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生菜种子采集技术要点

头生菜种子采集技术要点

一、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穆大伟[1](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杨梅[2](2014)在《生菜新品种翡翠生菜》文中研究说明生菜质地鲜嫩,清香易生食,营养价值高,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催眠利尿等保健作用。介绍了生菜品种特征特性,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谈了栽培技术措施。

于晓芳[3](2010)在《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文中提出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经、饲作物,玉米的产量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干旱已经严重地限制了玉米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提高玉米的抗旱节水能力势在必行。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通过选择和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玉米品种来提高玉米自身抗旱节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可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得玉米高密度遗传图谱不断的被完善;分子生物统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并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使得玉米大量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得以定位,这些为玉米高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子遗传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试验以23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并分析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of leaf,LWUE),从中筛选出LWUE差异较大的2个自交系,以其作为亲本构建遗传群体。利用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F2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析,构建饱和的玉米遗传图谱。同时,将F2群体套袋自交获得F2:3家系,在正常灌水(W)和中度水分胁迫(WS)下进行田间鉴定。根据试验结果,采用Map QTL 4.0软件的区间作图法对影响玉米LWUE的QTL进行初步定位与分析。同时,本试验还对玉米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产量因子等共26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玉米叶片LWUE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与玉米LWUE关系较为密切的性状指标,并对影响这些指标的QTL进行初步的定位与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经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23个玉米自交系LWUE的测定及分析,选择自交系444为高LWUE的亲本,自交系Mo17为低LWUE的亲本,以它们为亲本杂交产生F1代,F1代套袋自交获得190个F2单株,以F2代为作图群体构建玉米遗传图谱,F2代套袋自交得到190个F2:3代家系种子,以F2:3代家系群体作为QTL定位分析群体,进行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2.本试验经过相关分析,筛选出与玉米LWUE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的指标14个:生理指标4个,分别为Pn、Tr、Gs和Ci;叶绿素a荧光参数3个,分别为Fo、Fv/Fm和Fv/Fo;农艺性状3个,分别为EH、TBN和ASI;产量形成因子4个,分别为EKW、ERN、EKN和BTL。这些性状的选择为育种工作者选育高水分利用效率玉米品种提供了形态学以及生理学水平的理论基础。3.构建了由181个分子标记(144个SSR标记和37个ISSR标记)组成的玉米饱和的分子遗传图谱。图谱全长1442.0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8.0 cM,标记间最小遗传距离为1 cM,标记间最大遗传距离为32.0cM。4.在构建了玉米遗传连锁图谱的基础上,本试验以F2:3代家系作为遗传分析群体,采用Map QTL 4.0软件,使用区间作图法,对正常灌水和中度水分胁迫下的玉米LWUE及相关性状进行初步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共检测到60个QTLs,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条染色体最多有9个QTLs,第2、5和10条染色体有6个QTLs,第3和8染色体有8个QTLs,第4条染色体有7个QTLs,第6条染色体有4个QTLs,第7和9染色体最少有3个QTLs,LOD值范围为2.8—5.65,单个QTL的贡献率为6.9—34.2%。5.在正常灌水条件下,控制玉米LWUE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1和4染色体上;控制玉米Pn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1和第4(2)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Tr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1、4和7染色体;控制玉米Gs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1、2和4染色体上;控制玉米Ci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5和第9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o的QTLs1个,位于第5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v/Fm的QTLs1个,位于第6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v/Fo的QTLs1个,位于第8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H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1、4和10染色体上;控制玉米TBN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2、5和7染色体上;控制玉米ASI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8和9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KW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5、7和8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RN的QTLs1个,位于第6条染色体,控制玉米EKN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1、2和10染色体上;控制玉米BTL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2和8染色体上。6.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控制玉米LWUE的QTLs3个,分别位于2、3和4染色体上;控制玉米Pn的QTLs2个,分别为于第6和第8染色体上;控制玉米Tr的QTLs1个,位于第1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Gs的QTLs1个,位于第10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Ci的QTLs1个,位于第10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o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3和8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v/Fm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1和3染色体上;控制玉米Fv/Fo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1和3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H的QTLs1个,位于第8条染色体上;控制玉米TBN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5和10染色体上;控制玉米ASI的QTLs3个,分别位于第2、3和9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KW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3和5染色体上;控制玉米ERN的QTLs1个,位于第6条染色体;控制玉米EKN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3和9染色体上;控制玉米BTL的QTLs2个,分别位于第3和8染色体上。

牛瑞生,付雅丽,樊建英,赵璇[4](2009)在《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国外生菜资源选育的1个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外叶深绿色,叶缘深裂,叶球近圆形,单球净重0.6 kg左右,叶球纵径1213 cm、横径1415 cm;早熟,耐抽薹,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较好。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丁晓蕾[5](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秦玉莲[6](2006)在《江苏省主要水芹品种重要品质成分分析及赤霉素对水芹的栽培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芹是我国主要的特色水生蔬菜,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保健蔬菜认知程度的提高,以我省苏南地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的水芹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另外,在采样过程中还了解到,生产上常使用赤霉素来提高水芹产量、改善水芹品质,但普遍反映喷施GA3后应及时采收,若时间过长会明显增加水芹的纤维化、降低食用品质,因此,本试验期望通过对我省主要水芹产区各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膳食纤维含量的比较,为市售产品的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引导消费者对水芹的认识和消费,并为水芹的新品种选育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喷施GA3的初步试验,了解栽培措施对水芹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水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数据。本论文以江苏省主要的水芹产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主要产品间品质的差异。同时,分别以宜兴圆叶芹、江阴早水芹和江阴旱水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芹在施用GA3后,及其施用GA3不同天数和不同浓度后主要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膳食纤维含量以及主要保健理化特性的变化。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对于采自江苏省各浅水芹产区的19个样本进行分析,表明水芹食用器官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并且属于优质的膳食纤维。江苏主要浅水芹产区的产品在主要碳水化合物成分的含量、保健性理化特性等存在明显差异。各种糖类的含量看,水芹中蔗糖及葡萄糖、果糖含量都很低,说明水芹的养分运转可能不是蔗糖运转类型,这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考虑其他糖类成分。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措施下,产品器官中相关碳水化合物成分的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通过研究GA3对水芹产量和个主要碳水化合物成分的影响,表明施用GA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水芹的单重和株高,但是从整个生育期来看,是降低水芹的株高和产量的。另外喷施GA3 5-7天适时采收的产品的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但其主要成分木质素含量下降;而10天后延迟采收产品的粗纤维、木质素等含量明显上升。所以施用GA3后5-7天要及时采收。3、通过不同浓度的GA3的对比试验发现;施用66mg/L的GA3后,水芹植株增高最明显,从小区产量和亩产来看,浓度为66mg/L和132mg/L差异不大,都比对照显着增产。喷施GA3浓度为66mg/L,适时采收条件下粗纤维含量明显下降且总糖,还原糖下降都较小。说明GA3浓度为66mg/L是最适浓度。

柳显学,黄修梅,于小芳[7](2002)在《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文中指出

李炳华,郑淑华,徐刚[8](1998)在《结球生菜母株采种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 结球生菜母株采种是在叶球充分成熟的前提下,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无病植株留种,用该法采种纯度高、质量好,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播种期和定植期的确定结球生菜属高温感应型,花芽分化受日平均气温的影响,花薹在日平均气温22℃以上才能迅速伸展,

李剑,李吉奎[9](1994)在《结球生菜采种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李晓慧[10](2006)在《番茄穴盘秧苗贮藏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穴盘秧苗贮藏技术的研究是工厂化育苗技术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番茄秧苗试验材料研究了贮藏温度、包装方式、BR浓度对贮藏期间番茄穴盘秧苗品质保持的影响,包括秧苗在贮藏期间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定植后秧苗的生长情况,旨在为穴盘秧苗的贮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 该品种番茄秧苗可以进行低温贮藏;变温处理在秧苗贮藏初期对秧苗品质保持比较有利;秧苗贮藏品质主要受低温程度和贮藏期的长短影响,8℃~12℃可以作为该番茄秧苗的适宜贮藏温度。5℃下秧苗受低温影响较大成活率显着下降,不宜进行贮藏,其它温度下秧苗贮藏15d,维持较高的成活率且无造成秧苗定植后开花期的延长;12℃、8℃下秧苗品质保持较好,秧苗形态、生理指标以及定植后生长情况较好;15/10℃下秧苗干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有明显下降; 2 秧苗可以进行包装贮藏;各处理秧苗的鲜、干重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显着,秧苗壮苗指数在贮藏12d后显着下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糖含量、根系活力下降并高于穴盘中秧苗的含量;不同包装方式秧苗叶片的总含水量变化不显着;各处理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上升:随贮藏时间延长秧苗叶片的相对伤害度升高,穴盘中秧苗叶片伤害度最低。 3 芸薹素内酯处理有利于秧苗品质的保持,在0~1mg·L-1范围内,秧苗品质随浓度的升高秧苗品质劣变减缓,以1mg·L-1浓度叶面喷施效果较好。贮藏过程中,芸薹素内酯处理的番茄秧苗比未处理秧苗鲜重、干重下降量少,各处理秧苗壮苗指数下降不显着;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减小;1mg·L-1BR处理的秧苗可溶糖含量下降最少;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未处理秧苗的活性高于喷施处理过秧苗,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浓度的升高增加量减小;喷施的番茄秧苗叶片在贮藏期间相对伤害度有所降低,定植后成活率高于未处理的秧苗,番茄秧苗贮藏后开花期稍有提前;各处理番茄秧苗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 4 相关分析表明秧苗的干重和叶绿素含量与秧苗定植后成活率呈正相关,对秧苗的质量保持直接作用较大,分别为r-0.6796、r-0.3967;秧苗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秧苗叶绿素含量与秧苗可溶糖含量呈正相关。

二、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生菜新品种翡翠生菜(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2 栽培技术措施
    2.1 育苗
        2.1.1 苗床准备
        2.1.2 种子处理
        2.1.3 苗床管理
    2.2 定植
        2.2.1 定植前准备
        2.2.2 定植方法
    2.3 田间管理
    2.4 病虫害防治
        2.4.1 农业防治
        2.4.2 化学防治
        2.4.2. 1 主要病害
        2.4.2. 1. 1 生菜霜霉病
        2.4.2. 1. 2 生菜灰霉病
        2.4.2. 1. 3 生菜软腐病
        2.4.2. 1. 4 生菜病毒病
        2.4.2. 2 主要虫害

(3)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物节水是抗旱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节水的新机遇
        1.1.3 提高玉米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现状
        1.2.2 作物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基础
        1.2.3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基础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玉米LWUE 及其相关性状的选择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设计
        2.1.3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玉米自交系 LWUE 的比较分析
        2.2.2 自交系间 LWUE 的方差分析
        2.2.3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2.2.4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
        2.2.5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关系
    2.3 结论
3 玉米LWUE 与叶绿素a 荧光参数的关系
    3.1 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田间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下供试自交系的 LWUE 日变化
        3.2.2 不同处理条件下供试自交系叶绿素a 荧光参数日变化
        3.2.3 玉米 LWUE 与叶绿素a 荧光参数的关系
    3.3 结论
4 玉米遗传图谱的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设计
    4.2 DNA 的提取
    4.3 SSR 和ISSR 引物
        4.3.1 SSR 引物
        4.3.2 ISSR 引物
    4.4 图谱构建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试验材料 DNA 纯度检测
        4.5.2 SSR 标记的多态性统计
        4.5.3 ISSR 标记的多态性统计
        4.5.4 偏分离统计分析
        4.5.5 构建遗传图谱
    4.6 结论
5 玉米LWUE 及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与分析
    5.1 F_(2:3) 家系的田间鉴定
        5.1.1 试验材料
        5.1.2 田间试验设计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LWUE 与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5.2.2 不同处理条件下各性状描述性统计
        5.2.3 方差分析
    5.3 玉米 LWUE 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定位与分析
        5.3.1 玉米 LWUE 的 QTL 定位与分析
        5.3.2 与玉米 LWUE 相关的生理指标的 QTL 定位与分析
        5.3.3 与玉米 LWUE 相关的叶绿素a 荧光参数的 QTL 定位与分析
        5.3.4 与玉米 LWUE 相关的农艺性状 QTL 定位与分析
        5.3.5 与 LWUE 相关的产量构成因子的 QTL 定位与分析
    5.4 结论
6 讨论
    6.1 不同自交系间 LWUE 的差异
    6.2 玉米 LWUE 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
    6.3 玉米 LWUE 与叶绿素 a 荧光参数的关系
    6.4 作图群体的选择
    6.5 标记偏分离的原因
    6.6 SSR 和 ISSR 标记构图的高效性
    6.7 QTL 定位结果比较
        6.7.1 未见报道的玉米数量性状 QTL 的初步定位分析
        6.7.2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6.8 QTL 与环境的互作
    6.9 QTL 的特殊分布
    6.10 对玉米 LWUE 及其相关性状 QTL 定位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4)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品种比较试验
        1.2.2 大区对比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及抽薹率
    2.2 早熟性
    2.3 抗病性
    2.4 丰产性
    2.5 商品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生产茬口
    3.2 育苗
    3.3 定植
    3.4 田间管理
        3.4.1 浇水
        3.4.2 施肥
        3.4.3 保护地温度
        3.4.4 病虫害防治
    3.5 收获

(5)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6)江苏省主要水芹品种重要品质成分分析及赤霉素对水芹的栽培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简缩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和研究背景
    1 目前对水芹的研究
        1.1 水芹在栽培上的研究
        1.2 水芹品质研究概况
    2. 目前作物品质的研究动向
        2.1 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2.1.1 膳食纤维研究的重要性
        2.1.2 膳食纤维的定义、主要成分、和一般分类
        2.1.3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2.1.4 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及其相关研究
        2.1.5 膳食纤维的前景
    3. 栽培措施对产量、品质影响
        3.1 淹水栽培与节水栽培对作物品质状的影响
        3.1.1 淹水栽培对品质的影响
        3.1.2 节水栽培对作物品质、产量、植物性性状影响的研究概况
        3.2 赤霉素处理对作物品质、产量、植物性性状的影响研究概况
        3.2.1 赤霉素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3.2.2 赤霉素处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4. 本试验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江苏省主要水芹产品重要品质性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水芹主要碳水化合物成分比较
        2.2 各水芹样本粗纤维及膳食纤维含量比较
        2.3 各水芹样本膳食纤维主要成分含量比较
        2.4 保健性理化特性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二 GA 对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实验一有无施用GA对水芹的影响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小结和讨论
        2 实验二施用GA 后不同的采收时间对水芹各营养成分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和讨论
        3 实验三施用不同浓度GA 后对水芹各营养成分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和讨论
        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番茄穴盘秧苗贮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穴盘育苗技术应用现状
        1.1.1 穴盘育苗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现状
        1.1.2 穴盘秧苗的发育特点及存在问题
    1.2 穴盘育苗贮藏技术研究现状
        1.2.1 温度对穴盘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1.2.2 光照对穴盘秧苗贮藏的影响
        1.2.3 湿度对穴盘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1.2.4 包装方式对穴盘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1.2.5 生长调节剂对穴盘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1.3 穴盘秧苗贮藏后品质保持鉴定指标的研究
        1.3.1 贮藏后穴盘秧苗形态指标的变化
        1.3.2 贮藏后穴盘秧苗生化指标的变化
        1.3.3 代谢指标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温度试验
        3.2.2 包装试验
        3.2.3 生长调节剂试验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形态指标测定
        3.3.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3.3 秧苗定植后生长发育情况
4 结果与分析
    4.1 温度对穴盘秋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4.1.1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1.1.1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鲜重的影响
        4.1.1.2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干重的影响
        4.1.1.3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4.1.2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1.2.1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2.2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1.2.3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叶片可溶糖含量的影响
        4.1.2.4 不同贮藏温度对定植后番茄秧苗成活率的影响
        4.1.2.5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开花节位的影响
        4.1.2.6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始花期的影响
        4.1.2.7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秧苗开花数的影响
        4.1.3 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秧苗品质保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1.3.1 番茄秧苗质量保持数学模型建立
        4.1.3.2 秧苗各变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1.3.3 各质量保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过程及质量指标寻优
        4.1.3.3 秧苗定植后成活率与秧苗各项指标的通径分析
    4.2 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4.2.1 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2.1.1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鲜重的影响
        4.2.1.2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干重的影响
        4.2.1.3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4.2.2 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1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2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4.2.2.3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叶片总含水量的影响
        4.2.2.4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自由水、束缚水和自由水/束缚水的影响
        4.2.2.5 包装方式对番茄秧苗叶片可溶糖含量的影响
        4.2.2.6 包装方式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叶片相对伤害度的影响
        4.2.3 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秧苗品质保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3.1 番茄秧苗质量保持指标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4.2.3.2 番茄秧苗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
    4.3 BR对番茄秧苗贮藏品质的影响
        4.3.1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3.1.1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鲜重的影响
        4.3.1.2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干重的影响
        4.3.1.3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4.3.2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1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2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贮藏后根系活力的影响
        4.3.2.3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叶片可溶糖含量的影响
        4.3.2.4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叶片 POD活性的影响
        4.3.2.5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叶片相对伤害度的影响
        4.3.2.6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成活率成活率的影响
        4.3.2.7 BR处理对贮藏后番茄秧苗始花期的影响
    4.3.3 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秧苗品质保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3.1 番茄秧苗质量保持指标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4.3.3.2 番茄秧苗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贮藏条件对秧苗品质的影响
        5.2.1.1 贮藏条件对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5.2.1.2 贮藏条件对秧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5.2.1.3 贮藏对秧苗定植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5.2.1.4 贮藏后秧苗品质的鉴定指标
        5.2.2 秧苗品质劣变的原因
    5.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2]生菜新品种翡翠生菜[J]. 杨梅. 农业与技术, 2014(01)
  • [3]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D]. 于晓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 [4]结球生菜新品种早抗99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牛瑞生,付雅丽,樊建英,赵璇. 河北农业科学, 2009(10)
  • [5]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6]江苏省主要水芹品种重要品质成分分析及赤霉素对水芹的栽培调控研究[D]. 秦玉莲. 扬州大学, 2006(06)
  • [7]结球生菜采种技术要点[J]. 柳显学,黄修梅,于小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S2)
  • [8]结球生菜母株采种技术要点[J]. 李炳华,郑淑华,徐刚. 种子世界, 1998(01)
  • [9]结球生菜采种技术[J]. 李剑,李吉奎. 种子, 1994(03)
  • [10]番茄穴盘秧苗贮藏技术的研究[D]. 李晓慧. 河南农业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头生菜种子采集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