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B/C小鼠巴氏杆菌病诊断报告

BALB/C小鼠巴氏杆菌病诊断报告

一、BALB/C氏小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吴娅琴[1](2020)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新诊断分子的筛选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一类严重呼吸道疫病,主要危害山羊和一些野生羊,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报告动物疫病之一。CCPP流行区域横跨亚洲、中东、非洲40多个国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与小反刍兽疫、巴氏杆菌病以及绵羊肺炎支原体羊肺炎等多种疫病症状相似,且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由于Mccp与丝状支原体簇其他成员关系密切,CCPP准确诊断一直是本病防控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是研究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方面。挖掘Mccp特异性诊断分子,进而建立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来研发诊断试剂,是有效防控CCPP的技术支撑条件之一。本研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挖掘CCPP新诊断分子。途径一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先筛选得到Mccp理论上特异的基因序列,然后,一方面优选潜在的特异性抗原基因序列87.1,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再通过WB、iELISA评估重组蛋白87.1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评价重组蛋白87.1是否可作为CCPP新的血清学诊断靶标;另一方面优选特异性基因序列92.1,作为靶序列设计引物92.1F/R,通过普通PCR方法评估该引物的特异性,评价序列92.1是否可作为CCPP新的核酸诊断靶标。途径二是以Mccp以及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支原体作为抗原筛选特异性单抗,经过小鼠免疫、杂交瘤细胞制备、细胞筛选、腹水制备纯化等单抗制备过程,优选单抗7H11作为指示抗体,通过建立阻断ELISA(bELISA)方法评估该单抗的特异性以及应用可能性,评价单抗7H11是否可作为CCPP新的血清学诊断分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87.1在WB、iELISA中与Mccp阳性血清可发生反应,而且87.1-iELSIA能够反映血清中Mccp抗体水平的变化,不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阳性血清产生交叉反应,检测阴性血清时存在背景值偏高的现象,这表明重组蛋白87.1可作为CCPP新诊断靶标,但其使用条件还需优化。引物92.1F/R在普通PCR中,Mccp M1801、Mccp zly-14、Mccp M1601、Mccp zly-1309F作为模板时可扩增出509 bp的目的条带,无乳支原体(Ma)PG2、Mmc PG3、Mmc(原MmmLC)YG、绵羊肺炎支原体(Mo)Y98、Mcc CKid、牛支原体(Mb)08M、李奇氏支原体(Ml)PG50作为模板时未扩增出条带,这表明序列92.1可作为CCPP新分子诊断靶标。在bELISA体系中,单抗7H11可检测出Mccp阳性血清,与Mmc、Mcc、Mo、Ma、Ml、Mb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但是在检测Mccp人工感染山羊的后期血清时,出现假阴性结果,所以7H11是否可作为CCPP新诊断分子候选,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张秀坤[2](2020)在《腐败梭菌α毒素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腐败梭菌(Clostridium septium)是人的气性坏疽以及猪、马、牛、羊、鸡、鹿等多种动物的恶性水肿病的主要病原,产生的α毒素(Clostridium septicum alpha toxin,CSA)是其分泌的几种外毒素中最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免疫原,具有溶血活性,能够导致机体细胞坏死。腐败梭菌感染羊引起羊快疫,发病羊病程多呈急性经过,发病后迅速死亡,病死率高,给我国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治羊快疫的主要手段,由于缺乏体外抗体检测方法。该类疫苗免疫后效果评价多采用血清-毒素中和后经尾静脉注射小鼠,根据小鼠死亡情况判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繁琐,难以用于临床大量样本的免疫效果评价。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制备腐败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建立腐败梭菌α毒素阻断ELISA检测方法,以期用快速、简便、高通量的体外检测方法替代动物检验法,用于疫苗的效力检验及疫苗免疫后效果评价。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通过缺失腐败梭菌α毒素的第212222位共11个氨基酸序列,使其丧失毒力,对腐败梭菌重组α毒素无毒突变体进行体外表达,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将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浓度为0.76mg/mL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该重组α毒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提取腐败梭菌天然α毒素,制备类毒素后以30 MLD/只小鼠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经三次基础免疫后测定血清效价,选取效价较高的小鼠进行加强免疫并融合,使用体外表达的重组α毒素蛋白以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并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亚克隆,最终获得七株强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其中374、333、932、443和447五株杂交瘤细胞对腐败梭菌天然α毒素识别能力较强。经亚型鉴定,374、333和932三株为IgG,其余为IgM或IgA,中和试验结果表明仅932株具有中和活性。因此对932株单抗进行腹水制备及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纯化后浓度为3.02mg/mL;经间接ELISA检测,效价可达1:256000。利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阻断ELISA检测方法,通过方阵滴定实验对最佳抗原包被条件、最佳封闭方式、最佳抗体作用条件、酶标二抗作用时间、显色液作用时间等分别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以4μg/mL的浓度在4℃条件下包被12h,最佳封闭方式为5%脱脂乳37℃条件下封闭2h,最佳抗体作用条件为将单抗进行1:512000稀释后37℃孵育45min,酶标二抗作用条件为1:15000倍稀释后37℃孵育45min,显色液作用条件为室温避光显色15min。在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后,检测实验室保存的90份经小鼠中和试验验证的阴性羊血清样品,确定该阻断ELISA方法的阴、阳性临界值。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阻断ELISA试验与小鼠中和试验和细胞中和试验的相关性测定结果表明,阻断ELISA检测结果与两种中和试验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且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中和试验。本研究以腐败梭菌天然α毒素为免疫原,重组表达的α毒素无毒突变体蛋白为筛选抗原,成功制备出1株特异性高、反应性强且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腐败梭菌α毒素阻断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了验证,有望用于羊快疫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及疫苗免疫后效果评价。

蒋守川[3](2019)在《产毒素性巴氏杆菌PMT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指出现如今的集约化养殖行业中,猪的呼吸道疾病被列为养殖行业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在呼吸道疾病中,细菌性疾病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发病猪群的细菌病原感染做出快速准确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快速的做出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由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T+Pm)感染导致的猪萎缩性鼻炎(Swine atrophic rhinitis,AR)属于一种世界性的猪病。而由T+Pm分泌产生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是萎缩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子。针对PMT抗原及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诊断AR的主要方法。因此建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PMT抗原抗体的免疫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如下:1.PMT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本研究以纯化的重组猪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PMT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针对PM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经条件优化,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 μ 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乳,封闭时间为37℃3h;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1:1,其作用时间为37℃ 2h;酶标单抗最佳稀释度为1:1500,最适作用时间为37℃ 1h;37℃显色10min。通过对50份PMT阴性血清阻断ELIS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本方法的判定标准为当阻断率PI≥36.8%时为阳性,PI≤31.47%时为阴性,31.47%<PI<36.8%时为可疑。应用该方法对10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以间接ELISA结果为标准,阻断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100%,表明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使用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塞内加谷病毒、大肠杆菌等参考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型和重复性。应用该阻断ELISA方法检测来自全国7个省市地区送检的287份临床血清,阳性率为41.09%,证明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T+Pm感染的现象。综上,该方法的建立和后续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将为猪萎缩性鼻炎的快速诊断以及将来的净化和根除奠定基础。2.PMT夹心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兔抗PMT血清为捕获抗体,PMT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抗原的夹心ELISA方法,经过条件优化:多抗最佳包被稀释度为1:10,37℃包被2h;将含5%的脱脂乳溶液加入到酶标板中,于37℃恒温温箱中放置2h进行封闭,1:1的血清稀释度37℃作用2h,酶标单抗浓度1:1500于37℃作用1h,显色10min。检测的临界值:(当OD450nm大于0.215时,可判定样品为阳性,值小于0.190时,可判样品为阴性,区间可疑。重复性试验包括批内、批间检测结果都显示变异系数值小于10%。交叉反应试验结果均呈现阴性。该夹心ELISA可检测的抗原范围为0.1225~15.625 μ g/ml。并对临床血清中PMT抗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建立和后续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将为猪萎缩性鼻炎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奠定基础。

杨婷婷[4](2018)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肺部纤维化和出血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一种对养猪业影响巨大的呼吸道疾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引起探究其感染肺部致病的分子细胞机制,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疫苗保护效果不佳,因此寻找新的疫苗候选分子具有重要意义。宿主在细菌感染后,会引起体内细胞因子等产生重要变化,从而调节机体的获得性免疫,该研究结果对于疫苗的。为了了解小鼠在APP感染后,细胞因子等的变化,进行了本研究。APP滴鼻感染小鼠,48h后尸检或宰杀动物,取肺部组织,一部分利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变,一部分用于Q-PCR方法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白介素(Interleukin,IL)因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感染APP后小鼠表现出呼吸困难和厌食。在尸体解剖中,发现肺部组织急性出血性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8、IL-10、NLRP-3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TLR家族中TLR-2、TLR-4与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IRF家族中IRF-1、IRF-5、IRF-7 mRNA与对照组相比呈显着性增加。IL-1β、IL-6、IL-10、TNF-α表达升高,可能参与APP感染的发病过程。TLR-2、4可能调节小鼠炎症反应过程中IRF-7和IRF-5的表达。NLRP-3炎症小体在APP感染期间参与小鼠炎症反应。细菌的细胞膜表面蛋白免疫动物可能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为了验证我们前期工作发现APP可能表达的膜蛋白NLPI(New lipoprotein I)的免疫保护效果。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APP nlp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然后以APP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lpi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由900 bp组成,编码一个含29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为一外膜脂蛋白,与该编码蛋白在APP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具有很高同源性。与细菌细胞外膜表面蛋白具有相互作用,分析表明NLPI参与细胞分裂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将nlpi亚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APP rNLPI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34 kD处有特异性条带,可被相应的阳性血清识别。动物保护实验采用BALB/c小鼠(Mus musculus)进行,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滴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果表明弗氏不完全佐剂+50μg rNLPI、弗氏不完全佐剂+30μg rNLPI、弗氏不完全佐剂+10μg rNLPI、30μg rNLPI免疫后,可诱导小鼠分别产生40%、20%、10%和20%存活率。佐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全部死亡。存活小鼠精神状况慢慢恢复正常,并采食。可见,rNLPI皮下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和较高的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弗氏不完全佐剂具有类似的调节机体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影响IgG表达的作用,本实验可见弗氏不完全佐剂对该分子无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筛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分子疫苗积累了基础资料。

王雯[5](2018)在《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提出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亚科(Paramy xovirin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其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动物而引起的小反刍兽疫(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一种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给世界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我国首次PPR疫情于2007年7月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生,但在随后的几年,疫情仅限于西藏地区。2013年11月30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出现新的疫情,且疫情迅速向外蔓延。迄今为止,我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给我国养羊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PPR的防控是在加强执法监督、疫情监测和提高预警能力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一旦疫情发生,则在确诊的基础上采取封锁和扑杀等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因此,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PPRV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PPR的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参照GenBank中PPRV Nigeria 75/1株N基因序列(HQ197753)设计引物,应用RT-PCR扩增获得PPRV武威分离株N基因全长。并在测序的基础上完成了其与Gen Bank中的53株PPRV N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将PPRV武威分离株N基因克隆至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PPRV-N,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大小约为57.8 kDa。纯化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对抗血清的效价、反应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PRV武威分离株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3)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取免疫后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PPR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7及3I4;ELISA检测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2B7和3I4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亚型鉴定结果表明两株细胞分泌单抗重链均为IgG2b型、轻链均为κ型;应用两株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BALB/c小鼠,所得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25 600。

齐强[6](2017)在《牛气肿疽CctA基因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气肿疽(Clostridium chauvoei)是一种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见的病理特征分别为肌群部位有炎性症状、气性肿胀,触压时产生捻发音,并且具有地区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此病夏季多发,多见于潮湿的山谷牧场和沼泽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侧,山区丛林茂密多雨,近些年牛气肿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给当地的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影响巨大,并且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控制延边地区气肿疽病的发病率,制备安全且有效的气肿疽核酸疫苗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的建立基础是根据NCBI上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A(CctA)的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将PCR扩增的CctA基因通过PCR扩增后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分析通过正确测序的CctA基因序列,再次克隆至pcDNA3.1-1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将其转染到Vero细胞,用来确定CctA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分别为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两种方法。测定表达质粒浓度后进行小鼠免疫试验,使用间接ELISA测定小鼠IgG1、IgG2a抗体水平,用ELISA试剂盒测定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研究结果显示,CctA基因通过扩增后为519 bp,同源性比对气肿疽梭菌ATCC 10092菌株和测序后得到的Cct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3处点突变,与其他6株菌氨基酸序列比较存在2个位点突变;这些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8%,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4%。pcDNA3.1-CctA组通过转染后的细胞存在绿色荧光的现象,同时pcDNA3.1-CctA重组质粒表达的产物大小约是19 kD,说明Vero细胞中的pcDNA3.1-CctA质粒成功表达了 CctA蛋白。BALB/c小鼠免疫学试验表明,三免后,pcDNA3.1-cctA组和蛋白组的IgG1和IgG2a极显着高于PBS组和pcDNA3.1组(P<0.01),PBS组和pcDNA3.1组的IgG1和IgG2a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蛋白组细胞因子IFN-y和IL-4的表达水平均极显着高于PBS组和pcDNA3.1组,显着低于pcDNA3.1-CctA组(P<0.05),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增加了小鼠的免疫水平。本试验预测和分析了延边株气肿疽的信息,构建了气肿疽pcDNA3.1-CctA质粒并成功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李艳婷,张露,高国强,孙光野,王珊珊,刘秋晨,余丽芸,侯喜林[7](2017)在《仔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感染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对吉林某规模化猪场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症状且死亡率较高的新生仔猪进行诊断,试验采用病毒检测、细菌分离试验、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PCR扩增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为阴性;从病死猪肺脏、脾脏和肝脏中分离获得高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仅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通过该病流行情况和发病特征的调查及实验室诊断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病原的检测和分离,说明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的感染。

朱玲云,张正学,郑龙龙,刘萍丹,毕峻龙,赵谦,刘佳,杨贵树,尹革芬[8](2016)在《山羊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为确诊一例发病山羊是否感染伪狂犬病病毒,采集发病羊体的肺脏和脑组织进行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PCR检测,并将病料接种至PK-15细胞分离病毒,以及进行小鼠感染试验和gD基因分析。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 PRV阳性,病料接种PK-15细胞24h后,细胞开始出现细胞病变;将病毒感染小鼠,36h后小鼠出现局部奇痒、死亡;gD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毒株与GenBank中的PRV gD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以上;在分离毒株gD基因的808bp837bp位置上存在缺失与变异、高变重复区。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一株羊源伪狂犬病毒,为云南省羊伪狂犬病防控和基础研究提供资料。

贺奋义,魏玉明,郭慧琳,孟林明,何彦春,张文波[9](2014)在《河西走廊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临床效果检测观察》文中指出根据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肉汤(BHI)培养基静止培养24h,每2h震荡一次的方法进行培养,将培养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后制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和日本大耳白家兔。结果显示:A型灭活苗的保护率为100%;将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肉牛安全性试验,均未发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在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5市应用对肉牛春(23月)、秋(1011月)两季分别免疫注射制备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剂量为体重100kg以上6mL/头,100kg以下4mL/头的方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效果观察,免疫牛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实验组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死亡率分别分别比对照组低2.4、1.9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着(p<0.01)。

姜志刚,常继涛,王芳,于力[10](2013)在《我国牛群中荚膜A型巴氏杆菌肺炎的发生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自2006年底以来,我国牛群中出现了由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发病牛预后不良,危害严重。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属于条件致病性疾病,牛经混群后在严重应激的条件下运输则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病牛一旦引入牛群,该病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发病率依牛群的状况不同而异,大约10-30%。目前该病的流行范围已经覆盖我国大部分养牛地区,对现阶段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介绍该新发疫情在我国的发生发展、流行特点以及病原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究,并对该病的有效防控提出展望。

二、BALB/C氏小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ALB/C氏小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新诊断分子的筛选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CCPP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诊断
        1.2.4 防治
    1.3 诊断技术现状与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抗原筛选和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细菌、载体与血清
        2.1.3 Mccp特异性序列筛选
        2.1.4 序列结构功能分析
        2.1.5 重组质粒构建与鉴定
        2.1.6 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2.1.7 WB评估反应原性以及特异性
        2.1.8 重组蛋白纯化
        2.1.9 iELISA评估反应原性以及特异性
    2.2 结果
        2.2.1 Mccp特异性序列筛选
        2.2.2 序列结构功能分析
        2.2.3 重组质粒鉴定
        2.2.4 重组蛋白表达
        2.2.5 WB评估反应原性以及特异性
        2.2.6 重组蛋白纯化
        2.2.7 iELISA评估反应原性以及特异性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核酸筛选和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菌株、临床样本DNA
        3.1.3 DNA样本准备
        3.1.4 靶序列筛选
        3.1.5 引物设计
        3.1.6 引物特异性评估
        3.1.7 临床样本检测
    3.2 结果
        3.2.1 DNA样本
        3.2.2 靶序列筛选
        3.2.3 引物设计
        3.2.4 引物特异性评估
        3.2.5 临床样本检测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特异性单抗筛选和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菌株、血清、动物和细胞
        4.1.3 筛选抗原和免疫抗原准备
        4.1.4 小鼠免疫
        4.1.5 间接ELISA建立
        4.1.6 小鼠筛选
        4.1.7 细胞融合
        4.1.8 细胞筛选
        4.1.9 单抗制备
        4.1.10 单抗质检
        4.1.11 单抗特异性评估
        4.1.12 单抗应用
    4.2 结果
        4.2.1 免疫抗原和筛选抗原准备
        4.2.2 小鼠免疫
        4.2.3 小鼠筛选
        4.2.4 细胞筛选
        4.2.5 单抗制备
        4.2.6 单抗质检
        4.2.7 单抗特异性评估
        4.2.8 单抗应用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致谢
作者简历

(2)腐败梭菌α毒素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梭菌属概述
        1.1.1 梭菌属生物特性
        1.1.2 主要致病性梭菌概述
    1.2 腐败梭菌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2.5 致病机理
        1.2.6 诊断
        1.2.7 防治
    1.3 腐败梭菌α毒素
        1.3.1 α毒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1.3.2 α毒素的结构与功能
        1.3.3 α毒素的免疫原性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腐败梭菌α毒素制备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菌株
        2.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2.3 方法
        2.3.1 腐败梭菌天然α毒素制备
        2.3.2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无毒突变体制备
    2.4 结果
        2.4.1 腐败梭菌天然α毒素制备
        2.4.2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无毒突变体制备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菌株
        3.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3.3 方法
        3.3.1 小鼠免疫
        3.3.2 细胞融合
        3.3.3 单克隆抗体筛选
        3.3.4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3.3.5 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表位鉴定
        3.3.6 细胞中和试验
        3.3.7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3.3.8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效价测定
        3.3.9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3.3.10 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小鼠免疫
        3.4.2 细胞融合
        3.4.3 阳性杂交瘤孔的克隆
        3.4.4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4.5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3.4.6 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表位鉴定
        3.4.7 中和试验
        3.4.8 腹水制备
        3.4.9 单克隆抗体纯化效果鉴定
        3.4.10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3.4.11 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测定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菌株
        4.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4.3 方法
        4.3.1 制备包被抗原
        4.3.2 阻断ELISA基本操作步骤
        4.3.3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以及阴、阳性血清工作浓度的确定
        4.3.4 单抗以及酶标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4.3.5 包被液以及包被条件的确定
        4.3.6 封闭液以及封闭条件的确定
        4.3.7 单克隆抗体作用条件的确定
        4.3.8 底物显色液作用条件的确定
        4.3.9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4.3.10 特异性试验
        4.3.11 重复性试验
        4.3.12 阻断ELISA与细胞中和试验相关性测定
        4.3.13 阻断ELISA与小鼠中和试验相关性测定
    4.4 结果
        4.4.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以及阴、阳性血清工作浓度的确定
        4.4.2 单抗及酶标抗体工作条件的确定
        4.4.3 包被液以及包被条件的确定
        4.4.4 封闭液以及封闭条件的确定
        4.4.5 单抗作用条件的确定
        4.4.6 底物显色液作用条件的确定
        4.4.7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4.4.8 特异性试验
        4.4.9 重复性试验
        4.4.10 阻断ELISA与细胞中和试验相关性
        4.4.11 阻断ELISA与小鼠中和试验相关性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产毒素性巴氏杆菌PMT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多杀性巴氏杆菌概述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形态及培养
        1.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
    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及免疫逃避机制
        2.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
        2.2 免疫逃避机制
    3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诊断
        3.1 临床症状诊断
        3.2 放射法
        3.3 剖检
        3.4 病原学诊断
        3.5 血清学诊断
    4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清除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产毒素性巴氏杆菌毒素PMT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1.2 抗原蛋白的制备
        1.3 腹水的制备
        1.4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标记
        1.5 阻断ELISA术式
        1.6 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1.7 临界值的确定
        1.8 阻断ELISA的重复性试验
        1.9 检测样本敏感性试验
        1.10 检测样本的特异性试验
        1.11 ELISA的应用
    2 结果
        2.1 PMT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2.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HRP标记
        2.3 阻断ELISA最佳条件的选择
        2.4 临界值的确定
        2.5 重复性试验
        2.6 阻断ELISA的敏感性试验
        2.7 阻断ELISA特异性试验
        2.8 中国部分地区猪PMT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产毒素性巴氏杆菌毒素PMT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血清和菌株
        1.2 兔多抗的纯化及纯化后的鉴定
        1.3 阴阳性检测样品的制备
        1.4 临床待检血清
        1.5 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1.6 判定标准的确定
        1.7 特异性试验
        1.8 敏感性试验
        1.9 重复性试验
        1.10 标准曲线的建立
        1.11 临床样品的检测
    2 结果
        2.1 兔多克隆抗体血清的纯化及鉴定
        2.2 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与反应条件的优化
        2.3 夹心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
        2.4 夹心ELISA特异性试验
        2.5 夹心ELISA敏感性实验
        2.6 夹心ELISA重复性试验
        2.7 夹心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2.8 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高频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
        3.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2 致病机制
        3.3 APP毒力因子及致病性
        3.3.1 APP的溶血外毒素(Apx)
        3.3.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3.3.3 菌毛(Fimbriae)
        3.3.4 荚膜多糖
        3.3.5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
        3.3.6 转铁结合蛋白(Transfer rinbinding peptides,TBP)
    4.诊断
        4.1 常规镜检与病原学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方法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5.疫苗的研究现状
        5.1 灭活疫苗
        5.2 弱毒活疫苗
        5.3 亚单位疫苗
        5.4 基因工程苗
    6.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TLR/NLRs/IRF信号通路在APP感染致小鼠肺部病变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和实验动物
        1.1.2 培养基
        1.1.3 试剂
        1.2 方法
        1.2.1 APP培养与小鼠模型建立
        1.2.2 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1.2.3 切片染色
        1.2.4 引物设计
        1.2.5 荧光定量PCR
        1.2.6 计算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2.2 细胞因子在小鼠肺部表达水平
        2.3 感染APP小鼠肺部TLR家族表达水平
        2.4 小鼠感染APP后 IRF家族在肺部表达量
        2.5 感染APP后小鼠肺部细胞因子表达量
    3.讨论
第三章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nlpi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质粒和培养基
        1.1.2 主要试剂
        1.1.3 引物设计
        1.2 方法
        1.2.1 菌株复苏和培养
        1.2.2 APP nlpi基因的克隆
        1.2.3 APP nlpi基因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APP nlpi基因克隆
        2.2 APP nlpi 的进化分析
        2.3 APP nlpi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2.4 APP NLPI与细菌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2.5 与APP NLPI相互作用猪的细胞膜表面PDZ结构域蛋白的分析
    3.讨论
第四章 重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NLPI蛋白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质粒和培养基
        1.1.2 主要试剂
        1.1.3 引物设计
        1.2 方法
        1.2.1 APP扩增
        1.2.2 APP nlpi基因的克隆
        1.2.3 APP nlpi基因分析
        1.2.4 p ET-nlpi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1.2.5 重组NLPI蛋白(recombinant NLPI,r NLPI)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1.2.6 rNLPI的 Western-blot鉴定
        1.2.7 免疫保护试验
        1.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APP nlpi基因克隆
        2.2 APP nlpi的进化分析
        2.3 APP nlpi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2.4 重组质粒p ET-nlpi的构建和r NLPI蛋白的检测
        2.5 r NLPI的表达和免疫原性鉴定
        2.6 r NLPI免疫保护试验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
        2.7 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观察
    3.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外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
    1 小反刍兽疫概述
    2 病原学研究进展
        2.1 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2.2 理化特征
    3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1 易感动物
        3.2 传染源
        3.3 传播途径
        3.4 流行的季节性
        3.5 潜伏期
    4 发病机理
    5 临床症状
    6 病理变化
    7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7.1 病毒的分离培养
        7.2 血清学检测方法
        7.2.1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HA及HI)
        7.2.2 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
        7.2.3 对流免疫电泳(CIEP)
        7.2.4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
        7.2.5 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
        7.2.6 病毒中和试验(VNT)
        7.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7.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7.3.1 RT-PCR
        7.3.2 实时PCR(real-timePCR)
        7.3.3 PCR-ELISA方法
        7.3.4 核酸探针杂交试验
        7.3.5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
        7.3.6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7.4 其他检测技术
        7.4.1 荧光素酶免疫沉淀(PPR-LIPS)
        7.4.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7.4.3 超灵敏荧光免疫层析技术(QD-LFIAS)
    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1 材料
        1.1 毒株
        1.2 菌种、载体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PPRV武威分离株总RNA的提取
        2.3 N基因RT-PCR扩增
        2.4 目的基因的回收
        2.5 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序列测定
        2.6 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6.1 遗传进化分析
        2.6.2 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2.6.3 N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
        2.6.4 N蛋白信号肽及跨膜区的预测
        2.6.5 N蛋白亲水性、抗原性的预测
    3 结果
        3.1 PPRVN基因的RT-PCR扩增
        3.2 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3 N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1 N蛋白核苷酸序列分析
        3.3.2 N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3.3.3 信号肽及跨膜区的预测
        3.3.4 N蛋白亲水性、抗原性的预测
    4 讨论
第三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
        1.1 菌种、载体及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缓冲液与试剂配制
        1.5 PPRV武威分离株N基因的原核表达
        1.5.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1.5.2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1.5.3 表达产物的分析
        1.6 表达产物的纯化
        1.7 多克隆抗体制备
        1.8 抗体效价的ELISA检测
        1.9 N蛋白最佳抗原包被量的确定
        1.10 Westernblot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核表达质粒pET-PPRV-N鉴定
        2.2 诱导表达及SDS-PAGE分析
        2.3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4 抗原最佳包被量的确定
        2.5 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1.2 试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抗原最佳包被量的确定
        2.2 细胞的培养及制备
        2.2.1 SP2/0的培养
        2.2.2 饲养细胞的制备
        2.2.3 脾细胞的制备
        2.3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2.3.1 细胞融合
        2.3.2 细胞筛选
        2.3.3 亚克隆及细胞株的建立
        2.3.4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2.3.5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检测
        2.3.6 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
        2.4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及粗提
        2.5 腹水抗体效价的测定
    3 结果
        3.1 抗原最佳包被量的确定
        3.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3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
        3.4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测定
        3.5 抗体亚类鉴定
        3.6 腹水抗体效价测定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牛气肿疽CctA基因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气肿疽的概述
    2 病原学的调查
        2.1 气肿疽的形态特点和生长特性
        2.2 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
        2.3 气肿疽梭菌的抗原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传染源
        3.2 传播途径兙俥
        3.3 易感动物
        3.4 流行病学研究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5 气肿疽的防控与治疗
        5.1 防控措施
        5.2 治疗方法
        5.3 提高养殖户意识和防疫人员素质
        5.4 气肿疽使用疫苗情况
    6 诊断方法
        6.1 常规诊断
        6.2 病原学诊断
        6.3 血清学试验
    7 核酸疫苗的概述
        7.1 核酸疫苗的优点
        7.2 核酸疫苗的机理
        7.3 影响核酸疫苗的因素
        7.4 核酸疫苗的前景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菌株
        1.2 试验动物和细胞株
        1.3 载体
        1.4 血清、培养液和抗体
        1.5 酶与试剂
        1.6 主要仪器设备
        1.7 主要配制溶液与培养基制备
    2 方法
        2.1 涂片镜检
        2.2 细菌分离纯化与生化试验
        2.3 动物试验
        2.4 分子生物学检测与鉴定
        2.5 气肿疽梭菌CctA基因克隆
        2.6 CctA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2.7 重组质粒pcDNA3.1-CctA构建
        2.8 Vero细胞培养
        2.9 重组质粒pcDNA3.1-CctA表达与分析
        2.10 小鼠免疫试验
        2.11 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a的含量
        2.12 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
        2.13 数据分析
结果
    1 染色镜检
    2 细菌血平板培养
    3 生化试验鉴定
    4 动物试验分析
    5 CctA基因的扩增
    6 pMD 19-T-CctA质粒的鉴定
        6.1 pMD 19-T-CctA质粒的PCR鉴定
        6.2 pMD 19-T-CctA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7 序列测定及分析CctA基因
        7.1 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
    8 pcDNA3.1-CctA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8.1 pcDNA3.1-CctA重组表达质粒PCR鉴定
        8.2 pcDNA3.1-CctA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9 pcDNA3.1-CctA质粒CctA基因的表达鉴定
        9.1 IFAT检测CctA基因
        9.2 Western blotting检测CctA基因的表达
    10 动物免疫试验特异性抗体表达
        10.1 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2a的表达水平
        10.2 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1的表达水平
        10.3 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L-4的表达水平
        10.4 不同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作者简介)
附录B(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7)仔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感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病料采集
    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病毒检测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3 生化试验
    2.4 多杀性巴氏杆菌KMT基因的PCR鉴定
        2.4.1细菌总DNA的提取
        2.4.2巴氏杆菌的PCR检测
    2.5 动物致病性试验
    2.6 药敏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鉴定
    3.2 细菌的分离鉴定
    3.3 生化试验
    3.4 巴氏杆菌的PCR检测
    3.5 动物致病性试验
    3.6 巴氏杆菌的药敏试验
4 讨论
5 小结

(8)山羊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样品来源
        1.1.3 细胞以及相关试剂
        1.1.4引物
    1.2 方法
        1.2.1 病料组织提取DNA
        1.2.2 病料组织匀浆接种细胞
        1.2.3 细胞培养物的TCID50测定
        1.2.4 小鼠感染
        1.2.5 细胞培养物提取DNA及其基因扩增及测序
        1.2.6 基因序列分析
2 结果
    2.1 病毒PCR鉴定
    2.2 病毒分离鉴定
    2.3 病毒TCID50测定
    2.4 动物试验
    2.5 细胞培养物DNA提取及基因扩增
    2.6 gD基因序列分析
3 讨论

(9)河西走廊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临床效果检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种、培养基、生物学试剂及试验动物
    1.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
        1.2.1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传代培养及鉴定
        1.2.2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计数和毒力试验
        1.2.3 免疫原制备、小白鼠免疫保护试验
        1.2.4 疫苗制备、动物安全性及免疫保护试验
        1.2.5 区域性安全试验
        1.2.6 免疫效果观察试验
2 结果
    2.1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传代过程中主要生物学特性的检测
    2.2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计数和毒力试验
    2.3 小鼠免疫保护试验
    2.4 疫苗安全性及免疫保护试验
    2.5 区域性安全试验
    2.6 免疫效果观察试验
3 讨论
    3.1
    3.2
    3.3
    3.4

四、BALB/C氏小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新诊断分子的筛选与评价[D]. 吴娅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2]腐败梭菌α毒素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D]. 张秀坤.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020(09)
  • [3]产毒素性巴氏杆菌PMT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蒋守川.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D]. 杨婷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5]小反刍兽疫病毒武威分离株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王雯.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6]牛气肿疽CctA基因核酸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D]. 齐强. 延边大学, 2017(02)
  • [7]仔猪流行性腹泻继发巴氏杆菌感染的研究[J]. 李艳婷,张露,高国强,孙光野,王珊珊,刘秋晨,余丽芸,侯喜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7)
  • [8]山羊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朱玲云,张正学,郑龙龙,刘萍丹,毕峻龙,赵谦,刘佳,杨贵树,尹革芬.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2)
  • [9]河西走廊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临床效果检测观察[J]. 贺奋义,魏玉明,郭慧琳,孟林明,何彦春,张文波. 畜牧兽医杂志, 2014(03)
  • [10]我国牛群中荚膜A型巴氏杆菌肺炎的发生和研究进展[A]. 姜志刚,常继涛,王芳,于力.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BALB/C小鼠巴氏杆菌病诊断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