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眉,党璇,党娥,杜丹,王晓莹[1](2021)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 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vs 72.5%,P<0.05);两组TBA、AST、ALT、TBi 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7.50%vs. 27.50%,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朱晓玲[2](2021)在《医护一体化人工肝小组在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6年1月—2017年4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肝病中心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25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7年5月—2018年9月,针对此类对象组建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接收患者2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改进策略,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支持小组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住院满意度。

吴玉潇[3](2020)在《柴芍健脾膏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柴芍健脾膏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柴芍健脾膏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HBV-ACLF患者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共收集102例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肝病科住院治疗的ACLF患者(2014年1月到2019年1月),其中医证型均要求为肝郁脾虚型,其中51例为对照组(单纯西医综合治疗),51例为治疗组(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柴芍健脾膏)。收集治疗疗程4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治疗疗程在0周、4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 L)值、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值、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值、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值、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死亡率为9.8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5.69%;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3.53%,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2)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 L、PTA、INR、ALT、AST、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3)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 L、PTA、INR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柴芍健脾膏在4周内对于凝血功能的改善和退黄效果均优于单纯西医内科治疗;治疗达8周时,两组患者之间的PTA、INR值差异不大(P>0.05),TBi L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4)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值、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ALT、AST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柴芍健脾膏联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周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林扬[4](2020)在《DPMAS+部分PE对慢加急肝衰竭短期生存率影响及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部分血浆置换(PE)与单纯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治疗方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及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部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53例。按实际选择的治疗方案区分人群,选择DPMAS+部分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方案的为治疗组,选择单纯血浆置换组人工肝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3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证型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等。所有ACLF患者的临床数据均采用Excel及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生化学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两种模式人工肝治疗后患者4周、12周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并对ACLF患者部分临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分析不同人工肝治疗次数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在ACLF不同分期、临床预后及MELD评分中的分布情况,探索不同中医证型与ACLF临床预后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衰竭分期和病因及治疗前肝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均未见明显差异。(2)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LB、PT、PLT、ALT、AST、C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TBIL、DBIL、ALB、WBC、PT、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TBIL,ALB较对照组下降明显。(3)两组治疗4周后皮肤黄染、乏力、纳差、腹胀、腹水、尿少、瘀斑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比例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累计至12周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4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96%及96.67%;12周随访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7%及69.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例死亡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INR、Cr、MELD均明显高于42例生存组患者(P<0.05);而ALB及AFP低于生存组(P<0.05)。但两组的性别(男)、PLT、ALT、AST、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53例患者入院时评估的MELD得分为分组标准,统计并分析发现,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MELD评分30-39组(100%)高于20-29组(13%)高于10-19组(0%)。(7)接受1次、2次、3次及3次以上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6/8)、85.7%(18/21)、80%(8/10)及71.4%(10/14)。不同的人工肝治疗次数对临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不同中医证型在ACLF临床预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证生存率高于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死亡率高于其他两证型。ACLF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间MELD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PMAS+部分血浆置换以及单纯血浆置换两种模式的人工肝均对ACLF患者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前者在清除胆红素能力方面效果优于后者,但两者对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影响并无明显差别。(2)TBIL、ALB、INR、Cr、MELD、AFP可能与ACLF患者的预后相关。(3)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ACLF患者中辨为湿热蕴结证的生存率更高,而辨为脾肾阳虚证的则死亡率更高,提示中医证型或许与ACLF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关系。

武文芳,杜菁,张晶[5](2011)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大样本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902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507例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395例,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以及Breslow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人工肝治疗对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能够延长其生存时间;人工肝治疗可以延长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戊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有影响;人工肝治疗次数对患者生存时间也有明显影响。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唐涛[6](2008)在《人工肝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龚玲,江宇,潘发愤,李骥,陈永平[7](2006)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葛建祥[8](2006)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对各型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CSVH)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初步研究其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为研究对象(ALSS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施行了398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血浆置换(PE)354例次、特异性胆红素吸附(IBA)19例次、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PARS)25例次。观察各类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检测血生化、血氨、甲胎蛋白、血常规、血凝常规、体液免疫因子、TNF-α的变化,分析对临床转归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同时随机选择51例CSVH患者为对照组,仅以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应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血浆(SHP)、治疗后血浆(SHP’)及健康人、HBV携带者血浆或血清干预HepG2细胞,生化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漏出酶(LDH、GGT、ALT、AST)水平,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测定凋亡基因Fas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人工肝前后血常规、血凝常规(除PE外)、体液免疫因子无明显变化(P>0.05),PE后T-Bil、D-Bil、TBA、TNF-α明显下降,ALB、Fbg升高,PT缩短,患者临床表现改善(P<0.01);IBA后T-Bil、D-Bil、TBA下降(P<0.01);PARS后T-Bil、D-Bil、TBA明显下降(P<0.01),高BUN、Crea、NH3血症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明显纠正(P<0.01)。ALSS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ALSS组为55.4%;对照组为39.2%(P<0.01)。2.SHP组HepG2细胞活性显着下降、漏出酶大幅度升高、细胞凋亡严重;SHP’组HepG2细胞活性亦下降,但较SHP组为轻(P<0.01或P<0.05),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凋亡较SHP组明显减轻,FCM提示凋亡率显着下降,RT-PCR半定量检测Fas mRNA水平显着降低(P<0.01);HBV携带者血浆与健康人比较,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罗红涛,刘全妹,张沛华,吴有全,钟佩琴,罗钻弟,薛毅珑[9](2005)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支持治疗,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仅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中均有显着疗效,中毒症状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内毒素明显下降,血氨明显下降。最终5例临床治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1例接受肝移植,2例病情一度好转,自动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或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75%,有效率90%,不良反应少。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治愈好转率35%,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结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有显着的支持治疗作用,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提高重肝的治愈好转率。

罗红涛,刘全妹,叶一农,张沛华,白红莲,吴有全,罗钻弟[10](2005)在《多种组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三种组合方式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HALSS),评价它们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系统(BAL)为基础,构建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BAL的组合、缓慢血浆置换(SPE)+持续血液透析滤过(CHDF)+BAL的组合,以及缓慢血浆置换(SPE)+血液灌流(HP)+BAL的组合。选取120例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6组,治疗组分别接受BAL+MARS、BAL+SPE+CHDF和BAL+SPE+HP治疗,对照组分别接受MARS、SPE+CHDF和SPE+HP治疗。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即刻、治疗结束后72小时的临床症状、肝性脑病分期、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血氨、肌酐和AFP等的变化情况。统计各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AL+MARS和BAL+SPE+CHDF、BAL+SPE+HP三种组合方式HALSS均能较显着地改善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TBIL、LPS、NH3(P<0.05),提高患者的PTA和AFP水平(P<0.05)。BAL+MARS和BAL+SPE+CHDF能显着改善肝性脑病和肾功能。BAL+MARS的治愈好转率为65%(13/20), BAL+SPE+CHDF的治愈好转率为60%(12/20),BAL+SPE+HP的治愈好转率为45%(9/20),均优于对照组。三组HALSS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AL+MARS、BAL+SPE+CHDF和BAL+SPE+HP组合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相应的非生物人工肝技术,而BAL+MARS、BAL+SPE+CHDF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BAL+SPE+HP组合。

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肝功能比较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4 两组T细胞亚群及HBV-DNA载量比较
    2.5 两组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对比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医护一体化人工肝小组在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2 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护理有利于降低住院天数
4结论

(3)柴芍健脾膏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
        1.1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的病因病机
        1.2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
        1.3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
        2.1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及机制
        2.2 肝衰竭的分类
        2.3 临床相关检测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
        2.4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西医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方法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诊断标准
        4.3 纳入标准
        4.4 排除标准
        4.5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4.6 治疗方案
    5 疗效判断指标
        5.1 主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
        5.2 次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
        5.3 安全观察检测指标
        5.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 主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检测
    7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8 研究结果
        8.1 一般情况
        8.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死率的变化
        8.3 两组患者TBiL、PTA、INR水平的变化
        8.4 两组患者ALT、AST值变化
        8.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积分
        8.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
        8.7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
        8.8 安全性评价
    9 讨论
        9.1 柴芍健脾膏的药理学特点分析
        9.2 疗效结果分析
        9.3 安全性讨论
        9.4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综述 肝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DPMAS+部分PE对慢加急肝衰竭短期生存率影响及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人工肝主要耗材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临床疗效评估
        2.6 不良反应
        2.7 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 两种方式人工肝治疗情况
        2.1 53例患者人工肝总体第一次治疗前后比较
        2.2 两组不同人工肝模式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人工肝第一次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组间比较
        2.4 两组人工肝治疗前、4 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2.5 两组人工肝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6 两组不同模式人工肝对比 4 周、12 周生存率差异
        2.7 53例患者临床部分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8 不同人工肝次数对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3 中医证型与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
        3.1 不同中医证型的ACLF患者预后比较
        3.2 ACLF分期与中医证型
        3.3 各中医证型MELD评分的分布情况
    4 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1 当代医学对ACLF的认识
        1.1 ACLF概述
        1.2 临床流行病学
        1.3 ACLF的发病机制
        1.4 ACLF的预后评估
        1.5 ACLF的诊断
        1.6 ACLF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ACLF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3 数据分析
        3.1 两种模式人工肝血清学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比较
        3.2 两种不同模式人工肝对 ACLF 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3.3 53例患者治疗后部分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4 不同人工肝次数对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3.5 中医证型对ACLF患者预后影响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人工肝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血浆置换后患者肝功能变化
    2.3 两组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7)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临床疗效:
    2.血浆置换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3.两组疗效比较:
    4.不良反应:
讨 论

(8)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ALSS 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ALSS 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缩略词表
发表文章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四、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王眉,党璇,党娥,杜丹,王晓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09)
  • [2]医护一体化人工肝小组在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J]. 朱晓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5)
  • [3]柴芍健脾膏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吴玉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DPMAS+部分PE对慢加急肝衰竭短期生存率影响及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关系[D]. 林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人工肝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J]. 武文芳,杜菁,张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1(06)
  • [6]人工肝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 唐涛. 中外医疗, 2008(28)
  • [7]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龚玲,江宇,潘发愤,李骥,陈永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19)
  • [8]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D]. 葛建祥. 苏州大学, 2006(12)
  • [9]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A]. 罗红涛,刘全妹,张沛华,吴有全,钟佩琴,罗钻弟,薛毅珑.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
  • [10]多种组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研究[A]. 罗红涛,刘全妹,叶一农,张沛华,白红莲,吴有全,罗钻弟.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

标签:;  ;  ;  ;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