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的射频治疗

口腔疾病的射频治疗

一、射频治疗口腔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柴碧芳,邓中阳,苗翠,贺启萌,张谊,卫莹,师迎,侯锐[1](2021)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2例临床疗效总结》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对92例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针刺、埋线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疼痛评价量表(NRS)、现在疼痛(PPI)状况及中医症候(TCM)积分的评估。结果:81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其中胃火上攻证患者占比最高(56.5%),有效率80.4%。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最好,有效率97.2%。结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朱芳芳[2](2021)在《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骨小梁结构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颌骨骨质的评估广泛运用于口腔疾病诊疗过程。骨质评估包括骨密度和骨小梁结构特性。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骨组织中矿物质的含量,与骨强度直接相关,临床上常用锥形束CT测量的灰度值表示骨密度,但是灰度值不能体现出骨小梁微观结构的差异。骨小梁是密质骨延伸到松质骨的部分,呈多孔网状结构,造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骨髓填充其中的空隙,骨小梁的三维结构直接影响骨愈合及骨强度。评估骨小梁结构在分析骨的功能和强度、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植骨手术前的骨质量和植骨术后的骨整合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评价骨小梁结构常用显微CT,但是显微CT放射剂量大,仅限于评估小的骨样本,不能扫描临床患者。锥形术CT已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成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灰度密度范围和对比度,以及良好的像噪比。近年来,学者们分别用锥形术CT和显微CT对人体颌骨样本进行体外扫描,定量测量骨形态,结果显示两者测量的三维结构参数具有相关性,从而认为锥形术CT在评估骨小梁微结构方面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目的探讨应用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的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作为骨小梁结构的替代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拍摄的CBCT资料200例,对231个牙缺失位点分别应用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CTAn软件测量骨小梁结构参数(BV/TV、Tb.Th、Tb.N、Tb.Sp)。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骨小梁孔隙率与BV/TV成负相关(r=-0.761,P<0.05);与Tb.Sp成正相关(r=0.856,P<0.05)。(2)缺牙区平均骨小梁孔隙率:上颌后牙区(4.1693±6.0950)%>下颌后牙区(1.8071±2.2037)%>上颌前牙区(1.4079±2.0512)%>下颌前牙区(1.3309±2.4318)%,上颌后牙区与其他区骨小梁孔隙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段中,30-49岁平均骨小梁孔隙率较小,与18-29岁和50-70岁较大的平均骨小梁孔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小梁孔隙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骨小梁孔隙率均值:Ⅳ类骨(1.9359±2.1855)%>Ⅱ/Ⅲ类骨(1.7030±4.6605)%>Ⅰ类骨(1.5307±4.0950)%,Ⅰ、Ⅱ/Ⅲ、Ⅳ类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患者牙槽骨骨小梁结构变化,具有可行性。

高昕,程英杰,崔建通,甘典,王新文[3](2021)在《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文中提出本文报道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诊治过程展示光动力疗法优点及在口腔黏膜疾病中治疗的可普及性。

崔庆哲[4](2020)在《2.79微米高重频声光调QEr:YSGG激光器及牙硬组织消融研究》文中指出中红外3 μm激光器的波长在水的吸收峰与红外光谱指纹区内,在生物医疗、科研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激光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调Q技术是获得窄脉冲宽度、高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输出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中Er:YSGG激光晶体具有较长的上能级寿命以及较高的上转换效率,具有更低的阈值与更高的斜率效率,是获得调Q 2.79μm激光的主要激光晶体之一。目前高重频2.79μm声光调Q激光器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同时具有高热导系数、高损伤阈值、低振荡阈值的高质量激光晶体,在泵浦过程中产生的热透镜效应与热致双折射效应严重影响着光斑质量与脉冲能量;二是缺乏低插入损耗、高损伤阈值以及高衍射效率的声光调Q器件。同时,静态与调Q铒激光在人牙硬组织消融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开展了高重复频率声光调QEr:YSGG2.79μm激光器的研制,并进行了激光消融人牙硬组织的实验研究。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激光器谐振腔进行腔形设计,使具有强热透镜效应的LD侧泵Er:YSGG激光器工作在稳定区内,同时提高腔内模体积以增加激光器的输出能量。选用TeO2晶体制成的声光调Q开关,可以有效对腔内损耗进行周期性调制,从而输出调Q激光脉冲。在重复频率100Hz的工作条件下获得了脉宽76ns、脉冲能量1mJ的调Q激光输出,获得了2.79μm高峰值功率高重复频率调Q激光光源。2.利用Abaqus软件对不同脉冲宽度激光牙硬组织消融温度场以及应力场分布进行了计算仿真,计算使用了基于改变有限元单元物理参数的生死单元技术,得到了消融区不同位置处温度与热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通过缩短激光的脉冲宽度,可以有效控制热损伤范围,调Q激光在消融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激光在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在消融区会有热应力的产生,存在着机械损伤的潜在风险。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在治疗患牙时应控制激光的脉冲能量以减小消融过程中产生的应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铒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特性。利用静态铒激光器研究了激光脉冲宽度对消融阈值以及消融后牙硬组织微结构的影响,观察到激光对人牙本质的消融阈值随着激光脉冲宽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还观察到高能量密度消融实验中牙小管封闭以及牙本质熔融现象。4.利用调Q铒激光器研究了水雾对调Q激光消融阈值与消融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雾流量的增加,调Q激光对人牙本质的消融阈值与损伤阈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牙小管在有水雾冷却条件下更易开放。5.利用高重频调Q铒激光器在调Q和静态激光模式下辐照人离体牙齿,证明了高重频调Q激光在提高消融效率与形貌方面具有优势。通过热电偶测量消融过程中牙髓腔温度,结果表明与静态激光相比,调Q激光消融过程中的牙髓腔的温度低于42℃,保证了牙髓组织的生物活性。

周志强[5](2020)在《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口腔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错颌畸形是影响人们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错颌畸形不仅影响颜面美观,而且进一步可能引起口腔疾病,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心理障碍。针对错颌畸形,传统的牙齿正畸治疗疗程通常比较长,过长的疗程容易造成人们生活的不便。因此,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缩短正畸疗程成为牙齿正畸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法进行了调研,总结了采用物理方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现状,并对现有国内外产品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研究基础、国内外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国内正畸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基于振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提出研制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课题。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研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辅助正畸加速的振动机构和配套的数据监测APP。振动机构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两个部分:首先,根据设计需求制定硬件设计方案,并进行器件选型、硬件电路设计和硬件应用程序设计。硬件电路结构主要分为产生振动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和聚合物锂电池,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系统与蓝牙通信电路、振动控制与反馈电路、使用记录数据存储电路等;基于所使用的蓝牙芯片CC2541,硬件应用程序的设计采用TI公司提供的蓝牙4.0协议栈进行。其次,完成了振动电机偏心块、供口腔咬合的咬嘴以及振动机构外壳的机械结构设计,并选择了食品级硅胶和ABS等材料进行手板样机制作。数据监测APP的设计是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的,主要实现注册登录、蓝牙数据传输、振动模式和时间设置、倒计时和使用记录数据存储等功能。此外,本课题还分别对硬件电路、数据监测APP和振动机构外壳结构的功能指标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验证。针对本课题研制的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特点,和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本课题研究的优势。

杨阳[6](2020)在《一列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对一例行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结果通过细致的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护理措施,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在头颈部恶性黑素瘤的应用具有术中出血少,准确性高的优点,通过密切的医护配合,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李华,孙璐,翟玉洁,宫春宇[7](2019)在《数字化口腔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研究口腔服务平台应用的关键技术及数字化口腔诊疗规范和知识服务应用系统,探索建立新型口腔健康服务模式,对实现科学、高效的医疗资源管理,保证患者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及辅助统筹决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建立口腔综合信息采集和智能决策体系、建立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架构,以及研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与诊疗规范等方面,对于构建数字化口腔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建立新型口腔健康服务模式并开展示范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我国数字化口腔健康管理水平,提升口腔综合服务水平。

肖文华[8](2019)在《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2010年4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三叉神经干及外周支封闭治疗的对照组(25例)与三叉神经干及外周多点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观察组(25例),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天,VAS评分(2.4±0.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7±0.6)分,治疗后半年,VAS评分(1.2±0.4)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68.00%),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6.00%),P <0.05。结论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朱建华,王晶,刘筱菁,郭传瑸[9](2019)在《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穿刺精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穿刺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的精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使用仿真头颅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橡皮泥模拟软组织,术前对模型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将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的术前设计系统,分割卵圆孔作为目标点,选取"皮肤进针点"后生成穿刺路径。将模型固定于模拟手术床的实验台,使用点配准的方式完成系统配准,发送穿刺路径数据至机器人控制器,经过医生确认穿刺路径后,在导航引导下机器人系统自动完成穿刺手术操作。穿刺完成后导航仪获取针尖即刻位置坐标,通过配准矩阵转换,计算针尖点与设计靶点的几何距离对穿刺精度进行术中验证,将穿刺针从执行器末端松解,对模型进行CBCT扫描再次获取术后图像数据,将术前、术后头颅进行图像融合,选取术后图像中针尖坐标数据,经过配准矩阵转换,计算针尖点与设计靶点的几何距离进行术后精度验证。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术中导航验证精度与术后图像融合验证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穿刺手术均一次成功穿过卵圆孔,术中导航验证平均穿刺误差为(0. 56±0. 07) mm,术后图像融合验证平均穿刺误差为(1. 49±0. 1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手术高效、可靠,导航精度是影响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的重要因素。

陈婧娉,曹威,邓力,麦熙,张清彬[10](2018)在《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并且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单纯射频热凝组35例,单纯阿霉素组35例,联合治疗组35例;联合治疗组采取三叉神经射频热凝+阿霉素注射方法联合治疗。结果依次选取术后5个时间点进行随访,治疗结束后第2周和第1个月,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随访时,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单纯阿霉素组复发2例,单纯射频热凝组复发3例,联合治疗组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射频热凝术和单纯阿霉素组,值得临床推广。

二、射频治疗口腔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频治疗口腔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2例临床疗效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和中药方剂
        1.3.1 胃火上攻证
        1.3.2 肝火上炎证
        1.3.3 风寒袭表证
        1.3.4 气滞血瘀证
    1.4 针刺治疗方法[14]
    1.5 埋线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定标准
    1.7 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2)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骨小梁结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实验设备及参数
    2.3 观测位置选取及数据测量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缺牙区骨小梁孔隙率与骨小梁结构参数相关性分析
    3.2 不同缺牙部位骨密度、骨小梁孔隙率比较
    3.3 不同年龄段骨密度、骨小梁孔隙率比较
    3.4 骨小梁孔隙率与骨密度相关关系分析
4 讨论
5 本研究的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骨小梁微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过程
    1.3 治疗结果
2 讨论

(4)2.79微米高重频声光调QEr:YSGG激光器及牙硬组织消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3μm固体激光器研究现状
    1.3 3μm激光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3.1 3μm激光在口腔科中的应用
        1.3.2 3μm激光在医学其他领域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调Q固体激光器基本原理和设计
    2.1 声光调Q基本原理
    2.2 3μm声光调Q开关
    2.3 激光增益介质的热效应与补偿
        2.3.1 圆柱形激光增益介质温度分布
        2.3.2 圆柱形激光增益介质热应力分布
        2.3.3 圆柱形激光增益介质热透镜效应补偿方法
        2.3.4 圆柱形激光晶体棒的热退偏效应和补偿方法
    2.4 固体激光器的谐振腔设计原理
        2.4.1 空间近轴光线的传播矩阵
        2.4.2 共轴球面腔的谐振腔设计
        2.4.3 谐振腔中基模高斯光束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79μm声光调Q激光器的设计方案与实验研究
    3.1 Er:YSGG晶体的热分布仿真
        3.1.1 热分布仿真步骤
        3.1.2 热分布仿真结果
    3.2 2.79μm声光调Q激光器的谐振腔设计
        3.2.1 Er:YSGG激光增益介质热透镜的测量
        3.2.2 强热透镜效应下Er:YSGG激光器谐振腔的设计
    3.3 2.79μm波长TeO_2声光调Q Er:YSGG激光器实验研究
        3.3.1 Er:YSGG激光器泵浦源与TeO_2声光调Q开关
        3.3.2 声光调Q Er:YSGG激光器研制
        3.3.3 声光调Q Er:YSGG激光器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牙硬组织消融的仿真计算
    4.1 脉冲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的理论基础
    4.2 脉冲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的计算仿真
        4.2.1 脉冲激光牙硬组织消融温度分布计算仿真
        4.2.2 脉冲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热应力分布计算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牙硬组织消融的实验研究
    5.1 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5.2 Er:YAG激光脉宽对牙硬组织消融特性影响的研究
        5.2.1 激光脉宽对消融阈值的影响
        5.2.2 激光脉宽对消融形貌的影响
    5.3 水雾对调Q Er:YAG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5.3.1 水雾对调QEr:YAG激光消融阈值的影响
        5.3.2 水雾对调QEr:YAG激光机械损伤阈值的影响
    5.4 高重频2.79μm调Q激光牙硬组织消融的实验研究
        5.4.1 2.79μm调Q激光重复频率对消融效率的影响
        5.4.2 2.79μm调Q激光重复频率对牙硬组织微结构的影响
        5.4.3 2.79μm调Q与静态激光对牙髓腔温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物理方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2章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整体设计方案
    2.1 机械振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基础
    2.2 需求分析和整体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硬件电路和机械结构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
        3.1.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3.1.2 振动源的选择
        3.1.3 电源电路设计
        3.1.4 控制系统与蓝牙通信电路设计
        3.1.5 振动控制与反馈电路设计
        3.1.6 使用记录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2 机械结构设计
        3.2.1 总体机械结构设计方案
        3.2.2 振动电机偏心块结构设计
        3.2.3 咬嘴与振动机构外壳的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硬件应用程序和数据监测APP设计
    4.1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硬件应用程序设计
        4.1.1 硬件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4.1.2 硬件应用程序设计
        4.1.3 无线更新硬件应用程序
    4.2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数据监测APP设计
        4.2.1 数据监测APP开发平台搭建
        4.2.2 数据监测APP功能框架
        4.2.3 数据监测APP功能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测试验证和对比分析
    5.1 硬件电路和数据监测APP测试
        5.1.1 硬件电路功能指标测试
        5.1.2 数据监测APP功能测试
    5.2 振动机构外壳结构验证与调整
    5.3 同类产品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一列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检查
    2.2 饮食护理
    2.3 术前准备
    2.4 心理护理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3.1.2 监测电解质
        3.1.3 预防感染
    3.2 口腔护理
    3.3 饮食护理
4 小结

(7)数字化口腔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口腔综合信息采集和智能决策体系
2 建立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架构
3 研究建立标准、规范的数字化口腔服务流程与诊疗规范
    3.1 口腔健康服务
    3.2 口腔医疗服务
        3.2.1 在线咨询
        3.2.2 建档
        3.2.3 预约
        3.2.4 诊疗
        3.2.5 三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3.2.6 医疗评价
    3.3 口腔医疗的数字化模式
        3.3.1 数字化印模技术
        3.3.2 三维数字化影像技术
        3.3.3 CAD/CAM 技术
    3.4 特定口腔疾病的智能预测和预警技术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8)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对比
    2.2 治疗效果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9)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穿刺精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设备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射频热凝术:
        1.2.2 阿霉素骨孔注射:
        1.2.3 联合治疗组:
    1.3 疗效评价
        1.3.1 评价方法:
        1.3.2 疼痛评分:
        1.3.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射频治疗口腔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2例临床疗效总结[J]. 柴碧芳,邓中阳,苗翠,贺启萌,张谊,卫莹,师迎,侯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06)
  • [2]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骨小梁结构的应用研究[D]. 朱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多发性乳头状瘤1例[J]. 高昕,程英杰,崔建通,甘典,王新文. 口腔医学研究, 2021(02)
  • [4]2.79微米高重频声光调QEr:YSGG激光器及牙硬组织消融研究[D]. 崔庆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牙齿正畸加速辅助仪的研制[D]. 周志强. 深圳大学, 2020(10)
  • [6]一列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J]. 杨阳. 西南军医, 2020(03)
  • [7]数字化口腔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 李华,孙璐,翟玉洁,宫春宇. 人民军医, 2019(12)
  • [8]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肖文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1)
  • [9]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穿刺精度研究[J]. 朱建华,王晶,刘筱菁,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10]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 陈婧娉,曹威,邓力,麦熙,张清彬. 实用医技杂志, 2018(12)

标签:;  ;  ;  ;  

口腔疾病的射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