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

一、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兰月[1](2020)在《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将生态建设当作城市发展重头戏的长春市,拥有着“森林城”的美誉。其丰富的绿色资源储备不但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基础,而且还是打造绿色宜居森林城的重要载体。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绿地资源,与城市居民联系最为密切。把公园绿地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对长春市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打造公园城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长春市公园绿地布局是否公平,是否已满足长春市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方法。因此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多角度,多方法,多指标的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长春市公园绿地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长春市85个城市公园、57个社区街道的住宅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同时以此为基础,将长春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载体,以供需平衡为评价视角,选取公园绿地的供应能力与城市居民需求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及影响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主客观因素,结合相关理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里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最后运用基尼系数法计算了公园绿地的供应能力与居民需求程度能否达到平衡,进而判断该区域内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是否公平。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到了长春市不同阶层群体在需求程度上的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去构建模型,并在每一步研究中皆运用大量基础数据进行了量化研究,努力做到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性地基于城市安全的视角对城市公园绿地布局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提出了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为长春市的公园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并希望能为同类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博[2](2020)在《基于CRS理论的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业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快速发展,游客中心建筑作为旅游景区的窗口,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而产生,同时为了维护景区的环境,采用现代木结构形式建设的游客中心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通过前期策划将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科学化设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选用威廉·佩纳的CRS建筑策划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为方法,以现代木结构建筑及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原则作为基础,两者结合,构建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策划体系,希望通过前期的策划研究对后期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提供指导。文章首先结合CRS策划模式和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基本理论,提出CRS理论下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策划的技术路线;其次根据CRS建筑策划理论的5个步骤:目标确定、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概念检验、定义基本需求和问题陈述对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体系整体建构;然后根据现代木结构建筑及游客中心建筑类型的特点,从场地与形态策划、空间与功能策划、节能与防护技术应用和智慧化运营管理四个方面,筛选设计相关的重要信息要素,完成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策划体系,提出针对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设计策略;最后以长春净月潭风景区新游客中心项目作为实践项目,依照上文的研究成果,制定项目的设计要求,提出项目概念方案。

金袁权[3](2019)在《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加快,导致自然环境也在遭受着逐渐的破坏,人类有了想要与自然亲近的愿望,因此,空气清新的森林公园开始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和青睐。游步道在森林公园中主要起到交通运输、引导游览行为等方面的功能,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步道的功能也在发生着转变,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有十足的必要性。本文着重从游步道的功能性方面,以长春市净月潭森林公园为例,研究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策略。论文在环境行为学、景观设计学、森林美学的指导下,分别对使用主体和游步道进行研究,总结出现状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本文的论述重点为游步道的休闲娱乐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和康体健身功能方面的景观优化设计。首先,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调研考察,以现状步道条件为基础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的总目标予以明确,同时划分设计的侧重点,最后基于设计实践作了效果验证。本次研究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在了解游客需求、分析目前游步道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净月潭游步道景观功能性进行了应用对策性研究。在对净月潭公园的分析,首先分析其历史文化背景,其次分别对净月潭的场地空间、景观资源和净月潭风景区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在对使用主体也就是游客的调查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游客的游览需求进行了解分析,通过调查主要了解游客群体的差异性、游客对净月潭游步道的了解认识、游客的内心意愿。在游步道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是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依存关系。本文在研究现状分析、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实践,对设计游步道景观的相关策略做了探究分析,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对具体的设计方式予以拓展,不仅与当前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更为显着,以期对净月潭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姚雪松[4](2019)在《基于空间公平的城市公园供给与规划调控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日益明显,如何公平地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景观、生态、社会等综合服务,是城市公园供给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以政府为供给主体进行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在公平配置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当前从空间公平视角进行城市公园供给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传统空间布局方法相对单一,科学性不足,容易导致城市公园空间分布不均衡、可达性低、服务质量不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空间公平的视角,引入数理模型、GIS空间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综合分析长春城市公园的空间公平性,挖掘城市公园供给的影响因素与建设机制,为实现公平供给的城市公园空间布局规划提供方法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应用数理模型分析供给对象的行为特征与多样化需求,探索公众需求导向下的城市公园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在理论基础研究中,本文首先解析了城市公园的公共产品特征和公共服务功能,确定了供给主体与资金投入、供给决策、供给对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技术作为城市公园供给的主要要素。其次,梳理了空间公平理论的演进过程,从使用机会公平、服务水平公平和满足使用者需求等方面诠释了城市公园空间公平的涵义。最后,对已有的城市绿地规划与公园布局理论进行总结,强调城市管理理念下,城市公园规划调控应该在空间布局优化之外,关注微观个体行为特征和多样化需求对物质空间规划的影响。以长春为例展开实证分析,首先,梳理和总结了长春城市公园的现状概况与时空演化过程,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数据。其次,从城市公园使用机会、服务水平、供给对象服务体验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春城市公园的空间公平性。从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长春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城市公园的可达性。综合考虑城市公园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确定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测度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城市公园的服务等级,并引入基尼系数分析城市公园服务等级的空间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和里克特量表法总结不同区域、不同属性使用者的服务体验。接着,深入挖掘影响城市公园供给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分析公平视角下城市公园供给的建设机制,包括建立公平导向的供给机制,满足供给对象需求的使用机制,适应基底条件的绿色廊道保护机制,应用科学规划编制方法的管理机制。最后,论文确定了基于空间公平的城市公园规划调控的原则和重点,探索了规划调控的技术途径,提出具体的规划调控策略。包括宏观层面上城市公园供给总量的增加、景观空间结构优化、用地布局优化、服务等级结构优化等策略;微观层面上城市公园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即活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服务设施配置策略;为保证城市公园供给的空间落实,提出建设实施的公平保障措施。

汪国军[5](2017)在《生态视角下的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空间特色是一个城市文化和内涵的的重要体现,积极培育城市空间特色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延续城市文脉,提高城市综合魅力的重要途径。而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城市建设中生态问题尤显突出。本文力求从认识论的层面探讨城市空间特色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从方法论的层面分析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生态适宜性,从技术手段层面将生态分析结果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进而为今后长春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回顾国内外生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概况,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总结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案例,为净月高新开发区的空间特色构建提供借鉴意义;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整体把握城市空间特色的内涵,提出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生态学分析方法,并对特色的构建进行控制和引导,为下文的生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第三章生态分析部分,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了解净月高新开发区的整体概况,发现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生态因子、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最后提取生态环境的五个要素,在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对城市空间特色构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得出净月高新开发区的空间生态分区。第四章空间特色构建部分,首先从宏观总体规划,中观特色区域,微观特色景观节点三个层面对净月区的景观特色进行构建;其次对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策略性的建议,用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制定空间特色构建的实施策略,保障城市空间特色的构建顺利达到指定目标。

巴贻南[6](2010)在《长春净月区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条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研究的目的与作用是提高决策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减小政策、规划与计划对环境的危害。指导规划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的理论主要有区位论、可持续发展论、循环经济论等。净月区位于长春市建成区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41’—125032’,北纬43041’—43050’之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重点解决净月区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具体政策;研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具体措施;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合理布局的具体方案;研究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规划净月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净月区土地利用对区内与区外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区内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加大和水库开展游览对净月潭和新立城水库水质造成污染;各类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破坏,冬季供热采暖可能对区域内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南部新城的建设又会造成垃圾和固体废物的增加等;居住人口的增长对主要公路、特别是入口区交通和环境噪声产生影响;小城镇规模的扩大、乡镇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发展可能造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土地利用对区域环境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制定出一套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在这种指标体系的确定中,重点考虑土地利用中的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和环境建设指标三部分。到2010年,全区包括环境空气、水库和地下水、声学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各功能区主要环境规划指标要求均能达到标准要求,形成较完善的综合环境保护体系;到2020年,在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全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地区的先进水平,主要环境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形成名副其实的生态环境优美、环境质量良好并达到国际水平的旅游经济开发区。

许辉[7](2008)在《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初步研究——以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例》文中认为旅游开发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但是学术界针对旅游开发区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内涵、特点等方面做初步探索,并以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案例分析。

朱光明[8](2008)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需求实证分析 ——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受人类活动驱动的影响效应明显,城市地区尤其如此。开发区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研究即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发展过程的人类驱动力的辨识,其核心是研究建设用地发展的人类需求驱动力。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调节驱动因素提供依据。开发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能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尤其对于长春市这个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净月经济开发区是长春市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5年底,开发区实有土地资源总量44,983.68公顷,各种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分别为农用地31,748.3公顷,建设用地10,249.15公顷,未利用地2,986.22公顷。开发区土地资源总量比1996年增加25,590.68公顷的原因是行政区划的变更。。受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呈现以下基本特点:土地利用主导类型突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率高、资源利用较为充分;耕地资源条件优越,林地数量多质量好;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现有数据、资料、硬件设备和统计软件,研究拟采取趋势外推与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指标预测模型及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关系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模型对2010年和2020年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为开发区土地供给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通常较为准确的研究方法为在对建设用地指标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趋势外推法、回归预测法、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析和用地指标分类汇总等方法对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但是,开发区历史数据样点很少,虽然进行插值处理可以获得大致反映现实的时间序列数据,但是从数学角度考虑,不能再利用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因此,采用趋势外推法、灰色预测法、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析和用地指标分类汇总等方法对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力求结果相对准确与合理,提高预测过程的科学性。综合各类方法的结果,预测开发区未来十五年非农建设项目、小城镇规划和长春市城市规划合计约需土地资源9,080.89公顷,其中长春市城市规划占6926.88公顷,占76.28%,小城镇规划583.17公顷,占6.42%,非农建设项目1,570.84公顷,占17.30%。全部项目需占用耕地8,781.0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784.69公顷,占43.10%,长春市城市规划3,660.58公顷,占41.69%,非农建设项目占10.98%;园地88.29公顷;林地565.42公顷;草地15.28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05.58.公顷;水域310.69公顷;未利用土地573.32公顷。全部项目分两期建设,2006-2010年完成50%,2011-2020年完成50%。

李卫国[9](2008)在《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生态景观恶化,城市污染严重,土地区位效益大为削弱等生态问题,致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从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功能出发,制定适合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与科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和调控理论、原则与方法,以长春市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揭示了长春市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对长春市进行了生态功能分区,并以长春净月开发区为典型范例,提出了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生态调控模式。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1)整合和集成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地域分异理论与生态调控理论,形成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和调控的理论体系,并对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和调控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2)在对长春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生态发展适宜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景观激烈变化区域、敏感区域和敏感点,分析各类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功能特征,考察市域范围内土地的工业、农业和居住的生态适宜程度,为进一步的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依据。(3)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角度,辨别区域生态空间分异规律,根据生态系统异质性和等级性原理,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根据地貌单元进行一级区划,区划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区,中部城市生态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湖群平原区;二级区划主要在一级区划基础上,以景观结构和功能为依据,根据长春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结果,同时兼顾行政区边界的完整性,划分为生态保护片区、生态控制片区和生态重建片区;三级划分根据生态敏感点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主导因素进行生态单元类型划分,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保护区、风沙治理区、生态城镇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等。(4)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功能目标、结构和功能差异,应用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等调控方法,提出长春市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的调控模式与内容。(5)以净月开发区为例,详细论述其生态调控策略。净月开发区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价值较高,适宜工业和居住,但属生态敏感区,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子系统出发,构建出净月开发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调控战略和目标体系。该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绿色、观光和特色农业;构建以光电子、交通机械、生物制药为主导的生态工业;打造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高档地产、科技服务、教育、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高档地产业、休闲娱乐业。同时,构建了包括环境总量控制、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及以生态城市文化主题建设、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消费建设、生态技术创新建设、生态政策与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体系。

童颖[10](2007)在《长春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规划产生于19世纪末叶,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现代生态规划三个阶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中,涉及生态环境规划的内涵、方法和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我国生态环境规划起步晚、发展快,研究尺度主要是城市,内容多集中于景观生态规划。论文以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并以长春市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实证研究。从而丰富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内容,为净月潭生态示范区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1)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与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如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生态学理论、自然保护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2)探讨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建立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规划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指标体系,并对建设目标的可达性进行分析。(3)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区内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生态功能区划,将净月潭生态示范区划分为生态控制区、水源涵养区、新城建设区、现代农业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区。(4)对净月潭生态示范区五方面建设内容进行规划,包括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并设立法制、组织、资金、技术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生态环境规划科学、有效的开展。

二、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
        1.1.2 公平性理论亟待完善
        1.1.3 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研究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
        2.1.1 城市公园绿地
        2.1.2 空间布局
        2.1.3 公平性
        2.1.4 基尼系数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空间正义理论
        2.2.2 社会分层理论
        2.2.3 供需平衡模式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2.3.1 国内外相关领域公平性理论综述
        2.3.2 国内外绿地公平性指标体系综述
        2.3.3 国内外绿地公平性评价视角综述
        2.3.4 国内外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方法综述
        2.3.5 国内外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模型综述
        2.3.6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长春市基本概况
        3.1.1 区位概况
        3.1.2 自然概况
        3.1.3 经济发展概况
        3.1.4 人口概况
        3.1.5 公园绿地建设概况
    3.2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现状研究
        3.2.1 历史概况
        3.2.2 空间布局
        3.2.3 公园周边环境
        3.2.4 可达性
    3.3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问题分析
        3.3.1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不均衡
        3.3.2 城市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促使公园绿地布局失衡
        3.3.3 公园绿地布局与城市居民需求不匹配
        3.3.4 公园绿地质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3.4 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3.4.1 政治因素
        3.4.2 自然因素
        3.4.3 经济因素
        3.4.4 人口因素
        3.4.5 交通因素
    3.5 构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模型
        3.5.1 评价原则的确定
        3.5.2 评价视角的选取
        3.5.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5.4 评价模型的构建
        3.5.5 评价方法的选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供需平衡的长春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4.1 数据来源及建库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建库
    4.2 长春市城市居民需求程度评价分析
        4.2.1 居民需求程度评价指标分析
        4.2.2 长春市居民需求程度分析
    4.3 长春市公园绿地供应能力评价分析
        4.3.1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分析
        4.3.2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4.3.3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供应能力分析
    4.4 基于基尼系数法的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研究
        4.4.1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方法
        4.4.2 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研究
    4.5 基于城市安全的长春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4.6 优化策略
        4.6.1 从城市需求出发均衡公园绿地布局
        4.6.2 兼顾城区差异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
        4.6.3 灵活利用城市多种空间进行多样化的增绿措施
        4.6.4 提升优化公园绿地内部建设质量
        4.6.5 多部门协同进行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CRS理论的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木结构建筑在文旅产业中的繁荣发展
        1.1.2 现代木结构的生态理念
        1.1.3 我国建设项目的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及必要性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界定
        1.3.1 CRS建筑策划模式
        1.3.2 现代木结构建筑
        1.3.3 游客中心建筑
        1.3.4 研究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关于建筑策划的研究
        1.4.2 关于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研究
        1.4.3 关于游客中心建筑的发展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CRS建筑策划模式及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理论研究
    2.1 CRS建筑策划模式
        2.1.1 CRS建筑策划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特征
        2.1.2 CRS策划矩阵体系
    2.2 游客行为的相关理论及调查分析
        2.2.1 游客行为理论
        2.2.2 游客行为调查分析
    2.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基本理论
        2.3.1 游客中心的类型
        2.3.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设计要点
        2.3.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运营理念
    2.4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实例分析及研究
        2.4.1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实例分析
        2.4.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CRS策划模式下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的技术路线
        2.5.1 现代木结构在游客中心建筑中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2.5.2 针对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内涵的信息要素分类
        2.5.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策划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策划的整体建构
    3.1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目标确立
        3.1.1 确立目标的标准
        3.1.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目标定位
    3.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
        3.2.1 信息收集的途径
        3.2.2 收集信息的内容
        3.2.3 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3.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策划概念检验
        3.3.1 确定策划团队
        3.3.2 选择策划概念
    3.4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的建设需求
        3.4.1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基本需求
        3.4.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特色需求
    3.5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策划成果的表达
        3.5.1 初步任务书的制定
        3.5.2 策划概念的呈现
        3.5.3 策划成果的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策划的分项因子建构
    4.1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场地与形态策划
        4.1.1 游客中心的基地选择
        4.1.2 结合环境的场地策划
        4.1.3 结合环境的形态策划
        4.1.4 强化游客感受的观景策划
    4.2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空间与功能策划
        4.2.1 木结构的空间艺术策划
        4.2.2 游客中心功能流线策划
    4.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节能与防护技术策划
        4.3.1 “低碳”节能技术应用
        4.3.2 防护体系优化策略
    4.4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运营与管理策划
        4.4.1 人性化服务设施
        4.4.2 数字化管理技术
        4.4.3 智能化自控技术
        4.4.4 木结构后期维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RS理论下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应用—以长春净月潭新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策划为例
    5.1 项目整体情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场地分析
    5.2 CRS理论下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的策划过程
        5.2.1 策划团队组成和基本程序
        5.2.2 策划的矩阵体系
        5.2.3 筛选重要的信息要素
    5.3 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策划结果的表达
        5.3.1 项目总体概况
        5.3.2 设计依据
        5.3.3 设计要求
    5.4 策划指导下的设计表达
        5.4.1 建筑整体规划布局
        5.4.2 便捷的流线与空间组成
        5.4.3 适宜的节能与防护技术
        5.4.4 智慧服务与管理体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的主要结论
    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净月潭风景区及游客服务中心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解析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森林公园
        2.1.2 森林公园游步道
        2.1.3 游步道景观
    2.2 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设计相关基础理论
        2.2.1 环境行为学
        2.2.2 景观设计学
        2.2.3 森林美学
    2.3 森林公园游步道功能体系分析
        2.3.1 游步道娱乐功能体系
        2.3.2 游步道教育功能体系
        2.3.3 游步道健身功能体系
    2.4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2.4.1 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森林公园休闲娱乐步道设计
        2.4.2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步道景观设计
        2.4.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步健身道步道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调研与分析
    3.1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状条件
        3.1.1 历史文化背景
        3.1.2 场地空间分析
        3.1.3 景观资源分析
        3.1.4 净月潭环境容量分析
    3.2 使用主体需求调研
        3.2.1 使用主体个体差异分析
        3.2.2 使用主体对净月潭的认知分析
        3.2.3 使用主体的行为习惯分析
    3.3 净月潭游步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
        3.3.1 休闲娱乐功能薄弱
        3.3.2 科普教育功能匮乏
        3.3.3 康体健身功能缺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策略
    4.1 优化休闲娱乐功能
        4.1.1 打造趣味步道
        4.1.2 增加游步道路网密度
        4.1.3 创建特色步道
    4.2 丰富科普教育功能
        4.2.1 规划入口科普长廊
        4.2.2 增设科普解说设施
        4.2.3 改善怀古游步道
    4.3 优化健身游步道
        4.3.1 提升木栈道品质
        4.3.2 创建跑步专用道
        4.3.3 完善登山步道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净月潭游步道景观设计的问卷调查(一)
附录2 净月潭游步道景观设计的问卷调查(二)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空间公平的城市公园供给与规划调控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城市公园供给的相关理论
        2.1.1 城市公园的公共产品特征
        2.1.2 城市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
        2.1.3 城市公园供给的主要要素
    2.2 空间公平的相关理论
        2.2.1 空间公平的理论演进
        2.2.2 空间公平的涵义
    2.3 城市规划与调控的相关理论
        2.3.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2 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
        2.3.3 城市规划调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春城市公园现状与时空演化特征
    3.1 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3.1.1 历史发展过程
        3.1.2 现状概况
    3.2 城市公园的时空演化特征
        3.2.1 总体演化特征
        3.2.2 各类型城市公园的演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春城市公园供给的空间公平性分析
    4.1 城市公园的使用机会分析
        4.1.1 城市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4.1.2 基于2SFCA的城市公园可达性
        4.1.3 城市公园使用机会与人口密度的适应性
    4.2 城市公园的服务水平分析
        4.2.1 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等级测度
        4.2.2 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
    4.3 城市公园供给对象的服务体验分析
        4.3.1 供给对象对建成情况的感知
        4.3.2 供给对象对服务设施的体验
    4.4 城市公园供给存在的问题
        4.4.1 供给总量和投入资金不足
        4.4.2 使用机会差异大
        4.4.3 服务水平发展不均衡
        4.4.4 供给对象的满意度较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公平视角的长春城市公园供给的影响因素和建设机制
    5.1 影响因素
        5.1.1 制度因素
        5.1.2 社会因素
        5.1.3 生态因素
        5.1.4 技术因素
    5.2 建设机制
        5.2.1 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供给机制
        5.2.2 满足供给对象需求的使用机制
        5.2.3 适应基底条件的绿色廊道保护机制
        5.2.4 应用科学规划编制方法的管理机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间公平视角的长春城市公园规划调控策略
    6.1 调控原则与途径
        6.1.1 兼顾公平、高效与公众优先的调控原则
        6.1.2 基于使用机会公平的调控途径
        6.1.3 基于服务水平公平的调控途径
        6.1.4 基于服务体验公平的调控途径
    6.2 调控重点与近期规划调整
        6.2.1 强调空间公平的调控重点
        6.2.2 近期规划调整
    6.3 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6.3.1 适度增加供给总量
        6.3.2 保护生态廊道的景观空间结构优化
        6.3.3 提高使用机会的用地布局优化
        6.3.4 平衡服务水平的等级结构优化
    6.4 城市公园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6.4.1 基于SEM的活动空间设计
        6.4.2 公众需求导向的服务设施配置
    6.5 城市公园建设实施和公平保障措施
        6.5.1 建设实施中的公众参与
        6.5.2 公平保障措施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生态视角下的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范围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范围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案例研究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空间特色研究的生态学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
        2.1.2 生态城市
        2.1.3 城市空间特色
    2.2 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景观生态学
    2.3 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概论
        2.3.1 城市空间特色的内涵
        2.3.2 城市空间特色的研究内容
        2.3.3 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生态学分析方法
    2.4 城市空间特色的控制与引导
        2.4.1 保护特色意象
        2.4.2 划定适度建设区
        2.4.3 制定控制引导要求
    2.5 小结
第3章 生态视角下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分析
    3.1 净月高新开发区基本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地理位置
        3.1.3 交通条件
        3.1.4 生态环境
        3.1.5 旅游资源
    3.2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优势
        3.2.1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
        3.2.2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存在的优势
    3.3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3.3.1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3.3.2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与生态产业的关系
        3.3.3 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3.4 净月高新开发区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3.4.1 水体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
        3.4.2 地形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
        3.4.3 土壤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
        3.4.4 自然植物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
        3.4.5 自然动物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
    3.5 净月高新开发区生态分区
        3.5.1 生态适宜性分区
        3.5.2 综合生态分区
    3.6 小结
第4章 生态视角下的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构建
    4.1 净月区空间特色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4.1.1 净月区空间特色构建的目标
        4.1.2 净月区空间特色构建的原则
    4.2 净月高新开发区城市空间特色总体构建
        4.2.1 总体定位
        4.2.2 规划控制
    4.3 净月高新开发区特色区域构建
        4.3.1 生态控制区空间特色构建
        4.3.2 水源涵养区特色构建
        4.3.3 特色新城区构建
        4.3.4 特色农业产业区构建
    4.4 净月高新开发区特色景观节点构建
        4.4.1 特色景观地标构建
        4.4.2 特色慢行系统构建
        4.4.3 特色大学园区构建
    4.5 净月高新开发区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4.5.1 生态产业建设
        4.5.2 生态文明建设
    4.6 净月高新开发区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实施策略
        4.6.1 政策支持
        4.6.2 舆论支持
        4.6.3 运营保障
    4.7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长春净月区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相关理论综述
    1.1 区位论
    1.2 可持续发展论
    1.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论
    1.4 “循环经济”论
2. 规划区域概况
    2.1 历史沿革
    2.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3 土地利用现状
    2.4 净月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2.5 净月区基础设施现状
    2.6 自然地理要素基础
        2.6.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2.6.2 地质、地貌与土壤
        2.6.3 水文气象条件
        2.6.4 动物、植物资源
3. 净月区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1 空气质量
    3.2 水环境质量
    3.3 城镇噪声环境质量
    3.4 土壤环境质量
    3.5 固体废弃物
    3.6 森林生态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3.6.1 林业用地面积统计分析
        3.6.2 森林面积、不同林种面积及蓄积量统计分析
        3.6.3 森林类型及群落结构调查分析
        3.6.4 森林动植物区系调查与生物多样性分析
4. 净月区土地利用规划战略分析
    4.1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
        4.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
        4.1.2 净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
        4.1.3 开发区土地利用特点
    4.2 土地利用规划
        4.2.1 2006-2010 年用地指标控制方案
        4.2.2 2020 年用地控制指标方案
    4.3 土地利用支持的产业发展及规模
        4.3.1 开发区远期(到2020 年)规划建设的方针与目标
        4.3.2 开发区的近期规划的产业类型
    4.4 土地利用支持的人口和建设规模
        4.4.1 人口规模
        4.4.2 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模
5.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影响识别与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5.1 土地利用对区域环境影响的因子和影响范围
    5.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2.1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5.2.2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5.3 土地利用过程和结果对区域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
        5.3.1 大气质量
        5.3.2 水、土壤质量
        5.3.3 固体废弃物
        5.3.4 声、光环境
        5.3.5 景观影响分析
    5.4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论
        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5.4.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5.4.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5.4.4 噪声影响分析结论
        5.4.5 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
        5.4.6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 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对策
    6.1 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
    6.2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确定
        6.2.1 规划期内总体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6.2.2 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具体环境规划目标要求
7.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7.1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7.2 不同功能区的旅游容量及环境保护对策
    7.3 环境质量的控制对策与减缓措施
        7.3.1 空气质量的控制对策
        7.3.2 水库污染控制对策与保证措施
        7.3.3 噪声控制对策与措施
        7.3.4 生活垃圾及其它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
        7.3.5 森林及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7.3.6 加强开发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7.4 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建议
        7.4.1 建立健全开发区环境管理机构
        7.4.2 建立健全开发区环境监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理队伍
        7.4.3 完善开发区环境监测制度、建立环境信息网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初步研究——以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开发区
    1.旅游开发区的内涵
    2.旅游开发区的种类划分
二、综合型旅游开发区
    1.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内涵
    2.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特点
        (1) 以旅游业为带动,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发展多种产业经济
        (2) 区域经济增长极
        (3) 新型的管理体制
        (4)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三、综合型旅游开发区案例分析
    1.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
    2.旅游业为主, 其他产业为辅
    3.实行政企分离的管理模式
    4.旅游保护和开发并重

(8)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需求实证分析 ——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理论基础
        (一) 土地利用的驱动因素理论
        (二) 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分析理论
        (三) 土地利用的需求驱动理论
        (四) 城市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理论
        (五)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净月经济开发区概述
    一、历史沿革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
        (一)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二) 地质、地貌与土壤
        (三) 水文气象条件
        (四) 动物、植物资源
第三章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开发区2005 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一) 土地利用类型状况
        (二) 土地资源区域布局状况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一) 土地利用总生产率分析
        (二) 主要用地行业效益分析
        (三) 集约利用土地分析
    三、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分析
        (一) 土地利用主导类型突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 土地利用率高、资源利用较为充分
        (三) 耕地资源条件优越,林地数量多质量好
        (四) 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二)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
        (三) 部分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不高
        (四) 土地资源污染比较严重,土地肥力下降
        (五) 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
第四章 开发区用地增长与区域发展
    一、开发区用地增长历史回顾
        (一) 人口数量及城镇化发展动态演变
        (二) 产业发展及用地需求的动态演变
    二、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 经济与城镇发展的全球化
        (二) 国内城镇发展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
        (三) 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四)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 长春市南部新城规划的启动
        (六) 严峻的土地供给形势
    三、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 区位条件优越
        (二) 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三)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四)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长春市南部新城的规划所带来的机遇
        (五) 土地管理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二) 经济基础薄弱
        (三)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科技水平低
        (四) 城镇规模小,吸引力差
第五章 开发区区域发展用地需求预测
    一、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
        (一) 因素指标集设定
        (二) 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三) 研究方法
    二、建设用地指标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一) 开发区GDP 预测
        (二) 工业总产值预测
        (三)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四) 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四、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一) 城市和小城镇用地规模
        (二)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三)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
        (四) 交通用地规模
        (五) 水利设施用地规模
        (六) 总建设用地规模
    五、开发区建设用地项目选择的方向
        (一) 远期规划建设的目标
        (二) 开发区区域发展阶段定位
        (三) 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功能区划
        (四) 规划期内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及规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
        2.1.1 研究进展
        2.1.2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特征
        2.1.3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的概念和内涵
        2.1.4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2.1.5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内容
        2.1.6 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法
    2.2 城市生态功能调控的理论和方法
        2.2.1 研究进展
        2.2.2 城市生态调控目标
        2.2.3 城市生态系统的控制论原理
        2.2.4 城市生态调控原则
        2.2.5 城市生态调控内容
        2.2.6 城市生态功能调控方法
    2.3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与调控的实践进展
        2.3.1 国外实践
        2.3.2 国内实践
第三章 长春市生态现状调查
    3.1 自然环境的背景调查
        3.1.1 地质地貌
        3.1.2 水文水系
        3.1.3 气象气候
        3.1.4 环境质量现状
    3.2 自然资源现状调查
        3.2.1 土地资源
        3.2.2 水资源
        3.2.3 动植物资源
        3.2.4 矿产资源
        3.2.5 旅游资源
    3.3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
        3.3.1 城市演化历史
        3.3.2 宏观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3.3.3 区域背景分析与判断
        3.3.4 经济现状
        3.3.5 社会现状
        3.3.6 基础设施建设
    3.4 人类活动对长春生态环境的影响
        3.4.1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2 城镇分布和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3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4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长春生态敏感性分析
    4.1 主要敏感点识别
    4.2 敏感问题识别
        4.2.1 风蚀与水土流失
        4.2.2 洪涝灾害
        4.2.3 水系污染、水系功能退化和饮用水源保护
        4.2.4 森林、景观、旅游资源保护
        4.2.5 基本农田保护
    4.3 敏感性评价指标选择
        4.3.1 区域生态系统现状指标
        4.3.2 人类活动强度指标
    4.4 评价方法
    4.5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长春市景观格局分析
    5.1 景观格局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5.2 景观结构与特征分析
    5.3 景观结构的空间差异与稳定度
        5.3.1 景观稳定度指数构建与计算方法
        5.3.2 景观稳定度计算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长春市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6.1 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
    6.2 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计算方法
        6.2.1 直接生产价值
        6.2.2 涵养水源价值
        6.2.3 土壤保持价值
        6.2.4 调节大气成分的价值
        6.2.5 净化空气价值
        6.2.6 供水水源价值
        6.2.7 调蓄洪水价值
    6.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结果
第七章 长春市生态发展适宜性分析
    7.1 农业用地适宜性分析
        7.1.1 分析原则
        7.1.2 评价因子的选择
        7.1.3 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
        7.1.4 农业用地适宜性分析结果
    7.2 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
        7.2.1 分析原则
        7.2.2 评价因子的选择
        7.2.3 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
        7.2.4 工业发展用地适宜性分析结果
    7.3 居住用地适宜性分析
        7.3.1 分析原则
        7.3.2 评价因子的选择
        7.3.3 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
        7.3.4 居住用地适宜性分析结果
    7.4 适宜性综合评价
第八章 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
    8.1 分区的目标
    8.2 分区依据与指标体系
    8.3 生态功能分区
        8.3.1 一级分区
        8.3.2 二级分区
        8.3.3 三级分区
    8.4 小结
第九章 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调控
    9.1 一级分区调控
    9.2 二级分区调控
        9.2.1 生态控制区
        9.2.2 生态重建区
        9.2.3 生态保护区
    9.3 三级分区调控导则
        9.3.1 水源保护区调控导则
        9.3.2 河流保护区调控导则
        9.3.3 水土保持区调控导则
        9.3.4 生态城镇区调控导则
        9.3.5 生态工业区调控导则
        9.3.6 生态农业区调控导则
        9.3.7 林地保护区调控导则
        9.3.8 风景名胜区调控导则
        9.3.9 湿地保护区调控导则
    9.4 小结
第十章 典型生态保护区—净月开发区调控实例
    10.1 净月开发区环境资源状况
        10.1.1 地理位置
        10.1.2 人口经济
        10.1.3 资源条件
        10.1.4 交通条件
    10.2 净月开发区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
    10.3 净月开发区生态调控目标与指标体系
        10.3.1 主要目标
        10.3.2 调控指标体系
        10.3.3 生态调控指标的差距分析
    10.4 净月开发区生态调控框架体系
        10.4.1 生态经济调控
        10.4.2 生态环境调控
        10.4.3 生态文化调控
    10.5 净月开发区生态保障措施
        10.5.1 政策保障
        10.5.2 人力保障
        10.5.3 技术保障
        10.5.4 环境保护资金保障
        10.5.5 基础设施保障
    10.6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2 特色之处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长春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生态环境规划的内涵
    1.3 国外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进展
        1.3.1 生态环境规划的萌芽阶段
        1.3.2 生态环境规划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3.3 现代生态环境规划阶段
    1.4 国内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进展
    1.5 国内外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5.1 国内外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
        1.5.2 国内外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2. 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度量
        2.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2.2 生态学理论
        2.2.1 生态学基本原理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 系统科学理论
3. 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3.1 生态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3.2 生态调查的方法
    3.3 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3.3.1 生态评价的方法
        3.3.2 生态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
        3.3.3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技术方法
4. 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
    4.1 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情况与趋势分析
        4.1.1 自然地理状况
        4.1.2 社会经济现状
        4.1.3 生态环境现状
        4.1.4 主要资源状况
        4.1.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4.1.6 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4.2 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4.2.1 长春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目标
        4.2.2 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生态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3 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4.3.1 生态功能区划的内涵
        4.3.2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原则
        4.3.3 生态适宜度评价
        4.3.4 生态功能区划分
        4.3.5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服务重要性评价
        4.3.6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5. 主要规划内容
    5.1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5.1.1 主要目标
        5.1.2 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致性分析
        5.1.3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建设
    5.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5.2.1 主要目标
        5.2.2 重点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
        5.2.3 环境污染治理
        5.2.4 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3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5.3.1 主要目标
        5.3.2 优化功能区布局与景观结构建设
        5.3.3 示范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
        5.3.4 绿色社区、生态村建设
    5.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5.4.1 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5.4.2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与教育
        5.4.3 创建绿色学校
        5.4.4 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5.5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5.5.1 主要目标
        5.5.2 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5.5.3 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5.5.4 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
        5.5.5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法制保障
    6.2 组织保障
    6.3 资金保障
    6.4 技术保障
    6.5 社会保障
    6.6 公众参与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春市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研究[D]. 兰月.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7)
  • [2]基于CRS理论的现代木结构游客中心建筑策划应用研究[D]. 李博.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3]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景观功能优化设计研究[D]. 金袁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基于空间公平的城市公园供给与规划调控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D]. 姚雪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生态视角下的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色研究[D]. 汪国军. 吉林建筑大学, 2017(02)
  • [6]长春净月区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D]. 巴贻南.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7]综合型旅游开发区的初步研究——以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例[J]. 许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1)
  • [8]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需求实证分析 ——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D]. 朱光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9]长春市生态功能分区与调控对策研究[D]. 李卫国.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10]长春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 童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