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特点

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特点

一、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及其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郭弘佩[1](2021)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各区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进行科学文化普及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职责,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存在与建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责无旁贷的使命。图书馆应当意识到开发利用馆藏资源的重要性,国家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弘扬国家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各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开发、利用、传播馆藏资源的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实现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效彰显国家文明与民族特色。国家图书馆运用加快信息资源快速传播的出版作为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效扩大了信息受众群体,实现馆藏资源传播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研究和分析对象,对照分析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两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图书馆资源出版服务提升策略。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立足国家图书馆以出版者角色开发馆藏资源的研究较少;其次,对中、英、美国家图书馆的官网进行网站调查,结合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现状,对馆藏资源进行类型划分;再次,通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京东、当当、亚马逊网站调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美国家图书馆出版实践,归纳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从普通印本出版、古籍影印出版、特藏数字出版、古籍数字出版四个方面结合资源类型、出版形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不同维度分析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最后,根据不同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和提供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从馆藏资源组织策略、古籍资源开发策略、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和特藏资源推广策略四方面总结提高我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优化、创新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策略,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出版服务提供后续思路。

石晶晶[2](2020)在《从策划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策划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指出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的主要内容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策划经济学的本质、来源、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利用策划经济学原理提升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可行性,以需求增长、资源有限、发展文化事业、提升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问题说明提升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利用策划经济学中的策划效益原理、广告原理、品牌信息原理以及稀缺市场原理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的观点。

高唱[3](2019)在《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报业从信息生产到传播的各个环节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报业开展信息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多年以来,中国安全生产报社积极进行信息服务实践探索,旨在为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为民众的信息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乃至知识服务。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作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应用示范单位,提出了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方案,旨在结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优化报社信息服务,进而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用户需求,以期为报社转型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本文依托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结合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学、传播学、出版学等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本文的研究创新点;然后按照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对中国安全生产报社的信息服务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安全生产报社的信息服务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同时对报社信息服务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接着针对报社的应用示范目标所提出的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示范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笔者对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实践过程的体验式观察,依据报社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目标,对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报业信息服务优化升级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李建臣[4](2016)在《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新业态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科研成果的传播方面,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术期刊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传播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从编辑主体到编辑客体,从编辑理念到编辑流程,从作者到读者,从评价到运营等等,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如何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如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传统学术期刊、电子期刊和和OA等类型的期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网络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构建两大问题。本文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价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扫描。正文中,首先梳理和识别了学术期刊的相关概念,包括学术期刊的内涵与特点、学术期刊评价的内涵和发展,以及学术期刊的作用、类型、原则、内容与体系,学术期刊管理的内涵与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文阐述了4个相关理论:学术期刊质量理论、学术期刊效率理论、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围绕此4个相关理论,本文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阐述了国内外现有学术期刊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体系特征,分析了我国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评价观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原则、随机分布原则、认同原则、核心要素原则、分类和可比原则;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包含基于多视角,基于指标数量,基于质量要素的三种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在认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传统学术期刊、电子学术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从4个方面进行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阐述了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的内涵以及机制的构成要素,从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三种期刊编辑出版基本流程,分别设计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质量和效率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分为两个子系统,共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

侯家麟[5](2012)在《知识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绩效及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价值网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得现代图书馆由传统的文献服务逐步向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图书馆亟需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逐步建设成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知识服务”型图书馆。“评估”作为科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是高校图书馆沿着正确轨迹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然后从价值网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价值网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的特点以及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影响价值网绩效评价的因素,构建了图书馆价值网绩效评估体系与选择评价方法。在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研究中,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特点与范畴。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一些图书馆专家的不断交流,共同探讨对以“知识服务”为核心价值的高校图书馆所应承担的各种“新”的服务功能,而后通过对这些功能进行功能定义与功能整理,完成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分解图。然后利用专家调查法对高校图书馆功能进行专家打分,利用用户调查问卷法对用户体验进行调查统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方法计算出专家对各部门的预测功能评价系数与用户对各部门的感知功能评价系数。最后运用挣得值分析思想做出挣得值分析曲线,在挣得值分析曲线可以直观的看出图书馆各部门的专家预测功能评价系数,用户感知的功能价值系数和实际成本分配系数的大小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发现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知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侧重存在偏差等问题,并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陈力行,宋华雷,徐建华[6](2011)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初探——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与GDP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根据1979—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又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应得到社会的正确认识和重视,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使公共图书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张静[7](2011)在《试论图书馆管理的变迁、发展与创新》文中指出从纵向上概括了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指出了未来图书馆管理变革的趋势。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并指出了其革新的着眼点。从探讨图书馆管理的实质出发,阐述了如何进行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姜毓锋[8](2011)在《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文中提出技术市场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要素市场。技术市场以推动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核心,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产权等手段,旨在不断提高技术交易效率,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技术市场的发展对改变我国科技创新的传统机制,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技术市场承载着知识转移的实现功能。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凸显了知识的重要作用,而现代科技所表现出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特点,决定了任何单一组织都难以同时具备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面对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高度不确定性,高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特点,技术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也促使企业寻找各种途径,获取外部知识,吸收创新,提高研发效率。因而知识转移研究是当今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在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技术市场服务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自组织实现过程,探讨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的建设策略,以此深化技术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变革,提高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1)本论文将知识转移理论与技术市场研究相结合,探索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基本规律,包括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表现形式、知识转移特点、知识转移规律、知识链、知识转移粘性等,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市场的各个组成要素、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和知识转移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合理制约的互作用关系。(2)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是一个自组织实现过程,本论文分析了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耗散结构,揭示了知识熵为建立科学的知识管理的深刻意义;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协同效应研究反映了知识转移协同与知识转移序参量的关系,以此建立起知识转移哈肯模型;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超循环演化说明了知识转移的渐进发展过程,为进一步剖析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3)结合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本论文建立起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模型,其中,着重于知识生态位、知识种群竞争、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结构三个方面的论述。基于此,提出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提升策略。(4)提高知识转移效率是评价与完善技术市场建设的主要标准,也是技术市场发展的基本目的。通过对技术市场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构建了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模型。最后,本论文结合吉林省技术市场的管理模式建设展开实证研究,提出促进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为完善技术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技术市场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对技术市场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企业对于技术市场的参与热情,进而为技术市场赢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国内技术市场的发展。

范兴坤[9](2010)在《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文中研究指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针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特别强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实现社会管理的规则是党的政策,而非法律,即使是在已改革开放30年、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今天,长期以来依靠政策和行政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传统仍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家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首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图书馆事业领域制定颁布的地方法规、行政法规及各种制度,都仍然是在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和各级政府社会发展政策框架下发挥作用。因此,对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和了解,必须在对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对政府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指导政策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和社会环境政策的了解,需要有适用的科学方法。政策科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开创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基础雄厚、专业系统、研究手段多样的成熟学科,并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实践和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图书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起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问题,也开始尝试结合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研究,期望通过借助政策科学的帮助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但惜乎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研究深度也稍嫌不够。该论文是在宏观上将我国1978-2008年三十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作为考察对象,以政策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作为工具,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及政策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定义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对以政策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介,介绍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作为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的综合性介绍部分,分别以阶段性方式和综述性方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认为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形成符合事业客观规律的政策体系,逐步实现了事业政策的科学化、客观化,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效率化和效益化的发展;在篇章结构上,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社会环境,包括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8)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挫折,介绍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了1949-1978年间的政策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直接引导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图书馆界的努力方向;该章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系统现实状态,分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四个方面讨论了中观政策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四章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主体情况,分别介绍了国家立法机关、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行政及事业管理部门、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种类及政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部分,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建筑等几个方面,对我国30年来在这些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分类缕析和总结述评,使各领域的政策沿革通过研究变得更为清晰,并据此总结出这些政策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第六章是研究的实证部分。图书馆立法是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政策分析的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的问题,按照政策过程划分模式,以立法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法律实施、法律监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修正和终止的六个阶段讨论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过程,对立法在不同阶段的观点、立法背景、立法理论研究及立法进度进行了汇总和综述性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图书馆法建设在立法基础、立法程序和进度发展上是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客观现实的,图书馆界和社会在《图书馆法》立法上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在结束语部分,以从制度建设角度考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三个部分陈述了作者对我国1978年以来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的总体认识,认为政策建设的基础在于图书馆事业的制度设计,需要从事业制度设计的基本点着手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当前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为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未来,图书馆事业政策需要检讨、完善、优化,基于法制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更需要新的发展。该论文的研究设想,是通过借用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与图书馆理论,以“政策科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在研究图书馆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覆盖领域上,实现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各领域政策的全面概括;在纵向政策整合上,实现对30年间主要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变化沿革的条理化分析;在研究目标上,实现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政策承前启后的价值论证;在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但种种研究设想,受研究者理论水平、专业背景和研究时间、研究手段、资料完整度、资料取舍标准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每一个方面都只能部分地实现,而且在个别问题的研究上还逃不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深感自己以后还需要更多地潜心学习,并在该论文研究方向上继续努力。对于已完成论文的不足,欢迎各位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孙玲玲[10](2010)在《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 ——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以来所组织的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为全文的写作脉络。在对历届会议进行简要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1979-2009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关于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述评。本文将这三十年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0:学术思想解放阶段;1991-2000:由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与过渡阶段;2001-2009:现代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学术奠基和理论准备阶段。在对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重点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体评析。最后在对三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学术进展与学术贡献系统总结、整体评析与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构建原则,提出了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粗略架构。在本文的整篇论述中,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系统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法、社会学方法和哲学方法等研究方法贯穿其中。期望通过论文《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的撰写,对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有所贡献,为作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

二、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及其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及其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图书馆馆藏资源研究
        1.3.2 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分析
    2.2 理论基础阐述
        2.2.1 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战略规划
        2.2.2 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法律依据
第三章 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的馆藏资源类型
    3.1 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籍
    3.2 展示特藏资源的图书
    3.3 彰显时代文化的期刊
    3.4 反映社会时事的报纸
    3.5 记录民风民俗的音视频
    3.6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出版模式分析
    4.1 普通印本出版
        4.1.1 附属出版社出版服务
        4.1.2 馆内出版部门组织整理
        4.1.3 与外部出版社合作出版
    4.2 古籍影印出版
        4.2.1 古籍原版影印出版
        4.2.2 专题汇编影印出版
        4.2.3 图录汇编影印出版
    4.3 特藏数字出版
        4.3.1 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
        4.3.2 开展特藏数字出版项目
    4.4 古籍数字出版
        4.4.1 建立古籍专题整合平台
        4.4.2 合作古籍数字化项目
    4.5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
    5.1 馆藏资源组织策略
        5.1.1 优化古籍资源分类体系
        5.1.2 根据资源特点选择出版方式
    5.2 古籍资源开发策略
        5.2.1 充分开发有价值的馆藏资源
        5.2.2 利用古籍普查结果甄选古籍出版
    5.3 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
        5.3.1 借助多方合作力量共建馆藏资源
        5.3.2 丰富特藏资源数字推广形式
    5.4 特藏资源推广策略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从策划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内容
二、用策划经济学原理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质。
    (二)来源。
    (三)基础。
三、当代图书馆提升服务效益的必要性分析
    (一)需求增长。
    (二)资源有限。
    (三)发展文化事业。
四、策划经济学原理对提升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启示
    (一)策划效益原理——节约成本,增加产出。
    (二)品牌信息原理——创建图书馆品牌。
    (三)稀缺市场原理——规范数字化建设,建立特色馆藏。
    (四)广告原理——加强宣传力度,落实阅读推广。
五、结语

(3)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信息服务文献综述
        1.3.2 报业信息服务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信息服务
        1.4.2 主题信息服务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信息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2.1 报业发展环境及其影响
        2.1.1 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发展环境及其影响
        2.2.1 信息资源环境
        2.2.2 人力资源环境
        2.2.3 组织机构环境
        2.2.4 财务资源环境
        2.2.5 基础设施环境
    2.3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信息服务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3.1 传统信息服务阶段及其特点
        2.3.2 数字化信息服务阶段及其特点
    2.4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4.1 内容资源缺乏统一结构化管理
        2.4.2 数字内容加工编辑以人工为主
        2.4.3 信息服务业务流程繁琐
3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
    3.1 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目标
        3.1.1 创新信息服务业务流程
        3.1.2 实现内容资源统一结构化管理
        3.1.3 提高信息服务内容的知识化程度
    3.2 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具体内容
        3.2.1 搭建全媒体资源稿库
        3.2.2 构建领域词表
        3.2.3 更换生产编辑工具
        3.2.4 重塑信息服务业务流程
4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实施效果
    4.1 目前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实施效果
        4.1.1 基本实现文字内容资源统一结构化管理
        4.1.2 内容资源融合程度有所提高
    4.2 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2.1 报社顶层设计不足
        4.2.2 技术发展限制
        4.2.3 报社员工应用热情低
5 深化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建议
    5.1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深化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的建议
        5.1.1 推动报社体制变革,加强顶层设计
        5.1.2 完善报社人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1.3 加快报社技术升级,加强接口对接
    5.2 报业实施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的建议
        5.2.1 依托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
        5.2.2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应用规划
        5.2.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升级
        5.2.4 实行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热情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整体情况概述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基础
    2.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学术期刊
        2.1.2 学术期刊评价
        2.1.3 学术期刊管理
        2.1.4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关系分析
    2.2 学术期刊质量与效率理论
        2.2.1 学术期刊质量理论
        2.2.2 学术期刊效率理论
    2.3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
        2.3.1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
        2.3.2 学术期刊评价模型
    2.4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
        2.4.1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
        2.4.2 学术期刊管理模式
3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3.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2.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3.2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4.2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实证研究
    4.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1.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1.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1.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 开放存取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2.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2.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2.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5 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趋势
5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5.1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及动态管理概述
    5.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2.1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2.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2.3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2.4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3.1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3.2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3.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3.4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4.1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4.2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4.3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4.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5 本章小节
6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6.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架分析
        6.1.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内涵
        6.1.2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内容
    6.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建
        6.2.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内涵
        6.2.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框架与价值标准
        6.2.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6.2.4 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与模型
        6.2.5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施机制
    6.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构建
        6.3.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涵
        6.3.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流程分析
        6.3.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结构和功能分析
        6.3.4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容构建
    6.4 本章小节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知识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绩效及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价值网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2 总体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绩效评估理论概述
        2.1.1 绩效的内涵
        2.1.2 绩效评估的概念
        2.1.3 绩效评估理论的发展
    2.2 价值网理论概述
        2.2.1 价值网概念
        2.2.2 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2.2.3 图书馆价值网结构分析
    2.3 价值工程方法概述
        2.3.1 价值工程的概念
        2.3.2 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
    2.4 挣得值分析方法在知识服务评估中的应用
        2.4.1 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
        2.4.2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概念
        2.4.3 挣得值分析方法在知识服务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分析
        3.1.1 外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分析
        3.1.2 中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分析
    3.2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
        3.2.1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
        3.2.2 德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3.2.3 其他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
    3.3 中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3.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
        3.3.2 构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
第四章 基于价值网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
    4.1 价值网绩效评估分析
        4.1.1 价值网绩效评估的内涵
        4.1.2 绩效评估指标设计原则
    4.2 指标体系的设计
        4.2.1 评估指标设计流程
        4.2.2 绩效评估要素
        4.2.3 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目标
    4.3 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3.1 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指标体系的确定
    4.4 绩效评估体系的检测和应用研究
        4.4.1 检测绩效考核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4.4.2 绩效考核指标值的标准化
        4.4.3 绩效考核指标的数据计算和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
    5.1 评估方法选择分析
        5.1.1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评估的背景
        5.1.2 选择价值工程方法的原因
    5.2 价值工程在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中的应用
        5.2.1 运用价值工程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5.2.2 功能整理和功能定义
    5.3 确定功能评价系数
    5.4 确定成本系数
    5.5 功能评价和结果分析
第六章 应用实例:TJPU 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评估
    6.1 应用研究对象的选择
    6.2 指标计算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6)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初探——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与GDP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描述和模型分析
    1.1 数据描述
    1.2 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X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1.3 单位根检验
    1.4 协整检验
    1.5 误差修正模型
    1.6 格兰杰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2 结论和政策建议
3 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8)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技术市场研究综述
        2.1.1 技术市场概念
        2.1.2 技术市场的作用与意义
        2.1.3 技术市场供求理论
    2.2 技术转移理论
    2.3 科技中介服务理论
    2.4 知识转移理论综述
        2.4.1 知识转移的形式
        2.4.2 知识转移的过程
        2.4.3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2.4.4 国外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
        2.4.5 国内知识转移研究的进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3.1 技术市场的演进
        3.1.1 国外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国内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3.2 技术市场的交易种类结构分析
        3.2.1 技术开发合同
        3.2.2 技术转让
        3.2.3 技术咨询
        3.2.4 技术服务
    3.3 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用户行为与市场策略分析
        3.3.1 技术用户行为类型
        3.3.2 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
        3.3.3 用户行为模式
        3.3.4 技术市场战略分析
    3.4 技术市场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体系分析
        3.4.1 技术中介的类型
        3.4.2 技术中介机构服务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3.5 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5.1 技术购买方的问题
        3.5.2 技术供给方存在的问题
        3.5.3 市场运行方面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机理
    4.1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表现形式
    4.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特点
    4.3 基于技术市场的技术转移规律
    4.4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链
    4.5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粘性
    4.6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自组织实现机制
    5.1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耗散结构
        5.1.1 知识转移系统的耗散特性
        5.1.2 知识转移系统的知识熵
    5.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协同效应
        5.2.1 知识转移协同与知识转移序参量
        5.2.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哈肯模型
    5.3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超循环
        5.3.1 知识转移的超循环原理
        5.3.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超循环演化
    5.4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
        5.4.1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经营机制
        5.4.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中介机制
        5.4.3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风险控制机制
        5.4.4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评估与咨询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构建
    6.1 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的内涵
    6.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特征
    6.3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模型
        6.3.1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的组成
        6.3.2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生态位
        6.3.3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结构
        6.3.4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种群竞争模型
    6.4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生态系统提升策略
        6.4.1 现代技术市场的发展策略
        6.4.2 知识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
        6.4.3 知识环境的改善策略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
    7.1 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及概念模型
    7.2 技术市场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环境因素分析
        7.2.2 市场因素分析
    7.3 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3.1 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7.3.2 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模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个案分析——吉林省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效率研究
    8.1 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8.1.1 吉林省技术市场的交易规模
        8.1.2 吉林省技术市场的交易种类结构
        8.1.3 吉林省技术市场运行机制
        8.1.4 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8.2 吉林省技术产市场知识转移效率评价
        8.2.1 吉林省技术产市场知识转移效率测算
        8.2.2 吉林省技术市场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8.3 基于SWOT 分析的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战略选择
        8.3.1 吉林省技术市场的SWOT 框架构建
        8.3.2 吉林省技术市场的AHP 判断矩阵构建
    8.4 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对策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的基本结论
    9.2 本文创新点
    9.3 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9)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关键词释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1.3.5 论文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1.3.6 论文研究实现的创新点
1.4 本选题背景、现实价值、学术意义
    1.4.1 本论文选题背景
    1.4.2 现实价值
    1.4.3 学术意义
1.5 本论文选题研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1.5.1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1.5.2 对三大图书馆系统共性与个性政策的包容问题
    1.5.3 时间、空间、层次、内容四维关系的处理 第二章 3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
2.1 三十年以来我国图书馆政策建设特点
2.2 三十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发展特征
2.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发展变化特征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环境
3.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及环境
    3.1.1 建国后到文革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
    3.1.2 "文革"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3.2 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2.1 我国学习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方法
    3.2.2 我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3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影响
    3.3.1 政治环境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3.2 文化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3.3.3 教育政策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以高校馆为例
    3.3.4 国家科技信息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第四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主体及所制定的政策
4.1 国家立法机关
4.2 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
4.3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部门
4.4 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
4.5 图书馆
4.6 其他 第五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各领域发展政策
5.1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的特点
5.2 管理现代化发展政策
    5.2.1 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政策
    5.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
    5.2.3 大众化服务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5.2.4 以检查和评估促发展
    5.2.5 设置图书馆管理机构
5.3 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发展
    5.3.1 1978年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相关法规政策
    5.3.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4 人力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
    5.4.1 197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相关法规政策
    5.4.2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5 技术现代化政策
    5.5.1 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发展政策环境
    5.5.2 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政策
5.6 图书馆建筑的技术性规则和标准 第六章 以政策分析法解析我国《图书馆法》立法
6.1 本研究中政策过程阶段划分
6.2 《图书馆法》的立法相关问题
    6.2.1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任务规定
    6.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预期及其实现
    6.2.3 以立法手段解决政策问题的思路来源
    6.2.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政策对图书馆立法的促进
    6.2.5 《立法法》为图书馆法的制订提供了技术条件
    6.2.6 《图书馆法》立法的前期准备基础
    6.2.7 对以立法解决问题的预期
6.3 《图书馆法》的制订
    6.3.1 《图书馆法》的性质
    6.3.2 立法活动历程
    6.3.3 《图书馆法》立法法律案的提出
6.4 图书馆法立法原则及相关内容规定
    6.4.1 基于法理的立法原则
    6.4.2 元政策问题及指导思想的规定
    6.4.3 正确处理图书馆法规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6.4.4 《公共图书馆法》中条款规范侧重点的处理
    6.4.5 对各领域问题的规范明确性和深度问题
6.5 《图书馆法》的实施
    6.5.1 《图书馆法》实施的原则
    6.5.2 《图书馆法》执行的政策工具
6.6 《图书馆法》实施的监测、修订与终结
    6.6.1 《图书馆法》实施过程中的监测
    6.6.2 《图书馆法》的修订和终止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从制度建设角度观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7.2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7.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10)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 ——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创新点
    1.4 论题的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1979-2009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概述
    2.1 1979-2009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研究的学术基础
    2.2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2.3 相关名词及术语
第3章 1979-1990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
    3.1 1979-1990 代表人物及主要着作
    3.2 1979-1990 主要代表观点及理论
    3.3 1979-1990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述评
第4章 1991-2000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
    4.1 1991-2000 代表人物及主要着作
    4.2 1991-2000 主要代表观点及理论
    4.3 1991-2000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述评
第5章 2001-2009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
    5.1 2001-2009 代表人物及主要着作
    5.2 2001-2009 主要代表观点及理论
    5.3 2001-2009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述评
第6章 21 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6.1 21 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6.2 21 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原则
    6.3 21 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7章 结语
    7.1 全文总结
    7.2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四、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及其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D]. 郭弘佩. 河北大学, 2021(02)
  • [2]从策划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当代图书馆服务效益[J]. 石晶晶. 办公室业务, 2020(21)
  • [3]中国安全生产报社主题信息服务应用示范研究[D]. 高唱.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4]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D]. 李建臣. 武汉大学, 2016(06)
  • [5]知识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绩效及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价值网视角[D]. 侯家麟. 天津大学, 2012(05)
  • [6]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初探——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与GDP的实证分析[J]. 陈力行,宋华雷,徐建华. 图书馆论坛, 2011(04)
  • [7]试论图书馆管理的变迁、发展与创新[J]. 张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8]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D]. 姜毓锋. 吉林大学, 2011(08)
  • [9]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 范兴坤. 南京大学, 2010(07)
  • [10]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 ——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D]. 孙玲玲. 河北大学, 2010(11)

标签:;  ;  ;  ;  

当代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