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益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

消益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

一、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论文文献综述)

潘淑芳[1](2018)在《微苦微辛法与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辨治热痹及久病入络证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系统查阅古今中医文献,首先,整理、分析历代医家对热痹久病入络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认识和相关的论述,并追溯热痹久病入络的涵盖范围、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切入点来探讨热痹久病入络的治疗大法;进而,对于运用微苦微辛用药法法结合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针对热痹久病入络治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合各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及本人临床实践、观察和体会感悟进行总结。宗旨在于厘清中医热痹的真实含义与涵盖范围,期望引起中医同道对于热痹久病入络治法的重视,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久病入络的治法。方法:从中医经典着作着手,采用文献追溯的探求方法,系统查阅古典医籍,完整梳理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厘清热痹久病入络的具体含义、涵盖范围及其证治要义,深入探讨医籍中的相关疑点。系统整理、分析各家运用微苦微辛用药法结合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方法,验证其有效性与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思路:1、中医热痹久病入络理论的总结概括。从热痹久病入络的字义开始,对热痹久病入络从古至今的各种学说理论的文献做出梳理;2、对中医热痹久病入络的理论学说和临床应用的探讨。重点探讨热痹久病入络的性质,先天不足与肝肾亏虚的关系,内络与外络的实质、生理与病理;微苦微辛用药法与三仁汤、宣痹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的关联;虫类药滋补肝肾法、虫类药活血解毒法与大黄虫丸及粪类药,在热痹久病入络上的临床应用体会。结论及创新点:1、厘清了热痹久病入络的较为合理的涵盖范围;2、指出了先天不足与肝肾亏虚之间的不同之处;3、阐明了“内络”的观点与久痹入络之间的实际关系;4、诠释了微苦微辛用药法的实际意义及合并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在久病入络治疗中的优势。

吴限,张全喜,林佳[2](2016)在《李延引火归元法治验举隅》文中研究说明所谓引火归元,即是针对阴虚,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或阴盛格阳,虚阳上越,而表现为面色浮赤、上热下寒、手足冰冷、口舌糜烂、生疮等一派真寒假热之象的疾病[1]。引火归元又名导龙入海,火不归元之火又称命门之火、无根之火、龙雷之火,属虚火[2]。虚火又分为阴虚及阳虚。阴虚发热是由于真阴亏虚,水不制火;阳虚发热是由于元阳败竭,火不归

赵怀舟[3](2016)在《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米明锁(1954.7-)主任医师、教授,主攻中医儿科临床。山西省名医、优秀专家,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师从宋明锁学习3年。论文题目:“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宋明锁在师承张刚、郝玉明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经历40年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学术上,治外感重气分,治内伤重脾胃。强调小儿禀赋特点及脾胃功能强弱在发病和康复过程中所起的枢纽作用,在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杂病的辨证规律方而体会深刻、疗效突出。在小儿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他创制有效方剂20余首,其中调理脾胃的方剂有8首。1宋明锁主任学术思想概述1.1治疗热病擅长使用下法下法的目的是祛邪,邪去即正安,下法可去积、清热、和调。前人尝言“儿科不擅用下法难以治大证”,此语或嫌宽泛,但“儿科不擅用下法难以治热证”却是实在之言。下法应注意中病即止,顾护脾胃,注重配伍,保障安全。1.2治疗诸疾以脾胃为枢纽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调、感受湿邪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产生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病症,因此脾胃在儿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脾胃不和,百病蜂起,脾胃失调还会影响肺、心、肝、肾四脏。儿科常见的厌食、积滞、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夜啼、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遗尿、水疝、少儿白发和某些皮肤病、血分病等,均可从脾胃论治。宋老师将“从脾胃论治小儿杂病”的学术思想非常贴切、合理地落实在小儿临床治疗的实践过程中。1.3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调脾之法中正平稳,堪称王道之法。治小儿之病泻实要快,补虚要慢。临床治疗小儿慢性病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勇于守方守法、善于守方守法。比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遗尿症3个月是1个疗程;治疗小儿哮喘、癫痫6个月是1个疗程。所谓“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治疗小儿慢性病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守方守法,就能在潜移默化的“王道”处置过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2宋明锁主任临床经验总结2.1宋明锁治疗小儿厌食的临证经验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最近四、五十年来,小儿厌食一病的主要证型经历了从脾胃虚寒、脾胃气虚到脾胃失调、虚失夹杂的变化。为此宋老师总结出适应治疗当今社会小儿厌食病主要证型的调脾和中汤。宋老师指出治疗本病脾胃积热证疗程相对较快,而虚证、虚实夹杂证则较缓。2.2宋明锁治疗小儿腹痛的临证经验对于小儿腹痛的治疗,历代以来医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小儿不擅言语表达,尤其是婴幼儿在出现腹痛时,更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基于此,针对本病宋老师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意义重大。调脾散结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验方的总结,就是其中西医结合思想的一个典型例证。2.3宋明锁治疗小儿腹泻的临证经验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夏秋两季更为常见。宋老师治疗本病习用香葛启钥饮加减,香葛启钥饮由广藿香、葛根、苍术、茯苓、焦山楂、炒麦芽、白芍、木香、陈皮、黄连、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本方的量效关系十分有趣,对于不同证型的小儿腹泻,不必增减药味仅调整药量就可以从容应对。比如热象为主者,重用黄连;脾虚者,减用黄连,重用苍术、茯苓;食积者,重用焦楂、炒麦芽;湿象明显者,重用广藿香、葛根;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木香。2.4宋明锁老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临床上一般按急性感染期与非急性感染期分别施治。宋老师强调治疗RRTI的急性感染期偏重祛邪以治其标,非急性感染期偏重扶正以治其本。宋老师主张非急性感染期应从脾论治,也有学者将非急性感染期分为迁延期和感染间歇期。宋老师在本病的迁延期多用调脾和中汤加减治疗,此期治疗时间较长,要注意守方守法,不可轻易改弦更张。确认调脾和中证明显改善,实证已无,以虚象为主时,方能进入第三阶段感染间歇期的调理,感染间歇期的调理要根据患儿体质做出适当的选择,可以选用的处方有调脾益气汤、调脾养阴汤等等。综上所述,不论是小儿中焦脾胃本病如厌食、腹痛、腹泻等病,还是病属上焦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宋明锁都时时处处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宋老师有意识地创立了调脾系列处方,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从脾论治小儿杂病,这是宋老师儿科临床治疗杂病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

薛新民,贺晓慧,李新庄,戚建国,杨红梅,郝程[4](2010)在《试论回回香药对口腔疾病的防治观》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回回香药在口腔黏膜病、牙周病、牙体牙髓病、急性冠周炎、口臭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了回回香药防治口腔疾病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口腔常用回回香药的药理药效。

樊晓霞[5](2007)在《藤类中药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临床常见病多为慢性病,按照中医理论,久病入络,故中医临床常见病属络病者多。藤类中药多可入络,在中医络病尤其是在风湿痹证的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藤类中药可以为中医临床防治络病提供参考。关于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故本论文重点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整理归纳,并对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特点做出规律性总结,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文献整理研究。就藤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整理综述,共收集整理文献162篇。发现藤类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以萜类、生物碱、黄酮和木脂素类较多,但对多数藤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匮乏。藤类中药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一些藤类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微生物作用。藤类中药在免疫系统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52味藤类中药已在上市中成药品种中得到应用,应用最多的是鸡血藤。第二章文献分析研究。采用文献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收集整理255味藤类中药,对其传统药性、药物功效,以及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1传统药性分析以科属归类,葡萄科的藤类中药最多,占藤类中药的11.8%,豆科、萝摩科、毛茛科、防己科、五味子科和胡椒科的藤类中药分别占10.6%、9.4%、9.4%、6.7%、5.1%和4.7%。以四气属性归类,性温和性平的藤类中药各占藤类中药的37.0%和25.5%,性寒、性凉者分别占18.0%和16.5%。以五味属性归类,并以“总味”计,味苦、味辛和味甘的藤类中药各占藤类中药的57.6%、43.9%和24.7%。以归经属性归类,并以“总归经”计,在53味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占83.0%。33味藤类中药有毒性,占藤类中药的13%。2功效分析255味藤类中药有祛风作用的130味,占藤类中药的51.0%;有除湿作用的112味,占43.9%;有活血作用的106味,占41.6%;有解毒作用的98味,占38.1%;有止痛作用的91味,占35.7%;有清热作用的78味,占30.6%;有消肿作用的72味,占28.2%;有通络作用的58味,占22.7%。255味藤类中药可用于跌打伤痛的累计162味,占藤类中药的63.5%,可用于风湿诸症的158味,占62.0%,可用于痈肿疮毒的92味,占35.7%。3关联性分析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寒性和温性藤类中药含生物碱类成分较多,平性者含三萜和黄酮类成分较多,凉性者含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较多;苦味藤类中药多含生物碱类成分,味辛者多含木脂素和萜类成分,味甘者多含黄酮和三萜类成分;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多含生物碱类成分。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温性藤类中药擅长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络、行气,善于治疗风湿、跌打伤痛、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疼痛等症,平性者擅长解毒、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症,寒性和凉性者最擅长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毒等症;苦味藤类中药擅长除湿、祛风、解毒、清热、活血、止痛,多用于治疗风湿、跌打伤痛、痈肿疮毒,以及胃痛、腹痛、骨折等症,辛味者擅长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适宜治疗风湿和跌打伤痛等症,甘味者擅长解毒、清热、利水、消肿,可用于乳汁不通、小便不利、水肿、腹泻等症。归肝经的藤类中药擅长祛风,亦可除湿、止痛、活血、解毒,主治风湿、跌打伤痛、关节疼痛等症。第三章总结与讨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其四气属性以性温和性平者居多,五味属性以味苦和味辛者居多,在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者居多。藤类中药的功能以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止痛、清热、消肿、通络等为主,主治病症以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以及各种痛症、炎症和出血症等为主,藤类中药还较善于治疗小便不利、乳汁不通、毒蛇咬伤、水肿、腹泻等症。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和药物功效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论文首次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特点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为藤类中药的继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文献分析研究中,尝试运用关联性研究方法,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关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药物物质基础和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为藤类中药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文献研究方法开拓了思路。论文认为:藤类中药的功效特点显示其适宜开发络病防治药品,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药品,一些藤类中药在癌症防治、艾滋病防治和戒毒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也值得深入研究。藤类中药的归经研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何永生,徐怀文,王江潮[6](2001)在《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文中提出

二、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微苦微辛法与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辨治热痹及久病入络证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热痹及久病入络的综述
    1 古代文献对热痹、久痹的综述
    2 现代文献对热痹综述
    3 久病入络的综述
第二部分 微苦微辛法治疗热痹理论及临床探讨
    1 叶天士与微苦微辛法
        1.1 微苦微辛法开郁为先
        1.2 微苦微辛法通阳宣湿利湿
        1.3 微苦微辛法分消走泄
        1.4 体会
    2 吴鞠通与微苦微辛法
        2.1 三仁汤的微苦微辛用药法
        2.2 宣痹汤的微苦微辛用药法
        2.3 薏苡竹叶散的微苦微辛用药法
        2.4 体会
    3 杨鹤龄与微苦微辛法
        3.1 个人临床病案举例
        3.2 体会
    4 微苦微辛法解毒通络
        4.1 五味消毒饮微苦微辛解毒
        4.2 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通络
第三部分 微苦微辛法与虫类药合治久痹入络探讨
    1 内络与外络
    2 滋肝补肾
        2.1 个人临床病案举例
    3 先天不足
        3.1 含茸补肾强筋壮骨、培元固本方药
        3.2 培元固本加强先天不足的方药
        3.3 个人临床病案举例
    4 虫类药治久病入络
        4.1 虫类药滋补肝肾
        4.2 毒瘀阻络
        4.3 虫类药化瘀通络解毒
        4.4 大黄虫丸治毒瘀阻络
        4.5 粪类药
        4.6 体会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感言

(2)李延引火归元法治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眩晕
2 口疮

(3)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宋明锁中医儿科学术渊源概述
    1. 少小结缘独立选择
    2. 名师传承受益终身
    3. 师从张刚专攻儿科
    4. 读书临证提高疗效
    5. 加强修养德艺双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宋明锁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
        1.2 治疗热病擅长使用下法
        1.3 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
        1.4 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
    2. 宋明锁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2.1 宋明锁治疗小儿厌食的临证经验
        2.2 宋明锁治疗小儿腹痛的临证经验
        2.3 宋明锁治疗小儿腹泻的临证经验
        2.4 宋明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
        2.5 宋明锁治疗治疗小儿遗尿的临证经验
        2.6 宋明锁治疗小儿牛皮癣(白疕)的临证经验
        2.7 宋明锁治疗小儿湿疹的临证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宋明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证治规律研究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小儿杂病从脾胃论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小儿厌食“虚实夹杂证”的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与质量控质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主要症状频数及百分比
        2.3 聚类分析
        2.4 中医证型因子分析
        2.5 样本聚类
        2.6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方分析
        2.7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
    创新点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试论回回香药对口腔疾病的防治观(论文提纲范文)

1 回回香药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1.1 牙体硬组织疾病
    1.2 牙髓和根尖周围组织病
    1.3 牙周病学方面
    1.4 口腔黏膜病学方面
        1.4.1 复发性口疮
        1.4.2 口腔扁平苔藓
        1.4.3 疱疹性口炎
    1.5 急性冠周炎
    1.6 口臭
2 药物作用
    2.1 丁香
    2.2 乳香、没药
    2.3 琥珀
    2.4 麝香
    2.5 藿香
    2.6 佩兰

(5)藤类中药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整理研究
    第一节 藤类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第二节 藤类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第三节 藤类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分析研究
    第一节 藤类中药传统药性分析
        1 藤类中药科属归类
        2 藤类中药四气、五味分析
        3 藤类中药归经分析
        4 藤类中药毒性分析
    第二节 藤类中药功效分析
        1 藤类中药功能分析
        2 藤类中药主治分析
    第三节 藤类中药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关联分析
        1 藤类中药四气属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关联分析
        2 藤类中药五味属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关联分析
        3 藤类中药归肝经属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关联分析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1 文献整理研究
    2 文献分析研究
    3 论文的创新性
    4 藤类中药的研究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微苦微辛法与虫类药滋补肝肾解毒法辨治热痹及久病入络证的探讨[D]. 潘淑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12)
  • [2]李延引火归元法治验举隅[J]. 吴限,张全喜,林佳. 江苏中医药, 2016(05)
  • [3]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厌食症证治规律研究[D]. 赵怀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试论回回香药对口腔疾病的防治观[J]. 薛新民,贺晓慧,李新庄,戚建国,杨红梅,郝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09)
  • [5]藤类中药的文献研究[D]. 樊晓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6]消疳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J]. 何永生,徐怀文,王江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01)

标签:;  ;  ;  ;  ;  

消益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