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露地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一、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露地制种技术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姚琪[1](2021)在《设施温湿环境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文中指出马铃薯作为世界四大主粮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分布区域广泛,种植面积大的特点。随着人们对不同用途专用型马铃薯的需求增加,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不断培育出不同专用型新品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马铃薯杂交育种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是导致杂交座果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吉林省马铃薯开花季节,天气干旱高温,极易引起马铃薯杂交授粉后落花落果,致使杂交座果率低,这严重影响了吉林省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的成效。为此,如何提高杂交座果率是当前吉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在设施和露地条件下,以‘新大坪’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以‘早大白’、‘费乌瑞它’和‘克新27号’作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通过人工辅助调节设施内温度和湿度,比较设施与露地条件下马铃薯杂交结实性的差异,分析导致马铃薯杂交座果率低的主要原因,筛选出适于吉林省马铃薯杂交育种的最佳温湿度条件。通过设置特定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处理,测定3个母本花朵柱头上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以探讨温度和土壤水分对马铃薯母本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母本花朵柱头酶活性变化与柱头可授性之间的关系,导致马铃薯杂交座果率低的原因,从而为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设施内供试品种人工授粉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8~23℃,且授粉后4h内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时,‘早大白’ב新大坪’组合的座果率最高,为39.2%;‘克新27号’ב新大坪’组合的平均结籽数最多,为53.0粒。2、在设施内适于供试品种授粉的湿度范围是75%~90%之间,且授粉后4h内湿度保持在70%~85%时,‘早大白’ב新大坪’组合的座果率最高,达47.1%;‘克新27号’ב新大坪’组合的平均结籽数最多,为43.7粒。3、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均会影响供试品种柱头的可授性。3个品种均在昼25℃/夜20℃时,柱头的可授性持续时间最长;湿度在80%~90%时,柱头可授性最强;土壤水分在70%~90%时,3个品种柱头的可授性最强。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柱头可授性随之降低。4、3个品种的柱头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和忍耐程度不同,‘早大白’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且耐高温的能力最差;其次是‘费乌瑞它’;对温度最不敏感且耐高温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克新27号’。5、在3种温度条件下,3个母本马铃薯品种柱头上SOD、POD和CAT活性随温度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开花后时间的推移,SOD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高温处理时3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剧烈,是导致母本柱头加快衰老的重要原因。6、土壤水分在70%~90%时,3个品种马铃薯柱头的保护酶含量最高,土壤水分降低,马铃薯柱头上SOD、POD和CAT活性也下降,从而导致活性氧自由基对柱头的伤害加剧,是影响马铃薯杂交座果率的原因之一。

沈学善,王平,屈会娟,丁凡,周全卢,李洪浩,黄静玮[2](2019)在《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链—延伸产业创新链—提升科技价值链"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机制指导下,提出薯类创新团队三期(2019—2023年)的研究展望:加强品质育种主攻特色专用新品种,种薯快繁技术创新与良繁体系提升,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与周年供给体系优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化技术体系提升,主要病虫害的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休眠萌芽调控与安全贮藏技术提升。

李楚羚[3](2018)在《适合杭州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配套栽培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营养丰富,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杭州冬季闲田较多,马铃薯种植效益好。马铃薯也是杭州市继小麦、大豆、甘薯、玉米之后的第五大旱粮作物,本文在调查分析了杭州市马铃薯产业特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杭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围绕春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从品种筛选、畦面覆盖栽培技术以及栽培模式等角度开展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引进紫色马铃薯品种4个、普通马铃薯品种7个进行比较筛选,筛选出表现优良的紫色马铃薯品种和普通马铃薯品种各1个,其中紫色马铃薯品种’NFJ5’单株结薯数11.8个、平均单薯重28.7g、亩产1213.6kg;普通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平均单株结薯7.8个、平均单薯重78.3 g、亩产2415.5 kg、商品薯率80.47%,均显着高于对照品种’中薯3号’。该两个品种值得示范推广。2、在春季露地栽培条件下,利用地膜进行畦面覆盖栽培,可以提早1~2d采收,畦面覆盖未对单株结薯数产生明显影响,但可以显着提高平均单薯重和块茎产量,其中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显着优于白色地膜覆盖;畦面稻草覆盖平均单薯重和块茎产量与对照(无任何覆盖)无显着差异。3、根据杭州市春马铃薯生产实际,试验了露地“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及大棚“马铃薯-瓠瓜”栽培模式。其中“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kg,水稻亩产达350kg(净重),每年合计净利润5000元/亩;大棚“马铃薯-瓠瓜”栽培模式,马铃薯亩产1332 kg,瓠瓜每亩产量达4313kg,合计净利润可达6573元/亩。

林团荣,尹玉和,黄文娟,谭桂莲,刘佳,潘果平,梅雪,牛洁[4](2018)在《马铃薯常规育种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总结马铃薯常规育种技术,包括亲本选配、杂交圃准备、制种、实生种子栽培管理、实生苗后代的选择与培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马铃薯常规育种提供参考。

倪石建,王跃翔,马仲飞,游昭雁,杜魏甫,巩晨,张红骥,于德才[5](2016)在《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研究进展及冬作区应用前景分析》文中指出育苗移栽技术因具有调节作物种植时间,节约用种,抵御不良环境危害,提高复种指数等优势而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概述了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方法及研究进展,并深入阐述了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的优势,同时提出了马铃薯育苗移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分析了冬作区应用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的前景。该研究为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谢开云,李文娟,秦军红,白艳菊,柳俊,何卫[6](2015)在《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和种薯技术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马铃薯自400多年前传人中国以来,人们就通过利用上一季留下的块茎进行再生产,也就是利用自留种体系(非正规种薯体系)维持着马铃薯生产的延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农民自发地或不经意地采用了一些类似"正选择"的方法来提高自留种薯质量,使得马铃薯生产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生产水平。这种自留种薯体系目前仍在中国的主产区(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原二季作区或南方冬作区也试图就近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种薯繁供体系,但进展缓慢,目前,这些地区所使用的种薯仍是以外地调入

魏明,朱维贤,刘卫民,邹万君,张丽芳,蒋瑜,汪忠明[7](2010)在《云南高原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制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引进CIP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组合在云南省应用成功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高原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引进现有组合的亲本材料开展了马铃薯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云南高原地区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制种技术。结果表明,杂交制种时,应选择母本适当的花期,并进行重复授粉,可有效提高结果率;昆明地区79月份温湿度适中,较适宜马铃薯杂交制种。而一天中早上温湿度更适宜马铃薯杂交制种,下午则温度偏高,湿度较低,因此上午授粉的平均结果率高于下午的平均结果率。开花数、结果率、果实大小以及产籽量等,从母本的第一台花序到第四台花序依次减少;母本天然结果是传媒昆虫引起的,母本本身属雄性不育,因此可以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杂交制种。

崔杏春[8](2009)在《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豫马铃薯二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在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以抗病育种、品质育种为主,历经12年选育出的马铃薯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休眠期短、多抗优质、丰产稳产、商品性好、适宜出口等特点,适合二季作区和一季作区栽培,露地、地膜、拱棚、温室种植均能获得高产,单种或间作套种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豫马铃薯二号是以高原七号为母本,郑762-93为父本,进行杂交和世代选育的马铃薯品种。该品种生育期65 d左右(出苗到收获),休眠期45 d左右。春季一般产量为30000 kg/hm2,高产可达60000 kg/hm2,秋季产量为22500 kg/hm2,高产可达37500 kg/hm2。薯块椭圆形,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占90%以上,各种性状均达到出口一级标准。干物质含量20.35%,淀粉14.66%,还原糖0.177%,粗蛋白2.25%,Vc13.62 mg/100g,适宜食品加工,蒸食品质优。抗退化,无花叶,有轻卷叶,较抗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病害,抗茶蟥螨及霜。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豫马铃薯二号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生产成本低,比对照郑薯四号增产11.2%。目前栽培面积占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的40%左右,已成为河南省的主栽品种。在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山西、吉林、内蒙、黑龙江、陕西、湖北、福建大面积推广豫马铃薯二号累计26.7万hm2,增产鲜薯39872万kg,创社会效益47848万元。

李先平,包丽仙[9](2009)在《马铃薯杂交技术规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是根据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不同品种的开花结实性差异很大,针对不同的杂交亲本,需要通过改善杂交圃的温、光、湿等环境条件、采用适合的杂交技术来配制需要的杂交组合。文章归纳了马铃薯的杂交技术规程,对影响杂交组合配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一些技术措施。

侯光阳,陈建林,余美英,金春林,李保存,代实忠[10](2004)在《曲靖市马铃薯杂交制种工作试验》文中认为

二、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露地制种技术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露地制种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设施温湿环境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马铃薯概述
    1.2 马铃薯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马铃薯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马铃薯育种概况及发展趋势
    1.3 植物授粉受精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1.3.1 亲本对授粉受精的影响
        1.3.2 温度对植物开花授粉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3.3 湿度和土壤水分对植物开花授粉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温度和湿度对马铃薯杂交座果率、结籽数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地概况、设施条件及田间排列
        2.3.2 播种
        2.3.3 设施内温度、湿度监测及调控方法
        2.3.4 田间管理
        2.3.5 马铃薯花期调查
        2.3.6 花粉采集与保存
        2.3.7 花粉活性及柱头可授性检测
        2.3.8 统计杂交试验的温度和湿度
        2.3.9 人工授粉
        2.3.10 浆果采收及处理
        2.3.11 统计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4 个品种在设施和露地条件下花期的比较分析
        2.4.2 父本‘新大坪’品种的花粉活性检测
        2.4.3 温度对马铃薯授粉、座果率和结籽数的影响
        2.4.4 湿度对马铃薯柱头可授性、座果率和结籽数的影响
    2.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温度对马铃薯柱头可授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药品及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药品
        3.1.3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母本柱头可授性检测
        3.2.3 酶活性检测
        3.2.4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3 个母本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柱头可授性分析
        3.3.2 温度对马铃薯花朵柱头SOD活性的影响
        3.3.3 温度对马铃薯花朵柱头POD活性的影响
        3.3.4 温度对马铃薯花朵柱头CAT活性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柱头可授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药品及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药品
        4.1.3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柱头可授性检测
        4.2.3 酶活性检测
        4.2.4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母本柱头可授性分析
        4.3.2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柱头SOD活性的影响
        4.3.3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柱头POD活性的影响
        4.3.4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柱头CAT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讨论及结论
    5.1 讨论
        5.1.1 温度和湿度对马铃薯人工授粉座果率的影响
        5.1.2 温度对马铃薯柱头可授性及柱头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1.3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花朵柱头可授性及柱头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2)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现状
    1.1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1.1.1 川芋系列新品种创制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1.1.2达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1.1.3 西芋系列马铃薯专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1.1.4 紫色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1.2 马铃薯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关键技术
        1.2.1 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的萌芽与生长发育特性
        1.2.2 不同世代脱毒种薯扩繁的营养、光合与块茎发育生理特性
        1.2.3 脱毒种薯高效扩繁的“调、增、促、控”四大关键技术
    1.3 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关键技术
        1.3.1 多季高效种植模式
        1.3.2 季节性专用品种生态布局与周年生产关键技术
    1.4 马铃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
        1.4.1 主食化专用品种选育与栽培
        1.4.2主食化系列产品研发
2 加强品质育种主攻特色专用新品种
    2.1 种质资源利用与育种方法改进
    2.2 加强特色专用型品种选育
    2.3 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3 种薯快繁技术创新与良繁体系提升
    3.1 茎尖脱毒组培苗高效扩繁技术
    3.2 优化脱毒苗高效繁育栽培技术
    3.3 种薯催芽、调控及高效扩繁栽培技术
4 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与周年供给体系优化
    4.1 春马铃薯新种植模式与提质增效栽培
    4.2 秋冬马铃薯种植新模式与简化高效栽培
    4.3 紫色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5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化技术体系提升
    5.1 机械化生产模式与水肥一体化
    5.2 植保无人机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5.3 马铃薯农膜使用与残膜回收技术
6 主要病虫害的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优化
    6.1 抗病品种筛选与区域布局
    6.2 药剂筛选与配套机械
    6.3 晚疫病监测预警与化学农药减施
7 休眠萌芽调控与安全贮藏技术提升
    7.1 马铃薯绿色安全贮藏技术体系优化提升
    7.2 深入研究马铃薯休眠萌芽调控新技术
    7.3 深入研究马铃薯光控萌芽机制

(3)适合杭州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配套栽培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概述
        1.1.1 马铃薯的起源与分布
        1.1.2 马铃薯的地位和用途
        1.1.3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
        1.1.4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 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2.1 马铃薯的栽培季节与方式
        1.2.2 马铃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1.3 马铃薯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
        1.3.1 国内外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情况
        1.3.2 我国各地推广的马铃薯品种
2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对策
    2.1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特点
        2.1.1 分布广面积逐年下降
        2.1.2 主栽品种突出
        2.1.3 生产规模较小
    2.2 杭州市马铃薯存在的问题
        2.2.1 栽培效益不理想
        2.2.2 产业化程度低
        2.2.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2.3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2.3.1 合理品种搭配,错开上市
        2.3.2 建立优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推广良种
        2.3.3 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2.3.4 适度发展马铃薯大棚特早熟栽培
        2.3.5 推广合理的马铃薯间套复种模式,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3 马铃薯新优品种引进与筛选
    3.1 紫色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试验结果
        3.1.3 小结
    3.2 普通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试验结果
        3.2.3 小结
4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点
        4.1.3 试验方法
        4.1.4 调查记载性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4.2.2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2.3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块茎商品性的影响
    4.3 小结
5 杭州市两种马铃薯种植模式
    5.1 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
        5.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5.1.2 茬口安排
        5.1.3 技术要点
        5.1.4 产量效益
        5.1.5 总结讨论
    5.2 大棚马铃薯-瓠瓜高效栽培模式
        5.2.1 材料与地点
        5.2.2 技术要点
        5.2.3 产量效益
        5.2.4 总结讨论
6 全文总结
    6.1 引进并初步筛选出适合杭州市栽培的马铃薯新优品种
    6.2 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显着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
    6.3 因地制宜地实行马铃薯轮作模式可以显着提高栽培效益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马铃薯常规育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选配
2 杂交圃准备
3 制种技术
    3.1 花粉采集
    3.2 杂交授粉
    3.3 浆果采收
    3.4 制种田田间管理
4 实生种子栽培管理
    4.1 实生种子处理
    4.2 种子点播
    4.3 苗期管理
5 实生苗后代的选择与培养
    5.1 早代选择
    5.2 混合选择

(5)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研究进展及冬作区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起源及应用现状
    1.1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起源
    1.2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应用状况
2 马铃薯育苗移栽的技术优势
3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方法
    3.1 实生种子育苗移栽技术
    3.2 整薯育苗掰苗移栽技术
    3.3 掰芽育苗移栽技术
    3.4 切块育苗移栽技术
4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育苗环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4.2 移栽环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4.3 应用推广环节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5 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冬作区应用前景分析

(7)云南高原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制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杂交制种各亲本花期间隔观察
        1.2.2 杂交制种亲本的育性鉴定
        1.2.3 重复授粉对杂交结果率的影响
        1.2.4 不同授粉时机对结果率的影响
        1.2.5 制种母本开花及结果情况观察
        1.2.6 杂交制种各级花序结果情况观察
        1.2.7 灌水前后对杂交结果的影响
        1.2.8 不同授粉时间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
        1.2.9 露地与保护地的制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制种各亲本花期间隔观察
    2.2 杂交制种亲本的育性鉴定
    2.3 重复授粉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
    2.4 不同授粉时机对结果率的影响
    2.5 制种母本开花及结果情况观察
    2.6 杂交制种各级花序结果情况观察
    2.7 灌水对杂交结果的影响
    2.8 不同授粉时间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
    2.9 露地制种与保护地制种比较
3 讨 论

(8)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1.1.1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
        1.1.2 马铃薯的保健作用
    1.2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1.2.1 世界马铃薯面积、总产及单产
        1.2.2 世界马铃薯的消费利用
        1.2.3 世界马铃薯的贸易
        1.2.4 世界马铃薯生产趋向集中化,马铃薯消费量日益增加
        1.2.5 世界马铃薯贸易发展趋势看好
    1.3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1.3.1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均呈上升趋势
        1.3.2.我国马铃薯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3 我国的马铃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1.3.4 我国马铃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1.3.5 国内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1.4 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发展迅速,急需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
        1.4.1 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形式多样效益高,急需适合不同栽培形式的新品种
        1.4.2 生产无公害马铃薯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1.4.3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符合国家当前的农业产业政策
        1.4.4 市场对鲜食出口马铃薯品种的需求迅速增加
        1.4.5 国内马铃薯种薯市场品种混杂,缺乏不同栽培形式需要的早熟休眠期短的优良品种
        1.4.6 多年积累的常规育种技术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亲本材料的选育
        3.1.1 母本高原七号的选育
        3.1.2 父本郑762-93选育
    3.2.对照种郑薯四号
    3.3 试验条件
    3.4 亲本选配
        3.4.1 豫马铃薯二号的亲本选配
        3.4.2 豫马铃薯的选育及组合配制技术路线图
        3.4.3 豫马铃薯二号的选育
4 结果与分析
    4.1 豫马铃薯二号的丰产性
        4.1.1 品种比较试验
        4.1.2.全国区试结果
    4.2.豫马铃薯二号的抗病性
    4.3.豫马铃薯二号的商品性
    4.4.豫马铃薯二号的品质分析结果
    4.5.豫马铃薯二号的广适性
        4.5.1 在郑州地区的适应性
        4.5.2 在河南省的适应性
        4.5.3 在全国各地的适应性
5 豫马铃薯二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操作规程
    5.1 播种时期的研究
    5.2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5.2.1 病毒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5.2.2 环腐病
        5.2.3 晚疫病
        5.2.4 疮痂病
        5.2.5 蚜虫
    5.3 种薯选择及种薯处理规程
    5.4 种薯切块技术规程
    5.5 及时采收及贮藏规程
        5.5.1 采收期的确定
        5.5.2 安全贮藏
6 讨论
    6.1 豫马铃薯二号的丰产性
    6.2 豫马铃薯二号的商品性
    6.3 豫马铃薯二号的广适性
    6.4 豫马铃薯二号与国外品种比较
    6.5 豫马铃薯二号的综合性状
参考文献
ABSTRACT

(9)马铃薯杂交技术规程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杂交技术规程
    1.1 马铃薯亲本播种前的准备
        1.1.1 杂交圃的准备
        1.1.2 杂交亲本的准备
    1.2 播种及田间管理
        1.2.1 播种亲本材料
        1.2.2 杂交亲本生长期间的管理
    1.3 杂交授粉
        1.3.1 花粉收集和保存
        1.3.2 花粉活力测定
        1.3.3 杂交授粉
    1.4 温室内的杂交授粉
2 马铃薯杂交影响因素分析
    2.1 杂交亲本的品种特性及种薯质量
    2.2 杂交圃的栽培管理
        2.2.1 水肥管理
        2.2.2 光温调控
3 提高杂交结实率的技术措施
    3.1 激素刺激开花及保果
    3.2 重复授粉
    3.3 离体杂交技术
    3.4 砖块法
    3.5 嫁接法

四、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露地制种技术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设施温湿环境对马铃薯杂交结实的影响[D]. 姚琪. 延边大学, 2021
  • [2]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J]. 沈学善,王平,屈会娟,丁凡,周全卢,李洪浩,黄静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1)
  • [3]适合杭州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配套栽培模式探索[D]. 李楚羚. 浙江大学, 2018(06)
  • [4]马铃薯常规育种技术[J]. 林团荣,尹玉和,黄文娟,谭桂莲,刘佳,潘果平,梅雪,牛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3)
  • [5]马铃薯育苗移栽技术研究进展及冬作区应用前景分析[J]. 倪石建,王跃翔,马仲飞,游昭雁,杜魏甫,巩晨,张红骥,于德才. 中国马铃薯, 2016(01)
  • [6]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和种薯技术的演变[A]. 谢开云,李文娟,秦军红,白艳菊,柳俊,何卫. 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 2015
  • [7]云南高原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制种技术研究[J]. 魏明,朱维贤,刘卫民,邹万君,张丽芳,蒋瑜,汪忠明.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6)
  • [8]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D]. 崔杏春.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9]马铃薯杂交技术规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先平,包丽仙.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4)
  • [10]曲靖市马铃薯杂交制种工作试验[J]. 侯光阳,陈建林,余美英,金春林,李保存,代实忠. 中国马铃薯, 2004(06)

标签:;  ;  ;  ;  ;  

露地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