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饲料的营养与免疫研究

家禽饲料的营养与免疫研究

一、家禽饲料营养与免疫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呙于明,刘丹[1](2022)在《家禽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维持家禽肠道健康对家禽发挥最大的生长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饲料生产已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研究建立符合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需求的综合营养技术体系来调控家禽肠道健康势在必行且完全可能。文章先简析了家禽肠道疾病的病因及其危害,再从供给清洁饲料、抑杀或阻断病原微生物、坚固肠道屏障和增强免疫机能等多维角度来论述防控肠道疾病的技术方案,以期保障"后抗生素"饲料时代养殖业提质增效。

陈锁[2](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球虫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治疗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感染坏死性肠炎肉鸡的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肠道菌群等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A空白组(基础日粮)、B攻毒组(基础日粮+攻毒)、C低剂量组(基础日粮+200g/t益生菌制剂+攻毒)、D高剂量组(基础日粮+400g/t益生菌制剂+攻毒),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常规免疫,全程饲喂颗粒饲料,试验期为37d。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及器官指数:24、28、35日龄时,与A组相比,B组肉鸡体重显着降低且料重比显着升高(P<0.05),器官指数(法氏囊、脾脏、肝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D组肉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着升高且料重比降低(P<0.05),器官指数(法氏囊、脾脏、肝脏)均显着升高(P<0.05)。2.肠道绒毛形态:24日龄时,与B组相比,A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极显着升高(P<0.01),C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略微降低(P>0.05),D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着升高(P<0.05),表明本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够缓解肠道绒毛损伤。3.肠道粘膜免疫及屏障机能:24、26日龄时,与B组相比,A组、C组和D组空肠组织中SIg A、ZO-1的含量均极显着增高(P<0.01),TNF-α的含量均极显着降低(P<0.01)。4.肠道相关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24、26日龄时,B组IL-10、IL-13、IL-6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P<0.05),C、D组IL-10、IL-13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B组(P<0.05),C、D组IL-17表达水平前期显着高于B组,后期显着下降(P<0.05)。5.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MLST):攻毒后攻毒组泄殖腔分离株(23、26、37日龄)、肝脏分离株(23、26、37日龄)及攻毒淘汰鸡部分泄殖腔分离株(60日龄)均为同一个ST型(ST1),并与攻毒菌株的ST型(ST1)一致。6.回肠菌群变化:26、37日龄时,B组回肠菌群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均低于A组,且高于C、D组。门水平:与A组相比,B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着上升(P<0.05)。属水平:与B组相比,A、C组有害菌梭菌属相对丰度均下降(P>0.05),C组有益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高(P>0.05),D组有益菌乳杆菌属、艾克曼菌属相对丰度增高(P>0.05),有害菌梭菌属、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均下降(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通过鸡源Net B基因阳性产气荚膜梭菌和球虫混合感染诱导肉鸡发生坏死性肠炎,且所用枯草芽孢杆菌(B-1165)制剂对感染肉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周风珍,张辉华[3](2021)在《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真刀真枪实干中成就事业——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辉华教授》文中提出2019年家禽养殖产能激增超15%,然而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畜产品消费端受阻,家禽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去年以来饲料粮价一路上涨,家禽养殖企业雪上加霜。2020年我国正式实施无抗饲料,禁止在饲粮中添加促生长用抗生素,如何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动物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养殖,近期《广东饲料》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家禽产业创新团队-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张辉华教授。

吴正可[4](2021)在《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家禽感染病原菌后往往伴随着免疫性能的下降和肠道健康的受损,被污染的家禽及其肉、蛋产品是病原菌重要的携带者,这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原菌感染、氧化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对于维持家禽肠道及整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乳酸菌作为肉鸡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肉鸡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能,在动物肠道健康调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本研究通过七个试验在体内和体外水平上探讨了嗜酸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及其缓解肉鸡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试验一评估了十株益生菌体外对病原菌大肠杆菌O157(以下简称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以下简称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并挑选出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嗜酸乳杆菌E继续探究其抑菌物质及其对肉鸡饲喂效果。嗜酸乳杆菌E代谢产物中乳酸含量随培养时间线性升高,且其浓度与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R2=0.9780)和沙门氏菌(R2=0.9714)的抑制能力呈线性相关。嗜酸乳杆菌E无溶血现象发生,抗生素敏感性良好,肉鸡饲喂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并有提高肉鸡14日龄体重(BW,P=0.09)的趋势。血清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E降低了肉鸡21日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P>0.05)和甘油三酯(P<0.05)的含量。试验二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固态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制粒与不制粒)和添加水平(0,5%,10%,15%)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果表明,制粒与发酵对1~21日龄肉鸡BW、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10%的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了肉鸡全期ADG和ADFI(P<0.05)。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提高了肉鸡42日龄小肠总长度和总重量,并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和养分消化率(P<0.05),促进了肉鸡肠道发育。此外,发酵饲料下调了肉鸡空肠炎症因子IL-6、IL-8及i NOS m RNA的表达(P<0.05),并上调了空肠屏障功能蛋白Occludin和Claduin-1 m RNA的表达(P<0.05),提高了肉鸡肠道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试验三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采用3×2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0,5×108CFU/kg和10×108CFU/kg)和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攻毒和不攻毒)及其交互作用。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第15~21日龄的ADG(P<0.05)、ADFI(P<0.05)和BW(P=0.083);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和15~21日龄的ADG和ADFI(P<0.05),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死亡率(P<0.05)。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外周血中CD3+(P<0.05)和CD8+(P>0.0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嗜酸乳杆菌E干预显着增加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5×108CFU/kg和10×108CFU/kg水平的嗜酸乳杆菌E显着抑制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14日龄空肠NF-κB、TNF-α和IL-8 m RNA表达上调(P<0.05),并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嗜酸乳杆菌E干预下调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21日龄脾脏i NOS和空肠IL-8 m RNA表达(P<0.05)。肉鸡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E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试验四在试验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显着增加了肉鸡14和21日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LPS(P<0.05)含量,并有降低肉鸡小肠总长度的趋势(P>0.05);同时,大肠杆菌感染下调了肉鸡14日龄空肠Occludin-1和Claudin-1 m RNA的表达。嗜酸乳杆菌干预则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血清CRP、DAO和LPS的含量(P<0.05),并上调了肉鸡14日龄和21日龄空肠Occludin和Claudin-1 m RNA和21日龄回肠Occludin、ZO-1和Claudin-1m RNA的表达(P<0.05),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试验五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中变形菌门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则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回肠中幽门螺旋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P<0.05)。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感染均增加了肉鸡21日龄回肠食糜微生物Ace指数和Chao指数(P<0.05),并降低了肉鸡回肠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了蓝藻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肠道中致病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与肠道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m RNA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致病菌相关菌群的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改善了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试验六基于Lab-free蛋白组学技术进一步解析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上调了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细菌防御反应、细胞死亡、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上调NOD样和PPAR信号通路等过程启动免疫应答;嗜酸乳杆菌E干预上调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Pyrin-like、溶菌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的表达,并通过降低肉鸡肠道内分子转录水平及相关基因沉默调控,阻断了病原菌在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递,下调了大肠感染肉鸡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氧化还原过程和应激反应等不利生物学过程,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对肉鸡肠道的损伤。试验七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抑制大肠杆菌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表明,大肠杆菌通过识别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显着上调了Caco-2细胞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m RNA的表达(P<0.05),并显着上调了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关键蛋白Caspase-3、Capase8和P53-R m RNA的表达(P<0.05),诱导细胞坏死。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提前干预可降低大肠杆菌在Caco-2细胞上的黏附(P<0.05),缓解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坏死细胞的数量并降低Caco-2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具有促进生长和改善肠道健康的益生作用。大肠杆菌O157感染通过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反应,激发肠道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嗜酸乳杆菌E提前干预从降低黏附、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机械、免疫屏障促进肠道发育等途径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

王卫卫[5](2021)在《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棕榈仁粕用作动物饲料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但高粗纤维含量妨碍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大量使用。菌酶协同处理可以降解棕榈仁粕中的粗纤维成分并提高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通过探索棕榈仁粕最佳的菌酶协同处理工艺,评价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最佳添加比例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机制。全文共包括七个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棕榈仁粕发酵菌株的筛选以本实验室保藏的10株乳酸菌、8株酵母菌和12株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MRS-碳酸钙平板法和牛津杯法筛选产酸和抑制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最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测定棕榈仁粕液体培养基生物量的生成筛选最适酵母菌菌株;并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法和酪蛋白平板法筛选降解纤维和蛋白最强的芽孢杆菌菌株。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D在MRS-碳酸钙平板的Hc值为2.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mm和24 mm。酿酒酵母Y1在棕榈仁粕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的OD 660为1.6245。枯草芽孢杆菌B2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酪蛋白培养基平板的Hc值分别为3.6和2.3。试验二、棕榈仁粕发酵工艺的优化分别用植物乳杆菌D、酿酒酵母Y1和枯草芽孢杆菌B2单菌株、两两混合以及三株混合发酵棕榈仁粕。在最佳菌种配比基础上添加甘露聚糖酶,以发酵温度、料水比和接种量为试验因素,设计L16()45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p H值、还原糖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指标研究发酵棕榈仁粕添加甘露聚糖酶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菌种配比为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最佳条件为温度30℃,料水比1:1,接种量10%。试验三、棕榈仁粕菌酶协同处理工艺优化50 g棕榈仁粕置于500 m L三角中,接种10%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发酵液,料水比为1:1。分别添加0.05 g、0.1 g、0.5 g、1.0 g和1.5 g五个等级的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混匀后在30℃下培养5天。择优选取三种酶的3个添加梯度,设计L9(34)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合添加三种酶的最佳配比为10000 U甘露聚糖酶、1000 U纤维素酶和200 Uα-半乳糖苷酶。按此条件生产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粗蛋白增加了15.10%,从16.03%增至18.45%,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5.10%和21.96%。试验四、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的测定选择72只体重接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2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采用替代法和指示剂法研究得到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6.33 MJ/kg和8.47 MJ/kg。试验五、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选取108只体重相近的健康2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采用无氮日粮法和指示剂法研究得到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赖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显着下降,从33.3%将至24.93%,下降幅度25.14%,脯氨酸和组氨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着,其他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均显着增加,增加幅度从13.80%至118.77%不等。试验六、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7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添加量为4%、8%和12%剂量的试验日粮。所有日粮的代谢能和蛋白水平一致,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改善了肉鸡生产性能,其中添加12%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改善最明显。饲粮添加棕榈仁粕降低了肉鸡生产性能,棕榈仁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4%。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未显着影响肉鸡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能力。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未影响肉鸡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但显着改善了肉鸡血清蛋白合成代谢相关指标。试验七、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肉鸡饲喂至42日龄时,在对照组、12%棕榈仁粕和12%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添加组的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鸡,取出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盲肠内容物的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日粮添加棕榈仁粕和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显着改变了肉鸡盲肠菌群的β-多样性。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硬壁菌门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在属的水平上,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肉鸡盲肠微生物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棕榈仁粕组。通过LEfSe分析,棕榈仁粕组生物标识主要为Anaerostipes属和梭菌属,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组生物标识主要为拟杆菌属和另枝菌属。肉鸡盲肠菌群结构的改变通过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了肉鸡的生产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D和酿酒酵母Y1,结合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使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显着提高。菌酶协同处理后的棕榈仁粕通过影响血清蛋白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陈晓帅[6](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胡向腾[7](2020)在《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霉菌毒素是影响全球畜禽养殖生产及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至2019年我国肉鸡、水禽的年出栏总量已达到150亿羽。霉菌毒素无色无味,无处不在,家禽如果长期摄入低浓度的霉菌毒素,会导致慢性中毒或是呈现亚临床中毒症状,其生长性能、产蛋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家禽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蒙受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福建省莆田地区的养鸡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仍然受到霉菌毒素问题的困扰。为进一步了解福建省莆田地区中小养鸡场中存在的霉菌毒素种类,2016年下半年从我省莆田地区不同规模养鸡场中采集了88份样品,对其展开了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毒素中,呕吐毒素(DON)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比为93.18%。单就玉米或饲料样品而言,DON的阳性样品数量也比其它4种毒素高。对玉米、豆粕、麸皮和饲料样品进行单独统计后发现,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要高于单一原料。大家比较关注的AFB1在送检样品中的检出率、检出值相对比较低,其值分别为44.32%、35μg/kg;而烟曲霉毒素B1、DON的检出率分别为63.18%与93.18%,平均检出值分别为2518μg/kg与1076μg/kg,相对比较高。其中,高达92.05%的送检样品受到了两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污染。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对肉、蛋制品的危害,越来越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被添加到家禽饲料中。为比较市面上3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本研究依据莆田某肉鸡养殖场自然霉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F-2毒素的污染水平,观察及评估3种吸附剂在临床上的脱毒效果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从1日龄黄羽肉鸡开始,整个试验共63d。900只肉鸡被随机分到5组,每组180只肉鸡,试验设空白组、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结果显示:3种类型吸附剂均有脱毒效果,可缓解或改善霉菌毒素对肉鸡的生长抑制作用。在3种毒素吸附剂中,复合型毒素解毒剂常清组的平均日增重与料肉比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其它吸附剂组,其脱毒效果和促生长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评估常清的不同添加剂量对家禽免疫器官指数和ND抗体滴度的影响,把300羽1日龄黄羽肉鸡分成空白组、对照组、1kg组和2kg组。于第10天、第20天及第35天,分别抽取血清检测ND抗体滴度,并于第35天称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重量。结果显示:常清可增加肉鸡免疫器官的重量,并可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及ND抗体滴度水平。其中,1kg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改善了4.64%、27.01%和24.04%;2kg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改善了12.37%、19.43%和16.79%。就10日龄、20日龄和35日龄的ND HI抗体滴度而言,1kg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03%、19.74%、23.27%,达到差异显着水平;2kg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08%、7.59%、30.19%,仅35日龄达到差异显着水平。但1kg组和2kg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莆田市养鸡场中的饲料和原料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使用复合型的霉菌毒素解毒剂兼具脱毒、促生长和提高肉鸡免疫性能的作用。提高防范意识,拟定本场适用的霉菌毒素清除方案,值得养鸡企业学习、推广。

李成良[8](2020)在《饲粮芽孢杆菌调控肉鸡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饲用抗生素(AGP)禁用或限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养殖业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经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对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乃至生态环境造成重大隐患,成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研发一直是饲料添加剂的热点领域,而益生素(活菌制剂)无疑是最佳候选者之一。在益生菌中,芽孢杆菌由于在饲料制粒过程中耐热、在胃中耐低p H和环境温度中耐储存等优点使其作为AGP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关注。B.subtilis DSM32315是一种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专利的天然菌株,添加B.subtilis DSM32315可以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那么不同来源的芽孢杆菌菌株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呢?B.subtilis DSM32315与其他菌株是否存在组合效应?因此,本研究以AA肉鸡为试验动物,评价了单一和组合芽孢杆菌调控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功效,围绕肠道结构(肠道形态、微生物区系)和肠道功能(吸收功能、免疫功能)的变化,并采用微生物组和肠黏膜转录组技术,探讨了芽孢杆菌调控肉仔鸡肠道健康和屏障功能的分子机理。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摘要如下:第一部分: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480只1日龄AA商品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基础日粮组);BCTBC169组(基础日粮+B.coagulans TBC169);B.subtilis PB6组(基础日粮+B.subtilis PB6);B.subtilis DSM32315组(基础日粮+B.subtilis DSM32315)。每种Bacillus spp在饲料中的添加量是2×109cfu/kg。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天。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与其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相比,B.coagulans TBC169组在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肠道形态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B.coagulans TBC169组鸡只的平均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粗蛋白(GE)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FCR)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B.coagulans TBC169组鸡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V/C)明显提高(P<0.05)。(3)两株枯草杆菌对肉鸡空肠菌群变化的影响比B.coagulans TBC169组更明显。B.subtilis PB6和B.subtilis DSM32315使空肠菌群多样性在第21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而在第42天则有所下降(P<0.05)。(4)与对照组相比,B.coagulans TBC169提高(P<0.05)Firmicutes含量,而两株B.subtilis提高(P<0.05)生长前期肉鸡空肠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在门水平上的百分比,降低(P<0.05)生长期肉鸡空肠Bacteroidetes的百分比。添加B.subtilis DSM3231提高(P<0.05)前期空肠属水平Clostridiales的百分比,而两株B.subtilis提高(P<0.05)生长期肉鸡空肠微生物属水平Pseudomonas、Burkholderia、Prevotella和DA101的百分比。第二部分: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的影响。选取6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组(基础日粮组);AGP组(基础日粮+15g/T维吉尼亚素);Strain A(基础日粮+500g/T B.subtilis DSM32315);Strain B(基础日粮+500g/T B.subtilis DSM32540);Combined A+B(基础日粮+300g/T B.subtilis DSM32315+300g/T B.subtilis DSM32540)。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分前期(d 1-14)、中期(d 15-28)和后期(d 29-42)共42天。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组合菌株都能提高(P<0.05)28、42日龄体重,且与AGP差异不显着。AGP能提高14日龄体重(P<0.05),且AGP的效果都优于(P<0.05)单一或组合菌株。对42日龄体重的影响上,组合菌株优于(P<0.05)菌株A且与AGP和菌株B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组合菌株能提高(P<0.05)各个阶段(d1-14除外)的ADG,且与AGP无差异。AGP组在(d1-14)阶段的ADG都优于(P<0.05)单一或组合菌株。组合菌株组在肉鸡(d15-42)和(d1-42)两个阶段的ADG优于(P<0.05)菌株A。单一或组合菌株和AGP都能提高(P<0.05)肉鸡(d15-42)的ADFI。AGP显着降低(P<0.05)了肉鸡在(d1-14)和(d1-42)两个阶段的FCR。(2)组合菌株能提高(P<0.05)肉仔鸡的28日龄血液Ig G、Ig A和溶菌酶的浓度和42日龄血液Ig A和溶菌酶的浓度。组合菌株组28、42日龄血液溶菌酶浓度高于(P<0.05)AGP组。相比于对照组,菌株B和组合菌株组都提高(P<0.05,P<0.01)了胸腺指数。(3)与对照组相比,组合菌株和AGP都能提高(P<0.01)肠道ZO-1m RNA的表达。单一和组合菌株及AGP都能增加(P<0.05)肠道Occludin m RNA的表达,三组益生菌与AGP之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组合菌株、菌株B益生菌和AGP的都能增加(P<0.05)肠道Claudin-1m RNA的表达。(4)组合菌株提高(P<0.05)回肠和盲肠Lactobacillus含量,降低(P<0.05)盲肠Coliforms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含量。在提高回肠Lactobacillus含量上,组合菌株优于(P<0.05)菌株A。在影响回肠和盲肠Lactobacillus、盲肠Bifidobacteria和Coliforms含量上,组合菌株优于(P<0.05)AGP。(5)与对照组和AGP组相比,组合菌株芽孢杆菌能够提高(P<0.05或P<0.01)回肠和盲肠中乳酸、琥珀酸、丁酸的含量,提高(P<0.01)盲肠中甲酸和异戊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菌株A或菌株B能够提高(P<0.05或P<0.01)回肠和盲肠食糜中琥珀酸和异戊酸的含量。菌株B能够增加(P<0.05)盲肠中甲酸和丁酸的含量。(6)回肠食糜微生物LEf Se分析(LDA阈值为2)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izobiales、Acidobacteria、Anaerolineae和Acidpvprax在组合菌株样本中富集,Akkermansiaceae、Akkermansia和Verrucomicrobialesz在菌株A芽孢杆菌样本中富集,而Enorma则在菌株B样本中富集。(7)回肠黏膜转录组分析表明,组合菌株组和对照组表达量差异显着的基因一共有6080个,其中上调的3764个,下调的2316个,两组差异性表达的9个TLR中有8个上调,1个下调。49个差异性表达的GPR中有35个基因上调,14个下调。12个差异性表达的紧密连接相关基因有4个上调,8个下调。(8)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能够调控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一方面能够影响TLR的基因表达,另一方面能够通过SCFA介导的GPR和HDAC通路,共同调节肠道的黏膜免疫反应。(9)微生物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表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等6种微生物的变化与CLDN2的表达负相关。属水平上,Escherichia-Shigella与TJP2正相关,Clostridium等3种微生物与CLDN20正相关,Lactobacillales与HDAC1正相关。Bacteroidale等5种微生物与GPR171负相关。Megamonas与GPR158正相关,而与GPR157负相关。综合以上两部分研究,可以得出:肉鸡日粮中添加单一或组合芽孢杆菌菌株均可调控肠道健康,并且组合芽孢杆菌具有替代AGP的潜力,其生产性能接近于抗生素组;单一芽孢杆菌可特异性地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组合菌株通过降低后肠病原菌和增加有益菌数目,提高肠道有机酸产量,调控肉仔鸡肠道黏膜Toll样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促进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发挥改善肠道健康和促进肉鸡生长的作用。芽孢杆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变相关特定微生物的比例,进而影响肠粘膜转录组目的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道功能的发挥。

杨磊[9](2020)在《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功能基因发掘及ncRNA介导的遗传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提高饲料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剩余采食量(RFI)是衡量畜禽饲料效率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大多数RFI的研究仍集中于商品鸡,对于皖南三黄鸡RFI的研究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全转录组学挖掘影响皖南三黄鸡RFI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并探究相关非编码RNA(nc RNA)的转录调控机制。共计1008只皖南三黄鸡被选择为实验材料,测定56-98日龄鸡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性状。98日龄,利用测算出的RFI值对所有鸡排序,选出高RFI值(HRFI)鸡、中RFI值(MRFI)鸡和低RFI值(LRFI)鸡各25只。测定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变量。研究发现选择LRFI鸡更有利于减少鸡的腹脂率(P<0.05),而不影响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与高RFI组相比,低RFI组的血液中T3、ACTH、皮质醇、LDL-C水平较低(P<0.05),而血液中IGF-1、GLU、TG水平较高(P<0.05)。从HRFI和LRFI组中各随机抽取5只鸡,采集其胸大肌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表明HRFI鸡中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相关基因上调,而与能量稳态的相关基因和通路下调。其中,ND2、ND4、CYTB、RAC2、VCAM1、CTSS和TLR4是影响鸡RFI的关键基因,涉及ROS产生和炎症反应。而“吞噬体”、“细胞粘附分子(CAMs)”、“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鸡RFI的关键通路。本试验鉴定了不同RFI鸡之间的差异表达lnc RNAs(DELs),差异表达mi RNAs(DEMis)和差异表达circ RNAs(DECs)。DEMi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应激反应”和“免疫系统过程”通路。DECs的靶基因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通过构建lnc RNA相关内源竞争RNA(ce RNA)网络,我们发现差异表达lnc RNAs可能通过竞争结合mi RNAs解除了mi RNAs对免疫相关基因的抑制,ce RNA网络中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对信号、刺激和免疫的应答,其中,gga-mi R-133a-5p,gga-mi R-133a-3p和mi R-133-z是ce RNA网络中关键mi RNAs。此外,可变剪切(AS)分析发现皖南鸡体内大约39.7%的基因发生了AS。外显子跳跃(SE)是皖南鸡最常见的AS类型,而内含子保留(RI)则是最罕见的AS类型。差异剪切的基因(DSGs)主要富集在“刺猬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和“丙酮酸代谢”三个通路,涉及皖南三黄鸡脂质代谢和糖酵解相关功能。进一步分析发现六个关键DSGs(CREBBP、GAPDH、HDAC8、ARID4A、ARID4B和KDM6A),涉及能量稳态和繁殖性能。皖南三黄鸡中IGF-1、T3、皮质醇和LDL-C可作为皖南三黄鸡RFI的候选生物指标。RNA测序结果表明LRFI鸡中涉及能量稳态的基因和通路上调,而与炎症反应、刺激应答和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和通路下调。nc RNA测序鉴定出一系列影响RFI的关键nc RNAs。AS事件可能参与鸡RFI变异,并影响鸡的脂质代谢、能量稳态和繁殖性能。我们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RFI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皖南三黄鸡多性状选择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李园园[10](2018)在《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研究饲粮中添喂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肠道菌群及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动物选取1日龄的良凤花肉鸡375只,设计分组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阴性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 g/kg、2 g/kg和2.5 g/kg复合肠道保护剂,试验期为75 d。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整个试验期,试验III组极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试验I、II组料重比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屠宰性能、肉品质方面,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着(P>0.05);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III组脾脏指数显着提高50.00%(P<0.05);在肠道形态方面,试验III组十二指肠V/C值极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试验II组空肠V/C值显着高于阴性、阳性对照组(P<0.05);试验III组回肠V/C值显着高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P<0.05);在肠道菌群方面,试验III组乳酸杆菌数均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P<0.05),试验III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氏菌数均极显着低于阳性、阴性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P<0.01);在消化代谢方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极显着提高良凤花肉鸡对饲粮中粗脂肪和磷的消化率(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可极显着提高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1),显着提高粗脂肪和磷的消化率(P<0.05),改善钙和磷的保留率。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良凤花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肠道保护剂,均可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升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生长性能。综合考虑,复合肠道保护剂可以替代抗生素,添加2.5 g/kg复合肠道保护剂效果较好。

二、家禽饲料营养与免疫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禽饲料营养与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家禽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家禽肠道疾病病因及其危害
2 肠道疾病防控与肠道营养技术
    2.1 清洁饲料
    2.2 抑杀或阻断病原微生物
        2.2.1 植物精油
        2.2.2 有机酸等酸化剂
        2.2.3 酶制剂
        2.2.4 益生菌
        2.2.5 益生元
    2.3 坚固肠道屏障
    2.4 增强免疫机能
    2.5 优化早期营养
3 未来展望

(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球虫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治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基本概况
        1.1.1 产气荚膜梭菌介绍
        1.1.2 致病机理及危害
        1.1.3 坏死性肠炎研究状况
        1.1.4 坏死性肠炎常见诱发因素
        1.1.4.1 饲养管理
        1.1.4.2 球虫感染
        1.1.4.3 日粮因素
        1.1.4.4 其它因素
    1.2 益生菌研究概况
        1.2.1 益生菌概念
        1.2.2 益生菌功效
        1.2.2.1 增强肠道免疫机能
        1.2.2.2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1.2.2.3 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
        1.2.2.4 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
        1.2.2.5 干扰肠道炎症反应
        1.2.3 益生菌分类
        1.2.4 枯草芽孢杆菌的介绍
    1.3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肠道微生物菌群
        1.3.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方面的应用
    1.4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及球虫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培养基及实验溶液配制
        2.1.5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动物实验设计及日粮的配方
        2.2.2 攻毒菌株的复苏
        2.2.3 样品采集及CP的分离与鉴定
        2.2.4 菌种保存及DNA提取
        2.2.5 Net B菌株的鉴定
        2.2.6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2.7 生长性能及器官指数的测定
        2.2.8 小肠(空肠)形态的测定
        2.2.9 病变评分
        2.2.10 ELISA法检测肉鸡空肠肠道组织免疫球蛋白SIgA、紧密连接蛋白 1(Z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2.2.11 荧光定量检测肉鸡肠道组织(空肠)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2.2.12 肠道(回肠)菌群多样性的测定
        2.2.1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结果
        3.1.1 菌株菌落形态
        3.1.2 菌株镜检结果
        3.1.3 分离菌株PCR鉴定结果
    3.2 攻毒前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结果
    3.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3.3.1 管家基因PCR扩增结果
        3.3.2 MLST序列型(ST)及最小生成树
    3.4 生产性能及器官指数
        3.4.1 体重
        3.4.2 器官指数
    3.5 病变评分
    3.6 小肠(空肠)绒毛形态
    3.7 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空肠肠道组织SIgA、ZO-1、TNF-α含量的影响
    3.8 肠道(空肠)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3.9 回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
        3.9.1 Alpha指数
        3.9.2 OTUs比较分析
        3.9.3 门水平相对丰度情况
        3.9.4 属水平相对丰度情况
4 讨论
    4.1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情况
    4.2 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的影响
    4.3 枯草芽孢杆菌对攻毒肉鸡空肠形态和病变的影响
    4.4 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免疫性能的影响
    4.5 产气荚膜梭菌系统发育分析
    4.6 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回肠肠道菌群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真刀真枪实干中成就事业——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辉华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常规资源利用与家禽免疫
2 无抗与健康养殖
3 行业发展前景及展望

(4)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1.1.1 肠道机械屏障
        1.1.2 肠道化学屏障
        1.1.3 肠道微生物屏障
        1.1.4 肠道免疫屏障
    1.2 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
        1.2.1 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发育规律
        1.2.2 肉鸡不同肠段菌群结构差异
    1.3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1.3.1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及稳态的影响
        1.3.2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1.3.3 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1.4 乳酸菌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
        1.4.1 调控肠道菌群
        1.4.2 影响肠道屏障功能
        1.4.3 缓解肠道氧化应激
    1.5 乳酸菌调节肉鸡肠道健康机制
        1.5.1 代谢产物
        1.5.2 表面活性成分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饲用益生菌筛选及其体外抑菌功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培养基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及培养
        2.2.2 双层琼脂斑点法测定益生菌抑菌能力
        2.2.3 扩散法测定益生菌培养液抑菌能力
        2.2.4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确定
        2.2.5 有机酸含量及抑菌能力关系
        2.2.6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胞溶血试验
        2.2.7 嗜酸乳杆菌E肉鸡饲喂效果
        2.2.8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琼脂斑点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2.3.2 琼脂扩散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2.3.3 p H值对嗜酸乳杆菌E无菌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2.3.4 嗜酸乳杆菌E胞外蛋白和多糖抑菌活性
        2.3.5 有机酸含量对嗜酸乳杆菌E p H值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2.3.6 嗜酸乳杆菌E抗生素敏感性及溶血性
        2.3.7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3.8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血清指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及机理
        2.4.2 嗜酸乳杆菌E的益生潜能
    2.5 小结
第三章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3.1.2 饲养管理
        3.1.3 试验设计和日粮
        3.1.4 生产性能
        3.1.5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3.1.6 屠宰性能
        3.1.7 免疫器官指数
        3.1.8 肠道组织形态
        3.1.9 小肠发育
        3.1.10 空肠总RNA提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1.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日粮乳酸菌活菌计数
        3.2.2 生产性能
        3.2.3 屠宰性能
        3.2.4 免疫器官指数
        3.2.5 小肠发育
        3.2.6 肠道形态
        3.2.7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3.2.8 空肠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
        3.2.9 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3.3 讨论
        3.3.1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发酵饲料对肉鸡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3.3 发酵饲料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3.3.4 发酵饲料对肉鸡空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4.1.2 饲养管理
        4.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4.1.4 攻毒模型
        4.1.5 生长性能
        4.1.6 血清免疫指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4.1.7 肠道和脾脏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试验结果
        4.2.1 肉鸡生长性能及死亡率
        4.2.2 血清免疫球蛋白
        4.2.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4.2.4 脾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4.2.5 肉鸡14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4.2.6 肉鸡21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4.3 讨论
        4.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4.3.3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4.3.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5.1.2 饲养管理
        5.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5.1.4 攻毒模型
        5.1.5 血清内毒素
        5.1.6 肠道组织形态
        5.1.7 小肠长度
        5.1.8 肠道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5.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试验结果
        5.2.1 肉鸡血清内毒素含量
        5.2.2 肉鸡小肠发育
        5.2.3 肉鸡空肠肠组织形态
        5.2.4 肉鸡回肠组织形态
        5.2.5 肉鸡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5.2.6 肉鸡回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5.3 讨论
        5.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
        5.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
        6.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6.1.2 饲养管理
        6.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6.1.4 样品采集
        6.1.5 试剂耗材
    6.2 试验方法
        6.2.1 肉鸡回肠内容物DNA提取、检测及测定
        6.2.2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6.3 生物信息学分析
    6.4 结果
        6.4.1 测序基本数据和信息
        6.4.2 稀释曲线与Rank-abundance曲线分析
        6.4.3 Alpha多样性分析
        6.4.4 Beta多样性分析
        6.4.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门水平多样性分析
        6.4.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属水平多样性分析
        6.4.7 LEf Se多级别物种差异分析
        6.4.8 肉鸡回肠微生物与生产性能和肠道免疫Spearman关联分析
        6.4.9 PICRUSt1 功能预测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嗜酸乳杆菌E缓解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7.1 试验材料
        7.1.1 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
        7.1.2 饲养管理
        7.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7.1.4 样品采集
        7.1.5 试剂耗材
    7.2 试验方法
        7.2.1 蛋白提取与浓度测定
        7.2.2 肉鸡回肠蛋白液内酶解
        7.2.3 质谱分析
        7.2.4 质谱数据检索
        7.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7.3 试验结果
        7.3.1 不同处理肉鸡回肠表达蛋白功能注释定性分析
    7.4 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7.4.1 大肠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Heatmap图与互作关系
    7.5 嗜酸乳杆菌E干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7.5.1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与互作关系
        7.5.2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回肠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
    7.6 讨论
        7.6.1 大肠杆菌感染致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7.6.2 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7.7 小结
第八章 嗜酸乳杆菌E调控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菌株和细胞
        8.1.2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8.1.3 细胞复苏与培养
        8.1.4 大肠杆菌感染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建立
        8.1.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8.1.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8.1.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8.1.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8.1.9 数据统计
    8.2 结果
        8.2.1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8.2.2 不同感染复数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8.2.3 不同感染时间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8.2.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
        8.2.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屏障功能及细胞凋亡的调控
        8.2.6 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8.2.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8.2.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点
    9.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棕榈仁粕的来源与生产
        1.2.1 油棕树简介
        1.2.2 棕榈油与棕榈仁油的生产与应用
        1.2.3 棕榈仁粕的生产
    1.3 棕榈仁粕的物化特性
        1.3.1 棕榈仁粕的物理性质
        1.3.2 棕榈仁粕的化学性质
    1.4 棕榈仁粕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1 棕榈仁粕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2 棕榈仁粕在单胃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1.4.2.1 棕榈仁粕在猪饲养中的应用
        1.4.2.2 棕榈仁粕在家禽饲养中的应用
    1.5 改善棕榈仁粕营养价值的加工方式
        1.5.1 物理方法
        1.5.2 生物方法
        1.5.2.1 发酵工艺
        1.5.2.2 酶解工艺
        1.5.2.3 菌酶协同工艺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菌株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菌株
        3.1.2 培养基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4.1 乳酸菌菌株产酸和抑菌性能筛选
        3.1.4.2 酵母菌菌株发酵棕榈仁粕产生物量筛选
        3.1.4.3 芽孢杆菌菌株纤维和蛋白降解能力筛选
    3.2 结果
        3.2.1 乳酸菌菌株产酸和抑菌性能筛选结果
        3.2.2 酵母菌菌株发酵棕榈仁粕产生物量筛选结果
        3.2.3 芽孢杆菌菌株纤维和蛋白降解能力筛选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棕榈仁粕发酵工艺的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菌株
        4.1.2 培养基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4.1 发酵用菌液制备
        4.1.4.2 单菌和混菌发酵棕榈仁粕
        4.1.4.3 混合菌种发酵棕榈仁粕条件优化
        4.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4.1.5.1 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4.1.5.2 样品中中性洗涤纤维的测定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单菌和混菌发酵棕榈仁粕结果
        4.2.2 混合菌种发酵棕榈仁粕添加甘露聚糖酶条件优化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工艺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菌种和酶制剂
        5.1.3 培养基
        5.1.4 仪器设备
        5.1.5 试验方法
        5.1.5.1 菌种的活化
        5.1.5.2 菌酶协同试验
        5.1.5.3 测试指标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棕榈仁粕单酶处理试验结果
        5.2.2 正交试验结果
        5.2.3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的测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6.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6.1.3 饲养管理
        6.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6.1.5 测试指标及方法
        6.1.6 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
    6.2 试验结果
        6.2.1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肉鸡表观代谢能
        6.2.2 不同来源棕榈仁粕代谢能比较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肉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7.1.2 试验设计及日粮
        7.1.3 饲养管理
        7.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7.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7.1.6 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
    7.2 结果
    7.3 讨论
    7.4 结论
第八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动物与地点
        8.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8.1.3 饲养管理
        8.1.4 测试指标及方法
        8.1.4.1 生产性能
        8.1.4.2 屠宰性能
        8.1.4.3 免疫器官指数
        8.1.4.4 肠道长度
        8.1.4.5 血清生化指标
        8.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
        8.2.2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
        8.2.3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
        8.2.4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肠道长度的影响结果
        8.2.5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8.3 讨论
    8.4 结论
第九章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设计
        9.1.2 测试指标及方法
        9.1.2.1 样品采集
        9.1.2.2 盲肠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9.1.2.3 盲肠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9.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盲肠微生物菌群测序结果
        9.2.2 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9.2.3 不同处理组肉鸡盲肠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9.2.4 不同处理组肉鸡盲肠微生物LEfSe分析
        9.2.5 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
    9.3 讨论
    9.4 结论
第十章 全文主要结论
    10.1 全文主要结论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稻谷概述
        1.1.1 稻谷的起源
        1.1.2 稻谷的分类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2.1 稻壳
        1.2.2 米糠
        1.2.3 米糠油
        1.2.4 米糠粕
        1.2.5 碎米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1.4 饲养管理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3.1.2 试验设计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1.4 饲养管理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4.1.2 试验设计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长性能
        4.2.2 体尺性状
        4.2.3 血清生化指标
        4.2.4 裸皮颜色评分
        4.2.5 屠宰性能
        4.2.6 脏器指数
        4.2.7 肉品质
        4.2.8 肠道组织形态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4.3 讨论
        4.3.1 生长性能
        4.3.2 体尺性状
        4.3.3 血清生化指标
        4.3.4 裸皮颜色评分
        4.3.5 屠宰性能
        4.3.6 脏器指数
        4.3.7 肉品质
        4.3.8 肠道组织形态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生物信息分析
    5.2 α多样性分析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5.4 β多样性分析
        5.4.1 PCoA分析
        5.4.2 LEfSe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6.1.3 代谢物的鉴定
        6.2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6.3.2 样本PCA分析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6.3.8 KEGG富集分析
        6.4 小结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7.3.2 样本PCA分析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7.3.8 KEGG富集分析
        7.4 讨论
        7.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人类食品链中的霉菌毒素
        1.2 霉菌毒素影响家禽的生产力
        1.3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的损失
        1.4 霉菌毒素引起家禽免疫机能紊乱
    2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来源
        2.1 谷物中的霉菌
        2.2 霉菌毒素的产生
        2.3 霉菌毒素的来源
    3 霉菌毒素的分布与危害
        3.1 霉菌毒素的分布
        3.1.1 霉菌毒素的地理分布
        3.1.2 霉菌毒素在谷物中的分布
        3.1.3 霉菌毒素在家禽养殖中的分布
        3.2 霉菌毒素的危害
        3.2.1 破坏饲料及原料的质量
        3.2.2 影响家禽生产性能
        3.2.3 影响免疫系统
        3.2.4 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3.2.5 增加在食物中残留的风险
    4 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1 黄曲霉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2 赭曲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3 F-2 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4 T-2 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5 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
        5.1 养殖中霉菌毒素的来源
        5.2 霉菌毒素的主要靶器官
        5.3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表现
        5.3.1 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危害
        5.3.2 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危害
        5.3.3 霉菌毒素对肝脏的危害
        5.3.4 霉菌毒素对肾脏的危害
        5.3.5 霉菌毒素引起造血功能障碍
        5.3.6 霉菌毒素导致生殖系统损伤
    6 霉菌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1 黄曲霉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2 环匹克尼酸对蛋品质的影响
        6.3 赭曲霉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4 呕吐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5 其它霉菌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7 霉菌毒素防控的研究进展
        7.1 防止饲料霉变的管理手段
        7.2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的营养手段
        7.3 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8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莆田地区家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1 样品与检测方法
        1.1 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2 检测结果
        2.1 送检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2.2 单一原料样品菌毒素检测结果
        2.3 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莆田地区养鸡场霉菌毒素污染严重
        3.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比单一原料高
        3.3 两种以上霉菌毒素混合感染的比例高
        3.4 调查结果为制定霉菌毒素的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第三章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饲料
        1.1.2 HPLC试剂盒
        1.1.3 霉菌毒素吸附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动物与饲喂方法
        1.2.2 饲养管理
        1.2.3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附剂对肉鸡前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吸附剂对肉鸡中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吸附剂对肉鸡后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吸附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 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不同剂量解毒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滴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量常清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2 两种剂量常清对NDHI抗体滴度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霉菌毒素的综合防控措施
    1 查原因,抓源头,减少原料及环境中霉菌的滋生
    2 学科学,重细节,减少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
    3 重预防,严管理,建立霉菌毒素风险评估体系
全文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饲粮芽孢杆菌调控肉鸡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鸡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1.1 肉鸡消化道组成特点
        1.2 肉鸡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
        1.3 肉鸡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健康(屏障)的关系
        1.4 影响肉鸡肠道菌群的因素
    2 肠道菌群与家禽生产性能的关系
    3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3.1 益生菌的定义
        3.2 益生菌菌株的来源
        3.3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3.4 益生菌调控家禽肠道健康
        3.5 凝结芽孢杆菌(BC)在肉鸡上的应用
        3.6 芽孢杆菌在家禽上的应用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益生菌菌株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动物和日粮配制
        1.4 饲养管理
        1.5 代谢试验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 生长性能
        2.2 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2.3 肠段取样及相关指标测定
        2.4 屠宰性能
        2.5 肌肉化学组成
        2.6 肌肉肌苷酸
    3 数据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全肠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3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小肠肠道形态的影响
        4.4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微生物OTU丰度的影响
        4.5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6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微生物分类等级数的影响
        4.7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8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9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肌肉化学组成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形态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5.3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5.4 不同单一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屠宰性和肌肉化学组成的影响
    6 小结
第三章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饲养管理及试验记录
    3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3.1 血样
        3.2 食糜样
        3.3 肠段样
        3.4 免疫器官
        3.5 胴体
    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 肉鸡临床观察
        4.2 生长性能
        4.3 血清溶菌酶含量
        4.4 免疫球蛋白测定
        4.5 肠道微生物定量分析
        4.6 乳酸、琥珀酸、短链脂肪酸分析
        4.7 qRT-PCR检测肠道屏障相关基因
        4.9 肠道的免疫指数
        4.10 胴体组成
        4.11 肉品质
    5 数据分析
    6 试验结果
        6.1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6.2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6.3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6.4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血清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6.5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空肠紧密连接的影响
        6.6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7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有机酸的影响
        6.8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胴体组成的影响
        6.9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胸肉品质的影响
    7 讨论
        7.1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7.2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7.3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7.4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7.5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7.6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有机酸的影响
        7.7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胴体组成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8 小结
第四章 芽孢杆菌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宿主转录组及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样品的采集
        2.1 食糜样
        2.2 肠黏膜样
    3 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3.1 主要仪器试剂
        3.2 DNA抽提和PCR扩增
        3.3 Ilumina Miseq测序
        3.4 数据处理
    4 回肠转录组
        4.1 RNA抽提
        4.2 文库建立和测序
    5 结果
        5.1 微生物多样性结果
        5.2 转录组结果
        5.3 转录组和微生物组成关联分析
    6 讨论
        6.1 单一和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6.2 组合菌株芽孢杆菌对肉鸡回肠黏膜转录组的影响及与回肠微生物组成的相关性
    7 小结
第五章 全文讨论、全文结论、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全文讨论
    2 全文结论
    3 本研究创新性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9)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功能基因发掘及ncRNA介导的遗传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1 鸡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
        1.1.1 鸡的剩余采食量
        1.1.2 鸡剩余采食量的测定
        1.1.3 鸡剩余采食量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1.1.4 鸡剩余采食量与血液代谢物的相关性
    1.2 影响剩余采食量的生理学因素
        1.2.1 采食习惯
        1.2.2 消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
        1.2.3 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
        1.2.4 应激、免疫和炎症等各种压力因素
    1.3 鸡剩余采食量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
        1.3.1 鸡剩余采食量的关键信号通路
        1.3.2 鸡剩余采食量的关键候选基因
    1.4 鸡剩余采食量关联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1.4.1 鸡剩余采食量关联的miRNAs
        1.4.2 鸡剩余采食量关联的lncRNAs
        1.4.3 鸡剩余采食量关联的circRNAs
    1.5 鸡剩余采食量的可变剪切事件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剩余采食量与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变量相关性分析
    引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饲料配方组成
        2.1.3 仪器和试剂
        2.1.4 生长性状和饲料效率相关性状测定
        2.1.5 屠宰性能测定
        2.1.6 肉品质测定
        2.1.7 血液激素水平及代谢物测定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性状
        2.2.2 屠宰性能性状
        2.2.3 肉品质
        2.2.4 血浆激素水平
        2.2.5 血清代谢物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RNA-Seq鉴定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关键基因和通路
    引言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RNA提取和测序
        3.1.3 RNA测序分析
        3.1.4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功能注释分析
        3.1.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模块选择
        3.1.6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NA测序结果和差异基因鉴定
        3.2.2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3.2.3 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差异基因鉴定关键基因和通路
        3.2.4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3.2.5 用荧光定量对RNA-seq结果进行验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三章 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非编码RNA研究
    引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总RNA提取和RNA测序
        4.1.3 lncRNAs、miRNAs及 circRNAs的鉴定
        4.1.4 差异表达miRNAs的鉴定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4.1.5 差异表达lncRNAs的鉴定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4.1.6 差异表达circRNA的鉴定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4.1.7 ceRNA互作网络构建
        4.1.8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测序结果
    4.2 结果与分析
        4.2.1 lncRNAs、miRNAs及 circRNAs的测序结果
        4.2.2 差异lncRNAs,miRNAs及 circRNAs的鉴定
        4.2.3 miRNAs的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
        4.2.4 lncRNAs的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
        4.2.5 circRNAs的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
        4.2.6 ceRNA网络构建
        4.2.7 qPCR验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四章 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可变剪切事件分析
    引言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动物
        5.1.2 RNA分离与测序
        5.1.3 鉴定AS事件和差异AS事件
        5.1.4 差异剪切基因的功能分析
        5.1.5 差异剪切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RFI地方鸡中的AS事件
        5.2.2 不同RFI地方鸡中的差异AS事件和差异剪切基因
        5.2.3 差异剪切基因的功能分析
        5.2.4 差异剪切基因的PPI网络构建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个人简介

(10)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和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1.2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现状
        1.2.1 酶制剂
        1.2.2 益生菌
        1.2.3 酸化剂
        1.2.4 中草药添加剂
        1.2.5 植物提取物
        1.2.6 抗应激类维生素
    1.3 家禽的微生态系统
        1.3.1 家禽肠道的微生态系统
        1.3.2 家禽肠道微生物
        1.3.3 肠道菌群及其对宿主的作用
        1.3.4 肠道形态与结构
    1.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2 材料
    2.3 试验动物及设计
    2.4 试验动物管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1 生长性能
        2.5.2 屠宰性能指标
        2.5.3 肉品质的测定
        2.5.4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5.5 肠道指标
        2.5.6 肠道形态
        2.5.7 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测定
        2.5.8 养分代谢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3.4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5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3.6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肠道形态的影响
    3.7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3.8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营养物质消化量的影响
    3.9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10 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钙磷代谢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3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4.4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5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肠道发育及形态的影响
    4.6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4.7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量)的影响
    4.8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钙、磷代谢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家禽饲料营养与免疫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家禽肠道健康关键营养技术[J]. 呙于明,刘丹. 饲料工业, 2022(01)
  • [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产气荚膜梭菌和球虫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治疗效果研究[D]. 陈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真刀真枪实干中成就事业——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辉华教授[J]. 周风珍,张辉华. 广东饲料, 2021(06)
  • [4]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吴正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5]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及其对肉鸡生长影响机理研究[D]. 王卫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6]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7]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D]. 胡向腾.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8]饲粮芽孢杆菌调控肉鸡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D]. 李成良.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9]影响鸡剩余采食量的功能基因发掘及ncRNA介导的遗传调控研究[D]. 杨磊.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10]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李园园.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家禽饲料的营养与免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