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灰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烟道灰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烟道灰对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20)在《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及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给水泥产业的生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系水泥,自生产以来,以其凝结快、早强高、抗冻强、低碱度、微膨胀、耐腐蚀等优点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水工、抢修抢建、冬期施工等特殊项目。实际工程中常引入掺合料替代部分硫铝酸盐水泥,一方面利用掺合料优势互补的作用来改善水泥的相关性能;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环境,发展绿色混凝土,减少工业废料的排放。在胶凝材料中掺入粉煤灰、硅灰掺合料符合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动向,本论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掺量的粉煤灰、硅灰,分析了掺合料对胶凝体系水化反应的影响机理,测试了不同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从而发现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优越性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配制早强和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本论文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硅灰掺合料等质量替代0、10%、20%、30%和40%的硫铝酸盐水泥,其中粉煤灰:硅粉=3:1和2:1。通过1d、3d、7d、28d和90d五种龄期标准条件下的压力试验,其中包括从幼龄受冻7d,受冻后再标准养护90d的龄期,研究了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作对比,且利用SEM对水化产物形貌分析。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掺合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3:1和2:1的掺合料的最佳替代率分别为10%~20%和30%~40%,且两种掺合料替代10%硫铝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在3 d时的抗压强度都最高,复掺10%时3d的抗压强度最优。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时不怕受冻,从幼龄受冻7d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受冻后再标准养护90d,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过一直标准养护90d的抗压强度值。SEM试验结果表明,体系水化7d后,各组水化产物的数量、形貌、状态均不相同。粉煤灰、硅灰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内部孔隙率随着替代率的增加逐渐减少,幼龄混凝土受冻7d后,水化产物的数量明显减少。结合粉煤灰、硅灰的影响机理,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最佳掺量,是制备掺合料混凝土的主要考虑原则。适当比例的掺合料复掺,不仅可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最终满足建设生产的要求。图[34]表[8]参[76]

李海波[2](2019)在《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三个阶段,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无粗骨料混凝土,分别是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MDF)、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以解决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强度低、压折比大、韧性低和耐久性差的问题以及解决生态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借鉴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和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在混凝土中剔除了粗骨料,并加入了矿物掺合料和混杂纤维,充分利用矿物掺合料的粉体增强效应和混杂纤维的混杂效应,来改善或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通过流动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以及收缩性试验,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矿物掺合料(硅灰、粉煤灰、微珠和矿粉)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2)在无粗骨料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变量的分析方法,探究了在单掺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情况下,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对单一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研究了在同时掺有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情况下,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对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强度和韧性的影响。论文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极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影响的显着性水平。2)得到了矿物掺合料(硅灰、粉煤灰、微珠和矿粉)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矿粉:微珠:硅灰:砂=1000:50:50:100:900。3)得出了随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单一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韧性的发展趋势;随纤维体积掺量变化,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韧性的发展趋势。4)得到了钢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聚丙烯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5)配制了一种掺加1.5%钢纤维和0.5%聚丙烯纤维的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其流动度为160mm,抗压强度为114.4MPa,抗折强度为19.2MPa,韧性指数I5为5.62,等效弯曲强度为8.38MPa。该混凝土具有自密实、高强、高韧性的特点。

李培兵[3](2018)在《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质传输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素混凝土材料存在着抗拉强度低、易开裂以及脆性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根据材料“复合化”思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为了提高水泥基材料的韧性,在其中掺入一定量纤维可改善其脆性。由于天然纤维自身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尽管目前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针对天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研究较少,且相关理论还不完善。因此,研究天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物理性能及介质传输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开展了天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介质传输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混凝土内部碱性环境对天然纤维强度以及表观性能的影响,具体开展的工作及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pH=12)对两种天然纤维进行浸泡,分析了该碱性环境对菠萝叶和苎麻两种天然纤维抗拉强度及表观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不同时间的碱溶液浸泡,天然纤维的表观形貌未有明显改变,但是其抗拉强度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aOH溶液浸泡龄期为60d时,菠萝叶纤维和苎麻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别降低了13.1%、14.7%;Ca(OH)2溶液浸泡龄期为60d时,菠萝叶纤维和苎麻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别降低了15.7%、19.4%。(2)开展了天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拉伸和弯曲等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基于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纤维掺量及种类对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菠萝叶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折强度、断裂能和延性指数均明显增加,但其抗压强度稍有降低。说明天然纤维的掺入显着改善水泥基材料的脆性,使其表现出应变硬化的特征,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承载能力,但菠萝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好于苎麻纤维。(3)开展了天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毛细吸水和抗氯离子侵蚀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纤维掺量对毛细吸收系数及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吸水量随天然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其毛细吸收系数也增大,但苎麻纤维试件吸水量明显小于菠萝叶纤维试件;氯离子含量随纤维掺量和种类的发展趋势与试件吸水量发展趋势一致。(4)分别对不同掺量的菠萝叶和苎麻纤维水泥基试件进行干燥收缩试验,发现掺入菠萝叶纤维试件的收缩变形明显小于苎麻纤维试件。当干燥龄期为90d时,不同菠萝叶纤维掺量试件的收缩变形较空白试件减少了9%24%,而体积掺量为2%的苎麻纤维试件的收缩变形减少了16%。总体来说,天然纤维的掺入使试件失水率有所增加,但仍可以有效约束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变形,并且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效果越明显,这是因为天然纤维在水泥基体中产生与收缩方向相反的约束拉应力,限制了试件收缩。

夏亮[4](2015)在《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文中认为从高性能混凝土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比较重视和关注,但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属于新技术,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之中,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对此各国学者也不断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全面研究,为高性能混凝土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在工程结构领域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得到广泛发展,且使用量巨大,但是人们也普遍认识到如何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综合性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高性能混凝土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组成材料入手,研究分析了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在使用和选择上对其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对各种组成材料选择和使用的基本技术要求。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低水胶比、高工作性的特征,在原材料选择上要选择优质、质量稳定好的组成材料,同时,除水泥、骨料、水传统基本组成材料外,必须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掺量不宜过大,要控制合适的掺量比例,同时通过双掺矿物掺合料能显着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同时要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除选择优质、合适的组成材料外,各项组成材料的掺入比例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工作也至关重要,本文接着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满足的基本原则,并选取水胶比、砂率、粉煤灰、硅灰作为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四个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研究各项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提出了最佳配合比设计。养护是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其强度发展的稳定性,由于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受到工程环境和结构部位的影响,单一的养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本文通过不同的养护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早期进行覆盖养护,后期进行水中浸水的分阶段养护法,同时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将向复合养护方向发展,采用多种养护技术才能有力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的普通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和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形成过程,提出建立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并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各环节、各阶段遵循动态控制原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李沛虹[5](2014)在《掺混煤矸石与烟道灰制超高水灰渣充填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矿井充填开采是解决我国“三下压煤”难题的最佳途径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矿山充填工艺经历了废石干式充填、水砂充填、混凝土胶结充填、细砂胶结充填、废石胶结充填、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膏体泵送胶结充填及超高水材料充填的发展过程。超高水材料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研发的一种矿用充填材料,具有早强快硬、单浆流动性好、初凝时间可调,生成的固结体不收缩,体积应变小,在三向受力状态不可压缩等优点,是目前解决“三下压煤”难题,实现绿色开采的一种理想的充填材料。我国因煤炭开采、利用等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烟道灰等堆积现象日趋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将这类固体废弃物与超高水材料复合进行矿井充填,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超高水材料的成本。本文首先研究了煤矸石与烟道灰作为超高水材料骨料的基本特性,考察了煤矸石与烟道灰形成适宜浓度浆体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骨料浆体的最佳输送条件。研究表明:煤矸石与烟道灰的来源、灰矸比、水温、浆体质量浓度、煤矸石的粒级组成等都对浆体的黏度特性有影响。各影响因素按显着性由大到小分别为:浆体质量浓度>灰矸比>煤矸石的粒级组成>温度>煤矸石与烟道灰的来源。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对骨料浆体黏度特性的影响与相应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与煤矸石相对应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矸石中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对骨料浆体的影响就越小。同时得出骨料浆体的适宜工程条件为:水温20℃、煤矸石粒级组成0-6mm、煤矸石产地(XZJH)、烟道灰种类(陶二电厂烟道灰2#)、灰矸比1:1或2:3,对应的浆体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2%~74%、76%~77%。其次研究了煤矸石、烟道灰与超高水材料复合后的混合浆体的黏度特性、初凝时间及单轴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混合浆体的黏度特性及初凝时间的因素按显着性由大到小分别为:水料比>灰料比>水温>灰矸比,但是这四种因素只对混合浆体的黏度值的大小有影响,对混合浆体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无影响。混合浆体的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开始时混合浆体的黏度较小且变化不大,初凝前20min左右混合浆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初凝。通过对适宜条件下的混合浆体初凝时间及其固结体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料比及灰矸比越小,灰料比越大,混合浆体固结体的强度就越大;减少用水量、增加超高水材料用量可以提高固结体的强度;细颗粒的烟道灰用量过多有降低强度的作用;固结体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是增大的幅度会越来越小,且28d及以后固结体的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合实际采矿充填需求,最终得出超高水复合灰渣充填材料的最佳配比为:水料比6:1、灰料比5:1、灰矸比2:3、水温20℃,即实际材料中水、超高水材料、煤矸石及烟道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0.77%、5.13%、38.46%及25.64%。并且与相同水料比的超高水材料对比,得到单位体积的超高水灰渣充填材料可节约超高水材料用量44.73%左右。

佟建楠[6](2013)在《矿物掺合料对三种尺度水泥基材料徐变性能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矿渣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可以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矿渣、粉煤灰向环境排放时带来的污染。因此,矿渣和粉煤灰已经成为水泥基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徐变作为水泥基材料固有的一种长期变形性能,对混凝土结构,尤其是预应力结构的影响较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了研究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徐变规律,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试件尺寸40mm×40mm×160mm,温度(20±2)℃、相对湿度为(60±5)%的养护条件,测试33%荷载水平下,水胶比为0.37,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分别为0,30%,60%等质量替代水泥,共15组水泥基材料进行徐变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骨料的加入增强了水泥基材料抵抗徐变的能力,使得水泥砂浆的时变特性与混凝土比较接近,而水泥净浆中缺少骨料的作用,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徐变发展迅速且趋于稳定所需时间较长,与混凝土的徐变规律相差较大。掺入矿物掺合料后,未改变不同尺度间水泥基材料的整体徐变规律,对于S30、S60和F30,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和对水泥砂浆徐变度的影响规律接近,最大误差不超过15%,,而对于F60,粉煤灰对混凝土和砂浆的影响规律差异较大。为了阐明其中的内在机理,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剖析不同掺量下的矿物掺合料与基体的集合情况发现,掺入30%磨细矿渣、掺入60%磨细矿渣和掺入30%粉煤灰时,矿物掺合料与基体结合情况良好,界面区较为致密,无明显缺陷;而粉煤灰掺量为60%时,粉煤灰表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变差,对徐变规律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基于本文试验结果,在界面结合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泥砂浆近似模拟混凝土的徐变规律研究其他因素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为广泛开展徐变规律的研究提供可能条件。

叶勤民[7](2011)在《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膨胀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而引起开裂,从而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引入不同的膨胀组分,以膨胀来补偿收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方法。水泥混凝土中普遍使用各种辅助性胶凝材料,那么它们对膨胀剂的效果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对各种膨胀剂以及各种辅助性胶凝材料影响规律的研究很多,但缺乏系统的比较,有关共性的分析更少。本文主要研究粉煤灰、矿渣、石英粉、硅灰等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掺UEA(一种高效低碱膨胀剂)和MgO膨胀剂水泥硬化浆体强度和膨胀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MIP对硬化浆体的组成、形貌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粉煤灰和石英粉均降低掺UEA硬化浆体和掺MgO硬化浆体3d、7d和28d强度,而且两者差异很小;矿渣降低掺UEA硬化浆体的3和7d强度,但是28d强度与基准浆体接近,而对掺MgO硬化浆体而言,矿渣降低各个龄期的强度;硅灰对水泥硬化浆体强度十分有利,无论是掺UEA硬化浆体和掺MgO硬化浆体,7d强度就与基准试样相差不大,到28d时均比基准试样高很多。(2)28d前粉煤灰和石英粉对MgO膨胀具有放大作用,但是28d后粉煤灰和石英粉对膨胀起到抑制作用,其中粉煤灰的作用比较明显,且在90d后趋于稳定;矿渣对MgO膨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在90d不如粉煤灰,且膨胀仍然在增大;硅灰对MgO膨胀在14d前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但是14d后又明显抑制了膨胀,且很快趋于稳定,在混合材中硅灰硬化浆体的膨胀率最低。(3)粉煤灰和石英粉对UEA膨胀在180d内一直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尽管粉煤灰试样的膨胀在28d已趋于稳定和石英粉试样在90d后趋于稳定;矿渣在7d前增大了UEA浆体的膨胀,但7d后又抑制了膨胀,60d后基本膨胀趋于稳定;硅灰对MgO膨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本在7d后已趋于稳定,在各种混合材中,硅灰硬化浆体的膨胀率最低。(4)UEA和MgO体系中掺入辅助性胶凝材料,在3-28d时,硬化浆体的主要组成有未水化的C2S和C3S、水化形成的Ca(OH)2,只是MgO体系中存在有较多的未水化的MgO, UEA体系中形成较多的AFt。在同一龄期,随辅助性胶凝材料掺量增加,和C3S、C2S、CH峰强度降低,随着龄期的发展,掺量对以上各峰强度的影响减小。(5)3d时,MgO体系与UEA体系有很大区别:UEA体系中有大量的针状晶体生成,同时还发现了片状水化铝酸钙,以及没有反应的柱状的CaSO4·2H2O晶体,到90d时,AFt晶体很难找到,致使UEA和MgO体系在形貌没有太大差别。粉煤灰掺入后,只是增加球形的粉煤灰颗粒,而对其他矿物形貌影响很小。(6)MgO和UEA都增大体系的孔隙率,掺入粉煤灰和硅灰后明显降低了硬化浆体的孔隙率,但是粉煤灰对MgO效果比较显着,而硅灰对UEA效果比较显着。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对水泥膨胀的共性及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尽管不同膨胀源产生的膨胀大小及分布不同,不同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影响规律也有差异,但是,对不同膨胀源和不同辅助性胶凝材料的硬化浆体,辅助性胶凝材料对膨胀的影响与水泥浆体水化硬化龄期及强度发展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在较早的水化龄期,强度下降明显时,则对膨胀均有放大作用,而在较长的水化龄期,强度下降不明显时,则表现为对膨胀的抑制作用。(2)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活性越高,对UEA浆体孔结构的改善效果越好,而活性越差,对UEA浆体的改善效果越不明显,而辅助性胶凝材料对MgO浆体的效果刚好相反。整体而言,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水化速度与膨胀剂的膨胀速度匹配度大时,对硬化浆体孔结构的改善效果最显着。(3)水泥硬化浆体的膨胀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膨胀源,也即水泥在水化硬化中产生固相体积增加的组分;二膨胀源所处的水泥石环境。膨胀浆体的膨胀是膨胀源与它所处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膨胀场场力E(t)取决于硬化浆体的膨胀应力、弹性模量和粘性系数。

章瑞[8](2010)在《水泥基材料热膨胀及热疲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基材料是一种非均质的多相复合材料,其中各种组成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存在差异性。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材料内各组分间会产生不均匀热膨胀,并产生界面热应力,导致界面出现微裂纹,严重时甚至引起结构失效。本文着重研究水泥基材料组分热膨胀性能的差异及其热相容性,观察水泥基材料在热循环作用下的热疲劳效应,并在深入研究了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及其机理的基础上,调节材料各组分热膨胀的协调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0~85℃的温度范围内,硬化水泥浆的线膨胀系数是粗集料的二倍多,两者的热膨胀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微观上,多次热循环后,热裂纹出现于界面过渡区,并且沿集料边缘方向扩展,微裂纹宽度随热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宏观上,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粉煤灰、矿粉、硅灰和偏高岭土等矿物掺和料的加入,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其降低程度随矿物掺和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掺加碳纤维或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石热膨胀的限制作用大致相当。聚合物乳液对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性能的限制作用,因其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改变。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系数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不断降低,主要是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导致水泥石内孔隙增多,较多的孔隙为材料的膨胀提供了较大的缓冲空间。矿物掺和料的掺入可降低水泥浆体Ca(OH)2(CH)含量并改变其孔隙率,从而有效的限制硬化水泥石的热膨胀性能,其中CH含量对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大于孔隙率的影响。纤维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限制作用,主要是由于纤维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并且纤维与水泥浆体黏结成一体相互约束。聚合物的种类、掺量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水泥石的热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这是由于聚合物在C-S-H凝胶和未水化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密实的聚合物薄膜,并且增强材料韧性,从而降低水泥石自身的热膨胀系数。

薛海生[9](2010)在《新疆高寒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文中认为新疆地区属于严寒气候,室外冻融变化频繁,干旱、盐碱土地面积大,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有很高的硫酸盐,该地区砂石料场的砂石骨料具有较高碱活性。不论是抗冻性、抗侵蚀性,还是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和抗裂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该地区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超细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和砂石骨料的要求有所不同或更加严格。

张雪晶[10](2008)在《不同粉磨工艺的水泥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水泥与混凝土分属两个行业,水泥行业与混凝土行业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水泥生产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技术及其进展不甚了解。水泥的性能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现代混凝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水泥产品以及如何生产,已是广大水泥工作者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的水泥粉磨工艺,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泥样品,兼顾水泥与混凝土两者性能,从粉磨工艺出发,研究其对水泥粉体和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进而对水泥在配制混凝土时表现出来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圈流粉磨系统磨制的水泥颗粒分布集中,颗粒形貌好,棱角多,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大,强度高,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较差,砂浆的干缩率小,配制混凝土时的强度高,但工作性差;开流粉磨系统磨制的水泥颗粒分布较宽,圆形系数大,颗粒形貌较好,水泥需水量小,凝结时间长,水泥胶砂强度降低,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好,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大,配制混凝土时工作性好,强度低;同时,辊压机预粉磨使水泥颗粒分布更加集中,圆度减小,颗粒形貌棱角增多,水泥需水量增大,凝结时间缩短,胶砂强度增高,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降低,砂浆干缩度增大,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减小,但是混凝土的流动性经时损失率小。同时,本文还发现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与所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之间不具有对应性。本文认为:不同粉磨工艺的水泥各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的评价哪种工艺的优与劣,在目前现有的粉磨工艺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选择适当工艺的水泥,发挥其优势,并通过其他方式弥其缺点,为进一步推广高效节能水泥生产工艺奠定基础。

二、烟道灰对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道灰对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
        1.1.2 碱集料反应
        1.1.3 硫铝酸盐水泥的特点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材在水泥基中的作用
        1.2.2 粉煤灰的特性与应用现状
        1.2.3 硅灰的特性与应用现状
        1.2.4 硫铝酸盐水泥的应用现状
    1.3 硫铝酸盐水泥使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1.3.1 硫铝酸盐水泥的高成本问题
        1.3.2 硫铝酸盐水泥在工程中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配合比计算
        2.3.2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2.3.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3.4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3.5 幼龄受冻试验
        2.3.6 微观试验
3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
        3.1.1 粉煤灰、硅灰的作用机理
        3.1.2 掺合料对体系的水化反应影响
    3.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1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3.2.2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3.3.1 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3.3.2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4 硫铝酸盐水泥幼龄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1.1 受冻作用机理
        4.1.2 抗冻性研究现状
    4.2 从幼龄受冻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负温转正温条件下的强度发展
    4.4 本章小结
5 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5.1 引言
        5.1.1 对微观结构的认识
        5.1.2 硫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
    5.2 扫描电镜(SEM)分析
    5.3 作用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与经济技术分析
    6.1 工程与应用
        6.1.1 实际工程
        6.1.2 施工注意事项
    6.2 技术经济分析
    6.3 环保效益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7.2.1 本课题中的不足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强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1.2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2 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1.2.2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MDF)
        1.2.3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1.2.4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1.3 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应用
        1.4.1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1.4.2 在桥梁伸缩缝中的应用
        1.4.3 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1.4.4 在地震和火灾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
    2.1 水泥
    2.2 集料
    2.3 矿物掺合料
        2.3.1 硅灰
        2.3.2 矿粉
        2.3.3 粉煤灰
        2.3.4 微珠
    2.4 聚丙烯纤维
    2.5 钢纤维
    2.6 减水剂及消泡剂
第三章 无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制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方法及设备
        3.2.1 流动度试验
        3.2.2 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
        3.2.3 收缩性试验
        3.2.4 搅拌成型工艺
    3.3 试验结果
    3.4 极差分析
    3.5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3.5.1 现象分析
        3.5.2 原因分析
    3.6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力学强度的影响
        3.6.1 现象分析
        3.6.2 原因分析
    3.7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
        3.7.1 现象分析
        3.7.2 原因分析
    3.8 确定无粗骨料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杂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0 试验方案
    4.1 试验方法
    4.2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
        4.2.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4.2.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4.2.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的原因分析
    4.3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原因分析
    4.4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4.4.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4.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4.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的原因分析
    4.5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4.5.1 韧性评价方法
        4.5.2 荷载-挠度曲线
        4.5.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分析
        4.5.4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影响的原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质传输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1.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
        1.3.1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理论
        1.3.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特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4.1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1.4.2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介质传输机理
        1.4.3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收缩变形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件制备
    2.1 试件制备
        2.1.1 原材料
        2.1.2 配合比设计
        2.1.3 试件成型工艺
    2.2 碱溶液对天然纤维表观以及强度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1 混凝土断裂性能相关理论
        3.1.1 基本原理
        3.1.2 实验方法的对比分析
    3.2 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
        3.2.1 抗折、抗压试验
        3.2.2 单轴拉伸试验
        3.2.3 三点弯曲试验
        3.2.4 四点弯曲试验
    3.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3.1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
        3.3.2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3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断裂能的影响
        3.3.4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弯曲韧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能
    4.1 水分侵入与氯离子侵蚀机理
        4.1.1 毛细吸水机理
        4.1.2 氯离子侵蚀机理
    4.2 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
        4.2.1 毛细吸水试验
        4.2.2 氯离子侵蚀试验
    4.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3.1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吸水特性的影响
        4.3.2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干缩性能
    5.1 干燥收缩相关机理
    5.2 试件制备与实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5.3.1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失水的影响
        5.3.2 天然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收缩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4)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1.2.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1.2.2 国外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历程
        1.2.3 国内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历程
    1.3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动态
    1.4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性能及存在的问题
        1.4.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1.4.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4.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 高性能混凝土的今后发展方向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
第二章 高性能混凝土组成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
    2.1 水泥
        2.1.1 水泥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2.1.2 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选择及要求
    2.2 骨料
        2.2.1 粗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2.2.2 细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2.2.3 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选择及要求
    2.3 水
    2.4 外加剂
        2.4.1 高效减水剂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4.2 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4.3 引气剂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5 矿物掺合料
        2.5.1 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5.2 硅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5.3 粉煤灰与硅灰双掺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其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3.3 正交试验设计
    3.4 正交试验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4.1 正交实验设计下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步骤
        3.4.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设计
        3.4.3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及最佳配合比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护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基本要求
    4.3 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4.4 高性能混凝土的几种特殊养护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1 引言
    5.2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5.3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
        5.3.1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
        5.3.2 高性能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5.3.3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控制
    5.4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事中控制
        5.4.1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控制
        5.4.2 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5.5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掺混煤矸石与烟道灰制超高水灰渣充填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输送系统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1.6 小结
2 充填料及其物化特性
    2.1 充填料
    2.2 充填料的物理特性
    2.3 充填料的化学特性
    2.4 充填料的工业分析
    2.5 小结
3 煤矸石与烟道灰骨料浆体黏度性能研究
    3.1 煤矸石与烟道灰骨料浆体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小结
4 超高水材料与骨料复合后的混合浆体初凝时间及黏度特性的研究
    4.1 灰矸比、水料比及灰料比对混合浆体初凝时间及黏度特性的影响
    4.2 温度对混合浆体初凝时间及黏度特性的影响
    4.3 小结
5 超高水材料与骨料复合后的混合浆体固结体强度的研究
    5.1 灰矸比及灰料比对混合浆体固结体早期强度的影响
    5.2 水料比及灰料比对混合浆体固结体早期强度的影响
    5.3 混合浆体固结体后期强度的研究
    5.4 小结
6 结论
7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矿物掺合料对三种尺度水泥基材料徐变性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徐变现象研究进展
        1.2.2 磨细矿渣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1.2.3 粉煤灰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1.2.4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相关性的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磨细矿渣
        2.1.3 粉煤灰
        2.1.4 集料
        2.1.5 减水剂
    2.2 配合比设计
        2.2.1 磨细矿渣和粉煤灰掺量
        2.2.2 水胶比
        2.2.3 配合比及其他参数
    2.3 试验方法
        2.3.1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2.3.2 试件的处理与加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徐变规律
    3.1 徐变试验方案
        3.1.1 徐变试验装置
        3.1.2 徐变试验过程
    3.2 徐变度计算
    3.3 徐变试验结果分析
        3.3.1 掺有磨细矿渣水泥基材料的徐变
        3.3.2 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徐变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徐变规律的演变分析
    4.1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徐变的演变规律
    4.2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徐变规律的拟合
        4.2.1 拟合公式的选取
        4.2.2 水泥基材料徐变的数学拟合
        4.2.3 拟合结果分析
    4.3 机理浅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徐变相关性
    5.1 徐变规律相关性分析
        5.1.1 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徐变规律对比分析
        5.1.2 水泥净浆与混凝土徐变规律对比分析
    5.2 徐变规律的时变特性
    5.3 界面微观结构与徐变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膨胀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稳定性
        1.2.2 粉煤灰的性能及其在水泥混凝土的作用
        1.2.3 粉煤灰对于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1.2.4 体积变形及粉煤灰抑制机理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测试方法
第三章 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强度和膨胀的影响
    3.1 强度
        3.1.1 粉煤灰
        3.1.2 矿渣
        3.1.3 石英粉
        3.1.4 硅灰
        3.1.5 各种辅助性胶凝材料对强度的影响
    3.2 膨胀性能
        3.2.1 粉煤灰
        3.2.2 矿渣
        3.2.3 石英粉
        3.2.4 硅灰
        3.2.5 各种辅助性胶凝材料对MgO/UEA膨胀的影响效果比较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硬化浆体微结构的影响
    4.1 硬化浆体的矿物组成
    4.2 硬化浆体的微观形貌
    4.3 硬化浆体的孔结构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硬化浆体膨胀的作用机制
    5.1 膨胀源
    5.2 膨胀场理论
    5.3 膨胀场理论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8)水泥基材料热膨胀及热疲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基材料热膨胀基本理论
        1.2.1 固体材料热膨胀概念及机理
        1.2.2 硬化水泥石主要组分
        1.2.3 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及其模型
        1.2.4 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机理
        1.2.5 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影响因素
    1.3 国内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水泥基材料热损伤及其机理研究
    2.1 引言
        2.1.1 界面过渡区组成
        2.1.2 界面过渡区形成机理及其特点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2.2.2 热膨胀性能测试
        2.2.3 热循环试验
    2.3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3.1 硬化水泥石与集料的热膨胀差异性
        2.3.2 热循环对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2.3.3 热循环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分析及其调节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3.3 水灰比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4 矿物掺和料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4.1 常用矿物掺和料对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4.2 偏高岭土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5 纤维和聚合物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5.1 纤维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5.2 聚合物对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化水泥石热膨胀性能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2.1 孔隙率测定
        4.2.2 TG-DSC测试
        4.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4.3 水灰比的影响
    4.4 矿物掺和料对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改性机理
        4.4.1 孔隙率测定
        4.4.2 TG-DSC分析
        4.4.3 显微结构分析
        4.4.4 硬化水泥石胶凝体系相关性分析
    4.5 纤维和聚合物对水泥石热膨胀性能的改性机理
        4.5.1 纤维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机理分析
        4.5.2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9)新疆高寒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地区混凝土施工特点
2 高性能混凝土组成和结构
3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3.1 水泥
    3.2 超细掺合料
    3.3 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
    3.4 骨料

(10)不同粉磨工艺的水泥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水泥粉磨工艺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2章 原材料性能与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粗集料
        2.1.3 细集料
        2.1.4 矿物掺合料
        2.1.5 减水剂
        2.1.6 水
    2.2 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
        2.2.1 试验方案
        2.2.2 试验方法
第3章 不同粉磨工艺的水泥颗粒群体系特征
    3.1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3.2 水泥的比表面积、粒度分布
        3.2.1 细度
        3.2.2 颗粒分布
        3.2.3 均匀性系数
        3.2.4 结果分析
    3.3 水泥颗粒形貌
        3.3.1 水泥颗粒几何特征测试原理和方法
        3.3.2 试验结果
        3.3.3 扫描电镜下水泥颗粒形貌
    3.4 堆积密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粉磨系统对水泥物理性能影响
    4.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4.2 水泥的凝结时间
    4.3 水泥胶砂强度
    4.4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
        4.4.1 萘系高效减水剂
        4.4.2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4.4.3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4.4.4 结果分析
    4.5 水泥砂浆的干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泥粉磨系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 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2.1 工作性
        5.2.2 混凝土力学性能
    5.3 开/闭路系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1 工作性
        5.3.2 混凝土力学性能
    5.4 水泥性能与混凝土性能对应关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烟道灰对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掺合料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旭.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2]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 李海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3]天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质传输规律研究[D]. 李培兵.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4]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D]. 夏亮. 安徽建筑大学, 2015(03)
  • [5]掺混煤矸石与烟道灰制超高水灰渣充填材料的研究[D]. 李沛虹.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6]矿物掺合料对三种尺度水泥基材料徐变性能的影响分析[D]. 佟建楠. 燕山大学, 2013(08)
  • [7]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膨胀性能的影响[D]. 叶勤民. 浙江大学, 2011(08)
  • [8]水泥基材料热膨胀及热疲劳研究[D]. 章瑞. 武汉理工大学, 2010(02)
  • [9]新疆高寒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J]. 薛海生. 水力发电, 2010(02)
  • [10]不同粉磨工艺的水泥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雪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标签:;  ;  ;  ;  ;  

烟道灰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