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喜树碱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30例

羟基喜树碱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30例

一、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柱[1](2018)在《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从济源市人民医院介入科2013年12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所有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随机选择71例肝转移瘤病例,均采用介入疗法,观察富血供、乏血供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富血供肿瘤组介入治疗后近期有效率(56.67%)、一年后生存率(86.67%)均高于乏血供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和半年后生存率均高于乏血供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消化道肿瘤类肝转移瘤能起到一定疗效,特别是富血供肿瘤疗效更佳,值得应用。

马红蕾,蔡程科[2](2013)在《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介绍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了近5年(1999-2004年)来万方、维普、CNKI、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的文献,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着重从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前体药物等方面介绍了近年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并展望了中药靶向制剂的未来。结果阐明了不同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特点,指出了中药靶向制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结论抗肿瘤靶向制剂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金铎[3](2008)在《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34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对34例膀胱肿瘤术后,应用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膀胱肿瘤2年复发率为8.82%,3年复发率为14.7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抗肿瘤化疗药物,有效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

王威[4](2007)在《进展期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药敏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我国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术后仍有部分复发和死亡的病例,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化疗作为肿瘤术后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防治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虽然目前胃癌的化疗方案不断完善,但由于不同的肿瘤药物敏感性不同,不同的肿瘤患者即便为同一种病理类型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也可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故临床上很难针对不同患者选择相应的方案,这无疑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个体化化疗逐渐成为肿瘤化疗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的有关肿瘤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大多只限于原发的肿瘤病灶、癌性胸腹水,其标本来源的相对单一性使得临床上一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术后化疗耐药的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等无法获得肿瘤组织的患者不可能利用原发灶癌细胞进行化疗药敏试验,导致这部分患者的疗效无法得到改善。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替代原发灶癌细胞药物敏感试验的标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对于肿瘤的转移灶的药敏试验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对于临床治疗有着极大指导意义的淋巴结转移灶的药敏试验研究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而且对于已切除原发病灶的肿瘤患者,化疗的重点应该是转移灶尤其是转移淋巴结,而并非原发灶,这样才更具科学性。本研究对胃癌原发灶(癌细胞)、转移灶(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利用转移淋巴结癌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替代原发灶癌细胞进行化疗药敏检测。方法:将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手术切除的3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和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机械法从新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中获得癌细胞单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新鲜的外周血标本中获得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5-FU、CDDP、L-OHP、CPT-11、5-FU+ CDDP和5-FU+ L-OHP六种方案对胃癌细胞、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OD值(吸光度)并计算出CI值(抑制率)。结果:1不同胃癌患者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胃癌原发灶癌细胞、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等三种不同来源细胞对每种药物及药物组合的平均抑制率极差均较大,原发灶癌细胞为(20.729.1)、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为(22.757)、外周血淋巴细胞为(21.830.1)。2不同化疗药物及药物组合对于胃癌患者原发灶癌细胞、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原发灶癌细胞5-FU+CDDP>5-FU+L-OHP> CDDP>L-OHP>CPT-11>5-Fu ;转移淋巴结癌细胞5-FU+L-OHP>5-FU+CDDP>L-OHP>CPT-11>5-Fu>CDDP;外周血淋巴细胞为:5-FU+L-OHP > 5-FU+CDDP> L-OHP> CDDP > CPT-11> 5-Fu。3胃癌原发灶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对于5-FU、L-OHP、CPT-11、5-FU+ CDDP和5-FU+L-OHP 3种化疗药物及2种药物组合的敏感性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仅对于CDDP敏感性差异有显着性(P<0.05)。相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原发灶癌细胞及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相比较,对于大部分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差异有显着性(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敏感性均低于原发灶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4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对于5种化疗方案(5-FU、CDDP、L-OHP、CPT-11和5-FU+L-OHP)的化疗药物敏感结果均呈正相关(P <0.05),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原发灶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于大部分化疗方案药敏结果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1不同胃癌患者之间无论原发灶癌细胞、转移淋巴结癌细胞还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相同化疗药物或药物组合化疗药物敏感性均不相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2胃癌患者的原发灶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对于相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显着性差异;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原发灶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于相同化疗药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有显着性差异。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敏感性均低于原发灶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3胃癌患者的原发灶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有相关关系,且呈正相关;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原发灶癌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之间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无相关性。4目前尚不能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替代原发灶癌细胞或转移淋巴结癌细胞的来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但可根据其与其他两种组织的药敏结果选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低而对原发灶及转移灶抑制率高的化疗药物,以减轻化疗过程中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5对于胃癌术后病人,尤其对于临床上常见的无法性根治性手术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有望通过转移淋巴结的体外药敏试验替代原发灶癌细胞的药敏试验筛选化疗用药,从而更有效的预防胃癌术后的复发、转移。6对于那些没有获得阳性转移淋巴结标本但极有可能存在微转移灶的患者,根据手术切除的原发灶癌细胞的体外药敏结果做为指导筛选化疗用药,以预防术后复发、转移亦可能获得相同效果。7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胃癌患者,可尝试通过对经淋巴结活检证实呈阳性的远隔淋巴结细胞行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来筛选化疗用药。

曲维庆,路志丽,张恩宁[5](2007)在《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和羟喜树碱治疗进展期胃癌》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和羟喜树碱(HCPT)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和毒性。方法 42例均为Ⅳ期胃癌患者,化疗方案:L-OHP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HCPT 6mg/m2,静脉滴注,第1~5天,CF 200mg/m2,静脉滴注,第1~4天;5-Fu 总量2500mg/m2,500 mg 静脉推注,第1天,余量持续输注96h,即第1~4天,21 d 为1周期。结果 42例患者共完成148个周期化疗,CR 5例,PR 17例,SD 18例,PD 2例。有效(CR+PR)率53.28%,临床受益率85.71%,中位治疗进展时间7个月,1年生存率45.24%。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未出现Ⅲ度以上神经毒性。结论 L-OHP 联合 CF、5-Fu 和 HCPT 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和临床受益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广泛使用。

肖坤福[6](2004)在《喜树碱的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喜树碱在检测方法、药理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裘光贤,王明训[7](2002)在《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羟喜树碱 (HCPT)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 (CF)、氟尿嘧啶 (5 Fu)增敏化疗方案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治疗 30例胃肠肿瘤的方案为每天HCPT 10mg、CF 30 0mg、5 Fu 5 0 0mg ,每周均应用 5天 ,静脉滴注 ,每 3周一疗程 ,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30例胃肠肿瘤患者完全缓解 9例 ,部分缓解 9例 ,无变化 7例 ,进展 5例 ,总有效率为 6 0 .0 % ,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 ,其次为白细胞下降。结论 :HCPT、CF、5 Fu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案 ,副反应较轻能耐受 ,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张景顺,陈萍,裘小民,潘洁,周菁华[8](2001)在《羟喜树碱、四氢叶酸钙和脱氧氟尿苷联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 (OPT) ,四氢叶酸钙 (CF)和脱氧氟尿苷 (5’- DFU R)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比较 OPT+CF+5’- DFU R(HL D方案 )组与 VP- 16 +CF+5 - FU(EL F方案 )组。结果 HL D组 2 1例有效率 5 7.1% ,EL F组 2 4例有效率 37.5 %。HL D组有效率高于 EL F组 ,两组差异有显着性 (P<0 .0 5 )。两组毒副反应主要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炎等 ,均反应轻微。结论 HL D方案对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 ,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李玉升,徐小红,崔成旭,张香茹,扬林,张弘纲,孙燕,储大同[9](2001)在《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价含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8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含紫杉醇方案治疗 ,化疗方案包括紫杉醇 +5 - FU 19例、紫杉醇 +顺铂 (DDP) 10例、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IFO) 2例、紫杉醇 +其他化疗药物 7例。 2 7例 (71.1% )为复治患者。转移部位包括肺、肝、淋巴结和其他部位。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反应。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 , 度和 度白细胞减少 11例 (2 8.9% )。2 5例可评价疗效 ,8例 PR(RR 32 % ) ,包括 1例食管癌 ;3例胃癌 ;4例结直肠癌。结论 含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有效 ,毒性反应可耐受 ,可作为难治性或复发的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二线化疗方案

二、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情况
    2.2 毒副反应情况
    2.3 远期疗效情况
3 讨论

(3)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3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进展期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药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进展期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药敏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体外肿瘤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6)喜树碱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
2 药理研究
3 动物实验
4 临床研究
5 其它

(7)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2 结果
    2.1 疗效
    2.2 副反应
3 讨论

(9)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肿瘤控制率
    1.5 化疗毒性反应
2 结 果
3 小 结
4 讨 论

四、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J]. 李金柱. 黑龙江医学, 2018(03)
  • [2]抗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A]. 马红蕾,蔡程科. “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 2013
  • [3]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34例临床观察[J]. 金铎. 中国医药导报, 2008(03)
  • [4]进展期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药敏相关性研究[D]. 王威.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 [5]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和羟喜树碱治疗进展期胃癌[J]. 曲维庆,路志丽,张恩宁.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7(01)
  • [6]喜树碱的研究新进展[J]. 肖坤福. 时珍国医国药, 2004(11)
  • [7]羟喜树碱、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肿瘤30例[J]. 裘光贤,王明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01)
  • [8]羟喜树碱、四氢叶酸钙和脱氧氟尿苷联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J]. 张景顺,陈萍,裘小民,潘洁,周菁华. 实用肿瘤杂志, 2001(04)
  • [9]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J]. 李玉升,徐小红,崔成旭,张香茹,扬林,张弘纲,孙燕,储大同. 实用肿瘤杂志, 2001(04)

标签:;  ;  ;  ;  ;  

羟基喜树碱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