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

工控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

一、工控计算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高畅[1](2021)在《基于LoRa通信的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加速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同时物联网发展迅速,能够满足更高效、便捷的监测需求。本论文对应用场景进行了需求分析,针对地下空间分布距离远、监测参数多、工作设备多、公网信号盲区的问题,设计了基于LoRa通信的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首先,设计了基于STM32的LoRa通信设备的硬件电路。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作为主控模块,采用SX1278芯片作为LoRa射频模块,利用CH340和MAX485分别实现了USB转TTL和485转TTL,利用AMS1117实现了电路的电压稳定。阐述了LoRa设备的软件程序流程图、部分关键代码和硬件电路的原理图。其次,针对本系统中设备数量大、LoRa通信节点多而导致易发生通信数据碰撞的问题,考虑到现有算法中因终端设备增多而导致时隙数目大幅增多和系统稳定性差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设计了新型的LoRa WAN防碰撞算法。通过扇形均等划分实现设备分组并且循环通信,以降低单组之中终端节点数目从而降低碰撞的概率,并对未成功通信的终端节点进行估计和时隙的最佳数目调整来提高时隙的利用效率。通过仿真对比,在终端节点数量高达2000的场景下,本算法比基于DFSA的LoRa WAN协议的数据包交付率高27.52%,吞吐率高20.33%,时隙数目少17626。比标准LoRa WAN协议的数据包交付率高51.27%,吞吐率高26.93%。从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设计了监测系统的软件程序,并面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数据测试。具体包括监测系统组态界面设计和实现、手机远程监测组态界面的设计与实现、LoRa设备的软件连接,实现了LoRa设备之间的通信,并且在实验中能够在2千米的间距时仍保持3.5%的丢包率,同时测得了实验数据,达到了本系统对于LoRa设备的通信要求,满足了本系统的应用需求。总之,本文针对地下空间信号盲区的问题和LoRa多设备数据包碰撞问题,从通信方式及其防碰撞算法提出改进方法,并且用工控机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软件监测平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于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的实现提供可行方案。

安勇强[2](2020)在《光伏清洗机器人自行走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伏发电已成为清洁新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由于发电站环境恶劣,光伏板易积尘积雪,致使发电效率低下,因此光伏板的清洗对提高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发电站光伏板清洗需求,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可夜间自动清洗光伏板的电驱动清洗机器人,重点对光伏清洗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针对驱动控制稳定准确要求和多执行器同时工作情况,分析了现有传动方式的特点,对负载敏感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电液比例负载敏感驱动系统方案,实现了驱动控制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目标。建立了单一轮组电液比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PID控制算法对电液比例系统进行优化,并在软件中仿真验证。其次,针对导航定位问题和光伏站场景工况,研究了GPS及差分GPS导航定位原理,分析了GPS定位系统中主要误差及消除方法,对所用坐标系进行转换,采用RTK-GPS定位系统方案,实现了厘米级别的定位目标。再次,针对轨迹跟踪问题,基于光伏清洗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建立了光伏清洗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基于Backstepping控制算法,构造新的虚拟反馈控制变量,选取合适的Lyapunov函数,设计了全局轨迹跟踪控制器,达到全局渐进稳定,实现了跟踪固定轨迹的目标。在软件中对跟踪直线和圆形轨迹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跟踪平均误差小于20mm,达到控制要求。最后,进行光伏清洗机器人软件和硬件综合设计,进行调试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光伏清洗机器人在所设计的行走控制系统下能够较好的跟踪给定轨迹。

吴玉琪[3](2020)在《复杂曲面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研制与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外观、功能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复杂曲面的产品不断增多,复杂曲面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生物医学、光学、模具等领域。复杂曲面的设计和制造均离不开复杂曲面的测量,现阶段复杂曲面的测量方式主要是离线测量,离线测量虽然比较成熟且测量精度较高,但是在多次迭代逼近的复杂曲面加工中离线测量需要多次装夹和定位,会引入装夹误差,不利于工件的确定区域面形修正和精度提高,还会降低加工与测量效率,从而难以满足复杂曲面的高效高精度加工要求,而在位测量是目前较好的解决途径。本文结合自主研发的精密抛光系统,基于接触式在位测量原理,搭建了复杂曲面接触式在位测量硬件系统。利用VB6.0开发了Windows平台下的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运动控制与数据采集软件,测量系统软件由XYZ三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测头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原点定位模块、曲线测量模块、矩形区域测量模块、圆形区域测量模块和自动测量模块组成,七个模块互相配合,实现了XYZ运动平台的三轴联动控制、测头的测量与数据采集控制以及测量系统运动轴位置信息与测头数据的融合与集成,进而实现复杂曲面的自动测量。本文研究了在位测量系统原点定位误差和测头倾斜误差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原点定位误差和测头倾斜误差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原点定位误差和测头倾斜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标准球面测量实验验证了原点定位误差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本文研究了复杂曲面测量轨迹规划方法,利用MATLAB开发了曲率差值法测量轨迹规划软件和直线夹角法测量轨迹规划软件。对曲线曲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MATLAB开发了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曲线曲面数据处理软件。对圆柱形凸面与圆柱形凹面的表面轮廓曲线进行了测量,利用开发的曲线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和半径补偿,与Taylor Hobson PGI1240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对离轴抛物面进行了面形测量,利用开发的曲面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曲面拟合和半径补偿,得到了离轴抛物面的面形数据,验证了测量系统的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复杂曲面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别,能够实现复杂曲面的自动化测量,满足在位测量的要求。

俞钊[4](2020)在《基于FPGA的Φ-OTDR传感系统加速计算研究》文中提出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是目前研究与应用广泛的传感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点式传感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使用无源光纤作为敏感元件,能够抗电磁干扰、抗形变、高灵敏度;同时能够在单条光纤上实现长距离的多点多物理量(振动、应变、温度等)检测。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能够实现对外界物理量的定量检测,满足安防、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检测要求,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对Φ-OTDR系统研究的深入,Φ-OTDR系统的检测指标(传感距离、精度、响应速度等)逐步提高,其信号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大,如何实现大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传输成为该技术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本课题针对长距离、高带宽Φ-OTDR系统面临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性能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课题对Φ-OTDR传感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分析信号处理流程中的性能瓶颈,提出使用FPGA加速Φ-OTDR信号处理,并对计算流程中的数据带宽进行了分析。2、本课题设计了基于FPGA的Φ-OTDR信号处理平台,采用Artix-7 FPGA作为信号处理器,同时包括高速ADC、DDR3内存和PCIe接口等外设;使用电路设计软件对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并制成一套样机。3、本课题在FPGA上使用Verilog开发了Φ-OTDR信号处理程序,程序采用了流水线处理架构,使用滑动窗数据帧分割、并行FFT计算、多级缓存等一系列加速计算方法,实现了在40KM传感距离和2KHz重复频率下的Φ-OTDR信号实时处理。4、本课题在工控计算机上开发了一套上位机程序,实现计算结果的实时显示与存储,实时获取外界振动的强度与位置信息。经过测试,使用FPGA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加速器,能够大大减轻传统计算机数据处理压力,保证Φ-OTDR传感系统在高重复频率下的运算实时性,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刘雨鑫[5](2020)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液压试验台测控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控领域辅助系统。该类测控系统的硬件结构中,工控机-工业以太网相结合的系统结构近年来发展迅速。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在Windows环境运行的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开发系统,对软件系统的工业以太网编程接口、软件系统的实时性能以及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组件开发等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工业以太网交互接口设计和实现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工业以太网通讯特点和液压试验台工控软件编程接口需求,设计了工业以太网通讯编程接口。并以构建服务层的运行、配置服务模块为例,说明了这种接口层的使用方法;以Ether CAT工业以太网协议层构建为例说明数据交互层的实现方法。其次,本文对软件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方案进行了设计和优化。通过分析一般测控软件系统数据流向,并进行软件抽象提取,提出采用二级缓存机制结构解决数据流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软件实时性方面,用线程池调度优化手段和实时时钟技术分别对Windows非实时性问题和C#运行时钟精度过低的问题进行解决。而后用1k Hz实时数据采集案例测试软件系统实时性。最后,本文对液压试验台开发组件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应用层开发是制约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开发效率的重要瓶颈,本文以服务层模块为基础对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的模板、人机界面、变量管理系统、硬件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等组件进行了模块化封装,保留开发灵活性的同时提高系统应用层开发效率。最后,本文以比例方向阀试验台为开发对象对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开发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液压测控设计平台的高开发效率和高实时性能。

谭文涛[6](2019)在《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输送能力强的散料输送设备,其在煤矿、化工、冶金、电力、食品、港口等行业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输送机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诸多故障,导致非计划性停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对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的分析与研究,对提高煤矿、冶金等行业的安全可靠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类型及原因,根据带式输送机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分析及研究了带式输送机各个组成部分的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为了优化传统的状态信号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检测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根据带式输送机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了支持Zigbee无线传输方式的状态监测器,并运用查表法及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对状态监测器的滤波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以提高状态监测器的抗混能力。采用无线传输技术,研究了支持Zigbee无线传输方式的数据传输系统。为了探究适用于带式输送机的故障诊断方法,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机械振动分析理论,结合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征兆,建立了关于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的模糊综合诊断模型和振动分析诊断模型。为了将带式输送机的诊断模型应用于实践,运用KingView组态软件对传统的组态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运用Matlab的GUI可视化界面,研究开发了故障诊断系统,以故障诊断模型为依据编写了 Matlab实现算法,并结合DD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跨平台的数据共享。

邹勇搏[7](2019)在《基于嵌入式GPU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渔船驾驶舱是渔船安全航行的核心部分,许多渔船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驾驶舱值班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渔船驾驶舱值班人员进行人员检测和人数识别,对整个渔船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嵌入式平台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便于部署等特点,针对渔船船舱内空间狭小、船载电子设备需满足防水、防腐、防盐雾的无风扇设计要求等问题,论文选择嵌入式平台作为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的硬件平台。但是由于视频处理需要大量的运算,对硬件处理器的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普通的嵌入式平台的计算性能无法满足要求,而拥有低功耗、高性能的嵌入式GPU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现有渔船安全监控系统中人员检测模块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基于OpenCV和HOG特征的船舱人员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不高、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基于嵌入式GPU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解决思路。(2)搭建基于YOLO目标检测框架的嵌入式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为了提高系统检测的准确度,针对渔船驾驶舱的特殊场景进行建模,制作渔船驾驶舱专用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训练得出专用于渔船驾驶舱人员检测的模型。在嵌入式处理平台NVIDIA Jetson TX1上完成系统实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检测准确率方面与现有船舱人员检测系统相比提高了10%,检测速度提高达到了近30倍。但是,系统的功耗也大大增加,长时间运行需要散热风扇的支持,无法完全适应渔船船舱环境无风扇系统的要求,并且系统实现的硬件成本亦大大提高。考虑到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目标检测框架实现模型较为复杂,并且受CUDA指定的硬件平台的限制。选择计算核心同为卷积神经网络表示的DPM算法。(3)搭建基于嵌入式GPU并行化DPM人员检测算法的低功耗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对DPM算法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完成了算法在嵌入式Linux的移植工作,并对算法进行耗时分析和并行性分析,确定限制算法检测速度的瓶颈模块,利用可跨平台的OpenCL异构编程模型对算法进行并行性优化,提高算法的检测效率。在渔船驾驶舱专用数据集的基础上,训练了专用于渔船驾驶舱人员检测的多组件模型,保证算法的检测准确性。在嵌入式平台Firefly RK3288上完成了系统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性能测试和对比分析,与现有基于OpenCV和HOG特征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相比,优化后的DPM算法检测准确率可以提高10%以上,检测速度提高7倍;与基于YOLO目标检测框架的嵌入式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相比,检测速度略有不足,但是功耗降低至7W以下,可以满足渔船船载电子设备无风扇设计的要求,并且硬件成本也大大降低。最终综合检测准确率、检测速度、功耗以及成本考虑,本文提出的基于嵌入式GPU并行化DPM算法的低功耗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是一种可以兼顾低成本、低功耗以及较高性能的人员检测系统,对于在特殊应用场景下的人员检测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石稳[8](2019)在《基于多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模式,“机器换人”也已经成为工业制造的主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非标准自动化设备产品应运而生。传感器技术与机器人系统融合在一起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柔性化程度。本文以“视觉”——机器视觉技术和“嗅觉”RFID射频技术为主要传感器技术,设计完成了一套定位点焊接并实时录入进出入库信息汽车尾管的机器人系统。现代化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发展成多种技术的融合体。包含了机器视觉技术,通讯技术,工业传感器技术。其中作为主要核心部分的机器视觉技术又包含了摄像机和光学系统,光源技术和照明系统,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系统。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控制策略选择,现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应用,工业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模拟量模块的组态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通讯。多门技术融合成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工业机器人。本文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视觉系统、机器人系统、无线射频系统和总控系统。文章以视觉、焊接工业机器人为研究背景,针对汽车尾管工件焊接点位在空间坐标中有微小偏差这一实际问题,设计完成了一套通过视觉定位完成焊接的机器人系统。传统的机器人示教或离线编程由于原始零件加工的点位偏差,已经不能够完成对工件的准确焊接,故基于ABB IRB120工业机器人为视觉机器人主体,基于OTC机器人为焊接机器人主体。通过视觉技术、RFID读写技术、对汽车尾管零件进行视觉定位焊接,出入库信息读取及编写。先对工装台上的待焊接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将待焊接点位空间坐标通过工控机发送给OTC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工作。焊接完成后,再对尾管零件出入库信息进行处理,通过零件上的RFID标签,读写器及应用系统。实现对尾管产品出入库信息的读取和改写。整个工业机器人系统以施耐德218PLC为总控装置,辅以光纤、温度、限位等工业传感器完成对工件摆放,气缸动作,机器人动作和故障报警的逻辑控制。本文的主要难点是机器视觉部分。主要包括光源及照明系统、图像采集卡的选型及设计、对汽车尾管管头焊接圆孔的标定,图像的处理以及坐标位置的转换。对光源、光传感器、图像采集卡进行合适的硬件选型,图像处理软件选择的是HALCON。视觉程序的算法是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主要为针对性较强的类C语言,以C++为基础语言。图像处理相关的算子为HALCON库里已包含的现有的算子。光学摄像机先捕捉获取图像,即零件中心焊接圆孔。主图像经过二值化、抑制噪声滤波平滑处理,再选择合适的边缘提取算子提取出圆孔的边缘,最后通过边缘拟合找出待焊接圆孔中心。本文总控系统是基于施耐德218PLC,和上位机采用RS-485通讯,与机器人系统之间采用Earth net现场总线通讯。编程软件选择的是SOmachine4.3,对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顺序,报警装置进行编程。编程语言为软件ST结构化类C语言。

刘堃[9](2018)在《球幕投影点目标仿真的实时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球幕点目标仿真系统属于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半实物仿真系统,是军用武器装备瞄准性能的常用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以激光光束投射的方式生成点目标,并通过对搭载反射镜的二轴仿真转台进行实时控制,改变投射光束的方向,控制点目标在球幕上的运动。为提升仿真中运动目标点的位置精度,需实现系统各受控设备之间的同步,减小控制中的时钟误差。本文根据被测武器装备的性能测试需求以及球幕点目标仿真系统中各硬件设备的工作流程,完成了其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文中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仿真系统要求,分析了RTX64实时扩展系统的硬实时功能,并进行时间精度的测试。完成了在Windows7+RTX64实时扩展环境下工作的模块化的上下位机实时控制软件结构设计方案,并完成控制软件的开发与调试。2、完成了仿真系统各设备控制信号接口的设计。根据仿真系统回路中的硬件设备的驱动控制信号需求,设计相应的信号处理板卡与接口等;搭建需要的供电与控制信号线路,实现对硬件设备的各项控制功能。3、完成了仿真系统控制网络的搭建与通讯协议的设计。搭建了CAN和以太网等局域网络,并编写相应的通讯控制网络协议,设计统一的控制参数解析格式。4、设计仿真系统调试与实验方案,并在现场环境下完成调试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目标生成效果与目标点运动控制的位置精度符合仿真系统的要求。

于晓婕[10](2018)在《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日益复杂,综合录井仪在现场油气钻探与开发中被地质和钻井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由于综合录井仪采集的工程参数与判断工程事故的发生密切关联,为能准确及时的对工程参数进行采集,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影响录井系统的控制、检测等方面,产生误诊断、误报警,甚至引起井涌、井喷等灾难性的后果,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国内由于油田油井数目众多和受现场设备的限制,对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监控、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现场人员的巡井检查,对于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也成为现场操作人员常需面对的技术难题。鉴于此,为实现基地专家远程对综合录井仪传感实时在线监控、传感器故障实时判断与远程指挥,本文设计了一套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使其能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数据远程传输、传感器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和对异常传感器报警、故障实时诊断与故障调节等功能,并对现场传感器统一化管理,便于基地指挥人员和专家制定相应技术方案指导现场对传感器的管理与维护。对保证钻井施工作业安全的可靠进行,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监控管理技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感器特征参量与工程事故参数的分析,与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类型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录井仪传感监控适应性分析,完成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故障,建立故障诊断模型与温度补偿模型,实现精确采集传感器信号,确保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安全、实时与可靠。完成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硬件配套方案;利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自主设计与开发了一套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配套数据库,并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传输技术,设计与开发了满足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采集与远程实时传输系统。本文搭建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完成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系统软硬件集成,从而形成了一套集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传输、综合管理与监控与一体的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并完成现场应用。通过现场测试表明,软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与硬件兼容性好,监控图形显示正确,具有现场应用价值。实现一个专家监管几十口井,专家不上井,有效提高传感器监管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形成一个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指挥中心意义重大。

二、工控计算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控计算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oRa通信的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能源物联网
        1.2.2 物联网通信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相关技术简介
    2.1 需求分析和系统框架设计
        2.1.1 应用场景的需求分析
        2.1.2 系统框架设计
    2.2 LoRa技术介绍
        2.2.1 LoRa调制解调
        2.2.2 LoRaWAN
    2.3 防碰撞算法简介
        2.3.1 纯Aloha算法
        2.3.2 基于时隙的改进Aloha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TM32的LoRa通信设备设计
    3.1 主控芯片与射频芯片的选择
    3.2 LoRa设备主控模块
        3.2.1 LoRa设备主控模块简介
        3.2.2 LoRa设备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3.3 LoRa射频模块电路设计
    3.4 其他模块的电路设计
    3.5 LoRa通信设备的软件程序流程
        3.5.1 LoRa通信发送
        3.5.2 LoRa通信接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oRa通信防碰撞算法研究
    4.1 防碰撞算法原理分析
    4.2 扇形均分的防碰撞算法的设计
        4.2.1 LoRa通信的扇形均分防碰撞算法原理
        4.2.2 算法的扇形分组
        4.2.3 最佳时隙数目调整
        4.2.4 算法流程与解析
    4.3 LoRaWAN网络模型与仿真
        4.3.1 基于NS3的LoRa仿真模块结构
        4.3.2 LoRa网络模型
    4.4 基于扇形均分的防碰撞算法的性能分析
        4.4.1 系统数据包交付率分析
        4.4.2 系统吞吐率分析
        4.4.3 系统时隙数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oRa通信的综合能源地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FameView软件简介
    5.2 工控机组态界面设计与实现
        5.2.1 FameView组态工控机界面设计
        5.2.2 FameView组态工控机界面实现
    5.3 手机端组态界面设计与实现
    5.4 组态软件与LoRa通信设备数据通信
        5.4.1 Modbus数据传输
        5.4.2 LoRa设备软件设计
    5.5 系统调试与实验
        5.5.1 LoRa设备通信测试
        5.5.2 系统实验数据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光伏清洗机器人自行走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伏板清洗技术研究现状
        1.2.1 光伏清洗机器研究现状
        1.2.2 电液比例控制研究现状
        1.2.3 导航定位研究现状
        1.2.4 轨迹跟踪研究现状
        1.2.5 整体技术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光伏清洗机器人驱动系统设计
    2.1 光伏清洗机器人介绍
        2.1.1 总体结构及性能分析
        2.1.2 驱动系统研究
    2.2 电液驱动系统设计
        2.2.1 负载敏感控制系统研究
        2.2.2 电液比例系统设计
        2.2.3 系统主要元件分析
    2.3 单一轮组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比例放大器数学建模
        2.3.2 比例换向阀数学建模
        2.3.3 阀控马达系统数学建模
        2.3.4 速度传感器建模
        2.3.5 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导航定位系统研究
    3.1 GPS定位原理及误差分析
        3.1.1 GPS导航系统的组成
        3.1.2 GPS定位基本原理
        3.1.3 主要误差分析
    3.2 差分GPS定位原理
        3.2.1 伪距差分定位原理
        3.2.2 RTK-GPS差分定位原理
    3.3 GPS坐标系及其转换
        3.3.1 GPS坐标系分析
        3.3.2 坐标系的转换
    3.4 RTK-GPS定位元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行走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控制算法研究
        4.1.1 PID控制算法
        4.1.2 Backstepping控制算法
    4.2 基于PID控制器电液驱动系统仿真
        4.2.1 未加载时系统开环稳定性分析
        4.2.2 未加载时基于PID动态性能分析
        4.2.3 加载时基于PID动态性能分析
    4.3 基于Backstepping控制器的轨迹跟踪仿真
        4.3.1 运动学模型建立
        4.3.2 控制器设计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行走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5.1 基于CAN总线网络设计
    5.2 实验硬件系统
        5.2.1 工控计算机
        5.2.2 控制器
        5.2.3 数据采集设备
    5.3 实验软件系统
        5.3.1 工控机软件开发环境
        5.3.2 控制器软件开发环境
    5.4 实验研究
        5.4.1 实验调试
        5.4.2 实验验证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复杂曲面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研制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在位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1 接触式在位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2 非接触式在位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接触式在位测量硬件系统设计
    2.1 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总体框架
    2.2 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硬件组成及连接
        2.2.1 超高精度型电动平移台
        2.2.2 MPC08 运动控制卡
        2.2.3 GT2-H50 高精度接触式数字传感器
        2.2.4 GT2-71MCN放大器单元
        2.2.5 DL-RS1A通信模块
        2.2.6 测量系统硬件连接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3.1 测量系统控制方案
    3.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3.3 软件的开发工具及结构
        3.3.1 软件的开发工具
        3.3.2 软件的结构
    3.4 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运动控制与数据采集软件
        3.4.1 XYZ三轴运动平台控制模块
        3.4.2 测头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
        3.4.3 原点定位模块
        3.4.4 曲线测量模块
        3.4.5 矩形区域测量模块
        3.4.6 圆形区域测量模块
        3.4.7 自动测量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
    4.1 测量系统误差分类
    4.2 原点定位误差
        4.2.1 原点定位误差数学模型
        4.2.2 原点定位误差仿真
        4.2.3 实验验证
    4.3 测头倾斜误差
        4.3.1 测头倾斜误差数学模型
        4.3.2 测头倾斜误差仿真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在位测量实验研究
    5.1 测量轨迹规划
        5.1.1 等间距法
        5.1.2 曲率差值法
        5.1.3 直线夹角法
    5.2 数据处理
    5.3 在位测量实验
        5.3.1 曲线测量
        5.3.1.1 原点定位
        5.3.1.2 圆柱形曲面表面轮廓线测量
        5.3.2 曲面测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FPGA的Φ-OTDR传感系统加速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研究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现状
        1.2.2 Φ-OTDR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FPGA在信号处理领域应用的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第2章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理论分析
    2.1 瑞利散射与光时域反射计
        2.1.1 光纤中的瑞利散射
        2.1.2 光时域反射计(OTDR)
        2.1.3 Φ-OTDR振动检测的原理
    2.2 Φ-OTDR振动检测信号处理算法
    2.3 Φ-OTDR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2.3.1 Φ-OTDR信号处理流程
        2.3.2 主要技术指标
    2.4 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平台
        2.4.1 FPGA通用逻辑结构
        2.4.2 FPGA专用资源
        2.4.2.1 片上DSP单元
        2.4.2.2 片上内存控制器PHY
        2.4.2.3 片上高速收发器
    2.5 数字信号处理平台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平台硬件设计
    3.1 硬件平台选型
        3.1.1 FPGA选型
        3.1.2 ADC选型
    3.2 硬件详细设计
        3.2.1 双通道ADC子板
        3.2.1.1 模拟信号调理
        3.2.1.2 时钟信号发生
        3.2.1.3 电源电路
        3.2.1.4 触发电路
        3.2.2 FPGA主板硬件设计
        3.2.2.1 供电电路
        3.2.2.2 DDR3电路
        3.2.2.3 PCIe电路
        3.2.2.4 调试配置电路
    3.3 信号完整性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PGA加速计算系统的实现
    4.1 FPGA开发流程
    4.2 FPGA片上资源的应用
        4.2.1 AXI协议
        4.2.2 DDR3内存
        4.2.3 PCIe总线
        4.2.4 FFTIP
    4.3 FPGA系统程序设计
        4.3.1 第一级流水线
        4.3.2 片上缓存架构
        4.3.3 第二级流水线
        4.3.4 滤波计算
        4.3.5 第三、四级流水线
        4.3.6 PCIe DMA传输
    4.4 上位机程序开发
        4.4.1 PCIe驱动开发
        4.4.2 MATLAB程序开发
    4.5 加速计算技术
        4.5.1 异构计算技术
        4.5.2 时钟域分割技术
        4.5.3 流水线技术
        4.5.4 并行计算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FPGA加速计算系统运行环境
    5.2 FPGA加速计算系统振动探测结果
    5.3 FPGA加速计算系统分析
        5.3.1 FPGA运行信号抓取
        5.3.1.1 ADC行数据产生
        5.3.1.2 AXI4-MM总线
        5.3.1.3 FFT时序
        5.3.1.4 Native-AXI本地接口
        5.3.2 FPGA资源占用分析
        5.3.3 FFT精度分析
        5.3.4 FFT速度分析
        5.3.5 实时性测试
        5.3.6 滑动窗数据帧效果演示
        5.3.7 滤波器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液压测试技术简介
        1.1.2 工业控制网络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压试验台开发国内外现状
        1.2.2 工控系统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2 软件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硬件架构简介
    2.2 软件架构分析与设计
        2.2.1 软件运行与开发环境
        2.2.2 软件架构层次划分
    2.3 本章小结
3 工业以太网交互接口设计及实现
    3.1 工业以太网协议通用接口设计
        3.1.1 工业以太网通讯特点
        3.1.2 工业以太网通讯接口设计
    3.2 服务层模块设计与实现
        3.2.1 液压测试系统运行服务模块设计
        3.2.2 液压测试系统配置服务模块设计
    3.3 数据交互层和网络层的设计与实现
        3.3.1 Ether CAT协议与通讯原理
        3.3.2 Ether CAT接口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实时数据交互设计及优化
    4.1 实时数据交互方案制定
        4.1.1 数据流分析
        4.1.2 二级缓存机制
    4.2 软件系统实时性优化
        4.2.1 线程池调度优化
        4.2.2 实时时钟技术应用
    4.3 测试:实时数据采集
        4.3.1 测试环境软件架构
        4.3.2 实时数据采集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液压试验台组件设计
    5.1 模板库组件设计与实现
        5.1.1 Visual Studio模板工具
        5.1.2 项目模板
        5.1.3 被试件模板
    5.2 试验管理组件设计与实现
        5.2.1 变量管理系统
        5.2.2 硬件管理系统
        5.2.3 日志管理系统
    5.3 用户界面控件库组件设计与实现
        5.3.1 控件需求说明与控件开发技术
        5.3.2 图形交互界面控件软件架构设计
        5.3.3 用户界面控件库使用
    5.4 本章小结
6 液压试验台开发平台测试试验
    6.1 试验对象和试验条件
        6.1.1 试验台硬件结构
        6.1.2 试验台试验项目说明
    6.2 液压测控试验台开发过程
        6.2.1 试验台项目新建
        6.2.2 试验台系统信息配置
        6.2.3 试验台被试件添加
        6.2.4 试验台主界面开发
    6.3 液压测控试验台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6)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工作
2 带式输送机故障分析与研究
    2.1 系统组成分析
    2.2 故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数据采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状态信号分析
    3.2 数据检测系统设计
    3.3 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故障诊断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4.1 模糊理论
    4.2 模糊综合诊断模型的构建
    4.3 振动分析诊断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开发
    5.1 数据链接
    5.2 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5.3 监控界面的开发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嵌入式GPU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人员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GPU加速的人员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GPU相关技术及嵌入式并行计算架构
    2.1 GPU通用计算架构
    2.2 GPU编程模型
        2.2.1 OpenCL编程模型
        2.2.2 CUDA编程模型
        2.2.3 OpenCL与 CUDA的对比
    2.3 嵌入式并行计算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YOLO的嵌入式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
    3.1 YOLO目标检测框架简介
    3.2 基于YOLO的嵌入式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
        3.2.1 数据准备
        3.2.2 基于YOLO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方法在嵌入式平台上的实现
        3.2.3 实验结果
    3.3 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并行DPM算法的低功耗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
    4.1 DPM算法模型
    4.2 DPM算法的移植
    4.3 基于OpenCL的 DPM人员检测方法并行化设计
        4.3.1 基于DPM的人员检测算法耗时分析
        4.3.2 基于DPM的人员检测方法并行性分析
        4.3.3 异构加速模型
        4.3.4 数据传输
        4.3.5 内存模型
        4.3.6 并行调度策略
    4.4 基于并行化DPM算法的低功耗船舱人员视频检测系统
        4.4.1 数据集及模型准备
        4.4.2 基于并行化DPM算法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方法在嵌入式平台上的实现
        4.4.3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
    5.1 性能对比
        5.1.1 检测效果对比
        5.1.2 检测时间对比
        5.1.3 功耗分析
    5.2 成本分析
    5.3 实验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多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2 机器视觉传感器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机器视觉软件的发展
        1.3.1 HALCON算法包
        1.3.2 日本FANUC iRVision视觉软件
        1.3.3 陕西维视视觉VisionBank SVS机器视觉软件
        1.3.4 深圳CKVision视觉软件
    1.4 RFID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即工作安排
第二章 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及理论基础介绍
    2.1 摄像机标定理论基础
        2.1.1 物理坐标系和像素坐标系
        2.1.2 相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
        2.1.3 空间坐标系和像素坐标系
    2.2 几种典型的标定方法
        2.2.1 摄像机变换矩阵标定方法
        2.2.2 工业机器人单目视觉手眼标定
    2.3 RFID无线射频技术
        2.3.1 无线射频技术工作原理
        2.3.2 射频标签工作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及硬件选型
    3.1 视觉系统设计及硬件选型
        3.1.1 光源选型
        3.1.2 镜头技术
        3.1.3 CCD视觉传感器
        3.1.4 图像采集卡
    3.2 机器人系统硬件选型
        3.2.1 焊接机器人
        3.2.2 焊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3.2.3 视觉机器人
    3.3 RFID电子标签选型
    3.4 PLC及工业传感器硬件
        3.4.1 工业传感器硬件
        3.4.2 电气硬件选型及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4.1 软件平台的建立
        4.1.1 视觉软件
        4.1.2 机器人系统软件
        4.1.3 PLC控制器软件
        4.1.4 Vijeo Design人机界面软件
    4.2 图像处理程序
    4.3 机器人轨迹程序
    4.4 PLC控制程序
    4.5 HMI软件设计
    4.6 系统通讯配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验证结果及分析
    5.1 图像处理对比验证
        5.1.1 Canny算子在本设计中实现
        5.1.2 图像处理实验结果对比
    5.2 机器人系统验证
    5.3 RFID验证结果
    5.4 总控系统验证
    5.5 系统抗干扰处理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球幕投影点目标仿真的实时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标模拟仿真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3 半实物仿真系统控制软件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相关工作
第2章 仿真系统的整体设计
    2.1 系统组成
    2.2 目标模拟系统的控制体系结构
        2.2.1 工控计算机
        2.2.2 硬件接口卡
        2.2.3 激光目标生成单元
        2.2.4 高精度二轴仿真机械转台
    2.3 供电与安全防护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RTX64 实时功能与性能研究
    3.1 RTX实时解决方案
    3.2 Windows+RTX的开发运行环境
        3.2.1 RTX643.0 操作配置界面
        3.2.2 Visual Studio2013 提供的RTSS开发工具
    3.3 RTX643.0 的功能应用与测试
        3.3.1 RTX64 定时器
        3.3.2 RTSS实时子系统进程
        3.3.3 RTX643.0 实时性能测试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逻辑控制板卡设计
    4.1 RS485 同步时钟信号
    4.2 基于CPLD的数字逻辑控制功能
    4.3 控制板卡外部电路设计
    4.4 数字量输入与输出
        4.4.1 PCIE-1730 数字量IO接口
        4.4.2 PCIE-1730 同步时钟中断处理接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控制软件与网络通讯协议设计
    5.1 目标模拟系统通讯控制软件界面
        5.1.1 通讯接口配置模块
        5.1.2 仿真转台操作模块
        5.1.3 激光光源状态设置模块
        5.1.4 本机航迹数据生成和仿真模块
        5.1.5 状态数据显示模块
    5.2 本机仿真实验模式
        5.2.1 本机仿真实验流程
        5.2.2 本机航迹节点样条插值算法
    5.3 远程通讯控制模式
    5.4 网络通讯协议设计
        5.4.1 以太网通讯控制协议与流程
        5.4.2 CAN总线通讯控制协议与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真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6.1 基于同步时钟的实时CAN数据通讯实验
    6.2仿真目标生成与控制实验
        6.2.1 实验准备工作
        6.2.2目标点投影生成实验
        6.2.3目标点运动控制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任务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1.4.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4.2 创新点
第2章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监控工程适应性分析
    2.1 综合录井技术
        2.1.1 综合录井仪
        2.1.2 综合录井工程参数
        2.1.3 工程故障与工程参数的关系
    2.2 综合录井仪传感系统研究
        2.2.1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种类
        2.2.2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类型
    2.3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实时监控可行性分析
    2.4 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3.1 传感器故障类型分析
    3.2 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3.3 传感器温度漂移与温度补偿理论
        3.3.1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故障
        3.3.2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
    3.4 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3.5 基于IPSO-RBF的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研究
        3.5.1 模型算法研究
        3.5.2 温度补偿模型建立
        3.5.3 基于IPSO-RBF神经网络的补偿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录井传感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
    4.1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4.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
        4.2.1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配套
        4.2.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开发
    4.3 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远程传输系统设计
        4.3.1 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远程实时传输硬件配套
        4.3.2 远程实时传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1.1 物理架构设计
        5.1.2 运行架构设计
        5.1.3 数据架构设计
        5.1.4 逻辑架构设计
    5.2 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5.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5.2.2 数据表结构设计
    5.3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5.3.1 系统登录模块及系统主界面
        5.3.2 库房管理软件开发
        5.3.3 传感器工作曲线监控模块开发
        5.3.4 故障诊断与调节模块开发
    5.4 现场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工控计算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oRa通信的地下综合能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高畅. 河北大学, 2021(09)
  • [2]光伏清洗机器人自行走控制系统的研究[D]. 安勇强. 燕山大学, 2020(01)
  • [3]复杂曲面接触式在位测量系统研制与实验[D]. 吴玉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4]基于FPGA的Φ-OTDR传感系统加速计算研究[D]. 俞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5]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液压试验台测控软件系统研究[D]. 刘雨鑫. 浙江大学, 2020(06)
  • [6]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D]. 谭文涛.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基于嵌入式GPU的船舱人员视频检测技术研究[D]. 邹勇搏.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基于多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D]. 石稳.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9]球幕投影点目标仿真的实时控制系统设计[D]. 刘堃. 天津大学, 2018(06)
  • [10]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于晓婕.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工控机通用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