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鳞生物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

红鳞生物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

一、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展,黄志君[1](2015)在《桑树同翅目害虫种类及其发生特点》文中研究指明同翅目(Homopteran)昆虫是目前昆虫纲(Insecta)中桑树害虫最大的种群,有20科,159种,由于被寄生桑树症状不明显,而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由于其寄生数量庞大,极大为害桑树的健康和桑叶的品质,部分同翅目害虫还是植物病原体的介体生物,因此,本文主要对桑树同翅目害虫所属的20科以及各科具有代表性种属的发生特点进行进行介绍和阐述,以对同翅目桑树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提供参考。

陈建业[2](2009)在《许昌花卉苗木有害昆虫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许昌市6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为区域,以该区域内花卉苗木害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花木种类相对丰富,结构不合理在许昌市60万亩生态林基地内有园林花木138种(包括小乔木和小灌木),其中针叶树13种、常绿阔叶树19种、落叶阔叶树71种、藤本5种。另有温室植物30种。花木种类相对丰富。但在138种植物中,落叶阔叶树占71种,而在这71种中又以杨树、泡桐种植最多占调查区域面积的近5070,约27万亩,而杨树又是其中占面积最大的单个树种,约25万亩。杨树是优势树种。花木害虫以本土为主,杨树害虫是主要害虫通过调查发现,在许昌市60万亩生态林基地内有害虫270种(隶属10目71科),其中63种是1980年以后从外地传入的,天敌135种。为害许昌市花木的主要害虫是本土造成的,但是外来传入的害虫具有潜在的危险。许昌市生态林基地害虫自1980年以来累计发生虫害面积约24万亩次,其中,轻度发生20万亩次,中度发生2.1万亩次,重度发生1.9万亩次。杨扇舟蛾、黄翅缀叶螟、杨小舟蛾、桑天牛、光肩星天牛等为害面积最大,是许昌市花木的主要害虫。在许昌市花木基地由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人民币,其中杨树害虫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达1144万元人民币,杨树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是重点防治对象。许昌市主要花木虫害的形成与消长就本土虫害而言寄主植物量的变化是其形成与消长的根本原因,而外来虫害的形成与消长是人为造成的。树种结构的变化引起主要害虫种类的变化,气候因素是害虫形成与消长的助力因素,人为传播造成外来害虫种类不断增加。大面积单一树种是造成某种或某几种害虫流行的主要因子,气候变化尤其是冬季气温的高低与越冬虫口密度成正相关,也与生长季的为害成正相关。单一化学防治和用药过量及不当助长了虫害的发生。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演变规律是:树种结构改变引起主要害虫种类发生变化,次要害虫变为主要害虫,主要害虫逐步下降为次要害虫。每年苗木的调入与调出次数较多数量较大,国民防控害虫意识不强、检疫等防控存在漏洞、人为传播造成外来害虫种类不断增加。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防控对策是:树立以生态学理念认识并防治害虫,即把害虫当成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管理,用科学的方法调整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治理害虫;以经济学理念防治害虫,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害虫为害“经济阀值”,防治收益要远远大于防治投入,不能见虫就治,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防治害虫;加强害虫防控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倡导科学种树,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规范林业生产管理,在营林生产中,方案设计要有害虫防腔措施;全面普及推广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农业措施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规范化学防治。许昌市主要花卉苗木害虫防控机制:(1)建立花木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许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按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准确、科学地对害虫事件做出预警,制定本辖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设立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2)主要害虫专业防治,加强对主要花木害虫防治技术的宣传与技术推广,普及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着力解决技术棚架问题。成立以由专业森防技术人员为主导,有关科研院所专家参与专家评估和指导系统,对主要经济害虫能做到监控到位、及时发现、及时评估、及时防治,并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形成从人员组织到方案设计再到经费筹措等一系列完整的害虫专业防控机制;(3)形成以基层林业技术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全方位防控机制,要充分利用基层专业人员及农村科技能人长期一线的优势,给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及定期的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由基层专业人员和农民能手相结合的害虫防控队伍,带动全体花木种植者自觉的科学的防治害虫,并使其经常化制度化,成为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的防控机制。

方明刚[3](2007)在《华栗绛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文中认为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何衍彪,詹儒林,赵艳龙[4](2007)在《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表明蚧虫种类繁多,不少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对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

方明刚[5](2006)在《板栗绛蚧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着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汪志强[6](2006)在《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桑树害虫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我国桑树害虫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研制了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据作者调查研究,目前我国桑树害虫已知有338种,隶属于11个目71个科(包括蛛形纲蜱螨目4个科和软体动物腹足纲2个科),其中含有1个新种,并厘定2个新同物异名。分布种类数最多的5个目为:同翅目93种,鞘翅目90种,鳞翅目77种,半翅目30种,直翅目20种。研究总结了常见的50余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记述了这些害虫的别名、寄主、危害及分布等资料,并附有虫态和为害状图片,为桑树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研制的桑树害虫诊治专家系统,具有害虫识别诊断、防治咨询等功能,实现了桑树害虫诊治的信息化,希冀将对桑树植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害虫的防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宋玉双[7](2003)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指出

宋玉双[8](2002)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提出

付觉民,熊满祥,刘保聪[9](2001)在《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 ,栗红蚧在河南信阳地区突出性大爆发 ,对板栗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该文通过对栗红蚧在信阳生活史、生活规律的研究 ,制订出一套对其越冬期、活动期、产卵期不同生长阶段的防治方法 ,效果显着

宋玉双[10](2001)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研究说明

二、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桑树同翅目害虫种类及其发生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叶蝉科 (Cicadellidae)
    1.1 形态特征
    1.2 发生特点
2蝉科 (Cicadidae)
    2.1 形态特征
    2.2 发生特点
3 角蝉科 (Membracidae)
    3.1 形态特征
4沫蝉科 (Cercopidae)
    4.1 形态特征
    4.2 发生特点
5菱蜡蝉科 (Cixiidae)
    5.1 形态特征
6扁蜡蝉科 (Tropiduchidae)
    6.1 形态特征
7蛾蜡蝉科 (Flatidae)
    7.1 形态特征
    7.2 发生特点
8 象蜡蝉科 (Dictyopharidae)
    8.1 形态特征
9 广翅蜡蝉科 (Ricaniidae)
    9.1 形态特征
    9.2 发生特点
10 蜡蝉科 (Fulgoridae)
    10.1 形态特征
    10.2 发生特点
11 粉虱科 (Aleyrodidae)
    11.1 形态特征
    11.2 发生特点
12 木虱科 (Psyllidae)
    12.1 形态特征
    12.2 发生特点
13 蚜科 (Aphididae)
    13.1 形态特征
    13.2 发生特点
14 瘿绵蚜科 (Pemphigidae)
    14.1 形态特征
    14.2 发生特点
15蜡蚧科 (Coccidae)
    15.1 形态特征
    15.2 发生特点
16盾蚧科 (Diaspididae)
    16.1形态特征
    16.2发生特点
17绒蚧科 (Eriococcidae)
    17.1形态特征
    17.2发生特点
18红蚧科 (Kermesidae)
    18.1形态特征
    18.2发生特点
19硕蚧科 (Marga)
    19.1形态特征
    19.2发生特点
20粉蚧科 (Pseudococcidae)
    20.1形态特征
    20.2发生特点

(2)许昌花卉苗木有害昆虫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农业害虫的危害
    1.2 农林害虫治理的实践历程
    1.3 我国农业昆虫研究的主要成就
    1.4 关于农林害虫综合治理
    1.5 农林害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1.5.1 植物检疫
        1.5.2 生物防治
        1.5.3 农业防治
        1.5.4 物理机械防治
        1.5.5 化学防治
    1.6 农林害虫治理存在问题
        1.6.1 农业生态系统特点
        1.6.2 存在问题
2 引言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3.4 研究材料、方法和手段
        3.4.1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3.4.2 许昌市主要花卉苗木害虫种类的调查
        3.4.3 许昌主要花卉苗木害虫种类调查
        3.4.4 许昌主要花卉苗木害虫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调查
        3.4.5 新发现外来危险性昆虫详细观察
        3.4.6 许昌市主要花卉苗木害虫发生及消长规律
4 结果与分析
    4.1 许昌主要花卉苗木种类结构
    4.2 许昌市主要花卉苗木害虫种类及发生现状
        4.2.1 主要花卉苗木害虫种类
        4.2.2 许昌市花卉苗木虫害发生面积
        4.2.3 许昌市新发现花卉苗木害虫和外来花卉苗木虫害
    4.3 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的为害及经济损失
        4.3.1 杨树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3.2 泡桐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3.3 苗木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3.4 臭椿沟眶象发生与危害
    4.4 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发生及消长规律
        4.4.1 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的形成及消长
        4.4.2 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与次要害虫的演变规律
    4.5 许昌市主要花木害虫防控对策
        4.5.1 主要花木害虫防控技术对策
        4.5.1.1 以生态学理念认识并防治花木害虫
        4.5.1.2 以经济学理念认识并防治花木害虫
        4.5.1.3 加强防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4.5.1.4 加强花卉苗木害虫防控体系建设
        4.5.2 综合治理防控技术对策
        4.5.3 建立主要花卉苗木害虫防控有效机制
        4.5.3.1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4.5.3.2 主要经济害虫专业防治
        4.5.3.3 形成以基层林业技术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全方位防控机制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ABSTRACT

(4)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
    1.1 发生期
    1.2 发生量、发生面积
    1.3 防治指标
2 综合防治
    2.1 植物检疫
    2.2 农业防治
    2.3 物理机械防治
    2.4 生物防治
        2.4.1 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4.2 寄生性天敌。
        2.4.3 捕食性天敌。
    2.5 化学防治
        2.5.1 化学药剂种类的更替。
        2.5.2 用药方式的改进。
3 结语

(5)板栗绛蚧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1.1 雌成虫
        2.1.2 雄成虫
        2.1.3 卵
        2.1.4 若 虫
        2.1.5 雄茧、雄蛹
    2.2 生活史
    2.3 生活习性
    2.4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4.1 气候因子
        2.4.2 立地条件
        2.4.3 品种抗性
        2.4.4 栗园管理水平
        2.4.5 天 敌
    2.5 无公害防治技术
        2.5.1 依靠营林技术预防板栗绛蚧发生
        2.5.2 保护利用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
        2.5.3 以化学防治为急救措施来除治板栗绛蚧[3]
3 结 语

(6)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第一章 桑树害虫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专家系统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 桑树害虫名录
    第三章 桑树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记述
    第四章 桑园叶蝉新种记述
    第五章 桑树害虫诊治多媒体专家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一、中文名索引
    二、学名索引
害虫检索表
发表论文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9)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2.2 发生规律
3 防治方法
    3.1 营林措施
    3.2 生物措施
    3.3 化学措施

四、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桑树同翅目害虫种类及其发生特点[J]. 王展,黄志君. 广东蚕业, 2015(01)
  • [2]许昌花卉苗木有害昆虫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D]. 陈建业.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3]华栗绛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 2007(05)
  • [4]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J]. 何衍彪,詹儒林,赵艳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3)
  • [5]板栗绛蚧生物学特性研究[J]. 方明刚. 林业科技开发, 2006(04)
  • [6]桑树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D]. 汪志强. 苏州大学, 2006(12)
  • [7]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3(03)
  • [8]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2(04)
  • [9]栗红蚧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J]. 付觉民,熊满祥,刘保聪. 河南林业科技, 2001(04)
  • [10]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1(02)

标签:;  ;  ;  ;  ;  

红鳞生物特性及综合防治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