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家审计中的定位

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家审计中的定位

一、国家审计中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海[1](2021)在《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据系统论和过程理论,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内生的、通过评价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直接向治理领导者反馈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反馈系统,作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全过程,其价值在于通过评价和反馈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稳定,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我国国家审计是党领导的国家审计,具有鲜明的党性;国家审计独立于治理运行过程,直接向国家治理领导者反馈审计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国家审计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雷宇[2](2021)在《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文中指出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时代审计定位的指引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拓展。理论上,审计内容可以拓展到任何业务活动,而对微观层面资金活动的精准把握,仍然是审计相对于其他监督形式的优势之一。审计内容的拓展,加剧了审计学科研究对象边界的模糊性,形成了审计学科悖论,从而导致审计专业建设的困难。对此,审计学科可以构建以基础审计学、普通审计学和专门审计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审计专业可以综合采取继续与会计专业紧密联系并适当拓展、在一些社会需求量较大的领域新设相关审计专业、在其他领域增加审计课程等建设措施。

郭旭[3](2021)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审计全覆盖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我国审计机关审计领域不断扩展、任务不断增加,国家审计资源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日益显现。为了弥补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审计机关开始探索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但由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利用不足或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研究既能丰富现有研究,又能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首先,系统阐述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准确定义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其次,分析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再次,从审计全覆盖背景及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出发,提出实务框架搭建依据和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具体阐述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最后,结合XX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案例,考量了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状,发掘了其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评价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升措施。本文创新点表现为:(1)分析审计全覆盖背景以及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一定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较为完整的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对全周期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进行探索。(2)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具体案例,探索阻碍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问题,对国家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提供可行思路。

任华兴[4](2020)在《天津市H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实施现状及改进研究》文中认为

谢春雪[5](2020)在《国家审计对能源央企的监督作用研究 ——以中石油为例》文中指出能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总发展规划当中占据关键位置。在国企当中拥有重大意义的央企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担负着关键的引领职责。截至2018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共96家,其中主营业务为能源的央企有24家,这些能源央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能源央企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审计作为服务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国家审计通过对中央企业的审计活动,可以起到对中央企业经济活动监督的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国家审计对维护国民经济安全的“免疫系统”功能作为研究的核心理论,提出了国家审计对中央企业起到的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确保国有资产稳定、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等作用。其次,本文结合国家审计准则,搜集并统计国家审计署2006年单独披露的中央企业审计结果到2018年底披露的审计结果共的140家(次),从中选取涉及被审计2次以上的能源央企的33份审计报告,以此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对能源型央企起到的监督作用。通过国家对能源型央企财务收支、政策执行、内部管理、发展潜力和廉洁从业的五个方面问题的披露的分析,认为国家审计对能源型央企的监督作用重要体现以上五个方面。为进一步验证,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为案例,基于“免疫系统”构建国家审计对案例公司的监督作用机制。通过对审计公告揭示问题的分析,发现国家审计介入企业后,通过以下两大方面来检验国家审计对能源行业央企的监督作用:“抵御”方面,首先对于企业的整改状况,主要对国家审计公布的公告,企业的实施了哪些整改措施及其整改进度进行探究,其次对于企业的整改效果,体现在审计介入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方面;“预防”功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反应及关注的持续性方面,和后续中央巡视组再次对企业进行审查的反馈结果方面。最后,经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家审计对央企的腐败有预防和治理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央企的经营效果,提升央企的治理能力。对此,国家审计应加强对央企内部审计的指导与协作,推进央企内部审计的升级及转型;扩大国家审计监督覆盖面,完善央企审计监督体系;创新国家审计整改方式,加强对央企整改的监督;国家审计纳入纪检力量,加大对央企违规打击力度。

黄颂铭[6](2020)在《GT博物馆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博物馆数量在过去的几年激增,博物馆藏品数量、举办展览次数、参观人次都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与博物馆大兴建设相伴的,是对当代博物馆管理提出的种种挑战。博物馆长期以来以文物保护利用为中心,但由于近来收入和支出的复杂化,博物馆中存在的比如收支管理不到位、采购缺少监督、财务风险意识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博物馆有必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以应对更加复杂多样的博物馆经营环境,控制博物馆运营风险。国内外专家在内部审计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少,但纵览内部审计研究文献,通常是针对企业集团的,面向事业单位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更极少有人把关注点放在博物馆上。GT博物馆在部分项目上开展内部审计并且初见成效,然而整体而言,博物馆内部审计发展仍长期滞后于博物馆行业发展,内部审计在博物馆的实际执行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GT博物馆的内部审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探讨,发现GT博物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对策。在对GT博物馆的案例研究中,完善博物馆内部审计模式,以期在博物馆行业内部审计中推广应用。本文在对GT博物馆内部审计的探讨中,选取了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阐述博物馆内部审计的概念与特点、影响因素及理论基础,结合GT博物馆内部审计具体情况,指出其内部审计体系的问题,针对性剖析其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并且依据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对GT博物馆内部审计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全文可分为六大部分。除第一部分的引言和最后一部分的结语外,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博物馆内部审计进行探讨,是本研究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关于博物馆内部审计的理论,解释了内部审计的涵义及功能,介绍了博物馆内部审计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经典理论加以概述。第三部分是GT博物馆概况和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缺陷,本部分简单介绍了GT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讲解了GT博物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并总结了其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受限于财务部门、流程执行不到位、与博物馆业务结合不紧密、成果利用率低、时效性不强。第四部分是GT博物馆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表现在修订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部分条款照搬自其他单位。馆内对内部审计认识度不足,包括领导层的认识误区、风险意识淡薄以及业务部门缺少配合。内部审计组织设置缺陷,主要有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人员能力不足、与外部审计机构缺乏交流。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合理,包括指标设置不科学、话语权过度集中、评价结果未能加以利用。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简单,体现在方法的单一落后以及信息化手段利用较弱。第五部分是完善GT博物馆内部审计的建议,针对该博物馆内部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具体提出完善对策。第一,建立健全博物馆内部审计制度,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完善现有制度和补全制度空白,结合博物馆特点设计内部审计制度。第二,提高全馆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水平,包括提高领导层的重视和对全单位的普及,并加强业务部门的协作。第三,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改进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水平,完善内部审计人员任用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养,积极利用外部专家。第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全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合理设定评价指标,加强评价结果后续利用。第五,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开展新技术方法的学习,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李斐[7](2020)在《国家审计监督与金融风险防范关系研究 ——基于银行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金融的核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金融风险产生的显着负面效应会影响经济和社会安全,进而危及国家安全。目前,间接融资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手段,银行作为金融媒介,一直是金融市场中最为庞大的经营主体,对银行开展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的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是一项综合性的监督活动,这种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国家审计监督内容的广泛性,在监督方式、监督内容等方面与其他监管机构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审计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特点,能够发挥站位高、视野广、覆盖全的优势,在提升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防范金融风险和打击金融犯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和金融监管的新要求,国家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对国家审计影响银行业金融风险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作用方式、实现路径和实施效果等方面使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性分析,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银行风险、金融监管、国家审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深入系统研究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及国家审计在银行监督方面存在的优势。通过分析审计机关开展金融审计的实践经验,论述审计机关影响银行业金融风险的作用方式和实现路径,并尝试搭建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的理论框架。然后,基于审计机关在职责权限以及影响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和实现方式,分别针对全国性银行风险、地方性银行风险以及区域银行风险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国家审计功能发挥的效果,为审计机关实现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目标提供经验证据。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家审计存在的不足,探讨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实现方式的改进,完善实现机制和途径,促进国家审计作用发挥的最大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审计监督对于全国性银行的风险防范呈现“∧”字型特征。在审计实施的第二年,由于审计公告形成的民众监督与银行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形成的合力,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最为明显,能够显着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国家审计对于违法案件的查处也体现了“∧”字型特征,在案件查处后的第二年表现出对银行风险的显着抑制作用。第二,审计方式对于银行风险具有显着影响。银行在一年中连续多次接受国家审计的情况下,受到审计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会更强,原有的高风险业务和违规业务操作模式惯性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对于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督促力度更大,体现出国家审计更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作用。同时在“审计风暴”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审计结果公告仍然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在促进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国家审计监督在防范地方性银行风险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中介效应。国家审计功能发挥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并通过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有效降低地方银行的信贷风险,提升整体资产质量,政府治理起到了中介效应。这种中介效用在提升地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方面也有所体现。第四,国家审计具有防范区域银行风险的作用。国家审计的经济处罚职能和审计建议职能均与区域银行风险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能够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减轻了政府干预银行信贷资金的动机,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为地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五,加强国家审计的“逆周期”监督有助于防范银行风险。金融风险体现出一定顺周期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使银行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过分乐观,会放松信贷政策,降低信贷标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逆周期”的审计监督,揭示风险隐患有助于银行风险的防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审计的职能和定位、审计方法发展、组织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以及公告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国家审计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机制和途径的改进,提出政策建议,以满足新时代国家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判,提前感知金融市场风险,发挥审计的预防性作用,不但要能“治已病”,还要“防未病”。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达到审计纠偏和风险防范的效果,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分析研究时,发挥动态风险跟踪和监测功能,提高金融审计对风险识别的前瞻性、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通过建立管理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交互渠道等方式,建立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模式,达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施审计项目的动态、集中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目的。四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实战能力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讲政治、高素质以及掌握丰富金融知识的专业化金融审计干部队伍。五是创新审计公告制度,探索发布金融市场风险分析报告,增强金融审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强化国家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为:(1)丰富和深化了国家金融审计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国家审计理论,从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出发,论述了国家审计防范银行业金融风险的基本依据,阐述了国家审计的作用方式和实现途径,从而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夯实国家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理论基础。(2)提供国家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直接经验证据。由于可获取的公开数据有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关于国家审计,尤其是国家金融审计方面的实证研究。本文为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实证研究内容。(3)多层次研究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的作用。在考虑领导体制、政府治理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实证分析获取各级审计机关影响银行风险方面的实现路径,进一步丰富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研究。

黄晓颖[8](2020)在《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以W企业为例》文中提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探索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本文将紧密结合新时代的特征,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和实现职能的路径。本研究在回顾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发展演进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深入研究,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W企业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什么样的职能和内容,全面拓宽了企业传统内部审计职能的内涵与外延,并将职能发挥作用的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非经济领域,进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体制、内部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接受国家机关指导与监督、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方面提出了实现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路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需要从公司治理的高度,从监督、鉴证、评价、咨询、协调、问责6种职能方面进行拓展,为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从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体制、内部审计的内容、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接受国家机关指导与监督、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方面加强建设,发挥系统性作用,构建起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本文以习近平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出发点,拓展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形成具有我国新时代特色的内部审计职能相关理论,这有利于丰富内部审计理论的外延和内涵,并为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提供借鉴。

马薇[9](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赵黎星[10](2019)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信息化的发展,迫切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也在加速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本文首先在收集并整理了与“审计信息化”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专业期刊、学术论文、政府政策文件、新闻报刊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国家审计中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其次,从建设历程、取得成就等方面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专项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备、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信息技术水平未达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要求、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缺位、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不到位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提出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实现AO与OA系统对接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探索高级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统筹提高基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水平、搭建财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平台等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最后,以T市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效以及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实践应用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总结T市审计机关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二、国家审计中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审计中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
三、现有国家审计的基本认识
    1. 经济监督论。
    2. 免疫系统论。
    3. 权力制约论。
    4. 民主法治论。
    5. 经济控制论。
    6. 符合性检查论。
四、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析
五、国家治理体系中为什么需要审计反馈系统?
六、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关系
七、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属性
    1. 国家审计依法独立。
    2. 国家审计在形式上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3. 国家审计在实质上独立。
八、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
    1. 以结果反馈为基础,状态反馈与结果反馈相结合。
    2. 以瞬态响应反馈为基础,稳态响应反馈与瞬态响应反馈相结合。
    3. 以财务信息为基础,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结合。
    4. 以偏差辨识为基础,审计证据评价与偏差辨识相结合。
    5. 以项目审计为基础,体制机制评价与项目审计相结合。
    6. 以直接反馈为基础,直接反馈与审计移交相结合。
九、研究结论

(2)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内容的拓展
    (一)国家审计内容拓展
    (二)内部审计内容拓展
    (三)社会审计内容拓展
三、对审计的再认识
    (一)审计是一个“旁观者”
    (二)审计与会计、财务管理的联系及启示
        1.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2. 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3. 对审计的启示。
四、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一)学科和专业的区别
    (二)审计学科悖论及其应对策略
        1.“基础审计学”。
        2.“普通审计学”。
        3.“专门审计学”。
    (三)审计专业的建设问题探讨与展望
        1.“一家独大”。
        2.“遍地开花”。
        3.“化于无形”。
五、结论

(3)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审计全覆盖
        1.2.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开展
        1.2.4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2.5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建议
        1.2.6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2.1.2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
        2.1.3 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与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差异性
    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2.1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2.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理论基础
        2.3.1 协同理论
        2.3.2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2.3.3 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章末小结
第3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
    3.1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依据
        3.1.1 法律与政策依据
        3.1.2 国内现状与实践经验
    3.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原则
        3.2.1 独立性原则
        3.2.2 重点性原则
        3.2.3 目标导向原则
        3.2.4 效率性原则
        3.2.5 质量管理原则
    3.3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
        3.3.1 目标设定
        3.3.2 利用体系
        3.3.3 流程体系
        3.3.4 监督方式
        3.3.5 问责机制
    章末小结
第4章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4.1.1 L市审计工作概况
        4.1.2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况
        4.1.3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原则
        4.1.4 XX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4.2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工作模式
        4.2.1 利用体系
        4.2.2 利用流程
        4.2.3 监督过程
        4.2.4 问责情况
        4.2.5 利用效益评估
    4.3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效果
        4.3.1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增值价值
        4.3.2 推动审计全覆盖,延伸审计深度
        4.3.3 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运营
    4.4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存在的问题
        4.4.1 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
        4.4.2 内部审计资源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4.4.3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时点滞后
        4.4.4 审计人员大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4.4.5 检查机制针对性不强
        4.4.6 问责机制未建立
    4.5 问题原因分析
        4.5.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5.2 审计机关与外部沟通不足
        4.5.3 未建立持续作用的审计人才库
        4.5.4 未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化管理
        4.5.5 被审计单位未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章末小结
第5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升策略
    5.1 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
        5.1.1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报送机制
        5.1.2 加快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进
        5.1.3 对接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5.1.4 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称制度
    5.2 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
        5.2.1 搭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大数据协同平台
        5.2.2 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资源利用决策机制
        5.2.4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培训+考评”机制
    5.3 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能力
        5.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培训
        5.3.2 建立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监督奖惩体系
    章末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家审计对能源央企的监督作用研究 ——以中石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
        1.2.2 国家审计监督作用的相关研究
        1.2.3 国家审计对央企监督作用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国家审计
        2.1.2 中央企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责任论
        2.2.2 权力监督论
        2.2.3 政治制度约束论
        2.2.4 免疫系统论
    2.3 国家审计对央企的监督作用机制和效果
        2.3.1 国家审计对央企的监督作用机制
        2.3.2 国家审计对央企的监督效果
第3章 我国能源央企的国家审计现状
    3.1 能源行业审计现状
    3.2 能源行业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
        3.2.1 政策落实内容方面的披露
        3.2.2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方面的披露
        3.2.3 防范危机违规方面的披露
    3.3 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以中石油为例
    4.1 国家审计进驻中石油集团的案例介绍
        4.1.1 中石油集团的基本情况
        4.1.2 国家审计进驻中石油集团的案例过程
        4.1.3 国家审计进驻中石油集团的依据
    4.2 “揭示”:中石油集团审计公告统计分析
        4.2.1 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4.2.2 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
    4.3 “抵御”:中石油集团针对国家审计的整改措施及效果
        4.3.1 中石油集团针对国家审计的整改措施
        4.3.2 中石油集团针对国家审计的整改效果
    4.4 “预防”:对审计结果的反馈
        4.4.1 社会公众反馈
        4.4.2 中央巡视组反馈对照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国家审计监督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央企腐败
        5.1.2 国家审计监督有助于改善央企的经营效果
        5.1.3 国家审计有助于提升央企的治理能力
    5.2 研究启示
        5.2.1 加强国家审计对央企内部审计的指导与协作
        5.2.2 扩大国家审计监督覆盖面,完善央企审计监督体系
        5.2.3 创新国家审计整改方式,加强对央企整改的监督
        5.2.4 国家审计纳入纪检力量,加大对央企违规打击力度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GT博物馆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审计概念及性质的研究
        1.2.2 关于内部审计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 博物馆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2.1 内部审计的涵义及功能
        2.1.1 内部审计的涵义
        2.1.2 内部审计的功能
    2.2 博物馆内部审计概念及特点
        2.2.1 博物馆内部审计的概念
        2.2.2 博物馆内部审计的特点
    2.3 博物馆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
        2.3.1 博物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2.3.2 博物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2.3.3 博物馆内部审计方法的选择
    2.4 博物馆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2.4.1 内部控制理论
        2.4.2 受托责任理论
        2.4.3 委托代理理论
3 GT博物馆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1 GT博物馆情况简介
        3.1.1 博物馆发展历史
        3.1.2 博物馆组织架构
    3.2 GT博物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3.2.1 博物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3.2.2 博物馆内部审计人员配备
    3.3 GT博物馆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3.3.1 财务收支审计
        3.3.2 采购、修复和建设等项目审计
        3.3.3 馆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3.3.4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3.3.5 内部审计的流程
    3.4 GT博物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4.1 内部审计受限于财务部门
        3.4.2 内部审计流程执行不到位
        3.4.3 内部审计与博物馆业务结合不紧密
        3.4.4 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率低
        3.4.5 内部审计时效性不强
4 GT博物馆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GT博物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
        4.1.1 内部审计制度修订观念落后
        4.1.2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不完善
        4.1.3 部分条款照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4.2 GT博物馆内对内部审计认识度不足
        4.2.1 博物馆领导层存在认识误区
        4.2.2 馆内内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4.2.3 藏品管理以及展览部门的配合度不够
    4.3 GT博物馆内部审计组织设置存在缺陷
        4.3.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4.3.2 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博物馆行业内部审计专长
        4.3.3 与外部审计机构缺乏有效交流
    4.4 GT博物馆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不合理
        4.4.1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
        4.4.2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话语权过于集中
        4.4.3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结果没有应用于工作改进
    4.5 GT博物馆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简单
        4.5.1 内部审计方法单一落后
        4.5.2 内部审计信息化手段利用较弱
5 完善GT博物馆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5.1.1 扩大博物馆内部审计职能范围
        5.1.2 完善现有制度规范,补全制度空白
        5.1.3 内部审计制度设计结合博物馆行业特点
    5.2 提高全馆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水平
        5.2.1 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重视
        5.2.2 全单位普及内部审计知识
        5.2.3 加强藏品和展览等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协作
    5.3 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优化内部审计队伍
        5.3.1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水平
        5.3.2 改善内部审计人员任用机制
        5.3.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与博物馆业务学习
        5.3.4 积极利用外部专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5.4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5.4.1 全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
        5.4.2 合理设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5.4.3 加强质量评价结果的后续利用
    5.5 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
        5.5.1 开展内部审计人员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
        5.5.2 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5.5.3 选择建设和陈列布展等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国家审计监督与金融风险防范关系研究 ——基于银行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银行风险
        一、银行风险产生原因
        二、银行风险影响因素
    第二节 政府行为与银行风险
        一、金融监管的作用
        二、政府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第三节 国家审计影响政府治理研究
    第四节 国家审计对金融风险防范的作用
        一、国家审计的实现方式
        二、国家审计与微观银行风险
        三、国家审计与宏观金融安全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二章 基本理论
    第一节 银行业风险
        一、风险含义及分类
        二、风险状况分析
        三、风险测度方法
    第二节 银行监管体系
        一、银行监管制度背景
        二、改革开放后银行监管发展
        三、银行监管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国家审计基本依据
        一、法律法规方面
        二、历史经验方面
        三、现实需要方面
    第四节 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的功能分析
        一、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管部门职能区分
        二、国家审计功能定位
        三、国家审计的实践与发展
    第五节 国家审计影响银行风险的作用机理
        一、国家审计作用方式
        二、国家审计实现路径
    第六节 国家审计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免疫系统理论
        四、国家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审计监督与全国性银行风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结果
        三、稳健性测试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一、国家审计频次的影响
        二、审计结果公告的影响
        三、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
        四、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审计监督与地方性银行风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与模型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统计性描述
        二、回归分析结果
        三、稳健性测试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一、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
        二、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三、不同地区审计效能差异
        四、银行上市后影响因素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审计监督与区域银行风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与模型设计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统计性描述
        二、回归分析结果
        三、稳健性测试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国家审计防范银行风险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突出预防性和建设性作用
    第二节 优化金融审计方法
        一、推进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
        二、强化动态风险跟踪和监测
    第三节 完善金融审计组织模式
        一、做好组织模式的顶层设计
        二、促进上下联动与协同效应
    第四节 加强金融审计人才培养
    第五节 创新金融审计公告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以W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内部审计定义
        二、内部审计职能研究
        三、关于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路径研究
        四、简短评述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展望
第二章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机遇
    第一节 新时代概述
        一、新时代的提出
        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
        三、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二节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新机遇
        一、新时代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
        二、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
第三章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分析
    第一节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容
        一、经济监督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咨询
    第二节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一、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涵拓展
        二、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延拓展
第四章 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实现路径研究
    第一节 优化组织机构及领导体制
        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
        三、优化内部审计机构职权配置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第二节 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所拓展的内部审计内容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理念所拓展的内部审计内容
        三、“坚持新发展理论”理念所拓展的内部审计内容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所拓展的内部审计内容
    第三节 创新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借助中介机构力量拓展审计范围
    第四节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结果运用
        一、建立审计信息共享机制
        二、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机制
        三、落实审计综合分析报告机制
        四、落实审计考核问责机制
        五、建立审计容错纠错机制
    第五节 寻求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并接受其监督
        一、主动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
        二、自觉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第六节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一、制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
        二、提高内部审计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激励制度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
第五章 W企业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W企业内部审计概况
        一、W企业内部审计的配置情况与制度建设
        二、W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业务类型
        三、W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四、W企业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五、W企业寻求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并接受其监督
        六、W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七、W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第二节 目前W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监督职能
        二、评价职能
        三、咨询职能
        四、鉴证职能
        五、协调职能
    第三节 W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W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配置不当与权限受限
        二、W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业务类型较为局限
        三、W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滞后、单一
        四、W企业内部审计结果运用范围较小
        五、W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弱
    第四节 优化W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实现路径的建议
        一、优化W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配置与权限
        二、拓宽W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
        三、创新W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四、优化W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
        五、提高W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二、学位论文类
致谢

(9)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2.1.2 信息化
        2.1.3 审计信息化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3 信息化管理理论
第3章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现状
    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
        3.2.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专项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备
        3.2.2 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
        3.2.3 信息技术水平未达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要求
        3.2.4 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缺位
        3.2.5 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不到位
    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建设滞后
        3.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到位
        3.3.3 相关责任人主动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意识不够
        3.3.4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信息化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整合
        3.3.5 财政等部门信息系统数据库未对审计信息系统完全开放
第4章 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
        4.1.1 丰富科学规划的多方式滚动培训
        4.1.2 组织以审代训的多项目实战演练
        4.1.3 建立目标导向的多方位考核激励
        4.1.4 加强专业多能的复合型团队建设
    4.2 实现AO与OA系统对接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4.2.1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
        4.2.2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OA)
        4.2.3 实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3 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探索高级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3.1 多维数据分析技术
        4.3.2 数据挖掘技术
        4.3.3 持续审计技术
    4.4 统筹提高各级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水平
        4.4.1 从提高站位角度落实制度保障
        4.4.2 制定基于顶层设计的规范要求
        4.4.3 引进社会辅助力量弥补人才和技术不足
        4.4.4 有效整合发挥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建设性作用
    4.5 搭建财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平台
        4.5.1 建设地市级财政审计数据中心
        4.5.2 做好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
        4.5.3 总结并推广审计经验模型
第5章 T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5.1 T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5.2 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实践应用实例
        5.2.1 项目背景及基础数据
        5.2.2 财政数据审计分析方法
        5.2.3 实践审计项目取得成果
    5.3 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不足
        5.3.1 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质量标准
        5.3.2 未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5.4 对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完善建议
        5.4.1 设立统一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质量标准及考核体系
        5.4.2 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国家审计中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系统论和过程理论的结构功能分析[J]. 王永海. 财会月刊, 2021(20)
  • [2]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J]. 雷宇. 财会月刊, 2021(16)
  • [3]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D]. 郭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天津市H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实施现状及改进研究[D]. 任华兴. 天津大学, 2020
  • [5]国家审计对能源央企的监督作用研究 ——以中石油为例[D]. 谢春雪.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6]GT博物馆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黄颂铭.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7]国家审计监督与金融风险防范关系研究 ——基于银行的实证分析[D]. 李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8]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以W企业为例[D]. 黄晓颖.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10]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D]. 赵黎星.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家审计中的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