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测定

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测定

一、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药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吕文祥,程鹏,彭荟,王海洋,王海防,郭秀霞,张崇星,刘宏美,公茂庆,刘丽娟[1](2022)在《山东省东平湖地区2021年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文中提出目的检测山东省东平湖地区淡色库蚊幼虫与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防控蚊虫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7月7日从东平湖地区采集淡色库蚊野外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F1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生物测定法,幼虫测试采用浸渍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和回归方程;成蚊测试采用接触筒法测定抗性水平,并将结果录入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东平湖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55、6.52、180.00、100.50和1.50倍,对敌敌畏和残杀威表现为低度抗性,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表现为高度抗性,对Bti表现为敏感;将淡色库蚊成蚊暴露于0.025%溴氰菊酯、0.025%高效氯氰菊酯、5%马拉硫磷和0.01%残杀威各1 h,24 h死亡率分别为16.00%、20.00%、100%和88.00%,成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呈高度抗性,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呈敏感和可疑抗性。结论山东省东平湖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当加强该地区蚊虫抗药性监测,采取合理的治理手段,延缓蚊虫抗药性发展,提高防控效果。

刘庭玮[2](2021)在《基于破坏微纳结构的环境友好型灭蚊方法》文中认为病媒蚊中的雌蚊通过刺吸人类的血液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目前世界上病媒蚊传播的病毒已知的种类有40余种[1]。蚊虫对世界的公共卫生有着巨大的危害性,在2015年寨卡病毒通过蚊虫传播造成南美洲约200万人感染[2]。现阶段控制病媒蚊的手段还是以植物源杀虫剂(例:除虫菊酯)、微生物源农药(例:苏云金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昆虫调节剂(例:避蚊胺)为主[3],大量使用药剂会使蚊虫产生耐药性;传统的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还会造成人和动物的中毒反应[4-6]。因此,开发出新的环境友好型灭蚊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蚊虫移动主要依靠翅膀。而蚊虫在大如雨滴等宏观液体以及小至气溶胶的雾滴中都能够生存,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通过前人对液滴与蚊虫翅膀接触的研究,可知蚊虫主要是靠翅膀的微纳米结构和梳理行为来去除液滴。本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致观测,并以破坏蚊虫的翅膀结构为思路,尝试研发新式环境友好型灭蚊工艺。首先对库蚊翅膀与有机酸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库蚊翅膀的化学组分为几丁质后,选出能够有效溶解几丁质且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小的有机酸,通过微观手段,使用氦离子显微镜观测并分析出乳酸对库蚊翅膀影响较大,其影响主要为软化翅膀、腐蚀翅鳞和刚毛、使翅膀基底龟裂。为了使溶液在喷洒后更好地附着于库蚊体表,进而将乳酸与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研究混合水溶液通过雾化器喷洒气溶胶至培养箱内对活体库蚊的致死率,并用氦离子显微镜观察实验后有机酸对库蚊翅膀结构产生的破坏,发现库蚊翅膀的表面微结构被腐蚀,翅膀的表面粗糙度随之下降,进而影响其翅膀超疏水的特性,使库蚊无法飞行、移动,从而达到击倒库蚊的效果。最后,通过使用新式环境友好型灭蚊药剂以及病媒蚊防控主要使用的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开展室内和室外现场灭蚊实验,对比两者的蚊虫密度下降率,证明乳酸与茶皂素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产生的气溶胶短时间内的击倒效果比高效氯氰菊酯好,但在持续性上仍需改善;目前尚无文献表明蚊虫会对此种方式产生抗药性,是具有应有价值的高效环保的灭蚊技术。

杨罗菊[3](2021)在《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中山市全年气候温暖,平均温度为21.8℃,相对湿度平均为83%,适宜白纹伊蚊等病媒生物孳生,且白纹伊蚊是当地优势蚊种之一。中山市曾多次暴发登革热疫情,近年来,以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形式同时存在。对于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主要靠大量喷洒杀虫剂进行消杀,降低蚊媒密度,然而,随着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增加了登革热传播的风险。本研究于2019年至2020年蚊媒活动高峰期,在中山市选取6个不同生境采集蚊虫样本,通过生物测定法了解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并用生化测定法测定其与抗性相关的代谢酶活性,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其抗性机制,为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合理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中山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对拟除虫菊酯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中山种群对0.03%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4%氯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08%顺式氯菊酯类杀虫剂的1h击倒率范围为19.09%~89.82%,24h死亡率范围为17.69%~56.61%;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这5个种群对以上5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死亡率范围分别为21.43%~94.00%、21.37%~55.83%、6.60%~54.78%、4.04%~66.67%、2.61%~40.98%,只有JZ种群对0.4%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为可能抗性种群M,其余表现为抗性种群S。2.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对于GST,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广(14.33~77.47 nmol/min mg pr),FJ种群酶活性水平比敏感品系高,JZ种群和HG种群的酶活性低于敏感品系;对于MFO,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小(0.91~1.90 nmol cytc/mg pr),JZ种群、GY种群、SX种群酶活性水平比敏感品系高,FJ种群低于敏感品系;对于NSE,野外种群的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广(63.27~155.53 nmol a-萘酚/min mg pr),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均显着低于敏感品系。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了JZ种群、GY种群、HG种群、FJ种群、SX种群、DJ种群6个生境的白纹伊蚊种群,其kdr基因1534位点均发生了较高频率突变,1532位点未发生突变。1532位点只有1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ATC/I,1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ATC/ATC(I/I)。1534位点发生了突变,共有5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突变型TTG/L、TCC/S、TCG/S和TGC/C;10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C/TTC(F/F),野生型杂合子TTC/TCC(F/S)、TTC/TCG(F/S)、TTC/TTG(F/L)、TTC/TGC(F/C),突变型纯合子TTG/TTG(L/L)、TCC/TCG(S/S),突变型杂合子TCC/TCC(S/S)、TTG/TCC(L/S)、TCC/TGC(S/C)。4.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抗性表型和敏感表型的kdr基因1534位点均发生了突变,敏感品系组均为野生型,经卡方检验,抗性表型和敏感表型的kdr基因1534位点的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山市野外种群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种类的杀虫剂轮替使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以提高消杀效果。中山种群蚊虫代谢酶活性增高,以及kdr基因已出现较高频率的突变,可见,代谢抗性和击倒抗性是中山种群抗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中山市白纹伊蚊的长期抗药性监测,以及探究其抗性形成的原因对虫媒传染病的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林雅[4](2021)在《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芦笋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田间甜菜夜蛾抗药性的逐渐增加,大部分化学杀虫剂的药效降低,其防控越来越困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 Polyhedro Virus,简称SeNPV)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能够在宿主中造成病毒病流行,是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国内外对SeNPV和杀虫剂协同使用治理抗性甜菜夜蛾的技术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监测了浙北地区芦笋种植园的甜菜夜蛾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测定了SeNPV对11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评估了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一步开展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协同作用的代谢机理研究,相关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甜菜夜蛾防治方法及抗性治理措施打下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浙北地区芦笋种植园甜菜夜蛾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平湖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最高(43.58倍),其次为乙基多杀菌素(17.88倍),对多杀霉素最敏感(1.21倍);甜菜夜蛾桐乡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22.57倍),其次为茚虫威(16.2倍),对溴氰虫酰胺最敏感(0.86倍)。两地甜菜夜蛾对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和氟啶脲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对虱螨脲、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氟铃脲和多杀霉素都处于敏感水平(<5倍),对氯虫苯甲酰胺分别为敏感性下降(4.00倍)和中抗水平(22.57倍)。结合抗性监测区芦笋基地的用药情况来看,两地甜菜夜蛾对近两年用药较多的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虫螨腈都已产生抗药性,之前已产生较高抗药性的甲维盐并没有因为这两年的停用而恢复药剂敏感度。2.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评估结果显示:当试虫对象为室内种群3龄幼虫时,亚致死剂量(LC25)SeNPV对氟啶脲、虱螨脲、氟铃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这5种杀虫剂有增效作用;当试虫对象为平湖种群3龄幼虫时,LC25 SeNPV对甲维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氟啶脲、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氟铃脲、茚虫威、多杀霉素这11种杀虫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当试虫对象为桐乡种群3龄幼虫时,除了虱螨脲和甲氧虫酰肼这两种药剂,LC25 SeNPV对其余9种杀虫剂均具有增效作用。无论试虫是室内种群还是田间种群,亚致死剂量(LC25)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虫螨腈、氟啶脲、氟铃脲和乙基多杀菌素均具有增效作用。3.SeNPV与两种化学杀虫剂协同使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LC50 SeNPV+10%虫螨腈900 m L/hm2(500倍)处理药后6 d、10 d防效分别达75.15%、85.36%,与对照药剂10%虫螨腈1800 m L/hm2(500倍)相比显示出良好的持效性和杀虫效果;LC50 SeNPV(1.9×107 PIB/m L)+虫螨腈(900 m L/hm2)(1000倍)处理,药后3d、6 d、10 d的防效分别为64.49%、71.74%、80.48%,与对照药剂对应的61.50%、58.61%和71.03%的防效相比,虫螨腈使用量减少50%依然保持与对照药剂相当的防效,减药增效效果明显。在SeNPV与甲维盐的混配试验中,LC50 SeNPV+5%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杀虫活性最高,药后3 d、6 d、10 d的防效分别为64.58%、60.36%、80.64%;LC25 SeNPV(9.9×106 PIB/m L)+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和LC50 SeNPV(1.9×107 PIB/m L)+甲维盐(450 g/hm2)(2000倍)处理的防效也显着高于对照5%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的防效,SeNPV同样显示优良的减药增效效果。试验也显示,由于田间环境比室内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所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与其中病毒或杀虫剂的浓度不是线性关系。4.SeNPV与甲维盐、虫螨腈协同使用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增效剂PBO对虫螨腈有明显拮抗作用,DEM对甲维盐有明显增效作用,TPP对虫螨腈有明显拮抗作用,而对甲维盐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合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单剂处理后幼虫体内酶比活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平湖种群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虫螨腈的抗性分别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变化相关;推测SeNPV对甲维盐的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SeNPV的加入可使部分因酯酶活性较高而无法被甲维盐直接致死的幼虫死亡;推测SeNPV对虫螨腈的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SeNPV提高了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了虫螨腈的转化作用,提升其致死活性;由于SeNPV与杀虫剂的致死机制不同,解毒代谢机制是不是SeNPV对化学杀虫剂增效作用的主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韩坤,张术斌,吴建华,郑艳娟,虎明明,马宏宇,赵聪,王东辉,马学平,李海军[5](2021)在《宁夏部分地区淡色库蚊和家蝇的抗药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淡色库蚊和吴忠市、中卫市以及固原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现场种群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成虫对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结果双硫磷和吡丙醚对银川市淡色库蚊幼虫LC50值分别为0.001 2和0.563 2 mg/L,淡色库蚊幼虫对两个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9、1.16。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对吴忠、中卫和固原3个市家蝇成虫的平均LD50值分别为0.070 7、0.036 4和0.049 0μg/只,家蝇成虫对3个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3.02、57.83和0.61倍。结论银川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双硫磷和吡丙醚仍处于敏感水平。吴忠、中卫和固原3个市家蝇成虫对毒死蜱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

曾杜娟[6](2020)在《深圳市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及其抗药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进行持续性监测,掌握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探讨白纹伊蚊密度(诱蚊诱卵指数、布雷图指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同时检测坪山区不同生境(工业区、中心区、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水平,并探讨白纹伊蚊的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机制,为坪山区白纹伊蚊的持续性防控及预防登革热疫情的传播、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方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方法:采用诱蚊诱卵器法。2015-2018年每月随机选取居民区、公园、医院至少各1处布放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2015年-2018年每月随机选取居民区、外环境(医院、公园、工地)至少各1处做布雷图指数调查。2.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在深圳气象局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气象因素资料(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月平均相对湿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3.白纹伊蚊抗药性检测方法:抗药性检测方法:应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检测坪山区三种生境(工业区、中心区、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代谢抗性检测方法:采用酶标仪法测定每个种群白纹伊蚊幼虫的非特异酯酶(NSE)、多功能氧化酶(MFO)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同时通过增效醚(PBO)间接测定白纹伊蚊幼虫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P450s)活力水平,探究代谢抗性机制。基因靶标抗性检测方法:分别将每只白纹伊蚊置于液氮中研磨后提取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击倒抗性基因(kdr基因)片段,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的突变情况,探究靶标抗性机制。结果:1.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白纹伊蚊专项监测结果:坪山区2015-2018年四年的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5.71。对比不同生境的MOI结果,发现公园的MOI最高,医院的MOI最低。坪山区2015-2018年每年的MOI均呈单峰分布,密度高峰主要集中在6-9月。白纹伊蚊幼虫监测结果:坪山区2015-2018年四年的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3.72,平均容器指数(CI)为23.71,平均房屋指数(HI)为2.94。对比两种生境的BI结果,发现每年均为居民区高于外环境。坪山区2015-2018年四年的BI均呈单峰分布,密度高峰主要集中在7-9月。2.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MOI、BI与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相对湿度均呈现正向相关关系(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MOI为因变量时,月平均气温及月降雨量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为0.789,P=0.006)。当BI为因变量时,月降雨量及月平均气温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为0.774,P=0.012)。3.白纹伊蚊抗药性检测结果:坪山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水平:工业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中心区和生态区幼虫为中抗性,抗性指数为24.13、17.74、18.81;工业区及中心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为19.40、16.50,对双硫磷的抗性指数为12.38、18.10,属中抗性,对氯菊酯、残杀威产生低抗性;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氯菊酯的抗性指数为7.70、8.82、3.26,属低抗性,对残杀威敏感。白纹伊蚊代谢抗性机制:工业区白纹伊蚊幼虫的NSE、MFO、GST酶活力分别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幼虫酶活力的1.31、1.56、1.21倍(P<0.05)。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的GST酶活力分别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幼虫酶活力的1.43、1.19倍(P<0.05)。PBO对工业区、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的增效比分别为1.86、1.79和1.49,说明PBO增强了溴氰菊酯对坪山区白纹伊蚊种群的毒力作用。白纹伊蚊靶标抗性机制:对坪山区共108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进行测序,在1534位点发现突变,突变率为5.56%。共发现3种等位基因,5种基因型。工业区白纹伊蚊的kdr基因发生F1534L突变,突变率为4.65%。中心区白纹伊蚊的kdr基因发生F1534L和F1534S突变,总突变率为11.43%。而生态区白纹伊蚊的kdr基因未发生突变。结论:1.深圳市坪山区2015-2018年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在密度高峰期时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白纹伊蚊密度与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为月平均气温及月降雨量。2.工业区及中心区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较高,而生态区较低。工业区白纹伊蚊抗性可能与NSE、MFO、GST及P450s酶活力升高及kdr基因F1534L突变有关。中心区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可能与GST、P450s酶活力升高及kdr基因F1534S、F1534L突变相关。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可能与GST、P450s酶活力升高有关。3.根据坪山区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建议加强定期监测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及其相关抗性机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治理方案。

宋晓,程鹏,王海防,郭秀霞,吕晔源,刘宏美,刘丽娟,张崇星,赵玉强,寇景轩,王怀位,公茂庆[7](2020)在《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掌握鲁西南地区现场淡色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蚊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与药物复配法,2018年6-9月测试山东省西南地区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淡色库蚊幼虫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DDVP)、残杀威、三氯杀虫酯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以及杀虫剂混合后的共毒系数。结果 3个地区淡色库蚊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DDVP、残杀威、三氯杀虫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4.43~557.54、118.17~445.33、6.44~19.00、2.37~8.10、0.88~2.98,除济宁与菏泽地区淡色库蚊对DDVP的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氰菊酯+DDVP、氯氰菊酯+残杀威、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后共毒系数分别为199.58~456.95、190.56~292.37、123.32~319.24、192.31~367.32,DDVP+残杀威复配效果不佳(共毒系数:99.87~108.36)。结论经过几十年的化学防治,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蚊虫孳生,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杨小东[8](2019)在《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俗称亚洲虎蚊,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蚊子,也是我国登革热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使用高效、低毒的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随着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因此,明确白纹伊蚊对常用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机制,对白纹伊蚊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研究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击倒活性及白纹伊蚊对四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分别为67.26%、48.67%、38.17%和35.27%;对野外品系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分别为56.15%、36.74%、34.95%和29.61%,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间的驱避活性差异均不显着。(2)采用Arm-in-cage assay和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结果表明:甲氧苄氟菊酯的击倒速度最快,四氟甲醚菊酯的击倒率最高。Arm-in-cage assay测定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19.276 min、21.605min和40.514 min,对野外品系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26.111 min、43.262 min和78.411 min,Es-生物丙烯菊酯均未达到半击倒数;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7.509 min、11.358 min和12.801 min;对野外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9.245 min、13.582 min和15.775 min;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为34.584 min,对野外白纹伊蚊未达到半击倒数。(3)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点滴法,测定四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和四氟甲醚菊酯汰选11代抗性野外白纹伊蚊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幼虫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及Es生物丙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2、7.54、2.63和6.77倍;野外抗性品系幼虫和成虫抗性倍数分别为42.55、33.92、6.58和8.02倍;18.15、11.60、4.90和4.66倍;四氟甲醚菊酯汰选的野外抗性品系对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丙烯菊酯产生的交互抗性倍数为4.99、2.98和1.18倍。(4)采用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和酶抑制剂和药物混合处理两种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酶抑制剂PBO(胡椒基丁醚)和S2(八氯二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的方法增效作用优于酶抑制剂和药物混合处理的方法,两种方法的增效作用存在差异,但均显示出PBO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的增效作用明显,其中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的方法增效比分别为14.614、9.199、6.252和18.860;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物的方法增效比分别为10.537、6.040、5.541和10.099;增效剂S2增效效果均不明显。(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和四氟甲醚菊酯汰选的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体内10个代谢基因的m RNA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谷胱甘肽S-转移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肪酶3、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P450 CYP6N3v1、L-乳酸脱氢酶、ATP合酶b亚基9种代谢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品系均过量表达,差异倍数分别为79.8、11.5、13.5、7.5、9.6、6.8、6.7、4.9和3.3倍,磷酸化酶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品系降低,差异倍数为0.7。进一步对其体内I、II、III三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大亚基表达量检测发现,三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均有过量表达,差异倍数分别为56.0、9.1和2.3倍。(6)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的结构域II、III、IV部分基因进行克隆检测发现,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结构域III的F1534位点发生等位基因突变(F1534S)。(7)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体内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体Ⅰ(NADH-辅酶Q还原酶)、Ⅱ(琥珀酸脱氢酶)、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Ⅴ(ATP合酶)活性、MFOs活性、Na+/K+-ATPase活性及ATP含量测定发现,野外抗性品白纹伊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和Ⅴ酶的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06、2.51、1.03、5.38和13.86倍,MFOs和Na+/K+-ATPase的活性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品系的2.15和1.21倍,ATP含量较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减少38.06%。(8)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代谢速率进行检测发现,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的1.67倍。

魏冬冬,臧爱梅,马荣,程鹏,郭秀霞,刘丽娟[9](2018)在《山东省潍坊市城区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山东省潍坊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该地区媒介蚊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媒介蚊虫流行季节采集潍城区、坊子区和奎文区淡色库蚊幼虫,利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LC50,计算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指数。结果潍城、坊子和奎文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474. 7、377和359. 9,其次为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179、172. 9和169. 5,3个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均低于10。结论潍坊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抗药性,其中对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在以后的防治中,应减少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使用量,加强媒介蚊虫的综合治理。

葛伟[10](2018)在《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淡色库蚊是我国主要的家栖蚊种,更是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为蚊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拟除虫菊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化学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已经导致了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报道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对杀虫剂抗性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仲丁威等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蚊虫治理提供新的措施。[方法]2011年-2015年,在张家港市城区选择10个监测点,每年4-11月份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的密度监测,于2016年6月,在张家港市郊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淡色库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挑选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淡色库蚊幼虫抗药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限等统计指标数值。[结果]2011年-2015年,张家港市城区各监测点共捕获各类蚊虫7740只。其中淡色库蚊4775只,占总捕获总数的61.69%。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上述五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54、6.17、2.13、65.15、8.25。结果显示,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已产生高度抗药性,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气菊酯、氯菊酯、仲丁威也已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的抗药性,但抗性水平较低。[结论]应该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合理选择用药,在之后对于淡色库蚊应对中以消灭蚊类的孳生地为主,应该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生物、环境等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方法的使用。并加强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监测,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二、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药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药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东平湖地区2021年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蚊虫
    1.2 测试药物及来源
    1.3 方法
        1.3.1 幼虫浸渍法[6]
        1.3.2 成蚊接触简法[7]
    1.4 抗药性判定标准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
    2.2 淡色库蚊成蚊对4种杀虫剂的击倒变化趋势
3 讨论

(2)基于破坏微纳结构的环境友好型灭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病媒蚊杀虫剂的发展及其抗药性
    1.2 库蚊的翅膀结构与梳理行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库蚊翅膀微观形貌与亲疏水性研究
    2.1 实验系统介绍
        2.2.1 样品制备
        2.2.2 观测系统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课题的提出
第三章 有机酸对库蚊翅膀微结构破坏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系统介绍
        3.2.1 观测系统
    3.3 实验结果讨论
第四章 不同气溶胶环境下库蚊致死率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系统介绍
    4.3 实验结果讨论
第五章 添加精油试剂对库蚊幼虫(孑孓)灭杀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系统介绍
    5.3 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章 室内现场实验
    6.1 引言
    6.2 实验系统介绍
        6.2.1 实验地点
        6.2.2 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6.2.3 实验流程
    6.3 实验结果讨论
第七章 室外现场实验
    7.1 引言
    7.2 实验系统介绍
        7.2.1 实验地点
        7.2.2 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7.2.3 实验流程
    7.3 实验结果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3)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纹伊蚊概述
    1.2 蚊媒传染病的控制及蚊虫抗药性
    1.3 蚊虫抗药性机理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虫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白纹伊蚊抗药性生物测定方法
        2.2.3 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测定方法
        2.2.4 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检测方法
        2.2.5 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白纹伊蚊野生种群采集结果
    3.2 中山市白纹伊蚊生物测定结果
        3.2.1 中山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3.2.2 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3.3 中山市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测定结果
    3.4 中山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检测结果
        3.4.1 白纹伊蚊基因组DNA提取及扩增
        3.4.2 中山市白纹伊蚊kdr基因多态性分析
    3.5 白纹伊蚊kdr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山市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
    4.2 中山市白纹伊蚊的代谢抗性
    4.3 中山市白纹伊蚊的击倒抗性
    4.4 kdr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甜菜夜蛾概述
        1.1.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
        1.1.2 甜菜夜蛾为害情况
        1.1.3 甜菜夜蛾抗性现状
        1.1.4 甜菜夜蛾抗药性机理
        1.1.4.1 表皮穿透性的降低
        1.1.4.2 解毒酶活性的增强
        1.1.4.3 神经系统敏感性的下降
        1.1.4.4 抗性遗传
        1.1.5 甜菜夜蛾综合治理
        1.1.5.1 完善预测预报与抗性监测工作
        1.1.5.2 培养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新型农民
        1.1.5.3 农业防治
        1.1.5.4 物理防治
        1.1.5.5 生物防治
        1.1.5.6 化学防治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概述
        1.2.1 杆状病毒杀虫剂
        1.2.2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甜菜夜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供试甜菜夜蛾
        2.1.1.2 供试药剂
        2.1.1.3 试验器材
        2.1.2 试验方法
        2.1.2.1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2.1.2.2 抗性检测区田间用药调查
        2.1.2.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甜菜夜蛾敏感基线
        2.2.2 甜菜夜蛾抗性监测
        2.2.2.1 平湖监测点
        2.2.2.2 桐乡监测点
        2.2.3 浙北地区芦笋地用药情况
    2.3 讨论
3 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供试昆虫
        3.1.1.2 供试药剂
        3.1.1.3 试验器材
        3.1.2 试验方法
        3.1.2.1 SeNPV室内毒力测定
        3.1.2.2 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测定
        3.1.2.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SeNPV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2.1.1 SeNPV对室内种群致病力测定
        3.2.1.2 SeNPV对平湖种群致病力测定
        3.2.1.3 SeNPV对桐乡种群致病力测定
        3.2.2 SeNPV对化学杀虫剂增效活性评估结果
        3.2.2.1 SeNPV对室内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2.2.2 SeNPV对平湖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2.2.3 SeNPV对桐乡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3 讨论
4 SeNPV与甲维盐、虫螨腈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1.1 供试场地
        4.1.1.2 供试药剂
        4.1.1.3 试验器材
        4.1.2 试验方法
        4.1.2.1 试验设计
        4.1.2.2 调查方法
        4.1.2.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
        4.2.2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
    4.3 讨论
5 SeNPV对甲维盐、虫螨腈的增效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1.1 供试虫源
        5.1.1.2 供试药剂
        5.1.1.3 试验器材
        5.1.2 试验方法
        5.1.2.1 增效剂试验
        5.1.2.2 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测定
        5.1.2.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增效剂对甲维盐和虫螨腈的增效作用
        5.2.2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MFO活性影响
        5.2.3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GSTs活性影响
        5.2.4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CarE活性影响
        5.2.5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MFO活性影响
        5.2.6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GSTs活性影响
        5.2.7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CarE活性影响
    5.3 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宁夏部分地区淡色库蚊和家蝇的抗药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
    1.2 试剂
    1.3 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淡色库蚊幼虫对2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2.2 家蝇对3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
        2.2.1 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家蝇对3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2.2.2 吴忠市和固原市家蝇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状况
3 讨论
    3.1 淡色库蚊幼虫对2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
    3.2 家蝇对3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

(6)深圳市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及其抗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深圳市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2.1 方法
        2.1.1 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2.1.2 气象因素资料
        2.1.3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白纹伊蚊专项监测结果
        2.2.2 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监测
        2.2.3 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3 讨论
第三章 深圳市坪山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研究
    3.1 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杀虫剂原药
    3.2 方法
        3.2.1 生境分区
        3.2.2 试虫来源
        3.2.3 抗药性生物测定(幼虫浸渍法)
        3.2.4 代谢酶活力测定
        3.2.5 增效醚PBO增效实验
        3.2.6 kdr基因检测
        3.2.7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抗药性测定
        3.3.2 代谢酶活力测定
        3.3.3 P450s参与坪山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形成
        3.3.4 kdr基因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白纹伊蚊抗药性情况
        3.4.2 白纹伊蚊代谢抗性机制
        3.4.3 白纹伊蚊靶标抗性机制
        3.4.4 建议
第四章 创新点与不足
    4.1 创新点
    4.2 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试药物
    1.2 供试蚊虫
        1.2.1 敏感品系
        1.2.2 现场种群
    1.3 方法
        1.3.1 生物测试法
        1.3.2 毒力测试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现场蚊虫抗药性
    2.2 杀虫剂复配情况
3 讨论

(8)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蚊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1.1 蚊虫的危害
        1.1.2 蚊虫的防治措施
    1.2 蚊虫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性机制
        1.2.1 蚊虫的抗药性现状
        1.2.1.1 蚊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2 蚊虫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3 蚊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4 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2 蚊虫的抗药性检测方法
        1.2.3 蚊虫的抗药性机制
        1.2.3.1 生化抗性
        1.2.3.2 生理抗性
        1.2.3.3 行为抗性
    1.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概述
    1.4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研究现状
    1.5 杀虫增效剂的研究现状
    1.6 昆虫线粒体呼吸链系统概述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实验仪器
        2.1.1 供试药剂
        2.1.2 化学试剂
        2.1.3 分子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供试昆虫
    2.3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测定
        2.3.1 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
        2.3.2 国标法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
    2.4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测定
        2.4.1 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
        2.4.2 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
    2.5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1 白纹伊蚊幼虫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2 白纹伊蚊成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3 抗性评价标准
    2.6 代谢酶抑制剂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测定
    2.7 白纹伊蚊10种代谢调控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2.8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三甲基m RNA表达水平测定
    2.9 白纹伊蚊成蚊DNA提取和kdr突变检测
    2.10 白纹伊蚊体内几种酶系活性测定
        2.10.1 供试蚊虫
        2.10.2 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测定
        2.10.3 Na~+/K~+-ATPase活性测定
        2.10.4 ATP含量测定
        2.10.5 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测定
    2.11 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测定结果
    3.2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测定结果
    3.3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3.1 白纹伊蚊幼虫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3.2 白纹伊蚊成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4 代谢酶抑制剂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测定结果
    3.5 白纹伊蚊10种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3.6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三甲基m RNA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3.7 白纹伊蚊成蚊DNA提取和kdr突变检测结果
    3.8 白纹伊蚊体内几种酶系活性测定结果
        3.8.1 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测定结果
        3.8.2 Na~+/K~+-ATPase活性和ATP含量测定
        3.8.3 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测定结果
    3.9 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击倒活性及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
        4.1.2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代谢抗性研究
        4.1.3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靶标抗性研究
        4.1.4 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系统介导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制研究
    4.2 结论
5.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5.1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的高过量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及Na~+/K~+-ATPase活性升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山东省潍坊市城区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
    1.2 试剂
    1.3 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张家港市蚊密度及种群监测
    2.1 材料及方法
    2.2 监测结果
第三部分 :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3.1 张家港蚊虫防治概况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蚊虫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生物测定法
        3.3.2 幼虫的生物测定浸渍法
    3.4 质量控制
        3.4.1 野外试虫采集前准备
        3.4.2 野外试虫采集操作时
        3.4.3 试虫的运送及饲养
        3.4.4 实验人员
        3.4.5 数据处理
    3.5 实验结果
        3.5.1 五种浓度的94.62%溴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2 五种浓度的91.16%高效氯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3 五种浓度的89.73%氯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4 五种浓度的95.1%双硫磷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5 五种浓度的95%仲丁威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4.2 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4.3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其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药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东平湖地区2021年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J]. 吕文祥,程鹏,彭荟,王海洋,王海防,郭秀霞,张崇星,刘宏美,公茂庆,刘丽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01)
  • [2]基于破坏微纳结构的环境友好型灭蚊方法[D]. 刘庭玮. 北京大学, 2021(09)
  • [3]中山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虫剂的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杨罗菊.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4]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D]. 林雅.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5]宁夏部分地区淡色库蚊和家蝇的抗药性调查[J]. 韩坤,张术斌,吴建华,郑艳娟,虎明明,马宏宇,赵聪,王东辉,马学平,李海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01)
  • [6]深圳市坪山区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及其抗药机制研究[D]. 曾杜娟.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7]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J]. 宋晓,程鹏,王海防,郭秀霞,吕晔源,刘宏美,刘丽娟,张崇星,赵玉强,寇景轩,王怀位,公茂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1)
  • [8]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D]. 杨小东.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9]山东省潍坊市城区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 魏冬冬,臧爱梅,马荣,程鹏,郭秀霞,刘丽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6)
  • [10]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D]. 葛伟.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淡色库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