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

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

一、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谭明交,刘琴[1](2021)在《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产业作为重庆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重庆市果农增收、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重庆市发挥位居长江上游、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三大水果"产业发展,促使柑橘产业成为重庆市农业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重庆市柑橘种植面积22.67余万hm2,年总产量300余万t,其中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种植面积达16.67万hm2,年产量为200余万t。将重庆市柑橘产业与广东、江西、福建等8个柑橘主产省(区、市)进行比较优势对比分析,对重庆市三峡库区17个区(县)柑橘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与分析,从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集中度等方面对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柑橘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论证。重庆市柑橘产业的发展存在规模优势突出而效率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开州、忠县、万州、奉节、长寿在重庆市所辖区(县)中有着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5个区(县)对重庆市柑橘产业贡献较大,奉节县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系数位列区(县)第1。本着充分利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挖掘后发优势,提出创新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实现重庆市柑橘产业振兴。

蒋开屏[2](2021)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川渝柑橘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产业兴旺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是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助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区域农业现代化。研究以川渝地区柑橘产业为例,提出构建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着重围绕绿色发展、供给侧升级、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条路径实施柑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后从协同主体多元化、生产要素协同、产业链协同、市场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川渝两地柑橘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裴家兴[3](2021)在《吴耕民的园艺学实践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代园艺学大师的吴耕民,是我国着名的园艺学家、园艺实践家、园艺学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园艺学事业的奠基者与开创者之一,其成长经历与我国园艺学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论文通过对吴耕民园艺学实践的解析,分析其园艺学思想,论文主体的三章是对吴耕民一生的学术实践进行的系统分析,并通过一章对吴耕民的园艺学思想进行归纳总结。论文也可为了解中国现当代园艺学发展脉络提供一些理据。绪论部分主要针对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章主要简述了吴耕民的学术历程。从吴耕民的求学之路、留学深造、教研耕耘等三个方面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简单梳理,为更好地把握他的思想做铺垫,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园艺学的转变。第二章主要研究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实践。重点对吴耕民在1957年前的蔬菜园艺实践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分析了国外优秀品种的引入以及国内品种及技术的调查等时代语境,阐述了吴耕民如何推动近代中国蔬菜园艺的发展。本章结合吴耕民在蔬菜栽培技术方面的一些论着,分析了他的思想及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吴耕民在蔬菜园艺方面的实践,也可以了解近代中国蔬菜园艺事业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吴耕民的果树园艺实践。重点对他在果树修剪、果树分类、果树命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吴耕民对果树修剪尤为擅长,着重研究吴耕民的果树修剪技术,同时也解读果树修剪学的发展历程。吴耕民对果树分类学研究较多,通过他的果树分类学思想,可以了解我国近代果树分类学的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吴耕民对果树命名的研究,可以了解果树命名对果树园艺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吴耕民果树园艺实践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近代果树园艺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吴耕民对园艺学科建设的贡献。吴耕民参与了最早的一批大学园艺系的创建、编写了最早的教材、参与创建了中国园艺学会、创设我国最早的省级单独设立的专门园艺试验机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探究他在园艺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及其影响。第五章主要归纳总结了吴耕民的园艺学思想。从1920年开始从事园艺的教学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吴耕民始终从园艺学的实践出发,不断总结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他的“易地栽培”的园艺技术改进思想、“现实关怀”的国计民生思想以及“教研践行”的园艺学教育思想。结束语则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吴耕民是我国近代园艺学名副其实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通过吴耕民在蔬菜园艺实践、果树园艺实践、园艺学科建设三个方面的贡献,以及分析吴耕民的园艺学思想,足以证明吴耕民在中国园艺学事业的奠基性地位。

吴翠[4](2021)在《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系统普遍以实验室应用为主,存在检测耗时、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不宜用于现场检测,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快速双温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数字核酸扩增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这三种新型技术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便携式系统,以两种典型的农产品病原体(大肠杆菌和柑橘黄龙病菌)为检测对象,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了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快速定性分析,研制了一套快速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一台快速双温核酸扩增装置和一台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构建了单一电机驱动的摇杆式双温区自动切换装置实现核酸的快速扩增,使得每个PCR循环中待测样品在双温区之间的转移时间小于1 s。针对形态各异的商业化PCR扩增样品容器,设计了适用于常规0.2 m L PCR管、罗氏玻璃毛细管和柔性毛细管的样品固定盘,提高了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的通用性。以0.2 m L PCR管和罗氏玻璃毛细管为例,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评估了这两种样品容器在高速运动下的快速热传导效果,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罗氏玻璃毛细管作为后续实验样品容器,其管内试剂最大升降温速率可达30℃/s。研究开发了一个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避免了核酸开盖检测造成气溶胶污染等问题。该系统可在4 min内完成大肠杆菌DNA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且检测限与传统三温PCR一致,均为10 fg/μL。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农产品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2)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相对定量分析,提高系统的便携性和检测准确性,构建了可用于现场的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系统,包括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仪器样机(IF-Device)、一个无源试剂存储盒和一套现场核酸提取设备。该系统具有无源试剂存储、现场核酸提取、精确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等功能。IF-Device具有较强的抗光干扰特性,在三种不同光强(室外太阳光直射、室内白天日光灯照射、室内黑盒子)环境中,荧光信号数值变异系数(CV)均小于1%;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进口PCR仪器Quant Studio 3比对结果表明,两者对荧光素钠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限为1 n M);良好的控温精度,设定值为65℃时控温误差只有0.31%,确保适宜的扩增环境和荧光检测信号的稳定。开发的无源环保试剂存储盒在高温(35℃)环境下,内部试剂温度能持续保持在4℃以下长达8 h,确保现场检测的可靠性。与进口仪器Quant Studio 3对标结果表明,本系统对大肠杆菌DNA和柑橘黄龙病菌检测限分别是10 pg/μL和0.2 pg/μL。对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的现场检测性能进行评估,该系统从核酸提取至输出检测结果整个过程可在40min内完成。以40个叶片样本为评估对象,该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与Quant Studio 3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便携式系统可适用于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快速筛查。(3)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多种农产品病原体的绝对定量分析,设计了集手动样本分配、核酸扩增和产物检测于一体的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实现目标物的快速绝对定量检测。所构建的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包括液滴生成区和液滴存储区,总计64个并行出口以提高液滴生成速率,25μL样品可在2 min内完成分配。该芯片对离散相(核酸样品)流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当流速从100μL/hr增加到900μL/hr时,得到液滴的直径均在88-90μm区间内,为手动分配样品提供可能,摆脱了传统样品分配过程对精密设备的依赖。为了实现双重数字LAMP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法进行产物检测。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所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上可实现DNA浓度从19.8到1980 copies/μL的数字LAMP检测,检测限为19.8 copies/μL(2.5 pg/μL)。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荧光基团分别对大肠杆菌DNA和λ噬菌体DNA的LAMP引物FIP进行修饰,实现两者同时绝对定量检测;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DNA存在的情况下,相同λ噬菌体DNA浓度的测量值几乎保持一致,CV仅为4.54%。研究表明,该微流控芯片可为研发简便快速的便携式数字核酸检测系统提供硬件支持。

熊桃[5](2021)在《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和有性生殖研究》文中指出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是我国柑橘上的一种优势间座壳属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柑橘黑点病在我国柑橘产区广泛分布,可为害所有柑橘栽培品种,导致果实的外观品质下降和销售受阻,进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国柑橘上最为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和有性生殖情况,从而为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筛选了14个具有多态性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位点,从我国福建省、贵州省、江西省、浙江省和湖南省共收集了368株柑橘间座壳菌。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柑橘间座壳菌在地域、果园和单株树空间尺度上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同时根据交配型基因确定了柑橘间座壳菌的有性生殖方式,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上柑橘间座壳菌的交配型分布情况和生殖模式以及两种交配型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柑橘间座壳菌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地域、果园和单株树空间尺度上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409、0.348和0.36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0.787、0.684和0.681。5个省份中,福建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浙江亚群体次之,二者的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638和0.569,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252和1.132。湖南、江西和贵州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接近,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介于0.403~0.424和0.839~0.874。2.AMOVA(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分析表明,柑橘间座壳菌在不同省份间(P=0.001)及同一地区不同果园间(P=0.001)具有显着的遗传差异,而在同一果园内不同果树间不存在显着遗传差异(P=0.240)。Phi PT值,PCA(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及MSN(Minimun spanning network)分析表明,5个省份柑橘间座壳菌亚群体间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0.082≤Phi PT≤0.440,P<0.001),被分为两大遗传组群,其中湖南、江西和贵州亚群体属于一个组群,福建和浙江亚群体属于另一个组群。STUCTURE分析发现5个省份的柑橘间座壳菌中共有两个遗传类群(Genetic cluster)(K=2),且两个类群不均匀地分布于各省中。类群1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类群2主要分布于湖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中,两个类群在浙江省的分布比例接近。因此,5个省份亚群体间存在着不频繁的基因流,其中贵州、江西和湖南亚群体间的基因流较强,但它们与福建和浙江亚群体间的基因流较弱。3.AMOVA分析表明,分布于地理亚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显着高于寄主亚群体间。MSN结果表明,柑橘间座壳不存在显着的寄主相关性遗传分化现象,但可按照地理来源形成不同的遗传聚类。Mantel分析表明,柑橘间座壳菌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地域尺度:r=0.7228,P=0.001;果园尺度:r=0.124,P=0.003)。因此,柑橘间座壳菌的遗传变异受寄主影响很小,而地理隔离导致的基因流阻断可能是影响柑橘间座壳菌群体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4.柑橘间座壳菌是异宗配合真菌。不同省份、单个果园、单棵树上均同时存在两种交配型,且分布比例接近1:1;单张叶片和单个果实上也同时存在两种交配型菌株;不同空间尺度上分别有4个省份,3个果园和4个果树亚群体可以接受连锁平衡零假设;两种交配型亚群体具有较高且相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群体间不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同一果园中不同橘树间不存在共享MLG(Multilocus genotypes),同一叶片和同一果实上存在大量不同的MLG。由此,我们推测果园中柑橘间座菌的有性生殖频繁发生,子囊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真[6](2021)在《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及分子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由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引起的柑橘褪绿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病毒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嫁接和苗木传播,可侵染大部分柑橘品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土耳其东地中海区域首次发现柑橘褪绿矮缩病以来,目前在泰国也有该病的发生报道。虽然前期研究显示,CCDaV仅在中国云南瑞丽的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上零星发生。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柑橘生产国之间的柑橘苗木交流频繁,柑橘病毒随苗木传播的风险加大,对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柑橘褪绿矮缩病的监控。目前柑橘病毒鉴定的常用方法有指示植物鉴定法、血清学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但这些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对未知病毒进行鉴定。近年来发展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能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能快速、灵敏地鉴定已知病毒和新病毒。前期我们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出现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红宝石柚(C.grandis)样品,病株叶片表现出严重卷曲、畸形、黄化和“V”形缺口等症状,感病红宝石柚植株矮化、果实变小,给当地柑橘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对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学鉴定的方法明确了引起红宝石柚发病的病毒种类,进而对其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和分子特性进行研究,掌握了该病原在中国柑橘种植省份的地理分布和遗传演化。同时,原核表达CCDaV外壳蛋白的保守序列,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田间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引起红宝石柚发病的病原。本研究对从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采集的红宝石柚样品进行了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柑橘鳞皮病毒(Citrus psorosis virus,CPs V)、温州蜜柑矮缩病毒(Satsuma dwarf virus,SD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这7种常见柑橘病毒类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进而提取显症红宝石柚样品的总RNA进行RNA-seq分析,结果表明,在转录组数据库中仅比对到CCDaV 1种植物病毒。PCR验证证实,该毒株为CCDaV,其与之前已经报道的12株CCDaV分离株基因组结构一致,核苷酸相似性为99.5%-99.6%,将其嫁接至三红蜜柚(C.grandis)和红宝石柚3个月后嫰叶表现出“V”形缺口、畸形、反卷和黄化等症状。由此明确CCDaV是引起红宝石柚叶片卷曲、畸形、黄化和植株矮化的主要病因。2)掌握了CCDaV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遗传演化。本研究于2017年至2019年间,从中国11个柑橘主要生产省份的145个果园中采集了1 772份柑橘样品并同时在果园中观察样品的症状。通过PCR检测发现,一共有134份样品检测到CCDaV,其中73份阳性样品来自云南(共检测了704份样品),60份阳性样品来自广西(共检测了195份样品),1份阳性样品来自广东(共检测了136份样品)。此外,采自四川的196份样品、湖南的140份样品、江西的146份样品、重庆的127份样品、福建的54份样品、浙江的40份样品,湖北的18份样品和贵州的16份样品中都未检测到CCDaV。在被调查的柑橘品种中,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红宝石柚,为50.8%(61/120),其次依次是泰国青柚(C.grandis)(6/25),尤力克柠檬(57/274),墨西哥莱檬(C.aurantifolia)(5/25),塔希提莱檬(C.aurantifolia)(4/22)和三红蜜柚(1/31)。在269份甜橙、1份酸橙、266份杂柑,169份宽皮柑橘、2份枳、3份野生柑橘和19份金柑样品中均没有检测到CCDaV。此外,CCDaV在红宝石柚、泰国青柚和三红蜜柚新梢上产生的症状较其在尤力克柠檬上更为严重,除产生典型的“V”型叶,叶片扭曲、畸形,黄化外,CCDaV在上述3种柚类品种上还能产生严重的脉明症状。根据地理来源和品种随机选取17个CCDaV分离株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15个CCDaV分离株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32个CCDaV分离株基因组结构一致,核苷酸相似性为98.98%-99.9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32个CCDaV分离株被划分成了4个不同的类群,根据地理来源,中国和土耳其的CCDaV分离株属于不同的类群,泰国的Tha30分离株与来自土耳其的CCDaV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第一组;泰国的Tha1-17和Tha1-19分离株与中国的红宝石柚,泰国青柚,三红蜜柚的CCDaV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第二组;云南省瑞丽市的YN-EL-9和YN-EL-19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第三组;云南省瑞丽市的其余CCDaV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第四组。3)制备了CCDaV单克隆抗体。为填补CCDaV在血清学方面研究的空白,进而为建立田间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CCDaV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结构域为靶标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并测定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显示,CCDaV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好,可对田间样品进行检测。

林正雨,陈强,邓良基,李晓,何鹏,廖桂堂,费建波[7](2021)在《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变迁及其驱动因素》文中认为综合运用产业集中度、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产业重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中国柑橘生产空间演变特征,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8-2015年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呈现扩张态势,可分为急剧增长期(1978-1991年)、低速增长期(1992-2000年)、稳步增长期(2001-2015年)。中国柑橘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具有"北冷南热"的空间结构。柑橘生产空间在省域尺度上具有显着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呈现显着的地理集聚现象,且集聚呈现先急剧下降,其后再波动上升的变化过程。自2000年起,生产空间重心持续性向西南向迁移,"西移南扩"的迁移趋势明显。中国柑橘生产空间从最初的自然驱动,逐步转向为"自然-社会"驱动。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着中国柑橘生产的基础空间,社会经济因素是柑橘生产空间变迁的重要原因。在市场区位因素中,道路运输、水果消费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显着的正向效应,路网密度提高,提升了产区的经济区位,居民收入的提高扩大了柑橘消费需求,因此每提高1%,柑橘面积分别增加0.192%和0.107%。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投入、水利灌溉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正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分别增加0.934%和0.094%。在社会经济因素中,非农就业机会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强烈的负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减少1.365%。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正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增加0.058%。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向效应,间接效应为正向效应,意味着在分配有限土地资源的博弈中,本地土地首先要满足粮食安全,因此抑制柑橘面积增加。而邻近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提高,通过粮食流通能够满足本地粮食安全,促进柑橘面积增加。

钱程[8](2021)在《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酸检测技术是以生物体内的核酸为靶标进行分析的检测手段。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控、临床诊断、遗传分析等众多领域。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核酸检测技术一般包含提取、扩增和检测三个基本环节。目前,已知的核酸检测技术或是需要复杂的样本提取操作、或是需要耗时冗长的扩增环节、或是需要毒性较大的凝胶电泳鉴定等,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为了能够将该技术更好的在实际使用场合中进行推广,本论文从该技术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建立了集荧光可视化、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的核酸分析平台。论文中选取了三种重要的感染于常见农副产品的动植物病菌作为应用对象,将所建立的分析平台用于对这些病菌的快速检测以评估其实际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论文建立了集核酸快速提取、快速PCR扩增、终点肉眼检测于一体的高效核酸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虾传染性皮下组织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的检测。为了尽可能简化核酸检测的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本论文分别从提取、扩增、检测的三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先,论文中引入了碱裂解法用以快速获取核酸样本,将繁琐的核酸提纯环节缩短到仅需3 min即可完成;其次,引入了快速PCR体系,通过对“平衡范例方程”的理解和探索,将传统的三温区PCR循环简化为动态双温区进行,成功地将本需要2 h的PCR扩增环节缩短到10 min以内;接着,引入了分子信标技术,通过对其结构的研究,设计了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探针体系,实现了在常温下对靶标核酸的肉眼荧光可视化结果判读。此外,通过改变分子信标末端的荧光标记,实现了在同一反应管内对两种不同靶标核酸的高灵敏度双重检测。该分析平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充分用于虾苗的IHHNV感染情况的初筛和周期性复检,其低成本、易操作的特性也十分适宜现场检测的应用,该病毒在对虾养殖产业中危害巨大,连年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基于该分析平台的方法可以实现在15 min内对虾苗样本中的IHHNV靶标进行快速可视化分析,检测限达到每反应1000拷贝。与现行国标方案相比,将检测时间从3 h缩短到仅需15 min,并且减少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2)论文建立了集防止核酸污染、恒温扩增、荧光可视化终点检测为一体的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柑橘黄龙病病菌的快速检测。论文中引入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CRISPR/Cas系统的探索,验证了Cas12a效应蛋白尚未被报道的新PAM序列“UUUN”。基于此新PAM序列,论文中进一步引入了利用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DNA Glycosylase,UDG)体系来实现防止核酸扩增子气溶胶污染的方案,解决了核酸检测领域的这一痛点。此外,用更为便携和快捷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代替国标采用的PCR方法,可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检测流程的时间并减少对复杂温控仪器的需求。利用CRISPR/Cas体系的高特异性,当特殊设计的cr RNA与靶标黄龙病病菌的核酸配对后会与Cas12a效应蛋白形成复合体,从而激活该蛋白的旁路切割活性,使得体系中带有荧光标记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被切割降解,进而导致荧光信号的释放,实现荧光可视化的高灵敏度检测。该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柑橘养殖产业影响颇大的的柑橘黄龙病的致病菌——黄龙病病菌(Cirtus huanglongbing,HLB)每反应10拷贝的高灵敏度检测,其检测限相较传统的嵌入式染料方法提高了约100倍。(3)论文建立了针对组分复杂样本的免核酸提纯分析方案,并结合玻璃化手段为热敏感的酶类试剂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储藏思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使用性能,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以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肆虐的非洲猪瘟疫情的病原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为应用对象,建立了基于玻璃化CRISPR体系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基于对CRISPR体系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探索和相关研究结果,论文中进一步尝试省略样本提纯的繁琐步骤,对全血样本不进行任何预处理直接对其中的核酸靶标进行检测。通过对三种常用的具有链置换功能的Bst DNA聚合酶的实验探究,筛选出了最适宜的酶种,用以对未经处理的原始全血样本进行直接扩增,并进行后续的可视化检测。此外,为了更好地将LAMP扩增体系与热敏感的CRISPR体系兼容于同一反应管中,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探索了以普鲁兰糖和海藻糖作为保护剂,通过玻璃化的方法,将液态的CRISPR试剂脱水成膜的手段来实现其较长时间的稳定储存。基于该方法,经过老化加速试验的测试,原本需要低温储存环境的CRISPR体系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储藏180天。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热敏感的酶类试剂对于储存环境的超低温要求,并且可以大大节省其远距离冷链运输的成本。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家猪全血样本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每反应100拷贝级别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整个检测过程都可以在便携的装置上完成,实现“从样本到结果”的直观输出。

祁春节,顾雨檬,曾彦[9](2021)在《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新发展阶段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划分为起步发展(1999年之前)、稳步发展(1999-2007年)和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3个阶段,回顾了各阶段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从生产与产业技术经济、消费流通与市场、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和产业宏观发展与政策4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集中在技术经济分析、市场价格分析、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和产业宏观发展等多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不断深入,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丰富。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柑橘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路径、供需适配性、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柑橘产业经济数据库建设和产销预警预测研究等。

车衎晨[10](2021)在《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调查研究 ——以荻港村等五个村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保护和发展乡村聚落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杭嘉湖平原乡村的聚落景观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但其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理论体系和案例归纳总结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选取了5处杭嘉湖平原乡村进行聚景观落调研,采用进行实地调研测绘、样本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如下成果与结论,以期为今后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改造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1)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纳总结为:以农为核,以田为底,农田连片;以水为脉,以路为骨,水路成网;以宅为群,随田散居,田宅镶嵌,形成集“田-水-林-宅”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乡村聚落以团状、带状为主,散点状为辅,均沿着道路、水系聚集分布。农业景观是其景观的核心,植物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点、线、面”形态分布,凸显自然野趣。建筑保留少量的徽派风格,现代别墅成为新建民居最常见的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地域特征。历史人文深渊,具有鲜明的“水文化”同源性,且各具特色。(2)此外,不同建设程度乡村聚落景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程度较高的乡村聚落呈自由布局,且实现了传统农业经济向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转型,其植物景观丰富度与观赏性更强,其建筑形式更具地域特征,其文化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传承;而建设程度中等的乡村聚落呈规则式布局;农业规模化发展,且建筑形式单一,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尚未体系化;而建设程度较低的乡村聚落仍保留着自由分布的聚落形态,在农业经济、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及文化传承发展上都未达到一定水平。(3)因此,针对上述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的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今后的乡村聚落改造建设的优化策略:1、统筹布局聚落空间;2、转型发展农业产业;3、重点打造主题植物景观;4、统筹更新建筑风貌;5、挖掘传承文化资源,最终实现乡村聚落景观的宜居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柑橘产业研究现状
    1.1 关于柑橘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研究
    1.2 关于柑橘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1.3 关于柑橘产业振兴政策创新的研究
2 重庆市与全国柑橘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2.1 测度指标与数据来源
        2.1.1 资源禀赋系数
        2.1.2 综合比较优势
        2.1.3 数据来源
    2.2 比较优势分析
        2.2.1 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2.2.2 效率比较优势分析
        2.2.3 规模比较优势分析
        2.2.4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3 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各区(县)比较优势分析
    3.1 测试方法与数据来源
        3.1.1 数据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比较优势分析
        3.2.1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3.2.2 集中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3.3.2 资源禀赋系数分析
        3.3.3 集中度分析
4 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振兴路径探析
    4.1 振兴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条件具备
        4.1.1 区位优势独特
        4.1.2 基础优势凸显
        4.1.3 品牌优势响亮
        4.1.4 市场优势广阔
    4.2 振兴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产业路径可循
        4.2.1 定位“三生”统一,实现柑橘产业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三品”提升,满足柑橘产业市场需求
        4.2.3 推进“三产”融合,拓展柑橘产业多种功能
        4.2.4 倡议“三家”结合,助推柑橘产业振兴发展

(3)吴耕民的园艺学实践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目的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方法
    0.4 研究综述
    0.5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吴耕民的学术历程
    1.1 求学之路
    1.2 留学深造
    1.3 教研耕耘
第二章 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实践
    2.1 蔬菜品种及技术的引进与调查
    2.2 蔬菜技术的改进
    2.3 湄潭的丰产栽培试验
    2.4 指导工农生产
第三章 吴耕民的果树园艺实践
    3.1 果树品种和技术的引进与调查
    3.2 果树修剪研究
    3.3 果树分类研究
    3.4 果树命名研究
    3.5 果树生产技术和科普
第四章 吴耕民对园艺学科建设的贡献
    4.1 创建园艺系
    4.2 编着专业教材
    4.3 参与研究社团的创建
    4.4 创设园艺试验机构
第五章 吴耕民园艺学思想浅析
    5.1 易地栽培思想
    5.2 现实关怀思想
    5.3 教研践行思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1.2 柑橘黄龙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1.2.1 快速双温PCR技术
        1.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2.3 数字核酸扩增技术
    1.3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
        1.3.1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概述
        1.3.2 商业化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1.3.3 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1.4.1 快速PCR系统
        1.4.2 便携式实时等温核酸检测系统
        1.4.3 数字LAMP检测系统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快速双温PCR系统及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建立
    2.1 引言
    2.2 系统功能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结构设计
        2.3.2 系统硬件设计
        2.3.3 系统软件设计
    2.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2.4.1 材料和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快速双温PCR装置性能评估
        2.5.2 可视化荧光检测装置可行性评估
        2.5.3 快速双温PCR扩增及可视化系统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重实时荧光便携式等温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检测系统功能
    3.3 检测系统设计
        3.3.1 系统硬件设计
        3.3.2 系统软件设计
        3.3.3 系统外观设计
    3.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3.4.1 材料和试剂
        3.4.2 仪器设备
        3.4.3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便携式系统性能评估
        3.5.2 柑橘黄龙病Las型实际样品测量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重数字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研究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微流控芯片研发
        4.2.1 双重数字LAMP芯片功能
        4.2.2 双重数字LAMP芯片设计
    4.3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4.3.1 材料和试剂
        4.3.2 仪器设备
        4.3.3 芯片制作
        4.3.4 系统评估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数字微流控芯片性能评估
        4.4.2 数字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
        4.4.3 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和有性生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柑橘间座壳菌
        1.1 柑橘间座壳菌的分类地位及培养性状
        1.2 柑橘间座壳菌的危害性
        1.3 柑橘黑点病的症状及其危害
        1.4 柑橘黑点病的病害循环
        1.5 柑橘黑点病的发病因素
        1.6 柑橘黑点病的防治
    2.植物病原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2.1 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意义
        2.2 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内容
        2.3 应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分子标记
    3.真菌的有性生殖
        3.1 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3.2 有性生殖的方式
        3.3 交配基因座结构
        3.4 有性生殖的研究方法
    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柑橘黑点病材料的收集以及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 柑橘间座壳菌的鉴定
        2.3 SSR位点的筛选及引物的合成
        2.4 SSR位点的扩增
        2.5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收集与群体建立
        3.2 SSR位点的筛选
        3.3 14 个SSR位点的多态性
        3.4 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3.5 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3.6 柑橘间座壳菌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寄主和地理的相关性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柑橘间座壳菌的有性生殖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柑橘间座壳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拼接与注释
        2.2 柑橘间座壳菌交配型基因座结构的确定
        2.3 柑橘间座菌菌株的交配型鉴定
        2.4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柑橘间座壳菌的有性生殖方式及交配型基因结构
        3.2 不同空间尺度上两种交配型的分布比例
        3.3 不同空间尺度上群体的连锁不平衡和重组情况
        3.4 两个遗传类群的交配型比例及连锁不平衡和重组情况
        3.5 两种交配型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4.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待研究的问题
    1.全文总结
    2.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6)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及分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
    1.2 柑橘病毒病发生概况
    1.3 柑橘褪绿矮缩病(Citrus chlorotic dwarf disease)
        1.3.1 病原及其研究历史
        1.3.2 分类地位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1.3.3 发生分布及变异
        1.3.4 寄主范围及致病力差异
        1.3.5 传播方式
        1.3.6 检测方法
        1.3.7 防治方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红宝石柚褪绿病病原鉴定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实验试剂及储备液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Trizol法提取柑橘总RNA
        3.2.2 常见柑橘病毒病检测
        3.2.3 转录组建库测序及原始数据分析
        3.2.4 CTAB法提取柑橘总DNA
        3.2.5 引物合成
        3.2.6 PCR反应
        3.2.7 目的条带的克隆纯化
        3.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9 生物学验证
    3.3 结果分析
        3.3.1 常见柑橘病毒RT-PCR检测结果
        3.3.2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3.3.3 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3.3.4 基因组分析
        3.3.5 生物学验证
    3.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及分子特性研究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4.1.1 样品来源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及储备液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在果园中观察症状
        4.2.2 CTAB法提取柑橘总DNA
        4.2.3 引物合成
        4.2.4 PCR检测
        4.2.5 基因组全长扩增
        4.2.6 目的条带的克隆纯化
        4.2.7 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田间调查结果
        4.3.2 症状观察
        4.3.3 基因组序列分析
        4.3.4 系统进化分析
    4.5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实验试剂及储备液配制
    5.2 试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克隆纯化目的片段
        5.2.3 双酶切重组质粒及测序验证
        5.2.4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5.2.5 原核表达及纯化
        5.2.6 单克隆抗体制备
        5.2.7 效价评估
        5.2.8 特异性验证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壳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
        5.3.2 目的片段克隆纯化
        5.3.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5.3.4 原核表达及纯化
        5.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3.6 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及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7)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变迁及其驱动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产业集中度
        1.1.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1.3 产业重心模型
        1.1.4 空间面板模型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柑橘生产空间的时序特征
        2.1.1 柑橘生产空间的时序变化
        2.1.2 柑橘生产空间集聚的时序变化
    2.2 柑橘生产空间的分异特征
        2.2.1 柑橘生产空间的分布特征
        2.2.2 空间关联格局变化
        2.2.3 重心迁移变化
    2.3 柑橘生产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分析
        2.3.1 研究假设与变量说明
        2.3.2 空间面板模型的检验和选择
        2.3.3 回归结果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核酸检测技术在分子诊断方面的应用
        1.1.2 农副产品中动植物病菌快速检测的重要性
        1.1.3 本节小结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1.2.1 核酸提取
        1.2.2 核酸扩增
        1.2.3 核酸扩增子检测
        1.2.4 本节小结
    1.3 新型核酸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核酸气溶胶污染防止办法
        1.3.2 快速PCR技术的应用
        1.3.3 免扩增的核酸分析方法
        1.3.4 新型探针技术的应用
        1.3.5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1.3.6 本节小结
    1.4 核酸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分子信标和快速PCR的双重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对虾IHHNV病毒标准PCR检测方法建立
        2.3.2 快速PCR体系循环时间参数探索
        2.3.3 分子信标用于可视化检测条件探索
        2.3.4 可视化检测平台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估
        2.3.5 可视化检测平台应用于双重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防污染核酸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和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针对柑橘黄龙病菌的LAMP扩增体系
        3.3.2 Cas12a效应蛋白新PAM序列可行性分析
        3.3.3 基于Cas12a效应蛋白的荧光可视化检测体系
        3.3.4 基于UDG酶消解的防污染核酸检测体系
        3.3.5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的搭建
        3.3.6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灵敏度评估
        3.3.7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柑橘黄龙病菌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玻璃化CRISPR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LAMP扩增体系
        4.3.2 免样本提取的恒温核酸扩增体系
        4.3.3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CRISPR/Cas12a检测体系
        4.3.4 普鲁兰糖和海藻糖用于对CRISPR体系的保护
        4.3.5 玻璃化的CRISPR薄膜加速老化试验
        4.3.6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搭建
        4.3.7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发展历程
    1.1 起步发展阶段(1999年之前)
    1.2 稳步发展阶段(1999—2007年)
    1.3 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2 我国柑橘产业经济各研究方向主要进展
    2.1 生产与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1)技术经济分析。
        2)生产技术效率测算。
        3)其他生产与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2.2 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
        1)市场研究。
        2)流通研究。
        3)消费研究。
    2.3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研究
        1)出口现状及贸易格局研究。
        2)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
        3)关于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产业宏观发展与政策研究
        1)柑橘产业结构。
        2)柑橘产业集聚。
        3)产业竞争力。
        4)柑橘支持政策。
3 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展望

(10)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调查研究 ——以荻港村等五个村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杭嘉湖平原
        1.3.2 乡村聚落
        1.3.3 乡村聚落景观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1.4.2 国内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1.4.3 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查阅
        1.6.2 实地调研
        1.6.3 访谈调查
        1.6.4 对比分析
    1.7 研究范围和对象
        1.7.1 研究范围
        1.7.2 研究对象
    1.8 研究样地概况
        1.8.1 荻港村
        1.8.2 小古城村
        1.8.3 东浜头村
        1.8.4 普光村
        1.8.5 三桥村
    1.9 技术路线
2 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1 杭嘉湖平原山水格局及聚落形态
        2.1.1 杭嘉湖平原山水格局
        2.1.2 乡村聚落形态分类
    2.2 荻港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2.1 空间格局
        2.2.2 农业景观
        2.2.3 植物景观
        2.2.4 建筑景观
        2.2.5 历史人文
    2.3 小古城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3.1 空间格局
        2.3.2 农业景观
        2.3.3 植物景观
        2.3.4 建筑景观
        2.3.5 历史人文
    2.4 东浜头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4.1 空间格局
        2.4.2 农业景观
        2.4.3 植物景观
        2.4.4 建筑景观
        2.4.5 历史人文
    2.5 普光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5.1 空间格局
        2.5.2 农业景观
        2.5.3 植物景观
        2.5.4 建筑景观
        2.5.5 历史人文
    2.6 三桥村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6.1 空间格局
        2.6.2 农业景观
        2.6.3 植物景观
        2.6.4 建筑景观
        2.6.5 历史人文
3 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特征比较
    3.1 空间格局
        3.1.1 共性
        3.1.2 差异
    3.2 农业景观
        3.2.1 共性
        3.2.2 差异
    3.3 植物景观
        3.3.1 共性
        3.3.2 差异
    3.4 建筑景观
        3.4.1 共性
        3.4.2 差异
    3.5 历史人文
        3.5.1 共性
        3.5.2 差异
4 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
    4.1 无序扩张的空间格局,需整合资源,进行统筹布局
    4.2 较单一化的农业景观,需转型产业,提升整体观感
    4.3 特色缺乏的植物景观,需丰富树种,注重亮点打造
    4.4 风貌杂乱的建筑景观,需统筹风貌,推动自我更新
    4.5 逐渐淡化的人文景观,需挖掘凝练,实现活化传承
5 总结与讨论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杭嘉湖地区乡村常见木本植物名录
附录 B 杭嘉湖地区乡村常见水生草本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比较优势与振兴路径探析[J]. 谭明交,刘琴. 中国果树, 2021(10)
  •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川渝柑橘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J]. 蒋开屏.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1(04)
  • [3]吴耕民的园艺学实践与思想研究[D]. 裴家兴. 山西大学, 2021(12)
  • [4]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D]. 吴翠. 浙江大学, 2021(01)
  • [5]柑橘间座壳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和有性生殖研究[D]. 熊桃. 浙江大学, 2021(01)
  • [6]柑橘褪绿矮缩病毒在中国的发生分布及分子特性研究[D]. 杨真. 西南大学, 2021(01)
  • [7]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变迁及其驱动因素[J]. 林正雨,陈强,邓良基,李晓,何鹏,廖桂堂,费建波. 热带地理, 2021(02)
  • [8]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D]. 钱程. 浙江大学, 2021(01)
  • [9]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J]. 祁春节,顾雨檬,曾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1)
  • [10]杭嘉湖平原乡村聚落景观调查研究 ——以荻港村等五个村庄为例[D]. 车衎晨.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浙江柑橘产业形成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