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武术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在武术专选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来敏[1](2021)在《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帮助大学生规范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大学生顽强、坚持的体育拼搏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相关资料,其中涉及建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参照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广泛查阅体育核心素养指标文献,筛选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由3个一级要素,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0个二级要素以及23个三级要素组成。通过实验分析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前后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全面。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情况表现较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运用体育思维能力较差。针对调查结果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安排武术传统礼制文化的浸润以及武术德育功能的强化与引导,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学练、学赛结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12周的武术教学实验后,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和体育品德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效果。由此提出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并将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全过程。突出武术德育教育渗透,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践,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的武术教学中。

董京[2](2021)在《中学生武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微传播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视频的出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及生活方式。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之中。微课资源日渐成熟,以精致化、系统化、形象化,便携性强,易操作的优势极大满足了学生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通过对中学生武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弥补和完善传统武术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学校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系统设计法、专家评定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依据现实问题总结适用于中学武术教学的微课解决方案。结合微课特点按设计步骤选定并制作《功夫青春》第一节和第二节微课案例,通过专家评定法对微课案例的内容设计与技术设计进行权威评定,再将评定修改后的微课案例传送给随机抽取的100名中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将学习后所反馈的问卷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使微课案例更加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武术微课在微传播时代背景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改善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专项教师紧缺、教学时间空间受限、教辅资源分散滞后,以及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2)微课案例通过对运动技能、文化认知和功能价值三个不同层面的挖掘、扩展与延伸,使中学生武术微课在教学要素的展示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中具有一定优势。学生运用听、视觉感知器官,可以轻松做到同步模仿,并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进行重复性的回放与暂停。为学生个性化的技能学习提供了学习便捷性。(3)微课案例的设计步骤包含内容选取、目标设定、环节设计、视频脚本四方面内容,遵循微课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具备完整与合理的应用形式,能够为后续的武术微课应用研究提供较为科学的设计范例与经验基础。(4)经专家与学习者两个维度的评价,微课案例在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设计上具有创新性,结构上具有实用性。在交互性方面仍需补充与完善。

何庆明[3](2021)在《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武术散打亦称散手,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合了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双方运动员按照一定规则,采用一定的技战术进行徒手的搏击与对抗。近年来,学者对武术散打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时亦因导向性不足而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研究,使研究缺乏深度与远度。由此,本文尝试引入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武术散打多年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截止到2020年1月1日收录的有关武术散打研究的体育类核心期刊共计502篇文献为数据样本,充分结合文献资料、词频分析等方法,借助于Cite Space软件对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武术散打研究的期刊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维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脉络。研究表明:(1)武术散打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其年度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起伏的态势,结合散打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平稳趋缓期三个阶段。在文献的期刊分布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相对较高。(2)作者合作网络上,整体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态势。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以独立进行研究为主;到散打研究的快速发展期,作者之间的合作频次明显增加,出现了以郭玉成、梁亚东、李俊峰为代表的合作小团体,但合作态势还不够稳定;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愈加明显,形成了以梁勤超、苏健蛟、曲润杰为代表的合作团体。(3)机构合作网络上,武术散打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于专业体育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大学。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各机构之间无合作关系,独立从事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快速发展期开始有少部分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明显加强,且形成了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合作团体。(4)在研究主题上,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不断演变,从起步探索期关于散打运动的特点、溯源、规则、比赛等研究,到快速发展期关于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标准化”、新规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再到平稳趋缓期关于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散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在整体上散打研究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态势,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研究也越来与深入。

蔡万顿[4](2020)在《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在“武术进校园”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积极开展创新性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将武术教学纳入日常教学中去。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创性地引入“金钥匙”课程体系,为笔者开发研究武术拓展性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教学研究平台。在本论文中,笔者对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展开了讨论与研究。文中,笔者对近年来“武术进校园”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发现该类政策对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同时,本论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机构的设置情况,并分析了所在小学进行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客观条件,笔者发现该小学在经费、师资、场地、生源、课时等方面,均具备课程开发的条件;以此为基础,笔者介绍了武术拓展性课程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课时、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为了验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针对课程目标、课程课时、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笔者采用专家问卷调研的形式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显示,笔者课程体系的设置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笔者对选修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在保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适当参考问卷调研的结论,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本研究最终形成了武术拓展性课程,并明确了课程目标,增加了课程内容、细化了课程评价指标,说明了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效果,论证了课程开发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完善了学校“金钥匙”课程体系,是学校“金钥匙”课程之健体课程的拓展延伸。

谢杰[5](2020)在《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普通高校校园足球得到大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足球选修课在公共体育选修课的比重增加。但是现在大多数一线足球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单纯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本该体现团体合作的足球运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也并没有得到增涨。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同样让人堪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过不少关于大学生运动后即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丧生的新闻。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进行授课,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小组内部的群体凝聚力、教授学生合作技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足球基本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广东金融学院大学二年级的两个足球教学班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男生人数均为30人,女生均为6人,实验组采用合作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统计两组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学习兴趣、群体凝聚力和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虽然两组学生在脚背正面和大腿颠球、运球绕杆、脚内侧传球方面都进步明显,但是运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2)在足球学习兴趣调查中,实验组学生在注意力、探索意识、愉悦感和总体兴趣等几个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实验前也有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3)实验后实验组在群体任务吸引、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和群体社交一致性几个维度上与实验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4)在对合作教学法进行评价时,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在各个方面普肯定的态度,只有少数学生在某些方面持不赞成的态度。(5)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无显着性差异,但是实验组男生的下肢爆发力和速度素质与对照组男生相比,有显着的提高。

苏军芳[6](2020)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伴随着近年来“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武术普修课程,但是由于武术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加上课时时数有限,因此,要想学好武术课程还需认真下一番功夫。在以往开设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中,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动作,然后在一遍遍练习之中,熟悉记忆所学动作。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会造成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着累的局面。同时,在模仿教师动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不同,做出来的动作往往跟标准动作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此,本研究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视频反馈教学,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初级长拳第三路中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62名同学进行实验研究,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视频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对学生的技能认知、学习兴趣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技能、理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对学生的技能认知、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以及综合能力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视频反馈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成绩。2.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比,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3.通过对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技能认知能力。4.将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视频反馈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感受更强烈,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5.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对比与分析,发现在提高武术理论成绩方面,视频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杨任艺[7](2019)在《CDIO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DIO教学模式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地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是一种开放的体系与框架,在该框架中可融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科专业对CDIO的应用都是对它的丰富、发展与完善,可以为其他领域所借鉴。CDIO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将CDIO教学模式融入健美操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健美操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DIO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如下:(1)健美操CDIO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求解策略、教学评价方面有很大区别。健美操CDIO教学模式有如下优势:持久的学习动机、多维的学习效果、宽松的教学环境。(2)健美操CDIO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层次、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3)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健美操专业能力在操化能力、编排能力、艺术表现力三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批判性思维七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5)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五个二级指标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6)实验结果表明,通过CDI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验比较,学生团队凝聚力中四个二级指标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交往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交往一致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

刘召飞[8](2019)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国家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式各样人才,越多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靠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如何培养就成为了关键问题。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曾指出:加大力度改革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进行一次大革命。由此可见,国家领导注重人才培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体育传统项目,一直以来深受国民的喜爱,被我国推崇为“国术”。《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为了贯彻执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武术健身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前进的步伐,大力发展学校当中的武术教育,完善武术师资培训机制。可见,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发挥着积极的健身作用,深受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体育专业,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体育师资人才的专业。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大纲中提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贯彻实施,使学生学好武术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能讲、会练、示范动作标准规范,将来可以胜任武术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竞赛组织和裁判等相关工作,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中武术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培养目标不相符。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先确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后,依据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析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并以河北师范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随机抽取共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运用教学实验法进行培养学生武术教学实施能力的研究,以此来验证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方面的培养研究提供参考,为体育类其它专业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的初始指标主要包括武术教学设计能力、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武术教学反思评价能力、其它武术教学实践能力四大部分,并划分二级指标16个和三级指标61个。经过20位专家的筛选和建议,最终确立基本指标体系框架:一级指标为武术教学设计能力、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武术教学反思评价能力;二级指标讲解能力、示范能力等9个;三级指标术语化讲解、完整示范的能力等40个,并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权重配比。(2)依据指标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框架中所占的比例,判断其重要程度。武术教学实施能力的二级指标按照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解析能力。(3)通过运用教学实验法,验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班学生的讲解能力、示范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在讲解能力、领做与口令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方面两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示范能力和纠正错误动作能力方面两班差异不大;在教学实施能力考核总成绩方面两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成绩均值高于对照班;两班在武术技能考核成绩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实验班成绩均值略高一点。实验班上课中实验干预占用一定课上时间,使练习密度有所下降,但学生的武术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技能考核成绩方面能够保持不降低。通过对比两班的教学效果,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4)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对武术教学实施的认知程度和喜爱程度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氛围,还帮助学生锻炼武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武术文化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

李小进[9](2018)在《武术体悟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贯彻落实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并针对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西化”现象和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本”关怀的缺失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将民族化的体悟教学理论引入到武术教学中,探究武术体悟教学理论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旨在为武术教学的本土化研究抛砖引玉,为武术教学理论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丝学术上参考,为武术教学实践提供些许理论上的指引。研究结论:(1)“体悟”一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建立在中国“身心一元”观的哲学基础上,注重“体认”与“心悟”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整体性思维认知方式。它与中国武术之间关联紧密:是中国武术技法传习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途径;是认知中国武术的民族化方式。通过直觉体悟的思维认知方式来体认武术所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2)武术体悟教学是体悟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契合武术的文化特质且吻合武术教学改革需求和发展趋势,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基础上的本土化的教学理念或方式,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武术体悟教学”既可以视作为一种宏观层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视作为一种微观、具体的教学方式或者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武术体悟教学”是“体悟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的具体呈现,是一种契合武术自身特点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武术教学理念,意指在武术教学中倡导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个体意义的生成,通过对武术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来促进学生“转知成智”、精神升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素养的提高等。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武术体悟教学”是指武术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武术体悟式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武术技能和武术理论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等为目的的教学活动。(3)武术体悟教学是以具身认知、悟性思维、意会知识、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等为理论基础,具有“民族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等本质特征;它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特色、“术道融合、由技进道”的文化特质、“象形取意、拳法自然”的思维特性深度契合;它符合学校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且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素养”的教学改革趋势相吻合。(4)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合理的情景化创设以及个体化的意义生成。武术体悟教学的主体性参与突出了教学中的“人”的自主自觉性,可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三个方面。合理化的情境创设则是实施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生由“体”而“悟”的重要保障。武术体悟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寻求个体文化新生命,实现个体创新的意义生成的过程。武术体悟教学的意义生成过程包括体认、移情、领悟、内省、升华等步骤。(5)武术体悟教学的表现形态包括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和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两个方面。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是以武术的技术、技法为载体,以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体验为基本特征而展开的教学方式。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是与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密切关联的,是在教师、学生已获取经验(包括知识经验、技能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武术文化为媒介,以悟性思维方式为工具,引导学生领悟武术文化的涵义,促使武术文化的内化、生命化与意义化,并最终朝向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迈进的一种教学方式。(6)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以武术为载体,搭建联通文化生命的桥梁;以教学情境为外部“催化剂”,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以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为内部“发动机”,促进教学的意义生成。(7)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原理包括:“传承民族文化”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宗旨;“中体西用”思想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方法论立场;“套路、功法、格斗的技艺体验”、“文化引导、体悟学习”、“武术素养”元素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以“基点”、“路径”、“终点”为主要环节的线性逻辑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逻辑进路。(8)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以武术技艺的体验为基点,以文化引导、体悟学习为路径,以武术素养的养成为终点。对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诠释包括:武术教学内容的抉择是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是“一脉相承”,套路、功法、格斗应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武术教学之中,套路、功法、格斗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中国精神的载体;文化引导是武术教学由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变的重要措施,体悟学习是武术教学过程中意义生成的重要途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武术教学改革的方向;“武术素养”概括为新时代的武术习练者所具有的武术修养,它不仅包括武术技能方面的修养,还包括武术理论、武术文化、武德等方面的修养,学校武术教学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发展学生的武术素养是实现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最后从加强武术体悟教学的实践研究;激发武术体悟教学的其它创新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晓冉[10](2018)在《“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运动教育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模式,是以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目前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思路。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历年来受到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更是作为体育项目引入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尤其在高校体育课中,武术深受学生喜爱,发展情况较好。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发现,在武术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授系统的技术动作较有优势,但随着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一些弊端,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积极的课堂氛围,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分配并担任不同角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总结出较为合理、有效的武术教学模式,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更好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广东金融学院武术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普通高校武术课程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武术选项课程中。得出如下结论:(1)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成绩并促进班级内部整体技术水平均衡发展。(2)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运动成就感和主观能力增强,练习压力和紧张感减轻,从而改善学生的内部动机。(3)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身体状况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促使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和谐地“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热情和功课量,增强群体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5)初步建立普通高校武术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框架,为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在武术专选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武术专选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研究
        2.1.2 体育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2.1.3 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2.1.4 武术教学与体育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核心素养概念
        2.2.2 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结果
        4.1.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
        4.1.2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素养
        4.1.3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4.2.1 武术教学内容
        4.2.2 武术教学目标
        4.2.3 武术教学方法
        4.2.4 武术教学过程
    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3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3.4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4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分析
        4.4.1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4.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行为
        4.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品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D 问卷专家效度
附录 E 武术教学设计教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中学生武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互联网教学趋势的兴起
        1.1.2 微课在武术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
        1.1.3 中学生武术教学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1.4.3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1.4.4 微课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1.4.5 关于学校武术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系统设计法
        2.2.4 专家评定法
        2.2.5 问卷调查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微课解决方案
        3.1.1 中学生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3.1.2 中学生武术教学的微课解决方案
    3.2 中学生武术微课的教学案例设计
        3.2.1 主体内容的选取
        3.2.2 微课的目标设定
        3.2.3 微课的环节设计
        3.2.4 微课视频脚本设计
    3.3 中学生武术微课教学案例的开发
        3.3.1 武术微课教学案例的制作
        3.3.2 武术微课案例的应用过程
        3.3.3 中学生武术微课案例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1 访谈提纲
    附件2
    附件3 《功夫青春》第一节、第二节示范动作拍摄脚本
    附件4 《功夫青春》微课案例专家评价表
    附件5 中学生武术微课案例教学反馈问卷
    附件6 专家效度检验

(3)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引领
        1.1.2 武术散打科研与发展的需要
        1.1.3 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武术散打科研的相关研究
        2.1.1 武术散打技术与教学研究
        2.1.2 武术散打赛事与规则研究
        2.1.3 武术散打发展与传播研究
    2.2 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
        2.2.1 知识图谱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研究
        2.2.2 知识图谱在体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2.3 知识图谱在武术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词频分析法
        3.2.3 可视化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武术散打研究的时期划分
        4.1.1 起步探索期(1983 年—1999 年)
        4.1.2 快速发展期(2000 年—2008 年)
        4.1.3 平稳趋缓期(2009 年—2020 年)
    4.2 起步探索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2.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2.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2.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2.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3 快速发展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3.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3.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3.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3.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4 平稳趋缓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4.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4.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4.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4.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5 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分析
        4.5.1 武术散打研究载体的演进分析
        4.5.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演进
        4.5.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演进
        4.5.4 武术散打研究主题的演进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4)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概述
    第二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定位与分析
        一、武术拓展性课程定位
        二、武术拓展性课程分析
    第三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机构设置
        一、课程管理小组
        二、课程研发小组
        三、课程实施小组
        四、课程评价小组
    第四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条件分析
        一、政策导向
        二、经费保障
        三、师资情况
        四、场地器材
        五、分班模式
        六、课时安排
        七、学生情况
    第五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课时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评价
    第六节 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应该更加突出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地位
        二、应该更加完善武术拓展性课程的教材
        三、应该充分发挥武术拓展性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学生调查问卷论证
    附录二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体系论证
    附录三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评价及标准论证
    附录四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武术拓展性课程开发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五 武术拓展性课程专家论证人员名单及简介
    附录六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单元二教材内容

(5)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合作的基本含义
        2.1.2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2.1.3 选修课的基本含义
    2.2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2.3 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3.1 合作教学的行为主义观
        2.3.2 合作教学的人本主义观
        2.3.3 合作教学的社会心理观
        2.3.4 精细加工理论
    2.4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2.5 合作教学法的相关研究现状
        2.5.1 合作教学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5.2 合作教学法在足球教学的研究现状
    2.6 传统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的关系分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教学实验法
4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类型选择
    4.2 教学实验的设计
        4.2.1 教学实验设计原则
        4.2.2 教学目标的设计
        4.2.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2.4 教学计划的设计
        4.2.5 教案编写
        4.2.6 实验环境设计
        4.2.7 实验测试指标的设计
        4.2.8 教学程序设计
    4.3 教学实验的实施
        4.3.1 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4.3.2 实验前测试
        4.3.3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4 实验后测试
    4.4 实验控制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1 实验后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后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3 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变化原因分析
    5.2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1 实验后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2 实验前后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3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变化原因分析
    5.3 实验组群体凝聚力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4 实验组学生对合作教学法的评价分析
    5.5 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身体素质和足球基本技术指标选取问卷
    附录C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D 群体凝聚力调查问卷
    附录E 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后测)
    附录F 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G 2017级(7.8节)足球选修课教案(实验组)
    附录H 2017级(3.4节)足球选修课教案(对照组)
10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反馈
        2.1.2 反馈教学法
        2.1.3 视频反馈教学法
        2.1.4 体育教学方法
    2.2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2.4 高校武术教学现有研究评述
        2.4.1 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
        2.4.2 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视频反馈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直观性原则
        4.1.3 因材施教原则
        4.1.4 适时鼓励原则
        4.1.5 启发性原则
    4.2 实验前测试结果分析
        4.2.1 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
        4.2.2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2.3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技能认知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4.3 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
        4.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3.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技能认知和学习兴趣结果对比分析
        4.3.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认可度结果对比分析
        4.3.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能力提升结果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7)CDIO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
        1.2.2 有利于实施“问题式”教学方法
        1.2.3 有利于探索“多元式”评价体系
        1.2.4 有利于培养“综合式”C-D-I-O能力
        1.2.5 有利于拓宽“创新式”教学领域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健美操
        2.1.2 教学模式
        2.1.3 CDIO教学模式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CDIO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现状
        2.2.2 CDIO教学模式在体育领域中相关研究现状
        2.2.3 CDIO教学模式在健美操中相关研究现状
    2.3 研究小结
3 研究任务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教学实验法
        4.2.5 数理统计法
    4.3 研究流程
5 结果与分析
    5.1 传统教学模式与CDIO教学模式特点比较
    5.2 健美操教学中融入CDIO教学模式的优势
        5.2.1 持久的学习动机
        5.2.2 多维的学习效果
        5.2.3 宽松的教学环境
    5.3 健美操CDIO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5.3.1 “做中学”理论
        5.3.2 “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
        5.3.3 “颠倒课堂”理念
        5.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3.5 “健美操教学”基本规律
    5.4 健美操CDIO教学方案的设计
        5.4.1 教学目标的设计
        5.4.2 教学内容的设计
        5.4.3 CDIO在健美操中教学层次设计
        5.4.4 CDIO在实验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5.4.5 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5.5 健美操CDIO教学模式在普修课中教学效果检验与分析
        5.5.1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健美操专业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5.5.2 实验前后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与分析
        5.5.3 实验前后自主学习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5.5.4 实验前后团队凝聚力的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2.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能力相关方面的研究
        1.1.1 能力
        1.1.2 教学能力
        1.1.3 教学实践能力
        1.1.4 教学实施能力
    1.2 关于武术方面的研究
        1.2.1 武术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武术教学方面的研究
        1.2.3 关于武术教学能力的研究
        1.2.4 关于武术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
    1.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研究
        1.3.1 体育教育专业的含义
        1.3.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课程目标方面的研究
        1.3.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武术教法的实验研究
        1.3.4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的理论分析
        3.1.1 体育教育专业开展武术必修课的意义
        3.1.2 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性
        3.1.3 武术的功能是吸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喜爱武术的关键
    3.2 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的因素分析
        3.2.1 学生因素
        3.2.2 教师因素
        3.2.3 学校因素
    3.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的确立
        3.3.1 设计理念与原则
        3.3.2 设计指标的筛选
        3.3.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的建立
        3.3.4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各项指标分析
    3.4 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前学生情况分析
        3.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考核结果分析
        3.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3.5 研究不足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武术体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武术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1.1.2 武术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学校武术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1.3.2 学校武术教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1.3.3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理念述评
        1.3.4 武术教育的身体转向
        1.3.5 体悟教学的相关研究
        1.3.6 体悟在武术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径
    1.6 研究重难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7 研究创新与不足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中国武术与体悟
    2.1 体悟释义
    2.2 体悟:中国武术技法传习的重要环节
    2.3 体悟: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途径
        2.3.1 中国武术之“技”
        2.3.2 中国武术之“道”
        2.3.3 中国武术之技道归“一”
        2.3.4 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体悟途径解析
    2.4 体悟:认知中国武术的民族化方式
        2.4.1 身心一元、主客合一的技法体悟——认知中国武术的逻辑起点
        2.4.2 对中国武术基本范畴——生命的体悟认知
        2.4.3 对中国武术核心命题——“道”的体悟认知
        2.4.4 对中国武术最高指导思想——“天人合一”的体悟认知.35【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3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
    3.1 武术体悟教学的概念界定
        3.1.1 体悟教学
        3.1.2 武术体悟教学
    3.2 武术体悟教学的理论支撑
        3.2.1 认知科学理论
        3.2.2 教育科学理论
    3.3 武术体悟教学的本质特征
        3.3.1 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教学理念或方式.
        3.3.2 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武术教学理
        3.3.3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武术教学方式..
    3.4 武术体悟教学方式的专业性
        3.4.1 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特色深度契合..
        3.4.2 与中国武术术道融合、由技进道的文化特质深度契合..
        3.4.3 与中国武术象形取意、拳法自然的思想特性深度契合..
    3.5 武术体悟教学理念的时代性
        3.5.1 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武术教育使命切合
        3.5.2 与武术教学“发展学生素养”的教学目标吻合
    【本章小结】
4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内容
    4.1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
        4.1.1 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4.1.2 合理化的情境创设
        4.1.3 个体化的意义生成
    4.2 武术体悟教学的表现形态
        4.2.1 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
        4.2.2 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
    4.3 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过程
        4.3.1 以武术为载体,搭建联通文化生命的桥梁
        4.3.2 以教学情境为外部“催化剂”,推动主体性发展
        4.3.3 以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为内部“发动机”,促进意义生成
    【本章小结】
5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范式
    5.1 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原理
        5.1.1 “范式”概述
        5.1.2 建构武术教学范式的意义
        5.1.3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宗旨
        5.1.4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方法论选择
        5.1.5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基础
        5.1.6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逻辑进路
    5.2 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诠释
        5.2.1 以武术技艺体验为基点
        5.2.2 以文化引导、体悟学习为路径
        5.2.3 以武术素养的养成为终点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1.1.2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运动教育模式”发展成熟且值得借鉴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1.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2.1.2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2.1.3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2.2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2.1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2.2.2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3 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2.3.1 运动教育模式的概述及结构
        2.3.2 国外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2.3.3 国内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1.2 人本主义理论
        4.1.3 心理学理论
    4.2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4.2.1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可行性
        4.2.2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必要性
    4.3 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4.3.1 教学对象分析
        4.3.2 教学目标设计
        4.3.3 教学内容设计
        4.3.4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4.3.5 教学策略设计
        4.3.6 教学评价设计
    4.4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4.4.2 实验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组成员信息表及访谈提纲
附录B 《学生基本情况问卷》
附录C 《内部动机量表》
附录D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附录E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操作手册
附录F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在武术专选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D]. 来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学生武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 董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3]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D]. 何庆明.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高段武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 蔡万顿.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 谢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军芳.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7]CDIO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杨任艺.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方案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刘召飞.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9]武术体悟教学研究[D]. 李小进.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10]“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D]. 李晓冉. 广州体育学院, 2018(04)

标签:;  ;  ;  ;  ;  

武术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