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手术后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抗青光眼手术后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一、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清,陈晓红,贾新兴[1](2021)在《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7例(106眼)。按手术方式分为光凝组(n=51例,57眼)与传统组(n=46例,49眼),光凝组予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组予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评估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眼压变化,记录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平均视野损失,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细胞比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结果光凝组、传统组的手术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组、传统组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传统组术后1 d眼压为(14.12±3.95)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光凝组的(12.35±4.17)mmHg(P<0.05),其余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组、传统组术后不同时间BCVA均较术前上升(P<0.05),光凝组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BCVA(LogMAR)分别为(0.67±0.14)、(0.70±0.13)、(0.68±0.15),均高于传统组的(0.59±0.11)、(0.63±0.09)、(0.60±0.11)(均P<0.05);光凝组、传统组术后不同时间前房深度均较术前上升(均P<0.05),组间不同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凝组、传统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组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367.45±268.89)个/mm2,高于传统组的(2 198.52±200.16)个/mm2(P<0.05);光凝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15.79%(9/57)比28.57%(1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效果与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似,但前者微创,更能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小,眼内炎发生风险较低。

宋美娇[2](2020)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超声乳化术(PHACO)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SICS)的临床疗效,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共计45例(45眼)分成两组。超乳组:23例(23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组:22例(22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眼压:超乳组和小切口组术前眼压分别是(18.38±1.76)mmHg和(18.13±1.96)mmHg。超乳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4.06±1.39)mmHg、(12.94±1.12)mmHg、(12.69±1.01)mmHg;小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3.47±1.25)mmHg、(12.60±1.55)mmHg、(12.13±0.83)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眼压均下降(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随访各时间段BCVA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组术后视力提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乳组整体视力提升要优于小切口组。3.角膜散光度:超乳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散光度数较术前稍有增加,散光差值分别为(0.42±0.39)D、(0.15±0.34)D、(0.08±0.44)D,小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散光度数较术前分别增加(2.06±0.54)D、(1.81±0.53)D、(1.68±0.46)D,两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散光度数改变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超乳组和小切口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6.1±5.14)%、(11.3±1.72)%,与小切口组相比,超乳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低,损失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症: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PHACO和SICS对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短期的眼压控制均有良好的效果。2.由于SICS术后缝线的存在,在视力的恢复和散光的影响方面,PHACO优于SICS。3.SICS对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比PHACO小。4.对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尚可的患者,经验丰富的医生仍可将PHACO作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首选。对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或对PHACO技术不熟练的临床医生,应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5.对于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若眼部条件允许,建议最好在晶状体核硬度为Ⅱ级或Ⅲ级时进行手术治疗。

肖璐璐[3](2020)在《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文中研究说明青光眼是目前世界范围第二大致盲因素,全球的发病率约在3.5%。白内障是目前全球致盲的首要因素。青光眼和白内障随年龄发病率增高,一项2002至2020年的大样本研究显示,白内障患者中有19.1%左右有伴发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PACG)和白内障这两大类疾病在临床上易伴发。其机制或是因为青光眼患者病程自然发展的过程中,晶状体较正常群体更易出现变性增厚的情况,最终发生瞳孔阻滞导致青光眼的发作。目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几种主流的治疗方式,其中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的小梁切除及滤过手术和几种术式的联合等。其中,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因其具有切口小,不破坏小梁网结构与房角,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该手术因直接摘除了患者变性的晶状体,直接从解剖结构上去除了该类患者青光眼的重要发病因素,开放患者狭窄的房角从而有效控制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同时伴随人工晶体的植入,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满意度。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的屈光度数跟术前预留的屈光度数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毫无疑问这种偏差会直接降低患者的术后视力,使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关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偏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推测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手术对眼部解剖学结构改变是造成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最新研究中国内外团队将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运用到了该类患者术前术后的生物学参数测量中,可以很准确的测量出患者眼前节的各项解剖生物学参数从而深入探究解剖结构改变的影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晶状体拱高(lens vault,LV)值的改变。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概括来说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患者术前的晶状体拱高(LV)值、手术对患者眼轴长度的影响、患者前房深度的变化以及术前IOL计算公式的选用等,但其导致术后屈光偏差的具体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中。本研究旨在分析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群体术后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导致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探究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合理的方案,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满意度。

王青[4](2020)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1.8 mm,2.2 mm)和小切口(3.0 mm)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眼)。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切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3.0 mm切口组:30眼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2.2 mm切口组:34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1.8 mm切口组:32眼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检查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眼压(IOP)和并发症。检测时间点为术前和术后1d,1mo和3mo。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1d,1mo和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BCVA明显高于3.0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1d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明显高于2.2 mm切口组(P<0.05),2.2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1.8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3mo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3)。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3.0 mm切口组(P<0.05)。术后1d时,2.2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3.0 mm切口组(P=0.020),1.8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2.2 mm切口组(P=0.034)。在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CECC均明显高3.0 mm切口组(P<0.05)。术后各组的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三组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在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比传统的小切口联合手术更具有优势。在术后早期1.8 mm微切口比2.2 mm微切口有更好的疗效。目的:研究同轴1.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0人(4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眼行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1眼行3.0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o、术后3mo时测量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 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 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等指标。结果:1.OSDI:术后1w时,两组的OSDI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OSDI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Nif BUT,Nia BUT:术后1w时,两组的Nif BUT和Nia BUT均显着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Nif BUT,Nia BUT逐渐恢复,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的Nif BUT,Nia BUT仍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3.TMH:术后1w时,两组的TMH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MH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TMH逐渐恢复,与术前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CFS:术后1w时,两组的CFS均增加,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CFS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采用同轴1.8 mm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较采用3.0 mm切口小。目的:探讨兔眼模型的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泪膜及眼表炎性指标IL-6,TNF-α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兔(31眼),随机分为微切口组10只(10眼)、常规切口组9只(9眼)、正常对照组12只(12眼)。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做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模型。微切口组实施2.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常规切口组实施3.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在术前及术后1w,2w检测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兔子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在上述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兔泪液中TNF-α,IL-6的含量。术后2w时将三组兔子处死,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兔子角膜的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w时,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的BUT都明显减小,常规切口组减小更明显,与微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两组的BUT均有所恢复,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微切口组的BU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2w时,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泪液的TNF-α,IL-6都明显升高,常规切口组的数值升高更多,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常规切口组、微切口组的角膜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切口行晶状体摘除术比采用常规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减少,而二者的眼表炎症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

刘延晶[5](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缪振忠[6](2019)在《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GSL+Phaco+IOL)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AC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并行GSL+Phaco+IOL手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4例(382眼),通过比较术前,术后3天、2周以及术后3月、6月、9月、12月、18月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变化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3.19±9.60)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16.22±5.11)mmHg;术后18个月时平均眼压为(15.66±3.74)mmHg。术后不同时间点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1)并趋于平稳。2、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术后高眼压:术前平均抗青光眼药物用药数量为(2.15±1.23)种,术后3天平均用药数量(0.59±1.02)种;随访18个月时用药数量为(1.03±0.91)种。术后各时间点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明显减少,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现高眼压(>21mmHg)共101眼,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降至正常(≤21mmHg)的有291眼占76.18%,加用降眼压药物降至正常的有79眼占20.68%。术后随访期间发现高眼压再次手术6例。3、矫正视力:术前平均视力为(4.17±0.95),术后3天视力(4.42±2.24),术后18个月视力为(4.59±0.42),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4、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96±0.27)mm,术后增加到(3.35±0.5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盘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有所增厚,术后随访期间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6、视野:术后9m时PSD较术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随访时间点PSD较术前减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D:随访期间MD绝对值呈现减低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2例(0.52%),其中1例未植入晶体,另1例人工晶状体两袢植入睫状体沟。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出现轻到中度的角膜水肿45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发现后发性白内障12例。结论:1.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可有效降低CACG患者的眼压,视力可提高或保持稳定,视神经、视野功能相对稳定;2.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再手术率低,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CACG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李昆,彭娟,孙彩虹[7](2018)在《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我院眼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6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9例29眼,对照组31例31眼。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d,1、3、6mo的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0例60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成功率为93%,对照组成功率为81%;研究组手术成功率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在术后6mo时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组内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眼压方面,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对眼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3mo,研究组患者的眼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6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6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07),其他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较高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傅顺杰[8](2016)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此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象及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9例(46眼),其中:男9例,女30例。将术前眼压于发病时曾≥40mm Hg的患者纳入A组(15眼),<40mm Hg的患者纳入B组(31眼)。术前予以不同程度降眼压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情况,并探讨术前高眼压对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结果:A组与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A组与B组术前与术后视力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视力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视力提升较A组高。降眼压治疗后A组与B组术前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前及术后眼压均有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前前房深度有所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A组与B组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开放(Z=8.852,P<0.05),A组15眼中14眼房角完全开放(93.3%),1眼的房角存在约<180°范围的狭窄。B组31眼房角完全开放(100%)。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降低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重新开放房角均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术前曾有高眼压的患者也能得到较好的治疗结果。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好而且安全。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9](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吴艺,古爱平,龙佩仪,钟艳芳,刘燕芳[10](2012)在《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7-01/2010-12对87例87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白内障的病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8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78眼(90%)视力≥0.3;术后眼压均较术前下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15眼,17%)、虹膜反应(11眼,13%)、前房出血(5眼,6%)、后囊膜混浊(10眼,11%)。结论: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着提高视力,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的稳定,恢复眼前节的组织结构。

二、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青光眼手术加速白内障发生发展的机制
        1.2.2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难点
        1.2.3 白内障手术方式
        1.2.4 白内障手术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的影响
        1.2.5 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压升高的策略
        1.2.6 讨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资料
    2.3 手术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步骤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眼压
    3.3 视力
    3.4 散光
    3.5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3.6 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眼压
    4.2 视力和散光
    4.3 角膜内皮细胞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1.2 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治疗
        1.3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现状
    2 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术前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术前基本资料
        3.2 最佳矫正视力
        3.3 角膜散光度
        3.4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3.5 眼压
        3.6 并发症
    4 讨论
        4.1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种类
        4.2 微切口手术的定义及优势
        4.3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
        4.4 微切口对CECC的影响
        4.5 眼压的控制
    5 结论
第二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
        1.2 干眼症的临床特点
        1.3 手术源性干眼的意义及特点
        1.4 传统的泪膜稳定性检测方法
        1.5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特色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OSDI
        3.3 NifBUT
        3.4 NiaBUT
        3.5 TMH
        3.6 CFS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2 检查方法的先进性
        4.3 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部分 兔眼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表炎症指标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干眼的发病机制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1.2 炎症因子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UT
        3.2 泪液TNF-α
        3.3泪液IL-6
        3.4 角膜组织中TNF-α,IL-6 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炎症因子TNF-α、IL-6 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4.2 微切口对术后炎症的缓解作用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检查仪器
    2.2 术前准备
        2.2.1 术前检查
        2.2.2 术前处理与评估
        2.2.3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眼压
    3.2 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术后高眼压
    3.3 矫正视力
    3.4 中央前房深度
    3.5 术中、术后并发症
    3.6 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3.7 视野MD、PSD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CACG的发病机制
    4.2 GSL+Phaco+IOL治疗CACG相关研究
    4.3 GSL+Phaco+IOL治疗CACG有效性
    4.4 GSL+Phaco+IOL治疗CACG安全性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7)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随访观察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情况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2.4 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8)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绪论
2. 研究资料及方法
3. 术前准备
4. 手术方法
5. 采集结果
6. 并发症
7. 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进展
    参考文献

(10)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1.2.2手术方法
2结果
    2.1术后视力
    2.2术后眼压
    2.3术后滤过泡
    2.4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3讨论

四、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 张立清,陈晓红,贾新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07)
  • [2]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D]. 宋美娇. 吉林大学, 2020(08)
  • [3]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D]. 肖璐璐. 深圳大学, 2020(10)
  • [4]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王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5]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6]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D]. 缪振忠. 南昌大学, 2019(01)
  • [7]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 李昆,彭娟,孙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 2018(10)
  • [8]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D]. 傅顺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9]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10]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J]. 吴艺,古爱平,龙佩仪,钟艳芳,刘燕芳. 国际眼科杂志, 2012(09)

标签:;  ;  ;  ;  ;  

抗青光眼手术后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