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诊断和疗效标准

选择的诊断和疗效标准

一、诊断与疗效标准选登(论文文献综述)

邓文祥[1](2020)在《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的建立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对心系辨证相关实体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探讨心系辨证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对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相关章节以及20000余份心内科病历进行挖掘分析:将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相关章节整理为A组数据库;将异地两家三甲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病历分别整理为B组和C组数据库;并将B组数据库根据性别与年龄分为D1、D2、E1、E2、F1、F2这6组数据。基于Python的自然语言处理等工具建立心系证素挖掘模型“TCMGO”,结合词云图、知识图谱、SPSS26.0系统等工具对以上数据库的证候、证素、证型等相关实体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依托安卓平台以及微信小程序探讨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结果:1、建立了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其证候主要包括:“胸闷”、“头晕”、“乏力”、“心慌”以及“心悸”等证候;证素主要包括:“心”、“肝”、“肾”、“气虚”、“痰”、“阴虚”等证素;证型主要包括:“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等证型;中医诊断主要包括:“胸痹心痛病”、“眩晕病”、“胸痹病”等诊断;西医诊断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诊断,共计挖掘出2.1万项心系辨证相关实体,并构建了“TCMGO”证素辨证学辨证知识库;2、心气虚血瘀证是心系辨证的核心证型,发病规律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好发于“60-80岁”;其核心证候包括:“胸闷”、“胸痛”、“头晕”、“乏力”、“气促”、“失眠”、“心悸”、“心慌”、“舌暗红”以及“脉细”等;其核心证素分布规律为“血瘀”>“心”>“气虚”;其主要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其主要西医诊断为:“冠心病”;3、三因制宜对心系辨证相关实体的影响:(1)时间维度:A组与B、C两组在证候、证素、证型方面的分布及权重大小存在差异;(2)地域维度:B组与C组在证候、证素、证型、中西医诊断的分布及权重大小存在差异;(3)人群维度:D1与D2、E1与E2、F1与F2分组均在证候、证素、证型等辨证实体的分布及权重大小存在差异;4、基于安卓系统以及微信小程序,结合建立的知识图谱以及知识库,设计研发了智能辨证机器人,实现了心系疾病领域的智能问答以及智能辨证;结论:1、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建立的心系证素挖掘模型“TCMGO”,有利于实现证素的智能化挖掘与分析;2、运用知识图谱、词云图、权重等工具有利于证素辨证学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其中心气虚血瘀证是心系辨证的核心证型;3、不同时间、地域、人群间心系辨证相关实体的分布与权重大小存在差异性;4、建立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利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傅燕儿[2](2019)在《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史为镜”,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关中医妇科史料、西医妇科史料、女子教育史料和相关社会史等史料,涉及相关报刊、书籍等,对影响中医妇科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梳理,总结经验教训,试图为现代中医妇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医史学、文献学方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学方法等方法,对所收集的史料进行分析、挖掘,以探讨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近代百年,是社会矛盾冲突激烈,内外交困的动荡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随着国人对外交流的增加,作为殖民侵略产物的西医学,其传播者由最初的欧美等国的外来传教士发展为上至社会知识分子、政界要人,下至曾接受西医治疗的普通国人。“强国保种”的提出,使医学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健康的“私事”,更是演变成为肩负国家存亡的“公共事业”。女性自古以来就肩负着种族繁衍的重任,其个人素养与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近代被称之为“国母”的女性,其社会作用受到了各界的重视。为了挽救整个中华民族于孱弱落后,承担起了“强种”的重要使命。女子教育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与鼓励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女子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向女性灌输普及性的医学知识,提倡健康的生育方式成为提高女性健康水平的重要形式。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自我卫生健康知识的增长,女性就医观念的开放,针对于女性的医疗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中医妇科学虽受到近代西医妇科的冲击,但随着一批具有系统化教育背景的女性医疗服务者的加入,在医疗市场中还是颇受欢迎。传统的妇科流派得以传承发展,世代积累的临床经验在疾病的诊治中疗效可靠。传统医学在与西医的碰撞中,中西医知识融合汇通,传统妇科理论得到充实和发展,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传统封建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医产科学的发展。“男女大防”“男重女轻”等封建伦理观念,使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男性医生被隔离于产房之外;直接从事分娩的妇女,因缺乏规范的医学教育而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经验进行难产等手术。传统接生方式与近代西式接生法相比较下,其产妇、婴儿的高死亡率触目惊心,令人咂舌。在日益显露的种种弊端影响下,中医产科分娩方式遭到了淘汰。在新式产科学的影响下,分娩过程中无菌消毒的观念受到重视,并被经过改造的稳婆运用于实践中。结论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技术,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社会的需求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于中医妇科学发展的研究,不可只局限于医学本身,而是要把它放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进行研究。在近代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改变,女性地位的提高、女子医学教育的发展、西医妇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推广等,对传统妇科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近代中医妇科学在艰难砥砺前行,显示出了传统医学顽强的生命力。

曾富玲,孙维峰,李静,梁静[3](2019)在《活血滋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早衰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活血滋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服用中药汤剂活血滋肾方,对照组(31例)服用克龄蒙(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Kuppermann评分,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和抑制素B(INHB)水平,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显着(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H、LH下降(P<0.05),E2、AMH、INHB升高(P<0.05),其中试验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对照组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水平及1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抗CCP抗体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4例SLE患者ANA水平及18例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滋肾方及克龄蒙都能改善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但活血滋肾方效果优于克龄蒙。

刘颖[4](2021)在《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炎性物质NO、IL-6的影响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bg scale,VAS)、头痛症状积分的变化,探讨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炎性物质NO、IL-6的影响,评价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偏头痛开拓一条新的诊疗思路,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和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符合纳入标准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6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天1次,每晚睡前口服5mg。治疗组采用少阳经推拿治疗,1周治疗3次,1次25分钟左右。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指标评定,观察指标包括NO、IL-6浓度、VAS评分、头痛症状积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60例患者均完成了本次研究;2、两组患者基线一致(年龄、性别、病程、偏头痛持续时间、偏头痛次数、伴随症状、治疗前VAS分数、治疗前头痛症状积分等),具有可比性(P>0.05);3、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评价;3.1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血清中NO、IL-6浓度的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IL-6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NO、IL-6浓度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3.2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降低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3.3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头痛症状积分的影响两组患治疗后头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头痛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1、少阳经推拿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可更加显着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清NO、IL-6浓度。2、少阳经推拿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能更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VAS评分和头痛症状积分,对偏头痛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加显着。

张云,蓝毓营[5](2021)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湿疹6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外用青鹏软膏;观察组予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EASI)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着。

李红丽[6](2020)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及气道EOS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哮喘各阶段中最主要的特征性改变,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监测对于防治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诱导痰及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等指标可用于哮喘气道免疫性炎症程度的评估以及作为糖皮质激素类用药方案的调整依据,且对哮喘的诊断、病情预测及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中医药治疗哮喘有一定的临床优势,近年来关于哮喘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和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讨哮喘患者中医证候与EOS的相关性以及关联程度,本课题以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业公认的证候分类诊断标准,通过检测患者诱导痰及外周血中EOS水平,分析不同证候患者的外周血及气道EOS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与不同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诊治哮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患者的痰EOS及血EOS水平,分析哮喘患者不同证候的炎性指标水平是否有差异,进而探讨证候分类与气道及全身EOS的相关性。结果:1.基本情况参照2016年版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研究共收集122名慢性持续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基础证分类标准分为风痰阻肺证42例,痰浊阻肺证7例,肺气虚证15例,肺脾气虚证9例,肺肾气虚证17例,肺肾阳虚证29例,痰热壅肺证患者3例。按常见证分类标准分为虚哮证70例,风哮证42例,冷哮证7例,热哮证3例。痰热壅肺组(热哮证)因样本量过小,检验效能低故未纳入本研究的统计分析。最后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共119例,其中女性70例,男性49例。平均年龄为44.64±12.167(岁),最大为69岁,最小为20岁。病程中位数为24月,最长为58年,最短为0.5月。2.基线比较2.1基础证候组间比较:风痰阻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六个证候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简称ACT)评分、过敏史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简称ICS)用药史等基线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2常见证候组间比较:虚哮证、风哮证、冷哮证三组证候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ACT评分、过敏史和ICS用药史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3.EOS检测结果3.1基础证候:六个基础证候组的外周血EOS绝对值及百分比中位数从高到底依次是肺肾阳虚>肺气虚>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风痰阻肺,其中肺肾阳虚最高,风痰阻肺组最低。诱导痰EOS百分比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肺气虚证>肺肾阳虚>肺肾气虚>痰浊阻肺>风痰阻肺>肺脾气虚,其中肺气虚组最高,肺脾气虚组最低。3.2常见证候:三个常见证候组的外周血EOS绝对值及百分比中位数从高到底依次是虚哮>冷哮>风哮证,其中虚哮证组最高,痰哮证组最低。三组诱导痰EOS百分比的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虚哮证>冷哮证>风哮证,其中虚哮证组最高,风哮证最低。4证侯与EOS的相关性分析4.1基础证候与EOS的相关性分析(1)外周血EOS水平:六个基础证候组中,肺肾阳虚组的血EOS绝对值(中位数0.45× 109/L)最高,风痰阻肺组最低(中位数0.185× 109/L),风痰阻肺证与肺肾阳虚证的血EOS绝对值及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个证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肾阳虚证组的血EOS百分比(中位数6.20%)高于风痰阻肺证(中位数2.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其余各个证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风痰阻肺证患者的全身变应性炎症程度相比于肺肾阳虚证患者较轻,提示血EOS水平可作为风痰阻肺肺肾阳虚证证候诊断的参考指标。(2)诱导痰EOS水平:六个基础证候组中,风痰阻肺组的诱导痰EOS百分比(中位数3.25%)与肺气虚证(中位数30%)、肺肾阳虚证(中位数20%)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风痰阻肺证较肺气虚、肺肾阳虚证患者低,其余各个证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风痰阻肺证患者的气道变应性炎症程度相比于肺气虚证、肺肾阳虚证患者较轻,提示诱导痰EOS百分比可作为风痰阻肺证与肺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证候诊断的参考指标。4.2常见证候与EOS的相关性(1)外周血EOS水平:三个常见证候组中,虚哮组的血EOS绝对值(中位数0.35×109/L)及百分比(5.35%)最高,风哮组EOS绝对值(中位数0.185×109/L)及百分比(2.85%)最低,虚哮证与风哮证的血EOS绝对值及百分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个证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风哮证患者的全身变应性炎症程度相比于虚哮证患者较轻,提示血EOS水平可作为风哮证患者与虚哮证证候诊断的参考指标。(2)诱导痰EOS水平:三个常见证候组中,虚哮组的诱导痰EOS百分比(中位数19.25%)与风哮组(中位数3.2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风哮证患者明显较虚哮证低,其余各个证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风哮证患者的气道变应性炎症程度相比于虚哮证患者较轻,提示诱导痰EOS百分比可作为虚哮证与风哮证证候诊断的参考指标。4.3诱导痰EOS与外周血EOS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发现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诱导痰EOS水平与血EOS绝对值的变化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622,P<0.001),两者呈正相关;诱导痰EOS水平与血EOS百分比水平也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614,P<0.001),两者呈正相关,提示诱导痰EOS与血EOS水平在不同证候中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的关系,其水平的高低可反应不同证候的气道变应性炎症轻重程度,可联合使用作为不同证候诊断的参考指标。结论:本研究选择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证候组的气道及全身EOS水平的差异以及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证候组间的血和诱导痰EOS水平存在差异,且部分证候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EOS水平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哮喘患者不同证候的变应性炎症严重程度,可作为部分证候分类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但由于EOS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的证候类型未完全包括临床的所有证型,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增加不同分期的患者继续深入研究,为哮喘的客观化辨证论治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卜明哲[7](2020)在《寄生汤综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研究和总结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支持。方法:1.搜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治疗符合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使用寄生汤+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牵引+腰背肌锻炼+健康教育的患者共30例(在此设为寄生汤+基础治疗组,简单称其为寄生汤综合治疗组)。单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治疗+牵引+腰背肌锻炼+健康教育的患者30例(在此设为基础治疗组)。2.收集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要求卧床休息。两组治疗7天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不间断。3.治疗前后观察、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搜集两组VAS评分、JOA腰痛疾患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并和安全性指标加以统计分析,评价两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1.搜集的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JOA腰痛疾患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4%,其中痊愈6.67%,显效36.67%,有效30%,无效26.66%;寄生汤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其中治愈20.00%,显效56.67%,有效13.33%,无效10%;说明寄生汤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寄生汤+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两组VAS评分、JOA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的差值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结论:在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基础治疗组和寄生汤综合治疗组均能够对本病起到治疗作用。且寄生汤综合治疗组在针对疼痛的改善、促进人体功能性障碍恢复、减轻患者腰部症状等方面的功能要优于单纯的基础治疗组。这说明寄生汤在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实有着一定的临床疗效。而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心电图、抽血结果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从安全性指标分析,寄生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林育珊[8](2020)在《针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采用中医针刺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存在的残余头晕,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改善速度,为治疗残余头晕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头晕等症状,提高本病的疗效、缩短病程,以期在快速中止眩晕方面有新突破。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经Epley手法或Barbecue法复位后有残余头晕症状的患者共60例临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 tid、氟桂利嗪胶囊10mg qd、甲钴胺片500ugti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神针穴、双侧翳风穴针。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DHI量表、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恢复程度及恢复时间的差异,分析治疗效果的优劣之处。成果:(1)DHI评分:两组患者DHI评分有改善(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天DHI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2天、第3天、第7天DHI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对DHI评分的改善程度不同,提示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不一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DHI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DHI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7天DHI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观察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快。(2)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和眩晕病临床症候评分:两组患者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和眩晕病临床症候评分均有改善(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7天的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和眩晕病临床症候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不一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和眩晕病临床症候评分上速度相当。(3)疗效评定: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随治疗天数增加而逐步增加,治疗后第2天起,观察组已有起效病人,总有效率达66.67%;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天、第3天及第7天后疗效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存在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应重视BPPV患者的残余头晕症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本研究中采用针刺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起效快,整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缩短复位后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本病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许佳玲(Hui Kai Ling)[9](2020)在《隔姜灸八髎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隔姜灸八髎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陈映山中医诊所选取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例,采取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方药组治疗,隔姜灸作用于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即八髎穴,联合中药温经汤内服;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药治疗,普通针刺采用三阴交、地机、关元为主穴,方药同样选择温经汤内服。治疗疗程: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周期,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经症状评分行综合积分评测及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强度测定。结果:60例病人中56例完成整个试验过程,脱失病例4例。治疗组29例中总有效率达到93.10%,分别治愈4例,治愈率达13.79%,临床显效病例为13例,比例占44.83%,临床有效病例为10例,占比34.48%,另有2例患者无效,无效率为6.90%。对照组收治患者27例,总有效率为85.19%,其中治愈1例,占比3.70%,临床显效8例,有效率29.63%,有效患者14例,比例为51.86%,无效4例,无效率为14.81%。经秩和检验,P<0.05,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示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分,经t检验,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可降低痛经症状积分,但治疗组在改善痛经症状积分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故可认为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经t检验,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痛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可降低VAS评分,但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结论:隔姜灸八髎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

劳闻文[10](2020)在《化痰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化痰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心病科住院及门诊部就诊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照Doll’s表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导师经验方化痰逐瘀汤,两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动态血压、血脂。结果:1.降压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降压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压情况比较:治疗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压效果更明显。3.动态血压平均值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4.血脂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在TC、TG、LDL-C、H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且在治疗后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做同期比较,两者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降脂方面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加用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逐瘀汤可降低原发性高血痰瘀互结证患者血压及动态血压、提高血脂代谢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二、诊断与疗效标准选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诊断与疗效标准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1)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相关知识图谱研究
    1 挖掘工具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语料库纳入标准
        1.3 建立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数据库
        1.4 挖掘工具
        1.5 核心步骤
    2 整体思维——心系辨证语料库整体分析
        2.1 心系证候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2 心系证素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3 心系证型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 见微知着——证素挖掘举例
        3.1 病位证素“心”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2 病位证素“心神”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3 病性证素“气虚”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4 病性证素“血瘀”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 四诊合参——心系常见证型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1 心神类证——“痰蒙心神证”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2 心病类证——“心气虚血瘀证”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3 脏腑兼证——心肺气虚证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5 小结
第二部分 “TCMGO”在心内科临床病历的应用研究
    1 挖掘工具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病历纳入标准
        1.3 建立临床心系辨证语料库
    2 B组病历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1 B组病历证候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2 B组病历证素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3 B组病历证型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4 B组病历“中医诊断”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2.5 B组病历西医诊断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 C组病历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1 C组病历证候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2 C组病历证素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3 C组病历证型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4 C组中医诊断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3.5 C组病历西医诊断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 B组与C组病历整体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1 冠心病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4.2 高血压可视化与权重分析
    5 “TCMGO”证素辨证学辨证知识库
        5.1 辨证知识库实体
        5.2 辨证知识库实体关系类型
        5.3 “心气虚血瘀证”知识图谱举例
    6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时间、地域、人群心系辨证实体差异性研究
    1 数据分组
    2 不同“时间”心系疾病辨证实体比较
        2.1 A组与B组证候比较
        2.2 A组与C组证候比较
        2.3 A组与B组证素比较
        2.4 A组与C组证素比较
        2.5 A组与B组证型比较
        2.6 A组与C组证型比较
    3 不同“地域”心系疾病辨证实体比较
        3.1 B组与C组证候比较
        3.2 B组与C组证素比较
        3.3 B组与C组证型比较
    4 不同“人群”心系疾病辨证实体比较
        4.1 D1组与D2组证候比较
        4.2 D1组与D2组证素比较
        4.3 E1组与E2组证候比较
        4.4 E1组与E2组证素比较
        4.5 F1组与F2组证候比较
        4.6 F1组与F2组证素比较
    5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TCMGO”的中医辨证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
    1 “TCMGO”智能辨证机器人核心框架
        1.1 智能问答系统核心框架
        1.2 智能辨证系统核心框架
    2 “TCMGO”在心系辨证中的应用
        2.1 心系智能问答系统操作界面
        2.2 心系智能辨证系统操作界面
    3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
    1 结果
    2 讨论
    3 结论
    4 创新点
    5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博士期间创新创业相关成果
参与以及主持课题
发表论文情况
综述 心系疾病相关证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的背景
    1 经济文化
    2 女性地位的提高
        2.1 女性身体的解放:从缠足到天足
        2.2 女性社会活动的增加
        2.3 女学的兴起
    3 生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3.1 女性传统疾病观
        3.2 近代女性生理卫生知识的推广
        3.2.1 期刊杂志的宣教
        3.2.2 国家层面的介入
    4 近代西医妇产科学在国内的发展
        4.1 西医妇产科技术的发展
        4.2 西医妇产科技术的推广
        4.3 产前检查和西式接生方式的接纳
        4.3.1 传统的孕期养胎观
        4.3.2 近代逐渐进行产前检查和采用西式接生方式
        4.4 科学的节育方式的接纳
        4.4.1 传统的节育方式
        4.4.2 近代逐渐采纳科学的节育方式
    5 近代中医发展
        5.1 中医学术的发展
        5.1.1 中西医汇通思想的提出
        5.1.2 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
        5.2 中医学术传播的途径:书刊和学会
        5.2.1 近代中医药书刊
        5.2.2 近代中医药学会
        5.3 女医人才的培养
        5.3.1 女性习医的兴起
        5.3.2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
        5.3.3 中医传统人才培养方式
        5.4 中医医院的建立
第二部分 :近代中医妇(产)科发展: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1 中医妇科发展
        1.1 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发展
        1.1.1 对妇科生理、病理认识的发展
        1.1.2 诊断方式的发展
        1.1.3 治则、治法的发展
        1.2 近代妇科名家流派
        1.2.1 海派妇科流派
        1.2.2 孟河妇科流派
        1.2.3 新安妇科流派
        1.2.4 浙派妇科流派
        1.2.5 岭南妇科流派
        1.2.6 三晋妇科流派
        1.2.7 云南妇科流派
    2 中医产科
        2.1 对中医产科技术的继承
        2.2 对传统稳婆的改造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近代中医妇科发展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件

(3)活血滋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早衰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POF诊断标准
        1.2 免疫性POF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一般资料
    5 治疗方法
    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6.1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抗缪勒管激素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 、抑制素B (inhibin B, INHB) 、FSH、LH、E2
        6.2 中医证候评分
    7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AMH、INHB水平比较 (表1)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A水平及抗CCP抗体水平比较 (表2)
    4 不良反应
讨 论

(4)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炎性物质NO、IL-6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盲法设计
        2.3 对照设计
        2.4 治疗方案
        2.5 观察方法
        2.6 不良事件及处理
        2.7 观察指标及评定
        2.8 疗效评价标准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分析结果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浓度变化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 浓度变化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比较
        3.6 疗效评价结果
        3.7 不良事件
    4 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 讨论
    1 偏头痛的中医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偏头痛的西医认识
        2.1 偏头痛的定义和流行病学认识
        2.2 西医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CGRP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4 NO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2.5 IL-6 与偏头痛的相关性
    3 现阶段西医对偏头痛的治疗
        3.1 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的改变
        3.2 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
        3.3 预防性治疗
        3.4 其他疗法
    4 少阳经推拿治疗偏头痛的应用背景
        4.1 偏头痛的推拿治疗
        4.2 少阳经与偏头痛的关系
        4.3 推拿少阳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4.4 少阳经推拿方法的特点
    5 本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5.1 研究指标的选择
        5.2 对照组药物选择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湿疹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4 不良反应
4 讨 论

(6)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及气道EOS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炎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1.1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
        1.2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
    2 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标准
        2.7 样本量估算
        2.8 证候诊断
        2.9 观察项目
        2.10 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各证候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4.3 不同证候组EOS检测结果
        4.4 证候与EOS的相关性分析
        4.5 诱导痰和血EOS水平变化的关联性
    5 研究结论
        5.1 哮喘基础证候与EOS的相关性研究
        5.2 哮喘常见证候与EOS的相关性研究
        5.3 诱导痰及外周血EOS的相关性
        5.4 小结
    6 讨论
        6.1 受试者的选择
        6.2 纳入研究的证候分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寄生汤综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基础治疗组
        2.3 寄生汤综合治疗组
    3.观察指标
        3.1 指标采集时间
        3.2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
        3.3 安全性指标
    4、统计学相关处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基线情况比较
    2、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3.治疗前JOA评分比较
    4、治疗前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比较
    5、临床疗效比较
    6、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7、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8、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比较
讨论
    1.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2.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分析
    3.从“三因制宜”学说看本次的临床疗效
    4.寄生汤的由来和选方依据
    5.结合三因学说进行寄生汤方药讨论、分析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6.独活寄生汤和寄生汤比较
    7.寄生汤忌口还原探讨
    8.寄生汤综合治疗组优于于基础治疗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8)针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发病原因
        四、诊断依据
        五、临床分型
        六、治疗方法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中医概念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疗法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判断标准
        三、脱落处理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观察指标比较
        三、不良反应
    第三节 讨论
        一、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可能原因
        二、针刺治疗眩晕的理论依据
        三、本研究的针刺选穴方义及研究应用
        四、本研究对残余头晕的疗效分析
        五、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隔姜灸八髎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病因病机
        1.1.1 西医病因病机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2 治疗
        1.2.1 西医治疗
        1.2.2 中医治疗
        1.2.3 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2.4 八髎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2.5 温经汤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1.6 意外情况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随机化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主要指标观察
    2.3 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患者治疗前基础指标分析比较
        3.2.1 基础生命体征
        3.2.2 患者痛经程度比较
        3.2.3 患者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3.2.4 治疗前痛经强度测定
    3.3 治疗后疗效评价
        3.3.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3.3.2 痛经强度测定
        3.3.3 疗效判定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隔姜灸治疗痛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4.2 八髎穴治疗痛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4.3 温经汤治疗痛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4.4 研究结果分析
        4.4.1 一般资料比较
        4.4.2 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4.4.3 疼痛VAS评分比较
        4.4.4 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疗效比较
    4.5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化痰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
        2.2 中医诊断
        2.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3.临床相关资料
        3.1 分组方式
        3.2 治疗方案
    4.观测指标
        4.1 疗效相关指标
        4.2 安全相关指标
    5.判定疗效
        5.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不良反应的处理
    7.资料统计与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治疗前各组的基本资料
        1.1 性别对比情况
        1.2 年龄对比情况
        1.3 平均病程的比较
    2.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分析情况
        2.1 血压下降疗效在两组间的比较
        2.2 血压的测量值比较
        2.3 动态平均血压测值分析
        2.4 血脂分析情况
        2.5 中医证候总疗效对比分析
        2.6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析
    3.安全性评价
    4.创新与其优势
第三部分 讨论
    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状况
        1.2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研究机制
        1.3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
    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3 痰瘀互结证的病因及辨证基础
    3.化痰逐瘀汤选择缘由
        3.1 选方依据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4.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4.1 血压下降的总体疗效比较
        4.2 血压在治疗前后的对比情况
        4.3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平均血压水平测值分析
        4.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值情况对比
        4.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的对比情况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1
附表 2
附表 3 知情同意书
附表 4 化痰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诊断与疗效标准选登(论文参考文献)

  • [1]证素辨证学心系辨证知识图谱的建立及其应用[D]. 邓文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近代中医妇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傅燕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活血滋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早衰临床观察[J]. 曾富玲,孙维峰,李静,梁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5)
  • [4]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炎性物质NO、IL-6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 刘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湿疹60例[J]. 张云,蓝毓营.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1)
  • [6]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及气道EOS的相关性研究[D]. 李红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寄生汤综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卜明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针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D]. 林育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隔姜灸八髎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 许佳玲(Hui Kai L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化痰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劳闻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选择的诊断和疗效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