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乡财政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县乡财政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浅谈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汤润芝[1](2021)在《县乡两级政府财权事权责任划分研究 ——以古浪县为例》文中提出

邓彩霞[2](2021)在《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自然灾害风险一直以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安全,也一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灾害治理经验的积累,人类的减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干预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益变得紧张,灾害风险日益加剧。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有特点于一体的省份,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的安全风险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当地灾害频发,同时也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和基础。青海农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系统脆弱,受到自然灾害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程度较高,被认为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最薄弱地区。青海气象灾害多发,雪灾是青海省畜牧业的主要灾害,全省牧业区每年冬春期间不同程度遭受雪灾,“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已成为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下,“黑天鹅”型雪灾不但对农牧民安全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对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形成挑战,而且还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思考如何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刻不容缓。随着情景分析法在危机管理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和构建被认为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有效工具,对于农牧社区雪灾的减灾而言,在情景构建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分析结果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提升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这一核心问题,以情景分析理论、危机管理理论、极值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实地调查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框架为理论分析工具,首先从致灾因子的分析着手,对青海省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进行识别;其次通过情景要素分析、关键要素选择、情景描述等方面着手对识别的典型灾害进行“最坏可信”情景构建,然后基于典型灾害的情景构建梳理出相应减灾任务,总结归纳出农牧社区不同减灾主体完成减灾任务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条件,并结合现实对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最终分别从规则准备、资源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行动规划等方面提出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策略。本研究认为随着应急管理体系从“以体系建构”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转变,着眼于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是农牧社区减灾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支撑应急全过程,以及应急管理中基础性行动的应急准备是能力建设的抓手。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这一基础性行动其关键在于一个具备战略能力、拥有良好灾害价值观的领导体系,运用情景构建做好全面应急准备。完善的规则体系是应急准备、乃至采取应急行动所应遵循的的法定依据和行为准则;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危机应急法规建设是做好农牧社区减灾工作的前提;良好的组织架构是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关键,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在农牧区减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责任,坚持村社本位,实现以农牧民群众为主体,多元主体有效整合,形成灾害治理的协同格局。完备的知识准备是激发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获取和累积灾害知识,形成正确的灾害价值观,占据减灾的主动地位;有针对性的借助信息技术,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减灾专业化,助推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资源准备是农牧社区的减灾保障,构建合理的社区公共应急资源体系关键在于资源结构的优化。优先准备风险级别较高的减灾资源,优化资源存储数量和公共应急资源存储点,做好潜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农牧社区减灾,规划先行,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减灾指标体系是青海农牧区减灾管理的“指挥棒”,一项科学周密的专项减灾规划,是农牧区减灾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控制表”。总之,在青海农牧社区灾害治理中,灾害情景构建与分析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典型灾害具象化的“最坏可信情景”,让应急决策者、社区及其成员通过了解当前灾害态势,明确自身管理薄弱点,掌握可控干预节点,做好工作安排和充分的应急准备,预防灾害风险或者遏制灾后事态走向最坏局面。基于情景分析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研究对于改进和完善现行农牧社区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区域社会平安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林初蕾[3](2020)在《精细化管理视角下乡镇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以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为例》文中提出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末端,也是整个财政管理链上的重要连接点。由于乡镇财政直接面对的是乡村和农民,肩负着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任务,其管理水平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重视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提升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能力,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和相关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着如何提升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能力进行研究。首先,阐明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深入查阅国内外对乡镇财政和精细化管理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对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概念、精细化管理在财政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概述;其次,对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进行一般性概述,以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和主要做法为例,从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法、流程和队伍建设四方面来剖析大门镇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预算收支规划能力不强、审批权力过于集中、镇财政保障能力弱、忽视基层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渠道、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缺位等现象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其他先进省市优秀做法和相关理论,提出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的对策。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基于精细化管理对乡镇财政管理的启发,搭建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模型,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精细划分为决策、控制、协调、监督四大管理板块。其中“决策板块”以完善相关制度为主,通过建立健全乡财管理法规政策,规范决策程序等手段提升乡镇财政决策能力;“控制板块”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来精准编制预算,严格资金收支审批来优化管理;“协调板块”倡导“县乡一体”协调发展,加快财政信息化改革,搭建县乡机构间沟通渠道;“监督板块”包括建立考核考评制度、内外部监督管理、财政信息公开反馈机制。具体措施与精细化管理的操作特征形成有机整体,以期构建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综合能力。

尤魏巍[4](2020)在《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B镇为例》文中认为近期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而乡镇机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是十分契合现阶段乡镇机构改革方向的一种改革方案。本文介绍了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于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研究现状,认为政府机构改革需要通过重组政府机构,整合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范围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政府机构“模块化”改革,能使政府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精简臃肿的政府机构、裁剪工作人员数量,还能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部门设置,整合人员力量,大幅度提升行政效能。本文阐释了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分析了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6次经历。本文认为,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是非常迫切且重要的,乡镇机构实行模块化改革,能极大巩固乡镇政权建设、极大提升乡镇机构行政效能、减轻乡镇干部的负担、激发乡镇发展活力。本文通过个案研究,以丽水市B镇作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分析B镇的基本情况和B镇政府人员构成和机构设置。以B镇为例,详细介绍了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理顺乡镇机构职能配置和权责范围、构建功能模块、明确模块带头人。介绍了模块化改革带来的成效,使得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加快,党建引领更加有效;权责范围明晰,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机构设置合理,人员整合更加优化;管理体系升级,服务能力更加完善。同时也分析了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在继续优化模块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模块运行、进一步梳理县级部门与乡镇职责边界、提升干部能力,完善人员管理、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来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

马鹏勃[5](2020)在《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制层级中最低的政府,承担着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任务。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如何,不但影响乡镇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影响乡镇的和谐稳定。因此,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界定和概述,然后结合赤峰市乡镇政府的实际情况,从公众满意度和取得的成绩两方面总结了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其次,从公共服务质量和总量、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公共服务应急综合治理能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乡镇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意识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结合问题分析原因。最后,在充分借鉴国内典型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大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力度三个方面,对提升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为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窦锦婷[6](2020)在《我国县乡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家财政的基础,县乡财政肩负着维持县乡政权运转,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府财政分配体系,同时也出台的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地方财政的调控,实现了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但是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这使得县乡财税管理体制运行不够通畅,因此不断深化对县乡财税管理体制的改革,合理地分配县乡财政关系,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文献综述法、实地研究法,运用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L县及下辖的W镇为例,对我国县乡财税体制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L县财税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L县财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政府性债务多、预决算编制和执行不到位、骨干企业缺强少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小、地方税收分成和主体税种少等。这些问题基本上反映出了我国大部分县乡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个,分别是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政府性债务化解难、预决算编制执行监督不到位、骨干企业缺强少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小、现行税收分成制度导致地方税收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外优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L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即科学划分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划分税种的征收部门。当前L县财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政府性债务多;预决算编制和执行不到位;骨干企业缺强少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小;地方税收分成和主体税种少,这些问题基本上反映出了国家大部分县乡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政府性债务化解难、预决算编制执行监督不到位、骨干企业缺强少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小、现行税收分成制度导致地方税收少等因素造成的,并且分析总结了国外关于优秀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启示,据此提出了完善L县县乡财税管理体制的对策及建议。

刘重庆[7](2019)在《“乡财县管”改革下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县乡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央、省、市、县、乡镇)中最后的两级,是地方财政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能否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好坏,社会稳定与否。如何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是提高县乡治理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克什克腾旗“乡财县管”改革下县乡财政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克什克腾旗“乡财县管”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对克什克腾旗“乡财县管”改革运行13年后的现阶段的县乡财政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克什克腾旗推行“乡财县管”改革,使得县乡财政体制得以建立,实现了县乡财政的规范化管理,县乡政府职能实现转变,县乡政府行为得到进一步约束和规范。现阶段克什克腾旗在乡镇对旗县的依赖性、旗县对乡镇的管理责任、县乡整体财力保障水平、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通过对县乡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自主权、政策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县乡如何在增收减支、完善政策、履职能力方面加以提高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措施。

郜清攀[8](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而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却愈益无法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为当前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使人们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认识水平上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乡镇政府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交互作用的关键节点,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枢和纽带。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践行者,不仅负责各项具体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决定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乃至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阶段,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结构性失衡、服务供需脱节以及服务效能滞后,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出发,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能力不足表现的考察,从不同视角探析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加强基层政府改革的实践经验,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详细考察了政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概念。基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与基本要求,全面考察了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依据、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并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第二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分析。基于“要素构成—内部结构—外显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素条件的检视,深入透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目标和理念为指导,从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两个维度设计了一套用以测量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三个方面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实证分析的成果,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困境,从政府职能定位、财权与事权关系、考评机制、供给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对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的分析。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国内一些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集约化、市场化、民主化、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从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之间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权化、社会化改革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述实践在政府组织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间权责划分以及社会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阶段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启示。第五章,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进而从乡镇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供给机制、服务供给模式等多个层面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从整体上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概况、总结及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分为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部结构是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本身所凭借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外显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服务结果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文化教育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安全服务能力。从服务过程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民意聚合与甄别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公共决策和执行能力、监督问责与评估能力、民意诉求回应能力。第二,影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包括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策略性要素四个方面。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形成就是通过乡镇政府的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以及策略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将政府潜在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转化为政府各种外显公共服务能力的过程。第三,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可知:从服务内容来看,首先,医疗卫生条件、养老保障服务、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污水治理属于基层群众最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的领域;其次,道路交通、基础教育、合作医疗保险属于基层群众比较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强的领域;再次,在水电气供给、社会治安、生产安全、贫困救助、农田水利、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良好;最后,在法律援助、失业救济、公共文化、环境绿化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同时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从服务过程来看,乡镇政府在民意聚合与甄别、公共决策与执行、监督问责与评估、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尽管较为平衡,但普遍偏低,在资源获取与配置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第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规模不足,二是服务内容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三是乡镇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模糊清晰,四是服务供给脱离农村基层社会的实际需要,五是乡镇政府应对基层群众服务需求升级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制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主体性因素主要是指乡镇政府服务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欠缺;策略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第五,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应当以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目标要求,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三是加强乡镇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五是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供给模式。

董慧[9](2019)在《新时代乡镇人大履职转型问题研究 ——以惠东县RX镇人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其履职情况事关民心向背。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关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乡镇人大依法履职,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乡镇人大自身履职能力薄弱、地位弱化、职权虚化等问题突出,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乡镇人大履职转型势在必行。2015年以来,中央“18号文”和新地方组织法等相继出台,为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时代乡镇人大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本文以广东省乡镇人大尤其是惠东县RX镇人大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研在广东省修改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及出台“县乡人大工作十条”的基础上,乡镇人大在组织架构、职权行使和运作情况方面的变化,探究其在法律地位、制度保障、组织架构、代表履职、协同治理关系方面如何进行转型的探索和实践。调研发现乡镇人大在履职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三个主体,即人民代表大会法定职权履行不到位、人大机构地位弱化、人大代表履职不充分的问题。总体上看,协同治理格局转型还不到位。通过笔者的实地调研和一对一访谈,总结归纳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的模糊性、规章制度不健全、履职能力不足以及各主体融合度不高。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细化配套法规、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履职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四个方面,就如何完善新时代乡镇人大履职更好实现转型进行思考,提出对策,为乡镇人大履职行权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提供参考。

李元洪[10](2018)在《适应性治理:乡镇权力的运作逻辑 ——基于沙镇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复杂多变的乡村社会、残缺不全的自身职能、刚性约束的科层体制导致乡镇党委政府陷入“权力孤岛”,处于“权力孤岛”上的乡镇党委政府其权力运作逻辑是什么?表现形式怎样?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站在乡镇权力运作逻辑历史发展脉络的高度,在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以中部地区的沙镇权力运作作为观察支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通过“内视”(即对乡镇权力的历史演变及现实结构进行考察)“外观”(即对乡镇党委政府与其上下左右互动主体的观察),对当下的乡镇党委政府与同级组织、上下机构以及镇域企业、社会精英之间互动过程进行分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现乡镇权力运作过程,并探讨其内在的乡镇权力运作逻辑,以及乡镇权力运作逻辑的各种表现形式,提出乡村社会的复杂性、自身职能的软弱性、科层体制的强制性导致乡镇党委政府陷入“权力孤岛”,而处于“权力孤岛”上的乡镇党委政府,为了应对各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其权力运作呈现出适应性治理逻辑。从乡镇权力运作逻辑角度看,适应性治理是指乡镇党委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其权力运作在回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乡镇权力运作适应性治理逻辑具有灵活性、集成性、阶段性、目的性和妥协性等五个特点。灵活性是指适应性治理在制度安排上将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具备伸缩性和灵活变化的特征。集成性是指适应性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及时反映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体系。阶段性是指适应性治理是中国乡镇权力运作逻辑历史变迁的一个阶段,具体时间是从1984年人民公社制度全面取消之后到205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之前这一时间段。目的性是指适应性治理提供一系列治理逻辑和治理策略供我们选择,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和完善治理系统,不计较成本、不带功利目的地建构出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妥协性是指适应性治理为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调适,向内使劲,以减缓外部压力,适应环境需求。乡镇权力运作适应性治理逻辑的表现形式包括与县委县政府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变通逻辑、与县财政局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依附逻辑、与“七站八所”代表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半依赖逻辑、与镇域乡镇企业互动中表现出来的服务交换逻辑、与村两委互动中表现出来的管理逻辑、与镇域社会精英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情逻辑,以及其他学者笔下的“变通、摆平、人情、关系、面子、媒、擂、示弱、怀柔”等等,适应性治理逻辑既是乡镇权力运作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现有条件下乡镇权力运作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乡镇权力运作从代理性治理逻辑、行政性治理逻辑发展到协商性治理逻辑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更是乡村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适应性治理逻辑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当下乡镇权力运作规律,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二、浅谈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社区减灾能力研究
        1.2.2 情景分析法相关研究
        1.2.3 情景分析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用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灾害情景分析
        2.1.2 农牧社区
        2.1.3 社区减灾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情景分析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极值理论
        2.2.4 复杂系统理论
    2.3 研究设计
        2.3.1 基于“情境—任务—能力”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分析框架
        2.3.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基于致灾因子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1 农牧社区孕灾环境分析
        3.1.1 农牧社区自然环境
        3.1.2 农牧区社会经济状况
    3.2 农牧社区致灾因子分析
        3.2.1 气象致灾因子
        3.2.2 地质致灾因子
        3.2.3 生物致灾因子
    3.3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
        3.3.1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表现
        3.3.2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
        3.3.3 农牧社区灾情分析
        3.3.4 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情景构建
    4.1 农牧社区的雪灾情况
        4.1.1 雪灾的成因及影响
        4.1.2 近年来青海雪灾事件
        4.1.3 雪灾区域选择
    4.2 农牧社区特大雪灾情景构建
        4.2.1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构建的参数分析
        4.2.2 基于极值理论的关键情景参数选择
        4.2.3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描述
        4.2.4 雪灾演化过程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灾害情景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任务与能力分析
    5.1 农牧社区多元减灾主体
        5.1.1 政府组织
        5.1.2 社区组织
        5.1.3 居民个体
        5.1.4 社会力量
    5.2 基于雪灾情景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分析
        5.2.1 基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社区常规减灾任务
        5.2.2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任务识别
        5.2.3 雪灾情景下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
        5.2.4 基层政府雪灾减灾任务归属
    5.3 基于任务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分析
        5.3.1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能力分析
        5.3.2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方案设计
        5.3.3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
        5.3.4 农牧社区雪灾能力矩阵分析
        5.3.5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实践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面向能力构建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对策
    6.1 规则准备:提升制度运行能力
    6.2 组织准备:提升应对协调联动能力
    6.3 资源准备:提升持续保障能力
    6.4 知识准备:激发农牧社区减灾动力
    6.5 行动规划:增强行动执行能力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和学术贡献
        7.1.1 研究结论
        7.1.2 学术贡献
    7.2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2 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3 第三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4 青海省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
附录5
附录6 青海农牧区雪灾减灾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7 青海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公众评判

(3)精细化管理视角下乡镇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以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乡镇财政
        2.1.2 乡镇财政管理
        2.1.3 财政管理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2.2 财政分权理论
    2.3 精细化管理对乡镇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启示
        2.3.1 管理理念精细化
        2.3.2 管理方法精细化
        2.3.3 管理流程精细化
        2.3.4 管理队伍精细化
第3章 我国乡镇财政管理现状——以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为例
    3.1 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基本情况
        3.1.1 乡镇财政制度变迁
        3.1.2 乡镇财政管理机构
        3.1.3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3.2 温州市乡镇财政管理概况
        3.2.1 温州市乡镇财政总体情况
        3.2.2 温州市乡镇财政管理现状
    3.3 大门镇财政管理现状及主要做法
        3.3.1 基本情况简介
        3.3.2 大门镇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的主要做法
第4章 大门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大门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预算收支规划能力不强
        4.1.2 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
        4.1.3 镇财政保障能力弱
        4.1.4 基层工作冗杂忽视财务管理
        4.1.5 上下级沟通协调不通畅
        4.1.6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流于形式
    4.2 大门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粗放化的财政管理理念依旧存在
        4.2.2 守旧式的财政管理方法不够灵活
        4.2.3 缺乏有效的财政管理流程
        4.2.4 财政管理队伍质量待提高
第5章 其他地区乡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5.1 宁波市鄞州区乡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的经验
        5.1.1 建立乡镇财政精细管理体系和考评机制
        5.1.2 打造乡镇财政精细管理信息平台
    5.2 山东省安丘市乡镇财政管理能力建设的经验
        5.2.1 革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模式
        5.2.2 推广乡镇财政集体稽核制度
第6章 提升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对策
    6.1 完善制度,提升乡镇财政决策能力
        6.1.1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6.1.2 健全配套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执行力
        6.1.3 规范财政决策程序,完善权责清单
    6.2 优化管理,提升乡镇财政控制能力
        6.2.1 预决算编制精细化管理,严格测算收支构成
        6.2.2 注重收支执行管理,严化资金审批流程
        6.2.3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养
    6.3 县乡一体,提升乡镇财政协调能力
        6.3.1 加快信息化改革,深化“数字乡财”建设
        6.3.2 减少乡镇配套项目,培育财源减轻乡镇压力
        6.3.3 畅通上传下达的沟通渠道,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6.4 细化考核,提升乡镇财政监督能力
        6.4.1 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6.4.2 以绩效为抓手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
        6.4.3 强化考评反馈,健立追究问责制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致谢

(4)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B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概念界定
        2.1.1 乡镇机构
        2.1.2 模块化
        2.1.3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模块化理论
        2.2.2 模块化改革理论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4 结构功能理论
    2.3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3.1 迫切性
        2.3.2 重要性
第3章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现状分析——以丽水市B镇为例
    3.1 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历程
    3.2 丽水市B镇的代表性说明
    3.3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
        3.3.1 主要措施
        3.3.2 取得的成效
    3.4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模块整体架构不完善
        3.4.2 各大模块运行不够规范化和法制化
        3.4.3 与上级部门的职责边界梳理不清晰
        3.4.4 人员力量不足
        3.4.5 模块化改革缺乏经费保障
    3.5 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5.1 模块化理念运用不深
        3.5.2 固有“人治”观念的约束
        3.5.3 职责转变的动力不足
        3.5.4 人事管理理念落后,人才匮乏
        3.5.5 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第4章 完善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模块化”理论运用,优化模块组织架构
    4.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模块运行
    4.3 进一步梳理县级部门与乡镇职责边界
    4.4 提升干部能力,完善人员管理
    4.5 进一步解决乡镇机构财政困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乡镇政府
        二、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能力
        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地方治理理论
第二章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
    第一节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公众满意度
    第二节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教育和医疗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扎实开展
        三、民族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四、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改善
第三章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服务质量差、总量低
        二、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三、公共服务应急综合治理能力不足
        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五、乡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欠缺、服务意识淡薄
    第二节 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乡镇政府的财力有限
        二、公共服务能力受政府职能定位和权责划分限制
        三、外部环境影响
        四、考核机制不合理
        五、乡镇公务员思想因素、工作作风、执行能力因素影响
第四章 国内典型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山东省临邑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国内典型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二、理顺县乡权责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机制
        三、构建多元化经济体系,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第五章 提升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一、强化乡镇政府服务理念
        二、优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三、理顺县乡权责关系
        四、加大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供给侧改革力度
    第二节 加强制度建设
        一、完善乡镇政府考核体系
        二、构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三、完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
        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畅通群众监督诉求机制
    第三节 加大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力度
        一、提高乡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二、持续加强乡镇公务员培训
        三、充分调动乡镇公务员的积极性
        四、完善对乡镇公务员的监督问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我国县乡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理论工具
        2.1.1 财政分权理论
        2.1.2 公共产品理论
    2.2 财政税收体制的内涵分析
第三章 L县县乡财税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当前县乡财税管理体制的现状
        3.1.1 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
        3.1.2 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2 当前县乡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3.2.1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
        3.2.2 政府性债务多
        3.2.3 预决算编制和执行不到位
        3.2.4 财源建设上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3.2.5 地方税收分成和主体税种少
第四章 我国县乡财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
    4.2 政府性债务化解难
    4.3 预决算编制执行监督不到位
    4.4 骨干企业缺强少大导致财政收入增量小
    4.5 现行税收分成制度导致地方税收少
第五章 我国县乡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5.1 科学划分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索管理新模式
    5.3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预决算管理
    5.4 加强财源建设,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
    5.5 科学划分税收的征收层次、税收分成的比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乡财县管”改革下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研究综述启示
    1.5 研究方法
        1.5.1 案例研究法
        1.5.2 定量分析法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克什克腾旗“乡财县管”现状
    2.1 克什克腾旗概况
    2.2 克什克腾旗“乡财县管”现状
        2.2.1 “乡财县管”县乡财政体制建立
        2.2.2 县乡财政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2.2.3 县乡政府职能实现转变
        2.2.4 县乡政府行为得到约束
3 克什克腾旗县乡财政存在的问题
    3.1 旗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乡镇对旗县财政依赖程度高
    3.2 旗政府管理压力增大,乡镇独立运行的动力弱
    3.3 县乡财政支出保障水平严重不足
        3.3.1 县乡人均可用财力严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3.2 县乡可用财力不足以保障本级支出
    3.4 县乡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3.5 县乡财政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3.5.1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缺乏持续性
        3.5.2 本级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合理性
4 克什克腾旗县乡财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县乡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4.2 乡镇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服务的自主性降低
    4.3 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不规范
    4.4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4.4.1 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4.4.2 转移支付用途范围窄
        4.4.3 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少
    4.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拔高影响转移支付
    4.6 债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4.7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5 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对策
    5.1 多措并举增收减支
        5.1.1 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植财源
        5.1.2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拉动内需
        5.1.3 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补助,确保重点支出
        5.1.4 大力压缩本级支出,节约资金
    5.2 提高县乡履职能力
        5.2.1 建立有效的共同决策机制,服务乡村
        5.2.2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5.2.3 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债务风险
    5.3 完善政策制度
        5.3.1 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制化进程
        5.3.2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5.3.3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5.3.4 优化支出结构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乡镇政府、政府能力与公共服务
        (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四)治理和善治理论
    三、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部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外显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的要素条件
        (一)体制性要素
        (二)制度性要素
        (三)主体性要素
        (四)策略性要素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结果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二)基于过程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来源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三)实地调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考察
        (一)对农民群体公共服务需求的考察
        (二)基于满意度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基于供给过程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综合表现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二)服务供给内容的结构性失衡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认知模糊
        (四)脱离农村基层社会实际需要
        (五)应对服务需求升级能力不足
    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
        (一)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
        (二)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三)人才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
        (五)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科学
第四章 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
    一、国内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集约化改革
        (二)“以钱养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三)“民主恳谈”:公共服务民主化改革
        (四)“互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化改革
    二、国外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二)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
        (三)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三、国内外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经验启示
        (一)优化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三)合理划分政府间权责关系
        (四)积极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加快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利益诉求
        (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
        (二)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
        (三)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准则
        (四)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宗旨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三)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四)革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五)探索多元服务供给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新时代乡镇人大履职转型问题研究 ——以惠东县RX镇人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乡镇人大履职转型的背景分析
    2.1 乡镇人大的职权发展历程
    2.2 转型前人大履职问题突显
    2.3 人大履职转型的客观要求
3 RX镇人大履职转型的现状
    3.1 乡镇人大的基本架构和职能
    3.2 乡镇人大的运作变化
    3.3 乡镇人大履职转型的体现
4 RX镇人大履职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4.1 法定职权履行不到位
    4.2 人大机构地位弱化
    4.3 代表履职不充分
    4.4 治理格局转型不到位
5 RX镇人大履职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法律法规的模糊性制约了法定职权的履行
    5.2 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法定职权行使不充分
    5.3 履职能力不足影响了法定职权的行使
    5.4 各主体融合度不高阻碍了协同治理转型
6 完善新时代乡镇人大履职转型的对策思考
    6.1 细化配套法规,增强履职的可操作性
    6.2 健全规章制度,为履职提供足够保障
    6.3 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
    6.4 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各主体协同融合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适应性治理:乡镇权力的运作逻辑 ——基于沙镇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乡镇权力的研究
        1.2.2 关于乡镇权力运作的研究
        1.2.3 关于乡镇权力运作背景的研究
        1.2.4 关于乡镇政府行为逻辑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涉及理论与核心概念
        1.4.1 理性选择理论
        1.4.2 核心概念
    1.5 个案选取及研究方法
2 历史与现状:乡镇权力的历史变迁
    2.1 中国乡镇权力的历史演变
        2.1.1 乡建制及其权力的历史演变
        2.1.2 镇建制及其权力的历史演变
    2.2 沙镇“镇治”的历史沿革
    2.3 沙镇的权力与科层体制
3 乡镇权力运作之一:与县域主体的互动
    3.1 与县委、县政府的互动
    3.2 与县财政局的互动
4 乡镇权力运作之二:与镇域主体的互动
    4.1 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互动
    4.2 与镇域乡镇企业的互动
5 乡镇权力运作之三:与村域主体的互动
    5.1 与村两委的互动
    5.2 与村域社会精英的互动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适应性治理
    6.2 对话与讨论
    6.3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件二 主要访谈对象一览表

四、浅谈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县乡两级政府财权事权责任划分研究 ——以古浪县为例[D]. 汤润芝.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D]. 邓彩霞. 兰州大学, 2021(09)
  • [3]精细化管理视角下乡镇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以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为例[D]. 林初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4]乡镇机构模块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B镇为例[D]. 尤魏巍. 湘潭大学, 2020(02)
  • [5]赤峰市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马鹏勃.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我国县乡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以L县为例[D]. 窦锦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7]“乡财县管”改革下县乡财政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D]. 刘重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10)
  •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 郜清攀.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新时代乡镇人大履职转型问题研究 ——以惠东县RX镇人大为例[D]. 董慧. 暨南大学, 2019(02)
  • [10]适应性治理:乡镇权力的运作逻辑 ——基于沙镇的个案研究[D]. 李元洪.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浅谈县乡财政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