A1、pEASY-PpCYP707A2等原核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入BL21(DE3)中,获得表达菌株BL21(DE3)-pEASY-PpNCED1、BL21(DE3)-pEASY-PpCYP707A1、BL21(DE3)-pEASY-PpCYP707A2。1mol/l IPTG 诱导菌株表达 6h 后,进行SDS-PAGE分析,BL21(DE3)-pEASY-PpCYP707A1、BL21(DE3)-pEASY-PpCYP707A2表达出目的蛋白,BL21(DE3)-pEASY-PpNCED1未能表达出目的蛋白。

杨亚会,李庆卫[5](2013)在《部分梅花品种的需冷量研究》文中认为不同梅花品种之间,需冷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犹他模型对3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统计,得出:‘美人’梅的需冷量为425 CU,‘美繁’梅为471 CU,‘艳红杏枝’梅为466 CU。3个品种均属中需冷量品种,其中‘美人’梅最低,另外2个品种差异较小。

庄维兵,高志红,章镇,侍婷[6](2010)在《75个果梅品种需冷量的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分别采用7.2℃模型(=7.2℃)、0~7.2℃模型和犹他(Utah)模型对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75个果梅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犹他模型统计果梅品种的需冷量更合适;确定了果梅低温积累的日期为12月13日以及各果梅品种自然休眠结束的日期;对果梅品种需冷量的高低进行了划分,低需冷量品种是指需冷量小于450 C.U的品种,中需冷量品种是指需冷量在550 C.U~900 C.U的品种,高需冷量品种是指需冷量大与1000C.U的品种;供试的75个果梅品种需冷量值分布很广,从183C.U~1090 C.U;果梅品种的需冷量为果梅栽培分布区的引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陈俊愉[7](2010)在《关于观赏乔灌木之迁地驯化问题》文中认为从提出迁地驯化代替了引种驯化这一词汇改变之建议开始,议及迁地驯化之重要性、流行误区、关键生态因子相似假说、成功标准与年限以及南树北移之外,还要进而进行北梅南迁等研究与实践。

曹亮[8](2006)在《梅花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文中认为梅花转基因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至今仍未有一个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而遗传转化体系的前提则是再生体系的建立。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的激素处理以及环境条件的调控,从而建立部分梅花品种的再生体系。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梅花的离体培养体系以及部分梅花品种的成熟叶片培养两部分内容。本研究共选取8个梅花品种为试材,重点以‘铁骨红’(真梅系)、‘美人’梅(樱李梅系)、‘燕杏’(杏梅系)为试验材料,建立了这三个梅花品种的外植体生长、扩繁、生根的基本培养程序。由于梅花中的真梅系组织培养比较困难,因此试验又以‘铁骨红’的组织培养为重点。试验证明,适合‘铁骨红’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改良Q&L培养基,即Q&L大量元素+P培养基微量+MS有机+2倍MS铁盐+AgNO3 4 mg/L+葡萄糖30g/L,该培养基解决了梅花组织培养过程中黄化、顶端死亡等比较难的问题。‘铁骨红’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改良Q&L+6-BA1.0+NAA0.05+GA30.5(mg/L),其中AgNO3的使用应该注意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试管苗生长畸形。‘铁骨红’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改良Q&L+NAA0.3+IBA0.1(mg/L)。‘美人’梅和‘燕杏’的增殖培养基分别是:WPM+6-BA1.0+NAA0.1 (mg/L)和MS+6-BA0.5+IBA0.05(mg/L)。生根培养基是1/2WPM+NAA0.5 (mg/L)和1/2MS+IBA0.5 (mg/L)。由于三个品种中‘铁骨红’和‘燕杏’的叶片离体再生比较困难,没有获得再生苗。因此第二阶段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苗选用‘美人’梅为试验材料,结果证明:叶片离体再生必须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过程中生长素2,4-D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以液体培养基为好,具体培养基为1/2WPM+2,4-D 5mg/L。暗培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率明显高于光培养。在经过7d液体培养基的诱导之后将离体叶片转入1/2WPM+6-BA1.0 mg/L+NAA0.1mg/L+AgNO38 mg/L+水解乳蛋白100 mg/L培养,再分化率可以达到24.25%。

李庆卫[9](2004)在《梅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该文重点对 2 0 0 3— 2 0 0 4年的梅研究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果梅及其加工等 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欧锡坤,陈琦玲[10](2003)在《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文中指出台湾梅是全世界落叶果树需冷量最低的宝贵种源之一,在学术研究、国际种源交换或实际应用栽培上皆有必要探讨其需冷量。连续8年利用一系列已知需冷量的桃关键栽培品种(100~325CU)的盛花期早晚,与待评估需冷量梅的开花次序相互比较,来评估本地13个梅品种的需冷量。用此法所评估出梅的CU值虽不是很精确,但各栽培品种盛花期出现的次序与需冷量高低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梅树需冷量,利用台湾新开发的低需冷模式来评估,结果显示本地梅树需冷量大都在20~50CU之间。

二、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梅树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及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表达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1.2.1 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
        1.2.2 花芽形态观察和测定
        1.2.3 开花情况调查和统计
        1.2.4 总RNA提取及RT-qPCR反应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梅树品种花芽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
    2.2 不同梅树品种开花指标分析
    2.3 不同梅树品种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表达差异
        2.3.1 成花基因的表达差异
        2.3.2 看家基因的表达差异
    2.4 不同梅树品种花期与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3 讨论和结论

(3)广州地区梅花花期的预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梅花需冷量模式的对比
    2.2 梅花需冷量广州模式的建立与检验
3 结论

(4)梨花芽休眠期间NCED、CYP707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木本植物休眠
    2. 温度与休眠的关系
    3. 需冷量表现
    4. 需冷量估算模型
    5. 短低温果树品种
    6. ABA与休眠的关系
        6.1 ABA含量变化与植物休眠的关系
        6.2 ABA参与休眠调控的分子机理
    7. ABA的合成与分解途径
    8.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梨花芽休眠期间ABA含量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激素的提取
        1.3.2 标准样品的制备
        1.3.3 制备超纯水
        1.3.4 磷酸缓冲液配置
        1.3.5 HPLC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2 流动相的选择
        2.3 ‘黄花梨’花芽休眠期间ABA含量的变化
        2.4 ‘蜜雪梨’休眠期间花芽内ABA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ABA与梨花芽休眠的关系
        3.2 ABA与短低温梨特性的关系
第三章 梨花芽NCED和CYP707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花芽总RNA提取
        1.3.2 cDNA合成
        1.3.3 引物设计
        1.3.4 基因克隆
        1.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梨’、‘蜜雪梨’PpNCEDs、PpCYP707As的克隆
        2.2 系统进化树分析
        2.3 保守结构域分析
        2.4 基本理化性质预测与分析
        2.5 信号肽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2.6 跨膜结构预测与分析
        2.7 磷酸化位点预测与分析
        2.8 蛋白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2.9 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2.10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3. 讨论
        3.1 PpNCEDs各成员的生物信息学特点不同
        3.2 PpCYP707As各成员的生物信息学特点不同
第四章 梨花芽休眠期间PpNCEDs和PpCYP707As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3.1 梨花芽总RNA提取
        1.3.2 cDNA合成
        1.3.3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
        1.3.4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1.3.5 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梨’休眠期间花芽内PpNCEDs、PpCYP707As表达分析
        2.2 ‘蜜雪梨’休眠期间花芽内PpNCEDs、PpCYP707As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
        3.2 ABA含量的调节
        3.3 PpNCEDs与梨花芽休眠期间对低温的响应
        3.4 PpCYP707A2是梨花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基因之一
        3.5 ‘蜜雪梨’花芽休眠期间PpNCEDs、PpCYP707As对ABA含量调节的特性
第五章 梨PpNCEDs和PpCYP707As基因的启动子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3.1 DNA提取
        1.3.2 引物设计
        1.3.3 启动子克隆
        1.3.4 启动子顺式元件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梨’PpNCEDs和PpCYP707A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2.2 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
    3. 讨论
        3.1 PpNCEDs、PpcYP707As的表达可能与光响应有关
        3.2 PpNCEDs、PpCYP707As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激素平衡有关
        3.3 PpNCEDs、PpCYP707As基因的表达可能受bZIP转录因子的调控
        3.4 PpNCEDs、PpCYP707As各成员的转录模式存在差异
第六章 PpNCED1、PpCYP707A1、PpCYP707A2的原核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3.1 总RNA提取
        1.3.2 cDNA合成
        1.3.3 目的片段的制备
        1.3.4 表达载体构建
        1.3.5 表达菌株构建
        1.3.6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
        1.3.7 表达蛋白的SDS-PAGE检测
        1.3.8 样品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2 原核表达菌株构建
        2.3 SDS-PAGE检测
    3. 讨论
        3.1 平末端连接构建表达载体技术的优势
        3.2 大肠杆菌株表达目的蛋白的影响条件
小结与展望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5)部分梅花品种的需冷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本植物需冷量的研究
    1.1 木本植物需冷量的估算模型研究
        1.1.1 7.2℃模型
        1.1.2 犹他模型
        1.1.3 动态模型
    1.2 需冷量与自然休眠之间的关系
    1.3 梅花需冷量研究进展
2 不同梅花品种需冷量的统计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 1 温度条件
        2.1.2. 2 材料的采集
        2.1.2. 3 最低萌芽标准
        2.1.2. 4 冷温起点的确定
        2.1.2. 5 需冷量的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梅花品种需冷量满足节点的确定
        2.2.2 3个梅花品种需冷量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8)梅花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花育种研究进展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若干梅花品种的离体茎段培养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梅花成熟叶片的培养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4 结论与讨论
    4.1 梅花离体茎段培养
    4.2 ‘美人’梅叶片离体培养
    4.3 本试验的创新之处
    4.4 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9)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梅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梅花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及国际登录
    1.2 梅花“北进”与梅品种区域试验
2 梅遗传育种
3 梅花繁殖与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3.1 营养繁殖
    3.2 组织培养
    3.3 花期调控
    3.4 梅花栽培与叶色、花色生理
4 梅栽培及其加工
    4.1 果梅栽培
    4.2 果梅病虫害防治
    4.3 果梅加工应用
5 分子生物学
6 梅文化
7 梅的应用研究
    7.1 植物造景上的应用
    7.2 梅花盆景
    7.3 芳香疗法与园艺治疗
8 研究展望
    8.1 种质资源
    8.2 育 种
    8.3 应用方面的研究

(10)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利用已知低温需求量的桃关键栽培种花期早晚评估待测梅树的需冷量
    1.2 以桃树栽培种探讨台湾平地(雾峰地区)冬季的低温累积量
    1.3 台湾低需冷模式对梅需冷量的评估
2 结果与讨论
    2.1 利用关键栽培种的花期早晚评估梅的需冷量
    2.2 以桃关键栽培种评估台湾平地冬季的低温累积量
    2.3 台湾低需冷模式对梅李需冷量的评估

四、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梅树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及花芽中成花基因和看家基因的表达特性[J]. 陈政,董天宇,葛孟清,王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2)
  • [2]广州地区梅花开花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A]. 廖碧婷,黄俊,李少群,谢智勇,王四化,林蟒,成明.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论文集, 2017
  • [3]广州地区梅花花期的预报方法[J]. 廖碧婷,王四化,杜尧东,林奕峰,成明. 广东气象, 2016(04)
  • [4]梨花芽休眠期间NCED、CYP707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黄添毅.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5]部分梅花品种的需冷量研究[J]. 杨亚会,李庆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S1)
  • [6]75个果梅品种需冷量的鉴定[A]. 庄维兵,高志红,章镇,侍婷. 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0
  • [7]关于观赏乔灌木之迁地驯化问题[A]. 陈俊愉.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 2010
  • [8]梅花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D]. 曹亮.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1)
  • [9]梅研究进展[J]. 李庆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S1)
  • [10]应用台湾需冷模式评估本地种梅树的需冷量[J]. 欧锡坤,陈琦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S2)

标签:;  ;  ;  

应用台湾降温需求模型评估乡土梅树降温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