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简评

人民币升值简评

一、人民币升值问题略评(论文文献综述)

郭璐筠[1](2017)在《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数量测算与结构分析》文中认为近几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大,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游市场,出境游客高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但我国关于出境旅游消费统计数据严重缺失,无法全面掌握中国游客境外消费的情况,出入境旅游统计口径的差异难以为出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性对比分析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更无法为指导出境旅游提供依据,关于中国公民境外旅游消费的统计调查制度亟需建立。因此,本文首先在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统计口径的前提下,设计出一套采集测算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分国别、地区结构性数据的方法,为构建出境旅游消费统计途径和方法,完善出境旅游消费统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行一定的探索,并依据所提出的测算方法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了测算。其次,根据测算数据,针对港、澳、台等重点客源与其他地区的消费构成、不同出游目的出境旅游消费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根据所揭示的各个部分在国际旅游支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结构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我国的出境旅游统计方法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关于构建我国出境旅游统计体系的展望及建议包括:首先,在旅游统计数据来源上,除了直接数据来源外,抽样调查和经验数据来源要求的样本应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样本配额;其次,在旅游统计方法方面,我国必须精简以往全面统计调查的方式,采用多种统计调查方式,更多的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非全面的统计方法收集统计资料数据,调查内容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尽量做到统计满足国家宏观调控所需指标;第三,在旅游统计组织和管理上,我国亟须建立规范化、科学合理的旅游统计管理体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确统一的统计口径;第四,在旅游统计数据质量上,要十分重视基础数据的汇总前后的审核以及对抽样调查误差的控制和修正;最后,本文所提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数量结构性指标的测算方法是以我国现行的关于出境旅游统计的相关框架标准为基石,而不能完全脱离已有的统计框架,否则,按笔者所提出的测算方法所获取的数据带来的收获与获取这种数据的成本相比,则显得得不偿失。

王书杰[2](2016)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到国际分工和交换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的加速流动,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跨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已无法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己成为各国的必然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国在鼓励境外资本流入的同时,逐步减少对本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管制,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活动,这一方面对跨国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和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进入加速增长的通道。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从55亿美元增至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1.7%,已稳居世界第三。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逐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转变,海外直接投资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积极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走出去”的资本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达到了它们投资到境外的初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中国因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海外直接投资具有相对独立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予以解释。本文力图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以绩效期望为出发点侧重对投资绩效的评价。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推进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为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为中国企业提供实践指导。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现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并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界定。接下来,在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微观绩效期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企业三十多年来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结论,并对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部分发达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提出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论文的基本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直接投资,随后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学习调整阶段、顺势迈进阶段、稳步增长阶段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并经历了投资总额不断增长,国有部分逐渐减少、地方投资逐渐增多,并购方式逐渐增多但占比偏低,发达经济体投资逐渐增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的过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界定出中国目前正处在海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第三阶段,并且根据总体走势来看,中国处在第三阶段的末期,滞后于一般国家的发展。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不足以及政府的支持、引导不足导致的,同时考虑到资本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要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方面。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既有企业本身扩充市场、弥补要素短缺、提升品牌价值、寻求效率的微观期望,更期望在宏观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对贸易保护以及增强政治与经济的互动。3、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方面。本着求同存异、全面统筹、长短期结合、宏观微观结合的原则,设计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和微观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宏观方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对各项考核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464、短期绩效综合结果为0.0081,说明促进作用不明显,宏观绩效结果不理想;微观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结果也不理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宏观方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政府指导不到位、政治外交辅助不足、境外负面因素的影响,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足、风险防控较弱、缺乏投资经验和核心技术。4、对策方面。师夷长技,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展先行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历程、特点及经验的借鉴,文章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首先,通过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加强与对外援助项目的协同布局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来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其次通过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中间性组织、利用集群发展的方式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最后,从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管理和审批制度,完善投资保障制度、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及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易小松[3](2015)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资产水平、客户质量、航线网络等方面,在国内的优势明显。而在国际上民航业中,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一流的航空企业相比,在机队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国航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行业内竞争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所面临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公司产品结构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营销能力、生产技术能力、公司财务状况以及公司的价值链等方面的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在分析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采取SWOT分析方法,结合公司的战略定位,制定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而设计了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手段、发展战略实施步骤,并制定了针对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以确保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应采取多元化、并购重组及合作联盟战略,并通过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来实现企业新的发展。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及国内其他航空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夏志锦[4](2015)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备受关注。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在透彻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大量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继而精选出与基本理论相契合,与教学过程相适应的具有代表性、生动具体且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化信息、事实、网络共享资源等,以此作为新授知识的支撑材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归纳,体味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并接受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的素材源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时政热点,源于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成果,源于教师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源于学生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并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实现通过教学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生活化、浅显化,实现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恰当运用课程资源,设置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教育实习期间,笔者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尝试。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实践,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研究融入教育实习的实践,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此部分主要阐述生活化教学的涵义、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涵义以及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是深刻分析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从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魏婕[5](2014)在《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文摘要:回顾过去六十年的经济增长轨迹,我们总是对“中国巨龙”崛起的脚步欣喜不已,但在欣喜之余总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追问其背后的逻辑:建国前30年(1949-1978)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以要素扭曲为代价造成的资源错配,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其造成了的巨大“增长拖累”;改革开放后,中国依托劳动力和资源要素禀赋优势,实行了符合市场原则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从而迎来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不断的高速增长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在繁荣的背后,在经济方面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因素——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开始显现并被学术界关注。经济失衡造成的资源错配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具体表现。当追求经济增长质量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时,对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特征、原因和机制的探究,即为繁荣增长下的中国经济进行断病,通过辨识“病灶”以寻求“对症之药”成为本文的逻辑初衷与根源。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分析框架以及对尝试解释了这一问题的基本逻辑,并对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各个层次——供给、需求以及供需结构失衡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发现:(1)转轨国家在发展阶段转换和制度变迁的双重约束下,宏观经济结构失衡表现出一系列复杂性。由于转轨国家“制度非均衡”的制约,体制性信息不对称长期存在造成的巨大的调整成本,使得微观主体在面对转换和变迁过程中缺乏自我调整的动力和激励机制,导致转轨国家存在发展惯性,不符合资源禀赋条件的经济结构依然能持续运转,使得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愈演愈烈。在此逻辑机制下,中国作为特征明显的转轨国家,在新时期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到来,由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制度缺陷,使得其沿着既有传统的发展路径持续演进下去,最终在新的时期形成低端锁定,产生了各种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2)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整体失衡状况的考察发现,从失衡趋势上来看,宏观经济结构失衡指数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失衡状态愈发严重;从失衡状态分析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失衡程度、供给结构失衡程度和需求结构失衡程度均属于中度失衡。(3)通过对供给结构失衡、需求结构失衡和供需结构失衡各个失衡的逻辑分析与考察发现,由于中国长期依托资源禀赋的优势,在开放之初通过引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但时至今日模仿创新的式微情况,在制度惯性作用下技术供给方式的路径依赖日益形成,技术供给失衡开始凸显。技术约束形成的产业升级的困局,成为产业结构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至于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除去体制因素,最为核心的在于产业升级制约。同样是供给方面的产业层面扭曲,与需求方面的收入分配以及相关保障制度的约束形成的双重扭曲,构成了内需与外需之间结构失衡。另外,由于中国长期发展的机制缺陷,在地方政府晋升激励约束下中国公共服务结构也长期偏离均衡水平。综上所述,本论文目的在于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提供一个逻辑自洽的分析框架,根本在于探索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基本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中国长期发展问题,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解决当下已经出现并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然后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和正确的决策,才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走上强国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岳雨龙[6](2013)在《基于生态观的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以温州制鞋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入世以来,中国企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得了显着发展,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成本上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从品牌战略管理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的发展,是品牌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观的企业品牌战略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以企业以及所有利益相关品牌为元素,并将它们都纳入到具有生态特性的品牌生态系统中,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最终达到所有成员的协同进化。基于生态观的品牌战略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内部谈品牌的桎梏,有利于帮助企业创新品牌战略管理思维。随着品牌经济时代的来临,品牌战略管理的生态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基于此背景,本文借鉴了传统品牌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从生态观的视角出发,将品牌战略管理分成了三个步骤,并初步构建了管理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温州制鞋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其品牌战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发展策略。

彭东[7](2012)在《浅析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创新转型、再次创业战略》文中提出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为确保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协调的约定和行动。企业的战略研究,就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企业战略的设计、抉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综合。资阳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研制基地,经历了40余年震荡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绩。近年来,资阳公司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却遭遇了发展瓶颈与转型阵痛。面对新的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资阳公司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战略规划,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资阳公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基于工业组织经济学、企业资源基础观两大战略管理基础理论,认真分析了传统制造业在产业环境剧烈变动下的产业调整、巩固、创新、转型的策略。结合产业演进、产业结构、竞争策略理论,分析了在不同产业结构中的竞争对策。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利用竞争五力、VRIO框架、SWOT等战略分析工具,从多角度对资阳公司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集中解决好战略转型、多元化与归核化、核心竞争力培育、内部发展与并购发展、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等突出矛盾为重点,提出了资阳公司创新转型、再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及其主要目标与内容,力争使资阳公司真正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发展领跑者,成为引领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铁路重型工程装备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从传统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刘阳[8](2012)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橡胶具备工业原料和农业产品的双重特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和资源约束性产业,具有发展区域的局限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作为我国热区农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热区农民增收、热区区域经济及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加之我国在工业化中期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使得天然橡胶供需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本文基于以上对国际贸易经济政治环境背景及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产销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依据空间均衡理论,建立了天然橡胶空间均衡模型(NRSEM),并从供给、需求和流通三个方面提出影响天然橡胶市场空间均衡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然后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采用双对数模型对NRSEM中的相关供给和需求弹性参数进行估计。并以2009年为基准方案,对该模型进行实际应用,从全球视野角度研究各国经济政策变化、贸易条件和资源环境变化对天然橡胶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对未来天然橡胶相关政策变量的变化设立不同层次的情景模拟方案。模型重点模拟分析了天然橡胶供求变化趋势对单产水平、人民币升值、GDP水平、石油价格、关税水平及汇率的变化对未来世界和中国天然橡胶市场供求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探讨了这些情景的变动对各区域天然橡胶均衡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单产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区域天然橡胶供求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关税与汇率变化对我国天然橡胶供需变化影响效果较小。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为确保中国长期的天然橡胶安全,建议我国发展天然橡胶安全的国际合作战略,重视未来全球农业市场贸易格局的变化,积极寻求新的天然橡胶贸易伙伴关系,善用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供求的动态平衡。确保我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本文也为我国相关部门进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并对与其他产品市场的研究及其资源供求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张凌洁[9](2012)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统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新兴国家的主要代表,我国外部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际收支失衡。经常项目长期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体现,长达近二十年的经常项目顺差,使我国外部经济不平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我国经济内部也不断暴露出一些矛盾。为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并深入理解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的一般规律,深入探讨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状况,从中寻找协调内外失衡的方法和途径,从我国内部经济的角度探讨发展外部均衡的根源。经济学各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和调节机制展开讨论。但很少有人将国内收入分配与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收入分配差距正是导致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投资、净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入分配关系未理顺造成的。本文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探究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居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探究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深层根源,研究了国内宏观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建立了国内收入分配等相关宏观经济变量与经常项目差额影响的分析框架,说明了国内宏观经济影响经常项目差额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后面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分配相关变量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程度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立居民收入分配相关变量影响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多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协整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协整检验方程系数来看,经常项目差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经常项目顺差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模拟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相关因素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同样可以得到上述结论。并且模拟结果显示,降低间接税率、个人所得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缓解经常项目顺差的有效手段。根据模拟结果来看,上述三种影响因素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间接税率的减小对经常项目顺差缓解作用程度最大,平均个人所得税率次之,影响最小的是政府对居民部门的转移支付。同时,三种因素变化对经常项目差额冲击的幅度不同。与平均个人所得税率和政府转移支付有所不同的是,间接税率的减小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冲击是非线性的。

王常青[10](2012)在《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大,跨国经济活动大量增加且频繁,从而非居民税源也大量的增加。自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税务部门都加大了非居民税收征管工作力度,从而使我国的非居民税收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实现收入突破千亿元,已经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迅速,约占全部非居民税收由2007年的66%增长到2011年的85%。同时,非居民税收工作日益受到征纳双方、中介机构和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这足以说明,我国在跨国税源管理上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作用。然而,我国在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的模式、方法有待改进,非居民企业避税问题日益增多,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全面客观地阐述了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运用规范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完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提升我国国际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非居民企业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属地化基础上的专业化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渠道,推进非居民企业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大对非居民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工作力度,建立国际税收业务培训的常效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技能,进而全面提升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管水平。

二、人民币升值问题略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币升值问题略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数量测算与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1.3.3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1.4 论文主要贡献
        1.4.1 拓宽出境旅游消费统计的数据来源渠道及统计范围
        1.4.2 建立明确的出境旅游消费相关概念体系
        1.4.3 建立合理的、可比的、与国际接轨的出境旅游消费统计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综述
        1.6.1 文献选择及数量分析
        1.6.2 国内文献综述
        1.6.3 境外文献综述
        1.6.4 综合述评
2 相关测算指标基础数据来源和统计范围的说明
    2.1 基础数据获取途径说明
        2.1.1 直接数据来源
        2.1.2 调查数据来源
    2.2 出境旅游消费测算相关各项指标说明
        2.2.1 出境旅游游客的数量指标
        2.2.2 出境旅游游客境外消费指标
        2.2.3 主要出境目的地国家(地区)指标
        2.2.4 出境旅游消费构成指标
    2.3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统计口径说明
3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测算方法设计
    3.1 现行方法的局限性
    3.2 以一国或地区、一年数据为例对消费构成的测算方法设计说明
    3.3 以一国或地区、一年数据为例对不同目的出境旅游消费数量测算方法设计说明
        3.3.1 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中国公民出境借方——出境外汇支出测算
        3.3.2 数据及测算方法说明
4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测算
    4.1 问卷分析
        4.1.1 问卷结构分析
        4.1.2 问卷分析方法
    4.2 建立基础数据库与测算
5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数据比较分析
    5.1 区分港、澳、台等重点客源与其他地区的消费构成分析
        5.1.1 出境旅游消费结构化测算情况述评
        5.1.2 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购物消费旺盛的客观评价及原因分析
    5.2 区分不同出游目的出境旅游消费数量分析
        5.2.1 不同出游目的出境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5.2.2 不同目的出境旅游消费整体趋势判断与思考
6 结论与不足
    6.1 测算方法设计优点
    6.2 研究难点及不足之处
        6.2.1 数据获取方法的局限性
        6.2.2 结构性内容的测算方法及内容复杂性
    6.3 关于构建我国出境旅游统计体系的展望及建议
    6.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现状
    第一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
    第三节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阶段定位
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期望
    第一节 宏观绩效期望
    第二节 微观绩效期望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和体系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准则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体系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绩效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节 宏观原因
    第二节 微观原因
第七章 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美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二节 德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三节 日本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四节 韩国提升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经验
第八章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布局
    第二节 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第三节 优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理论与文献综述
        1.2.1 战略管理理论
        1.2.2 战略分析工具
        1.2.3 战略实施工具及方法
        1.2.4 行业战略管理研究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介
        2.1.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史
        2.1.2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经营现状
    2.2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2.3.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2.3.2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能力分析
        2.3.3 SWOT综合分析
第3章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3.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战略目标
        3.1.1 公司愿景和使命
        3.1.2 公司发展目标
    3.2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方案
        3.2.1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扩张战略
        3.2.2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组合战略方案
    3.3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3.3.1 发展战略评估标准
        3.3.2 发展战略可行性分析
        3.3.3 发展战略选择
第4章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4.1 战略实施模式及原则
        4.1.1 发展战略实施的模式
        4.1.2 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
    4.2 制定发展战略实施目标与实施系统
        4.2.1 战略实施目标
        4.2.2 发展战略实施系统
        4.2.3 战略评估及改善系统
    4.3 战略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4.3.1 财务保障
        4.3.2 客户保障
        4.3.3 内部流程保障
        4.3.4 学习与成长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特色
一、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一)生活化教学的涵义
    (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涵义
    (三)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确立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二)丰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三)创设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经济结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2.2 有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研究
        2.2.1 早期有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研究
        2.2.2 新时期有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对本文研究的视角的启示
第三章 转轨经济体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理论逻辑
    3.1 宏观经济失衡的一般表现和基本逻辑
    3.2 转轨经济体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性
        3.2.1 转轨经济体宏观经济失衡的制约因素
        3.2.2 转轨经济体从宏观经济失衡上升到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机制
第四章 转轨经济体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逻辑框架
    4.1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
        4.1.1 发展阶段转换:低端锁定的桎梏
        4.1.2 市场短板:发展机制未内生于市场
    4.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分析框架
第五章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现状及态势评价
    5.1 文献综述
    5.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维度确定
        5.2.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测度指标选择和指标体系构建
    5.3 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测度的指标界定及数据处理
        5.3.1 宏观经济结构失衡测度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5.3.2 数据选择以及处理
    5.4 中国1991-2011年宏观经济失衡的测度方法及结果
        5.4.1 中国1991-2011年宏观经济失衡的趋势
        5.4.2 中国1991-2011年宏观经济失衡的状态
    5.5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现状的基本判断
        5.5.1 中国宏观经济供给结构失衡的基本判断
        5.5.2 中国宏观经济需求结构失衡的基本判断
第六章 供给结构失衡Ⅰ:技术供给方式、动态演进与中国技术供给结构失衡
    6.1 文献综述
    6.2 中国技术供给失衡的动态逻辑机理
        6.2.1 技术供给方式的选择:自主创新或是模仿创新
        5.2.2 中国技术结构供给均衡的状态
        6.2.3 中国技术结构供给的失衡表现及逻辑
    6.3 实证分析
        6.3.1 变量定义及数据选取
        6.3.2 检验模型
        6.3.3 面板门限估计结果
        6.3.4 稳健性检验
    6.4 实现中国技术供给结构平衡的政策选择
第七章 供给结构失衡Ⅱ:晋升激励、外部性与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7.1 文献综述
    7.2 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的状态及特征
        7.2.1 教育供给结构
        7.2.2 医疗供给结构
        7.2.3 社会保障供给结构
    7.3 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基本逻辑
    7.4 实证检验
        7.4.1 数据与变量定义
        7.4.2 检验模型
        7.4.3 估计结果及解释
        7.4.4 稳健性检验
    7.5 实现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平衡的政策选择
第八章 需求结构失衡Ⅰ:双重结构扭曲下的中国内需结构失衡
    8.1 文献综述
    8.2 中国内需结构失衡的基本特征
        8.2.1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演变规律
        8.2.2 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合意区间界定
        8.2.3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调的显着特点
    8.3 中国内需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
    8.4 实证检验
        8.4.1 变量定义及数据选取
        8.4.2 检验模型及方法
        8.4.3 估计结果及解释
        8.4.4 稳健性检验
    8.5 实现中国内需结构平衡的政策选择
第九章 需求结构失衡Ⅱ:阶段适宜性、机制阻滞与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
    9.1 文献综述
    9.2 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的现状及特征
        9.2.1 从纵向看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的现状
        9.2.2 从横向看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的现状
    9.3 中国内外需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
        9.3.1 出口导向战略中国发展阶段与要素禀赋的必然选择
        9.3.2 发展阶段跃升后中国贸易平衡内生机制出现阻滞
    9.4 实证检验
        9.4.1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
        9.4.2 单位根检验
        9.4.3 协整分析
        9.4.4 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
    9.5 实现中国内外需结构平衡的政策选择
第十章 供需结构失衡:产业升级约束、产能过剩与中国供需结构失衡
    10.1 文献综述
    10.2 中国产能过剩状态及特征分析
        10.2.1 中国产能过剩测算方法选取
        10.2.2 相关指标处理
        10.2.3 产能过剩行业的判断
    10.3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逻辑机制分析
        10.3.1 理论猜想
        10.3.2 实证检验
    10.4 实现中国供需结构平衡的政策选择
第十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的路径选择
    11.1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与“中等收入陷阱”
    11.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对策建议
        11.2.1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基本思路:谋求新的红利空间
        11.2.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的长期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
    12.1 主要结论
    12.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生态观的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以温州制鞋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品牌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2.2 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2.3 基于生态观的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学者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学者的研究综述
    2.4 现有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基于生态观的品牌战略管理
    3.1 战略分析
        3.1.1 生命周期分析
        3.1.2 空间和时间维度分析
        3.1.3 竞争要素分析
        3.1.4 战略分析模型构建
    3.2 战略制定与实施
    3.3 战略评价与反馈
    3.4 基于生态观的品牌战略管理模型构建
第四 章温州制鞋企业现状及问题
    4.1 温州制鞋企业现状
    4.2 温州制鞋企业发展趋势
        4.2.1 技术升级与专业设计
        4.2.2 出口转内销与走出去
        4.2.3 产业转移
        4.2.4 多元化经营
        4.2.5 企业联盟化发展
    4.3 温州制鞋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基于生态观的温州制鞋企业品牌战略管理
    5.1 温州制鞋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5.2 温州制鞋企业品牌战略决策
        5.2.1 完善制鞋企业品牌生态系统
        5.2.2 构建宏观组织体系
        5.2.3 价值疏导
        5.2.4 谋求政府协同发展
    5.3 温州制鞋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与反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温州主要制鞋企业一览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浅析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创新转型、再次创业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公司概况
    1.3 公司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的两大理论基础
        2.1.1 超额利润的行业组织模型
        2.1.2 超额利润的企业资源基础模型
    2.2 产业演进
    2.3 产业结构及其机会
    2.4 基本竞争战略
第三章 资阳公司产业现状分析
    3.1 资阳公司产品概况
    3.2 产品定位分析
    3.3 市场定位分析
    3.4 产品竞争战略分析
    3.5 产业结构及策略分析
第四章 资阳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竞争五力模型概念
        4.2.2 资阳公司的竞争五力分析
第五章 资阳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5.1 VRIO 框架在资源与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5.1.1 VRIO 框架概念
        5.1.2 VRIO 框架应用
    5.2 资阳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5.2.1 财务资源状况
        5.2.2 组织资源状况
        5.2.3 实物资源状况
        5.2.4 技术资源状况
        5.2.5 市场资源状况
        5.2.6 人力资源状况
        5.2.7 无形资源状况
    5.3 资阳公司内部资源综合评价
    5.4 资阳公司内部能力综合评价
第六章 资阳公司的 SWOT 分析
    6.1 资阳公司发展优势分析
    6.2 资阳公司发展劣势分析
    6.3 资阳公司发展机遇分析
    6.4 资阳公司发展威胁分析
    6.5 资阳公司 SWOT 综合分析
第七章 资阳公司战略选择
    7.1 调整、巩固、创新、转型的再次创业思想
    7.2 同心多元、整合归核的多元发展战略选择
    7.3 创新模式、巩固优势的市场战略选择
    7.4 持续创新、创造独特的创新战略选择
    7.5 成本领先、兼顾差异的整体成本/差异战略选择
    7.6 互利共生、裂变发展的合作战略选择
    7.7 注重绩效、鼓励创新的人力资源战略选择
    7.8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选择
第八章 资阳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控制
    8.1 战略实施的原则
    8.2 战略目标及计划
    8.3 战略实施的评价与控制
结论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8)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天然橡胶供求问题相关研究
        1.4.2 供求均衡模型构建的现状与进展
        1.4.3 研究评价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
    1.7 几点说明
        1.7.1 研究区域的界定
        1.7.2 天然橡胶供求安全的界定
        1.7.3 数据来源说明
第二章 世界及各区域天然橡胶供求形势分析及价格展望
    2.1 世界天然橡胶生产、消费及贸易分析
        2.1.1 世界天然橡胶生产概况
        2.1.2 世界天然橡胶消费概况
        2.1.3 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格局及价格趋势分析
    2.2 各区域天然橡胶供求趋势变化分析
        2.2.1 各区域天然橡胶收获面积变动趋势分析
        2.2.2 各区域天然橡胶单产变动趋势分析
        2.2.3 各区域天然橡胶总产量变动趋势分析
        2.2.4 各区域天然橡胶总消费量变动趋势分析
        2.2.5 各区域天然橡胶贸易变动趋势分析
    2.3 我国天然橡胶供求均衡问题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2.3.1 橡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3.2 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2.3.3 我国天然橡胶供求贸易现状分析
        2.3.4 当前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均衡的主要问题研究
        2.3.5 天然橡胶供需产业链分析
        2.3.6 我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关键指标分析
第三章 天然橡胶空间均衡模型(NRSEM)的构建
    3.1 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
        3.1.1 大国效应假设
        3.1.2 区域“一体化”假设
        3.1.3 关税水平的假定
        3.1.4 假定天然橡胶市场完全出清
        3.1.5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3.2 相关理论分析
        3.2.1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
        3.2.2 产业安全理论
        3.2.3 空间均衡模型理论
        3.2.4 空间均衡模的数学形式
        3.2.5 关税与汇率对我国天然橡胶价格的传导机制
    3.3 天然橡胶供求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天然橡胶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3.3.2 天然橡胶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4 NRSEM模型参数估计
        3.4.1 模型结构构建
        3.4.2 供给模块弹性估计方法设计
        3.4.3 供给弹性模型与估计结果分析
        3.4.4 需求模块弹性的估计方法设计
        3.4.5 需求弹性模型与估计结果分析
        3.4.6 方程有效性检验
        3.4.7 其他参数的估计
    3.5 天然橡胶空间均衡模型(NRSEM)的基本构成
        3.5.1 NRSEM目标函数的总体设定
        3.5.2 NRSEM的整体构成
第四章 基于NRSEM模拟分析各区域天然橡胶
    4.1 基准方案设立及模型有效性分析
        4.1.1 基准方案介绍
        4.1.2 模型有效性分析
    4.2 情景模拟方案设计
        4.2.1 天然橡胶供给方面
        4.2.2 天然橡胶需求方面
        4.2.3 天然橡胶国际贸易方面
    4.3 NRSEM情景方案模拟结果及分析
        4.3.1 天然橡胶供求变化趋势对单产水平的反应
        4.3.2 天然橡胶供求变化趋势对石油价格的反应
        4.3.3 天然橡胶供求变化趋势对经济发展(GDP)的反应
        4.3.4 天然橡胶供求变化趋势对中国关税水平调整的反应
        4.3.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对我国天然橡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4 近期我国天然橡胶市场主要风险分析
        4.4.1 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
        4.4.2 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4.4.3 并购风险
    4.5 未来我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应对策略
        4.5.1 增加科研投入,提升天然橡胶替代率水平,降低生产者成本
        4.5.2 加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力度
        4.5.3 取消天然橡胶进口关税
        4.5.4 加快天然橡胶储备调节机制建设
        4.5.5 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战略
        4.5.6 提出建立资源安全保障条件
        4.5.7 其他一些保障措施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1.1 单产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区域天然橡胶供求变化的关键因素
        5.1.2 我国合成橡胶的替代效应要小于美国及欧盟
        5.1.3 天然橡胶价格受生产者价格影响不大
        5.1.4 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供需关系长期内仍然偏紧、国内供需安全形势严峻
        5.1.5 关税与汇率变化对我国天然橡胶供需变化影响效果较小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文主要数据资料
    附表一:1985-2009年世界五大区域天然橡胶消费量
    附表二:1980-2009年世界五大区域国内生产总值
    附表三:1985-2009年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收获面积
    附表四:1980-2009年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产量
    附表五:1985-2009年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单产水平
    附表六:1980-2009年世界各区域天然橡胶生产者价格水平
    附表七:1985-2010年世界各区域石油价格
附录二: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
        1.3.4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经常项目失衡的传统理论研究
        2.1.2 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失衡关系研究
        2.1.3 经常项目失衡格局下的政策选择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经常项目顺差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2.2.2 经常项目顺差的政策选择
    2.3 文献评述
3 我国经常项目账户现状及风险分析
    3.1 我国经常项目账户状况
        3.1.1 我国历年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分析
        3.1.2 我国历年经常项目差额变化趋势
        3.1.3 我国历年经常项目结构变动趋势
        3.1.4 我国历年货物贸易结构及变化
    3.2 经常项目账户的国际对比
        3.2.1 美国经常项目账户分析
        3.2.2 日本经常项目账户分析
        3.2.3 印度经常项目账户分析
        3.2.4 中、美、日、印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的对比分析
        3.2.5 中、美、日、印四国贸易和服务项目对比研究
    3.3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特征分析
    3.4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风险分析
    3.5 小结
4 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的作用机制与经验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吸收分析理论
        4.1.2 凯恩斯国民收入恒等式
        4.1.3 双缺口理论
    4.2 我国国内经济失衡分析
        4.2.1 我国历年储蓄投资状况与经常项目顺差
        4.2.2 我国历年消费状况与经常项目顺差
        4.2.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与经常项目顺差
    4.3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顺差的作用机制分析
        4.3.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的路径分析
        4.3.2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常项目顺差关系的简单统计描述
        4.3.3 提高居民收入的可行性分析
    4.4 小结
5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与特点
        5.1.1 向量自回归模型
        5.1.2 单位根检验
        5.1.3 协整检验
        5.1.4 方差分解
    5.2 指标选择和数据说明
        5.2.1 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的因素分析
        5.2.2 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和分析结论
    5.4 小结
6 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6.1 经常项目与可计算一般模型的研究综述
        6.1.1 可计算一般模型的研究综述
        6.1.2 经常项目与可计算一般模型的研究综述
    6.2 CGE模型的基本介绍
        6.2.1 CGE模型的理论基础
        6.2.2 CGE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6.3 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的CGE模型
        6.3.1 CGE模型的数据基础编制
        6.3.2 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日的CGE模型构建
    6.4 小结
7 政策模拟
    7.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7.2 模拟情况设定
        7.2.1 间接税变动的政策模拟
        7.2.2 平均个人所得税率变动的政策模拟
        7.2.3 转移支付收入变动的政策模拟
    7.3 政策建议
        7.3.1 降低相关税率
        7.3.2 适当提高政府转移支付规模
    7.4 小结
8 结论
    8.1 本文总结
    8.2 论文的不足
    8.3 研究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表1 向量自回归模型所用数据
        附表2 估计贸易模块所用数据
    附录B
        调平社会核算矩阵所用程序
        CGE模型运算程序
在学校期间发表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10)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特色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特色
第2章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相关理论
    2.1 非居民企业概述
        2.1.1 定义
        2.1.2 判定意义及标准
        2.1.3 分类
    2.2 非居民企业适用税收协定概述
        2.2.1 税收协定的含义及目的
        2.2.2 税收管辖权的适用
        2.2.3 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的关系
        2.2.4 非居民企业适用国际税法
        2.2.5 常设机构的判定标准
第3章 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现状
    3.1 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征税对象及适用税率
        3.1.1 纳税义务
        3.1.2 征税对象
        3.1.3 适用税率
    3.2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缴纳
        3.2.1 应纳税所得额
        3.2.2 应纳所得税额
        3.2.3 征收方式和纳税地点
    3.3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分类征收管理状况
        3.3.1 对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的征收管理
        3.3.2 对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的征收管理
        3.3.3 对境外注册中资控股非居民企业的征收管理
    3.4 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的管理
    3.5 对享受协定待遇的管理
    3.6 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情况及分析
    3.7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施效果
        3.7.1 非居民税收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3.7.2 非居民企业税源得到有效监管
        3.7.3 非居民企业避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4章 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税收立法滞后
        4.1.2 现行征管模式不适用
        4.1.3 税收管理方法不适应
        4.1.4 非居民企业避税方式日趋增多
        4.1.5 征收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2 原因分析
        4.2.1 税收立法的制定需要时间
        4.2.2 传统管理观念的惯性思维没有消除
        4.2.3 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管理技能和手段
        4.2.4 税务部门管理缺位造成避税行为增多
        4.2.5 税务人员自身素质制约管理能力的提高
第5章 国外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经验借鉴
    5.1 部分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5.1.1 美国对非居民的税收管理
        5.1.2 德国对非居民的税收管理
        5.1.3 西班牙对非居民的税收管理
    5.2 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借鉴
        5.2.1 制定操作性强的税收管理法规
        5.2.2 对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实行备案制度
        5.2.3 增加对非居民企业避税的特别限制条款
        5.2.4 积极发挥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的作用
第6章 完善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对策
    6.1 健全税收法律法规
        6.1.1 完善规范性文件
        6.1.2 完善程序法
        6.1.3 修订国际税法
    6.2 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
        6.2.1 建立属地化基础上的专业化管理机制
        6.2.2 建立征管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6.2.3 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管理模式
    6.3 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6.3.1 拓宽非居民企业税源监控管理渠道
        6.3.2 探索建立以自行申报纳税为主的征收方式
        6.3.3 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
    6.4 防范非居民企业避税行为的应对之策
        6.4.1 对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避税的对策
        6.4.2 对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避税的对策
    6.5 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注释

四、人民币升值问题略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数量测算与结构分析[D]. 郭璐筠.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研究[D]. 王书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3]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易小松. 湖南大学, 2015(03)
  • [4]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 夏志锦. 辽宁师范大学, 2015(07)
  • [5]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 魏婕. 西北大学, 2014(12)
  • [6]基于生态观的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以温州制鞋企业为例[D]. 岳雨龙. 华东交通大学, 2013(07)
  • [7]浅析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创新转型、再次创业战略[D]. 彭东. 天津大学, 2012(05)
  • [8]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研究[D]. 刘阳. 海南大学, 2012(11)
  • [9]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统计研究[D]. 张凌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7)
  • [10]我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D]. 王常青.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人民币升值简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