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一、甲壳素与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雨[1](2021)在《基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的压力衣面料抗菌整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力疗法对烧伤、创伤、手术等愈合过程中留下的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患者佩戴时间长,压力衣面料组织较为紧密,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因此,为了辅助烧、创伤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制备了抗菌压力衣面料。首先将氧化石墨烯(GO)与天然抗菌剂壳聚糖(CS)进行复合,制备GO/CS复合物,以起到协同抗菌的效果;其次,探究了基于GO/CS复合物的最佳压力衣面料抗菌整理工艺,并研究了整理剂与面料的结合情况;再次,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GO/CS抗菌压力衣面料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抗菌面料的耐洗性,并研究了抗菌剂与压力衣面料的结合机理以及抗菌面料的耐洗性;最后,通过测试抗菌压力衣面料的弹性回复性、透气性、透湿性和抗弯刚度,探究了抗菌面料的服用性能,并通过对抗菌面料进行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了抗菌压力衣面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1)GO与CS在羧基活化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的环境下发生了酰胺化反应,GO/CS复合物被成功制备;(2)GO/CS整理抗菌压力衣面料的最佳抗菌整理工艺为浸渍时间120min、浸渍温度90℃、浸渍浓度2.5mg/ml和GO/CS比例1:1;但是GO/CS复合物与压力衣面料没有发现化学反应;(3)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抗菌压力衣面料,使KH570、面料和GO/CS复合物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增强了抗菌整理剂与面料间的结合力,有效地提高了抗菌面料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抗菌性的耐洗牢度;(4)服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GO/CS整理压力衣面料与GO/CS/KH整理压力衣面料在服用性能方面差别较小,但相较于未整理的空白面料,抗菌压力衣面料整理过程中在高温下浸泡,整理剂附着在织物表面和纤维间,降低了织物的弹性回复性、透气率和透湿率,并使织物的抗弯刚度有所提高;(5)生物安全性试验表明,本研究所得的抗菌压力衣面料无潜在细胞毒性影响,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程佳琦[2](2020)在《微波对小龙虾虾壳中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和解聚的影响》文中提出小龙虾是我国水产行业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其加工或食用后产生的虾壳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甲壳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材料等领域,从虾壳中分离提取甲壳素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微波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的提取、纯化和解聚过程。本研究以相同升温速率下的水浴加热为对照,考察微波对提取小龙虾虾壳中的甲壳素,以及进一步制备壳聚糖的影响,挖掘微波引发上述反应差异的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微波协同氧化石墨烯(GO)催化解聚甲壳素和壳聚糖,为含氮生物质的解聚提供了一种绿色新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微波对小龙虾虾壳提取甲壳素的影响机制通过考察提取甲壳素反应体系的介电特性,发现固液混合后反应体系呈现高介电响应,适宜采用微波加热。其中,脱钙和脱蛋白质反应体系在2450 MHz处的损耗角正切分别为4.06和3.90,均可有效吸收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在相同的升温速率下,探究了不同时间内微波与传统水浴加热对提取甲壳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甲壳素具有更高的脱钙率(88.85%)和脱蛋白率(82.9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发现,与水浴加热相比,微波辅助提取的甲壳素表面纤维结构更加细密,表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微波加热能够有效加快甲壳素提取过程的反应速率。(2)微波对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影响机制使用微波提取的甲壳素进一步制备壳聚糖,探究在相同升温速率下传统水浴和微波加热对制备壳聚糖品质的影响。脱乙酰基反应进行至10 min时,微波辅助制备的壳聚糖(MCS)的脱乙酰度(DD)可达到59.34%,远高于水浴辅助制备壳聚糖(WCS)的DD(38.08%),对应的SEM图中也可观察到MCS比WCS呈现更多的孔隙和纤维断裂。反应60 min后,微波辅助的脱乙酰反应基本完成,相较于WCS,MCS始终具有更低的分子量和黏度。当反应时间为240 min时,MCS和WCS的DD接近,而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果显示MCS的结晶度(28.74%)略高于WCS(27.45%),说明微波加热不仅可以加速脱乙酰基初期的反应速率,还能促进脱乙酰反应整体的均匀性和彻底性。(3)微波协同GO解聚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以微波辅助提取的甲壳素及制备的壳聚糖为研究对象,考察微波场下固体催化剂GO和石墨烯(GR)对这两种聚合物的解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GO和GR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反应体系介电特性,显着提高升温速率。壳聚糖解聚程度远高于甲壳素,其中GO催化甲壳素和壳聚糖解聚产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7.55 mg/L和694.70 mg/L。无催化剂和以GR为催化剂的解聚产物中无还原糖,GO催化解聚壳聚糖的反应中总还原糖含量为37.22 mg/L,表明GO可以协同微波催化解聚壳聚糖生成单糖,根据GO和GR催化能力的差异,可以推断出含氧官能团对于糖链的断裂起关键作用。此外,甲壳素和壳聚糖解聚程度的差异,可归因于甲壳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较壳聚糖更强,因此去结晶化以弱化氢键作用对于解聚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廖选亭[3](2018)在《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壳聚糖作为天然可再生的资源,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相容性和无毒性等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现通过对壳聚糖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壳聚糖在印染行业中如染整助剂、印染废水处理以及染色、防皱、抗菌和抗静电等方面的应用。并认为壳聚糖在纺织印染行业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陈晓新[4](2016)在《超声辅助及酶法制备高脱乙酰度黄粉虫壳聚糖技术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粉虫幼虫干品中含有蛋白质51%、油脂29%、甲壳素20%,本实验室已对蛋白质和油脂进行提取,现着重对甲壳素进行研究利用。黄粉虫幼虫甲壳素脱色过程采用超声辅助法,选择KMnO4、H2O2和NaClO三种脱色剂,结果表明:使用H2O2作为脱色剂效果最佳,其工艺参数为H2O2浓度为20%,料液比1:15,55℃,超声处理3h,此方法制得甲壳素白度达70.3;壳聚糖制备采用化学碱法和生物酶法,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胰蛋白酶法效果最佳,其工艺参数为胰蛋白酶酶量180U/100 g,超声功率35%,pH 8.0,35 ℃,超声处理0.75 h。制得壳聚糖脱乙酰度为达69.8。本文首次利用超声辅助法对黄粉虫虫壳甲壳素脱色、脱乙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充分利用黄粉虫虫壳生产壳聚糖提供了较好的集成创新实施途径。实验结果证明,应用聚能超声辅助技术方法适合于规模化生产需要,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之外,还能大大减小因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本研究利用超声辅助法脱色、脱乙酰技术将会促进利用黄粉虫壳聚糖制备技术进展。

段嘉昕[5](2016)在《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作为一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化石能源,在其开采、运输、贮存以及开发使用中时有泄露发生,不仅直接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引起对土壤、水系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探索高效的油水分离方法是有效应对漏油事故,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使用不锈钢筛网为基底,以壳聚糖、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为主要原料,通过刻蚀法、涂覆法等方法制备出一系列的亲水疏油的改性筛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筛网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用OCA20接触角测试仪对改性筛网的静态接触角进行测试。并分别对改性筛网的油水分离性能、可重复使用性能以及耐碱、盐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和材料润湿性能的联系,研究结果如下:(1)在壳聚糖/氧化铝体系中,水下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刻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6°和94.28%。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壳聚糖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浓度为0.4wt%时达到最大值146°,分离效率最大为93.28%。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氧化铝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浓度为10wt%时达到最大146°,分离效率最大为93.44%。筛网在碱、盐溶液环境下均具有稳定的水下疏油的性质,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使用性和分离效果。(2)在壳聚糖/二氧化硅体系中,先涂覆二氧化硅溶胶,再涂覆壳聚糖,为保证不堵塞网孔,控制壳聚糖浓度低于0.36wt%,纳米二氧化硅浓度低于2wt%。结果表明: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壳聚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在0.36wt%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34°、98.91%。改变涂覆顺序,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二氧化硅浓度增大而增大,在2wt%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42°、99.24%。水下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涂覆次数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涂覆三次时,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3°、99.43%,显示了疏油性能。(3)在壳聚糖/二氧化钛体系中,先涂覆二氧化钛溶胶,再涂覆壳聚糖,为保证不堵塞网孔,控制壳聚糖浓度低于0.36wt%,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低于2wt%。结果表明:水下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壳聚糖浓度增大而增大,在0.36wt%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34°、99.29%。改变涂覆顺序,水下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二氧化钛浓度增大而增大,在2wt%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35°、99.02%。壳聚糖和二氧化钛混合后涂覆制备的筛网,在壳聚糖浓度为0.09wt%与二氧化钛浓度为2wt%共混时,水下接触角和分离效率达到最大为138°和99.13%。(4)在壳聚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体系中,制备的筛网表面具有微纳复合结构。涂覆0.09wt%的壳聚糖和2wt%的二氧化钛共混溶液后再涂覆二氧化硅制备筛网,控制二氧化硅浓度低于2wt%。油滴接触角和分离效率随二氧化硅浓度增大而增大,在二氧化硅为2wt%时,接触角最大为132°,分离效率达到最大为98.72%。涂覆2wt%的二氧化硅后再涂覆0.09wt%的壳聚糖和2wt%的二氧化钛共混溶液制备筛网,测试的接触角为139°,分离效率为99.37%。

李瑾[6](2016)在《基于壳聚糖的超分子网络及其对染料及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印染废水及金属离子污染更是众多有害废水污染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此类废水多含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小分子染料及有毒害的金属离子。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及开发无毒、无害、经济有效的方式对印染废水及金属离子污染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吸附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近来我们课题组研究表明聚醚胺纳米凝胶对染料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壳聚糖也常被用作吸附剂处理酸性染料废水及金属离子的吸附,所以基于超支化聚醚胺及壳聚糖,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选择性吸附与分离功能的吸附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壳聚糖与功能化后的超支化聚醚胺纳米凝胶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备了一系列超分子网络(hPEA-NG/CS)。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hPEA-NG/CS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强。所得的超分子网络可以在30秒内达到溶胀平衡,且在不同pH值及有机溶剂中稳定存在。进一步地,研究了hPEA-NG/CS对七种荧光类染料和五种偶氮类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对RB,ETB,EB,DBF,PS及EVB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及快速吸附的特性,其中,对RB的饱和吸附量大220μM·g-1,对ETB及PS的饱和吸附量均超过100μM·g-1;而对Cal,FR,TCF及BBY则显示较弱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于饱和吸附量较高的染料RB,ETB,EB,DBF,PS及EVB,吸附动力学K值较大,且在200min左右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于饱和吸附量较小的染料K值较小,表明hPEA-NG/CS对不同染料具有选择性吸附行为,为分离混合染料提供了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hPEA-NG/CS对于结构相近,电负性相同的同系荧光类染料RB/Cal,RB/FR及偶氮类染料PS/MR混合染料具有很好地分离效果。并且在吸附-解吸附循环实验中,hPEA-NG/CS显示了极好的形状稳定性及吸附性能稳定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奠定了有力基础。基于壳聚糖自身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壳聚糖的丙烯酸溶液中引入丙烯酰胺,原位热聚合生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阴离子聚电解质(P(AA-r-AM)),其分子结构上大量的羧基(-COOH)与阳离子电解质CS上丰富的氨基(-NH2)间可形成动态可逆的离子相互作用,利用1H NMR,WAXD,SEM及TEM追踪凝胶形成过程,表明,伴随着热聚合,共聚物链与CS相互缠结,且发生结晶性聚集,最终形成具有纳米纤维状结构的离子交联的超分子凝胶。所得凝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最大断裂伸长率在1600%,断裂强度为120KPa,且具有较快的自恢复性及自修复性能,在循环拉伸-释放实验中,无明显参与应变出现。将其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吸附中,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吸附有金属离子的凝胶力学强度有明显的增强。说明这种制备工艺简单,原料价格低廉易得,性能优异的超分子水凝胶在金属离子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洪燕平[7](2014)在《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生产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有壳聚糖的提取采用稀酸脱钙,稀碱脱蛋白,再通过浓碱脱乙酰基的工艺路线,存在酸碱消耗量大、处理时间长、分离纯化过程多及大量高浓度含盐和碱性有机废水难以处理的缺点,未能实现虾、蟹壳等甲壳类资源的全价开发和高附加值利用。这样不但生产成本高,而且还造成了酸性条件下导致甲壳素的降解,生物钙、蛋白等宝贵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开发质优价廉、绿色环保的甲壳素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清洁生产工艺极具价值。本论文采取了不使用酸脱钙以保留原料中碳酸钙的全新工艺,发明了以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壳粉为原料,在异丙醇~氢氧化钠~水混合体系中,温和、低碱量的条件下“一锅煮法”快速方便的大规模清洁生产壳聚糖、壳聚糖/碳酸钙复合物、羧甲基壳聚糖/碳酸钙混合物、羧甲基壳聚糖系列产品,同时分离出用途广泛的氨基酸及小肽盐副产物的新工艺,可实现甲壳类资源的全价开发及高附加值利用。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通过了中试试验验证。产品羧甲基壳聚糖对纸张的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撕裂度、环压指数以及内结合强度都有10%-50%左右的提高,是卓越的纸张增强助剂。羧甲基壳聚糖/生物碳酸钙混合物对木板搭接的胶黏拉伸剪切强度能够达到1.6MPa左右,而且与其他天然有机胶黏剂复合后粘结强度也提高了。由于保留的天然蜂窝状碳酸钙与羧甲基壳聚糖组成致密的膜,以及形成的交链、互穿的网络结构,因此显着提升了胶黏剂的粘结性能,可开发为新一代性价比卓越的天然环保胶黏剂。

李小双[8](2014)在《水溶性壳聚糖制备方法的新探索》文中提出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的制备、分离纯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探讨了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反应介质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在均相体系中H202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本文初步探讨了在非均相体系中,杂多酸催化对过氧化氢降解高分子量壳聚糖的影响。本文考察了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产率、色泽,并对原料/产物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本文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原料壳聚糖和产物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通过黏度法测定原料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端基分析法进行测定产物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红外色谱分析对原料壳聚糖和产物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均相体系中,H20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是:t=6h;R=2;T=60℃。在该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的低聚壳聚糖产率为66.9%,而且产物的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在非均相体系中,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制得低聚壳聚糖分子其产率达到74.8%、分子量612.4、脱乙酰度60.37,表明磷钨酸是一种良好的过氧化氢法降解壳聚糖的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本文探讨了在不同反应体系中H202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的最佳工艺,发现了磷钨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壳聚糖降解催化剂,此为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张世才[9](2014)在《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肝素是目前临床上抗凝血效果最好的抗凝血药物之一,它能与很多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Ⅸ、凝血酶原、凝血酶等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功能。但由于长链肝素分子特异识别性低,能与凝血因子以外的蛋白质相结合,长期服用,可能诱发高血钾或出血症等副作用;而且肝素不能人工合成,价格非常昂贵。研究发现,壳聚糖具有类肝素的结构,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是抗凝血作用的重要基团,且它们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利用壳聚糖和氨基酸开发抗凝血新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生产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血液保存、尿毒症人工透析或体外循环时血液中的抗凝剂,病人检查或治疗时与血液接触的医用材料表面的抗凝处理以及人工器官植入手术等,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水相介质中分别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天冬氨酸-环氧氯丙烷和精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和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并以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NaOH溶液浓度为探讨因素,以羧基的取代度作为衡量标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三种氨基酸衍生物合成的各自最佳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情况;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对产物的取代度、螯合性能、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定性以及定量分析了产物的抗凝血性能,并对其产生抗凝血的原因和抗凝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产物体外溶血率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产物的血液相容性,得出以下结果:1.采用分段洗涤法,在60℃下,用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处理壳聚糖6h,制得脱乙酰度是94.25%,分子量为10.03万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2.以产物中羧基的取代度为衡量标准,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合成的最佳条件是:壳聚糖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的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NaOH溶液的浓度为5mol/L.其中壳聚糖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的投料比对产物的取代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反应时间和NaOH溶液的浓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40。C,反应时间4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6,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1/L:3.经产物对钙离子的螯合性能测试,得出壳聚糖本身几乎不具有对钙离子的螯合性,而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螯合性能逐渐增强。相同的取代度下,产物螯合性能依次为: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结构,发现产物为氨基酸在壳聚糖的羟基上发生醚化反应而制得。并且产物分子中羧基含量依次为: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这与其螯合性能排序相同。5.通过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表明,壳聚糖本身不具有抗凝血的性能,经过氨基酸接枝改性后,大部分产物均具有抗凝血活性,并且随着取代度增加,其抗凝血效果显着增强。其中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的抗凝血活性最高,达到35U/mag,相当于一般肝素抗凝血活性的1/3。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抗凝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羧基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二是产物本身特殊的分子结构;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能够同时影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达到抗凝血的效果。6.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均无体外溶血反应,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

李海浪[10](2014)在《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壳聚糖衍生于甲壳素,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由于它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无细胞毒性以及非凡的蛋白亲和性等优异性能,在生物医药尤其是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除稀盐酸、稀醋酸等水溶液外,壳聚糖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因此,其应用非常有限。为克服壳聚糖溶解性的不足,本论文采用化学方法,对壳聚糖进行结构改造并对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研究。一、羧甲基壳聚糖载药5-氟尿嘧啶靶向肿瘤细胞本论文采用聚乙二醇分子链将叶酸靶向分子与羧甲基壳聚糖连接,构建一种靶向载药体系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叶酸。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叶酸-聚乙二醇-羧甲基壳聚糖连接物进行表征。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对羧甲基壳聚糖、载药5-氟尿嘧啶的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进行验证。采用MTT法,分别用羧甲基壳聚糖、叶酸-聚乙二醇-羧甲基壳聚糖载药5-氟尿嘧啶,对细胞表面表达叶酸受体的HeLa细胞系进行靶向给药研究。MTT实验结果显示,载药5-氟尿嘧啶的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叶酸体系对HeLa细胞系的毒性远大于载药5-氟尿嘧啶的羧甲基壳聚糖对HeLa细胞系的毒性,说明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可提高细胞对载药5-氟尿嘧啶的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叶酸靶向载药体系的吸收效率。二、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本论文采用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以自组装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非共价修饰,得到的壳聚糖季铵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高的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以及差示量热扫描等对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一致表明,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与多壁碳纳米管发生自组装。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原多壁碳纳米管直径为9.5nm,而经N, 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非共价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直径为14.7nm。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zeta电位为+7.37mV。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经非共价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大约含20wt%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N, N, 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水中具有超高的稳定性,在12,000rpm的转速下离心20分钟未见聚集沉淀。三、壳聚糖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与研究本论文采用原位法制备壳聚糖衍生物磁性药物载体,这种方法制备的磁性药物载体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而且具有超高的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动态光散射、热重分析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制备的磁纳米粒子、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以及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0nm、12nm和11nm。而动态光散射测定的水合粒径则分别为68nm、77nm和162nm, zeta电位与磁纳米粒子包覆层的带电情况密切相关,根据包覆层壳聚糖衍生物带电性的不同,zeta电位分别为+40.3mV、–56.3mV。每毫升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或单纯的磁纳米粒子的固含量分别为:6.28mg/mL、7.41mg/mL和9.07mg/mL,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每毫升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或单纯的磁纳米粒子的铁含量分别为:4.78mg/mL、5.09mg/mL和4.56mg/mL。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显示,磁纳米粒子、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和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的磁滞回线呈顺磁行为,它们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59.1、66.2和55.8emu/g。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磁纳米粒子、羧甲基壳聚糖以及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的形貌为圆球性或类椭圆球形,它们的粒径分别为10nm、12nm和11nm。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明,磁纳米粒子分别含有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成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磁纳米粒子水分含量约为2%、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的羧甲基壳聚糖含量约为6%、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季铵盐含量约为16%。 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这些磁纳米粒子具有尖晶石的晶体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结果显示,这些样品均为顺磁性物质。四、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的制备与表征本论文采用β-环糊精与对硝基苯磺酰氯反应形成β-环糊精苯磺酸酯,然后与壳聚糖反应制备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纯化处理的偶合物进行表征。在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红外光谱中,1020cm-1波长处的峰为β-环糊精的-吡喃基振动吸收峰,1050cm-1波长处的峰为壳聚糖β-吡喃基的振动吸收峰。壳聚糖-β-环糊精的核磁共振氢谱可完整再现壳聚糖以及β-环糊精各个质子核磁共振峰,说明β-环糊精已成功连接到壳聚糖结构单元。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的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位于衍射角2θ=10°的衍射峰消失,而位于衍射角2θ=20°的衍射峰则大大减弱,这意味着β-环糊精连接到壳聚糖结构单元的2位氨基上。氮元素分析结果显示,β-环糊精在偶合物中的取代度为13%。

二、甲壳素与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壳素与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的压力衣面料抗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氧化石墨烯
        1.2.1 氧化石墨烯简介
        1.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2.3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
        1.2.4 氧化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3 壳聚糖
        1.3.1 壳聚糖简介
        1.3.2 壳聚糖的提取与制备方法
        1.3.3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能
        1.3.4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4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在抗菌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课题意义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过程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2.3.4 X射线衍射图(XRD)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的抗菌压力衣面料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过程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抗菌测试结果与讨论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抗菌压力衣面料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GO/CS/KH抗菌压力衣面料的制备
        4.2.2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4 抗菌压力衣面料的耐洗牢度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菌压力衣面料的服用性能及生物安全性研究
    5.1 引言
    5.2 抗菌压力衣面料的服用性能研究
        5.2.1 试验部分
        5.2.2 结果与讨论
    5.3 抗菌压力衣面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5.3.1 细胞毒性试验-直接接触法
        5.3.2 皮肤刺激试验-直接贴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2)微波对小龙虾虾壳中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和解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小龙虾虾壳资源及利用现状
        1.1.1 小龙虾及虾壳资源概述
        1.1.2 小龙虾虾壳资源利用现状
    1.2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的概述
        1.2.1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2.2 甲壳素的提取方法
        1.2.3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1.3 微波技术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1.3.1 生物质资源概述
        1.3.2 微波技术在生物质提取中的应用
        1.3.3 微波技术在生物质解聚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龙虾虾壳的预处理方法
        2.2.2 小龙虾虾壳基本组分的测定方法
        2.2.3 介电特性的测定方法
        2.2.4 升温曲线的拟合方法
        2.2.5 甲壳素的提取方法
        2.2.6 脱钙率的测定方法
        2.2.7 脱蛋白率的测定方法
        2.2.8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试方法
        2.2.10 X-射线衍射图谱的测定方法
        2.2.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方法
        2.2.12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方法
        2.2.13 壳聚糖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2.2.14 壳聚糖表观黏度的测定方法
        2.2.15 壳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测定方法
        2.2.16 甲壳素及壳聚糖的水热解聚方法
        2.2.17 水热解聚体系升温速率的测定方法
        2.2.18 水解液体产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2.2.19 水解液体产物中总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2.20 水解液体产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2.2.21 固体残留物热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2.22 催化剂二次催化解聚的方法
        2.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微波对小龙虾虾壳提取甲壳素的影响机制
        3.1.1 反应体系介电特性的研究
        3.1.2 微波与水浴加热曲线的拟合
        3.1.3 微波加热对虾壳脱钙、脱蛋白过程的影响
        3.1.4 微波辅助提取甲壳素的结构表征
    3.2 微波对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影响机制
        3.2.1 微波与水浴加热曲线的拟合
        3.2.2 微波加热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溶解度的影响
        3.2.3 微波加热对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
        3.2.4 微波加热对壳聚糖黏度的影响
        3.2.5 微波辅助制备壳聚糖的结构表征
    3.3 微波协同氧化石墨烯解聚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
        3.3.1 固体催化剂性能的表征
        3.3.2 反应参数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解聚的影响
        3.3.3 氧化石墨烯的二次催化利用研究
        3.3.4 微波辅助解聚壳聚糖机制的探究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小龙虾各部位虾壳的基本成分及结构
附录三 :壳聚糖重均分子量和光散射信号的分布

(3)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壳聚糖的化学结构
2 壳聚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3.1 提高酸性染料对羊毛的染色性能
    3.2 壳聚糖的固色作用
    3.3 作为天然印花糊料
    3.4 在纺织品后整理上的应用
        3.4.1 防皱整理
        3.4.2 抗菌整理
        3.4.3 抗静电整理
    3.5 壳聚糖在印染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4 结语

(4)超声辅助及酶法制备高脱乙酰度黄粉虫壳聚糖技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黄粉虫概况
        1.1.1 黄粉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1.1.2 黄粉虫饲养情况
    1.2 壳聚糖的概况
        1.2.1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1.2.2 壳聚糖的主要应用
    1.3 壳聚糖的来源
    1.4 黄粉虫资源化研究概况
        1.4.1 黄粉虫化学成分
        1.4.2 黄粉虫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概况
        1.4.3 黄粉虫壳聚糖的开发利用概况
    1.5 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立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粉虫甲壳素产品的脱色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设计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2.3.2 试验结果小结及正交试验设计
        2.3.3 正交实验表及其结果分析
        2.3.4 甲壳素成品质量评价
    2.4 结论与讨论
        2.4.1 结论
        2.4.2 讨论
第三章 黄粉虫幼虫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实验设计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小结与正交试验设计
        3.3.3 正交试验表及其结果分析
        3.3.4 壳聚糖成品的品质评价
    3.4 结论与讨论
        3.4.1 结论
        3.4.2 讨论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1 溢油
        1.1.1 溢油及其危害
        1.1.2 溢油的处理方法
    1.2 油水分离
        1.2.1 油水混合物中的油的分类
        1.2.2 油水分离方法
    1.3 固体表面润湿性
        1.3.1 固体表面润湿性简介
        1.3.2 超亲水表面
        1.3.3 水下超疏油表面
        1.3.4 超疏油表面的制备方法
        1.3.5 超疏油表面的应用
        1.3.6“除水型”油水分离方法
    1.4 壳聚糖概述
        1.4.1 壳聚糖的性质
        1.4.2 壳聚糖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二 壳聚糖/微米氧化铝改性筛网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壳聚糖/微米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
        2.3.2 壳聚糖/氧化铝复合材料的表征
        2.3.3 实验装置
        2.3.4 油水分离的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改性筛网的表征分析
        2.4.2 分离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三 壳聚糖/纳米无机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原理
    3.4 实验方法
        3.4.1 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
        3.4.2 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3.4.3 壳聚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
        3.4.4 表征
        3.4.5 油水分离实验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壳聚糖/二氧化硅体系
        3.5.2 壳聚糖/二氧化钛体系
        3.5.3 壳聚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体系
    3.6 本章小结
四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本文创新点
    4.3 本文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壳聚糖的超分子网络及其对染料及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壳聚糖
        1.1.1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1.1.2 壳聚糖的制备
        1.1.3 壳聚糖的改性
        1.1.4 壳聚糖的应用
    1.2 选择性吸附与分离
        1.2.1 金属-有机框架(MOFs)
        1.2.2 介孔材料
        1.2.3 杂化纳米材料
        1.2.4 超分子凝胶
    1.3 超支化聚醚胺(hPEA)
    1.4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超支化聚醚胺/壳聚糖超分子网络对染料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超支化聚醚胺/壳聚糖超分子网络的制备
        2.2.3 分析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超支化聚醚胺纳米凝胶(hPEA-NG)的制备和表征
        2.3.2 超支化聚醚胺/壳聚糖超分子网络(hPEA-NG/CS)的制备与表征
        2.3.3 染料的选择性吸附
        2.3.4 混合染料的分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壳聚糖/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纳米结构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离子交联水凝胶的制备
        3.2.3 分析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3.3.2 超分子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研究
        3.3.3 金属离子的吸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7)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生产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甲壳素和壳聚糖
        1.1.1 甲壳素和壳聚糖概述
        1.1.2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1.1.3 甲壳素和壳聚糖制备及其衍生化
    1.2 羧甲基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2.1 羧甲基壳聚糖简介
        1.2.2 羧甲基壳聚糖制备
        1.2.3 羧甲基壳聚糖应用
        1.2.4 小结
    1.3 甲壳类动物壳结构的概述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清洁生产新工艺
    2.3 产品表征
        2.3.1 壳聚糖脱乙酰度(DD)测定
        2.3.2 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的测定
        2.3.3 红外及核磁测定
        2.3.4 茚三酮检测法
        2.3.5 黏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2.3.6 产品形貌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条件对脱乙酰度的影响
        2.4.2 不同条件对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影响
    2.5 产品表征与性能测定
        2.5.1 羧甲基壳聚糖的红外及核磁分析
        2.5.2 废液分析
        2.5.3 平均分子量分析
        2.5.4 不同工艺比较
        2.5.5 产品性能与形貌
        2.5.6 中试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纸张增强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料浆准备
        3.3.2 抄纸
        3.3.3 物理性能的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羧甲基壳聚糖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助剂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羧甲基壳聚糖在木材粘胶方面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药品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试样制备
        4.3.2 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MCS添加量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2 CMCS/CaCO_3添加量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3 CMCS与纤维素硫酸钠复合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4 CMCS与不同材料复合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8)水溶性壳聚糖制备方法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甲壳素/壳聚糖的结构
    1.3 壳聚糖的物理性质
        1.3.1 一般物理性质
        1.3.2 溶液性质
    1.4 壳聚糖的化学性质
        1.4.1 O-酰化和N-酰化
        1.4.2 含氢无机酸酯化
        1.4.3 醚化
        1.4.4 N-烷基化
        1.4.5 氧化
        1.4.6 螯合
        1.4.7 对酸的吸附
        1.4.8 接枝共聚
        1.4.9 交联
    1.5 低聚壳聚糖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1.5.1 壳聚糖降解方法
        1.5.1.1 化学降解法
        1.5.1.2 物理降解法
        1.5.1.3 生物降解法
        1.5.3.1 酶降解法
        1.5.2 分离纯化方法
        1.5.3 脱乙酰度的测定
        1.5.4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5.5 结构表征
    1.6 低聚壳聚糖的应用
        1.6.1 低聚壳聚糖在农业上的应用
        1.6.2 壳聚糖在医药上的应用
        1.6.3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1.6.4 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1.6.5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6.6 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6.7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7 课题的提出
2 不同反应体系中反应介质对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1.1 试剂
        2.2.1.2 仪器
        2.2.2 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3 均相体系中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条件优化及产物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1.1 试剂:
        3.2.1.2 仪器
        3.2.2 方法
        3.2.2.1 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条件优化
        3.2.2.2 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产物分析
        3.2.2.3 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重现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4 非均相体系中杂多酸催化降解壳聚糖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1.1 试剂
        4.2.1.2 仪器
        4.2.2 方法
        4.2.2.1 非均相体系中杂多酸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4.2.2.2 非均相体系中杂多酸催化壳聚糖降解产物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壳聚糖的物理性质
        1.2.1 壳聚糖的溶解性
        1.2.2 壳聚糖的螯合性
        1.2.3 壳聚糖的成膜性
        1.2.4 壳聚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
    1.3 壳聚糖的化学性质
        1.3.1 壳聚糖的酰化
        1.3.2 壳聚糖的氧化
        1.3.3 壳聚糖的烷基化
        1.3.4 壳聚糖的羧甲基化
    1.4 壳聚糖的应用
        1.4.1 壳聚糖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4.2 壳聚糖在工业中的应用
        1.4.3 壳聚糖在生物中的应用
        1.4.4 壳聚糖在抗凝血中的应用
    1.5 氨基酸的理化性能及应用
        1.5.1 天然氨基酸
        1.5.2 编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5.3 编码氨基酸的功能
    1.6 抗凝血机理和药物
        1.6.1 凝血因子
        1.6.2 血液凝固机理的瀑布学说
        1.6.3 抗凝血药物
        1.6.4 抗凝血性能测试
    1.7 研究内容和意义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理论依据
        1.7.3 研究内容
        1.7.4 研究创新性
        1.7.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及原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性状
        2.3.2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
        2.3.3 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正交实验结果
        2.3.4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单因素实验结果
        2.3.5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3.6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螯合性能测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抗凝血性能测试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及原料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实验动物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全血凝固时间(CT)
        3.3.2 凝血酶原时间(PT)
        3.3.3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3.3.4 体外溶血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10)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甲壳素的分布
    1.2 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结构
    1.3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表征手段
        1.3.1 红外光谱(FT-IR)
        1.3.2 核磁共振(1H NMR)
        1.3.3 X-射线衍射(X-RD)
    1.4 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
        1.4.1 甲壳素的制备
        1.4.2 壳聚糖的制备
        1.4.2.1 化学制备方法
        1.4.2.2 酶解法
    1.5 甲壳素/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与理化性质
        1.5.1 甲壳素/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
        1.5.2 甲壳素/壳聚糖的溶解性
        1.5.3 壳聚糖的去乙酰化程度
        1.5.4 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1.6 甲壳素纤维及其衍生物
        1.6.1 天然甲壳素微纤维的结构
        1.6.2 甲壳素纤维的形成
        1.6.3 新型溶剂纺丝体系
        1.6.3.1 卤代溶剂纺丝体系
        1.6.3.2 酰胺-氯化锂体系
        1.6.3.3 氧化胺-水体系
    1.7 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
        1.7.1 壳聚糖在摄影行业中的应用
        1.7.2 甲壳素与壳聚糖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1.7.3 壳聚糖作为人造皮肤
        1.7.4 甲壳素与壳聚糖作为敷料
        1.7.5 甲壳素在食品与保健品中的应用
        1.7.6 壳聚糖在眼科学中的应用
        1.7.7 甲壳素/壳聚糖在水工程中的应用
        1.7.7.1 甲壳素/壳聚糖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应用
        1.7.7.2 甲壳素/壳聚糖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1.7.8 甲壳素/壳聚糖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7.9 甲壳素/壳聚糖在固体电池中的应用
        1.7.10 甲壳素/壳聚糖在药物递送体系中的应用
        1.7.10.1 甲壳素/壳聚糖在水凝胶中的应用
        1.7.10.2 壳聚糖/聚醚互穿的聚合物网状水凝胶
        1.7.10.3 β-甲壳素和聚乙二醇单体半互穿聚合物水凝胶聚合物网络
        1.7.10.4 由聚乙二醇-聚(内酯)二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与β-甲壳素构成的水凝胶
        1.7.10.5 由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与β-壳聚糖构成的水凝胶
        1.7.10.6 由壳聚糖和明胶杂化聚合物网络构成的水凝胶
        1.7.10.7 壳聚糖-氨氧化物凝胶
        1.7.10.8 甲壳素/壳聚糖作为片剂辅料
        1.7.10.8.1 甲壳素/壳聚糖和乳糖或马铃薯淀粉直接压片
        1.7.10.8.2 壳聚糖控释片:阳离子-阴离子共聚复合物
        1.7.10.9 壳聚糖微胶囊与壳聚糖微球
        1.7.10.9.1 包有多糖或脂质体衣层的交联壳聚糖微球
        1.7.10.9.2 壳聚糖/明胶网状聚合物微球
        1.7.10.9.3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控释微球
        1.7.10.9.4 作为蛋白质载体的壳聚糖-聚乙烯氧化物纳米粒子
        1.7.10.9.5 壳聚糖用于制备海藻酸钙微球
        1.7.10.9.6 壳聚糖用于制备多孔微球
        1.7.10.10 壳聚糖在透皮药物递送体系中的应用
        1.7.10.11 甲壳素/壳聚糖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1.7.10.11.1 用壳聚糖制备生物材料
        1.7.10.11.2 甲壳素作为细胞刺激物
        1.7.10.11.3 壳聚糖作为抗菌剂
        1.7.10.11.4 甲壳素/壳聚糖作为血液抗凝剂
        1.7.10.11.5 壳聚糖作为抗凝血酶原性以及止血材料
        1.7.10.12 甲壳素/壳聚糖作为脂肪捕获剂
    1.8 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发展
        1.8.1 国外甲壳素/壳聚糖研究情况
        1.8.2 国内甲壳素/壳聚糖研究情况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9.1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1.9.2 研究内容
        1.9.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壳聚糖载药 5-氟尿嘧啶靶向肿瘤细胞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1 实验试剂
        2.2.1.2 实验仪器
        2.2.2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2.2.3 叶酸-聚乙二醇-羧甲基壳聚糖靶向载体的制备
        2.2.4 载药 5-氟尿嘧啶
        2.2.4.1 羧甲基壳聚糖载药 5-氟尿嘧啶
        2.2.4.2 叶酸-聚乙二醇-羧甲基壳聚糖靶向载体载药 5-氟尿嘧啶
        2.2.5 羧甲基取代度的测定
        2.2.6 “叶酸-PEG”取代度的测定
        2.2.7 5-氟尿嘧啶载药量测定
        2.2.8 结构表征
        2.2.8.1 红外光谱表征(FT-IR)
        2.2.8.2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 NMR)
        2.2.8.3 X-射线衍射表征(X-RD)
        2.2.9 配制细胞培养液
        2.2.10 配制胰蛋白酶溶液
        2.2.11 复苏细胞
        2.2.12 细胞传代
        2.2.13 细胞计数
        2.2.14 MTT 实验
        2.2.14.1 实验原理
        2.2.14.2 实验方法
        2.2.14.2.1 接种细胞
        2.2.14.2.2 添加药物
        2.2.14.2.3 细胞生长期
        2.2.14.2.4 计数存活细胞
        2.2.15 结晶紫染色
        2.2.15.1 配置结晶紫染色液
        2.2.15.2 染色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羧甲基取代度测定结果分析
        2.3.2 叶酸-PEG 取代度测定结果分析
        2.3.3 5-氟尿嘧啶载药量测定结果分析
        2.3.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叶酸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
        2.3.6 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X-RD)
        2.3.7 细胞毒性
        2.3.8 肿瘤细胞靶向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季铵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1 原材料与试剂
        3.2.1.2 实验仪器
        3.2.2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制备
        3.2.3 壳聚糖季铵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红外光谱表征(FT-IR)
        3.2.5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 NMR)
        3.2.6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 X-射线衍射谱图表征(X-RD)
        2.3.7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季铵基团取代度
        2.3.8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碳纳米管复合物热重分析(TGA)
        2.3.9 多壁碳纳米管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 zeta 电位
        2.3.10 多壁碳纳米管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形貌观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2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
        3.3.3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 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X-RD)
        3.3.4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的季铵基团取代度分析
        3.3.5 N,N,N-三甲基-2-羟基-丙基壳聚糖氯化铵碳纳米管复合物热重分析(TGA)
        3.3.6 壳聚糖季铵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分散性与稳定性
        3.3.7 壳聚糖季铵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形貌(TEM)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性壳聚糖药物载体的制备与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1 原材料与试剂
        4.2.1.2 实验仪器
        4.2.2 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4.2.3 羧甲基壳聚糖磁纳米粒子的制备
        4.2.4 壳聚糖季铵盐磁纳米粒子的制备
        4.2.5 红外光谱(FT-IR)
        4.2.6 X-射线衍射_X-RD)
        4.2.7 磁纳米粒子混悬液以固含量表示的浓度
        4.2.8 磁纳米粒子混悬液以铁离子含量
        4.2.9 磁纳米粒子溶液稳定性
        4.2.10 zeta 电位测定
        4.2.11 磁纳米离子水合粒径与分布
        4.2.12 磁纳米粒子热重分析(TGA)
        4.2.13 磁纳米粒子形貌分观察(TEM)
        4.2.14 磁纳米粒子磁性行为(VSM)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FT-IR)
        4.3.2 X-射线衍射谱图(X-RD)
        4.3.3 磁纳米离子溶液铁含量及固含量
        4.3.4 磁纳米粒子溶液稳定性与 zeta 电位分析
        4.3.5 磁纳米离子水合粒径与分布
        4.3.6 磁纳米粒子热重分析(TGA)
        4.3.7 磁纳米粒子形貌分析(TEM)
        4.3.8 磁纳米粒子磁性检测(VSM)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的制备与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1 实验试剂
        5.2.1.2 实验仪器
        5.2.2 壳聚糖-β-环糊精偶合物的制备
        5.2.3 β-环糊精取代度的测定
        5.2.4 结构表征
        5.2.4.1 红外光谱表征(FT-IR)
        5.2.4.2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 NMR)
        5.2.4.3 X-射线衍射表征(X-RD)
    5.3 结果与讨论
        5.3.1 β-环糊精取代度
        5.3.2 红外光谱(FT-IR)
        5.3.3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5.3.5 X-射线衍射(X-RD)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甲壳素与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的压力衣面料抗菌整理[D]. 张思雨.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8)
  • [2]微波对小龙虾虾壳中甲壳素和壳聚糖提取和解聚的影响[D]. 程佳琦. 江南大学, 2020(01)
  • [3]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 廖选亭.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8(04)
  • [4]超声辅助及酶法制备高脱乙酰度黄粉虫壳聚糖技术工艺研究[D]. 陈晓新.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5]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D]. 段嘉昕.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6]基于壳聚糖的超分子网络及其对染料及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D]. 李瑾.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生产新工艺研究[D]. 洪燕平. 厦门大学, 2014(08)
  • [8]水溶性壳聚糖制备方法的新探索[D]. 李小双.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7)
  • [9]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D]. 张世才. 西南大学, 2014(09)
  • [10]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D]. 李海浪.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4(10)

标签:;  ;  ;  ;  ;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