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填料对酒精生产的影响

填料塔填料对酒精生产的影响

一、填料塔填料脱落对酒精生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1](2021)在《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文中提出木薯是我国发酵法生产食用酒精的主要原料,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精废液含有大量的糖分、蛋白质类以及氮、磷、钾等多种矿物营养元素,而白酒酒糟中同样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纤维素、残糖、酵母代谢物以及各类无机盐。利用上述高浓度有机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具有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潜力,有望为上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利用酒精废液处理后的污泥与白酒酒糟进行混合,接入复合菌剂进行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为探究复合菌剂的最优生长条件,先采用单因素方法在混料浓度、培养温度、p H及接种量四个方面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分析,进一步对影响发酵条件的三个关键因素(混料浓度、初始p H、温度)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将有机肥应用到小白菜种植中,进行肥效试验,为酒精废液和白酒酒糟的资源化利用和规模化发酵生产有机肥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及设计内容如下:1.将污泥与白酒酒糟按照质量比1:1混合,加入接种量2%的复合菌剂种子液,在稀释度65%,p H值7.53,培养温度36.2℃的最优条件下,获得的复合菌剂最高菌数为13.8×108CFU/g,完全满足生物有机肥中对活菌数的要求,表明利用活性污泥和白酒酒糟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切实可行的。2.通过小白菜种植肥效实验,证明该肥对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有较为显着的效果。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增加0.8cm,平均株重增加8.1g,平均亩产增加150.43kg,增产率为9.15%。3.基于年产6万吨木薯食用酒精生产规模,初步设计了酒精废液处理工艺和有机肥生产工艺,并设计了生物有机肥发酵塔设备。发酵塔具有7层结构,每层直径12m,高2m,每层物料停留时间24h,发酵总时间7天。其他涉及的主要设备设施及参数如下:调节池1座,长25m,宽22m,深4m。UASB反应器4座,高度6m,长宽各10m,反应温度55℃。生物接触氧化池4座,高度8.8m,半径为5m。调节箱1座,长8m,宽5m,深2m。共设计简图三张,一是工艺流程简图,二是综合处理区设备平面布置简图,三是发酵塔设备简图。

汤金龙[2](2020)在《新型导向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测定及CFD模拟》文中认为众所周知,板式塔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中,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传质与分离设备,塔板性能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能量消耗和产品质量。因此,板式塔的研究及改进一直是推动化学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目前板式塔的研究现状及实际的工业需求,本文将导向孔、立体帽罩、高效填料进行复合,以帽罩底隙的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发了新型导向复合塔板-立体喷射塔板,并对其进行了流体力学实验和CFD模拟研究。本文在内径为Φ500mm,板间距为450mm的透明玻璃塔内,对双底隙立体喷射复合塔板和底隙加有折板的立体喷射复合塔板进行了冷模实验,主要测量了不同气速和不同液流强度下本研究塔板的干、湿板压降、漏液量、雾沫夹带量、清液层高度以及塔板效率等数据。根据实验所获结果可知,双底隙立体喷射复合塔板与单底隙立体喷射复合塔板相比,其处理能力及传质效率更高,且上底隙高度为7mm时,处理能力最大,传质效果最好;在帽罩底隙加了折板后的立体喷射复合塔板对上升液体的破碎效果明显增强,雾沫夹带和漏液略有增大,但传质效率提高,且折板长度为15mm,角度为45°时,其塔板性能最好。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k-ε湍流模型,确定塔板不同区域动量源项,合理地设置进出口以及壁面条件,建立了立体喷射复合塔板的CFD模型;将塔板上清液层高度数据进行拟合回归,确定气液间曳力系数,得到准确的曳力模型。根据塔板流体力学模拟结果可得:底隙加折板的立体喷射复合塔板其气液两相在帽罩内分布更均匀,有更高的气液接触面积,传质效率更高。利用ANSYS Fluent 19.0软件置初始化参数模拟获得立体喷射复合塔板流体力学参数模拟值,将塔板CFD模拟值和实验值对比,发现两者吻合的很好,其中干板压降与清液层高度随气液两相流量变化趋势一致且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从实验和模拟的两个方面既研究了立体喷射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通过对比,验证立体喷射复合塔板的结构优化的效果。根据实验和模拟结果可得,本研究的立体喷射复合塔板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性能,其塔板压降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塔板压降要求较高的工业生产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蒋胜锋[3](2020)在《固定生物填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减缓膜污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工艺,它结合了膜分离技术和传统的活性污泥技术。在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以及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大环境下,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活性污泥浓度高、剩余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等独特的优势。然而,膜污染仍然是MBR工艺广泛应用的瓶颈性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向MBR中投加生物填料能够有效地减缓膜污染。本课题探究在进水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分别向MBR中投加不同的固定生物填料对减缓膜污染以及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效果的影响,期望在MBR中通过投加固定生物填料能够减缓膜污染并同时增强脱氮效果。该课题对探究通过投加固定填料减缓膜污染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向MBR中投加固定生物填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在进水高C/N比(20.0)和低C/N比(6.7)条件下,分别向MBR中投加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氨酯(Polyurethane,PU)和聚乙烯醇缩甲醛(Polyvinyl formal,PVFM)生物填料,从MBR污水处理效果、膜污染速率、污泥混合液特性、泥饼层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投加固定生物填料减缓膜污染和增强脱氮效果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投加固定生物填料的MBR中污泥混合液特性有显着性的变化(包括污泥颗粒粒径增大,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MP)含量降低,SMP的蛋白质/多糖(PN/PS)比例降低等),且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变化致使泥饼层的性质也发生变化,投加不同的固定生物填料后泥饼层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都相应降低。此外,向MBR中投加固定生物填料还降低了污泥混合液中Sphingobacterials_unclassified,Ohtaekwangia和Rhodocyclaceae_unclassified等与膜污染相关的菌群在属水平下的丰度。因此,在MBR中投加固定生物填料能够显着改善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利于减缓膜污染,尤其是在进水低C/N比条件下,空白组R1的一个膜污染周期为4.5天(108 h),而投加PVFM生物填料的R4一个膜污染周期延长至8.25天(198 h)。实验结果还表明,投加固定生物填料的MBR能够保持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尤其是在进水低C/N条件下,空白组(R1)出水总氮含量为17.8±3.1 mg L-1,而投加PU生物填料和PVFM生物填料的反应器(R3和R4)出水总氮含量分别为14.4±2.0 mg L-1和13.4±1.7 mg L-1,即投加PU和PVFM生物填料后出水总氮含量降低。这可能是固定生物填料内部由于氧气传递限制形成好氧-缺氧的微环境,丰富了包括Thauera,Amaricoccus和Nitrosospira等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对比不同的固定生物填料,由于PVFM生物填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减缓膜污染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方面,均优于PVC和PU生物填料。综上所述,投加固定生物填料的MBR能够有效地减缓膜污染,并且在进水低C/N比条件下能够提高总氮的去除率;不同的固定生物填料对减缓膜污染和影响脱氮的效果差别较大,在本课题选用的三种固定生物填料中,PVFM生物填料减缓膜污染和提高脱氮的效果最佳。本课题对于在实际应用中选用高效的生物填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经济效益和节省MBR系统的运行费用,有利于推动MBR工艺广泛应用。

祁增[4](2020)在《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篇 人参皂苷的化学成分和减毒活性研究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韩国和日本,在我国人参的药用历史已有千年之久。通过对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东北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人参和西洋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通过催化氢化反应对一系列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完善了人参皂苷(元)二氢产物化合物库;采用体内外实验对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减毒作用进行研究。取得的创新科学成果如下:1.林下山参,又称“籽海”,是指在深山或森林中播种后不加人工干预的半野生人参。通过对林下山参“珍珠疙瘩”的研究,分离得到四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ginsengenin-S1(1)、ginsengenin-S2(2)、ginsenoside-S3(3)、ginsenoside-S4(4)和一个首次从该部位提取得到的新天然产物ginsenoside-S5(5)。采用香烟烟雾刺激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这5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ginsengenin-S2能有效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其抗氧化抗炎作用和Nrf2和HDAC2通路有关。2.西洋参茎叶中发现一个奥克梯隆型新人参皂苷——12-酮-拟人参皂苷F11(21),其结构式为6-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12-酮-20S,24R-环氧-3,6α,12β,25-四醇。采用过氧化氢刺激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2-酮-拟人参皂苷F11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活力,通过抑制MDA的生成、提高SOD和GSH水平、上调Nrf2和HO-1蛋白表达,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3.通过催化氢化反应对一系列人参皂苷(元)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18个二氢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包括10个新化合物:2H-Rb2(23)、2H-Rb3(24)、2H-Rc(25)、(20S)-2H-Rh2(28)、2H-F2(29)、2H-gypenoside ⅩⅦ(30)、2H-gypenoside LⅩⅩⅤ(31)、2H-Rg1(35)、2H-Rg2(36)、2H-Rh1(37),完善了人参皂苷(元)二氢产物化合物库;基于人参茎叶,大量制备了稀有皂苷人参皂苷Rh2及其衍生物二氢人参皂苷Rh2、(24R)-拟人参皂苷HQ(40)和(24S)-拟人参皂苷HQ(41),为开展体内减毒药效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4.采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对Rh2的预防性治疗肾损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Rh2能缓解CDDP诱发的肾功能不全和肾脏器质性损伤,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肾小管凋亡,同时调节肾脏组织中Bcl-2、p53、Bax、cytochrome c、caspase-8、caspase-9、caspase-3 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Rh2的肾脏保护作用与caspase相关信号通路有关;代谢组学分析显示,Rh2能使29个血清代谢物恢复至正常水平。5.(24R)-pseudo-ginsenoside HQ(R-PHQ)和(24S)-pseudo-ginsenoside HQ(S-PHQ)是人参皂苷Rh2的潜在体内代谢物。Rh2、R-PHQ和S-PHQ能上调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细胞免疫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恢复,同时观测到给药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恢复正常;另外,联合给药R-PHQ或S-PHQ不影响CTX对H22肝癌的治疗作用。体内抗肿瘤研究发现,R-PHQ和S-PHQ可抑制肿瘤生长并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调节肿瘤组织中Bax、Bcl-2和VEGF的表达,提示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caspase和VEGF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R-PHQ和S-PHQ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篇 融合毒素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的大多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上呈高表达,现有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疗法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不是很理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仍然很低,迫切需要开发新颖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其临床治疗需求。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款新颖的基于白喉毒素的重组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体外,单价与双价融合毒素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和杀伤,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细胞无非特异性结合与杀伤。与单价融合毒素相比,双价融合毒素具有更好的体外结合亲和力。与FDA批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特罗凯相比,本文报道的双价融合毒素在抑制头颈癌实体瘤生长、延长动物带瘤生存期方面表现出同等效力;在原位舌癌模型中也观察到双价融合毒素可延长动物带瘤生存期;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受试药相比,双价融合毒素能更好地延长实验性转移头颈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表明,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抑制原发性肿瘤生长方面优于单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治疗转移性头颈癌方面优于特罗凯。因此,这款新型的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作为更好的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候选药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陈自泓[5](2019)在《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对大鼠胃粘膜保护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优选黄芪多糖半仿生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分析半仿生提取醇沉工艺和水提醇沉工艺所得的黄芪多糖,在多糖均一性、分子量以及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黄芪总多糖提取率、提取收率及总皂苷提取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半仿生提取最佳工艺,并与传统水提工艺进行比较。采用Sevag去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对传统水提醇沉法与半仿生提取醇沉法处理得到黄芪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检测两种工艺所得黄芪多糖的均一性及分子量的差异。比较两种提取工艺得到的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半仿生提取醇沉工艺获得的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胃粘膜组织中凋亡信号通路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探讨治疗作用机制。结果:1、正交实验优化黄芪多糖半仿生提取法工艺:以黄芪总多糖提取率(p/%)、总皂苷提取率(P/%)、提取收率(P/%)作为指标;①在模拟胃液提取条件下,贡献度加权分析结果显示,贡献度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提取温度(28.9)>料液比(12.8)>提取时间(1.5)。其中料液比(P<0.05)和提取温度(P<0.01)起主要作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取时间作用次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模拟肠液提取条件下,贡献度加权分析结果显示,加权后贡献度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料液比(49.6)>提取温度(12.8)>提取时间(4.0)。其中料液比(P<0.01)和提取温度(P<0.05)起主要作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取时间作用次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果:结合经济效益,半仿生提取法优选工艺为模拟胃液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h;模拟肠液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 h。2、两种工艺得到的黄芪多糖在均一性及分子量的比较:两种提取工艺得到的黄芪多糖均为非均一多糖,两者之间在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半仿生提取法的分子量分布约在3万-670万之间,且其低分子量段含量稍高于高分子量段多糖,而传统水提法的分子量分布约为5万-1670万,其高分子量段含量远高于其他分子量段多糖。提示半仿生提取获得的多糖在分子量方面与传统水提法获得的多糖是有明显的区别。3、两种工艺得到的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观察:①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组大鼠的胃粘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水提取醇沉黄芪多糖组比较,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组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分值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水提醇沉黄芪多糖组、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组大鼠的胃粘膜损伤评分显着性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水提醇沉黄芪多糖组比较,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组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分值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半仿生提取工艺获得的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优于传统水提工艺的黄芪多糖,4、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形态学影响:①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实验中,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高、低剂组均能显着降低胃粘膜的损伤分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②在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实验中,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的胃粘膜损伤评分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明显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对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有剂量关系。5、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对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抑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粘膜组织中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模型的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高、低剂量对胃粘膜组织中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强有统计学差异(P<0.01),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结果提示,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对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凋亡信号途径,即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发挥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半仿生提取的优选工艺条件为模拟胃液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 h;模拟肠液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 h;优选的半仿生提取法工艺在黄芪总多糖、提取收率、保护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作用上均优于传统水提工艺;两种工艺得到的黄芪多糖为非均一多糖,分子量上存在差异。从形态学观察发现,半仿生提取醇沉黄芪多糖能预防乙醇及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且有剂量关系。其对乙醇诱导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凋亡途径,即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而发挥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硕[6](2019)在《导向梯形喷射填料式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目前塔板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将导向孔、梯形立体帽罩、规整填料结合开发了一种导向梯形喷射填料式塔板,简称FTS-PT。本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一直径为500 mm,高3.5 m的有机玻璃塔中以空气-水(富氧水)为物系测量了 8块FTS-PT塔板的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清液层高度、漏液、雾沫夹带以及传质效率。探究了梯形帽罩倾斜角度变化、帽罩分离板角度变化和帽罩底隙高度变化对FTS-PT塔板性能的影响。将所测得的FTS-PT塔板的实验数据分别与新型垂直筛板(New VST)和F1浮阀塔板对比,客观评价FTS-PT塔板的性能。分析表明,梯形帽罩倾斜角度对FTS-PT塔板的压降、清液层高度、漏液、雾沫夹带和传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存在一个中间值8°使FTS-PT塔板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帽罩分离板角度的有无对FTS-PT塔板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倾斜角度的具体大小变化对塔板性能影响较弱。帽罩底隙高度对干板压降无影响,对湿板压降、清液层高度、漏液、雾沫夹带和传质效率有明显影响,存在中间值10 mm使塔板综合性能最优。经对比,FTS-PT塔板的压降和雾沫夹带率均低于New VST塔板和F1浮阀塔板,漏液率高于F1浮阀塔板但低于New VST塔板,传质效率略低于New VST塔板,比F1浮阀塔板平均高出20%左右。基于FTS-PT塔板的压降实验数据,拟合了 8块实验塔板的干、湿板压降关联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运用伯努利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含单一传质元件塔板干板压降和复合塔板干板压降间的耦合关系,得出FTS-PT塔板干板压降的理论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表明,FTS-PT是一种具有低压降、大操作弹性、大通量、高效率特点的塔板,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申伟培[7](2017)在《广西产竹柏叶质量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广西产竹柏叶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进行实验研究,结合竹柏叶的文献研究,初步建立竹柏叶的质量标准。方法:(1)药材水分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0832通则第一法,烘干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2302通则灰分测定法分别测定药材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2201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2204通则方法提取竹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研究。(3)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0512通则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含量的方法,测定广西产10批竹柏叶药材的含量。(4)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处理图谱数据,建立竹柏叶药材的指纹图谱。结果:(1)竹柏叶的水分含量在5.599.83%之间。总灰分含量在5.138.73%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在0.190.51%之间。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冷浸法在2.623.74%,热浸法在5.077.58%。(2)竹柏的挥发油得率为0.70m L/kg,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γ-榄香烯(41.1%),余下含量较高的有石竹烯(14.6%),α-石竹烯(11.7%),吉马烯(D9.1%),β-匙叶桉油烯醇(5.3%)。(3)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经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y=7×106x-7936.8,r=0.9997)、精密度(RSD=0.57%)、重复性(RSD=0.33%)、稳定性(RSD=0.55%),准确度(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1%,RSD=0.75%)均符合法规要求。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在0.080.13%之间。(4)竹柏叶的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条件经方法学验证,精密度(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3.36%,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52%)、重复性(主要色谱峰与参照峰(峰S)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31,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78%)、稳定性(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4.01%,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49%)均符合法规要求。以穗花杉双黄酮为参照物,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与10批竹柏叶药材色谱图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共有峰10个,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均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结论:初步拟定,广西产竹柏叶药材中水分含量不高于12.0%,药材总灰分不高于10.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6%,热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4.7%,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不少于0.06%,竹柏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榄香烯资源。所建立的竹柏叶含量测定方法、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竹柏药材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王孝维[8](2016)在《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UBF)处理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焦化废水是典型的高C/N比难降解有机废水,其COD浓度一般在10004000 mg/L,NH3-N浓度在200400 mg/L之间,C/N在10左右。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酚类、含氮杂环类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差,BOD/COD比值低于0.3。焦化废水处理常用工艺有A/O(缺氧/好氧)、A2/O(厌氧/缺氧/好氧)等,均是通过厌氧水解加强废水可生化性,然后通过好氧池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实现去除目的;同时在好氧池内NH3-N被氧化为NOx--N,并回流到缺氧池(A池)进行反硝化,最终被还原为N2排出。在焦化废水处理常用工艺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由好氧池承担,不但加大了好氧池的动能消耗,而且大量生长的好氧微生物还抑制了自养硝化菌的繁殖,使得废水硝化效率下降,从而影响到总氮的去除。为实现COD、总氮同时达标排放,在A/O、A2/O工艺基础上不得不增加强化有机物降解的前置预处理措施和混凝、过滤等后置深度处理措施,使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更加复杂,处理费用更高。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是指在UBF反应器内实现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反应。利用该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可充分发挥反硝化、产甲烷等厌氧菌群间协同作用,实现有机物和NOx--N的同时高效去除,不仅简化了生化处理流程,而且提升了COD厌氧去除功效,降低进入后续好氧段的COD浓度,从而降低好氧去除COD的曝气能耗;同时缓解了好氧微生物对硝化菌的抑制作用,提高硝化效率;还可获得由厌氧产甲烷菌降解有机物产生的生物能源。本研究以苯酚、喹啉、吡啶、吲哚配水模拟焦化废水,研究了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的启动条件,影响因素和稳定运行特征,并建立了该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启动进料负荷模型,确定污泥初始负荷为0.10 kg COD/(kg VSS·d),负荷递增率为20%。对比分析了先培养产甲烷菌后培养反硝化菌(方案1)与同时培养反硝化菌和产甲烷菌(方案2)两种方案的启动效率、运行环境和微生物特征,方案1于14周后COD去除率达85%,NO3--N去除率达99%。方案2在11周后即可现实相同去除效率,而且反应器启动运行更加稳定,方案2更为高效。(2)调整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进水C/N(COD/NO3--N)比、污泥床上升流速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UBF反应器处理效率影响,确定最佳工况条件为:HRT为6 h,C/N比10,污泥床上升流速为1.0 m/h3.0 m/h。(3)考察了有机物冲击负荷对UBF反应器的影响,有机负荷在6.012 kg COD/(m3·d)10.045 kg COD/(m3·d)时,COD和NO3--N总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当负荷增大到12.260 kg COD/(m3·d)时,COD和NO3--N总去除率开始下降,但在负荷调整到正常水平时,COD和NO3--N去除率可迅速恢复。NH3-N对产甲烷菌活性有一定影响,当NH3-N浓度为800 mg/L时,产甲烷菌受到了明显抑制,COD去除效率下降,而反硝化去除效率几乎不受影响。(4)反应器在最佳工况下稳定运行时,COD和NO3--N总去除率为89.12%和99.87%。COD污泥区去除率为60.63%,填料区去除率仅为28.49%。NO3--N几乎全部是在污泥区去除,反硝化比耗碳率为5.6 g NO3--N/g COD,污泥区细胞产率0.18 g VSS/g COD。生物气体产量为5.582 L/d,其中CH4、N2、CO2和H2分别占气体组分的59.33%、16.34%、21.10%和2.56%。各取样口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占COD比例范围在1.6715.57%之间。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在-156 m V-302 m V之间,沿反应器高度方向下降,p H值范围在6.87.0之间,污泥区p H值较高,而填料区中部p H值最低。(5)利用不同取样口出水的GC/MS检测结果,推断苯酚、喹啉、吡啶、吲哚在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降解途径:苯酚降解途径为4-羟基苯甲酸途径;喹啉降解途径为2,8-二羟基喹啉途径;吡啶降解途径为二羟基吡啶途径;吲哚降解途径为吲哚满二酮开环途径。(6)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了污泥区和填料区微生物种群,污泥区微生物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种,其中Bacteroides sp.、Pseudomonas baetica、Stenotrophomonas sp.、Ali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是反硝化功能菌,Ignavibacterium sp、Petrimonas sulfuriphila是厌氧降解有机物体系中常见菌种,具有降解多环芳烃功能。填料区微生物优势菌属有Ignavibacterium sp、Petrimonas sulfuriphila、Uncultured Bellilinea sp.,主要为拟杆菌门,Uncultured Bellilinea sp.是产甲烷功能菌。(7)引入难降解系数,修正Monod模型,建立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采用双底物Monod模型,模拟反应器内NO3--N降解动力学,两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本研究主要创新点:针对高C/N焦化废水传统生物工艺的弊端,提出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联合降解去除COD的工艺设想;构建了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实现了反硝化过程与产甲烷过程的功能区划,利用反硝化、产甲烷等多种菌群协同作用,提高厌氧生物处理单元的效能;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启动特征,影响因素和运行特点,分析了苯酚、喹啉、吡啶、吲哚降解途径,明确了反应器污泥区与填料区微生物菌群结构,建立了有机物和NO3--N降解动力学模型。本研究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提供了全新视角,丰富了厌氧处理废水理论,对提高焦化废水COD厌氧去除效率、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有普遍的工程应用价值。该工艺理论的建立及技术开发,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陆文娟[9](2016)在《干巴菌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又叫绣球菌、对花菌、马牙菌等,属于真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珍稀的野生药食两用菌,据研究表明,干巴菌含有多糖、多酚、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因此,本试验拟从下面三个方面探讨干巴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干巴菌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组分验证。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水提醇沉法,运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考察了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干巴菌多糖的提取效果,得到干巴菌粗多糖(CPTG)的最佳工艺条件,经Sevag法三次除蛋白后冷冻干燥得到干巴菌精多糖(RPTG),再经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4B柱纯化得到干巴菌纯多糖(PPTG Ⅲ),用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分析其组分。结果显示,CPTG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为38:1,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9℃,超声功率为603 W,此时多糖得率达到5.96%;对PPTG Ⅲ进行紫外扫描,图谱显示其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扫描PPTG Ⅲ表明多糖分子中含有吡喃环碳骨架等典型的多糖特征基团;采用TLC法及HPLC法对PPTG Ⅲ进行组分分析,表明干巴菌多糖是由半乳糖、木糖及少量葡萄糖聚合而成的杂多糖。2、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干巴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了干巴菌多糖清除自由基及提高体内抗氧化的能力。分别测定CPTG、RPTG的·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结果表明:CPTG、RPTG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多糖纯度和浓度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通过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RPTG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50mg/kg.bw)、RPTG 各剂量组(100、200、400 mg/kg.bw)。每组 11 只,连续灌胃30天,第31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以50%乙醇(12 mL/k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去除死亡小鼠,每组取10只小鼠,分别取眼球血并分离血清,脱臼处死,取小鼠肝脏测定各项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RPTG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上升,丙二醛(MDA)含量则明显下降,且与RPTG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其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肝脏中SOD、CAT活力和GSH含量的改善作用已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对小鼠血液中GSH-Px活力改善及抑制MDA含量升高均达到了阳性对照组水平。提示,干巴菌多糖不仅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还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以RPTG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水平,对小鼠肝脏进行石蜡切片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PTG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ALT、AST、TG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已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小鼠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中央静脉扩大且严重变形,肝细胞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现象严重,而RPTG各剂量组对小鼠肝索紊乱、肝细胞炎症等病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随剂量的增加改善的程度越明显;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的细胞核及线粒体变形严重,核膜不规则,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内质网扩张现象严重,核糖体颗粒脱落,视野内出现大量脂滴,而RPTG各剂量组对小鼠肝组织内核膜皱缩、线粒体畸形、内质网肿胀、脂滴聚积等病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的程度最明显。结果提示,RPTG可有效降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曹进[10](2015)在《生物滤床处理酒精生产企业恶臭废气技术探讨》文中指出对酒精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气的来源和气量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在对此类恶臭废气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砂池、污水处理站等设施产生的气体进行加盖封闭、抽风、碱液喷淋、生物滤床除臭等措施,完成了对上述臭气的收集和处理,其中硫化氢、氨、甲硫醇去除率达到95%以上,可实现达标排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群众对环境的满意率得到显着提高。

二、填料塔填料脱落对酒精生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填料塔填料脱落对酒精生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行业应用现状
    1.3 白酒酒糟处理技术现状
    1.4 酒精废液处理技术现状
        1.4.1 物理处理法
        1.4.2 化学处理法
        1.4.3 生物处理法
    1.5 生物有机肥的行业现状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条件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分析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活性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原料浓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2 接种量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3 温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4 pH值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5 响应面设计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活性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原料浓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2 接种量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3 温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4 不同pH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5 响应面设计得到最佳优化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肥效实验
    3.1 概述
    3.2 试验目的
    3.3 时间和地点
        3.3.1 试验时间
        3.3.2 试验地点
    3.4 试验材料
        3.4.1 供试土壤
        3.4.2 供试肥料:生物有机肥
        3.4.3 供试品种及栽培方式
    3.5 试验方法
        3.5.1 试验设计
        3.5.2 试验处理
        3.5.3 施肥方法
    3.6 结果与分析
        3.6.1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6.2 施用供试肥料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3.6.3 试验数据统计的方差分析
    3.7 效益情况分析
    3.8 试验结论
第4章 酒精废液处理及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的选择
    4.1 酒精废液特点
    4.2 厌氧生物处理法
        4.2.1 概述
        4.2.2 工艺条件
        4.2.3 优缺点
        4.2.4 厌氧接触法
        4.2.4.1 概述
        4.2.4.2 优缺点
        4.2.5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
        4.2.5.1 工作原理
        4.2.5.2 设备结构
        4.2.5.3 优缺点
        4.2.6 厌氧生物转盘
        4.2.6.1 概述
        4.2.6.2 设备机构
        4.2.6.3 优缺点
        4.2.7 厌氧生物滤池
        4.2.7.1 概述
        4.2.7.2 工艺流程
        4.2.7.3 优缺点
        4.2.8 各种厌氧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4.3 好氧生物处理法
        4.3.1 概述
        4.3.2 活性污泥法
        4.3.2.1 概述
        4.3.2.2 流程
        4.3.2.3 运行方法
        4.3.2.4 优缺点
        4.3.3 生物膜法
        4.3.3.1 生物滤池
        4.3.3.2 生物转盘
        4.3.3.3 生物接触氧化池
    4.4 生物有机肥制取工艺
        4.4.1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4.4.2 发酵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
第5章 设备选定及计算
    5.1 调节池的尺寸计算
    5.2 泵的设计
    5.3 UASB反应器的尺寸计算
        5.3.1 UASB反应器的选型
        5.3.2 UASB反应器容积及主要构造尺寸的确定
        5.3.3 进水布水系统的设计
        5.3.4 进水泵的选择
        5.3.5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5.3.6 出水系统设计
        5.3.7 浮渣清除系统的设计
        5.3.8 排泥系统设置
    5.4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
        5.4.1 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5.4.2 旋转布水器的设计计算
    5.5 二沉池的尺寸计算
        5.5.1 二沉池直径计算
        5.5.2 池体有效水深H_1的计算
        5.5.3 二沉池总高度
    5.6 终沉淀池的计算
    5.7 调节箱和发酵塔的尺寸计算
    5.8 物料衡算
第6章 布置说明
    6.1 厂址的选择
    6.2 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6.3 车间设备布置图的设计
        6.3.1 车间设计的原则
        6.3.2 车间设计的主要依据
        6.3.3 车间设备选型的原则
第7章 图纸设计说明
    7.1 工艺流程简图设计说明
        7.1.1 概述
        7.1.2 工艺过程基本介绍
    7.2 综合处理车间平面布置简图设计说明
    7.3 发酵塔设备简图设计说明
    7.4 其他说明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前景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2)新型导向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测定及CFD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板式塔发展现状
        1.1.1 筛孔类塔板
        1.1.2 浮阀类塔板
        1.1.3 泡罩塔板
        1.1.4 立体传质塔板
    1.2 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
        1.2.1 气液接触状态
        1.2.2 塔板压降
        1.2.3 雾沫夹带
        1.2.4 漏液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塔板模拟中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立体喷射塔板的流体力学实验
    2.1 立体喷射塔板的结构
        2.1.1 立体喷射塔板的设计思想
        2.1.2 立体喷射塔板的结构和特点
    2.2 立体喷射塔板的气、液相流动
        2.2.1 塔板板上的气、液相流动
        2.2.2 帽罩内的气、液相流动
    2.3 立体喷射塔板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条件和设备
        2.3.2 实验流程
        2.3.3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干板压降
        3.1.1 实验数据
        3.1.2 结果分析
    3.2 清液层高度
        3.2.1 实验数据
        3.2.2 结果分析
    3.3 湿板压降
        3.3.1 实验数据
        3.3.2 结果分析
    3.4 雾沫夹带
        3.4.1 实验数据
        3.4.2 结果分析
    3.5 漏液
        3.5.1 实验数据
        3.5.2 结果分析
    3.6 传质效率
        3.6.1 实验数据
        3.6.2 结果分析
    3.7 塔板性能对比
        3.7.1 NSJT与New VST的塔板性能对比
        3.7.2 NSJT与FGPT的塔板性能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降拟合及模型推导
    4.1 干板压降
    4.2 湿板压降关联式拟合
    4.3 干板压降模型
        4.3.1 导向孔的干板压降
        4.3.2 帽罩的干板压降
        4.3.3 NSJT的干板压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立体喷射塔板的CFD模拟
    5.1 CFD计算模型
    5.2 网格生成
    5.3 边界条件设置
    5.4 结果分析
        5.4.1 干板压降
        5.4.2 清液层高度
        5.4.3 气液两相分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固定生物填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减缓膜污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MBR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及其分类
        1.2.1 国外MBR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1.2.2 国内MBR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1.2.3 MBR的分类
    1.3 MBR膜污染机理研究概况
        1.3.1 膜污染的定义及机理
        1.3.2 膜污染的分类
        1.3.3 膜污染的研究现状
    1.4 MBR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1.4.1 膜性质的影响
        1.4.2 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影响
        1.4.3 运行参数的影响
        1.4.4 膜污染的控制方法
    1.5 MBR中投加生物填料的研究
        1.5.1 MBR中投加生物填料减缓膜污染的研究
        1.5.2 MBR中投加生物填料提高处理效果的研究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生物填料
    2.3 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检测方法
        2.3.1 EPS和 SMP的提取与测定
        2.3.2 填料上生物量测定
        2.3.3 其他分析方法
    2.4 泥饼层的检测方法
        2.4.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2 泥饼层的EPS和 SMP测定
    2.5 高通量测序
    2.6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第三章 固定生物填料PVFM对减缓MBR膜污染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设置
        3.2.1 实验装置和进水水质
        3.2.2 操作条件
        3.2.3 膜的清洗
        3.2.4 PVFM性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MBR和 CMBR的污水处理效果
        3.3.2 HMBR和 CMBR的膜污染速率比较
        3.3.3 HMBR和 CMBR的活性污泥特性
        3.3.4 HMBR和 CMBR的泥饼层特性
        3.3.5 HMBR和 CMBR的微生物群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固定生物填料对减缓MBR膜污染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设置
        4.2.1 实验装置和进水水质
        4.2.2 不同填料的性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BR,MBR-PVC,MBR-PU和 MBR-PVFM的污水处理效果
        4.3.2 MBR,MBR-PVC,MBR-PU和 MBR-PVFM的膜污染速率比较
        4.3.3 MBR,MBR-PVC,MBR-PU和 MBR-PVFM的活性污泥特性
        4.3.4 MBR,MBR-PVC,MBR-PU和 MBR-PVFM的泥饼层特性
        4.3.5 MBR,MBR-PVC,MBR-PU和 MBR-PVFM微生物群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人参皂苷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1.1.1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
        1.1.2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2 人参皂苷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1.2.1 降解反应
        1.2.2 对C-17 位侧链的修饰
        1.2.3 取代反应
        1.2.4 开环反应
        1.3 天然产物小分子减毒的研究进展
        1.3.1 对顺铂毒副作用的减毒作用
        1.3.2 对环磷酰胺副作用的减毒作用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2章 人参皂苷(元)化学成分、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林下山参“珍珠疙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小结与讨论
        2.2 拟人参皂苷 12-酮-F11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小结与讨论
        2.3 人参皂苷(元)的结构修饰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构解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参皂苷Rh_2对顺铂诱导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肾损伤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3.2.2 肿瘤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3.2.3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3.3.2 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3.3.3 对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
        3.3.4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3.5 对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影响
        3.3.6 对caspase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3.3.7 抗肾损伤靶点预测
        3.3.8 抗肾损伤的代谢组学分析
        3.3.9 联合给药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人参皂苷Rh_2及衍生物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4.2.2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药物抗肿瘤活性评价
        4.2.3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4.3.2 抗肿瘤活性研究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篇 融合毒素的构建及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第5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的构建
        5.1 实验材料
        5.1.1 试剂与耗材
        5.1.2 仪器
        5.1.3 主要载体与宿主菌
        5.2 实验方法
        5.2.1 质粒构建
        5.2.2 酵母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
        5.3 实验结果
        5.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5.3.2 重组蛋白的鉴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融合毒素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试剂与耗材
        6.1.3 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药物体外功能试验
        6.2.2 药物体内功能试验
        6.2.3 数据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EGFR单靶点药物体外功能分析
        6.3.2 EGFR单靶点药物体内功能分析
        6.3.3 双特异性药物体外功能分析
        6.3.4 双特异性药物体内功能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对大鼠胃粘膜保护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黄芪多糖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1.1.1 黄芪多糖化学成分的研究
        1.1.2 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
    1.2 多糖对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2.1 乙醇诱导胃粘膜损伤的病理机制
        1.2.2 多糖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2.3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3 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1.3.1 传统提取工艺
        1.3.2 半仿生提取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2.1.1 研究思路
        2.1.2 研究内容
        2.1.3 技术路线图
    2.2 黄芪多糖半仿生提取工艺的优化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3 半仿生提取工艺所得黄芪多糖在防治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功效验证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4 半仿生提取黄芪多糖对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的保护机制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结果
        2.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导向梯形喷射填料式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塔板技术的发展
        1.1.1 泡罩型塔板
        1.1.2 筛孔型塔板
        1.1.3 浮阀型塔板
        1.1.4 喷射型塔板
        1.1.5 复合型塔板
    1.2 塔板流体力学性能
        1.2.1 气液两相接触状态
        1.2.2 压降
        1.2.3 清液层高度
        1.2.4 漏液
        1.2.5 雾沫夹带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流程
    2.1 实验塔板的结构特点
    2.2 实验塔板上气液流动与传质机理
        2.2.1 导向孔气液流动与传质机理
        2.2.2 梯形帽罩气液流动与传质机理
    2.3 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实验
        2.3.1 实验条件与设备参数
        2.3.2 实验流程
        2.3.3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干板压降
        3.1.1 实验数据
        3.1.2 结果分析
    3.2 清液层高度
        3.2.1 实验数据
        3.2.2 结果分析
    3.3 湿板压降
        3.3.1 实验数据
        3.3.2 结果分析
    3.4 漏液率
        3.4.1 实验数据
        3.4.2 结果分析
    3.5 雾沫夹带率
        3.5.1 实验数据
        3.5.2 结果分析
    3.6 传质效率
        3.6.1 实验数据
        3.6.2 结果分析
    3.7 FTS-PT塔板与传统塔板的性能对比
        3.7.1 FTS-PT塔板与New-VST塔板的性能对比
        3.7.2 FTS-PT塔板与F1浮阀塔板的性能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降拟合及模型推导
    4.1 干板压降拟合
    4.2 湿板压降拟合
    4.3 干板压降模型推导
        4.3.1 导向孔干板压降模型
        4.3.2 梯形帽罩干板压降模型
        4.3.3 FTS-PT塔板的干板压降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广西产竹柏叶质量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竹柏叶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竹柏叶药材水分测定
        2.1 水分测定方法
        2.2 水分测定结果
    3 竹柏叶药材灰分测定
        3.1 灰分测定方法
        3.1.1 总灰分测定法
        3.1.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3.2 竹柏叶药材灰分测定结果
    4 竹柏叶药材浸出物测定
        4.1 浸出物测定方法
        4.1.1 冷浸法
        4.1.2 热浸法
        4.2 竹柏叶药材浸出物测定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竹柏叶挥发油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
        2.2 挥发油供试品准备
        2.3 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条件
    3 结果
        3.1 挥发油得率
        3.2 化学成分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超高效液相测定竹柏叶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配制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2.3 供试品提取方法考察
        2.4 色谱条件与适应性考察
        2.4.1 摸索提取方法时的色谱条件
        2.4.2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2.5 色谱方法学验证
        2.5.1 线性关系考察
        2.5.2 精密度试验
        2.5.3 稳定性实验
        2.5.4 重复性试验
        2.5.5 检测限及定量限实验
        2.5.6 准确度试验
        2.6 样品的测定
    3 结果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3.3 色谱条件与适应性考察结果
        3.4 色谱方法学验证结果
        3.4.1 线性关系考察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稳定性实验
        3.4.4 重复性试验
        3.4.5 检测限及定量限结果
        3.4.6 准确度试验结果
        3.5 样品检测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竹柏叶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
        2.1 参照物溶液的配制
        2.2 供试品提取方法的考察
        2.3 色谱条件
        2.3.1 摸索提取方法的色谱条件
        2.3.2 指纹图谱研究的色谱条件
        2.4 色谱方法学考察
        2.4.1 精密度试验
        2.4.2 重复性试验
        2.4.3 稳定性试验
        2.5 各批次药材指纹图谱采集
        2.6 指纹图谱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供试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3.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3.3 色谱方法学考察结果
        3.3.1 精密度试验结果
        3.3.2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3 稳定性试验结果
        3.4 竹柏叶药材指纹图谱测定结果
        3.5 竹柏叶共有指纹图谱数据处理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竹柏叶质量标准草案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2 讨论与展望
        2.1 样本量问题
        2.2 对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2.3 对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UBF)处理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焦化废水来源
        1.1.2 焦化废水水质特点
        1.1.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存在问题
        1.1.4 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床反应器(UBF)工艺特征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优点
    2.2 反硝化原理及影响因素
        2.2.1 反硝化原理
        2.2.2 反硝化微生物
        2.2.3 反硝化影响因素
    2.3 产甲烷原理及影响因素
        2.3.1 产甲烷反应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3.2 产甲烷微生物
        2.3.3 产甲烷影响因素
    2.4 反硝化产甲烷特征及影响因素
        2.4.1 反硝化产甲烷污泥模型及共生关系
        2.4.2 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C、N转换
        2.4.3 反硝化产甲烷微生物
        2.4.4 反硝化产甲烷影响因素
    2.5 复合床反应器特征及应用
    2.6 小结
第3章 材料、方法与分析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配水
        3.1.2 接种污泥
        3.1.3 实验装置
        3.1.4 实验设计
    3.2 分析项目与测试
        3.2.1 常规分析
        3.2.2 气体组成分析
        3.2.3 VFA组成分析
        3.2.4 微生物PCR-DGGE分析
第4章 反硝化产甲烷UBF反应器启动特征
    4.1 反应器启动进料负荷模型
    4.2 反应器启动方案
        4.2.1 先产甲烷,后反硝化启动方案
        4.2.2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启动方案
        4.2.3 启动方案比选
    4.3 污泥菌群形态
    4.4 小结
第5章 反硝化产甲烷UBF反应器影响因素和运行特征
    5.1 反硝化产甲烷UBF反应器影响因素
        5.1.1 HRT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5.1.2 C/N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5.1.3 污泥区上升流速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5.1.4 有机负荷冲击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5.1.5 NH_3-N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5.2 反硝化产甲烷UBF反应器运行特征
        5.2.1 反应底物降解过程
        5.2.2 反应器产气分析
        5.2.3 反应器内VFA变化规律
        5.2.4 反应器内pH值、ORP值变化规律
        5.2.5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C、N物料衡算
        5.2.6 反应器降解COD组分分析
        5.2.7 微生物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处理焦化废水动力学研究
    6.1 动力学模型选择
        6.1.1 Monod模型
        6.1.2 Andrews模型
        6.1.3 实验模型修正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用水及接种污泥
        6.2.2 实验装置及方案
    6.3 焦化废水反硝化产甲烷动力学分析
        6.3.1 有机质降解动力学分析
        6.3.2 NO_x~--N降解动力学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9)干巴菌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干巴菌的营养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2 食用菌多糖及保健功能的研究
    3 多糖抗氧化的机理探讨
        3.1 自由基及危害
        3.2 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4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4.1 酒精性肝损伤概述
        4.2 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4.3 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
        4.4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4.5 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干巴菌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组分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主要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
        2.2 干巴菌多糖含量的测定
        2.3 Sevag法去蛋白
        2.4 干巴菌多糖的纯化
        2.5 多糖纯度的测定
        2.6 紫外光谱分析
        2.7 红外光谱分析
        2.8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3.2 响应面试验对干巴菌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3.3 RPTG的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纯化结果
        3.4 Sepharose 4B再纯化
        3.5 PPTG Ⅲ的紫外光谱分析
        3.6 PPTG Ⅲ的红外光谱分析
        3.7 PPTG Ⅲ的TLC分析
        3.8 PPTG Ⅲ的HPLC分析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巴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主要材料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干巴菌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2.2 干巴菌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干巴菌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2 干巴菌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巴菌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的配置
    2 方法
        2.1 酒精诱导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2.3 小鼠一般状况的观察
        2.4 血清和肝匀浆ALT、AST、TG水平的测定
        2.5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制作
        2.6 透射电镜样本的制备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RPTG对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3.2 RPTG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3.3 RPTG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体重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3.4 RPTG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脏中ALT、AST、TG活力的影响
        3.5 RPTG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6 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分析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生物滤床处理酒精生产企业恶臭废气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气来源与污染物理化特性
    1. 1 废气来源
    1.2主要污染物理化特性
2 废( 臭) 气产生设施及收集装置
3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及排放标准
    3. 1 化学吸收工艺
    3. 2 生物滤池工艺
        3. 2. 1 工艺原理
        3. 2. 2 生物滤床工艺特点
        3. 2. 3 生物滤床除臭工艺流程
        3. 2. 4 相关控制措施
    3. 3 工艺流程图
    3. 4 工程设计
    3. 5 废气排放标准
4 结论

四、填料塔填料脱落对酒精生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D]. 杨明.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2]新型导向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测定及CFD模拟[D]. 汤金龙.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固定生物填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减缓膜污染的研究[D]. 蒋胜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D]. 祁增. 吉林大学, 2020(08)
  • [5]黄芪多糖不同提取工艺对大鼠胃粘膜保护及其机制探讨[D]. 陈自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导向梯形喷射填料式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D]. 杨硕.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广西产竹柏叶质量分析的研究[D]. 申伟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反应器(UBF)处理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工艺研究[D]. 王孝维. 太原理工大学, 2016(12)
  • [9]干巴菌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陆文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10]生物滤床处理酒精生产企业恶臭废气技术探讨[J]. 曹进. 干旱环境监测, 2015(04)

标签:;  ;  ;  ;  ;  

填料塔填料对酒精生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