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一、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芳,任鹏飞,陈裕[1](2018)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6-06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抗结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脑脊液情况,降低蛋白定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和转归有益,值得推广。

刘彦娟[2](2017)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据统计有患者例数70例,选择的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分为2个小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前组予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后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治疗半年后,分析与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结果在观察项目中,有数据比较差异的项目有:临床效果和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其中,研究组的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数均相对较低,且临床效果更为突出,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式是使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的形式,可进行推广应用。

张春艳,李毅,池菲,张秀敏,孙金昊[3](2017)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急诊科、呼吸科、结核科收治的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1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23次/周;观察2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加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23次/周。治疗2个月后,观察3组疗效,比较3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颅压恢复时间,并对3组的脑脊液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及细胞数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的脑脊液DNA阳性率及脑电图恢复情况。结果观察2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观察1组88.10%高于对照组70.73%(P<0.05或P<0.01)。3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4.093、6.003,P<0.05),治疗2个月后3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葡萄糖、氯化物比较均有显着差异(F=3.407、9.429、8.599、14.950,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2组脑脊液结核菌DNA阳性率降低(P<0.05),观察1组、2组脑电图均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重度结核性脑膜炎能促进症状的缓解,颅压、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改善患者预后。

侯燕玲,刘华栋[4](2017)在《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TB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于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的68.76%(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9.37%(3/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预后较好。

岳淼[5](2017)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评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脊液置换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脑脊液置换组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各项临床表现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脑脊液置换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置换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各项临床表现改善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熊军宁,刘立虎[6](2017)在《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常规抗痨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6±6.8)d,脑脊液恢复时间(20.2±8.2)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治疗,其疗效显着高于单纯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可缩短脑脊液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李婵媛[7](2016)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给予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颅内压水平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升高、头晕头痛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显着。

龙云升,黄志泳[8](2016)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8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病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余兰[9](2016)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总结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接受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抗结核药物及对症治疗),试验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经常规抗结核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颅内压下降,头痛、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其中有15例患者治愈,有8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76.67%,有7例患者出现后遗症,未出现死亡病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后,患者颅内压明显下降,头痛、呕吐等症状得到缓解,其中有24例患者治愈,有3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90.00%,有3例患者出现后遗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可减少结核性炎性渗出物,减轻患者脑脊液循环受阻,减少粘连,从而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韩莉[10](2016)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意义探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再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2组均进行为期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着。

二、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论文提纲范文)

(1)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定量相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数据相关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特征:
        1.3.2 实验室检查:
        1.3.3 脑脊液结核菌DNA及脑电图变化:
    1.4 疗效判断标准[9]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临床症状缓解及颅内压恢复时间比较
    2.3 脑脊液细胞、蛋白、葡萄糖、氯化物比较
    2.4 脑脊液结核杆菌DNA及脑电图变化
    2.5 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5)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恢复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6)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7)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水平对比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对比
3 讨论

(8)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性状改变的比较
    2.3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9)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意义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 陈永芳,任鹏飞,陈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08)
  • [2]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 刘彦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4)
  • [3]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分析[J]. 张春艳,李毅,池菲,张秀敏,孙金昊. 疑难病杂志, 2017(08)
  • [4]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侯燕玲,刘华栋.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02)
  • [5]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评析[J]. 岳淼.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7)
  • [6]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 熊军宁,刘立虎. 当代医学, 2017(04)
  • [7]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研究[J]. 李婵媛. 中国民康医学, 2016(16)
  • [8]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分析[J]. 龙云升,黄志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9)
  • [9]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J]. 余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08)
  • [10]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意义探究[J]. 韩莉. 当代医学, 2016(03)

标签:;  ;  ;  ;  

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