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

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

一、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斯琪[1](2022)在《试析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与发音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分别对音色的概念、构成加以论述,指出精准掌握音色是大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使演奏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进而充分发挥大提琴独特优势,在交响乐队中突出大提琴不可或缺的地位,演奏出富有真情实感、更具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深化音乐氛围,奠定情感基调,深深地打动观众。然后从运弓技巧、弓弦配合、手指配合、张力控制等角度探讨现代大提琴演奏的发音技巧,旨在提供参考。

慕扬[2](2021)在《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能够传递出语言不能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由于音乐语言有着模糊性的特点,所以,在演奏中需要用心体验,将其转换到演奏中去,从而将不同的情感传递出来。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有着表现力较强的特点。因此在琵琶演奏中就要做好音色变化研究工作,提升演奏的层次感。

崇翀[3](2021)在《圆号演奏中音色运用的重要性分析》文中指出圆号最初是在欧洲领域开始发展而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圆号演奏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人们对圆号演奏的知识越来越了解。圆号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圆号音色有木管音色,铜管音色等。这样的音色,可以使得在圆号演奏中体现出演奏是饱满而有力的。如果在圆号演奏中运用好音色的优点,可以说是为圆号演奏锦上添花。所以,本文我们主要来探讨下在圆号演奏中音色运用的重要性。

靳薇弘[4](2021)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邓建栋是我国当代着名二胡演奏家,当今二胡届的杰出人物。1985年,邓建栋获得江苏省首届青少年二胡比赛第二名的成绩,同时他的处女作《姑苏春晓》获得了新作品创作奖,后一直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他的演奏曲目涵盖二十世纪以来众多经典二胡名曲。如今,邓建栋不仅是当代音乐舞台上活跃的二胡演奏家,更是以演奏融传统与现代,集学院与民间为一体而着称。对于这样一位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而言,对他的演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洛秦教授的“音乐人事”理论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演奏作品和参与相关音乐互动等田野作业形式,整理邓建栋音乐历程的线索,进而寻找其音乐演奏风格变迁的原因。第一部分主要梳理邓建栋早年的求学之路到如今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的艺术历程。第二部分主要从邓建栋二胡演奏风格特点及成因两方面,结合谱例来探究其二胡演奏具体风格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探究邓建栋演奏艺术观念及对于“正”字的演奏追求。最后分析邓建栋在二胡演奏与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并提出笔者的思考和见解。

高晓琳[5](2021)在《民族性与现代性钢琴作品的演奏思维探究 ——以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吉纳斯特拉是20世纪国际知名的阿根廷作曲家,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音乐群体里的重要一员。本文选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是吉纳斯特拉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主观主义时期”的作品,也是他较为成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他的创作不单单局限于以民族素材为核心,而是有意识的将民间素材进行加工与转换同时还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可以说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而《第一钢琴奏鸣曲》就是吉纳斯特拉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该时期创作的唯一一部钢琴作品,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以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吉纳斯特拉的生活及音乐创作进行概述,其次剖析《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即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作曲家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性与现代性。第二章:剖析与论证作品的两大特性,也就是作曲家运用何种元素与手法来使作品呈现出“民族”与“现代”的特性。在民族性方面笔者涉及到与阿根廷民间音乐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谱例加以说明;现代性则是通过具体谱例来分析作品中所运用的现代技法。该部分属于对音乐本体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该部分的分析能加深大家对作品特性与内涵的理解。第三章:演奏诠释部分。笔者以前章节的研究为基础,依据作品的两大特性提出“凸显民族音乐特点”与“诠释现代音响效果”的演奏处理思维,试图将演奏与作品的特性进行对接,做到依据作品特性谈演奏,从而更好的将作品所蕴含的民族与现代特性诠释出来。第四章:启示与思考。综合上述三章节的内容,总结《第一钢琴奏鸣曲》对教学的启示以及作品对演奏民族性与现代性钢琴作品的借鉴意义。笔者希望通过这套奏鸣曲的研究能给今后研习者带来借鉴意义,为兼有民族性和现代性钢琴作品提供一个演奏思路,同时也希望能加深大家对吉纳斯特拉作品的了解,唤起更多的人去关注吉纳斯特拉、关注阿根廷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多样性。

郭月岑[6](2021)在《琵琶三重奏《天际素描》演奏诠释》文中认为琵琶三重奏《天际素描》是内蒙古艺术学院韩星宇老师写作的一首原创琵琶重奏作品。该曲风格独特,是一部以蒙古族现代音乐写作手法为主要创作特征的作品,以草原上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作为主要创作理念,并结合琵琶文曲、武曲的演奏技术特征进行写作。乐曲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沙与庙”、“歌者”、“天”三个内蒙古生活环境中具有特色代表性的形象主题,塑造了“崇尚大自然的厚爱与给予”这一核心立意。从演奏实践的角度,作品运用丰富的琵琶演奏基础技巧和特色技法融入演奏表达,加之采用“三重奏”的演奏形式来塑造意象和融入草原音乐文化、现代创作技法中多声织体的融入与和声的运用,使该作品成为民族器乐重奏领域内风格较为独特的琵琶三重奏作品。本文从琵琶音乐演奏的角度出发,以琵琶三重奏的演奏作为主要切入点,以四个章节来诠释《天际素描》的演奏。第一章以整体的分析作品音乐为主;第二章重点论述左手技法的演奏诠释;第三章重点论述右手技法的演奏诠释;第四章结合重奏的艺术特点论述该乐曲在琵琶演奏中的技术及多声部配合问题、以及阐述作品对重奏演奏带来的启示。

田雨[7](2021)在《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文中研究说明历经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不断开拓与探索,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冲破固有的创作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百余年间中国钢琴演奏、钢琴音乐创作及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颇具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蜕变成为世界音乐殿堂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朝老师作为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追求民族性与个性同时兼备的创作思想以及朴实自然、回归本真的音乐风格。终生致力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推动中国音乐这艘巨轮,乘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东风驶向未来。本文就张朝《土风集》中的又一部力作——《努玛阿美》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努玛阿美》是张朝老师于2017年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品扎根于民族土壤,对直笛、三弦等民族乐器及民族语言音调进行极富趣味性的刻画和模仿,使作品颇具民族意蕴和文化精髓,散发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此曲也是张朝老师创作时间较长,情感投入较多的一部作品,表达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美好追忆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努玛阿美》作为民族风格极为浓郁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作曲家运用极具对比性的音乐构思,将民族音乐元素综合与提炼后凝结而成的全新创作。作品极富个性和张力且音乐新颖独特,追求调式和色彩不仅要在音乐的横向进行中发挥作用,还要自然融入到纵向的和声进行中,在民族音乐创作中具有较高境界。张朝老师在演奏中带入了“有限与无限”的理念,在具备娴熟演奏技术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教学价值及情感进行精准地分析与表达。笔者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按六个部分进行划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及创新体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针对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张朝的个人经历及其钢琴音乐作品的六大板块进行简要介绍。第三部分为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技法分析,笔者通过对作曲家本人的采访和文献资料的大量查阅,从曲式、和声以及旋律等方面展开分析。第四部分为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演奏诠释,结合自身多年的演奏经验以及作品创作技法的细致分析,对演奏层面中节奏节拍的运用、力度速度的控制、触键方式与音色效果及踏板的使用进行逐一分析。第五部分,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其中包括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拓展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述与总结。通过对《努玛阿美》的研究分析,笔者希望达到两方面目的。其一,促使演奏者多方面学习这部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以便于在钢琴演奏中对该作品进行更为贴切和恰当的诠释;其二,通过对《努玛阿美》的深入研究,吸引更多的演奏者认识哈尼族、彝族的音乐,了解张朝老师的钢琴音乐创作。有助于在学习钢琴作品的同时挖掘出更多优秀音乐作品的教学价值,为笔者日后在这个领域进行更为详尽的研究与思考提供助益。

陈晓芸[8](2021)在《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音色是乐器自身声音的表达形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通过对音色的分辨,能够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因此,音色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通过对音色的运用,能够使演奏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能够赋予演奏曲目不同的情感,使听众产生不同的体验。因此,音色对钢琴演奏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不断研究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使其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

丁瑞鸿[9](2021)在《笛曲《燕归来》的演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阐述的竹笛曲目《燕归来》为笔者艺术硕士毕业竹笛独奏音乐会的主要演奏曲目。《燕归来》是我国着名竹笛演奏家王次恒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来源于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这部作品不仅融合了我国南北派笛曲的演奏特点,而且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美感,在我国竹笛作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燕归来》中有着较多的演奏技巧,对于竹笛演奏者而言不仅需要分析作品的曲目特点,还结合作品进行竹笛演奏技巧的分析,才可以准确而又成功地演绎出作品。首先说明了选题缘由,选题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笛曲《燕归来》的作品概述,主要包括创作背景和曲目特点分析,以作品结构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作品的引子部分、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为初学者熟悉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进行了笛曲《燕归来》的演奏技巧分析,从原理、应用、演奏效果和练习技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代表性技巧,主要包括了颤音的运用,连线音的介绍,滑音和吐音的技巧,保持音以及叠音、其他装饰音的技巧,详细分析了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精准把握的技巧,为竹笛演奏者对于作品整体的演奏技巧学习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说明;最后是对笛曲《燕归来》的音乐表现技巧分析,主要包括演奏中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音色表现,舞台表演,详细分析如何将这首作品演奏的生动传神,将作品更好的传递给听众,取得演奏的成功。对于《燕归来》的分析与研究,不仅为笔者在硕士毕业音乐会的竹笛曲目演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将对作品的演奏技巧分析与音乐表现分析有机统一,为竹笛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范例参考,为竹笛艺术研究的发展进步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栗瑞娟[10](2021)在《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音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是作曲家张筠青古稀之年创作的一部动心之作,是作曲家在创作道路上长期探索的成果,也是作曲家对中国音乐创作理念的理解与坚持。这八首钢琴曲从选材范围来看:有古老的歌谣、有好听的民歌、也有运用我们熟悉的曲调进行发展的焕然一新的旋律;从创作体裁来看:有运用中国五声调式与西方复调性结构相结合的赋格曲,也有运用多调性思维创作的中国传统曲式结构,还有旋律婉转优美的变奏曲。在创作上,有一个声部或者多个声部的多调性、某些部分的无调性以及节奏上的不规则对位;有民族调式在十二半音中地转换、拼接,这样的创作手法赋予乐曲新的活力,使其具有新的民族特色。此外,作曲家张筠青改编的民歌不受西方和声的束缚,运用线性织体发展乐思,使作品更具民族化。对于这部作品的演奏,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不仅具备过硬的演奏功底,更要注重音乐的内涵表达,创作出的音乐要具有可听性。《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是作曲家集创作技术、演奏风格、故乡情思以及民族情感于一身的钢琴作品,既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创新精神,具有深入研究与分析的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八首钢琴曲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目的是为以后研究本作品的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也希望能够将这部作品介绍给更多的学者们。八首钢琴曲无论从作曲技法还是演奏技巧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演奏水平,也增加了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喜爱之情。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诠释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尚属首次,内容中大部分信息为一手资料,真实可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作曲家简介、创作成果,以及通过对作曲家的采访了解的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三部分为音乐本体分析,主要从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组织方式以及和声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演奏诠释,从节奏与节拍、触键、力度与速度、指法的合理运用以及踏板的恰当使用五个方面对作品的演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之后喜爱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建议;第五部分为音乐文化内涵研究,主要解析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个人情思;第六部分为结语,是对这部作品的音乐研究进行总结,并阐述对作品研究的结论。

二、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试析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与发音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现代大提琴演奏概述
三、现代大提琴演奏的艺术
    (一)音色艺术
    (二)演奏技巧
    (三)艺术表现形式
四、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分析
    (一)音色的概念
    (二)音色的构成
五、音色在现代大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能够检验演奏者的演奏能力
    (二)能够帮助演奏者找准角色定位
六、现代大提琴演奏发音技巧
    (一)提升运弓能力
    (二)做好弓和弦的配合
    (三)注重手指的配合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控制好张力
七、结语

(2)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因素
    (一)动作幅度对音色的影响
    (二)触弦速度对音色的影响
    (三)触弦角度对音色的影响
    (四)触弦重力对音色的影响
    (五)指锋触面对音色的影响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
    (一)情感表现
    (二)表现功能
三、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控制措施
四、琵琶演奏中的常态音色
五、结语

(3)圆号演奏中音色运用的重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圆号演奏中的音色介绍
二、影响圆号演奏的因素
    (一)吹奏口型的影响
    (二)下唇肌的影响
三、在圆号演奏中运用音色的措施和作用
    (一)掌握好声音的结构
    (二)调整身体的姿态
    (三)正确的嘴型对音色的作用
    (四)保持音色的纯正
四、总结

(4)“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邓建栋艺术生涯概述
    第一节 根植民间戏曲音乐的历练之路
    第二节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织的探索之路
    第四节 演奏审美的追求之路
第二章 邓建栋二胡演奏风格分析
    第一节 邓建栋二胡演奏风格特点
    第二节 邓建栋二胡演奏风格成因
第三章 邓建栋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及演奏追求
    第一节 邓建栋二胡演奏意境创造
    第二节 邓建栋“正”的演奏追求
第四章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对于新时期演奏及人才培养启示
    第一节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对于演奏者的启示
    第二节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对于人才培养者的启示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记录(部分)
附录二: 论文调研资料(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民族性与现代性钢琴作品的演奏思维探究 ——以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突破难点
第一章 吉纳斯特拉和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
    第一节 吉纳斯特拉及其音乐创作
    第二节 《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一、独特的历史人文对创作的影响
        二、社会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
        三、个人留美经历对创作理念的影响
第二章 《第一钢琴奏鸣曲》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体现与应用
    第一节 音乐素材的民族性
        一、极富动力的民间舞曲“节奏”
        二、民间乐器“吉他”音调的运用
    第二节 音乐表现手法的现代性
        一、频繁变换的节拍与节奏重音
        二、和声设置的非传统性
        三、非声乐化的旋律线条
        四、宽广的音域与非单一音区的使用
第三章 《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处理思维
    第一节 凸显民族音乐特点
        一、把握节拍与舞曲节奏律动
        二、掌握音乐节奏的互补性
        三、模仿民族乐器吉他音色的演绎
    第二节 诠释现代的音响效果
        一、音响的层次感——合理的力度处理与控制
        二、音响的色彩性——灵活的触键与踏板运用
    小结
第四章 《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教学启示与应用价值
    第一节 《第一钢琴奏鸣曲》对教学的启示
        一、认知地域音乐文化是演奏的前提
        二、把握作品内在的特性是演奏的关键
    第二节 《第一钢琴奏鸣曲》对演奏“民族与现代”性钢琴作品的借鉴意义
        一、演奏中凸显民族韵味
        二、营造丰富的现代音响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琵琶三重奏《天际素描》演奏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2.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
    3.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一、《天际素描》音乐分析
    1.1 结构与音乐材料分析
    1.2 旋律及和声运用分析
二、左手技法演奏诠释
    2.1 推拉——腔韵的营造
    2.2 吟揉——水般的修饰
    2.3 滑音——拟声的演奏
三、右手技法演奏诠释
    3.1 弹挑与轮指的结合
    3.2 夹扫与夹弹的结合
    3.3 轮指与摇指的结合
四、声部间配合的演奏诠释
    4.1 散板节拍的宏观把控
    4.2 循序渐进的声部叠加
    4.3 心有灵犀的多方对话
    4.4 音色融合的艺术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现状
    (五)创新体现
一、张朝与钢琴曲《努玛阿美》
    (一)张朝及其钢琴音乐作品
        1.张朝简介
        2.张朝钢琴音乐作品之六大板块
    (二)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背景
二、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
        1.复二部曲式
        2.五部回旋曲式
    (二)和声分析
        1.三度叠置和弦
        2.非三度叠置和弦
    (三)旋律特点
        1.民族乐器的模仿
        2.自然人文的模仿
        3.复调性手法的运用
三、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演奏诠释
    (一)节奏与节拍
        1.灵活多变的节奏
        2.弹性节拍
    (二)力度与速度
        1.力度
        2.速度
    (三)触键与音色
        1.触键
        2.音色
    (四)踏板的运用
        1.延音踏板
        2.持续音踏板
        3.弱音踏板
四、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
    (一)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
        1.知晓哈尼族、彝族的民族乐器
        2.培养哈尼族、彝族的优秀民族品格
    (二)拓展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1.增强演奏者的触键能力与音色变化
        2.强化演奏者的节奏感
        3.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1.渗透德育教育
        2.塑造健全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张朝教授访谈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

(8)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概述
二、音色的表现特征
三、钢琴演奏技巧与音色表现的关系分析
    (一)触键技巧与音色表现的关系
    (二)触键高度与音色表现的关系
    (三)触键速度与音色表现的关系
    (四)演奏者本身与音色表现的关系
四、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钢琴触键力度和弧度训练
    (二)注重钢琴触键灵活性培养
    (三)提升钢琴踏板精准度
    (四)优化钢琴触键速度节奏
结 语

(9)笛曲《燕归来》的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竹笛演奏技巧分析的研究
        2、关于竹笛作品特点的研究
        3、关于竹笛演奏表现的研究
一、作品概述
    (一)《燕归来》创作背景
    (二)《燕归来》作品分析
二、《燕归来》主要演奏技巧分析
    (一)颤音演奏
    (二)连线演奏
    (三)滑音和吐音演奏
    (四)保持音演奏
三、《燕归来》音乐表现
    (一)速度变化
    (二)力度变化
    (三)音色表现
    (四)舞台表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音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四)研究现状
一、作曲家张筠青及其作品《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的简介
    (一)张筠青及其创作成果
        1.张筠青简介
        2.创作成果
    (二)《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的创作背景
二、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
        1.中国传统曲式结构
        2.一部性曲式结构
        3.二部性曲式结构
        4.三部性曲式结构
        5.变奏曲式结构
    (二)音乐材料的组织方式
        1.主题
        2.主题的发展
    (三)和声
        1.二度
        2.三度
        3.四度
        4.五度
三、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的演奏诠释
    (一)节奏与节拍
        1.不规则节奏的运用
        2.多变的拍子
    (二)触键方式
        1.抒情旋律的触键方式
        2.跳音的触键方式
        3.欢快旋律的触键方式
        4.和弦与八度的触键方式
    (三)力度与速度
        1.力度
        2.速度
    (四)指法的合理运用
        1.五声音阶的指法运用
        2.音程指法的运用
        3.和弦指法的运用
    (五)踏板的恰当使用
        1.延音踏板
        2.弱音踏板
四、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音乐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的传承和发展
    (二)感悟作品的内在韵味
        1.民族精神的展现
        2.细腻情感的塑造
    (三)对今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试析现代大提琴演奏音色与发音技巧[J]. 杨斯琪. 明日风尚, 2022(01)
  • [2]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J]. 慕扬. 艺术品鉴, 2021(23)
  • [3]圆号演奏中音色运用的重要性分析[J]. 崇翀. 艺术品鉴, 2021(18)
  • [4]“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研究[D]. 靳薇弘. 扬州大学, 2021(09)
  • [5]民族性与现代性钢琴作品的演奏思维探究 ——以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为例[D]. 高晓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6]琵琶三重奏《天际素描》演奏诠释[D]. 郭月岑.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D]. 田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8]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J]. 陈晓芸. 艺术家, 2021(06)
  • [9]笛曲《燕归来》的演奏分析[D]. 丁瑞鸿.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张筠青《中国风情钢琴曲八首》音乐研究[D]. 栗瑞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