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灌肠100例临床观察

改善灌肠100例临床观察

一、改进方法灌肠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孔海霞[1](202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辨证用药的寒热规律分析目的:已通过检索近十年文献得到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用药特点,活动期以清热药为主,缓解期以补虚药为主,而在药性的统计中,活动期以寒凉药物为主,缓解期以温热药为主。进一步明确我院中医药治疗UC不同疾病分期下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和肛肠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录入其住院病历处方药物组成建立数据库,对单药药味、药性及功效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得到UC活动期重度共计用药100味,使用总频次共474次,中度用药110味,使用总频次共681次,轻度用药141味,使用总频次共977次,缓解期用药117味,使用总频次共496次;在药类分布上,UC活动期的重度和中度均以清热药为主,活动期的轻度及缓解期均以补虚药为主;在药性分布上,UC活动期重度使用的药物性味以寒凉药为主,频率41.77%;中度、轻度及缓解期使用的药物性味以温热药为主,频率分别为41.41%、40.94%、38.31%;聚类结果显示,UC活动期以白头翁汤为基础方,随着疾病的活动度下降,温热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多,缓解期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结论:UC主要治疗原则以祛邪泻实、调和脾胃气机为主,活动期偏重清法和缓解期偏于补法,活动期随着病情活动度减轻,使用的药物药性偏于温热。第二部分经典寒热方剂对肠道温度受体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在基于疾病分期进行寒热辨证的基础上,观察经典寒热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温度受体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寒热辨证施治法起效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1.分组:将SD大鼠44只,体质量218~224 g,于实验开始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选取4只大鼠留取肠道标本作为基线数据。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25只;对照组分别于造模第10天、17天、24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留取数据;模型组大鼠于造模第10天随机处死5只,并随机分出5只作为清热组;模型组造模第17天随机处死5只,并随机分出5只作为温阳组。2.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大鼠予蒸馏水自由饮用,模型组通过自由饮用4.5%硫酸葡聚糖钠盐溶液(DSS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第10天起,模型组大鼠继续自由饮用1%DSS溶液维持7天;造模第17天起,所有动物均自由饮用蒸馏水。3.给药:造模第10天起,清热组予以白头翁汤10.5 g/kg/d;造模第17天起,温阳组予以理中汤8.4g/kg/d,均予每日1次灌胃并持续治疗1周。4.每日记录大鼠一般情况、饮水量,每日称取体重记录。5.通过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对大鼠进行模型确认及疾病分期。6.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温度受体TRPV1、TRPM8蛋白的表达。明确UC大肠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大鼠温度受体表达的特点,同时评价经典寒热方剂对UC的治疗作用及对TRPV1、TRPM8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1.由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在自由饮用4.5%DSS溶液第10天大鼠表现为易激惹、明显的粘液脓血便以及体重的下降,提示大鼠UC模型诱导成功。2.体重: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体重逐渐增加,无异常。造模第10天、第17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第24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上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同期模型组体重值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炎症评分: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评分显着上升,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予以白头翁汤、理中汤分别治疗1周后,炎症评分均有下降,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4.模型组温度受体表达情况:基线及各对照组中均可见TRPV1的阳性表达,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D10)、模型组(D17)、模型组(D24)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TRPV1表达下调。基线及各对照组中均可见TRPM8的阳性表达,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D10)、模型组(D17)、模型组(D24)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TRPM8表达逐渐下调(P>0.05)。5.治疗组温度受体表达情况:清热组较同期模型组TRPV1表达水平下调(P>0.05),温阳组较同期模型组TRPV1的表达上调(P>0.05)。清热组TRPM8较同期模型组表达水平上调(P>0.05)。温阳组TRPM8较同期模型组表达上调(P>0.05)。6.发现了 rV1/M8变化曲线。基线组大鼠是寒温平衡,以此数据作为基线,用TRPV1及TRPM8表达量的比值(缩写为rV1/M8)可得到一条寒热相对变化曲线,可看出,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极期时,rV1/M8表达上升,TRPM8快速下调,TRPV1下调不明显,与UC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的辨证相一致;在炎症后期,TRPV1表达快速下调,TRPM8下调趋势缓慢,rVl/M8表达下调,与UC缓解期的脾胃虚寒证的辨证相一致。经白头翁汤治疗后,rV1/M8较模型组同期下调明显,同时低于寒温平衡线;经理中汤治疗后,rV1/M8下调,且低于寒温平衡线。结论:1.DSS溶液可以诱导出的大鼠UC模型,具有良好的剂量-时间-病理相关性,能够基本模拟UC的大肠湿热及脾胃虚寒证,适合进行UC的寒热证研究。2.随着UC辨证阶段转化,温度受体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在大肠湿热阶段,TRPV1、TRPM8下调;在脾胃虚寒阶段,TRPV1下调,TRPM8下调。3.寒温方剂按照传统分阶段辨证使用能够有效减轻肠道组织炎症,同时可干预温度受体的表达水平。清热方剂可降低TRPV1表达,温阳方剂可提升TRPV1表达;清热方剂可提升TRPM8表达,但温阳方剂也可提升TRPM8表达。温度受体可能是传统寒热药物的疗效作用靶点之一。4.rV1/M8与UC的传统寒热辨证具有较好的契合性,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并深入研究。

蔡国振(KuoChen Tsai)[2](2020)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病,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不适、严重情况下患者的生育功能也受到影响。目前其发生率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很多治疗方法也被提出了。西药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主要是进行抗菌、消炎、止痛治疗,往往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甚理想且易难以根治,也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中医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治法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精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比率较高的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中药栓塞、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坐浴、熏洗疗法等疗法,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总体疗效往往令人满意。而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其中,针灸的镇痛作用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而疼痛作为困扰CP患者的主要症状,可见针灸治疗CP有独特的优势。温针灸结合针刺与艾灸的作用,对于各种风寒、寒湿、瘀血导致的疼痛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也有着客观的理论依据。唐纯志教授在多来临床工作中总结认为,CP患者病机在于肾虚为本。其中肾阳虚型CP中医症状表现为尿后滴沥,劳后白浊,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阳痿早泄或性欲低下。治之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中温针灸也被医家门用于治疗肾阳虚型CP。迄今为止,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明温针灸可有效治疗此病。因而,本研究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观察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对CP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焦虑抑郁状态、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按摩液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B超声像图前列腺病理变化的影响,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提供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CP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肾阳虚型CP患者,在参考众多文献后,设定本研究患者为100例。告知患者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意后,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实施随机分配病例,两组按1:1的比例,将100例肾阳虚型CP患者分为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50例。温针灸组运用温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双侧)、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侧)、阴陵(双侧)泉、秩边(双侧),穴位定位参考《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分钟,加以2cm艾灸穿于针炳上点燃,每穴灸3壮治疗。每日1次,连续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普通针刺组取穴同温针灸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es symptom index,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且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影响3个方面。前列腺组织触诊情况采用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进行评估。炎症水平采用前列腺液按摩(expressed prostatitis secretion,EPS)中白细胞计数积分(white blood cells,WBC)进行评估。自身免疫水平采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进行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用焦虑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前列腺影像学病理变化采用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B超声像图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成果:本研究一共收集病例100例,其中温针灸组、普通针刺组各50例。在本研究实施以及观察过程中脱落和剔除9例,实际完成患者病例91例,其中温针灸组46例患者,普通针刺组45例患者。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病程、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进行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1)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83%。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1)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西医临床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9例,有效29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西医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3.疗效指标比较(1)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NIH-CPSI积分的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变化进行组内比较,各项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温针灸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且对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普通针刺组。(2)SAS、SD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均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3)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前列腺触诊情况,且优于普通针刺组。(4)EPS-WBC计数、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和TNF-α水平都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EPS-WBC、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WBC、卵磷脂小体相关炎症水平和L-8、TNF-α自身免疫水平,且优于普通针刺组。(5)B超声像图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都比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B超声像图中腺体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改善患者前列腺声像图中病理变化,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可显着改善肾阳虚型CP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前列腺声像图情况。温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肾阳虚型CP的疼痛症状及排尿症状(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且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的总有效率优于普通针刺,临床疗效肯定。综合上述结果,温针灸治疗CP具有一定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诗恒[3](2020)在《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肠炎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胀满、高热、里急后重、腹泻、大便稀、伴脓血或黏液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的不断增大,暴饮暴食、酗酒、过食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民众中的日益增多,加上食品卫生问题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肠炎类疾病的发生率持续较高。西医治疗肠炎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增强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等问题,而中医治疗肠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治疗包括肠炎疾病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旨在对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种类、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用药量、药物加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使用临床试验方法学评价文献的质量,并使用Meta分析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的疾病种类、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药物加味类型和用量、用药方法、疗程、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再选取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Meta分析,以分析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35篇文献(RCT试验111篇,非RCT试验24篇),年份范围为1997~2019年,共检索到13种肠炎,纳入6种文献较多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大部分都为肠道湿热型。共有患者总数为10638例(RCT试验有9089例,其中非RCT试验有154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平均治愈率为41.32%,平均有效率为93.37%,西医治疗平均治愈率为22.37%,平均有效率为82.84%,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共有247例不良反应事件,葛根芩连汤有59例,西医治疗有188例,葛根芩连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特别指出的是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乏力症状多于西医治疗,需引起重视。用药情况方面,成人用量范围为葛根3~40g,黄芩5~30g,黄连3~30g,炙甘草2~30g,儿童用量范围为葛根5~15g,黄芩4~12g,黄连3~15g,炙甘草3~6g,成人用量范围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儿童的用量范围除黄连外基本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成人和儿童用药量均小于《伤寒论》中的用量范围。药物加味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是健脾祛湿药、理气药和养血调经药,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症状基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或者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肠炎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受制于文献数量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进一步验证。

陈狄麟(Chan Dick Lun)[4](2019)在《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配合META分析以及用药规律分析,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科研设计、实施过程、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存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文献质量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以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传统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试验使用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案,如使用抛硬币或以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或试验提及“随机分组”等字样;(2)治疗效果标准采用总有效率、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的检测、性激素变化等作为疗效指标,并有统一的疗效标准;(3)试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研究干预措施:以中药制剂(单味药、中成药、汤剂等))与西药组、其他中药或中成药、安慰剂或空白组等对比,以及中药配合特定治法与单用其治法的对比的文献,给药途径不受限制。2.检索策略透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检索文献。检索年限范围定为2004-2018。以主题词为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中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子宫肌瘤;干预措施的主题词:中医,中药,中成药;研究方案设计的中文主题词为:“随机”,“空白”,“对照”;英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fibromyoma uteri”,“uterine leiomyoma”,“uterus myoma”;干预措施的英文主题词为:“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dicine complementary”;研 究 方 案 设 计 的 英 文 主 题 词 为:“randomize”,“placebo”,“control”。3.方法学评价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方法的原则,制订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表》,由两位评价人员阅读全文,并按照统一的评价表独立对所有研究试验进行评阅。若双方存在分歧,则两位评价者再深入研究或邀请第三方辅助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作出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部分的质量评分。每部分的积分根据标准订为0-2分,总积分为0-7分。1-3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同时,对文献的一般情况、随机方法、盲法的运用、分配隐藏、组间均衡性、不良反应、失访、统计学方法、结论推导等方面作出描述性的分析。4.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创建数据库,并录入和管理有关数据。Meta分析利用Cochrane平台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协助完成系统评价的分析计算过程。如果分析指标是二分变量,则应将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用作合并统计量;如果有必要分析数值变量,则采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为合并统计量。对各实验结果作出异质性检验,如果存有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表达。反之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表达。结果:通过搜索各个数据库,最初获得原始85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2篇,留下644篇,在阅览了题目及摘要后,剔除其他疾病21篇,留下62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纳入126篇,均为中文文献。近年来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量呈增加的趋势,在纳入的126篇文献当中,有56篇文献(44.4%)发表于2016至2018年之间。基金支持有2篇(1.6%),无一篇多中心研究者。文献中38篇(30.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没有作出具体描述;84篇(66.7%)提及“随机”等字眼,未对其方法作出详细描述。只有一篇论文(0.8%)采用双盲法。本研究中的118篇文献(93.7%)的组间均衡性好。有37篇(29.4%)报告了每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症状,并作出统计学检验。仅得3篇(2.4%)文章提到失访。35篇(27.8%)提供了实际的检测统计量与P值范围;有90篇文献(71.4%)只给出P值的范围。126篇文献中,有40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可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降低血性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结合米非司酮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雌孕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上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低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棱甲消症汤在总疗效和缩减肌瘤体积方面优胜于桂枝茯苓胶囊。本研究亦分析了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对药物药类、四性、五味及归经的的分析,可以得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方面以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常用中药包括桃仁、赤芍、茯苓、三棱、当归、莪术、桂枝、柴胡、丹皮和牡蛎。结论:1.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西药,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3.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将来在中药治疗肌瘤的研究中,应提高科研方法学质量。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会削减其论证的力度,本系统评价仍未能够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立下确切的定论。展望未来学者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研究,从而提高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推广中药在现今医学领域的发展。

曾子芸[5](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孔伟伟[6](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文献研究:搜集近10年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期刊类文献,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用药规律。2.临床研究:以盆炎消方加减,观察其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临床疗效,为SPID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收集近10年有关气滞血瘀型SPID的文献。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2.临床研究:用前后对照的试验研究方法,最终纳入患者30例,口服盆炎消方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局部体征等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对96首方剂123味药分析,得出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41个常用药对;含有隐性规律的3味中药的核心组合31组;4味中药的核心组合2组;潜在新方组合7个。2.临床研究:盆炎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疗效显着。结论: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气滞血瘀型SPID方剂的用药规律。2.盆炎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有效率高达86.67%,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以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情况,提高患者的免疫情况等。

二、改进方法灌肠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方法灌肠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分期辨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RPV1和TRPM8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特征及中药的调控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辨证用药的寒热规律分析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资料总计
        2.2 频数分布
        2.3 类别分布
        2.4 UC不同疾病分期聚类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药物频数
        3.2 药类药性分布
        3.3 聚类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典寒热方剂对肠道温度受体TRPV1、TRPM8的表达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2.2 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制备
        2.3 大鼠给药方法
        2.4 大鼠称重方法
        2.5 大鼠整体观察
        2.6 实验动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处理
        2.7 结肠组织的固定、切片及HE染色
        2.8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RPV1、TRPM8蛋白表达
        2.9 统计学处理数据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
        3.2 大鼠体重变化(单位 g)
        3.3 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切片下观察
        3.4 DSS诱导的大鼠UC结肠组织TRPV1、TRPM8蛋白表达特点
        3.5 白头翁汤、理中汤对DSS诱导的大鼠UC结肠组织TRPV1、TRPM8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发现rVl/M8与溃疡性结肠炎传统的寒热辨证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具有作为寒热证指标的潜力
    4. 讨论
        4.1 炎症不同时期温度受体变化的特点
        4.2 白头翁汤调控温度受体的表达
        4.3 理中汤调控温度受体的表达
        4.4 白头翁汤、理中汤调控rV1/M8的表达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附录2 综述一中筛选的文献目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CP的认识
        1.1.1 古代医家对CP的认识
        1.1.2 现代医家运用中医理论对CP的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CP的认识
        1.2.1 CP的分型
        1.2.2 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3 CP的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试验设计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病例选择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观察记录
        2.2.4 统计学分析
        2.2.5 伦理学问题及处理
        2.2.6 事件观察
        2.2.7 安全性评价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临床疗效
        2.3.3 疗效性指标
    2.4 讨论
        2.4.1 立题依据
        2.4.2 温针灸治法分析
        2.4.3 辨证选穴分析
        2.4.4 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2.5 结论
    2.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前言
1 葛根芩连汤概述
    1.1 方证概述
    1.2 用量和用法
    1.3 组成和方解
        1.3.1 方剂组成
        1.3.2 方解
    1.4 现代药理研究
        1.4.1 退热作用
        1.4.2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1.4.3 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1.4.4 抗炎、化痰、止渴、清热作用
        1.4.5 增强免疫力作用
        1.4.6 抗缺氧作用
    1.5 肠炎疾病简述
        1.5.1 放射性直肠炎
        1.5.2 急性肠炎
        1.5.3 溃疡性结肠炎
        1.5.4 慢性结肠炎
        1.5.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1.5.6 细菌性痢疾
2 临床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纳入和整理
        2.1.2 数据分析
        2.1.3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2.1.4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5 文献整理
        2.1.6 文献质量评价
        2.1.7 文献要素分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过程
        2.3.1 检索策略
        2.3.2 文献数量统计
        2.3.3 文献要素录入
        2.3.4 文献要素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文献年份
        2.4.2 文献类型
        2.4.3 文献分布地区
        2.4.4 肠炎类型
        2.4.5 医院级别
        2.4.6 患者信息
        2.4.7 诊断标准
        2.4.8 疗效标准和分级
        2.4.9 干预措施
        2.4.10 中医证型
        2.4.11 临床症状
        2.4.12 用药情况
        2.4.13 临床疗效
        2.4.14 安全性
        2.4.15 文献质量评价
        2.4.16 疾病分类论述
3 葛根岑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 葛根芩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1 资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Meta分析
        3.1.4 讨论
        3.1.5 结论
4 讨论
    4.1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
        4.1.1 文献的一般情况总结
        4.1.2 文献质量总结
        4.1.3 用药情况总结
        4.1.4 临床疗效
        4.1.5 安全性
        4.1.6 Meta分析结果总结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4)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1 概述
    1.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治则治法
        1.2.3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
    1.3 现代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1.3.1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宫肌瘤的西医治疗
    1.4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1.4.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4.2 系统评价的定义
        1.4.3 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1.4.4 本研究展开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1.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2.1 研究对象
        2.1.1 文献检索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方法学质量评价
        2.2.2 《评价表》的内容
        2.2.3 文献质量评价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2.3.2 纳入研究文献中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2.3.3 疗效评价标准
        2.3.4 科研方案设计的质量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确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1.2 制定检索策略与筛选文献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1.4 资料提取
        3.1.5 统计分析(进行META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文献情况
        3.2.2 不同中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2.3 不同中药或中药结合米非司酮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2.4 不同中药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4.1 文献一般情况
    4.2 辨证分型、经典方剂、用药频数分析
        4.2.1 辨证分型
        4.2.2 经典方剂频数分析
        4.2.3 用药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及研究不足
        5.1.1 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
        5.1.2 本研究META分析的不足
    5.2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5.2.1 活血化瘀为主
        5.2.2 治疗子宫肌瘤须同时注重补虚
        5.2.3 重视热邪、气滞、水湿
        5.2.4 肝、心、脾、肾同治
    5.3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5.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5.3.2 样本含量的估算
        5.3.3 方法学质量
        5.3.4 随机化
        5.3.5 盲法的运用
        5.3.6 分配隐藏
        5.3.7 组间均衡性
        5.3.8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5.3.9 疗效判定指标与疗效标准
        5.3.10 不良反应报告及失访
        5.3.11 统计方法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6)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三)方剂录入规范化
        (四)药物录入规范化
        (五)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组方规律分析
        (三)基于熵方法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用药规律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及病情程度分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疗效结果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SPID的认识
        (一)病名追溯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西医对SPID的认识
    三、治疗及研究现状
    四、文献研究分析
    五、临床研究分析
    六、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改进方法灌肠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 孔海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D]. 蔡国振(KuoChen Tsa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 王诗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 陈狄麟(Chan Dick L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6]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应用[D]. 孔伟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改善灌肠1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