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中西药配伍不合理

临床常用中西药配伍不合理

一、常用中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配伍(论文文献综述)

高旭,关胜江,马娟娟,董立华,朱梦原,程杰,孙士江[1](2021)在《多举措干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的效果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多举措施实施前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北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配伍使用情况,提高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0年7月我院开始采用多举措干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干预前(2020年1—6月)、干预后(2020年7—12月)的中药注射剂住院医嘱,对不合理配伍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医嘱配伍不合理率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18 917组中药注射剂医嘱中,不合理配伍医嘱299组,中药注射剂医嘱配伍不合理率为1.58%;干预后,23 593组中药注射剂医嘱中,不合理配伍医嘱306组,中药注射剂医嘱配伍不合理率为1.30%(不合理率较干预前降低17.72%)。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医嘱中,医嘱录入错误、中西药混合输注的医嘱数构成比降幅最大,其次为药物剂量选择不当、溶剂剂量选择不当医嘱,表明多举措并用能有效改善中药注射剂医嘱不合理配伍情况。结论:采用信息化手段和行政干预等多种措施PDCA循环管理,对中药注射剂配伍医嘱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配伍水平,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李玥[2](2020)在《国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类保健食品标识信息研究》文中认为产品标识是指用于表明产品信息的各种表述和指示的统称,对保健食品而言,产品标识应当包括产品名称、原料、辅料、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量及食用方法、规格、贮藏方法、保质期、注意事项等内容。随着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需求的激增与保健食品市场的扩大是必然趋势,而消费者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要做到正确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只能依靠保健食品标识这一途径获取产品信息。因此,保健食品标识的本质就是告知消费者“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果”之间的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的保健食品标识才能促使保健食品行业良性发展,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如今保健食品市场中具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产品数量居所有功能类别首位,故本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梳理功能声称中具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中药保健食品产品标识信息,依据国家原卫生部《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客观总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在标识信息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原因,为建立符合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及应用规范的表征体系与生活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对1996年至2019年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注册的保健食品产品标识信息进行检索,搜集其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类保健食品产品标识信息,并进行筛查、汇总、统计。依据《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结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权威书籍,1999版《中华本草》、2006版《中药大辞典》、教科书等工具书以及现代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产品标识信息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结果:本论文通过上述方法梳理出CFDA中注册的5434条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的中药原料、功能声称、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并进行了分类汇总、频数统计;整理了政策文件、各类书籍及领域内学术论文中与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各项标识内容相关的规定或记载,均详细列表,发现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1.原料名称术语不规范与安全用量标准缺失问题。2.功能声称的表述忽视中药原料双向调节免疫力的客观效果,功能声称表述及科学检验流程缺乏中医理论指导。3.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定位片面且表述混乱,同时缺少中医理论指导。4.注意事项标识信息缺乏药物配伍禁忌提示及饮食禁忌提示。结论:依据国家政策、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认为应补充如下行业规范:1.对于原料信息表述与安全用量问题,应严格遵循《中国药典》的记载,书写原料名称、限定并书写药物剂量,若所用药材未记录于《中国药典》,则应选择《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教科书等公信力强的工具书,递次引用并于标签中附言说明。2.对于功能声称的书写,有关部门应要求保健食品企业严格梳理原料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文献依据或进行科学实验明确其量-效关系;同时结合方剂学理论制定功能声称规范名词并要求企业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开展人体试食研究,以标注中医类功能声称。3.对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的表述,应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根据所添加药材标准功效属性书写相应的适宜体质标识与禁忌体质标识,并采取制度化措施保障术语正称的规范地位。4.关于“注意事项”则应以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为指导,将中药论着中所载禁忌药物、食物与现代文献、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展开“地毯式”研究,明确禁忌范围并标于“注意事项”内。保健食品的产品标识是其展示自己、使消费者认识自己的桥梁和纽带;是有关部门规范化管理保健食品行业的核心机制。通过我们对当前市场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标识信息的研究,客观总结了诸多问题并结合中医学理论、中医养生学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消费者准确的选择保健食品提供指南,也为相关部门高效的展开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案。

张莉[3](2020)在《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特点》文中指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特点,我们将在石家庄一家XX医院进行实验,将该医院在三年内出现的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总结。我们将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统计出来并分析出原因,希望可以共同探讨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现象。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内容。

刘永辉[4](2019)在《临床中西药配伍及其他常见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临床中西药配伍及其他常见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提高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某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4 128例住院患者的中西药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使用口服用药剂型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使用相当普遍,中成药与多种西药同时配伍使用较常见,部分存在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用药,部分存在重复用药或超说明书剂量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结论医师及药师应对临床中西药配伍提高认识,减少不合理的配伍及其引起的不良事件,注重中成药合理用药。

冯志刚,高云龙[5](2019)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并观察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女性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50.3%)更高,50岁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54.17%)更高,静脉滴注用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45.83%)更高,不合理配伍而致不良反应发生率(52.50%)更高,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39.17%)更高。结论:据观察得知,患者个体、用药方法等均是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由此,相关医药人员必须强化自身对中药制剂使用知识的掌握,同时对各类中药加强管理,以此确保药物能够得到合理使用,进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柯刚,李荣,蒋英蓝,刘婷,王琦,曾敬怀[6](2017)在《含麻黄碱类成分的感冒咳嗽药在儿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中西医联合用药在临床中普遍存在。但由于西医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欠缺,中西医联合用药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在儿科用药中,含有麻黄碱类成分的中成药和西药的联合使用是一大突出问题。因儿童用药的复杂性,含有麻黄碱类成分的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现对含麻黄碱类成分的药物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梅全喜[7](2016)在《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文中认为一、中成药的安全合理应用——讲究辩证施治中药及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时离不开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只有对患者疾病做出正确中医辨证后,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该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做到对症下药。(一)咳嗽的合理应用寒咳:症状外感风寒犯肺咳嗽。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兼有头痛、寒热;用药宜选用杏苏散、半夏止咳糖浆、桂龙咳喘宁胶囊等。

汪磊[8](2016)在《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分类列举对比、分析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原因,阐述其不合理配伍应用的预防对策和方法。结果通过分类列举探讨中西药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临床合理联用中西药提供依据。结论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中西药物特点、性能、相互作用等,发挥中西药物最充分的协同作用,避免配伍禁忌,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江淑萍[9](2016)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将中西医结合应用于疾病的防治日趋普遍。合理有效的中西药合用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可以显着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而不正确的中西药联合应用会降低药物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务人员要注重中药和西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提高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效果,避免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

田晶辰[10](2015)在《双黄连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等特点,临床常使用注射剂治疗此类疾病,以达到快速起效的目的。化学药品中的阿奇霉素注射液与中药双黄连注射液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线药物,临床常配伍使用。二者合用进入机体,各自所含成分的体内代谢是否互相影响,迄今尚未看到文献报道。论文探讨了在血浆样品处理过程中对连翘酯苷含量测定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连翘酯苷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并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者配伍后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观察了中药连翘提取物或双黄连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使用后,主要抗菌有效成分连翘酯苷、阿奇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考察配伍用药对各自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为二者的临床合理配伍应用奠定基础,为中西药临床配伍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同处理方法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测定的影响实验建立了连翘酯苷测定的液相色谱法,以连翘酯苷含量为指标,对血浆样品处理过程中存放、离心、吹干、复溶及进样各步骤中温度和时间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理学统计分析,寻找出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对连翘酯苷的测定影响明显的因素,并建立一种新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使之满足药动学实验要求。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测定的条件考察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血浆样品置于25℃室温条件下与0℃冰水浴中分别放置0,0.5,1,2,4小时;(2)加入内标和乙酸乙酯涡旋后的血浆样品置于25℃室温与-20℃冷冻条件下分别放置0,1,2,4小时;(3)涡旋后的血浆样品分别于25℃室温与4℃低温条件下离心;(4)涡旋、离心后的血浆样品上清液分别于25℃与37℃水浴并于氮气流下吹干;(5)吹干后的血浆样品残渣分别于0,1,24小时后以流动相复溶;(6)复溶、离心后的血浆样品上清液置于高效液相色谱仪4℃样品池中分别放置0,24,60小时后进样。此实验分别在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条件下同时进行,每一浓度至少制备并测定6个样品,每个样品分析测定1次。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P<0.05,则表示此处理方法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的测定具有显着影响。结果看到,温度和储存时间为影响连翘酯苷测定的两个关键因素。含药血浆样品一旦取出,应立即放入冰水浴中,并于4小时内尽快处理。含药血浆样品与内标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液混合涡旋后应放置于25℃室温条件下不超过2小时,或放置于-20℃冷冻条件下不超过4小时,并于4℃低温条件下或于25℃室温条件下离心。另外,离,心后的血浆样品上清液应于25℃室温条件下水浴并于氮气流下吹干,吹干后的血浆样品残渣应于24小时内复溶,并置于高效液相色谱仪4℃样品池中不超过60小时进样分析检测,保证连翘酯苷在血浆样品处理及药动学实验过程中的测定。第二部分连翘提取物单用与配伍阿奇霉素注射液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给药给予连翘提取物、连翘提取物配伍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自眼底静脉取血,采用第一部分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处理离心后所得血浆样品,建立连翘提取物中连翘酯苷测定的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的浓度,Kinetica4.4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7.0软件比较数据间差异。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后,与连翘提取物单独给药组相比,配伍组连翘酯苷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明显增加(P<0.05),达峰时间(Tmax)延后(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着增加(P<0.05),平均滞留时间(MRT)缩短(P<0.05),半衰期(T1/2)无显着性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后,与连翘提取物单独给药组相比,配伍组连翘酯苷的T1/2明显延长(P<0.05),AUC显着增加(P<0.05),血浆清除率(CL)明显降低(P<0.05), Cmax、MRT以及表观分布容积(Vd)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三部分双黄连注射液单用与配伍阿奇霉素注射液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尾静脉注射给药给予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配伍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自眼底静脉取血,采用第一部分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处理离心后所得血浆样品,建立双黄连注射液中连翘酯苷测定的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的浓度,Kinetica4.4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7.0软件比较数据间差异。结果表明,与双黄连注射液单独给药组相比,配伍组连翘酯苷的T1/2明显延长(P<0.05),AUC显着增加(P<0.05),“明显降低(P<0.05), Cmax、MRT、Vd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四部分阿奇霉素注射液单用与配伍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后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尾静脉注射给药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连翘提取物、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自眼底静脉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离心后所得血浆样品,建立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样品中阿奇霉素的浓度,Kinetica4.4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7.0软件比较数据间差异。结果发现,与阿奇霉素注射液单独给药组相比,配伍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后,阿奇霉素T1/2:明显延长(P<0.05),AUC增加极显着(P<0.01),Vd增加极显着(P<0.01)。配伍连翘提取物后,阿奇霉素CL降低极显着(P<0.01):配伍双黄连注射液后,阿奇霉素Cl显着降低(P<0.05)。Cmax、MRT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论文首次探讨了血浆样品处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连翘酯苷测定的影响,确认了温度、时间是影响其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连翘酯苷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依据此方法,对于含有中药连翘或连翘酯苷作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血浆样品进行处理,可以保证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数据、结果、药动学参数具有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此方法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连翘酯苷在其他生物介质中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为更完善连翘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论文又分别建立了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中连翘酯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中阿奇霉素含量测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可用于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论文采用这些方法,对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分别配伍阿奇霉素注射液后连翘酯苷体内药动学过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对连翘、含有连翘的双黄连注射液中连翘酯苷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具有显着影响,且影响趋势相一致。据此推测,阿奇霉素可增加连翘、双黄连注射液中连翘酯苷的药效。同时,论文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分别配伍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后阿奇霉素在体内药动学过程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连翘、含有连翘的双黄连注射液对阿奇霉素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具有显着影响,且影响趋势相一致,根据结果推测,连翘、双黄连注射液均可增加阿奇霉素注射液的药效,中西药间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见,临床使用阿奇霉素与连翘、含有连翘的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应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适当减少药物用量,为临床减少抗生素类药物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综上,论文建立了连翘酯苷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中连翘酯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研究了阿奇霉素注射液与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应用后阿奇霉素、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影响,为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提供实验依据,也为今后中西药配伍的药代学研究模式提供参考。此外,根据本课题的实验结果对连翘酯苷的药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药动学相互影响趋势,初步推测连翘酯苷药性寒凉。

二、常用中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配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用中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配伍(论文提纲范文)

(1)多举措干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干预措施
    1.3 审核内容
    1.4 评价内容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医嘱情况
    2.2 干预前后中药注射液不合理配伍医嘱类型分布
    2.3 不合理配伍医嘱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具体品种
3 讨论
    3.1 溶剂种类选择不当
    3.2 溶剂剂量选择不当
    3.3 药物剂量选择不当
    3.4 十八反和十九畏
    3.5 中西药混合输注
    3.6 医嘱书写不规范
4 结论

(2)国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类保健食品标识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 定义
        1.1 保健食品
        1.2 保健食品标识
    2. 研究背景
    3. 国内外保健食品标识信息规范化研究进展
        3.1 国内外保健食品标识信息规范化问题研究进展
        3.2 国内外学者对保健食品标识信息规范化建议
        3.3 国内外关于保健食品标识标签的法规政策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统计方法
        2.3 文献学方法
    3. 结果
        3.1 中药原料应用与表述现状
        3.2 功能声称应用与表述现状
        3.3 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应用与表述现状
        3.4 注意事项应用与表述现状
第三章 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原料信息
        1.1 名称术语表述不规范问题
        1.2 安全用量标识问题
        1.3 原因分析
    2. 功能声称
        2.1 功能声称表述问题
        2.2 原因分析
    3. 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信息
        3.1 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信息表述问题
        3.2 原因分析
    4. 注意事项信息
        4.1 注意事项信息表述问题
        4.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对策与思考
    1. 中药保健食品优势
        1.1 理论优势
        1.2 传统功效的优势
        1.3 现代药理作用的优势
        1.4 资源优势
    2. 国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中药类保健食品改进方向
        2.1 原料信息的规范化表达
        2.2 功能声称表述与保健功能评价方法
        2.3 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的界定
        2.4 食用注意事项的提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资料
2 结 果
3 讨 论
4 结 语

(4)临床中西药配伍及其他常见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临床科室中西药配伍情况
    2.2 中成药与多种西药同时配伍情况
    2.3 中西药不合理配伍用药情况
        2.3.1 含槲皮素 (柴胡、山楂) 的中成药:
        2.3.2 含鞣酸 (大黄、地榆) 的中成药:
        2.3.3 含消化酶或酵母酶 (神曲) 的中成药:
        2.3.4 含银杏叶的中成药:
        2.3.5 含石膏的中成药:
        2.3.6 含麻黄的中药:
        2.3.7 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的甘草:
    2.4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重复使用西药
    2.5 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及重复用药
3 讨 论
    3.1 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原因分析及对策
    3.2 其他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5)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
    2.2 用药方法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
    2.3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
    2.4 观察不良反应的受累脏器分布及症状表现的分析
3 讨论
    3.1 造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3.1.1 患者自身因素
        3.1.2 药物因素
        3.1.3 临床应用不合理
    3.2 防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有效对策
        3.2.1 医院方面对策
        3.2.2 治疗人员方面对策
        3.2.3 药监局方面对策

(8)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合理配伍应用出现的原因
    1.1 医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探索
    1.2 中西药配伍目前缺乏统计调查
    1.3 医师缺乏中西药物合理配伍应用的知识
    1.4 医师对中药成分不甚了解
    1.5 中西药混用不当
    1.6 医药缺乏必要的联系
    1.7 药学专业人员供需失衡严重, 现况急需改善
    1.8 药剂人员的素质
2 解决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主要措施

(10)双黄连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感染性疾病及治疗药物概述
    综述二 中药连翘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西药配伍研究现状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处理方法对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测定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仪器试药
        1.2 色谱条件
        1.3 样品的制备
        1.3.1 内标溶液的配制
        1.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3.3 血浆样品的配制
        1.4 血浆样品处理对连翘酯苷的影响
        1.4.1 温度、时间对血浆样品的影响
        1.4.2 放置时间对血浆样品残渣的影响
        1.4.3 复溶后放置时间的影响
        1.4.4 离心温度对血浆样品的影响
        1.4.5 吹干时水浴温度对血浆样品的影响
    2 结果
        2.1 温度、时间对血浆样品的影响
        2.2 放置时间对血浆样品残渣的影响
        2.3 复溶后放置时间的影响
        2.4 离心温度对血聚样品的影响
        2.5 咬干时水浴温度对血聚样品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部分 连翘提取物单用与配伍阿奇霉素注射液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1 连翘提取物单用与配伍腹腔注射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连翘提取物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1.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1.1.2 色谱条件
        1.1.3 样品的制备
        1.1.4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1.2 药代动力学实验
        1.2.1 实验动物
        1.2.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连翘提取物单用与配伍尾静脉注射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2.1 连翘提取物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2.1.2 色谱条件
        2.1.3 样品的制备
        2.1.4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2.2 药代动力学实验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双黄连注射液单用与配伍阿奇霉素注射液后连翘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双黄连注射液血浆样品中连翘酯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1.2 色谱条件
        1.3 样品的制备
        1.3.1 内标溶液的配制
        1.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3.3 血浆样品的配制
        1.4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1.4.1 专属性及内标的选择
        1.4.2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3 精密度和准确度
        1.4.4 回收率
        1.4.5 样品稳定性
        1.4.6 定量下限
    2 药代动力学实验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阿奇霉素注射液单用与配伍连翘提取物、双黄连注射液后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1 血浆样品中阿奇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1.2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1.3 样品的制备
        1.3.1 内标溶液的配制
        1.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3.3 血浆样品的配制
        1.4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1.4.1 专属性及内标的选择
        1.4.2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3 精密度和准确度
        1.4.4 回收率与基质效应
        1.4.5 样品稳定性
        1.4.6 定量下限
    2 药代动力学实验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阿奇霉素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筛选
        4.2 流动相条件的优化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常用中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配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举措干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的效果探讨[J]. 高旭,关胜江,马娟娟,董立华,朱梦原,程杰,孙士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9)
  • [2]国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类保健食品标识信息研究[D]. 李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特点[J]. 张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5)
  • [4]临床中西药配伍及其他常见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分析[J]. 刘永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6)
  • [5]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J]. 冯志刚,高云龙.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6)
  • [6]含麻黄碱类成分的感冒咳嗽药在儿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柯刚,李荣,蒋英蓝,刘婷,王琦,曾敬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22)
  • [7]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A]. 梅全喜. 吉林省第九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强化科技引领支撑推动吉林创新发展报告集, 2016
  • [8]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汪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9)
  • [9]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概述[J]. 江淑萍. 海峡药学, 2016(03)
  • [10]双黄连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配伍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田晶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标签:;  ;  ;  ;  ;  

临床常用中西药配伍不合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