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暂行规定)》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暂行规定)》发布实施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暂行规定)》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暂行规定)》发布实施

一、《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制(暂行规定)》《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部分(暂行规定)》发布施行(论文文献综述)

杨晗[1](2019)在《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邮政代理金融起源于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储金汇业总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邮储银行和邮政集团分离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法人经济主体。邮政企业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接受邮储银行委托开展部分基础性商业银行业务,邮政储蓄“自营+代理”的二元经营模式应用而生。邮政代理金融根植于零售金融,依托邮政集团庞大的实物网资源,在城乡为广大百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历经十二年的发展,代理金融储蓄规模和业务收入不断做大,目前已成为邮政企业三个版块的“生命线”业务。然而,面对近年来金融脱媒、监管加剧等外部高压,商业银行回本溯源加大对储蓄业务的发展,零售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客户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水涨船高。邮政代理金融继续依赖传统网络优势发展储蓄存款将不再能满足客户的增长需求,单纯依靠存款利率上浮的成本补贴方式拉动发展也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在市场占有率和业务规模高位陷阱的困境之中,如何转变思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邮政代理金融既有集团板块优势,同时又具有企业局限性,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内外部环境,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走出一条具有邮政特色的个人零售金融之路。本文以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运用7P服务营销理论、客户满意度理论、市场细分及定位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SWOT分析法四种研究方法,对代理金融在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现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对代理金融内外部环境分析、市场和客户分析构建环境分析的SWOT模型,明晰了安庆邮政代理金融要以城乡市场双聚焦的市场定位做好重点客群的开发,依托邮政遍布城乡的渠道和线上线下的平台优势,促进代理金融业务和邮政传统业务的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的服务营销改进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的七个具体对策和四个方面的支撑保障。努力推动金融业务在新起点上实现全面高效可持续发展。

郝朝信[2](2014)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研究》文中提出纳税人权利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基于自然法层面,系指纳税人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适度纳税、平等纳税,以及要求国家遵循自然法适度征税、平等征税、合理用税的权利;基于国家法层面,系指纳税人依据税收法律规范所享有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各种税之利益的总和。因此,可从自然权利和法律权利两个层面重构纳税人权利体系,前者为纳税人最具基本性的权利,具有指引、评价法律权利的功能;后者为纳税人依据实定法所享有的权利,应当体现自然权利意旨。近代历史上纳税人自然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化,逐渐孕育出法治基因,纳税人权利保护开始法治化进程。当代西方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一是制定专门的纳税人权利法案或宣言,使纳税人权利从理论概念上升到法律概念;二是税收征用立法比较完善,国家税权的行使受到严格制约;三是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实现纳税人财产权对国家财政权的反向牵制;四是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纳税人权利保护重心由税收征收阶段向税收使用阶段转移。但与此同时,税收征收和使用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存在差异,其形式合法性尚难以与实质的正当性完全契合,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治化应当注意形式合法与实质正当的一致性。在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下,清末《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开启了中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化进程,此后历代政府纷纷制定宪法确认并发展纳税人法律权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法治建设的展开,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治化进路重新开启。当前,纳税人权利、税收法治、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公共财政等理念或主张已广为接受,税收立法的民主性日益加强,税收征收倡导纳税服务、实行纳税申报,税收使用渐趋合理,纳税人权利大力张扬,税权受到一定制约。但总的来看,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并不高,尚有许多困境亟待突破,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理论上缺乏勾连税收征收与税收使用的纳税人权利保障原则;立法上税收征收与税收使用的法律约束不健全,纳税人的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渠道不畅通;实践中执法者法治思维缺乏,税法执行存在偏差。为此,理论上应当拓展税收法定主义和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的内涵,链接税收征收与税收使用;制度上应当加强纳税人权利宪法保护,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税收征收程序,细化税收使用公开,实行纳税人公益诉讼等。实践上应当以税收法治思维取代税收行政思维、以依法征税取代税收行政计划、以追究法律责任取代追究非法律责任等。本论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在逻辑结构层面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纳税人权利基本理论进行诠释,界定纳税人权利的涵义,分析纳税人权利的理论基础,构建纳税人权利体系。第二章以历史视角对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缘起进行梳理分析,探究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生成。第三章以比较法的维度,分析考察英国、美国、法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现状,梳理归纳当前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新发展、新特点及新问题。第四章转向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究究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开端,梳理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现实样态,指出存在的理论困境、现实问题并提出进路或方案。

赵文胜[3](2014)在《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竞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将信息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殊性,特别是信息无国界性的特点,在整个信息化进程中,各国均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适用于真实世界的传统刑法如何服务于虚拟的比特世界,如何利用刑法来保障信息安全是刑法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信息安全的含义、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与法律保障的关系、我国刑法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刑事政策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言。在简要介绍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对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刑事立法,为刑事立法寻找一个科学的刑事政策指导,从而防止出现犯罪化过剩和犯罪化不足的极端局面,为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刑事立法之路。第二,有助于指导刑事司法,为打击信息犯罪的刑事司法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使刑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有助于繁荣刑法理论,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刑法适应中国虚拟社会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传统刑法理论在信息时代的发展。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关于信息的概念,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信息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信息的特征。以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可以将人类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依次更迭的5个阶段:信息的原始传播时期、信息的语言传播时期、信息的文字传播时期、信息的机器传播时期、信息的电子传播时期。每一发展时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而具有现代含义的信息安全概念是在20年世纪40年代申农创立了信息论之后才被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此时的人类社会已步入了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电子信息交流时代,正是在这个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安全的概念才突显出其重要性。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的概念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信息安全涵盖的范围从信息的保密性,拓展到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信息的可控性和信息的不可否认性等。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数据保护两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阶段。由于互联网发展在地域上的极不平衡,信息强国对于信息弱国已经形成了“信息势差”。居于信息低位势的国家,其传统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威胁。因此,国内很多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均认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有网络,但没有安全的网络。尽管有分析说,我国的信息安全介于相对安全和轻度不安全之间,但实际上我国信息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信息安全在我国还任重道远。第二章,信息安全与刑法保障。信息与法律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其关系甚为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由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和法律保障共同构建的多层次复合体系。尽管技术和管理手段可能为信息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但它们并不是可完全信赖的灵丹妙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对抗信息犯罪的前景将是暗淡的。因为技术手段只在有人发起新的攻击前有效,一旦运用新的攻击手段,现有的技术防范便会漏洞百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安全防护系统,所有的高技术方法在它们被运用的同时,都几乎立刻遭到黑客的反击,而且,随着系统不断简化,计算机变得更加容易使用,但同时也更容易遭受黑客的攻击。因此,在信息时代,人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从而会加深对法律的依赖。作者在对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是信息安全的最佳保障的观点。同时认为,在刑法理论的研究中,固然应当关注技术因素的介入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异的可能性,但是,刑法理论关注的是定性评价,而不是技术类型与技术等级,因此,在刑法理论的研究中,在考虑了基本技术因素的情况下,追求的是定性准确,否定性评价程度的合理,而不是过度关注技术介入的程度和技术本身的优劣程度。本章在对危害信息安全行为的种类和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就所掌握的资料对世界各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刑事法律政策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国际互联网的跨国界性无疑增加了各国在其主权范围内独立调整和管制网上行为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互联网无法管制。各国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联手打击网络犯罪行为,而且,由于出现了强烈的网络管制的社会要求,各种行之有效的网络管制法律也应运而生了。今天,从立法技术上讲,国际互联网络无法管制的神话已被打破。当然,截至于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制定出有效预防和管束黑客的法律。有鉴于此,各国都在苦思对策,除了从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加以预防和缉拿黑客外,还加快制定和完善惩治黑客的立法步伐,对黑客的行为加以严格的规范。第三章,我国刑法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就刑法典的规定而言,我国刑法为信息安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保障。这种保障主要体现在刑法对危害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的行为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犯罪化处理。具体到计算机网络而言,刑法从网络的硬件环境到软件环境均提供了相应的保护。当然,这种保护还有一定的缺陷,本章对以下5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网络行为的犯罪化进行了考查。1、网络黑客,泛指一切未经他人允许或授权而侵入其计算机系统的人。对于网络黑客应采取区别对待黑客的刑事政策,普遍实行“思想教育在前,法律制裁在后”的方针,加大对犯罪黑客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黑客组织。2、网络色情,是指通过网络传送色情信息的一种行为和现象。由于我国没有色情犯罪,只有淫秽物品犯罪,因此,对于没有达到淫秽标准的网络色情的传播,刑法应保持谦抑性。与网络色情相对应的有网络性犯罪,它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与性有关的间接、直接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类犯罪应加强司法合作,加大打击力度。3、信息冗余,是指信息源包含了除了有效信息之外的信息。信息冗余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但刑法对此并没有相应的犯罪化规定,作者认为尽管大量发送垃圾邮件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社会性,但通过技术手段和其他部门法的规制完全可以对其加以控制,目前没有将其纳入到刑法制裁的必要。4、信息欺诈,是指通过互联网工、手机或其他途径,发布虚假信息,以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的行为。信息欺诈是传统诈骗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目前的打击重点不是创制新的罪名,而是强化侦查技术,提高破案率。5、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同时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网络隐私权脱胎于传统隐私权,但同时也具有新的特点。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现阶段,网络隐私权遭到侵害适用解决名誉侵权的法律条款,这种解决方式自然是不妥当的。这种间接保护方式不仅在诉讼上不方便,也不利于受害人寻求司法保护。立法者应对侵犯电子邮件和个人数据的行为进行犯罪化,以维护网络的安全和秩序。第四章,建立一个科学的保障信息安全的刑事政策体系。在肯定传统刑法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网络虚拟空间中出现的新问题,正如美国有的学者所指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网络成为一种新型交互方式的时候,计算机犯罪就开始露头。然而试图将现存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加变动地扩展到虚拟空间,却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刑事立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刑法规则和理论整体上受到挑战;法益保护的范围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某些刑事立法与社会现实失调。对此,本文提出刑事立法的出路在于:1、刑法对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覆盖面偏窄,需要予以适当扩大;2、犯罪构成的设计不合理,需要增加法人犯罪和过失犯罪;3、刑罚设置不合理,应当增设资格刑;4、对罪行轻微者可创设社区处遇制度;5、建议增加计算机渎职犯罪;6、建议修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7、建议增设盗窃计算机数据罪;8、建议将窃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刑事司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网站交易违禁品和犯罪信息的管理问题、刑事案件管辖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刑事司法的出路在于:1、提高证据的收集、鉴别能力;2、建立合理的刑事法律解释体系;3、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的刑事管辖权的确立。本文最后就我国进入信息社会后的立法需求、立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信息安全立法应遵循:效益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吸收借鉴原则、适度超前原则和协调原则,制订信息安全统一法,运用多方面的社会手段对信息安全进行必要的维护,加强对网络系统运作的规范,并强化执罚责任追究制度。

何争光[4](2014)在《Z市邮政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邮政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经营邮政业务的公用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邮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Z市邮政作为县一级邮政,存在发展战略不够清晰,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不足,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薄弱、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业务发展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有必要加强战略研究,找准自身定位。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和研究现状述评。第二章是Z市邮政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运用PEST分析和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对其所处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状况做出具体分析,找出面临的机会和存在的威胁,寻求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第三章是Z市邮政发展的内部环境状况分析,分析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找出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扬长避短。第四章通过SWOT综合分析,提出适合Z市邮政发展的战略,即稳定型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财务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第五章是Z市邮政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财务管控、平台支撑、人力资源开发、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业务发展转型、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探讨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第六章是结束语,说明了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得出的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王春元[5](2009)在《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共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性设施,已发展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并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公共网络信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脆弱性使得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也随之受到影响或破坏,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信息社会所面临的重要威胁。好在多数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来避免的,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问题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从而保证社会活动的正常有序。本文围绕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针对信息系统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依据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从主动预防、积极应对、巡查防控和法律控制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问题。主动预防是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通过研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和测评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全面提升系统防护能力。但是,实施了安全等级保护的信息系统难免也会发生信息安全事件,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响应,结合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体系,力争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将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由于技术或管理的原因,一些违法信息会躲过安全事件监测设备的监管而出现在公共网络上。通过对信息内容安全巡查系统的研究来提高巡查效率,及时发现网上违法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处置,防止和控制这些信息在公共网络上的扩散和传播。以上对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响应以及对网上违法信息的巡查防控等安全管理措施都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法律控制还是遏制和打击网络犯罪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现有法律体系的研究为制定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寻求更好的法律依据,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更有效防范和更严厉打击,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有:(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主动防御信息系统安全威胁一种措施。等级测评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测评结果的评价关系到评判信息系统能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要求。基于测评结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之间的关系是灰色的,提出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测评结果以灰关联方法进行量化分析,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等级测评结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用于对测评结果的理解和使用。(2)公共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是难以避免的,需要从整体上统一进行监测和管理,组织协调有关信息安全单位或个人参与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做到主动监测、努力规避和积极控制。为此研究了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和响应系统,提出了层次化多元素融合入侵检测算法、网关级有害信息过滤报警系统、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平台。给出了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编制模式,确定了应急联动体系应具备的功能和工作机制,将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响应平台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体系相结合共同应对公共网络信息安全事件。(3)为提高网上搜索巡查效果,研究提出了信息内容安全巡查系统,巡查范围可限且巡查周期可控,为公共网络上指定网站的信息内容安全提供了一种监督检查手段。提出的基于正则表达式分层处理的启发式算法提高了抽取网页主要文本信息的速度。对搜索巡查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4)研究了法律法规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上的作用,根据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其与计算机犯罪的不同之处,提出网络犯罪是现实和“虚拟”两个社会中的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将原有的计算机犯罪纳入到网络犯罪的范畴。针对现有法律法规在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和网络犯罪控制问题上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现有法律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在保障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上的重要作用。

张素慧[6](2009)在《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战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投资者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中间业务,大力拓展中间业务领域,已经成为银行必须积极应对的问题。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相对于其他银行,范围狭窄,品种少,主要集中在代发工资,代发养老金、代收通信资费、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代理国债等方面,涉及的客户数量较少、金额较小,缺乏高质量、高效益的中间业务品种,没有把金融电子化、计算机网络化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促进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论文从邮储宁夏分行的外部环境分析着手,分析了宏观环境、中间业务产品发展状况、中间业务行业竞争等内容,明确了邮储宁夏分行发展中间业务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分析明确了邮储宁夏分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与劣势。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制定了该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

周铁柱[7](2008)在《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银证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邮储银证通系统采用的是邮政(储蓄)与证券公司之间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本文根据邮政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与实现了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银证通系统。系统可根据具体硬件平台的选择与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通过简单的系统配置,即可满足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系统在遵循邮政综合网和金融网的规划设计的前提下,采用成熟的信息交换技术建立的具备三层体系结构、跨越多个硬件平台、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应用平台。系统设计和开发均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以及全省集中处理模式,系统的组网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功能实现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条件考虑网络和系统的安全,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工作流消息队列技术、构件构架技术、中间件技术,并充分利用UNIX操作系统的强大的网络功能,达到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区域性业务的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邮储银证通业务系统,它是整个银证通平台的核心部分,由接入处理模块、事务处理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协议转换模块、支付启动模块等组成。它通过分析请求,确定执行策略,协调各模块完成一笔完整的银证通交易事务。数据库系统则与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大型的关系或对象数据库(例如ORACLE),存储数据实体。客户们可通过电话网、Internet网上交易的业务处理。证券公司系统、邮政185/183业务系统与核心部分的网络接口通过防火墙、路由器相连接。邮储银证通系统已经成功运用到湖南省邮政局1000多个网点,经过两年多的生产运行,系统运行平稳,完全满足湖南省邮政系统的实际需要。表明了系统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赵勇[8](2008)在《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中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建成了包含一个全国中心,31个省中心,覆盖全国近30000个网点的全国性金融网络系统,其核心和外围系统近20个。随着邮政金融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和邮政金融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各项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越来越庞大和繁复。由于各项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导致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使得针对客户的综合分类、评价与分析具有较大难度,已经难以适应目前客户需求第一的形势下对邮政金融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共享方面的新要求。为此,急需搭建一个能整合各项邮政金融业务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为邮政金融的客户管理、分析、挖掘提供直观化、客户化的服务平台—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论文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出发,介绍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业务功能、技术架构情况。随后从工程设计和实现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中国邮政储蓄信息系统实际情况,详尽分析了中国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具体方案。作者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根据当前实际网络的运行和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各系统分散建设,信息难于共享的情况下,提出了一套直观、高效的客户管理系统具体组网方案,并与项目组的同志一起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完善了设计方案。最终该方案在工程建设中顺利实施。论文着重介绍了中国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软件体系、系统网络组织、数据采集和接口分析等,同时对系统建设具体部署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张丽秋[9](2006)在《邮政金融前端系统处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状况、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论文论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再造的原则和方法。流程再造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业绩方面的改善。此思想以价值流为中心,以“团队”或“小组”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组织原则,拆除了传统功能部门的界限及管理模式。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许多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论文在对邮政储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在运行的邮政各金融系统的前端系统流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归纳出现在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提出对现有的金融前端系统进行再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邮政的金融业务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邮政金融系统由于建设背景不同,实施时间不同,集成商不同等因素,各套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这样相对独立的流程制约了邮政窗口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制约了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业务流程再造思想的阐述,结合邮政金融前端系统的现状,提出邮政金融前端系统流程的再造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论述了再造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成果。同时对企业实施流程再造的客观效果建立了相应的评估体系,确定了必要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式,以检验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陈亮[10](2006)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邮政储蓄无论从吸收储蓄存款的规模上,还是遍布城乡的网点数量上,都充分证明其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金融力量。当前邮政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已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我们加入WTO所做出的承诺,外资银行将在2006年享受国民待遇。这些都是促进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邮政金融队伍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为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肯定了邮政储蓄的历史地位和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此背景条件下,从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企业核算及业务拓展空间方面分析了邮政储蓄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日益显露的矛盾和制约因素。通过对邮政储蓄改制环境和制约因素分析,阐明了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后,将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在改变原有单一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制约因素,大力拓展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才能走出面临的困境。本文最后分析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力发展新业务的保障机制。从组建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业务制度的健全和风险的防范角度,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预警机制,对实现新业务拓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大力发展新业务,培育邮政储蓄新的收入增长点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也是本文的研究主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可以说是邮政储蓄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邮政储蓄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从单一吸储的经营模式向以资金运作为主,多种金融业务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从而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中国邮政储蓄发展之路。

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制(暂行规定)》《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部分(暂行规定)》发布施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制(暂行规定)》《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部分(暂行规定)》发布施行(论文提纲范文)

(1)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件综述
        一、文献的梳理
        二、简要的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及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代理金融及其发展
        一、代理金融的概念
        二、代理金融服务内容
        三、发展历程
    第二节 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一、服务营销及其发展
        二、服务营销的特点
        三、服务营销的7P组合
    第三节 其它相关理论概述
        一、客户满意度
        二、市场细分及其定位
        三、SWOT分析工具
第三章 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现状的调研
    第一节 公司简介
    第二节 公司代理金融服务营销的现状
        一、产品服务
        二、产品价格
        三、渠道现状
        四、促销现状
    第三节 公司代理金融服务营销问题的调研分析
        一、调研目标
        二、调研方案设计及说明
        三、调研的实施
        四、结果分析
    第四节 公司代理金融服务营销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产品结构单一
        二、价格没有优势
        三、渠道效率不高
        四、促销手段乏力
        五、缺少人才队伍
        六、服务过程偏弱
        七、有形展示欠缺
第四章 安庆邮政代理金融营销环境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宏观与区域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区域环境分析
    第二节 市场及客户分析
        一、市场竞争分析
        二、目标客户分析
    第三节 公司内部环境
        一、资源优势
        二、公司劣势
    第四节 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框架
        二、分析判断
第五章 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策略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总体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目标及思路
        二、指导原则
    第二节 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促销策略
        五、人员策略
        六、服务过程策略
        七、有形展示策略
    第三节 实施保障
        一、组织系统
        二、财务支持
        三、信息系统
        四、控制系统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纳税人权利基本理论诠释
    一、纳税人权利含义的双重解读
        (一) 权利概说
        (二) 基于自然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含义
        (三) 基于国家法层面上的纳税人权利含义
    二、纳税人权利的理论基础
        (一) 人权理论
        (二) 公共财政理论
        (三) 人民主权理论
        (四) 权利本位理论
    三、纳税人权利体系的重构
        (一) 纳税人的自然权利
        (二) 纳税人的法律权利
第二章 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历史缘起
    一、英国早期的纳税人法律权利
        (一) 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税制: 国王的有限征税权
        (二) 《大宪章》: 国王须经全国公意许可才能征税
        (三) 议会主权与法律至上:税收契约的法治保障
    二、北美大陆早期的纳税人法律权利
        (一) 北美殖民地自治契约
        (二) “未经同意的税收”与殖民地税收革命
        (三) 美国纳税人权利的法治保障
    三、法国早期的纳税人法律权利
        (一) 封建税收制度及其弊端
        (二) “同意课税”与量能课税的法律化
        (三) 法治的初步形成与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
    四、从人治到法治: 纳税人权利保护方式的历史流变
        (一) 统治者的良心: 古代社会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方式
        (二) 为权利而革命: 古代社会纳税人的自救之道
        (三) 税收法治化: 纳税人权利保护方式的历史选择
第三章 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比较法分析
    一、法治理论与税收法治
        (一) 法治的基本内涵
        (二) 法治的基本价值
        (三) 税收法治与纳税人权利保护
    二、英、美、法等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现状
        (一) 纳税人权利专门法律文本宣示
        (二) 税收立法权的法律控制
        (三) 税收征收权的法律控制
        (四) 税收使用权的法律控制
    三、英、美、法等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现状评述
        (一) 纳税人权利概念法律化
        (二) 国家税权约束制度化
        (三) 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权对国家财政权反向牵制
        (四) 纳税人权利保护重心由约束征税权向监督用税权转移
        (五) 税权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理性存在一定的背离问题
第四章 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国内法考察
    一、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肇始
        (一) 国家征税权与纳税人权利
        (二) 清末法治观念的形成与纳税人法律权利的确立
    二、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现状
        (一) 纳税人法律权利及其宣示
        (二) 税收立法法律制度
        (三) 税收征收法律制度
        (四) 税收使用法律制度
    三、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困境
        (一) 理论困境:税收征收与税收使用缺乏基础理论统制
        (二) 税收立法权限制困境
        (三) 税收征收权限制困境
        (四) 税收使用权限制困境
        (五) 税收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缺位
    四、中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的进路
        (一) 统制税收征收与税收使用的基础理论构造
        (二) 税收立法权的法律规制
        (三) 税收征收权的法律规制
        (四) 税收使用权的法律规制
        (五) 税收法治思维方式培养与依法问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学术成果简介

(3)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节 信息概述
        一、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二、信息的分类
        三、信息的作用
        四、信息传播的历史
    第二节 信息安全的的概念和内容
        一、信息安全的历史发展
        二、信息安全的概念
    第三节 我国的信息安全概况
        一、我国的信息安全现状
        二、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 信息安全与刑法保障
    第一节 信息与法律的关系
        一、信息系统对法律的影响
        二、法律对信息系统的反作用
    第二节 法律在信息安全体系中的作用
        一、信息安全体系的层次结构
        二、法律是信息安全的最佳保障
    第三节 信息安全感的缺失与刑法需求
        一、信息时代不安全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信息时代刑法需求的考查
    第四节 危害信息安全行为的种类及特征
        一、危害信息安全行为的种类
        二、危害信息安全行为的特征
    第五节 各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刑事法律政策概述
        一、国际社会刑事立法进程概述
        二、美国政府保障信息安全的刑事法律政策
        三、欧盟各国保障信息安全的刑事法律政策
        四、其他国家信息安全的刑事法律政策
第三章 我国刑法对信息安全的保障
    第一节 我国刑法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对信息系统可靠性的保护
        二、对信息系统保密性的保护
        三、对信息系统完整性的保护
        四、对信息系统可用性的保护
    第二节 对几种网络危害行为犯罪化的刑法考查
        一、网络黑客
        二、网络色情
        三、信息冗余
        四、信息欺诈
        五、网络隐私权
第四章 建立一个科学的保障信息安全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体系
    第一节 信息安全保障中的刑事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一、刑事立法的困境
        二、刑事立法的出路
    第二节 信息安全保障中的刑事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一、刑事司法的困境
        二、刑事司法的出路
    第三节 有关信息安全的立法建议
        一、信息社会的立法需求
        二、我国信息安全的立法现状
        三、信息安全的立法原则
        四、加强我国信息安全的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4)Z市邮政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Z 市邮政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Z 市邮政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和法律环境总体上进一步改善
        2.1.2 经济环境更趋优化
        2.1.3 社会文化环境不断提升
        2.1.4 技术环境威胁与机遇并存
    2.2 Z 市邮政发展的行业竞争分析
        2.2.1 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2.2.2 潜在竞争对手增多
        2.2.3 供应商对其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2.2.4 顾客对其相关工作的要求增高
        2.2.5 业务替代品的替代威胁增大
第3章 Z 市邮政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3.1 Z 市邮政的资源分析
        3.1.1 组织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3.1.2 人力资源的开发不足
        3.1.3 业务收入及财务状况总体较好
        3.1.4 品牌资源优势明显
        3.1.5 信息资源丰富
    3.2 Z 市邮政的能力分析
        3.2.1 通信能力强大
        3.2.2 市场营销能力亟需加强
        3.2.3 服务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差距
第4章 Z 市邮政发展战略的选择
    4.1 Z 市邮政 SWOT 综合分析
    4.2 Z 市邮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4.2.1 Z 市邮政发展的指导思想
        4.2.2 Z 市邮政发展的战略目标
        4.2.3 Z 市邮政的市场定位
    4.3 Z 市邮政发展战略的选择
        4.3.1 契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稳定型战略
        4.3.2 寄递类业务发展的成本领先战略
        4.3.3 集邮、金融类业务发展的差异化战略
        4.3.4 有效管控企业的财务战略
        4.3.5 适应市场竞争的市场营销战略
        4.3.6 利于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
第5章 Z 市邮政发展战略的实施
    5.1 强化财务的管控和网络、平台的支撑
        5.1.1 财务管控的强化
        5.1.2 网络和平台支撑能力的提高
    5.2 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创建学习型企业
        5.2.1 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5.2.2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
    5.3 加强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5.3.1 营销体系的建设
        5.3.2 服务体系的建设
    5.4 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动力
        5.4.1 以“三个抓手”为杠杆,推动代理金融转型升级
        5.4.2 以“四类项目”为指导,推进寄递业务转型升级
        5.4.3 以“结构调整”为中心,推动报刊发行转型升级
        5.4.4 以“渠道整合”为重心,推进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5.4.5 以“效益优先”为核心,推动集邮业务转型升级
    5.5 “转方式、调结构”,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
        5.5.1 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业务结构的调整
        5.5.2 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5)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1.1.1 公共网络和信息系统
        1.1.2 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1.2 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问题的提出
        1.3.1 系统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1.3.2 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3.3 系统安全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4 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所做的工作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
    2.1 信息系统安全标准
        2.1.1 国外的信息安全标准
        2.1.2 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
    2.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2.2.1 国外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2.2 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3 标准和法律基础之上的几项管理措施
第三章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3.1 等级保护的基本思想
    3.2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
    3.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
        3.3.1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级别的确定
        3.3.2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测评
    3.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评价模型
        3.4.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量化
        3.4.2 灰关联分析
        3.4.3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
    3.5 测评实例
        3.5.1 试点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
        3.5.2 试点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测评
第四章 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
    4.1 信息安全事件的简要情况
    4.2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的发展
    4.3 信息安全事件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4.4 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平台的意义
    4.5 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平台
        4.5.1 基于主机的入侵监测系统
        4.5.2 网关级有害信息过滤及报警系统
        4.5.3 监测与响应中心平台
    4.6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
        4.6.1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4.6.2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联动体系
        4.6.3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第五章 信息内容安全巡查管理
    5.1 通用搜索引擎
        5.1.1 通用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
        5.1.2 通用搜索引擎的一般原理
        5.1.3 搜索引擎的分类
    5.2 专用搜索引擎
    5.3 信息内容安全巡查系统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巡查系统的工作流程
        5.3.3 巡查系统的特点
    5.4 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5.4.1 巡查系统的搜索策略
        5.4.2 正则表达式
        5.4.3 站内链接的抽取
        5.4.4 网页主要文本信息的抽取和关键词匹配
    5.5 巡查结果的使用和处理
第六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津控制
    6.1 问题的提出
    6.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
    6.3 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
        6.3.1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
        6.3.2 网络犯罪的定义
        6.3.3 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6.3.4 网络犯罪的刑法控制
    6.4 信息系统安全法律完善的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6)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论文构成
第2章 战略管理理论相关综述
    2.1 战略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2.2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2.3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3.1 外部环境概述
        2.3.2 产业竞争性分析
    2.4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第3章 邮储宁夏分行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邮储宁夏分行概况
    3.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3.2.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3.2.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
        3.2.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3.2.2 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主要品种
    3.3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经营概况
第4章 邮储宁夏分行经营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2 市场需求分析
    4.3 竞争环境分析
        4.3.1 新进入者的威胁
        4.3.2 替代品的威胁
        4.3.3 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3.5 现有竞争者
    4.4 内部环境分析
        4.4.1 资源分析
        4.4.1.1 有形资源分析
        4.4.1.2 无形资源分析
        4.4.2 能力分析
    4.5 SWOT分析
        4.5.1 优势
        4.5.2 劣势
        4.5.3 机会
        4.5.4 威胁
第5章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
    5.1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目标
    5.2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5.3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战略
    5.3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战略
    5.4 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发展实施的保障措施
        5.4.1 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5.4.2 加大对邮储宁夏分行在企业知名度和产品服务上的宣传
        5.4.3 加强渠道建设,全面提升网络销售能力
        5.4.4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训步伐
        5.4.5 继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5.4.6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水平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银证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应用现状
    1.3 银证通项目简介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银证通系统的支撑技术研究
    2.1 邮政综合业务平台
    2.2 多层网络结构
    2.3 中间件技术
        2.3.1 中间件应用
        2.3.2 TUXEDO核心技术分析
        2.3.3 TUXEDO在本课题中的使用
    2.4 消息队列中间件技术
        2.4.1 消息队列中间件概述
        2.4.2 消息队列的工作原理
        2.4.3 消息队列技术在本课题中的使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证通系统总体设计
    3.1 银证通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3.1.1 系统设计原则
        3.1.2 总体设计目标
        3.1.3 主要设计依据
    3.2 银证通系统体系结构
        3.2.1 银证通系统的逻辑结构
        3.2.2 银证通系统体系结构的特点
    3.3 银证通系统的网络结构
        3.3.1 组网原则
        3.3.2 网络结构图
    3.4 网络接口设计
    3.5 系统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证通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的实现方式
        4.1.1 银证通平台系统的三层结构的功能
        4.1.2 系统实现策略
    4.2 银证通平台层次结构
    4.3 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银证通系统实现
        4.3.1 系统实现特点
        4.3.2 系统的通讯功能实现
        4.3.3 IP地址的分配
        4.3.4 网络组织和路由策略
    4.4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4.5 消息队列中间件的实现
        4.5.1 消息队列中间件的实现机制与方法
        4.5.2 消息队列中间件的具体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性能优化
    5.1 系统中采用的工程技术
        5.1.1 双机热备与镜像同步方式
        5.1.2 双机自主和负载均衡
        5.1.3 采用中间件和平台整合技术
        5.1.4 业务流程管理和工作流技术
    5.2 系统的安全技术
        5.2.1 软件系统的安全机制
        5.2.2 应用程序级的安全访问
        5.2.3 数据库的安全
        5.2.4 数据加密机制
    5.3 优化系统访问速度
        5.3.1 缓存框架的设计
        5.3.2 智能缓存管理
        5.3.3 性能测试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模块源代码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CRM的基本原理
        2.1.1 CRM的定义
        2.1.2 CRM的产生和内涵
    2.2 CRM的基本构成
        2.2.1 CRM体系结构
        2.2.2 CRM应用系统的构成
        2.2.3 CRM应用系统的分类
    2.3 CRM采用的关键技术
        2.3.1 数据仓库技术
        2.3.2 数据挖掘技术
    2.4 CRM在金融的应用
        2.4.1 CRM在国外银行的应用
        2.4.2 CRM在国内的应用
第三章 方案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
        3.1.1 建设目标
        3.1.2 建设原则
        3.1.3 指导思想
    3.2 系统应用范围和层次
        3.2.1 全国级
        3.2.2 省级
        3.2.3 地市级
        3.2.4 县(市)级
    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3.1 公共管理
        3.3.2 客户资料管理
        3.3.3 客户交易管理
        3.3.4 客户积分与评级管理
    3.4 系统总体结构
        3.4.1 方案一:全国中心和31个省物理中心模式
        3.4.2 方案二:全国中心和部分物理省中心模式
        3.4.3 方案三:全国大集中模式
        3.4.4 方案选择建议
        3.4.5 系统逻辑结构图
        3.4.6 系统组成和功能
    3.5 系统网络结构
        3.5.1 全国中心
        3.5.2 各级授权客户端
    3.6 软件架构设计
        3.6.1 总体结构
        3.6.2 系统组成
        3.6.3 全国中心软件设计
        3.6.4 省中心软件设计
第四章 方案详细设计
    4.1 关键技术论证
        4.1.1 企业应用体系结构选择
        4.1.2 数据处理平台选择
    4.2 系统数据来源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获取要求
    4.3 系统配置方案分析
        4.3.1 主机配置需求分析
        4.3.2 存储设备容量分析
        4.3.3 网络带宽需求分析
        4.3.4 全国中心配置分析
        4.3.5 省中心配置
第五章 系统的应用与实现
    5.1 系统部署
        5.1.1 系统部署结构
        5.1.2 服务器部署表
    5.2 系统运行
        5.2.1 运行效果
        5.2.2 存在问题及解决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邮政金融前端系统处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 金融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1.4 流程再造概念、原则及方法
第2章 邮政金融前端系统现有流程分析
    2.1 邮政金融系统发展概况
    2.2 邮政金融前端系统简介
    2.3 邮政金融前端系统流程分析
第3章 邮政金融前端系统流程优化的方案设计
    3.1 再造的目标
    3.2 流程的重新设计
    3.3 流程的比较与选择
    3.4 再造中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运用
第4章 流程再造的实施
    4.1 制定实施计划
    4.2 克服再造过程的阻力
    4.3 实施再造的切换测试
    4.4 避免再造失误
    4.5 再造方案实施成效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1.1 邮政储蓄历史作用
    1.2 邮政储蓄发展现状分析
    1.3 邮政储蓄业务拓展现状分析
    1.4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章 邮政储蓄改指环境和制约因素分析
    2.1 邮政储蓄相关政策分析
    2.2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邮政储蓄的影响
    2.3 加入WTO 对邮政储蓄的影响
    2.4 邮政内部对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的影响
    2.5 邮政储蓄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新业务拓展战略
    3.1 打破原有的业务发展观念和模式
    3.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拓展方式
    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拓展优势
    3.4 新业务拓展的制约因素
    3.5 善于发挥优势摆脱制约
第四章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拓展的内部机制保障
    4.1 按照金融机构体系框架设置机构
    4.2 培养引进人才,建立定期考核机制
    4.3 完善各项邮政金融管理制度
    4.4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四、《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制(暂行规定)》《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部分(暂行规定)》发布施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庆邮政代理金融服务营销改进策略研究[D]. 杨晗.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2)
  • [2]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治化研究[D]. 郝朝信. 南京大学, 2014(05)
  • [3]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 赵文胜. 武汉大学, 2014(09)
  • [4]Z市邮政发展战略研究[D]. 何争光. 南昌大学, 2014(02)
  • [5]公共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D]. 王春元.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6]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战略管理研究[D]. 张素慧. 东北大学, 2009(S1)
  • [7]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银证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铁柱. 中南大学, 2008(01)
  • [8]邮政金融客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9]邮政金融前端系统处理流程优化研究[D]. 张丽秋. 吉林大学, 2006(10)
  • [1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业务拓展研究[D]. 陈亮. 吉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暂行规定)》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储蓄(暂行规定)》发布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