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致命疾病 - Brugada 综合症

一种新的致命疾病 - Brugada 综合症

一、新的致命性病症——Brugada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1](2019)在《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目前,心源性猝死的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是对家族史、个人史进行筛查,同时进行体格及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但存在检出率低,针对性不强等缺点。近年来,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研究成果使心源性猝死基因筛查成为可能,因此通过早期基因筛查来规避心源性猝死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基因重测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心源性猝死相关遗传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利用Agilent SureSelect目标基因捕获技术,设计88个基因的1727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探针,通过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然后通过Illumina MiniSeq测序仪对其进行测序,以生物信息分析为研究手段发现目标基因中存在的突变,根据ACMG规则对变异位点进行临床意义分类,确定致病突变和疑似致病突变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本研究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获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通过梯度筛选测序深度,确定最佳测序深度为200×左右。本研究以4名心率失常患者和一个房颤家系中的8名家族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基因重测序技术从12名受检者中检测到5种致病突变或疑似致病突变,分别为:KCNE2基因发生c.79C>T杂合突变,SCN5A基因发生c.677C>T杂合突变,TTN基因发生c.72845delA杂合突变,SCN5A基因发生c.2541delC杂合突变,TRPM4基因发生c.988G>T杂合突变。通过目前公认的Sanger方法进行结果验证,发现Sanger验证结果与基因重测序技术的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心源性猝死相关遗传病的新方法-基因重测序技术,该方法准确有效,并且节约时间和成本。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基因重测序检测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疾病的诊断、筛查和预防提供新思路,为先证者家庭成员及亲属进行家族筛查提供新方法。因此,本研究在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及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冯莉雅[2](2018)在《遗传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遗传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青年猝死的主要病因,严重地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除了植入ICD的治疗方案以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遗传性心律失常复杂的病症以及不同类型病症的病理机制,在药物治疗的使用上也截然不同。

孙凯[3](2017)在《牛磺酸镁抗豚鼠心肌细胞和离体心脏Ⅱ型短QT综合征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别在正常和2型短QT综合征(Type 2 Short QT Syndrome,SQT2)模型存在条件下观察牛磺酸镁化合物(Taurine-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豚鼠离体心脏表面心电图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初步探索TMCC抗短QT综合征作用。方法:1.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对豚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利用Biopac生理记录仪采集豚鼠离体心脏表面Ⅱ导联心电图以考察TMCC及其在应用吡那地尔(Pinacidil)诱导SQT2条件下对豚鼠离体心脏RR、QT/QTc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有效不应期、RR和QT间期不稳定性等的影响。2.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法消化用于急性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于电流钳模式下分别在正常和IKs通道激动剂曲匹地尔(Trapidil)等药物存在条件下记录低、中和高三个浓度的TMCC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结果:1.TMCC对正常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各指标的影响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2和4 m M牛磺酸镁可延长RR间期,由275.71±8.45 ms分别延长至282.50±8.80 ms(n=6,p<0.01),323.03±12.72ms(n=6,p<0.01)和331.93±9.28 ms(n=6,p<0.01);可减小心率,由218.89±6.85 beats/min分别减小至213.51±7.22 beats/min(n=6,p<0.01),187.20±7.45 beats/min(n=6,p<0.01)和181.52±5.01 beats/min(n=6,p<0.01);可延长QT间期,由175.88±5.22 ms分别延长至182.30±6.09 ms(n=6,p<0.01),200.67±7.56 ms(n=6,p<0.01)和197.30±4.38 ms(n=6,p<0.01);可延长QTc间期,由197.13±4.12 ms分别延长至201.14±3.81 ms(n=6,p>0.05),205.01±7.23 ms(n=6,p<0.01)和199.04±4.02 ms(n=6,p<0.05);可延长有效不应期,由124.89±6.63 ms分别延长至131.93±6.26 ms(n=6,p<0.01),139.83±5.98 ms(n=6,p<0.01)和143.17±5.93 ms(n=6,p<0.01);对离散度和QRS间期没有影响;可增大电生理平衡指数,由3.81±0.13分别增大至4.06±0.12(n=6,p<0.05),4.39±0.19(n=6,p<0.01)和4.17±0.17(n=6,p<0.01)。2.吡那地尔诱导SQT2的心电图变化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的对照组相比,20μM吡那地尔对RR间期和豚鼠离体心脏心率没有影响;可缩短QT/QTc间期,分别由165.59±4.87 ms缩短至151.44±2.95 ms(n=6,p<0.01),由192.29±3.07 ms缩短至172.45±2.33 ms(n=6,p<0.01);能够增大跨室壁离散度,由60.01±4.69 ms增大至70.08±6.29 ms(n=6,p>0.05);能够显着地减小离体心脏的有效不应期,由112.87±6.55 ms减小至88.84±5.78 ms(n=6,p<0.01);对QRS间期和电生理平衡指数没有影响;吡那地尔能显着地增大心室复极不稳定性,使RR间期和QT间期总不稳定性分别由2.42±0.15 ms增大至3.38±0.22 ms(n=6,p<0.01)和由2.57±0.16 ms增大至3.62±0.26 ms(n=6,p<0.01),也使RR间期和QT间期短期不稳定性显着地增大,分别由1.24±0.15 ms增大至1.97±0.15 ms(n=6,p<0.05)和由1.75±0.15 ms增大至3.41±0.21ms(n=6,p<0.05)。3.TMCC对抗吡那地尔诱导SQT2的作用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与吡那地尔模型组相比,1、2和4 m M牛磺酸镁能够使缩短的QT间期分别延长至175.77±5.22 ms(n=6,p<0.01),159.27±5.75 ms(n=6,p<0.01)和165.93±3.91 ms(n=6,p<0.01);使缩短的QTc间期分别延长至182.88±1.55 ms(n=6,p>0.05),174.59±5.59 ms(n=6,p>0.05)和165.40±3.82 ms(n=6,p>0.05);使增大的跨室壁离散度分别缩短至61.50±7.46ms(n=6,p<0.05),68.76±6.29 ms(n=6,p>0.05)和60.55±3.35 ms(n=6,p<0.05);使缩短的有效不应期分别增大至113.50±6.78 ms(n=6,p<0.01),94.00±9.22 ms(n=6,p<0.01)和106.03±5.11 ms(n=6,p<0.01);1、2和4 m M牛磺酸镁可有效地降低吡那地尔导致心室复极不稳定性增大的现象,使RR间期的总不稳定性分别降低至3.14±0.20 ms(n=6,p<0.01),2.27±0.09 ms(n=6,p<0.01)和1.63±0.36 ms(n=6,p<0.01);使QT间期的总不稳定性分别降低至3.41±0.20 ms(n=6,p<0.01),2.89±0.19 ms(n=6,p<0.01)和2.41±0.45 ms(n=6,p<0.01);使RR间期的短期不稳定性分别降低至1.83±0.14 ms(n=6,p<0.05),1.16±0.10 ms(n=6,p<0.01)和0.77±0.25ms(n=6,p<0.05);使QT间期的短期不稳定性分别降低至1.69±0.19 ms(n=6,p<0.05),1.65±0.19 ms(n=6,p<0.05)和1.15±0.43 ms(n=6,p<0.05)。4.TMCC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100和1000μM牛磺酸镁可使静息膜电位由-80.18±0.53 m V分别增大至-83.23±0.81m V(n=10,p<0.05),-83.39±0.91 m V(n=10,p<0.05)和-85.54±1.05 m V(n=10,p<0.01);使动作电位幅值由145.68±3.17 m V分别增大至148.49±3.11 m V(n=10,p>0.05),150.77±3.85 m V(n=10,p>0.05)和149.98±3.13 m V(n=10,p>0.05);可加快复极时程,使APD50由400.73±39.70 ms分别缩短至237.32±32.85 ms(n=10,p<0.01),196.01±26.41ms(n=10,p<0.01)和265.54±28.83ms(n=10,p<0.01);使APD90由445.84±38.99 ms分别缩短至268.55±32.42 ms(n=10,p<0.01),239.77±27.21ms(n=10,p<0.01)和295.86±29.45ms(n=10,p<0.01)。5.TMCC对抗曲匹地尔所致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缩短的影响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mmol·L-1曲匹地尔可使静息膜电位由-73.51±1.05 m V减小至-69.53±1.21 m V(n=12,p<0.05),10、100和1000μM牛磺酸镁可使减小的静息膜电位分别增大至-74.97±1.10 m V(n=12,p<0.01),-73.89±0.60 m V(n=12,p<0.05)和-74.99±0.53m V(n=12,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 mmol·L-1曲匹地尔可使动作电位幅值由131.48±2.48 m V减小至129.39±1.42 m V(n=12,p>0.05),10、100和1000μM牛磺酸镁可使减小的动作电位幅值分别增大至136.77±2.19 m V(n=12,p>0.05),129.41±3.15 m V(n=12,p>0.05)和135.11±3.10 m V(n=1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 m M曲匹地尔可加快复极时程,使APD50由289.52±14.19 ms缩短至248.22±10.81 ms(n=12,p<0.05),10、100和1000μM牛磺酸镁可使缩短的APD50分别延长至265.49±24.86 ms(n=12,p>0.05),269.39±21.98ms(n=12,p>0.05)和299.94±16.00ms(n=12,p<0.05);1 m M曲匹地尔使APD90由326.15±16.67 ms缩短至274.54±7.00 ms(n=12,p<0.05),10、100和1000μM牛磺酸镁可使缩短的APD90分别延长至300.84±24.13 ms(n=12,p>0.05),322.37±20.92ms(n=12,p>0.05)和331.14±7.96 ms(n=12,p<0.05)。结论:1.TMCC能够降低心率,延长QT间期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可以逆转吡那地尔所致QT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情况;能够降低吡那地尔所致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能够降低吡那地尔所致的RR、QT间期不稳定性增大。2.TMCC增加静息膜电位,并通过此效应增加曲匹地尔所致的静息膜电位减小;能够延长曲匹地尔所致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田志广,吴高俊[4](2013)在《家族性Brugada综合征三例》文中研究指明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以突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点:(1)特异性右胸导联(V13)ST段抬高。(2)心脏结构正常。(3)反复发作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基础研究显示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家族性发病特点。现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并追踪家族成员情况报道如下。例1男,70岁。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黑蒙晕厥史。患者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入住普外科。术前检

邢进[5](2012)在《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多形态的临床意义(附2例病例)》文中研究指明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预后严重。本病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其心电图表现为:穹隆型,马鞍型及混合型。现结合我院近期

彭颖秀[6](2011)在《J波综合征的临床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J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诊断。方法对出现J波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例J波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2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40例。结论 J波和J波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J波的诊断和鉴别能力。

王渝佩,周希[7](2008)在《Brugada综合征临床报告》文中指出Brugada波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Brugada波患者常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称为Brugada综合征。因Bru-gada综合征预后严重,Brugada综合征已引起人们

赵绮[8](2007)在《J波变化的一些最新认识》文中提出上世纪20年代Kraus就报道了,高钙血症时可出现J波。1938年,Tomashewski报道了低温可出现J波。由于对J波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心电诊断中常常被忽视,直到上世纪末,美籍华裔学者严干新教授将心电图V1~V3J点和ST段抬高,这一组综征候群命名为Brugaela综合征。在临床心电诊断中,人们才又开始重视起J波。

鲁端[9](2007)在《特发性和继发性短QT综合征》文中认为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以短QT间期为特征和可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的综合征。按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SQTS和继发性SQTS。

刘丽丽,王军,杨佩[10](2006)在《无创心电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二、新的致命性病症——Brugada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的致命性病症——Brugada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源性猝死相关疾病与遗传学特点
        1.1.1 长QT综合征
        1.1.2 短QT综合征
        1.1.3 Brugada综合征
        1.1.4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1.1.5 家族性心房颤动
        1.1.6 遗传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1.7 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
        1.1.8 遗传性预激综合征
        1.1.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1.1.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1.11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1.1.12 心肌致密化不全
        1.1.13 限制型心肌病
        1.1.14 马方综合征
    1.2 基因检测
        1.2.1 研究平台
        1.2.2 研究方法
        1.2.3 生物信息分析
        1.2.4 临床应用
    1.3 本研究工作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来源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基因芯片
        2.3.2 Qiage全血DNA提取
        2.3.3 DNA质量和浓度测定
        2.3.4 文库制备
        2.3.5 Agilent芯片杂交捕获目标DNA
        2.3.6 上机测序
    2.4 生物信息分析方法
        2.4.1 原始数据质控和过滤
        2.4.2 序列比对与去PCR重复
        2.4.3 碱基质量重校正
        2.4.4 变异检测
        2.4.5 变异位点过滤
        2.4.6 变异注释
    2.5 数据临床意义分类
        2.5.1 筛选候选位点
        2.5.2 检索突变与证据分级
        2.5.3 根据遗传模式筛选候选突变
    2.6 Sanger测序验证
        2.6.1 验证位点
        2.6.2 结果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学建立
        3.1.1 核心基因的收集和捕获芯片设计
        3.1.2 实验流程的建立
        3.1.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搭建与位点临床意义分类
        3.1.4 芯片覆盖度评估
        3.1.5 测序质量评估
        2.1.6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的均一性
        3.1.7 目标区域单碱基深度分布
    3.2 功能分析
        3.2.1 阳性样本临床信息
        3.2.2 变异检测结果分析
        3.2.3 候选位点
        3.2.4 Sanger验证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遗传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长QT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
2 短QT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
3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CPVT) 的药物治疗方法
4 Brugada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
5 结论

(3)牛磺酸镁抗豚鼠心肌细胞和离体心脏Ⅱ型短QT综合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牛磺酸镁抗豚鼠离体心脏心室复极缩短作用的研究
    1.1 材料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实验器材
        1.1.4 药品和试剂
        1.1.5 液体配制
        1.1.6 离体心脏摘取及Langendorff灌流法
        1.1.7 给药步骤
        1.1.8 实验分组
        1.1.9 数据处理
    1.2 结果
        1.2.1 牛磺酸镁对正常豚鼠离体心脏ECG各指标的影响
        1.2.2 牛磺酸镁抗2型短QT综合征作用的研究
    1.3 小结
二、牛磺酸镁对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器材
        2.1.4 药品和试剂
        2.1.5 液体配制
        2.1.6 微电极的拉制
        2.1.7 电极液的充灌
        2.1.8 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2.1.9 动作电位记录
        2.1.10 实验分组
        2.1.11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牛磺酸镁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程的影响
        2.2.2 牛磺酸镁抗曲匹地尔诱发的动作电位复极时程缩短作用
    2.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短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多形态的临床意义(附2例病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1.2 病例2
2 讨论

(10)无创心电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
    一、临床表现
    二、心电图表现
    三、Brugada波形成的电生理机制
    四、3种类型Brugada波的发生率及完全不同的诊断意义
    五、Ⅰ型Brugada波的获取及药物激发试验
    六、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心电图J波 (Osborn波)
    一、J波的发生机制
    二、伴有明显J波的临床病症。
    三、J波的临床意义
长QT综合征
    一、LQTS的心电图表现
    二、LQTS的临床特征
    三、LQTS的诊断标准
    四、临床意义
短QT综合征
    一、心电图诊断标准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特点
    四、分型
    五、临床意义
Lambda波
    一、心电图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一、概念
    二、检测方法
    三、发生机制
    四、临床应用与评价
结 语

四、新的致命性病症——Brugada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D]. 李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遗传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分析[J]. 冯莉雅.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1)
  • [3]牛磺酸镁抗豚鼠心肌细胞和离体心脏Ⅱ型短QT综合征作用的研究[D]. 孙凯.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4]家族性Brugada综合征三例[J]. 田志广,吴高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0)
  • [5]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多形态的临床意义(附2例病例)[J]. 邢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2)
  • [6]J波综合征的临床探讨[J]. 彭颖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34)
  • [7]Brugada综合征临床报告[J]. 王渝佩,周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09)
  • [8]J波变化的一些最新认识[J]. 赵绮. 江西医药, 2007(12)
  • [9]特发性和继发性短QT综合征[J]. 鲁端.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05)
  • [10]无创心电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关系的研究进展[J]. 刘丽丽,王军,杨佩.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6(03)

标签:;  ;  ;  ;  ;  

一种新的致命疾病 - Brugada 综合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