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梯度仿生技术优化叠层复合方板孔径形状

无梯度仿生技术优化叠层复合方板孔径形状

一、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余同希,朱凌,许骏[1](2021)在《结构冲击动力学进展(2010-2020)》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结构冲击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时间区间上聚焦于2010—2020这十来年发表的文献,同时提及在此之前的奠基性工作。在内容上,首先着眼于结构冲击动力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如概念、模型和工具,它们源于和用于结构在爆炸与冲击下的塑性动力响应、失效和重复受载等;也介绍典型薄壁结构件的动力行为,以及运动的物体和结构物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注意到近十多年来由于轻质材料(如多胞材料、3D打印的超材料等)和以它们为芯层的轻质结构的大量涌现,以及对生物材料和仿生结构的极大兴趣,对这些材料和结构的冲击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构成了本文的后半部分。最后指出,在多尺度框架下以更全面的视角研究材料-结构-性能的内在规律,已成为推动冲击动力学继续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新趋势。

李磊[2](2011)在《基于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改进与优化设计》文中提出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设计是发动机设计的核心部分。药柱设计的目的是在选定固体推进剂之后设计出合理的药形,而药形设计往往以内弹道计算为主体,结构完整性分析只起到被动校核作用。实际上,内弹道性能优良的药柱一般体积装填分数较高,而较高的体积装填分数会导致药柱的结构响应较大,结构完整性难以满足要求。为了解决药形设计过程中这一突出矛盾,本文开展了相关的方法与应用研究,在系统总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动机参数化建模方法并用于药形改进设计与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进一步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了考虑结构完整性与体积装填分数的药形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推导了一种基于Herrmann变分原理的粘弹性增量型有限元方法,适用于固体发动机药柱恒温过程和变温过程的结构分析,确定了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完整性判据,形式简洁且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分析和完整性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总结了利用CAE软件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的方法与流程,对某型号发动机进行了结构完整性分析,研究了基于结构完整性分析的药形改进设计方法,得到了满足结构完整性要求的改进设计方案。应用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和药形改进设计方法切实可行。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了利用MSC.Patran软件的二次开发工具PCL(Patran Command Language)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参数化建模的相关技术,编制了星形发动机的PCL参数化建模程序,实现了根据几何参数自动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和结果输出的功能。将其应用于星形发动机药形改进设计过程中,有效提高了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建模与分析效率。实现了圆管伞盘形发动机、星形发动机和车轮形发动机的二维参数化建模,以及圆管星形发动机的三维参数化建模,结合使用中心差分法,对药柱几何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药柱的最大Von Mises应变和体积装填分数随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它们对几何参数的灵敏度系数,确定了关键几何参数,为药形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讨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提出了将PCL参数化建模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药形优化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药形优化设计问题,同时考虑药柱结构完整性和体积装填分数要求,得到了圆管伞盘形药柱的最优纵截面形状、星形药柱和车轮形药柱的最优横截面形状以及圆管星形药柱的最优三维形状。总之,本文成功地实现了考虑结构完整性和体积装填分数要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改进与优化设计,在应用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所得结果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设计提供更加全面的设计依据,所提出的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够方便地应用于类似的复杂结构形状优化设计。

谷翠云[3](2009)在《巴西龟壳结构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采用体视显微镜对巴西龟(Trchemys scripta elegans)壳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龟壳的显微结构,测定并比较龟壳背甲和腹甲的元素成分。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龟壳背甲和腹甲的维氏硬度。采用材料试验机对龟壳进行拉伸和弯曲试验,分析其力学行为。利用JMM型土壤磨料磨损试验机对龟壳材料进行了磨料磨损研究,探索其磨损机理。分别采用Catia和Imageware两种软件,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了龟壳背甲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龟壳背甲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选取龟壳背甲长宽相同的板材结构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进行模拟分析和比较。本工作可为薄壳结构材料的仿生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刘毅,金峰[4](2007)在《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发展的渐进结构优化方法是一种有前途的结构拓扑和形状优化方法。本文在渐进结构优化方法的框架内建立了统一敏感度的概念,并基于固定网格有限元技术,发展了一种新的增加材料技术,提出了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壳结构开孔形状优化,以孔周等Tsai-Hill强度值作为优化目标,可以得到合理的最优解,证明了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的适用性。不同的初始点能得到几乎相同的最优解,展示了本文方法良好的全局最优性。

姜爱峰[5](2006)在《压缩状态下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力学行为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运用显微云纹干涉法在细观尺度研究了压缩状态下叠层复合材料(T300/5208)层缩区的力学行为;观察了层缩区在承受压应力时的应力分布情况,观察区域为2.0×2.4mm2,得到了分辨率较高的云纹图。分辨率达到10μm,与纤维直径相当,从而实现了直接对复合材料层缩区受载时的细观测量。本文还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层缩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层缩区受载时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将显微云纹干涉法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差异性以及误差存在的原因,从而全面的分析了层缩区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复合材料试件受压时,层缩区内产生一高应力区。该区域应力集中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层缩区的三个角点处,由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控制。显微云纹干涉法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都证实了层缩区确实是复合材料的薄弱区域,是复合材料破坏的发源地。

刘毅,金峰[6](2006)在《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多孔形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一种无梯度仿生技术——基于等限制Tsai-Hill值准则的固定网格渐进优化方法(FGESO),研究了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在拉剪荷载时不同孔数、不同叠层构造条件下的最优孔形问题。在孔的周围不断把限制Tsai-Hill值小于删除标准的材料删除,直到稳定状态达到,然后提高删除标准继续迭代,直到达到指定的开孔面积。与传统渐进优化方法(ESO)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节点而不是单元的限制Tsai-Hill值来确定需要删除的材料,因此得到了比ESO更光滑的结果。例子证明了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还研究了两孔方板最优孔形的优化历程,结果反映了相邻开孔相互影响的一些规律。

张建忠[7](2005)在《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和微型机电设备中,含油轴承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轴承结构的微小型化,工作载荷也趋向轻微,对轴承在微载荷下摩擦学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微载荷下,结构,表面特性,载荷,速度和润滑剂等引起的微小激励都将使轴承的运转状态出现不稳定。摩擦稳定性已成为评价轴承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探讨微载荷下含油轴承的摩擦学特性,从材料,结构,润滑方面探索提高轴承摩擦性能的途径,将丰富摩擦学的理论知识,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含油轴承的工程应用开拓途径。 本文运用含油轴承润滑理论和微载荷轴承摩擦试验技术,研究了多孔质材料的仿生设计,润滑特性的理论分析,微小摩擦量的检测技术,从理论和试验上全面揭示了微载荷下含油轴承的摩擦学特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含油轴承的润滑机理:通过比较轴承润滑分析的Darcy模型,Slip-Flow模型和Brinkman模型,阐明了含油轴承润滑的物理过程,揭示影响轴承摩擦性能的因素。以毛细管效应,电磁场作用和热效应为重点,阐明了它们在含油轴承中的作用。 2) 微载荷含油轴承的摩擦特性: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微载荷下轴承的摩擦性能呈现明显的不稳定性。轴承的结构,载荷,摩擦,润滑性能都出现强随机性。微载荷下含油轴承的性能特征的追求已从以往的摩擦系数极小化转化为对摩擦参数稳定性的要求。 3) 多孔质材料的特性:运用SEM技术研究天然材料的多孔结构,通过对天然材料中多孔质的尺寸,几何构型,孔隙密度及其变化梯度的观测,划分均匀多孔质材料,梯度多孔质材料和复合多孔质材料。根据仿生原理,为含油轴承材料提出梯度型多孔质结构优化设计。 4) 含油轴承润滑的理论分析:基于Brinkman模型,用Elrod算法计算微载荷含油轴承的润滑状态,揭示多孔质材料中润滑油的渗透度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发现大渗透度下,轴承几乎丧失承载能力,而渗透度小于一极限值时,对润滑影响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渗透度条件下,摩擦系数随载荷的下降而上升,当载荷大到一极限值时摩擦系数趋向稳定值,并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但是,试验中惯性引起的系统误差使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小于测量值。 5) 微载荷含油轴承中的混沌研究:研究发现,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学系统为混沌系统。出现混沌现象的原因是与速度有关的摩擦力和与弹性有关的粘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微载荷含油轴承性能研究中摩擦稳定性的重要性,对①无摩擦,无驱动,②有摩擦,无驱动和③有摩擦,有驱动三种情况研究了轴承摩擦学混沌系统,得到了判别稳定性的条件。用随机函数作驱动项得到线性化摩擦系统的混沌表现。在线性化混沌方程和随机函数输入条件下,微载荷摩擦混沌现象表现为杂乱无章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随着固体接触和固体摩擦成分的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关系表现出有规律的渐进稳定状态。

刘毅,金峰[8](2004)在《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改善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孔周应力分布,采用一种无梯度仿生技术——固定网格渐进优化方法,建立了等限制Tsai-Hill准则——即使孔周的限制Tsai-Hill值更加均匀,来求解切孔形状优化问题。用各向同性材料方板在二轴拉力荷载下单孔形状优化的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按照[±45°/0°/90°]对称搁置的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准各向同性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受单拉和拉剪荷载的例子。优化后的孔形在Tsai-Hill强度值的均匀度上比正方形开孔有了显着的改善,计算结果比传统的渐进优化方法更精确和更光滑。

二、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冲击动力学进展(2010-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在爆炸与冲击下的动力塑性响应
    1.1 饱和冲量现象与饱和分析方法
    1.2 结构塑性大变形情况下的饱和分析
        1.2.1 基于模态近似技术的刚塑性理论分析方法
        1.2.2 考虑瞬态响应阶段的刚塑性理论分析方法
        1.2.3 膜力因子法与饱和分析的结合
        1.2.4 尺度效应、材料性质、应变率与应变硬化效应对饱和冲量现象的影响
    1.3 脉冲等效技术
2 结构在爆炸与冲击下的失效和重复受载
    2.1 结构在强动载荷下的失效
    2.2 压力-冲量图
    2.3 结构在重复冲击下的塑性大变形
        2.3.1 结构在重复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大变形
        2.3.2 结构在刚性块重复冲击下的塑性大变形
3 薄壁结构件在冲击和爆炸作用下的动力行为
    3.1 圆环、嵌套和串列
        3.1.1 圆环和嵌套的圆环组
        3.1.2 圆环和其他胞元的串列
    3.2 受轴向冲击的圆柱壳
    3.3 承受横向冲击或爆炸的管梁和圆管
        3.3.1 圆管梁在横向冲击载荷下的大变形
        3.3.2 受横向撞击的圆管梁和充液管道
    3.4 承受撞击的薄壁球壳和薄壁球
    3.5 经受坠落和内爆的容器
4 运动的物体和结构物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
    4.1 实心球体对固壁或厚板的撞击和回弹
    4.2 运动的结构物对固壁或另一结构物的撞击
    4.3 薄壁圆环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
    4.4 薄壁球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
    4.5 运动的直杆和直梁发生弹性撞击后的反弹
    4.6 恢复系数极小的一个案例
5 轻质材料和轻质结构在冲击下的动态响应
    5.1 多胞材料的动态响应
        5.1.1 蜂窝材料的动态响应
        5.1.2 泡沫材料的动态响应
        5.1.3 点阵/格栅材料的动态响应
    5.2 超材料的动态响应
        5.2.1 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应力波响应
        5.2.2 颗粒晶体应力波的传播与调控
    5.3 复合材料和结构的动力响应
        5.3.1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动态行为
        5.3.2 复合材料薄壁管的动态响应及破坏
6 生物及仿生材料的动态响应
    6.1 典型生物材料的抗冲击分析
        6.1.1 典型动物材料的抗冲击分析
        6.1.2 典型植物材料的抗冲击分析
    6.2 仿生材料抗冲击结构设计
        6.2.1 多胞结构
        6.2.2 螺旋结构
7 小结与展望

(2)基于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改进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固体发动机药柱结构分析研究进展
    1.3 参数化建模方法概述
    1.4 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1.4.1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1.4.2 形状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4.3 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粘弹性增量有限元方法
    2.3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2.4 固体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判据
    2.5 小结
第3章 考虑结构完整性的药形改进设计
    3.1 引言
    3.2 固体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分析方法
        3.2.1 基本假设
        3.2.2 材料参数获取
        3.2.3 载荷分析
        3.2.4 建立有限元模型
        3.2.5 分析参数设置
        3.2.6 计算结果后处理
        3.2.7 结构完整性评估
    3.3 某型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分析
        3.3.1 发动机有限元模型
        3.3.2 发动机结构完整性评估
    3.4 固体发动机药形改进设计
        3.4.1 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4.2 药形改进设计方法
        3.4.3 某型发动机头部药形改进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固体发动机的参数化建模
    4.1 引言
    4.2 固体发动机参数化建模方法
        4.2.1 固体发动机通用建模方法
        4.2.2 参数选择方法
        4.2.3 参数取值范围设定
    4.3 基于PCL 的固体发动机参数化建模
        4.3.1 PCL 语言简介
        4.3.2 基于PCL 的参数化建模
    4.4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星形发动机药形改进设计
        4.4.1 星形发动机初始设计的结构分析
        4.4.2 星形发动机药形改进设计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1 引言
    5.2 固体发动机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
    5.3 基于二维参数化建模的发动机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3.1 圆管伞盘形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3.2 星形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3.3 车轮形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4 基于三维参数化建模的圆管星形药柱几何参数灵敏度分析
        5.4.1 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灵敏度分析
        5.4.2 体积装填分数的灵敏度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药形优化设计
    6.1 引言
    6.2 固体发动机药形优化模型
    6.3 药形优化设计方法
        6.3.1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简介
        6.3.2 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
    6.4 基于二维参数化建模的药形优化设计
        6.4.1 圆管伞盘形药柱的伞盘形状优化
        6.4.2 星形药柱形状优化
        6.4.3 车轮形药柱形状优化
    6.5 圆管星形药柱的三维药形优化设计
        6.5.1 优化模型与方法
        6.5.2 联合载荷作用下的药形优化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巴西龟壳结构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几种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研究
        1.2.1 贝壳珍珠层
        1.2.2 蜜蜂巢房
        1.2.3 木材
        1.2.4 竹材
        1.2.5 骨
    1.3 几种天然生物材料的摩擦学行为
        1.3.1 竹材磨损
        1.3.2 贝壳材料的摩擦与磨损
        1.3.3 穿山甲鳞片的摩擦与磨损
        1.3.4 羽毛的磨损
    1.4 磨料磨损概述
    1.5 仿生摩擦学
    1.6 巴西龟简介
        1.6.1 巴西龟的结构形态
        1.6.2 巴西龟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巴西龟壳表面结构及轮廓
    2.1 龟壳表面结构观察
        2.1.1 体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2.1.2 巴西龟壳表面结构与分析
    2.2 巴西龟壳外形尺寸与轮廓分析
        2.2.1 OLYCIAp3 图像分析系统简介
        2.2.2 巴西龟壳盾片角度测量
        2.2.3 龟壳外轮廓线的测量和模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巴西龟壳的断面结构、成分与材料硬度
    3.1 生物矿化
    3.2 巴西龟壳断面显微结构分析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3.2.2 龟壳断面显微结构分析
    3.3 龟壳成分分析
        3.3.1 试验仪器及方法
        3.3.2 龟壳成分测量结果与分析
    3.4 龟壳的硬度试验与分析
        3.4.1 维氏硬度测试原理与设备
        3.4.2 材料选取及测量方法
        3.4.3 龟壳维氏硬度测量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巴西龟壳的拉伸和弯曲力学性能
    4.1 巴西龟壳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4.1.1 试验设备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龟壳的弯曲力学性能
        4.2.1 材料与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及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巴西龟壳的磨料磨损性能测试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设备
    5.3 材料与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磨料粒子尺寸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5.4.2 滑动速度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5.4.3 磨料磨损与滑动距离的关系
        5.4.4 土壤磨料磨损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巴西龟壳模型建立
    6.1 逆向工程技术
        6.1.1 逆向工程常用测量技术
        6.1.2 逆向工程技术常用的曲面建构形式
        6.1.3 三维几何模型重构的理论基础
    6.2 龟壳外表面形貌测量和数据获取
        6.2.1 试验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6.2.2 LSV50 型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基本原理
        6.2.3 龟壳背甲数据的获取
    6.3 巴西龟壳背甲结构模型的建立
        6.3.1 龟壳背甲结构模型在CATIA 软件中的建立
        6.3.2 龟壳背甲结构模型在Imageware 软件中的建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巴西龟壳背甲的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7.1 有限元法简介
        7.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7.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7.2 ANSYS 软件简介
        7.2.1 ANSYS 软件的功能
        7.2.2 ANSYS 界面介绍
        7.2.3 结构静力分析
    7.3 巴西龟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7.3.1 设置单元属性
        7.3.2 对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7.3.3 施加集中力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4)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
    2.1 统一敏感度
    2.2 基本流程
    2.3 单元分类
    2.4 边界单元搜索
    2.5 控制新开孔技术
3 复合材料壳结构开孔形状优化
5 结 论

(5)压缩状态下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力学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现状
        1.2.1 复合材料层缩区的研究现状
        1.2.2 云纹干涉法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
        1.2.3 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实验原理
    2.1 云纹干涉法原理
        2.1.1 衍射光栅和衍射方程
        2.1.2 空间虚栅的形成原理与全息光栅
        2.1.3 面内位移与光程变化之间的几何关系
        2.1.4 云纹干涉法光路
        2.1.5 光栅的制作与光栅的转移
    2.2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实验试件的制备
    3.2 显微云纹干涉法实验
        3.2.1 显微云纹干涉仪简介
        3.2.2 显微云纹干涉法实验过程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讨论
    4.1 显微云纹干涉法实验结果
    4.2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4.2.1 数据处理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4.3.2 有限元数值模拟
        4.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结果的比较与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6)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多孔形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等限制Tsai-Hill值准则的FG ESO方法[11]
2 层合方板多孔形状优化
    2.1 不同孔数最优孔形对比
    2.2 不同叠层构造最优孔形对比
    2.3 两孔相互影响历程分析
3 结论

(7)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油轴承的工程应用
    1.2 研究及发展概况
        1.2.1 含油轴承的理论研究概况
        1.2.1.1 Darcy模型
        1.2.1.2 Slip─Flow模型
        1.2.1.3 其它模型
        1.2.2 含油轴承的实验研究概况
    1.3 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性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影响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因素
    2.1 多孔质毛细管效应
        2.1.1 理论模型
        2.1.2 毛细现象研究以及实验进展
        2.1.3 毛细作用实践与应用
    2.2 磁分布特性与热效应
        2.2.1 滑动轴承的磁场分布特性
        2.2.2 轴承内的磁场涡流效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质仿生设计
    3.1 蛋壳多孔质结构研究
        3.1.1 蛋壳结构组成
        3.1.2 蛋壳力学性能
        3.1.3 蛋壳多孔质讨论
    3.2 多孔质结构仿生优化设计
        3.2.1 实验方法与结果
        3.2.2 仿生多孔质结构设计
        3.2.3 泡沫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载荷含油轴承的润滑与摩擦分析
    4.1 含油轴承润滑理论模型
        4.1.1 回油循环模型
        4.1.2 Brinkmann模型
        4.1.3 多孔质边界条件的比较
        4.1.4 考虑表面张力的边界条件和Elrod算法
        4.1.5 计算结果与分析
    4.2 摩擦学性能的混沌分析
        4.2.1 润滑中的混沌现象
        4.2.2 混沌稳定性分析
        4.2.3 摩擦学混沌形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实验台设计
    5.1 测量原理
    5.2 实验台结构
        5.2.1 实验台整体结构
        5.2.2 牵引绳长度的影响
        5.2.3 载荷与牵引绳的动态响应关系
        5.2.4 牵引绳的选择
        5.2.5 重心范围和加载力螺栓
        5.2.6 实验台性能
    5.3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
        5.3.1 传感器
        5.3.2 信号处理
        5.3.3 信号的记录和分析
    5.4 测量方法及标定
        5.4.1 测量方法
        5.4.2 测量传感器标定
    5.5 误差分析
    5.6 测量系统动态跟随特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实验结果分析
    6.1 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实验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数据处理
        6.2.2 润滑剂的影响
        6.2.3 速度影响
        6.2.4 载荷的影响
        6.2.5 混合润滑的影响
        6.2.6 摩擦温升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冲击动力学进展(2010-2020)[J]. 余同希,朱凌,许骏. 爆炸与冲击, 2021(12)
  • [2]基于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形改进与优化设计[D]. 李磊.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3]巴西龟壳结构与性能[D]. 谷翠云. 吉林大学, 2009(10)
  • [4]双向固定网格渐进结构优化方法[J]. 刘毅,金峰. 应用力学学报, 2007(04)
  • [5]压缩状态下叠层复合材料层缩区力学行为的研究[D]. 姜爱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6(04)
  • [6]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多孔形状优化[J]. 刘毅,金峰. 工程力学, 2006(05)
  • [7]微载荷含油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D]. 张建忠. 浙江大学, 2005(12)
  • [8]用无梯度仿生技术对叠层复合材料方板开孔形状优化[J]. 刘毅,金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标签:;  ;  ;  ;  

无梯度仿生技术优化叠层复合方板孔径形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