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

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

一、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程[1](2021)在《钙钛矿对钒钛烧结矿质量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罗毅[2](2021)在《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焙烧-硫酸选择性浸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钒钛磁铁矿提钒以钒渣提钒工艺为主,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钒的综合回收率低。本文改变以往的思路,采用先提钒后炼铁的直接提钒工艺对钒钛磁铁精矿进行提钒,进行了精矿在造球处理条件下球团焙烧和选择性浸钒研究,以期实现钒铁分离和高效浸钒的目的,并且浸出后的球团经简单处理后可满足后续高炉生产。论文首先对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精矿中的主要成分为钛铁矿和磁铁矿,钒主要以钒铁尖晶石的形式存在于磁铁矿相中。经过热力学分析计算推测出钒铁尖晶石的氧化反应链为FeV2O4→Fe3O4→Fe2O3→V2O5。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空白焙烧-浸钒研究表明,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可有效实现钒铁分离。在实验条件为焙烧时间180 min,焙烧温度1200℃,浸出时间6 d,液固比3:1,硫酸浓度10%的情况下,钒浸出率可达60.3%,而铁损失率仅为0.17%,可以实现选择性浸出。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钙化焙烧和浸钒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碳酸钙作为焙烧添加剂可以实现钒钒选择性浸出,有效提高钒浸出率。较优条件为:碳酸钙添加量5%,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1200℃,浸出时间6d,浸出温度50℃,硫酸浓度10%,液固比3:1。钒的最佳浸出率为88%,铁损失率为1.78%。浸出后球团经过二次焙烧可达到除硫的目的,且经过二次焙烧后球团强度能达到2600 N/个,可满足后续炼铁的强度要求。机理研究分析表明:精矿中的钒以V3+的形式存在于钒铁尖晶石中,经过1200℃钙化焙烧后尖晶石结构被破坏,Fe3O4被氧化为Fe2O3,钒主要转化成V5+并与钙反应生成钒酸钙。球团经过硫酸浸出后检测出CaSO4衍射峰,表明焙烧生成的钒酸钙与硫酸发生了反应,使得钒被浸出。同时,检测结果中均表明铁未被浸出,表明焙烧后的Fe2O3不易被硫酸浸出,从而实现选择性分离。本论文采用精矿球团焙烧-硫酸浸钒的工艺,达到浸出钒而保留铁的效果,从而实现钒铁分离、选冶联合的目的。该研究为钒钛磁铁精矿直接提钒的工业实践提供了新的途径。

李小辉[3](2021)在《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是铁、钛资源的重要来源,但其中的铁、钛紧密共生,高炉法和非高炉法产生的钛产品都存在含钛品位低,难以利用的问题。目前有研究发现在钒钛磁铁矿精矿的还原过程中添加适量含镁化合物可以生成钛酸镁,但生成的钛酸镁中铁、铝含量较高,难以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钙和钛也可以结合生成钛酸钙,钛酸钙也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用途广泛。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新工艺,旨在为攀西地区钛的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以TFe品位56.80%,TiO2品位12.75%的钒钛磁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包埋法和内配法为焙烧方式,系统的研究了不同还原条件对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过程钛酸钙的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是可行的,包埋法或内配法焙烧都可以生成钛酸钙,但内配法效果优于包埋法,内配法所需的还原剂用量更低,焙烧时间更短,生成的钛酸钙颗粒粒度更粗,磁选分离可以得到的产品指标更好。内配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最佳条件为,CaCO3用量18%,石墨用量11%,萤石用量1%,焙烧温度1400℃,焙烧时间120min,经两段磨矿-两段磁选后可以得到产率23.95%,铁含量3.72%,钛酸钙含量75%的钛酸钙产品和铁品位95.61%,铁回收率92.83%,TiO2含量0.83%的还原铁产品。以钛铁矿为试样,结合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查明了钛酸钙生成和铁还原的机理,揭示了还原气氛、含钙化合物种类与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关系。发现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生成金属铁和钛酸钙都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CaCO3分解产生CaO,随后是磁铁矿还原生成部分金属铁,同时破坏磁铁矿与钛铁矿的包裹结构,暴露出钛铁矿,然后钛铁矿与CaO反应生成钛酸钙和FeO,FeO再被还原成金属铁。同时发现还原气氛不会影响钛酸钙的生成,但会影响钛酸钙的纯度及粒度。而且CaCO3和CaSO4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机理在两种焙烧方法中基本相同:都是CaCO3或CaSO4中的Ca2+取代钛铁矿中的Fe2+,生成钛酸钙。但CaCO3和CaSO4对铁还原的影响不同,CaCO3会改变钛铁矿的还原历程,由钛铁矿的还原变成了 FeO的还原,在生成钛酸钙的同时使铁的还原变得更容易,而CaSO4中的硫在还原气氛下会与铁反应生成FeS,减少金属铁的生成。

胡熊[4](2021)在《高比例钒钛粉烧结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攀西地区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藏丰富,为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发钒钛资源,集团公司将逐步推进钒钛冶炼技术。在此,针对钒钛矿的基础特性,分析影响钒钛矿烧结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和生产数据整理,从工艺参数选择、生产操作设计、工艺设备改进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实践应用效果显示,优化后的烧结矿质量指标明显得以改善,满足高炉钒钛冶炼的质量要求,且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胡鹏[5](2020)在《超细粒级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找出攀钢自产钒钛铁精矿提质后的烧结规律,对超细粒级钒钛磁铁精矿原料性能、单烧以及替代现有钒钛精矿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精矿经过超细磨选后,TFe质量分数提高8%,-0.074 mm粒级占比达到96%以上,主要物相组成为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此种精矿大量配入烧结后,由于超细颗粒自黏附成核改善了混合料制粒性能,提高了烧结矿的成品率和烧结机利用系数,但由于自成核内熔剂占比低以及烧结速度加快,影响了矿物液相生成量和结晶程度,从而导致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明显降低。

周明顺,王义栋,赵东明,韩宏亮,李先春,陆利明[6](2020)在《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传统高品位铁矿石资源的日趋枯竭,烧结用铁矿石资源已经从赤铁矿类型逐渐转变为复杂综合的铁矿类型。但某些铁矿石的杂质和烧损较高,细粒级比例较多,严重影响了烧结性能和烧结矿质量,如烧结矿品位、强度和固体燃耗等。磁铁精矿具有含铁品位高、杂质低的特点,而且在氧化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配加磁铁精矿不仅可以改善烧结矿质量,而且还具有减少烧结燃料消耗的潜力。然而,大多数磁铁精矿是经过处理后的铁矿粉,其粒度非常细,会对烧结料层透气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烧结过程,不利于烧结生产率的提高。在调查了磁铁精矿烧结特性的基础上,回顾和评论了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添加剂技术、原料预处理技术、预造块技术、复合烧结技术、气体燃料喷吹技术、双层预烧结技术等。通过分析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和控制烧结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论证这些新技术在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中的潜力,期望充分发挥磁铁精矿的优点,改善100%磁铁精矿或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混合料的烧结性能,为高生产效率条件下生产出优质低耗的烧结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

魏刚[7](2020)在《强化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指标较差、烧结速度慢、利用系数低的特点,研究提高钒钛磁铁烧结矿产、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添加活性石灰、燃料二次分加以及提高料层厚度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配加活性石灰,可使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5.54%~6.74%,成品率提高7.12%~10.65%,烧结矿增产62.11%~107%;燃料二次分加技术可使烧结速度提高6.7%,成品率提高3.7%;对于钒钛磁铁精矿烧结,其料层厚度控制在700 mm较为合适。改进方法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具有较好的强化效果,其可为在实践中提高钒钛磁铁烧结矿的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秦万乐[8](2020)在《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四川攀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钛资源,已探明储量约8.7亿t(以TiO2计),占全国的90.54%,属于岩矿型钛铁矿资源。为了充分利用攀西地区的钛精矿,实现钛精矿提铁并获得高品味富钛料,采用生产规模大、效率高的电炉熔炼法是个主要技术途径。但是,攀西地区的电炉为敞口式电炉,且钛精矿粒度较小,硫含量偏高,当钛精矿直接入炉时,将导致工艺顺行差、生铁含硫量高,降低了冶炼效率。因此,本课题开展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为提高钛精矿的冶炼效率和指导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本文以攀西地区钛精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6组正交实验方案,通过烧结预实验获得了钛精矿烧结的最佳配矿;为了进一步改善烧结矿质量、提高烧结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通过调整返矿粒度、返矿粒度比例和焦粉添加方式进行钛精矿烧结的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优实验条件;最后利用XRD和扫描电镜对烧结矿矿相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钛精矿烧结矿的固结机理。取得以下结论:(1)钛精矿成球性能不好,烧结过程的技术指标差,成品率(大于5 mm)的最佳配矿是黏结剂含量为1.2%,焦粉含量为6%,返矿含量为35%;脱硫率的最佳配矿是黏结剂含量为1.05%,焦粉含量为5.1%,返矿含量为25%;基于多因素试验的综合加权评分法分析,钛精矿烧结矿的最佳配矿为黏结剂1.05%,焦粉5.1%,返矿35%。对烧结矿指标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结剂,返矿,最小为焦粉。(2)采用A9、A10和A11的实验条件,可以实现TiO2品位在45%以上,成品率(大于1 mm)和脱硫率均在85%以上;在成品矿破碎至15 mm以下的条件下,A9、A10和A11三组实验的成品矿平均成品率为82.95%,但根据粉料循环利用计算,A9和A11两组实验条件下破碎后产生的粉料大于加入的粉料量,无法满足粉料循环利用,A10实验条件下(返矿为30%,其中1~5 mm粒度占40%,小于1 mm粒度占60%),其粉料产生量与加入量达到平衡。综上,钛精矿烧结的最优实验条件为A10。(3)钛精烧结矿中主要矿相结构为假板钛矿相(Fe2TiO5)、钛铁矿相(FeTiO3)和渣相,在烧结过程中假板钛矿相和钛铁矿相两相主要以固相形式存在,渣相转变为液相,进入至假板钛矿相(Fe2TiO5)和钛铁矿相(FeTiO3)两相的缝隙中,起着黏结剂的作用;钛铁矿矿物结构致密,有利于提高钛精烧结矿强度,假板钛矿矿物结构松散,不利于改善钛精烧结矿强度;提高烧结温度和Fe O含量是改善钛精烧结矿固结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毛林猛,陈军,李轶,闫洪林,虎荣波[9](2019)在《褐铁矿烧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分析了褐铁矿的特性,阐述了褐铁矿在烧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例举了红河钢铁有限公司使用高比例褐铁矿的生产实践情况。实践表明,应对措施是有效的,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白冬冬[10](2020)在《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钒钛烧结矿机械强度差、成品率低、返矿量高,直接影响了高炉冶炼的进一步强化。如何合理的利用国内钒钛磁铁矿石资源,以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保证高炉顺行是目前国内炼铁工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的研究发现,高钛型烧结矿中出现了钙钛矿,钙钛矿的出现不仅削弱了铁氧化物的连晶作用,还减少了粘结相的生成,致使高钛型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恶化。针对中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问题,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中钛烧结矿还原前后矿相结构进行了系统定量研究,发现:还原前烧结矿具有典型的交织熔蚀结构,钛赤铁矿、铁酸钙分别为主要的金属相和粘结相,骸晶状钛赤铁矿集中出现;500℃还原后显微结构以粒状结构为主,钛磁铁矿为主要的金属相,粘结相中铁酸钙明显减少,且气孔和裂纹明显增多。由此可见,还原后钛赤铁矿已转变为钛磁铁矿,气孔明显增多,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交织熔蚀结构变为粒状结构,这是引起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的问题所在。自制不同温度梯度的钒钛烧结矿,探讨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烧结矿各种物相相继被熔化、分解,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及共熔混合物,之后变成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烧结矿液相开始冷却结晶,逐步生成各种矿物。其中,雏晶/骸晶状钛赤铁矿多出现于升温段1280~1400℃,低熔点矿物多在升温段900~1150℃形成,冶金性能良好的熔蚀结构多出现于降温段1200~1100℃。为了改善烧结矿质量,建议在烧结生产时,减少雏晶/骸晶状金属相含量过多生成,应该减少高温的烧结时间,这样可以提高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同样,为了生成冶金性能良好的熔蚀结构,应该增加低温的烧结时间,这样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质量。图29幅;表23个;参78篇。

二、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焙烧-硫酸选择性浸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钒概述
        1.1.1 钒的发现
        1.1.2 钒的性质
        1.1.3 钒资源概况
    1.2 钒的应用
        1.2.1 钒在钢铁合金中的应用
        1.2.2 钒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1.2.3 钒在电池中的应用
        1.2.4 钒在医药中的应用
        1.2.5 钒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3 钒的提取工艺及研究现状
        1.3.1 石煤提钒
        1.3.2 钒钛磁铁矿提钒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
        2.1.2 仪器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造球试验
        2.2.2 焙烧试验
        2.2.3 浸出试验
    2.3 检测方法
    2.4 技术路线图
3 工艺矿物学及热力学分析
    3.1 工艺矿物学分析
        3.1.1 化学成分分析
        3.1.2 精矿粒度组成
        3.1.3 矿物组成分析
    3.2 热力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球团空白焙烧-硫酸浸出实验
    4.1 浸出剂的选择
    4.2 单因素条件实验
        4.2.1 焙烧温度的影响
        4.2.2 焙烧时间的影响
        4.2.3 浸出时间的影响
        4.2.4 液固比的影响
        4.2.5 硫酸浓度的影响
        4.2.6 球团强度与浸出液浓度
    4.3 机理分析
        4.3.1 XRD分析
        4.3.2 XPS分析
        4.3.3 SEM-EDS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球团钙化焙烧-硫酸浸出实验
    5.1 焙烧添加剂
    5.2 单因素条件实验
        5.2.1 碳酸钙含量的影响
        5.2.2 焙烧温度的影响
        5.2.3 焙烧时间的影响
        5.2.4 浸出温度、时间的影响
        5.2.5 液固比的影响
        5.2.6 硫酸浓度的影响
        5.2.7 球团强度与浸出液浓度
    5.3 选择性浸钒的机理分析
        5.3.1 XRD分析
        5.3.2 XPS分析
        5.3.3 SEM-EDS分析
        5.3.4 动力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钒钛磁铁矿资源概述
        2.1.1 国外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
        2.1.2 国内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
    2.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2.2.1 钒钛磁铁矿分选研究现状
        2.2.2 钒钛磁铁矿精矿综合利用现状
    2.3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3.1 直接还原概述
        2.3.2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研究现状
        2.3.3 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磁选存在的问题
    2.4 钛酸钙资源概述
        2.4.1 钛酸钙的性质及应用
        2.4.2 钛酸钙的生成方法及研究现状
        2.4.3 直接还原-磁选法研究现状
    2.5 小结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3.4.1 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3.4.2 机理研究方法
        3.4.3 试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4 试样制备及性质研究
    4.1 钒钛磁铁矿制备
        4.1.1 磨矿细度对磁选效果的影响
        4.1.2 攀钢精矿磨矿磁选前后化学组成比较
    4.2 钒钛磁铁矿中元素存在形式研究
    4.3 钛磁铁矿中元素存在状态研究
        4.3.1 Ti、Fe的存在状态研究
        4.3.2 杂质元素的存在状态研究
    4.4 还原剂及性质
    4.5 小结
5 钒钛磁铁矿包埋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研究
    5.1 含钙化合物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5.1.1 Ca(OH)_2用量的影响
        5.1.2 CaSO_4用量的影响
        5.1.3 CaCl_2用量的影响
        5.1.4 CaCO_3用量的影响
        5.1.5 不同含钙化合物的影响对比
    5.2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5.2.1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外观形貌的影响
        5.2.2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5.2.3 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5.3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5.3.1 不同还原剂的反应性对比分析
        5.3.2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5.3.3 还原剂种类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5.4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5.4.1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5.4.2 褐煤用量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5.5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的影响
        5.5.1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5.5.2 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5.6 钛酸钙和金属铁的分离研究
    5.7 小结
6 钒钛磁铁矿内配法直接还原生成钛酸钙的研究
    6.1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6.1.1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6.1.2 焙烧温度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6.2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6.2.1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6.2.2 石墨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6.3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6.3.1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6.3.2 萤石用量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6.4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的影响
        6.4.1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6.4.2 焙烧时间对内配法焙烧产物微观组成的影响
    6.5 内配法焙烧产物磨矿细度的影响
        6.5.1 一段磨矿细度的影响
        6.5.2 二段磨矿细度的影响
    6.6 包埋法和内配法对比及最佳条件确定
        6.6.1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产物矿物组成对比
        6.6.2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产物微观结构对比
        6.6.3 包埋法和内配法下焙烧条件及产品指标对比
        6.6.4 最佳工艺流程及结果
        6.6.5 产品检查
    6.7 小结
7 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及钛酸钙生成的机理研究
    7.1 试样制备及性质
    7.2 还原气氛与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关系
        7.2.1 非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
        7.2.2 包埋法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7.2.3 内配法还原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7.2.4 气氛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对比
    7.3 含钙化合物对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7.3.1 含钙化合物对包埋法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7.3.2 含钙化合物对内配法下钛酸钙生成及铁还原的影响
    7.4 钛酸钙生成及钒钛磁铁矿还原机理总结
    7.5 萤石对钛酸钙生成的影响机理
        7.5.1 萤石对钛、铁矿物组成的影响
        7.5.2 萤石对焙烧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7.6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比例钒钛粉烧结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钒钛烧结矿的性能分析
    1.1 钒钛磁铁矿资源特点
    1.2 钒钛烧结矿的特点
        1.2.1 钒钛烧结矿的成矿机理
        1.2.2 钒钛烧结矿的转鼓强度
        1.2.3 钒钛烧结矿的还原性能
        1.2.4 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
    1.3 攀西钒钛磁铁矿烧结的生产特点
2 钒钛烧结技术开发
    2.1 强化钒钛磁铁矿制粒,提高料层透气性
        2.1.1 优化原料结构,改善钒钛磁铁矿成球条件
        2.1.2 增加混合料黏结剂,促进混合料成球
        2.1.3 优化工艺装备,强化制粒
    2.2 控制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获得理想的矿物组成
3 钒钛磁铁矿烧结的工艺控制
    3.1 大风和减薄料层
    3.2 低水
    3.3 低碳
4 工艺流程和装备优化措施
5 结语

(5)超细粒级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1.1 原料性能
        1.1.2 微观结构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烧性能对比
        2.1.1 试验配料方案
        2.1.2 混合料粒度组成
        2.1.3 烧结矿化学成分
        2.1.4 烧结矿技术经济指标
        2.1.5 烧结矿微观结构
    2.2 精矿B逐渐替代精矿A的烧结试验
        2.2.1 试验配料方案
        2.2.2 混合料粒度
        2.2.3 烧结矿化学成分
        2.2.4 烧结矿技术经济指标
3 结 论

(6)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磁铁精矿对烧结性能的影响
    1.1 磁铁精矿的制粒性能
    1.2 磁铁精矿的氧化
    1.3 烧结黏结相的形成
2 高配比磁铁精矿的烧结技术
    2.1 使用添加剂
        2.1.1 使用黏结剂
        2.1.2 使用催化剂
    2.2 烧结原料预处理
        2.2.1 磁铁精矿预处理
        2.2.2 制粒后烧结料预热
    2.3 磁铁精矿预造块
        2.3.1 磁铁精矿预成球
        2.3.2 磁铁精矿预制粒
    2.4 烧结新工艺
        2.4.1 小球烧结工艺/HPS工艺
        2.4.2 复合烧结工艺
        2.4.3 支架支撑烧结技术
        2.4.4 磁力制动布料技术
        2.4.5 气体燃料喷吹烧结工艺
        2.4.6 双层预烧结新工艺
3 结语

(7)强化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配加活性石灰
        (1)从表6可见:
        (2)从表7、8可见:
        (3)从表9可见:
    2.2 燃料二次分加
    2.3 提高料层厚度
3 结 论

(8)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钛的发现与利用
    1.2 钛资源特点及分布
        1.2.1 世界钛资源概况
        1.2.2 我国钛资源概况
    1.3 富钛料的定义
    1.4 富钛料的生产方法
        1.4.1 还原-锈蚀法
        1.4.2 稀盐酸浸出法
        1.4.3 稀硫酸浸出法
        1.4.4 选择氯化法
        1.4.5 电炉熔炼法
    1.5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原料化学成分
    2.2 原料形貌
    2.3 粒度组成
    2.4 亲水性及静态成球性能
        2.4.1 最大分子水
        2.4.2 最大毛细水
        2.4.3 静态成球性能
    2.5 黏结剂的物化性能
    2.6 工艺流程
    2.7 本章小结
3.钛精矿烧结预实验
    3.1 实验内容和方法
        3.1.1 烧结实验方案
        3.1.2 烧结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烧结预实验的技术指标
        3.2.2 烧结矿脱硫率的极差分析
        3.2.3 烧结矿成品率的极差分析
    3.3 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综合加权评分法分析
        3.3.1 确定标准化评价矩阵
        3.3.2 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
        3.3.3 确定综合加权评分值
    3.4 本章小结
4.钛精矿烧结优化实验
    4.1 钛精矿烧结优化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
        4.2.1 烧结优化实验的技术指标
        4.2.2 烧结矿脱硫率
        4.2.3 烧结矿成品率
        4.2.4 破碎后烧结矿成品率
        4.2.5 粉料循环利用计算
    4.3 本章小结
5.钛精矿固结机理
    5.1 钛精矿烧结矿物相组成
    5.2 钛精矿烧结矿矿相结构分析
    5.3 钛精矿烧结矿固结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褐铁矿烧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褐铁矿特性
    1.1 化学成分
    1.2 同化性
    1.3 成球性指数
2 褐铁矿烧结存在的问题
    2.1 低同化性温度的影响
    2.2 高结晶水的影响
    2.3 高烧损的影响
3 应对措施
    3.1 合理配矿
    3.2 抑制爆裂
    3.3 减轻过湿
    3.4 提高料层厚度
    3.5 高碱度、低MgO烧结
    3.6 抑制边缘效应
    3.7 SYP烧结增效剂
4 应用实例
    4.1 混匀矿配矿
    4.2 烧结技术经济指标
    4.3 烧结矿质量指标
    4.4 烧结矿冶金性能
    4.5 炉料熔滴性能
5 结语
6 探讨

(10)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钒钛烧结矿概述
        1.1.1 钒钛烧结矿烧结原理
        1.1.2 钒钛烧结矿的冶金性能
        1.1.3 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研究
    1.2 烧结矿矿相结构及其低温还原粉化理论研究
        1.2.1 烧结矿矿相结构理论研究
        1.2.2 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理论研究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研究创新点
        1.3.4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
    2.1 现场钒钛烧结矿的化学成分
    2.2 现场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
        2.2.1 现场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2.2.2 现场烧结矿的显微结构
    2.3 现场钒钛烧结矿析晶规律研究
    2.4 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冶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第3章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后矿相特征及其对RDI影响机理
    3.1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矿相结构特征
        3.1.1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矿物组成
        3.1.2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显微结构特征
    3.2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矿相结构特征
        3.2.1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矿物组成
        3.2.2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显微结构特征
    3.3 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低温还原粉化的影响机理
第4章 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矿成矿过程研究
    4.1 钒钛烧结矿的制作方案
    4.2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的影响
        4.2.1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矿物组成的影响
        4.2.2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显微结构的影响
    4.3 磁铁精粉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机制
第5章 不同钛含量的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
    5.1 不同钛含量烧结矿的烧结
    5.2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矿相结构
        5.2.1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矿物组成
        5.2.2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显微结构
    5.3 不同钛含量的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钙钛矿对钒钛烧结矿质量影响[D]. 王程.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焙烧-硫酸选择性浸钒研究[D]. 罗毅.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21(01)
  • [3]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回收铁同步生成钛酸钙的研究[D]. 李小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4]高比例钒钛粉烧结技术研究及应用[J]. 胡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5]超细粒级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规律研究[J]. 胡鹏. 烧结球团, 2020(04)
  • [6]高配比磁铁精矿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J]. 周明顺,王义栋,赵东明,韩宏亮,李先春,陆利明. 钢铁, 2020(05)
  • [7]强化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试验研究[J]. 魏刚. 烧结球团, 2020(02)
  • [8]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D]. 秦万乐. 辽宁科技大学, 2020(02)
  • [9]褐铁矿烧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毛林猛,陈军,李轶,闫洪林,虎荣波. 云南冶金, 2019(06)
  • [10]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D]. 白冬冬. 华北理工大学, 2020

标签:;  ;  ;  ;  ;  

返矿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