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牙龈痛一例

先天性牙龈痛一例

一、先天性牙龈痛1例(论文文献综述)

全泉[1](2021)在《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成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析前牙牙列缺损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6例前牙牙列缺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13例,常规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常规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修复前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修复后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46.15%,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满意度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牙牙列缺损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语言、咀嚼以及固定功能,且能降低牙龈酸痛等并发症,提升外观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杨绍滨[2](2019)在《EGCG对人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冷酶消化法,从牙源性角化囊肿囊壁组织分离得到上皮细胞,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原代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广谱角蛋白(CK)、角蛋白10(CK10)、角蛋白14(CK14)以及间充质细胞表面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分别用0、20、40、80、160、320μmol/L EGCG溶液处理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实验分组设计为对照组(0μmol/L),EGCG低、中、高浓度组(20、160、320μmol/L),分别处理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Wnt/JN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FZD3和JNK3的表达。以正常人口腔角质细胞(HOKs)作为对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培养并传代至3-4代。原代培养的细胞呈多边形,密集排列呈瓦片样外观。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K,CK10,CK14表达阳性,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阴性。0、20、40、80、160、320μmol/L EGCG分别处理OKC上皮细胞和HOK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EGCG作用48 h,OKC上皮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58.7μmol/L,而HO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82.1μmol/L。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中(160μmol/L)、高(320μmol/L)浓度EGCG可使OKC上皮细胞sub-G0和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而高浓度(320μmol/L)EGCG可增加HOK细胞sub-G0和G0/G1期细胞的比例,减少S和G2/M期细胞的比例(P<0.05),产生明显的G1期阻滞现象。EGCG低、中、高浓度组(20、160、320μmol/L)OKC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而高浓度组(320μmol/L)HOK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OKC上皮细胞Wnt/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ZD3和JNK3的表达量较HOK细胞上调(P<0.05)。中(160μmol/L)、高(320μmol/L)浓度EGCG处理OKC上皮细胞48 h后,FZD3和JNK3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而高浓度(320μmol/L)EGCG也能显着下调HOK细胞FZD3和JNK3的表达量(P<0.05)。结论:EGCG对OKC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ZD3和JNK3的表达有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EGCG选择性抑制OKC上皮细胞增殖,但对正常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EGCG对正常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

朱亚桥[3](2018)在《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牙龈瘤是牙龈上生长的局限性反应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损,具有肿瘤外形,但不具备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它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如局部慢性微小刺激、外伤性损伤、激素改变或某些种类药物。牙龈瘤最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有两个方面不足。(一)手术治疗后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没有彻底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或者是手术区再次损伤。(二)软组织缺损:在前牙区,会造成美学缺陷;在后牙区,软组织缺损会带来附着龈宽度不足,水平性食物嵌塞。为预防手术治疗后复发,术前可通过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去除局部微小刺激因素,提高术者操作水平以达到彻底手术治疗,严格医嘱避免术区再次损伤。然而,术者无法预防手术切除牙龈瘤后导致软组织缺损。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求一种治疗方法,在消除局部微小刺激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牙龈瘤,该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软组织,尽量避免术后软组织缺损。本研究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牙龈瘤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上皮层和结缔组织的组织学变化,为临床上治疗牙龈瘤的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探求一种改良的手术方式,即非整体切除牙龈瘤,能保留更多的角化牙龈组织;第三部分探求了一种牙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妊娠期龈瘤,给予瘤体过大,术后组织缺损过多,不能/愿承受手术者多一种治疗的选择。依据上述研究,提出了牙龈瘤临床治疗的策略。第一部分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组织学变化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惠州市口腔院牙周科门诊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的患者,每类各15例,共30例。血管性龈瘤组别中,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29.8±1.8岁。纤维性龈瘤组别中,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4.5±2.4岁。其中,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的病例分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例患者:第一组初诊时手术切除;第二组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手术切除;第三组经过牙周治疗后2~3月手术切除。检测两组患牙的如下指标:1.基线资料(1)初诊时出血指数,瘤体分布位点,瘤体直径大小;2.形态学检查(2)HE染色后上皮厚度及上皮层细胞的变化;(3)结缔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4)结缔组织胶原纤维面积;3.炎细胞检查(5)结缔组织CD45阳性细胞表达;(6)结缔组织巨噬细胞表达;4.免疫组化检查(7)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TNF-α表达;(8)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IL-10表达;(9)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TGF-β1表达。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初诊时龈瘤分布位点、出血指数、龈瘤直径大小等基线资料;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出血指数、龈瘤直径大小;手术切除组织CD45阳性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达、TNF-α表达、IL-10表达、TGF-β1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胶原纤维密度面积、上皮厚度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初诊基线资料比较1.1龈瘤分布位点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龈瘤位点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瘤体直径大小比较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瘤体直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出血指数比较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后指标2.1 HE染色结果2.1.1形态学描述血管性龈瘤组别中,初诊时上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数多,主要是棘层细胞;上皮间水肿液聚集,棘细胞间隙加宽,表现为“海绵形成”;增厚的棘细胞层不规则,伴上皮钉突延长;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当牙龈瘤表面发生溃疡时,溃疡区域上皮细胞完全脱落,下方为大量的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上皮细胞层数减少,主要表现为棘层细胞减少;基底细胞排列致密。牙周基础治疗后2~3月,上皮细胞层数减少,基底细胞排列更加致密,各层细胞轮廓清晰,上皮钉突浅。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时上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细胞间隙增宽,表现为“海绵形成”;基底细胞排列致密,棘层细胞位于基底层浅层,层次最多;颗粒层细胞胞核浓缩,染色深;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及2~3月,棘层细胞间隙正常,各层细胞轮廓清晰。2.1.2上皮厚度测量血管性龈瘤组别中,牙周基础治疗后上皮厚度逐渐减小,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基础治疗后1~2月、基础治疗后2~3月上皮厚度无明显变化,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微血管密度计数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微血管密度计数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2.3胶原纤维面积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胶原纤维面积逐渐增多,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周基础治疗后2~3月,血管性龈瘤胶原纤维面积低于正常牙龈;而纤维性龈瘤胶原纤维面积高于正常牙龈。2.4 CD45阳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CD45阳性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巨噬细胞在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炎症发展期,巨噬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大量表达,TNF-α和IL-10大量表达,提示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和M2表型均升高;牙周基础治疗后,巨噬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TNF-α表达逐渐下降,IL-10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在炎症控制期,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和M2表型均降低。2.6 TNF-α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TNF-α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 IL-10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血管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TGF-β1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TGF-β1在血管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牙龈瘤炎症未控制切除标本,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表型均升高;牙周基础治疗后,炎症控制切除标本,巨噬细胞M1、M2表型均下降。2,炎症控制标本较炎症未控制标本,血管性龈瘤上皮层细胞层数减少,上皮厚度减少,上皮形态逐渐正常。为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术提供了组织学依据。3,牙龈瘤炎症控制标本较炎症未控制标本,结缔组织层微血管密度计数下降,胶原纤维面积升高。第二部分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价传统手术和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临床诊断为牙龈瘤的患者33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7名,女11名,平均年龄35.3±3.2岁;实验组中,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39.7±1.9岁。手术前均行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除牙龈瘤;实验组采用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实验组具体操作是:牙龈瘤患区局部浸润麻醉,在瘤体区及周围牙龈处行沟内切口,翻全厚瓣,暴露患牙牙根面及牙槽骨,彻底刮除周围肉芽组织,去除患牙牙周膜及局部刺激物,根面平整,牙槽骨外形修整;切除瘤体病变增生部分,用微创组织剪修整瘤体组织外形,保留瘤体上皮及部分结缔组织,厚度约0.5 mm,保留的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大小正好覆盖术区创面,复位缝合。检测两组患处的如下指标:1、牙龈瘤位点;2、牙龈瘤瘤体直径大小;3、用VAS量化表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感;4、术前、术后12周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5、术后12周牙龈退缩;6、术后12周牙龈乳头充盈指数;7、术后12周角化龈宽度变化值;8、用VAS量化表记录患者术后满意度;9、术后1~3年复发率。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的基线资料:患者年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直径大小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性别对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位点分布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的数据:两组间的角化龈宽度变化,牙龈退缩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龈乳头充盈指数,术前术后菌斑指数,术前术后出血指数,术后疼痛VAS,术后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分布位点,瘤体直径,术前出血指数以及术前菌斑指数,经统计分析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1)对照组男7名,女11名;实验组男6名,女9名;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平均年龄35.3±3.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9.7± 1.9,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传统手术的18个患者,瘤体位于上颌11例,位于下颌7例;上颌前牙9例,上颌后牙4例,下颌前牙3例,下颌后牙4例;唇颊侧15例,舌腭侧5例。实验组15个患者,瘤体位于上颌10例,位于下颌5例;上颌前牙8例,占上颌后牙3例;下颌前牙2例,下颌后牙4例;唇颊侧10例,舌腭侧7例。两组采取卡方检验,位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瘤体平均直径是11.4±0.9 mm,实验组瘤体平均直径是10.5±1.1 mm,瘤体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患者治疗后疼痛感,实验组疼痛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周牙龈退缩,实验组0.77±0.16mm,对照组2.69±0.48mm,实验组牙龈退缩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2周牙龈乳头充盈指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中,术后对比术前增加角化龈的宽度是3.00±0.28 mm。对照组中,术后对比术前增加角化龈的宽度是1.08±0.13 mm。实验组角化龈增加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3年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均没有发现复发。结论:对于牙龈瘤的手术治疗,相比较传统手术切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方式明显减少了术后软组织缺损,术后牙龈充盈度更好,在1~3年的观察期内,没有发现复发病例。提示在掌握严格适应症条件下,在标准的手术指导下,对于牙龈瘤的治疗,非整体切除手术可以比传统手术切除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大规模推广前,大样本研究和长期疗效随访仍然必要。第三部分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目的: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妊娠期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5名诊断为妊娠期龈瘤的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此研究。患者分娩后2~6月牙龈瘤仍然没有消退,就诊。记录瘤体出现时间,瘤体所在患牙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瘤体直径大小。所有患者先接受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之后每3~6月行牙周支持治疗,并记录治疗后3月、6月、12月患牙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病例随访1~5年。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USA),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孕期发病时间,瘤体部位,瘤体直径,瘤体消退时间,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12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两独立样本,分别采用秩和检验,a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消退时间与瘤体直径大小、瘤体位点以及患者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检验。结果:25名患者中,年龄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27.1±3.1岁。2例出现在孕期1~3个月,18例发生在孕期4~6个月,5例出现在孕期8~10个月。18例瘤体发生在上颌,经过口腔卫生指导、菌斑控制、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支持治疗,在没有手术的情况下,瘤体完全消退。其中,3例瘤体直径小于5mm,治疗后消退平均时间为3.6 m,4例瘤体直径为5-10 mm,消退平均时间为7.5 m,11例瘤体直径为10~15 mm,消退平均时间为10.2 m,6例瘤体直径为15~20 mm,消退时间为15 m,1例瘤体直径大于20 mm,消退时间为22 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月、6月、12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瘤体消退时间与瘤体直径大小直接相关,与瘤体位点及患者年龄没有相关性。在1~5年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复发的病例。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妊娠后妊娠期龈瘤可以获得瘤体完全消失的良好疗效。为不愿或不便行手术治疗切除牙龈瘤的哺乳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术带来的软组织缺损的弊端。本研究给通过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龈瘤的组织学变化,临床上观察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给予牙龈瘤治疗提供了临床治疗策略:1.术前需细致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2.待结缔组织炎症控制后,保留上皮层及少量结缔组织的非整体切除术。3.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瘤体过大,术后组织缺损过多,不能/愿承受手术者。此法可以消除血管性龈瘤,但治疗期较长。4.不易消除的纤维性龈瘤仍需手术治疗。

吴金鑫[4](2018)在《健脾化痰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健脾化痰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简称SOM)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纳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41耳)与对照组30例(42耳)。治疗组予健脾化痰方口服,对照组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疗程为14天,7天为一个观测点。系统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专科体征,填写症状体征观察表,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经14天治疗后,治疗组30例,治愈6耳,显效9耳,有效19耳,无效7耳,总有效率82.92%;对照组:治愈5耳,显效7耳,有效22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0.95%。两组对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均具有疗效,总体疗效无差异性。2.治疗组在改善耳内堵塞及胀闷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对患者临床状及体征的改善显着,值得推广。

余海燕,刘兴会[5](2016)在《产时胎儿手术的母胎结局》文中研究表明出生缺陷儿围生儿死亡率、病率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及时矫正可改善其预后。产时胎儿手术(intrapartum fetal operation,IFO)对改善其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IFO广义概念包括胎盘支持的产时胎儿手术(operation on placental support,OOPS),即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下进行胎儿疾病的矫治手术;子宫外产时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即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

李立琪,廖礼姝,李远贵,钟渝翔,项立,梁丽,李万山[6](2016)在《859例儿童颌面部肿块临床统计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儿童颌面部肿块分类与统计,分析常见类型发病情况,列举较罕见类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859例颌面部肿块患儿,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类,分别按年龄阶段、性别、发病部位划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多样本构成的卡方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肿块中肿瘤比例最高(49.13%),男女比为1.03∶1;平均发病年龄为(4.71±3.94)岁。血管瘤患儿最多(24.21%);良恶性肿瘤之比约为139.67∶1;囊肿女性较多,常见舌下腺囊肿(43.82%);瘤样病变男性多,常见牙龈瘤(34.72%);肿瘤男性多,常见血管瘤及血管畸形(49.29%);其他性质肿块最常见炎性肿块与淋巴结(32.00%);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最好发生于唇部,淋巴管畸形最好发于颊部,淋巴管血管畸形最好发于舌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罕见疾病包括先天性颌下腺导管囊性扩张、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等。结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且颌面部位置特殊,为保证各器官结构功能完整,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选择有效治疗方式。

戴振强,窦发坦,姜立群,郑琦[7](2014)在《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51例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类型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34例,脑膨出(5例)及脑膜膨出(3例)8例,头面部畸胎瘤3例,血管瘤3例,颈部囊性肿块2例,头面部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例。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可检测出大多数胎儿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并可对典型声像图者,做出明确诊断。

黎美仁,徐晓[8](2013)在《先天性平滑肌瘤性牙龈瘤1例》文中指出患儿女性,1个月。出生时发现上颌牙切牙区牙槽包块,表面淡红色,带蒂,大小0.6 cm×0.5 cm×0.3 cm,质中。出生1个月后,行外科手术带蒂完整切除。病理检查巨检:灰白、淡红色肿物1个,0.6 cm×0.5cm×0.3 cm大小,境界清楚,带蒂,切面灰白色、质中。镜检:肿物被覆有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平滑肌纤维增生

王悦,刘春丽,王静,柳二弼,郑明[9](2010)在《多颗多生牙合并全口多处隆突1例》文中研究表明多生牙在口腔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同时出现多颗多生牙和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比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同时出现5颗已萌出的多生牙且伴有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鲁巍,胡家高,余雷,邢福中,黄晓燕[10](2007)在《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文中研究表明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congenital granular cell epulis,CGCE)也称新生儿先天性牙龈瘤(congenital equlis of the newborn),是一种罕见的特点鲜明、病因不清的口腔病变。90%以上发生于女性,几乎全部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二、先天性牙龈痛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牙龈痛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成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1.3.2 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修复情况比较
    2.3 并发症
    2.4 外观满意度
3 讨论

(2)EGCG对人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及细胞来源
    1.2 材料及试剂
    1.3 试剂配制及储存
    1.4 仪器设备
    1.5 OKC上皮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
    1.6 HOK细胞复苏和传代培养
    1.7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1.8 CCK-8 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1.9 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1.10 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1.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
    1.12 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1.1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OKC上皮细胞形态学特点
    2.2 OKC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2.3 EGC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4 EGC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2.5 EGC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2.6 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ZD3和JNK3在OKC上皮细胞中高表达
    2.7 EGCG下调FZD3和JNK3 的表达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20例临床病例)
致谢

(3)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血管性龈瘤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组织学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相关病例
    一、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牙龈瘤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三、牙周非手术治疗妊娠期龈瘤
        病例八
        病例九
        病例十
参考文献
附件
    牙周基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手术知情同意书
在职博士临床工作总结
个人简历
致谢

(4)健脾化痰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SOM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SO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关于SOM的治疗进展
    2. 中医学对SOM的认识
        2.1 古代医籍对于SOM相关记载
        2.2 古代医家对SOM病因病机认识
        2.3 现代医家对于SOM辨证分型
        2.4 现代中医药关于SOM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入选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的病历处理
        1.7 受试者权益保障及其知情同意书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方法
        2.5 疗效性评定
        2.6 数据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3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健脾化痰方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2.1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症状体征分析
        2.2 总体疗效分析
        2.3 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3. 治疗方药分析
        3.1 健脾化痰方组方及分析
        3.2 组方药物药理分析
    4. 西药治疗临床意义
    5. 不足与展望
        5.1 存在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产时胎儿手术的母胎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 EXIT的实施及结局
    1.1 EXIT实施后的患儿结局
        1.1.1 CHAOS
        1.1.2 胎儿颈部巨大包块
        1.1.3 包含多样畸形的资料结果
        1.1.4 胎儿对维持胎盘循环下实施EXIT的耐受情况
    1.2 对母体的影响
        1.2.1 实施EXIT后母体近期并发症
        1.2.2 实施EXIT后母体远期并发症
2 降低不良结局措施
    2.1 准确产前诊断与多学科团队协作
    2.2 应用产时超声监测
    2.3 慎重选择子宫切口
    2.4 监测胎儿生命体征及维持宫腔容积
    2.5 预防出血

(6)859例儿童颌面部肿块临床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肿块病种及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比分布
    2.2 疗效
        2.2.1 出院时转归
        2.2.2 远期疗效
    2.3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淋巴管血管畸形发病部位构成比卡方检验结果
3 讨论
    3.1囊肿
    3.2瘤样病变
    3.3肿瘤
    3.4其他性质肿块
    3.5其他

(7)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先天性牙龈痛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成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全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7)
  • [2]EGCG对人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D]. 杨绍滨. 青岛大学, 2019(02)
  • [3]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D]. 朱亚桥. 武汉大学, 2018(06)
  • [4]健脾化痰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D]. 吴金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5]产时胎儿手术的母胎结局[J]. 余海燕,刘兴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06)
  • [6]859例儿童颌面部肿块临床统计与分析[J]. 李立琪,廖礼姝,李远贵,钟渝翔,项立,梁丽,李万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6(12)
  • [7]胎儿体表头面部及颈项部肿块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 戴振强,窦发坦,姜立群,郑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02)
  • [8]先天性平滑肌瘤性牙龈瘤1例[J]. 黎美仁,徐晓.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07)
  • [9]多颗多生牙合并全口多处隆突1例[J]. 王悦,刘春丽,王静,柳二弼,郑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03)
  • [10]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J]. 鲁巍,胡家高,余雷,邢福中,黄晓燕.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7(06)

标签:;  ;  ;  ;  ;  

先天性牙龈痛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