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浅析

一、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潞[1](2020)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以重庆天府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作文写作:学生学习态度非常消极,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错误认知,认为语文学科中的作文学习,仅为考试而设。由于没有意识到作文写作的真正价值,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伴随着当前阶段我国新兴媒体的兴起,智慧课堂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转变当前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局面,相比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笔者主要研究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作为研究背景,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硏究目标是验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范围是智慧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情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应用的有效性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第二部分: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概述。本章第一节界定了本研究中智慧课堂的相关概念:第二节主要阐述了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这一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介绍本次调查对象,其次分析调查数据,最后在调查结果中找出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其中重点是从多个角度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及案例分析。笔者提出四点策略:开放包容的课堂,生动具体的指导,互利互助资源共享和轻松高效地评价体系。根据构建策略,笔者对《写人要抓住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并进行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总结。这一部分为论文的总结部分,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说明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智慧课堂”使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课程教学能够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并且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首先,智慧课堂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其次,智慧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学习的综合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大水漫灌般的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解放人的灵魂,激发人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迸发出来,以便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就成为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智慧选择。

李沁笈[2](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书法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素质的综合要求,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精髓天然契合。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并且融合多重文化知识于一身,对于开展书法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从目前的初中书法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书法学科定位不够明确、书法课程标准不够明确、学生书法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语文教师书法素养薄弱、书法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书法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本文试着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书法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寻背后的成因,力求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改变初中语文书法教学现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对初中阶段的书法教学现状的进行反思,为走上书法专业化教育道路提出改进措施。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缘由和背景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以及书法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书法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内涵,以及书法教学在历代母语教育中的地位,确定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书法教学的目标。并论述书法素养在语言建构、思维开发、审美培养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都与语文核心素养有密切联系,以及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实施书法教学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对长沙市岳麓区部分中学的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以此来了解初中语文书法教学的实施情况,并根据调查及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存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为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提供事实基础。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中心部分,主要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分别从优化书法教学内容、明确书法教学方法、完善书法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改善初中书法教学现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措施。第五部分,将对现阶段初中书法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走上书法教学专业化道路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主要从加强书法师资培养,以及书法教材体系化两个方面来阐述。

杨梦文[3](2020)在《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状况研究 ——以叶县L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书法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书法教育是新时代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人们的书写能力和习惯逐渐退化,书法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书法教育更是岌岌可危。相比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集中的城市地区,约有六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地区,书法教育则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叶县L中学为例,对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状况展开了调查与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并结合观察法对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的状况进行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书法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问卷法主要涉及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和动机、书法学习基本情况、书法教学的反馈、书法教学的期望和网络对书法学习的影响五个方面。访谈法主要涉及书法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书法教学实施情况、书法教学的建议三方面,同时也对校领导及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以上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发现乡镇初中的书法教学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认识不足,书写水平不佳;二是教师精力匮乏,重视程度不够;三是教学目标模糊,评价标准不一;四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五是书法教材欠规,硬件设施不全。其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崇尚快餐文化,漠视传统文化;二是教师专业水平低,书法素养待提高;三是课程标准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四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作业量过多;五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重视文化课。针对乡镇初中书法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归因分析,本文结合实际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乡镇初中书法教学的对策与建议:一是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保障书法学习时间;二是强化书法教师专业技能,开展书法教师专业培训,积极招聘新任书法教师;三是优化课内书法教学,拓展课外书法活动,推进学校书法教学改革;四是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加强书法教材建设,优化书法教学评价体系。

程明喜[4](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刘惠丽[5](2019)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特征,并通过调查所得的数据,指出当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环境、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接着陈述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研究价值;最后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作文的评改主体、评改内容、评改语言、评改方式、评改过程等五个方面提出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具体策略。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阐述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特征、研究价值以及作文评改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解决目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实际的帮助。

陈梦瑶[6](2019)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如何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教育的关注点,人们在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审辩性思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现状,遵循思维发展的路径,在解决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困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全文分为六章,每个部分分别探讨了以下问题:第一章在梳理了审辩性思维与初中议论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后,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理论研究的应然突破上提出了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如何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辩性思维。第二章梳理了审辩性思维的理论缘起,并提取出审辩性品质的基本环节:全面阐释、合理假设、逻辑论证和客观反思,基于审辩性思维的内涵,探讨了审辩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惯常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第三章基于审辩性思维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并从教材选编、议论文文本特征和审辩性思维自身的可培养性论证了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辩性思维的可行性,最后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起点,论证了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与审辩性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四章对当下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未被重视,即便重视却走入误区和培养效果不佳的现状令人堪忧,对以上问题分别从教、学和其他方面进行归因。第五章立足于教学现状,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与议论文教学步骤提出了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从激活认知阶段、建立指导阶段、分析论证阶段及科学决策阶段四个阶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第六章将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在阅读能力培养与思维能力培养并行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阅读内容教学相结合,并积极关注于评价。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是面对当下议论文教学现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之举。由于因为时间与能力的不足,本课题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黄真金[7](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高占芹[8](2021)在《用师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教育部门以及各学校的重视,因为作文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修养、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高效的作文教学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为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想要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而这正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要内容。

杨晓娟[9](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文中提出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固化的教学方法影响,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寻找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是现下初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本论文以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对云南勐角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分析得出: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在课堂环节、师生角色、写作内容、成果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较之传统写作教学具有环节具体、选题真实、评价多元、强调教师有效指导以及重视跨学科学习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还可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教学”要求和语文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考察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和初中写作教学现状,提出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一是规范写作流程,构建写作训练的完整体系;二是整合跨学科资源,增强写作过程的的有效指导;三是多种形式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四是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写作成果的多元化评价。并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成果展示的实施体系出发开展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最后,文章明确了项目实施过程庞杂、学生评价体系贫瘠和教育资源媒介缺乏的局限,并据此提出改善方法,以期促进初中写作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

王雪英[10](2021)在《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文中指出“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阿斯本(Osborn 1963)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当前,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快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疑问,靠的就是人才,而成为人才最关键的因素即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时代的发展召唤创造性人才,加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了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品质。如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除了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育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和以往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体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如语文核心素养中就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国当代着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改革家、全国着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他非常热爱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宁鸿彬老师自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十分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文教育思想。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未来语文教育观、创造性思维教育观以及高效语文教育观。其中,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在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的许多语文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人纷纷学习他的思维理论。他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是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他极力主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语文思维学研究的先驱”。虽然宁鸿彬老师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对于现在而言,仍旧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五个章节。引言主要是论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等等。第一章主要是对创造性思维观进行基本的概述。简要阐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概念,这是本论文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二章则探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原因。笔者将重点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这两方面进行探寻。第三章则结合宁鸿彬老师的一些具体教学案例,梳理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这是正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着重从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重视联想、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所具有的特点。第五章则分析和总结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这是这篇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价值所在。通过对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语文教师应该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其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其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语部分主要是强调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符合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前瞻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应对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不二选择。

二、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以重庆天府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第一节 智慧课堂的相关概念
        一、智慧
        二、智慧课堂
    第二节 智慧课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实际生活与语文写作相连
        (二)培养学生多动手的习惯
        (三)“智慧课堂”的应用
第二章 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二、问卷设计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师生版问卷数据统计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畏手畏脚,为分而教,为分而学
        (二)重知识,轻能力
        (三)评价模式落后
        二、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过分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
        (二)作文教学模式陈旧
        (三)知识导向型教学
        三、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差异
        (一)教学模式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效果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开放包容的课堂
        二、生动具体的指导
        三、互利互助资源共享
        四、轻松高效地评价体系
    第三节 智慧课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一、《写人要抓住特点》
        二、师生反馈与评价
        (一)学生的反馈与评价
        (二)老师的反馈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书法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追本溯源:书法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融合之契
    第一节 书法教学的内涵与历史沿革
        一、书法教学的内涵
        二、书法教学在历代母语教学中的地位
        三、初中语文书法教学的目标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书法教学的可行性
        一、培养书法素养能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培养书法素养能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培养书法素养能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培养书法素养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第二章 举步维艰:书法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之困
    第一节 初中语文书法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数据统计情况分析
        二、访谈问卷情况分析
    第二节 初中生书法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重视技法训练,忽略素养提升
        二、教学内容零散,缺乏资源整合
        三、重视作业布置,忽略评价反馈
        四、重视学生培训,忽略师资培养
第三章 探新求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书法教学策略之探
    第一节 优化书法教学内容
        一、硬笔书法教学内容:渗透于语文学习中
        二、软笔书法教学内容:开展书法第二课堂
    第二节 明确书法教学方法
        一、硬笔书法教学方法
        二、软笔书法教学方法
    第三节 建全书法评价机制
        一、书法评价标准应当具体化
        二、书法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
        三、书法评价内容应当全面化
第四章 反思改进:初中书法教学专业化道路之寻
    第一节 加强书法师资培养
        一、培养具有高水平书法素养的教师
        二、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书法专业培训
        三、加强对语文教师书法素养的监管与评价
    第二节 编写科学系统的书法教材
        一、书法教材的独立性与融合性
        二、书法教材的阶段性与系统性
        三、书法教材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3)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状况研究 ——以叶县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理论基础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六 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书法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书法
        二 书法教学
        三 初中书法教学
    第二节 传统书法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一 历代书法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 传统书法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乡镇书法教育的现状及价值
        一 叶县书法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 书法教育在乡镇初中生成长中的价值
第二章 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习兴趣不高
        二 内部动机大于外部动机
        三 基础知识薄弱,但学习态度谦虚
        四 学习面临多重困难
        五 学习体验良好
    第三节 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备课方式多样但缺乏深度
        二 教学内容以课后生字词为主
        三 多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
        四 多采用教师评价
        五 教学建议丰富且具体
    第四节 校领导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教育部门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
        二 教学投入不足,但在努力改善
    第五节 家长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关注学生书写水平,但指导能力不足
        二 支持学生书法学习,但重视程度不高
第三章 乡镇初中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认识不足,书写水平不佳
        二 教师精力匮乏,重视程度不够
        三 教学目标模糊,评价标准不一
        四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
        五 书法教材欠规,硬件设施不全
    第二节 原因探析
        一 学生崇尚快餐文化,漠视传统文化
        二 教师专业水平低,书法素养待提高
        三 课程标准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
        四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作业量过多
        五 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家长只重视文化课
第四章 促进乡镇初中书法教学的对策
    第一节 培养学生书法学习意识
        一 正确激发学习动机
        二 合理安排书法课时
        三 充分保障练习时间
    第二节 提升教师书法教学能力
        一 强化书法教师专业技能
        二 聘请书法教育专家指导
        三 积极招聘新任书法教师
    第三节 推进学校书法教学改革
        一 明确教学目标
        二 巧妙课堂导入
        三 丰富教学方式
        四 拓展课外活动
    第四节 加强国家有力保障措施
        一 完善书法教材内容建设
        二 优化书法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指导
    四、研究方法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文评改的内涵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文评改的特征
        一、作文评改主体的多元性
        二、作文评改内容的综合性
        三、作文评改语言富有情感
        四、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化
        五、作文评改过程的思维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作文评改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评改主体教师为主,缺少互动
        二、作文评改内容重知识轻思维
        三、作文评改全面开花,重点不突出
        四、作文评改语言缺乏温度,缺少平等
        五、作文评改用语多为套话,缺乏针对性
        六、评改语言较为随意,不符合语法规范
        七、作文评改方式单一
        八、作文评改符号固定,学生兴趣不足
    第二节 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环境方面
        二、初中语文教师方面
        三、初中学生方面
    第三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研究价值
        一、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三、促进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策略
    第一节 评改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多元组合
        一、教师精心组织
        二、学生踊跃参与
        三、家长积极辅佐
    第二节 评改内容:突出重点分层评改
        一、模糊评改结果突出评改重点
        二、重视评改内容多个层次批改
    第三节 评改语言:温情、平等、鼓励为主
        一、丰富评改语言做到温情恰当
        二、评改语言应个别化鼓励为主
    第四节 评改方式:多样、有趣、简洁
        一、创新评改方式多种方式相结合
        二、创设作文评改情境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三、改进评改符号做到有趣简易
    第五节 评改过程:关注语言提升思维
        一、定期定时评改作文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二、发现文章语言亮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三、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注重学生评改过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后记

(6)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
        1.1.3 理论研究的应然突破
        1.1.4 现状问题的亟待解决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审辩性思维的研究
        1.3.2 关于初中议论文教学的研究
        1.3.3 关于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访谈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4.4 案例研究法
2 审辩性思维概述
    2.1 审辩性思维理论缘起
        2.1.1 审辩性思维的提出
        2.1.2 审辩性思维的发展
        2.1.3 审辩性思维的定义
    2.2 审辩性思维品质的基本环节
        2.2.1 全面阐释
        2.2.2 合理假设
        2.2.3 逻辑论证
        2.2.4 客观反思
    2.3 审辩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关系
        2.3.1 审辩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2.3.2 审辩性思维与惯常性思维的关系
        2.3.3 审辩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3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概述
    3.1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3.1.1 审辩性思维的意义
        3.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3.1.3 学生心理发展需求
    3.2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3.2.1 初中议论文教材选编分析
        3.2.2 初中议论文文体特征分析
        3.2.3 审辩性思维可培养性分析
    3.3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与审辩性思维培养的关联
        3.3.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分析
        3.3.2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审辩性思维培养
        3.3.3 审辩性思维培养有利于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
4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现状及分析
    4.1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辨性思维培养现状
        4.1.1 审辩性思维培养未被重视
        4.1.2 审辩性思维培养走入误区
        4.1.3 审辩性思维培养效果不佳
    4.2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问题归因
        4.2.1 教的问题
        4.2.2 学的问题
        4.2.3 其他问题
5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
    5.1 激活认知阶段——起点
        5.1.1 建立文本联系——联系策略
        5.1.2 产生认知冲突——问题策略
        5.1.3 激活认知结构——开放策略
    5.2 建立指导阶段——动力
        5.2.1 操作思维活动——假设策略
        5.2.2 提出认知监控——监控策略
        5.2.3 搭建活动平台——对话策略
    5.3 分析论证阶段——途径
        5.3.1 梳理文本信息——分析策略
        5.3.2 领会文本思路——置换策略
        5.3.3 综合生成信息——图式策略
    5.4 科学决策阶段——保障
        5.4.1 多维审视论证——反思策略
        5.4.2 加强思维训练——读写策略
        5.4.3 多元教学评价——多元策略
6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教学设计
    6.1 设计原则
        6.1.1 目标原则
        6.1.2 教学原则
        6.1.3 评价原则
    6.2 设计实例——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为例
    6.3 设计评价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考试学研究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8)用师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过于重视理论知识
    2.学生参与写作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二、用师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索的重要性
    1.可以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开展德育教育
    2.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三、用师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开展的策略
    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3.注重德育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4.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开展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9)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相关理论
    第一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一、项目式学习模式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第二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做中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一、基于真实生活的选题
        二、具体的操作环节
        三、多元化的成果评价
        四、科学的师生定位
        五、综合的知识技能
第二章 初中写作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初中写作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一、学生问卷分析
        二、教师问卷分析
        三、典型案例分析
    第二节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环节层面:写作流程随意,课堂环节各异
        二、师生角色层面:角色定位模糊,写作教学低效
        三、写作成效层面:素材缺乏,内容贫瘠
        四、写作成果层面:呈现方法简陋,评价方式单一
    第三节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写作活动缺乏完整的参照体系
        二、写作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化指导
        三、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第三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应用
    第一节 项目式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规范写作流程,构建写作训练的完整体系
        二、整合跨学科资源,增强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
        三、多种形式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四、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写作成果的多元评价
    第二节 项目式初中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主题,做好项目写作教学设计
        二、设置真实情境,师生合作探究
        三、对项目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四、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作品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实施优势
        一、基于真实情境写作,提高教师教学自信和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具体的写作教学环节,给写作课堂指引明确方向
        三、多元化的成果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
        四、跨学科学习引导,有效落实语文新课标要求
    第二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不足
        一、项目实施过程庞杂
        二、学生评价体系贫瘠
        三、教育资源媒介缺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项目式初中语文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 项目式初中语文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三 勐角中学116 班写作报刊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1.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2.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3.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
        4.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2.关于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二)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概念的理解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原因
    (一)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客观原因
        1.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
        2.相关理论对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影响
        3.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主观原因
        1.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
        2.受到他人的影响
三、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三不迷信”
        2.“三个欢迎”
        3.“三个允许”
    (二)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
        1.多端性训练
        2.变通性训练
        3.独特性训练
    (三)重视想象、联想等能力的训练
        1.联想能力的训练
        2.想象能力的训练
    (四)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
        1.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培育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培育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5.培育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四、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特点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凸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把思维训练放在核心地位
五、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给予学生赞赏和表扬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素养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问题情境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2.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2.授予学生思维方法
        3.提高教师思维培育的理论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以重庆天府中学为例[D]. 刘潞. 西南大学, 2020(01)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书法教学研究[D]. 李沁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乡镇初中书法教学实施状况研究 ——以叶县L中学为例[D]. 杨梦文. 郑州大学, 2020(03)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5]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研究[D]. 刘惠丽. 苏州大学, 2019(04)
  • [6]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研究[D]. 陈梦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 [8]用师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 高占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16)
  • [9]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D]. 杨晓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10]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D]. 王雪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