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采暖存在的问题

北京电采暖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电采暖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晗钰[1](2021)在《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北方地区部分城市在供暖季雾霾天气频发;同时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下,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将引发新一轮弃风、弃光现象。为有效解决上述两类问题,我国大力推广风电供暖项目以实现弃风消纳的同时完成清洁供暖改造任务。但风电供暖项目通常投资较大且收益情况不明确,商业化推广中受阻严重。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推出、碳交易市场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参与到风电供暖项目中,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展开探索。本文首先调研了常见电采暖设备类型及工作原理,介绍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电采暖供暖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结合风电出力特性分析,选取了集中蓄热式电采暖作为风电清洁供暖的发展模式。为更精细刻画用户的热负荷需求,更好地满足商业模式商业性、盈利性的特点,提出了计及用户供暖舒适度及建筑热特性的用户热负荷需求特性模型。其次,分析了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中相关主体、价值体现、经营环境及业务流程四要素,确定了水蓄热式电锅炉作为集中蓄热式电采暖发展模式下的电采暖设备,选定了风电场及供暖用户作为项目投资主体以特殊的独资模式及外委运维模式相组合的投资模式展开投资;提出了考虑直购电交易模式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交易收入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最后,建立了商业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收益模型;提出了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供暖商业模式决策模型,可实现蓄热装置容量配置和直购电价定价的决策;选取了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作为商业模式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实际算例对本文所提商业模式进行可行性和盈利能力分析,并探究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中CCER价格对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后续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

汪靖凯[2](2021)在《石墨烯基电热膜室内采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居住环境舒适度正逐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冬季室内采暖需求向多元化、便捷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集中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供暖等供暖方式存在热量损失大、易污染环境、设备复杂、成本高、不易于管理等弊端,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室内采暖需求。电热膜采暖具有灵活、绿色、控制方便及安装维护成本低的优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具有高导电、高红外辐射等性能,成为高性能电热膜的首选材料。然而,目前关于石墨烯基电热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热转换材料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并未对其采暖效果、舒适度、经济性等工程应用上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制约了电热膜室内采暖方式的市场推广。为此,本文基于电磁波和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分析,首先研究了电热膜的发热功率;通过建模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电热膜采暖房间的流场与温度场分布规律、电热膜表面铺设的不同类型和厚度的覆层对电热膜房间采暖效果的影响,并将电热膜采暖效果并与普通散热器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石墨烯基电热膜电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高分子类型电热膜进行对比,分析了电热膜室内采暖效果影响因素。最后,从工程应用角度,对电热膜室内采暖的热舒适度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测试和讨论。以期为电热膜室内采暖市场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数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创新性结论:1.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电热膜采暖房间和散热器采暖房间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在电热膜表面铺设不同类型、厚度的覆层对电热膜采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供暖方式靠近热源处空气温度较房间中心区域高1~1.5 oC,且靠近热源的空气层中产生自然对流。散热器采暖房间主体区域气流速度较电热膜采暖房间小,电热膜采暖房间主体区域温度更为均匀。此外,电热膜表面铺设覆层后,房间内空气平均温度与覆层导热系数、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且覆层导热系数升高至2.7以上后房间内空气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放缓。纳米流体夹层板覆层较普通固体地面装饰材料覆层而言具有更强的均热能力,在房间内电热膜未铺满地面时应用价值尤为突出。2.电热膜电热性能及采暖效果实验监测研究。分别以石墨烯、高分子材料改性石墨烯为发热材料的两种电热膜铺设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热辐射采暖性能研究。实验发现,两种电热膜连续通电发热过程大致可分为快速升温、慢速升温两部分。通电后两电热膜表面温度在5 min内由室温升高至最高温度的82%之后,进入缓慢升温阶段。石墨烯基电热膜电功率平均值为1650 k W,高分子电热膜为1500 k W,两种材料能耗相当。3.电热膜采暖的热舒适性及经济性评价。首先研究电热膜采暖房间室内人员的热感受,随后分别计算某一总面积500 m2的模拟建筑采用石墨烯基电热膜、高分子电热膜和空气源热泵三种方式进行采暖时的费用年值这一经济指标,并且使用敏感性分析法寻找相同变化幅度下对费用年值影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最敏感因素)。研究发现,受试者普遍反映电热膜房间内偏暖,但基本感觉舒适。其中在相同室温下,男性更多人感觉房间偏热,女性较男性而言更喜好偏热环境。影响电热膜经济性的最敏感指标为运行费用,即采暖用电费用。经过计算,使用年限为20年时,石墨烯基电热膜费用年值为19939.88元,高分子电热膜为18593.00元,散热器采暖为15065.41元。与热泵采暖相比,电热膜采暖费用年值稍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用户不需过度在意石墨烯基电热膜采暖费用问题,且电热膜采暖适合在未铺设集中供暖的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基于以上研究,认为电热膜采暖可以达到传统采暖方式的采暖效果,采暖经济性亦与传统采暖方式相当,且电热膜采暖较传统采暖方式具备更高灵活性、安装维护成本更低且更易于智能控制,可以满足多样化和极端环境、临时建筑采暖需求。

宋颖芸[3](2020)在《二元相变复合材料蓄热单元蓄放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能源危机和新出现的生态问题,开发清洁、可再生和可持续的能源和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能源的最终消耗通常取决于直接热能消耗的形式。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绿色、低碳、环保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迫在眉睫。现阶段,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建筑节能以及工业余热、废热换热器以及建筑节能及空调节能方面应用较多。但在用户端的电力节能应用较少,如何将电力“削峰填谷”应用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居民能够既节省了费用又保护环境。电蓄热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是镁砖式的相变电暖器,主要利用冬季低谷电进行蓄热,在白天将储存的热量释放。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使用年限、价格均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电蓄热方向仍然需要在材料的选择、循环使用性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为寻找合适的相变材料,本文以合适相变温度以及高相变潜热作为筛选依据,选取了十水合焦磷酸钠、八水合氢氧化钡、六水合硝酸钠作为相变材料,但十水合焦磷酸钠的相变潜热较低,八水合氢氧化钡剧毒,六水合硝酸钠不稳定。选择七水合硫酸镁以及十二水合硫酸铝铵作为二元相变材料的基础材料。对9种配比的混合物进行热物性分析,筛选出七水合硫酸镁/十二水合硫酸铝铵配比为5:5时,相变温度77.1℃、相变潜热222.1kJ/kg。该配比下的二元共晶物的热物性以及稳定性较好。无机相变材料存在过冷度和导热系数较低的现象。为降低水合盐过冷度对相变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选择氢氧化钙、硼砂、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三种无机物作为七水合硫酸镁-十二水合硫酸铝按水合盐(5:5)成核剂。通过多次的蓄放热实验后发现,当添加2%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损失最小,相变潜热损失仅为3.9%。选择多孔材料膨胀石墨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定形,增加其导热性能,当膨胀石墨添加量为6%时,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显着提高。利用FLUENT对蓄热单元进行建模,并验证其模型的准确性。并对电采暖模型进行设计,对配置好的复合相变材料在蓄热单元内的热性能进行模拟,在室内环境为18℃时,蓄热单元内的材料可在100min内完全融化,以及环境温度对蓄热单元蓄放热的影响。进而对该相变蓄热单元电采暖装置的采暖效果进行模拟。依据北京市分时电价,在低谷电价(20:00-次日8:00)时进行蓄热,日间(8:00-20:00)进行放热,模拟结果显示,在室外温度为-5℃时,室内温度维持在20℃左右,室内温度分布较均匀,且该采暖房间室内的PMV值在-0.5-+0.5之间,室内舒适度较高。

张文廷[4](2020)在《民用生物质炉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用燃煤炉具取暖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是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之一。近年来,生物质成型燃料与配套炉具作为清洁取暖的替代路径被大力推广。本研究对生物质炉具进行实验室和实地测试研究,分析了影响生物质炉具的污染排放因素,并对木质颗粒和秸秆颗粒配套的生物质炉具污染物减排现状进行评估。实验室测试生物质水暖炉和生物质烤火炉的CO、PM2.5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 12.75±5.73 g/kg、0.49±0.24 g/kg、3.17±0.53 g/kg和2.85±3.52 g/kg、0.24±0.14 g/kg、3.09±0.37 g/kg。烤火炉相比水暖炉CO、PM2.5和NOx的排放因子可分别降低77.65%、51.02%和2.52%。间歇进料生物质炉具相比连续进料生物质炉具CO和PM2.5排放可分别降低45.57%和29.73%。有二次配风装置的生物质炉具相比没有二次风的生物质炉具CO和PM2.5可分别减排57.94%和37.50%。低功率燃烧状态下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但会增加CO的排放。CO和PM2.5的排放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大,本研究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为α=2.4。实地测试的炉具污染物排放因子远高于实验室测试炉具。烤火炉的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测试EFCO、EFPM2.5、EFNOx分别为18.53±9.5 g/kg、2.25± 1.22 g/kg、3.64± 1.33 g/kg 和2.21 ±0.51 g/kg、0.22±0.09 g/kg、2.95±0.33 g/kg。水暖炉的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测试EFco、EFPM2.5、EFNOx分别为28.11±1.66 g/kg、2.35±0.23 g/kg、7.53±2.30 g/kg 和 19.40±4.52g/kg、0.45±0.14 g/kg、3.68±0.34 g/kg。实地测试中,山东省滨州市某县推广的木质颗粒生物质炉具中,重力进料烤火炉CO和PM2.5户均年排放总量相比散煤炉具分别减少74.51%和63.73%。动力进料烤火炉的CO排放相比散煤炉具可减排35.22%。由于生物质水暖炉燃料消耗量高会增加年排放总量,没有发现明显的减排效果。大规模推广生物质炉具之前需要更多谨慎的评估。黑龙江省绥化市某县推广的秸秆颗粒生物质炉具中,自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燃烧性能优于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自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相比散煤炉具对 PM2.5、CO、SO2 的减排率分别为 39.79%、52.77%(P=0.008,<0.05)、41.35%。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相比散煤炉具对PM2.5、CO、SO2的减排率分别为 33.41%、19.38%(P=0.035,<0.05)、27.01%。生物质燃料中氮含量高,生物质炉具对NOx没有明显的减排作用。

汤波[5](2020)在《EG/石蜡复合蓄热式谷电利用采暖散热装置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电网侧削峰填谷对储能技术的宏观需求和煤改电的政策背景下,发展谷电蓄热供暖技术对于促进低谷电消纳和实现清洁供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固体蓄热装置体积较大,需要占据建筑内部一定的使用空间,而相变蓄热装置由于其介质本身的低热导率使得蓄存的热量难以取出,电能转化为有效输出热的系统整体效率不高,因而目前缺少结构简单实用、经济性较好的分散式蓄热电采暖装置。为此,本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谷电利用相变蓄热墙体,并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基本构成单元的蓄热和放热性能,优化了换热结构,并简要分析了其在峰谷电价差下的应用经济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建筑供暖所需的温度及安全稳定性要求,选择相变温度为62℃的石蜡作为基体蓄热材料,并通过动态热响应实验优选出了膨胀石墨(EG)作为强化导热材料,而后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EG/石蜡复合相变材料(PCM)。通过一系列热性能表征发现,复合PCM的导热系数和空隙率随着EG含量的增大而增大,12wt%的复合PCM热导率相比较于纯石蜡提高了近12倍。DSC测试表明EG的添加对PCM的相变温度影响不大,但相变潜热会随EG配比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换热性能及蓄热密度后,选择了8wt%的EG/石蜡复合PCM作为蓄热材料。2、在设计材料封装容器方面,首先结合模块化思想提出了相变蓄热单元的概念,然后根据蓄热场景和换热结构要求,设计得到了蓄热单元的基本参数,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了其实际蓄热和放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蓄热单元内所设置的面加热源能有效防止蓄热过程中的局部过热问题。应用复合PCM后,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时间缩短了23%,蓄热效率从纯石蜡的93%提升到了97%。放热过程中的平均放热功率由石蜡相变单元的14.3W提高到22.5W,但在最小放热功率的限制下,蓄热单元在单一运行工况下的有效放热效率仅为63.4%。3、由于实际放热效率较低,因此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变蓄热单元的放热过程进行了仿真优化。结果表明:蓄热单元外形尺寸的高宽比越大,放热速度越快,有效放热效率最高为84.2%,但蓄热密度相比原相变蓄热单元减少了约19.1%;使用缩放管、扭曲带和内翅片来强化管侧传热,对应的蓄热单元的放热效率较原相变单元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尤以内翅片管蓄热单元为最,其前期的瞬时放热功率较光管提高了近80%,有效放热效率则高达89.48%。4、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将蓄热装置与建筑隔墙相结合,设计构造出了以相变单元为基础的谷电蓄热墙体模块,优选了聚氨酯材料作为内保温层和发泡陶瓷作为外部框架,并给出了谷电蓄热墙体的工程装配方案;而后针对一整栋办公楼应用谷电蓄热墙体来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初投资较大,该项目在20年运行期限内的净现值仅为13.91万,收益率较低。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系统总热效率。

武佳栋[6](2020)在《北京TDZY供热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区域冬季采暖的主要方式。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北方城镇建筑面积不断增长,北方城镇集中供热面积亦随之快速增长。2017年中央政府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能源取暖规划(2017-2021)》,中国供热行业进入了清洁能源改造的快速上升期。与此同时,国家对环保治理的重视和对污染源的管控加强,对供热企业生产环节中的节能环保、低碳高效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三供一业”移交政策对经营供热服务国有企业的政策导向。供热行业作为国有基本集中的基础设施产业,民营供热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如何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抓住清洁能源的新市场,不断增加供热面积,以获取持续的利润成长,是事关民营供热公司生死存亡的难题?本文以北京TDZY供热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民营供热公司如何借助服务营销策略升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本文结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服务营销的视角入手,借助PSE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工具对北京TDZY供热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劣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及战略方向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借助STP工具对TDZY供热公司所能辐射的市场进行了市场细分以及重新的市场定位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对北京TDZY供热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提出其在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基于北京TDZY供热公司的市场定位,针对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7Ps组合营销策略工具重新构建了符合北京TDZY供热公司目前现状,并能够突出公司业务优势的差异化服务营销优化策略以及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对于从事城市供热服务、锅炉安装、煤改气工程、老网改造工程和供热项目节能技术咨询等相关行业民营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性和借鉴价值。同时,本文中对于差异化服务营销策略的在供热企业中的应用视角,对于广大从事的公共服务行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绩效,也非常值得借鉴与参考。

任孟晓[7](2020)在《基于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的北方新型农宅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农宅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有近四成人口居住在农村,每年农村地区新建或翻新的农宅数量仍然可观。长久以来自发建造农宅的模式,使得农村风貌“千人一面”却又因无整体的规划而杂乱无章,非常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北方冬季雾霾天气连续出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没有彻底改变燃煤的取暖方式。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渐增多。自2017年国家出台相关推进北方清洁采暖工作的文件以来,太阳能供暖方式被越来越广泛采用了,但时至今日很多太阳能供暖农宅只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并没有在普通农户中推广开来,北方地区农宅高能耗高污染的取暖情况仍不容乐观。我国清洁供暖工作是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清洁供暖,减少煤炭能耗,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结合北方清洁供暖规划要求及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情况,文章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北方寒冷地区农宅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对北方寒冷地区部分农宅的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发现现有农宅存在功能布置混乱、用能结构不合理、室内舒适性差等问题,遂提出了新型农宅设计的必要性,建立了北方新型农宅设计体系,包括新型农宅功能与造形设计、适宜结构体系设计、室内舒适性设计等三方面。对北方地区农宅来说,室内舒适性设计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设计及冬季采暖设计两大方面,只有从根本上上改善农宅冬季用能结构,才能切实改善农宅室内舒适性。针对北方寒冷地区农宅冬季室内舒适性差的问题,该项研究可为农宅提供一种清洁高效的冬季供暖方式——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新型农宅室内舒适性、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污染等状况。新型农宅设计不仅要改变农宅冬季采暖用能结构,而且要有适宜的结构体系,本文列举了农宅的几种常用结构类型并对其进行比较得知,建筑造价的高低是影响农宅结构选型的重要因素,装配式空腔EPS模块混凝土结构因其造价低、建造速度快、室内舒适性高的特点,将在农村住宅建造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基于对太阳能供暖新型农宅的综合研究,将常用的太阳能源端集热器及供暖末端的进行分类比较,总结了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供暖系统的优势:集热高效,经济节约;低温供暖,室温更舒适;空气流速低,室内更卫生;不易损坏,增强隔音性,装修无影响等,说明了该供暖系统适宜在农村应用且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通过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用于农宅采暖,得出结论,在人们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当采暖面积与集热面积为1:1时,室内温度为14℃左右,符合农宅室内舒适性要求。基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一座装配式EPS空腔模块混凝土结构农宅实验房,搭建了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房的建筑设计、围护结构及供暖设备情况,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墙体温度及室内温湿度实验。得出结论,EPS空腔模块混凝土墙体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利于北方地区农宅室内舒适性情况改善;全部天气情况下室温12℃左右,相对湿度44%rH,基本满足农宅室内舒适性要求;晴朗天气时室温15℃左右,相对湿度38%rH,农宅室内舒适性较高。钒钛黑瓷太阳能独立供暖系统初期投资较高,8.4年可回收成本,几乎无后期运行费用,既利于节能环保又能降低采暖费用。综合整个采暖期来看,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受太阳辐射情况影响较大,必须联合其他辅助供暖系统才能全天候确保采暖期农宅室内舒适性。综述所述,本文可为北方寒冷地区的新型农宅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农宅提供一种清洁高效的冬季供暖方式。通过钒钛黑瓷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各供暖末端的供热情况分析比较,说明了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农宅冬季供暖。通过装配式EPS空腔模块混凝土结构农宅实验房室内温湿度实验研究,佐证了应用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供暖系统的农宅室内舒适性较高,是值得在北方农村推广的一种采暖方式。

秦超[8](2020)在《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优化及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的进步,包括电力、天然气、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能源系统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综合能源系统的提出和发展,提升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了多种能源梯级利用、互补互济,解决了能源供求不均衡等问题。电转气技术、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以及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进步,为从园区、城市到区域等各层级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风险驱动因素的识别与度量等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以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中的电/气/热多种异质能源转换优化,与传统供能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分析,以及综合能源系统的风险分析及度量开展研究。优化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的消纳问题,实现了能源跨区域的协调优化,也为Copula方法解决能源市场风险和各异质能源的耦合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论文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随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角度开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最后给出了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关键问题以及论文创新点。论文第二章基于综合能源系统中所包括的电力、天然气与热力的能源消费、价格走势与市场状况,开展相关性分析、平稳性分析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为下文的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优化及风险研究奠定研究基础。(2)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能源转换优化。综合能源系统将电力、天然气、热力供能网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与平滑负荷需求曲线。由于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需求负荷的波动等造成系统因素的不确定性,需充分考虑供给侧风电消纳与需求侧电负荷波动,将优化的多目标设计为系统燃料成本最小,系统弃风电量最小以及电能需求侧峰谷负荷方差最小,结合电力、天然气、热力网络系统约束,构建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3)研究综合能源系统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在天然气供应能力紧缺情况下,重点考虑气-电转换与气-热转换情形下综合能源系统消费结构的整体优化。在天然气供应不确定性和燃气机组调峰能力约束情况下,综合考虑天然气成本、供给侧风电消纳与天然气供应不确定性三个目标函数,并结合效用理论对天然气消费的社会效用与用户效用计算,构建考虑供应不确定性和调峰能力约束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4)对计及地热能的综合供热系统展开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进寒冷地区清洁取暖,在综合能源系统框架下,以热能作为主要着力点,优化了计及地热能的综合供热系统。按照燃气调峰比例以及地热供暖所占基本热负荷比例进行情景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的综合供热系统与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的环境经济效益。并分别根据能源价格因素、燃气调峰锅炉调峰比例、地源热泵供热的基本热负荷比例对热源展开敏感性分析,以及据此探讨燃气锅炉调峰比例对综合供热系统的经济成本影响。(5)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故障风险。首先识别资金流、能量流、信息流在内的综合能源系统风险源,以物理实体构成、商业主体运营、虚拟价值分析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资金-能量-信息风险框架。其次,在风险框架内,开展市场层风险的时序性分析、物理层风险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信息层风险的稳定性分析。再次,分别研究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以及热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评估综合能源系统故障风险,并以故障树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原因。(6)对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市场与耦合风险进行度量。影响能源市场以及综合能源系统中能源生产、传输、转换的风险驱动因素复杂,例如,能源的价格波动与供需不确定往往会给综合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和能量耦合带来风险,本文以能源市场收益率和各类型机组出力作为度量综合能源系统市场风险与能量耦合风险的切入点。首先收集综合能源系统中各风险因子变动的时间序列与各能源机组出力曲线,其次,采用非参数核估计方法确定综合能源系统中各风险因子与机组出力的边缘分布,再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与最小欧氏距离选择最优Copula函数描述各风险因子之间,以及机组出力之间的非线性的相依结构。最后,通过Copula-CVaR模型测度综合能源系统的市场风险与能量耦合风险。

何秀义[9](2020)在《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设计及电蓄热装置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解决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梯级利用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对于传统电采暖方式存在的高能低用的问题,相变蓄热技术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深入研究相变储能技术,将电采暖与相变储能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应用相变蓄热电采暖技术及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供暖需求,而且也能对电网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缓解电网压力。相变蓄热式电采暖在电力调峰和供暖方面表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以Ba(OH)2·8H2O为相变蓄热材料,构建了一种基于管内封装相变材料的蓄热单元,可以与建筑围护结构结合,敷设与墙上,既适用于既有建筑的供暖改造,也顺应新建建筑、特别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局势;也可用于蓄热器内部,集成生产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首先,搭建了相变蓄热单元的实验测试平台,对蓄热单元的蓄放热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整个蓄热过程用时900s,蓄热过程开始150s后,蓄热单元内相变材料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351K),此后的450s内蓄热单元持续吸热,但是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是蓄热单元的相变潜热蓄热阶段,占整个蓄热过程用时的50%;相较于蓄热过程,在放热过程阶段,材料开始凝固的温度要略低于351K,整个过程持续约2000s。其次,基于相变传热理论,利用焓法建立了蓄热单元的物理模型,通过CFD软件对材料的蓄放热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采用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蓄热单元内不同位置相变材料在蓄放热过程中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蓄热单元蓄放热特性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蓄热单元在轴向和径向上各点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填充率和管径一定时,对比考虑自然对流与忽略自然对流两种工况,在前200s内,材料处于固相区,两曲线基本重合,自然对流的影响甚小;考虑自然对流时,蓄热时间明显缩短,为1500s,而忽略自然对流的工况在1500s时仍处于潜热蓄热阶段,与实验结果相悖,因此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可忽视;相变材料的填充率以及蓄热单元的管径都与单个蓄热单元的蓄热能力密切相关,当蓄热单元管径一定,填充率分别为70%、80%、90%时,材料区域平均温度达到相变温度分别用时180s、205s、220s,潜热蓄热过程持续时间分别为450s、650s、770s,可以看出,随着填充率的增加,蓄热单元的蓄热时间明显延长;当材料填充率一定,蓄热单元管径分别为20mm、30mm、40mm时,材料区域平均温度达到相变温度分别用时180s、270s、440s,蓄热过程持续时间分别为900s、1450s、2300s,可以看出,随着管径的增大,蓄热单元的蓄热时间明显延长。因此,在蓄热单元的长度确定以后,填充率越大,管径越大,蓄热单元蓄热量越大,但是蓄热时间也会明显延长,需要综合考虑。最后,结合电采暖方式,将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应用到蓄热装置中,形成电相变蓄热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蓄热能力的设计计算及结构的初步设计。并对电相变蓄热装置建立了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分析其整体蓄放热特性。模拟结果显示,从温度场分布来看,靠近电加热元件的位置的蓄热单元温度率先升高,内填相变材料熔化吸热,由于温差的存在,空气在管壁间形成较强的自然对流,从而使得外围的蓄热单元也逐渐吸热升温,随着相变材料液相占比越来越大,蓄热装置内的温度场将逐渐均匀,待整个蓄热过程完成以后,蓄热装置内的温度热源壁面温度接近,达到动态平衡;装置的蓄热过程持续约30000s,其中潜热蓄热过程约12000s,占整个蓄热过程的40%。放热过程中,相较于中间部分的蓄热单元,靠近装置外壁面的蓄热单元降温速率较快,这是因为外围的蓄热单元与环境的温差大,随着放热过程的推进,相变材料逐渐放热凝固,蓄热装置内的温度趋于均匀,最终与环境达到热平衡,放热过程持续约20000s,其中潜热放热阶段占比60%。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相变蓄热单元的蓄放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该蓄热单元应用到电蓄热装置中,并模拟分析了电相变蓄热装置的整体蓄放热特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变蓄热电采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邵晨[10](2020)在《华北农村“煤改电”供暖方案设计及配网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一方面使人们的健康面临着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京津冀作为华北主要省份,2016年3个省市的PM2.5年均浓度为70ug/m3,严重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PM2.5≤10ug)。现有数据表明,居民生活采暖是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三五”以来,京津冀地区开始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煤改电”进程,煤改电工程的实施对于治理大气环境、促进国家能源消费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煤改电”的推进,居民用电负荷的增加,农村低压配电网不再满足供电需求。结合“煤改电”负荷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中低压配电网的改扩建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nergy Plus构建了该地区居民建筑冬季采暖用能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其供暖能耗需求,并计算了不同供暖方式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居民供暖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当各户型均选用其最优供暖方式时,考虑各供暖方式供暖特性(如,蓄热式电暖器耗电时间为23:00-7:00、空气源热泵和地缘热泵根据供暖用能实时耗电),可能会在夜间出现新的用电高峰,这会造成配电网改造成本较高。如果对供暖改造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则会降低用电峰值,从而减少配电网改扩建费用。基于此,本文考虑“煤改电”工程总成本构建了“煤改电”供暖改造和配网规划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煤改电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供暖方式的选择作为决策变量,下层模型以配电网规划改扩建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将配电变压器选址定容、台区选择、配电线路选型作为决策变量。上层模型将节点负荷(由供暖方案计算得到)传递给下层,下层模型通过对配电网改扩建成本进行优化,并将最优规划方案传递给上层,从而影响上层的决策结果。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某农村实际“煤改电”及配电网规划为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满足煤改电工程负荷需求、节点电压约束以及可靠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规划方案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最优。本文研究了在煤改电工程实施中,居民供暖改造问题、低压配电网改扩建规划问题。建立了以“煤改电”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居民供暖改造方式、配电压器选址定容,线路选型为决策变量的双层规划模型。通过本文研究,能为今后“煤改电”工程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北京电采暖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电采暖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供暖研究现状
        1.2.2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3 博弈论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分析与热负荷特性建模
    2.1 常用电采暖设备
        2.1.1 直热类电采暖设备
        2.1.2 蓄热类电采暖设备
        2.1.3 热泵类电采暖设备
    2.2 电采暖供暖方式
        2.2.1 集中式电采暖
        2.2.2 分散式电采暖
    2.3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分析
        2.3.1 风电出力特性分析
        2.3.2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选取
    2.4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用户热负荷需求特性建模
        2.4.1 用户供暖舒适度研究
        2.4.2 计及建筑热特性的用户热负荷需求研究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设计
    3.1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分析
    3.2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相关主体及其价值体现分析
    3.3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经营环境分析
        3.3.1 技术环境
        3.3.2 政策环境
        3.3.3 自然环境
        3.3.4 市场环境
    3.4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分析
        3.4.1 投资建设阶段
        3.4.2 运营维护阶段
    3.5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决策
    4.1 博弈理论基础原理
        4.1.1 博弈论概述
        4.1.2 博弈论基本要素
        4.1.3 博弈的分类
    4.2 直购电模式下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决策博弈分析
        4.2.1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博弈关系分析
        4.2.2 项目主体收益模型分析
    4.3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决策模型
        4.3.1 商业模式决策博弈模型
        4.3.2 博弈模型求解
    4.4 商业模式盈利能力评价
    4.5 算例及分析
        4.5.1 算例描述
        4.5.2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博弈均衡结果
        4.5.3 计及CCER价格影响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盈利能力评价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2)石墨烯基电热膜室内采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电热膜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电热膜应用现状
    1.3 石墨烯基电热膜技术
        1.3.1 石墨烯电热材料电发热原理及优势
        1.3.2 石墨烯基电热膜制备技术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2 课题目的及意义
2 电热膜采暖房间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2.1 辐射功率计算
        2.1.1 相关电气理论
        2.1.2 热辐射理论
        2.1.3 石墨烯基电热膜辐射功率计算
    2.2 电热膜采暖房间与散热器采暖房间建模
        2.2.1 模型简化假设
        2.2.2 基本控制方程
        2.2.3 热传递相关理论
        2.2.4 湍流及辐射模型选择
        2.2.5 几何模型建立
    2.3 石墨烯基电热膜采暖与散热器采暖效果比较
        2.3.1 边界条件与相关参数设置
        2.3.2 模拟结果分析
    2.4 室外温度对石墨烯基电热膜采暖效果的影响
        2.4.1 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设置
        2.4.2 模拟结果分析
    2.5 覆层对电热膜采暖效果的影响
        2.5.1 不同覆层材料对室内采暖效果的影响
        2.5.2 不同厚度覆层对室内采暖效果的影响
    2.6 纳米流体夹层板覆层
        2.6.1 常规地面装饰材料覆层缺陷及纳米流体夹层板覆层优势
        2.6.2 纳米流体夹层板结构
        2.6.3 纳米流体夹层板覆层效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电热膜电学性能及发热能力实验研究
    3.1 电热膜地暖房间布置及测试仪器
        3.1.1 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信息
        3.1.2 实验场地布置
        3.1.3 房间内温度测量方式
    3.2 电热膜电气参数采集系统
    3.3 室外气候条件
    3.4 电热膜基本电学性能
    3.5 电热膜红外温度测试
        3.5.1 石墨烯基电热膜红外温度测试
        3.5.2 高分子电热膜红外温度测试
        3.5.3 电热膜地暖对人体温度的影响
    3.6 电热膜发热性能
        3.6.1 石墨烯基电热膜测试结果
        3.6.2 高分子电热膜测试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电热膜采暖的热舒适性及经济性评价
    4.1 电热膜采暖的热舒适性
        4.1.1 热舒适相关理论
        4.1.2 热舒适测试地点与内容
        4.1.3 测试仪器与测点布置
        4.1.4 问卷设计
        4.1.5 热舒适实验结果
    4.2 电热膜采暖与空气源热泵采暖经济性分析
        4.2.1 经济性分析评价常用方法
        4.2.2 运行环境及主要参数
        4.2.3 采暖经济性分析
        4.2.4 敏感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电热膜采暖发展与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二 热舒适调查问卷
附录三 石墨烯基电热膜相对辐射能谱曲线
致谢

(3)二元相变复合材料蓄热单元蓄放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变蓄热原理
    1.3 相变材料分类
        1.3.1 无机相变蓄热材料
        1.3.2 有机相变蓄热材料
        1.3.3 复合相变蓄热材料
    1.4 相变材料分类
        1.4.1 提高导热系数
        1.4.2 消除过冷度
        1.4.3 相分离改善
    1.5 相变材料分类
    1.6 研究内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表征
    2.1 二元共晶无机相变材料制备原理
    2.2 相变材料的筛选原理
    2.3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仪器
    2.4 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2.5 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性测试
        2.5.1 融化-凝固测试
        2.5.2 蓄放热性能测试
        2.5.3 DSC测试
    2.6 实验结果分析
        2.6.1 融化-凝固测试分析
        2.6.2 蓄放热性能测试分析
        2.6.3 DSC测试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相变材料的改性与定形实验研究
    3.1 添加成核剂的原理
    3.2 多孔材料定型原理
    3.3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仪器
    3.4 成核剂添加对相变复合材料的改性
        3.4.1 成核剂的选择
        3.4.2 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3.4.3 蓄放热实验
        3.4.4 DSC测试
    3.5 多孔材料添加对相变复合材料的定形
        3.5.1 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3.5.2 融化-凝固测试
        3.5.3 DSC测试
        3.5.4 导热系数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变传热放热理论与数值分析方法
    4.1 相变传热问题分析
        4.1.1 导热问题分析
        4.1.2 自然对流与辐射换热分析
    4.2 相变传热问题数值求解方法
        4.2.1 焓法
        4.2.2 温度法
    4.3 FLUENT模拟软件相变传热过程简介
        4.3.1 FLUENT模拟软件简介
        4.3.2 FLUENT软件中凝固-融化模型
    4.4 模型验证
        4.4.1 物理模型
        4.4.2 数学模型简化
        4.4.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4.4.4 参数设置
        4.4.5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变蓄热单元电采暖装置蓄放热性能模拟研究
    5.1 相变蓄热单元电采暖装置启停控制策略
        5.1.1 时间控制策略
        5.1.2 温度控制策略
    5.2 相变蓄热单元电采暖装置蓄热性能模拟研究
        5.2.1 电采暖装置模型设计
        5.2.2 蓄热单元温度分布分析
        5.2.3 蓄热单元液相率分布分析
    5.3 相变蓄热单元电采暖装置放热对房间舒适度的影响
        5.3.1 电采暖装置的房间物理模型
        5.3.2 电采暖装置的房间数学模型
        5.3.3 模型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5.3.4 室内温度场分析
        5.3.5 室内舒适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民用生物质炉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农村地区取暖现状
        1.1.1 传统取暖方式
        1.1.2 新型取暖方式
        1.1.3 清洁取暖政策及现状
    1.2 民用取暖污染概况
        1.2.1 秸秆直接燃烧污染
        1.2.2 民用燃煤污染严重
        1.2.3 民用炉具技术落后
    1.3 我国生物质炉具概况
        1.3.1 生物质炉具的分类
        1.3.2 生物质炉具的发展历程
        1.3.3 生物质炉具存在的问题
    1.4 生物质炉具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生成机理
        1.4.1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1.4.2 颗粒物生成机理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物质炉具实验室污染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
    2.1 测试与分析方法
        2.1.1 测试炉具与燃料
        2.1.2 测试仪器及方法
        2.1.3 数据分析方法
    2.2 生物质炉具类型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2.2.1 不同类型炉具污染物排放因子
        2.2.2 不同类型炉具污染物排放浓度
        2.2.3 不同类型炉具的热性能比较
    2.3 生物质炉具结构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2.3.1 进料方式
        2.3.2 有/无二次配风系统
    2.4 生物质炉具工况参数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2.4.1 不同功率
        2.4.2 过量空气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木质颗粒炉具现场污染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测试地区总体情况
        3.1.1 测试地点
        3.1.2 KPT调研
        3.1.3 测试和分析方法
        3.1.4 测试炉具和燃料
    3.2 现场测试污染排放影响因素
        3.2.1 炉具类型对排放的影响
        3.2.2 燃料性质对排放的影响
        3.2.3 实地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的差异性
    3.3 木质颗粒炉具减排效果
        3.3.1 排放因子
        3.3.2 与前人研究的对比
        3.3.3 燃料消耗量
        3.3.4 全年排放总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秸秆颗粒炉具现场排放评估
    4.1 测试地区总体情况
        4.1.1 测试地点
        4.1.2 测试方法
        4.1.3 测试炉具和燃料
    4.2 生物质秸秆颗粒炉具减排效果
        4.2.1 污染物排放特征
        4.2.2 污染物排放因子
        4.2.3 与前人研究对比
        4.2.4 燃料消耗量
        4.2.5 全年排放总量
        4.2.6 室内空气污染
    4.3 生物质秸秆颗粒炉具推广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5)EG/石蜡复合蓄热式谷电利用采暖散热装置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变蓄热材料及其性能强化
        1.2.2 谷电蓄热供暖装置
    1.3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1 相变材料筛选
    2.2 强化传热材料筛选
        2.2.1 强化传热材料简介
        2.2.2 不同复合材料动态热响应实验
    2.3 EG/石蜡复合PCM的制备及其热性能表征
        2.3.1 EG/石蜡复合PCM的制备
        2.3.2 EG/石蜡复合PCM热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变蓄热单元的设计及热性能实验
    3.1 相变蓄热单元的设计
        3.1.1 相变蓄热单元的提出
        3.1.2 供暖场景设计
        3.1.3 换热器结构设计
    3.2 相变蓄热单元热性能实验平台搭建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系统介绍
        3.2.3 实验内容及步骤
    3.3 相变蓄热单元热性能实验结果分析
        3.3.1 蓄热过程
        3.3.2 放热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变蓄热单元放热过程的模拟及优化
    4.1 相变传热问题概述
        4.1.1 Stefan问题及其求解
        4.1.2 Fluent软件及凝固/熔化模型
    4.2 相变蓄热单元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物理模型及仿真目的
        4.2.2 数学模型
        4.2.3 数值仿真流程
    4.3 运行参数对放热过程的影响
        4.3.1 网格独立性及模型可靠性验证
        4.3.2 放热过程内部液相率变化
        4.3.3 流体入口温度的影响
        4.3.4 换热流体流量的影响
    4.4 外形尺寸优化
    4.5 换热结构优化
        4.5.1 换热结构物理模型
        4.5.2 传热及流动特性分析
        4.5.3 不同换热结构放热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谷电蓄热墙体的设计及应用经济性分析
    5.1 谷电蓄热墙体的基本概念
    5.2 谷电蓄热墙体模块的构造
    5.3 谷电蓄热墙体模块保温材料
    5.4 模块化谷电蓄热墙体的安装
    5.5 谷电蓄热墙体应用经济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北京TDZY供热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4.4 数据分析法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STP理论
        2.1.1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2.1.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2.1.3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2.2 7Ps营销组合
        2.2.1 产品(Product)
        2.2.2 价格(Price)
        2.2.3 渠道(Place)
        2.2.4 促销(Promotion)
        2.2.5 人员(People)
        2.2.6 有型展示(Physical Evidence)
        2.2.7 过程(Process)
    2.3 服务质量理论
    2.4 文献综述
        2.4.1 国外文献综述
        2.4.2 国内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 北京TDZY供热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北京TDZY供热公司概况
    3.2 北京TDZY供热公司营销现状
        3.2.1 产品
        3.2.2 价格
        3.2.3 渠道
        3.2.4 促销
        3.2.5 人员
        3.2.6 有形展示
        3.2.7 过程
    3.3 北京TDZY供热公司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供热服务质量SERVQUAL量表构建
        3.3.2 供热服务质量调查分析
        3.3.3 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北京TDZY供热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4.1.1 政治环境越发严格
        4.1.2 经济环境整体平稳
        4.1.3 社会环境风云激荡
        4.1.4 技术环境促进竞争
    4.2 微观环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竞争力明显
        4.2.2 替代者竞争力稳步提升
        4.2.3 潜在进入者竞争力较弱
        4.2.4 顾客议价能力因人而异
        4.2.5 供应商议价能力偏强
    4.3 北京TDZY供热公司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SWOT矩阵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北京TDZY供热公司市场定位及7Ps营销策略的优化
    5.1 北京TDZY供热公司STP分析
        5.1.1 供热市场细分
        5.1.2 北京TDZY供热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5.1.3 北京TDZY供热公司目标市场定位
    5.2 北京TDZY供热公司7Ps营销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由单一变多样化
        5.2.2 价格根据需求浮动调整
        5.2.3 渠道线下保持线上增加
        5.2.4 促销多元化
        5.2.5 人员培训加强客户沟通
        5.2.6 产品相关系统定期有形展示
        5.2.7 服务过程与用户诚信互动
    5.3 本章小结
6 北京TDZY供热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6.1 完善客服服务管理制度
    6.2 提升运维人员专业水平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TDZY供热公司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的北方新型农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3 国内外农宅设计研究进展
        1.3.1 国外农宅设计研究
        1.3.2 国内农宅设计研究
        1.3.3 北方农宅实例研究
    1.4 国内外太阳能供暖应用于农宅的研究进展
        1.4.1 国内外太阳能供暖在农宅中的应用研究
        1.4.2 国内外钒钛黑瓷太阳板在农宅中的应用研究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型农宅设计研究
    2.1 新型农宅设计的必要性
    2.2 新型农宅定义
    2.3 新型农宅设计体系建立原则
    2.4 新型农宅设计体系
        2.4.1 新型农宅功能与造形设计
        2.4.2 适宜结构体系设计
        2.4.3 农宅舒适性设计
    2.5 新型农宅冬季采暖用能研究
        2.5.0 农村特有的用能结构成因
        2.5.1 北方典型省市农村采暖用能情况
        2.5.2 新型农宅采暖用能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在新型农宅中的应用研究
    3.1 太阳能常用源端集热器与供暖末端类别及性能比较
        3.1.1 太阳能常用源端集热器
        3.1.2 太阳能常用供暖末端
    3.2 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系统研究
        3.2.1 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供暖系统的基本性能
        3.2.2 钒钛黑瓷太阳板与新型农宅一体化研究
        3.2.3 钒钛黑瓷太阳能集热系统与不同供暖末端的供热情况分析比较
    3.3 钒钛黑瓷太阳能农宅室内舒适性模拟研究
        3.3.1 建立模型
        3.3.2 模拟方案确定
        3.3.3 模拟结果数据分析及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的装配式农宅实验房实验分析研究
    4.1 装配式农宅实验房建筑设计基本情况
    4.2 装配式农宅实验房围护结构与供暖设备情况
        4.2.1 围护结构
        4.2.2 供暖设施情况
    4.3 实验准备工作
        4.3.1 测试仪器介绍
        4.3.2 实验内容
        4.3.3 实验工况
    4.4 装配式农宅实验房室内舒适性实验分析
        4.4.1 墙体的保温情况
        4.4.2 室内温湿度情况
        4.4.3 室内舒适性分析
    4.5 钒钛黑瓷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5.1 存在问题
        4.5.2 该供暖模式与其他农宅常用供暖形式的联合应用研究
        4.5.3 各联合供暖方式分析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5.3 推广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情况

(8)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优化及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
        1.2.2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耦合研究
        1.2.3 综合能源系统风险研究
        1.2.4 Copula方法应用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难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消费与市场分析
    2.1 引言
    2.2 电-气-热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现状
        2.2.1 电-气-热能源消费现状
        2.2.2 电-气-热能源价格现状
        2.2.3 电-气-热能源市场现状
    2.3 分析模型构建
        2.3.1 相关性检验模型
        2.3.2 平稳性检验模型
        2.3.3 分位数回归模型
        2.3.4 连续收益率模型
    2.4 数据处理
        2.4.1 原始数据及数据来源
        2.4.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2.4.3 数据基本统计描述
    2.5 算例分析
        2.5.1 相关性分析
        2.5.2 平稳性分析
        2.5.3 分位数回归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转换优化分析
    3.1 引言
    3.2 理论方法
        3.2.1 优化算法
        3.2.2 鲁棒优化
    3.3 综合能源系统分析
        3.3.1 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
        3.3.2 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分析
    3.4 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介绍
        3.5.2 算例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能源系统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方法
        4.2.1 优化算法
        4.2.2 效用理论
    4.3 天然气供需与应用分析
        4.3.1 天然气供需情况分析
        4.3.2 燃气机组调峰能力分析
    4.4 天然气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
        4.4.1 目标函数
        4.4.2 约束条件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介绍
        4.5.2 算例求解
        4.5.3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供热系统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与多能源优化
    5.1 引言
    5.2 系统构建
        5.2.1 综合能源系统
        5.2.2 计及地热能的综合供热系统
    5.3 经济环境效益评估模型
        5.3.1 供暖期热负荷
        5.3.2 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5.3.3 环境效益评估模型
    5.4 算例分析
        5.4.1 需热量和供热负荷计算
        5.4.2 经济效益分析
        5.4.3 环境效益分析
    5.5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多能源优化
        5.5.1 价格因素对热源的敏感性分析
        5.5.2 负荷比例对热源的敏感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故障风险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
        6.2.1 综合能源系统风险框架
        6.2.2 故障树分析法
    6.3 综合能源系统风险分析
        6.3.1 市场层风险的时序性分析
        6.3.2 物理层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6.3.3 信息层风险的稳定性分析
    6.4 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风险分析
        6.4.1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
        6.4.2 天然气系统供气可靠性分析
        6.4.3 热力系统供热可靠性分析
        6.4.4 电-气-热供能系统可靠性分析
    6.5 算例分析
        6.5.1 供电风险故障树分析
        6.5.2 电力系统可靠性灰色关联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市场与耦合风险度量
    7.1 引言
    7.2 基础理论
        7.2.1 Copula方法
        7.2.2 VaR与CVaR
        7.2.3 非参数估计
        7.2.4 方法步骤
    7.3 综合能源系统Copula-CVaR模型
        7.3.1 各类机组出力特征
        7.3.2 机组出力概率分布
        7.3.3 Copula-CVaR风险测度模型
    7.4 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市场风险测度
        7.4.1 市场风险因子边缘分布假设
        7.4.2 Copula估计
        7.4.3 Copula-CVaR风险测度
    7.5 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耦合风险测度
        7.5.1 耦合风险因子边缘分布假设
        7.5.2 Copula估计
        7.5.3 Copula-CVaR风险测度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优化及风险防范建议
    8.1 问题分析
    8.2 建议方案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9)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设计及电蓄热装置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相变蓄热材料研究现状
        1.3.2 相变蓄热装置研究现状
        1.3.3 相变蓄热电采暖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变材料的选择及蓄热单元实验测试
    2.1 相变材料的遴选
        2.1.1 相变材料的分类
        2.1.2 相变材料的选择原则
    2.2 相变材料的封装方法
        2.2.1 封装材料的选择
        2.2.2 封装工艺的选择
    2.3 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实验平台搭建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3.3 试验台搭建及测点布置
        2.3.4 实验方案与步骤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蓄热过程实验结果分析
        2.4.2 放热过程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变蓄热单元传热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 相变传问题的特点及数值求解方法
        3.1.1 相变传热问题的特点
        3.1.2 相变传热问题数值求解方法
    3.2 相变蓄热单元物理模型的简化
    3.3 相变蓄热单元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控制方程
        3.3.2 边界条件的设置
    3.4 FLUENT软件介绍
        3.4.1 FLUENT简介
        3.4.2 FLUENT中的熔化/凝固模型
    3.5 网格划分及参数设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4.1 网格无关性检验
    4.2 模型验证
        4.2.1 蓄热过程实验与模拟对比
        4.2.2 放热过程实验与模拟对比
    4.3 相变蓄热单元蓄放热特性模拟结果分析
        4.3.1 相变蓄热单元蓄热过程特点
        4.3.2 相变蓄热单元放热过程特点
    4.4 相变蓄热单元蓄热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4.4.1 自然对流对蓄热过程的影响
        4.4.2 相变材料填充率对蓄热过程的影响
        4.4.3 蓄热单元管径对蓄热过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模拟
    5.1 电相变蓄热装置结构设计
        5.1.1 电加热方式设计选型
        5.1.2 蓄热能力设计计算
        5.1.3 电相变蓄热装置结构设计
    5.2 电相变蓄热装置物理模型的建立
    5.3 电相变蓄热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
        5.3.1 相变材料区域的数学模型
        5.3.2 流体区域的数学模型
        5.3.3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5.4 网格划分与参数设置
        5.4.1 网格划分
        5.4.2 软件参数设置
        5.4.3 监控物理量的选择与输出
    5.5 数值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
        5.5.1 蓄热装置蓄热过程分析
        5.5.2 蓄热装置放热过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华北农村“煤改电”供暖方案设计及配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改电”项目研究现状及相关政策
        1.2.2 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综述
        1.2.3 “煤改电”全寿命周期理论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华北农村地区居民住宅用能建模与供暖能耗分析
    2.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发展及Energy Plus的介绍
        2.1.1 建筑能耗模拟的发展及意义
        2.1.2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介绍
    2.2 华北农村地区居民住宅冬季供暖模型建立
    2.3 华北农村地区居民住宅模型供暖能耗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华北农村地区“煤改电”供暖方式选择及其经济性分析
    3.1 “煤改电”供热方式研究
    3.2 “煤改电”供暖经济性分析
        3.2.1 “煤改电”供暖改造成本建模
        3.2.2 供暖设备成本计算
        3.2.3 运营成本计算
        3.2.4 “煤改电”供暖改造成本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煤改电”全寿命周期总成本双层模型构建及算例分析
    4.1 考虑“煤改电”总成本的模型构建
        4.1.1 双层规划模型
        4.1.2 上层规划模型
        4.1.3 下层规划模型
    4.2 遗传算法求解
        4.2.1 遗传算法原理简介
        4.2.2 遗传算法结合算例模型的运用
    4.3 算例分析
        4.3.1 网架结构及相关参数
        4.3.2 日常用电负荷参数
        4.3.3 设备选型及方案规划
        4.3.4 目标函数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四、北京电采暖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D]. 王晗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石墨烯基电热膜室内采暖应用研究[D]. 汪靖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二元相变复合材料蓄热单元蓄放热性能研究[D]. 宋颖芸.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4]民用生物质炉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效果研究[D]. 张文廷.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EG/石蜡复合蓄热式谷电利用采暖散热装置的实验研究[D]. 汤波. 东南大学, 2020(01)
  • [6]北京TDZY供热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武佳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基于钒钛黑瓷太阳能供暖的北方新型农宅设计研究[D]. 任孟晓.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8]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多能源优化及风险研究[D]. 秦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9]管内封装相变蓄热单元设计及电蓄热装置模拟研究[D]. 何秀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华北农村“煤改电”供暖方案设计及配网规划研究[D]. 邵晨.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北京电采暖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