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辛佳[1](2021)在《林下养鸡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措施》文中指出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在林下养鸡时经常出现鸡大肠杆菌病。一旦林下鸡出现这种鸡大肠杆菌病,就会让鸡的健康成长受到阻碍,并且会给林下养鸡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林下养鸡户一定要做好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使得林下鸡能够始终保持鸡体健康,免受这类疾病的影响,从而能够为林下养鸡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彭璐媛[2](2021)在《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性传染病,是威胁养禽业的头号细菌病,每年给禽类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普遍认为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制为:APEC首先通过呼吸道感染,黏附和定植于气囊和肺上皮并诱发局部炎症反应,随后突破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肝周炎、心包炎等全身症状。因此,抑制APEC感染诱导的肺部炎症、维持气血屏障的完整性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关键。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曾提出过“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的治疗手段,且随着现代医学“肠-肺轴”的提出,肺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被证明是连结肺脏和肠道的重要纽带。随着“减抗”、“替抗”时代的到来,中草药基于其来源广、低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成为防治畜禽疾病的首要开发药物。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草药可通过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发挥其药理学作用。黄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清肺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黄芩苷是从黄芩中提取出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药理学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以APEC感染的鸡肺II型上皮细胞和雏鸡为实验模型,探究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其次通过应用抗生素清除雏鸡的肠道菌群,探索肠道菌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之后,通过对黄芩苷处理雏鸡的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黄芩苷对雏鸡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是否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实现的,并筛选出肠道内与抗大肠杆菌病作用相关的细菌及代谢产物,揭示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首先,我们建立了APEC感染鸡肺Ⅱ型上皮细胞的体外实验模型,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和MTT实验,筛选出对APEC生长无影响且对鸡肺Ⅱ型上皮细胞无毒性的黄芩苷浓度为12.5μg/mL、25μg/mL和50μg/mL;然后检测黄芩苷对APEC感染引起的鸡肺Ⅱ型上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细菌黏附数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2.5μg/mL、25μg/mL和50μg/mL黄芩苷能够显着降低APEC感染诱导的细胞LDH释放,抑制APEC对上皮细胞的黏附以及促炎基因TNF-α,IL-1β的表达,并增加抑炎基因IL-4的表达。随后,在体内实验中,我们使用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的黄芩苷预处理雏鸡一周,然后通过气管内灌注APEC建立鸡大肠杆菌病动物模型,并通过检测雏鸡死亡率、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肺脏中细菌载量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气血屏障相关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评估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黄芩苷预处理能够显着降低APEC诱导的鸡大肠杆菌病的死亡率、抑制肺组织损伤和促炎基因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以及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3在肺脏中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黄芩苷能抑制APEC诱导的肺部炎症反应,维持气血屏障的完整性,具有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其次,为了探究肠道菌群在鸡大肠杆菌病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在雏鸡饮水中添加广谱抗生素两周以清除其肠道菌群,然后通过气管内灌注APEC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并对各器官的脏器指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肺脏菌载量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的雏鸡相比,肠道菌群清除的雏鸡感染APEC后,导致肺脏、心脏、肝脏和肠道的病理损伤更加严重,并且肺脏中APEC的载量和TNF-α、IL-1β和IL-6释放显着增加。对气血屏障通透性检测表明,肠道菌群清除导致APEC感染诱导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lar lavage fluid,BALF)中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清除导致APEC诱导的机体脏器损伤加重以及气血屏障通透性的破坏增加。随后,为了探究黄芩苷对APEC诱导的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是否与肠道菌群有关,我们给肠道菌群清除雏鸡和正常雏鸡灌服黄芩苷后气管灌注APEC诱导雏鸡大肠杆菌病模型,随后对各组织脏器指数和病理学变化、肺脏中炎性细胞因子、菌载量以及BALF中的蛋白浓度和气血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肠道菌群清除后,黄芩苷显着抑制APEC感染导致的雏鸡各脏器的病理性损伤和肺脏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菌载量和BALF中蛋白浓度以及维持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这些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对黄芩苷发挥抗APEC诱导的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研究黄芩苷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其防御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我们对空白对照组、APEC组、黄芩苷单独处理组和黄芩苷预处理后感染APEC组的雏鸡肠道菌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APEC雏鸡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着提高,并且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Ruminococcaceae_UCG-014,Ruminococcaceae_unclassified,Clostridiales_vadin BB60_group_unclassified和Ruminiclostridium_5菌属的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着增加,lachnospiraceae_unclassified、Blautia、Escherichia-Shigella和Pygmaiobacter菌属的丰度显着降低,而黄芩苷预处理显着恢复了APEC感染导致的肠道菌群丰度和结构的改变。进一步通过LEf Se分析发现,黄芩苷处理主要增加了雏鸡肠道中g_Blautia、f_Lachnospiraceae和g_Intestinimonas等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s)产生菌的丰度。此外,为了排除黄芩苷对肺脏菌群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对空白对照组和黄芩苷单独处理组的雏鸡肺脏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实验应用相同剂量的黄芩苷并没有影响雏鸡肺脏菌群结构。这些结果表明,黄芩苷能够调节APEC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并且能增加产SCFAs菌群的丰度。最后,为了检测黄芩苷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产生发挥其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我们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空白对照组和黄芩苷单独处理组的雏鸡肠道和BALF中的SCFAs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显着增加了肠道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并且肺脏中乙酸和丁酸的浓度以及乙酸受体FFAR2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因此我们推测,黄芩苷可能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尤其是乙酸的产生,增加的乙酸迁移至肺脏激活其受体FFAR2发挥抗炎和维持气血屏障功能的作用。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我们通过雏鸡饮水中添加乙酸钠后气管内灌注APEC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探究乙酸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乙酸钠能够显着抑制APEC感染导致的鸡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并恢复肺脏中气血屏障相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Occludin和ZO-1及乙酸钠受体FFAR2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黄芩苷能够增加肠道中SCFAs,尤其是乙酸的产生,产生的乙酸能够抑制肺部炎症、维持气血屏障完整性,从而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预防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黄芩苷通过恢复APEC感染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并增加肠道中产SCFAs细菌的丰度,从而促进肠道SCFAs,尤其是乙酸的产生,高浓度的SCFAs(特别是乙酸)从肠道迁移至肺脏,抑制APEC引起的肺脏炎性损伤以及维持气血屏障的完整性,发挥抗大肠杆菌病的作用。该实验结果不仅为临床生产中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而且为天然化合物的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基础理论解读提供理论依据。

张玥[3](2021)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博姜黄处方筛选及抗菌机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鸡大肠杆菌病一直是家禽规模化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造成的死亡和生长抑制给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大都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和预防,但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逐渐严重,疗效不佳同时还有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不仅无法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还带来巨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急需找到能够代替抗生素的药物,很多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传统的中草药处方受限于当时对大肠杆菌病的辨证与认知,在实际应用中疗效并不够令人满意,本试验旨在筛选出以博落回生物碱为主药的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处方,并对其体外抗菌机理进行探究,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试验一以博落回生物碱为主药的处方筛选试验。一共进行了三次试验,前两次试验对攻毒方式、给药方式和药物配制比例进行了调整。第三次试验,将176只14日龄蛋鸡公雏随机分成1 1组,分别是博黄Ⅰ组、博黄Ⅱ组、博姜高剂量组、博姜低剂量组、博黄姜1号高剂量组、博黄姜1号低剂量组、博黄姜2号高剂量组、博黄姜2号低剂量组、金霉素预混剂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每只胸肌注射7.5×108cfu/mL大肠杆菌菌液0.5 mL/只,攻毒12h后药物治疗组灌喂给予相应的药物,每日两次连用5天,停药后观察7天,剖解统计疗效。结果显示博姜高剂量组、博黄姜1号高剂量组、博黄姜2号高剂量组对鸡大肠杆菌病有极显着的治疗效果(P<0.01),并且疗效显着好于金霉素预混剂(P<0.05);其中博姜黄2号高剂量组在给药期间具有显着的促生长作用(P<0.05)。经过三次试验,确定了博落回生物碱与姜黄粉、黄芩提取物的处方对雏鸡大肠杆菌病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试验二博姜组方的体外抗菌活性及血根碱抗菌机理的探究。采用管碟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博落回生物碱和姜黄素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其中血根碱(MIC=31.25μg/mL)抑菌活性最强,白屈菜红碱(MIC=62.5 μ g/mL)次之,其他成分(别隐品碱、原阿片碱、姜黄素)抗菌活性较弱。将血根碱与姜黄素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测试,两者联用无增效作用。对血根碱的抗菌机理进行探究: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血根碱处理后大肠杆菌菌体皱缩、表面菌毛被破环;半固体培养基泳动试验结果显示,血根碱作用下大肠杆菌单一泳动和集群泳动都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加入不同浓度血根碱的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没有检测到大分子物质、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的增多;通过BCA法检测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可溶性蛋白浓度,添加了血根碱的菌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减少;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在血根碱作用下大肠杆菌蛋白质谱带的影响,部分条带亮度变化明显;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血根碱处理24h后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变化,结果显示MBC浓度的血根碱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由大于2000 bp的单一条带变成100~500bp间的散状条带。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和清除率,并对血根碱处理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64μg/mL的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生物被膜中的多糖含量。上述试验表明,血根碱通过破坏菌体表面的菌毛和鞭毛降低细菌的运动性和黏附能力,影响大肠杆菌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其分裂增殖,通过对其基因组DNA的切割使细菌死亡,并且能减少生物被膜中多糖的含量、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卓春柳[4](2021)在《甜叶菊绿原酸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研究》文中提出雏鸡免疫能力相对偏低,易受大肠杆菌侵袭。利用抗生素防控大肠杆菌病会引起菌株耐药性、药物残留问题,甚至对生态环境形成二次污染和危及人类健康,研发成本低且安全有效的替抗产品十分必要。来源于抗炎抑菌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开发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优势。以蛋雏鸡为研究对象,本文探究甜叶菊绿原酸提高蛋雏鸡免疫抗病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饲用抗生素替抗产品提供基础参数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甜叶菊绿原酸抗炎抑菌功能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含甜叶菊绿原酸代谢物血清抑菌效果;ELISA检测血清免疫因子水平;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盲肠菌群。结果显示:7日龄蛋雏鸡饮水中添加2 g/L甜叶菊绿原酸5天后,盲肠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盲肠益生菌数量升高(P>0.05),但其血清无明显抑菌效果。表明甜叶菊绿原酸通过调节蛋雏鸡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2.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腹气囊注射大肠杆菌O78菌悬液构建感染模型,用不同剂量甜叶菊绿原酸处理模型。结果显示:2.0 g/L和4.0 g/L处理的蛋雏鸡死亡率明显降低,2.0 g/L处理的蛋雏鸡血清Ig A和Ig M水平升高(P>0.05),血清IL-1β、IL-2、IL-6、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5)。表明甜叶菊绿原酸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抵御大肠杆菌O78侵袭,降低蛋雏鸡死亡率。3.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肠道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力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结果显示:2.0 g/L甜叶菊绿原酸可显着降低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回肠IL-1β、IL-2和TNF-α表达量(P<0.05);抑制空肠GPX2(P<0.05)和SOD1(P>0.05)表达量;增加空肠Claudin-1和ZO-1表达量(P>0.05);提高盲肠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表明甜叶菊绿原酸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肠道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激活宿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并通过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和优化肠道食糜微生物菌群,从而增强蛋雏鸡机体免疫力,阻止大肠杆菌O78对蛋雏鸡的侵袭。综上所述,2 g/L甜叶菊绿原酸能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抵御炎症反应的发生,抑制大肠杆菌O78侵袭,不是通过血清直接杀菌抑菌。

曾百骏[5](2021)在《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对比及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肉鸡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肉鸡养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肉鸡养殖中鸡大肠杆菌病高发,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成为养殖中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对比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并提出明确的防控策略,以提高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李相府[6](2020)在《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肠杆菌是家禽养殖中常见病原之一,可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症或多组织器官炎症,一旦感染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临床上,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该方法在近年来的运用中遇到了新的挑战。“超级细菌”等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抗菌治疗的副作用--细菌的耐药谱扩大。一方面细菌抗药性降低了抗菌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抗菌药物用量增加易引起动物机体内的药物残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无抗时代”的到来,中草药受到更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草药在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在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中,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疗效较好,尤其是中草药黄连、黄芩、金银花,对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效果明显。中草药使用后药物残留较少,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畜禽产品质量无影响。这既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也符合我国生态绿色养殖的行业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建立禽大肠杆菌人工感染模型,在前人中草药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基础上,对经典中草药组方“葛根苓连汤”进行了筛选、改良与疗效试验,以期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1.“葛根芩连汤”组方的优化筛选研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建立大肠杆菌小鼠感染模型;在前人中草药防控大肠杆菌病的研究基础上,对经典中草药组方“葛根芩连汤”改良,形成了5个组方;分别在大肠杆菌攻毒后1h、6h和12h连续3次给药,评价不同组方的疗效。结果显示,在9.75×108CFU/ml的菌液浓度下,腹腔注射0.5 ml剂量攻毒后,小鼠全部发病,死亡迅速,死亡时间集中在攻毒后24-48 h内,选择该剂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攻毒后组方Ⅰ(金银花、葛根、黄芩、黄连、白芍、炙甘草)给药达到了 70%的治愈率,位列5个组方中最高,且未在肝脏和心脏组织中分离到攻毒菌株。因此选择最优组方1进行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2.改进“葛根芩连汤”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通过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鸡源大肠杆菌观察感染鸡的发病和死亡率情况,建立鸡感染大肠杆菌模型;鸡感染大肠杆菌出现症状后分别使用高(1.5 ml/kg体重)、中(1.0ml/kg体重)、低剂量(0.5ml/kg体重)的改进“葛根芩连汤”饮水给药,并使用氟苯尼考作为治疗对照组,连用5天,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选用攻毒浓度为细菌培养液10-4倍稀释液,剂量为0.5ml/只,感染鸡约有半数死亡,为最佳攻毒剂量;改进“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与氟苯尼考疗效相当;高、中剂量改进“葛根芩连汤”组治疗评价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因此以中剂量的“葛根芩连汤”为推荐剂量。

宋客[7](2020)在《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肠炎、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世界范围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主要是依靠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畜禽等动物性食品安全受到了极大影响,耐药性也不断增加。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中药在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以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对于解决致病性大肠杆菌严重的耐药性问题、有效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目前对小柴胡汤抑制鸡大肠杆菌病作用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探究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研究,为防控鸡大肠杆菌病和小柴胡汤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胸肌注射108 cfu/mL的菌液0.4 mL,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鸡群死亡率达到60%。攻毒雏鸡会产生全身性的病变和脏器损伤;在攻毒后36 h,鸡群的体温显着下降,死亡率最高,且在此时发现不同脏器菌载量和血液中细菌含量达到峰值;雏鸡的生化指标AST和ALT在攻毒后48 h达到峰值,且显着高于空白组。在成功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基础上,对小柴胡汤的有效剂量进行筛选。通过使用4 g/kg、2 g/kg、1 g/kg、0.5 g/kg、0.25 g/kg剂量的小柴胡汤对模型雏鸡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各剂量给药组雏鸡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 g/kg、2 g/kg、1 g/kg、0.5 g/kg剂量组均取得较好疗效,经多方面考量,最终选择1 g/kg作为小柴胡汤的临床推荐剂量。为进一步验证小柴胡汤对于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临床试验,将160只12日龄雏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柴胡汤2 g/kg组、小柴胡汤1 g/kg组、小柴胡汤0.5 g/kg组、预防组(1 g/kg)、同时给药组(1 g/kg)和西药组。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各剂量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良好,小柴胡汤2 g/kg、1 g/kg、0.5 g/kg组雏鸡存活率可达90%以上,均高于西药治疗组。病鸡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小柴胡汤给药组可以显着提高病鸡增重水平,且以预防组增重效果最佳;高剂量的小柴胡汤可以极显着降低生化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分泌;小柴胡汤各给药组均可以抑制由鸡大肠杆菌病引起的各器官指数升高;且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以降低脏器中的细菌载量。最后对小柴胡汤对鸡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以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5倍、10倍剂量的小柴胡汤对雏鸡进行给药,连续用药7天后,继续观察7天。期间观察各组鸡的临床表现,检测鸡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等,对小柴胡汤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倍、5倍、10倍剂量的小柴胡汤未能引起雏鸡死亡和其它毒性反应,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观察各脏器也未见不良影响。表明小柴胡汤在临床上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鸡大肠杆菌病模型,通过该模型验证了小柴胡汤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证明小柴胡汤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明显的临床防治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江华生,肖旺贵,吴强军[8](2020)在《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大肠杆菌病会降低母鸡的产蛋量,增加鸡病发死亡的可能性,鸡的生长速度变缓等。鸡大肠杆菌病在不同年龄的鸡群中都会有病发可能,死亡率不同,所以对于探索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十分有必要。

王强[9](2019)在《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文中研究表明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家禽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多发病。环境、应激反应或继发病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发病,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疗效大不如前,同时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目前众多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在治疗细菌性传染病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市场上的中兽药种类繁多,部分中兽药制剂的方剂缺乏中兽医辨证理论依据。因此,本试验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大肠杆菌的模型来观察症状体征与中兽医证候特点比较分析,建立鸡大肠杆菌病的辨证标准,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中兽药研发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型的建立与观察通过预试验发现喉头气管接种攻毒剂量为0.54×109 CFU/mL菌液0.5mL/只时,发病率能达到100%,死亡率为40%,症状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基本一致,因此选用该剂量通过喉头气管接种进行模型建立。攻毒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温变化,同时对血生化、组织病理切片和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随病情的发展,症状及组织器官病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攻毒后12 h,以发热症状为主,占存活鸡群总数的100%,攻毒后36 h,有90%的存活鸡表现出典型拉稀症状,攻毒后72 h,鸡群体温开始出现下降;剖检发现攻毒后24 h病死鸡出现渗出性心包炎;攻毒后48 h肝脏出现病变,边缘充血坏死,攻毒后96 h后心包炎和肝周炎等典型病变检出率达到100%,个别鸡出现肾脏、脾脏肿大等病变;病理学观察发现,攻毒后12 h,肺部率先出现病变,进而侵害心、肠、肝等组织器官;表明细菌由呼吸道侵入机体后,通过肺部进入血液,进而逐渐侵害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血生化指标发现ALT、AST和TBIL在24 h-36h出现显着和极显着升高(P<0.05,P<0.01),其中AST在攻毒后72 h开始降低;炎性指标检测发现血清中IL-1β表达量在攻毒后24 h出现升高,24h、36h、48h和72h差异显着(P<0.05),攻毒后72h恢复正常,TNF-α表达量在攻毒前期无明显变化,在攻毒后96 h出现显着升高(P<0.05),表明在疾病发展的炎性反应不断加剧,肝功能受损严重。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可成功建立人工疾病模型,为人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和治疗鸡大肠病的中药筛选提供参考。试验二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通过预试验发现胸肌注射攻毒剂量为0.30×109 CFU/mL菌液0.5mL/只时,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50%-70%左右,症状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基本一致。攻毒后同上进行相关指标观察,同时进行血常规、菌血症和肝脏触片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本模型症状和病变出现的时间点,均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且更加严重。在攻毒后12 h出现发热症状,24 h后发热症状消失,持续时间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减少12 h,部分鸡体温开始下降,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36 h出现;拉稀症状在攻毒后24 h出现,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12 h出现,占存活鸡群的比例高达85%;剖检出现心包炎和肝周炎病变的时间点均比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提前12 h出现,并在60 h,检出率达到100%;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心、肝的病理变化出现的时间点也提前24 h。血常规检查发现攻毒组的WBC总数在36 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60 h、72 h、96 h、120 h和144 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粒细胞(NEUT)数在攻毒后72 h出现升高,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血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检测与喉头气管接种模型无显着差异,以上指标均反应出细菌在侵入机体后,炎症反应在不断加剧。试验鸡菌血症检测攻毒后在12 h检出率最高达到87.5%;各时间段病死鸡取肝脏组织触片,均可观察到致病菌,表明通过肌注途径进行攻毒,细菌可迅速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大幅减少临床的感染和发病周期。以上结果表明,肌注模型具有发病快、致病性强、所需剂量小且死亡率高等特点,缺乏临床上自然感染发病的典型病程。试验三鸡大肠杆菌病最佳辨证方法为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喉头气管接种模型的鸡大肠杆菌病程按六经辨证分析:在攻毒后6 h-18h,病鸡主要表现为恶寒(扎堆、羽毛蓬松等)、高热(80%以上病鸡体温升高℃以上,精神极度沉郁等),这与太阳-少阴病证相符;攻毒后18 h-24h,发热症状鸡仅占存活鸡的33%,这与阳明病证向少阳病证传变的主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相符;攻毒后24 h-36h,病鸡群主要表现发热鸡逐渐减少,体温下降鸡逐渐增多,且有90%的病鸡出现拉稀症状,这与太阴病证基本相符;攻毒后36 h-72h,与少阴主证恶寒、嗜睡和神昏相符,此时病在心肾;72 h以后与厥阴主证寒热错杂、神昏衰竭相符。按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攻毒后6 h-24h,与卫分阶段主证发热相符,病在卫分;攻毒后24 h-48h,与营分阶段病邪入血,与营分阶段主证神昏相符,病在营分;攻毒后48 h-72h,个别鸡脾脏、肾脏肿大,血象分析中,肝功能严重下降,而血分病以神昏、肝肾病变为主,病在血分。肌注模型组鸡病程按六经辨证分析:攻毒后6 h-12h,与太阳和阳明阶段主证相符,病位为太阳传入阳明;攻毒后12 h-24h,发热症状鸡仅占存活鸡总数的8%,同时拉稀症状鸡比例达到85%,因此病位辨为少阳传入太阴病证;攻毒后24 h-72h,与少阴主证恶寒、嗜睡和神昏相符;攻毒后72 h,鸡群体温出现显着下降,神昏衰竭且肝肾出现病变,病位在厥阴。按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攻毒后6 h-12h,与卫分阶段主证发热相符,病在卫分;攻毒后12 h-24h,营分阶段病邪入血,主证神昏相符,病在营分;攻毒后24 h-72h,症状以体温下降和嗜睡为主,占存活鸡总数的80%以上,剖检可见典型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检出率为100%,个别鸡变现出脾肾肿大病变,而血分病以神昏、肝肾病变为主,病入血分。本研究通过喉头气管接种和肌肉注射两种途径建立了鸡大肠杆菌的人工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加以辨证,初步建立鸡大肠杆菌病的人工疾病模型和辨证标准。

黄立[10](2017)在《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学调查与防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鸡大肠杆菌病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对我国养鸡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信阳市疫病检测工程中心(信阳农林学院市级工程中心)对豫南地区主要养鸡集中区的调查,在规模化养鸡场细菌性疾病当中,大肠杆菌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鸡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多,给防治本病增加了难度。因此,开展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学调查与分析,对于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涉及到豫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与鉴定、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与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利用优势致病菌株研制多价灭活苗等方面。通过系列研究,进一步弄清楚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状况,必将为豫南地区乃至河南的鸡大肠杆菌病科学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1豫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与鉴定对于豫南地区送检的164份病鸡样品,经过常规方法培养、纯化及镜检,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共分离到鸡大肠杆菌121株,鉴定出88株分离菌株血清型,包括17种血清型;主要血清型是02、078、01、018、026、022,共72株,占总分离株的59.50%。给供试雏鸡接种121株分离菌株后,可见发病症状及剖检病变都与本病特征相符;在121株分离菌株中,有64株高致病性菌株、31株中度致病性菌株、26株低致病性菌株,分别占总试验菌株的52.9%、25.6%、21.5%。2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62株鸡大肠杆菌对18种药物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通过PCR方法扩增I型整合酶基因。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耐药谱型达12种之多;对β-内酰胺类、酚胺醇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土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强力霉素四种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5.2%、87.1%、80.6%、72.6%;I型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87.1%。由此表明,鸡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中药活性成分与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了解中药活性成分与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进而筛选出具有协同抗菌效果的药物组合,为体内试验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和小檗碱分别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蒲公英提取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由此表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抗菌药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4鸡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制备与评价利用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具有地方代表性的O1、O2、O78、O22、O26、O18六种优势血清型菌株,研制鸡大肠杆菌氢氧化铝胶多价灭活苗。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对各日龄鸡的安全性较好,采用大肠杆菌菌株攻毒,免疫组可获得完全保护,说明该疫苗对大肠杆菌病免疫效果显着。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有效防治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提高豫南地区整体养鸡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下养鸡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分析
    1.1 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1.2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2 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措施
    2.1 合理的选择林下与鸡舍养殖地
    2.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
    2.3 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理念,使得防疫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3 结束语

(2)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概述
        2 鸡大肠杆菌病的概述
        3 小结
    第二章 黄芩苷的研究进展
        1 黄芩的概述
        2 黄芩苷的概述
        3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黄芩苷对APEC感染的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肠道菌群对APEC感染的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病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黄芩苷对雏鸡肠道短链脂肪酸产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博姜黄处方筛选及抗菌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1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
        1.2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和毒力因子
        1.3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现状
        1.4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1.5 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2. 博落回的研究进展
        2.1 博落回在中医中的应用史
        2.2 博落回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2.3 博落回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3. 血根碱的研究进展
        3.1 血根碱的抗炎作用
        3.2 血根碱的抗癌作用
        3.3 血根碱的抗菌作用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博姜黄处方筛选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种
        1.2 供试药物
        1.3 试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喉头气管攻毒-混饲给药试验
        2.2 喉头气管攻毒-嗉囊灌喂给药试验
        2.3 胸肌注射攻毒-嗉囊灌喂给药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喉头气管攻毒-混饲给药试验结果
        3.2 喉头气管攻毒-嗉囊灌喂给药试验结果
        3.3 胸肌注射攻毒-嗉囊灌喂给药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博落回姜黄组方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器材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抗菌活性
        2.2 血根碱抗菌机理
        2.3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3. 结果
        3.1 博姜黄复方中生物碱的抗菌活性
        3.2 血根碱对生长曲线影响和灭菌曲线
        3.3 姜黄素与血根碱联合用药
        3.4 透射电镜下大肠杆菌的形态变化
        3.5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泳动能力的影响
        3.6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影响
        3.7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蛋白合成的影响
        3.8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影响
        3.9 血根碱对生物被膜的作用
        3.10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博姜处方中主要成分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4.2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
        4.3 血根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甜叶菊绿原酸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绿原酸应用研究
        1.1.1 绿原酸来源
        1.1.2 绿原酸吸收
        1.1.3 绿原酸代谢
        1.1.4 生物学功能
        1.1.5 绿原酸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2 鸡大肠杆菌病防控研究
        1.2.1 发病机理
        1.2.2 防治措施
        1.2.3 鸡大肠杆菌感染模型
        1.2.4 绿原酸应用优势
    1.3 试验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甜叶菊绿原酸抗炎抑菌功能研究
    2.1 材料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实验动物及处理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含甜叶菊绿原酸代谢物血清抑菌试验效果
        2.2.3 甜叶菊绿原酸对蛋雏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2.2.4 甜叶菊绿原酸对蛋雏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含甜叶菊绿原酸代谢物血清抑菌试验结果
        2.3.2 甜叶菊绿原酸对蛋雏鸡盲肠菌群的影响结果
        2.3.3 甜叶菊绿原酸对蛋雏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临床保护作用
    3.1 材料
        3.1.1 主要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实验动物及处理
    3.2 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免疫调节作用
    4.1 材料
        4.1.1 主要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实验动物及处理
    4.2 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大肠杆菌模型的建立
        4.2.3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2.4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回肠、空肠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4.3.2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回肠、空肠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肠道屏障调节作用
    5.1 材料
        5.1.1 主要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实验动物及处理
    5.2 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5.2.3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回肠、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2.5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盲肠食糜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5.2.6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回肠、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5.3.2 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盲肠食糜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5)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对比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鸡大肠杆菌病发病规律及患病表现
    1.1 发病规律
    1.2 患病表现
2 鸡大肠杆菌病因分析
    2.1 垂直型感染
    2.2 继发感染
    2.3 环境因素
3 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对比分析
    3.1 易感群体不同
    3.2 流行季节不同
    3.3 表现症状不同
4 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防控策略
    4.1 制定完善的疫苗免疫程序
    4.2 利用微生态药物加以防控
    4.3 保持养殖环境干净清洁
5 结语

(6)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禽大肠杆菌病
        1.1 禽大肠杆菌病简介
        1.2 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1.3 禽大肠杆菌病的危害
        1.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1.5 禽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质粒
    2 中草药在防治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
        2.1 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
        2.2 消除细菌耐药性
        2.3 抗炎作用
        2.4 增强机体免疫
    3 “葛根芩连汤”在防治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
    4 目的意义
第2章 “葛根芩连汤”组方的优化筛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供试药品
        1.3 攻毒菌株
        1.4 培养基及试剂
        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1.6 大肠杆菌人工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1.7 组方筛选试验
        1.8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大肠杆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2.2 组方的筛选试验
    3 讨论
        3.1 中药的抗菌性
        3.2 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试验
    4 小结
第3章 改进“葛根芩连汤”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试验菌种
        1.4 实验仪器
        1.5 大肠杆菌攻毒剂量的确定
        1.6 治疗试验
    2 结果
        2.1 鸡大肠杆菌最佳攻毒剂量的测定
        2.2 治疗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药物
        3.2 鸡大肠杆菌病辨证施治
        3.3 改进“葛根芩连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鸡大肠杆菌病概述
    2 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研究
    3 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现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剂量筛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小柴胡汤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小柴胡汤对鸡的安全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鸡大肠杆菌病的特点
    1.1 发病特点
    1.2 发病原因
        1.2.1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1.2.2 大肠杆菌垂直传播
        1.2.3水质不符合卫生要求
        1.2.4 继发感染
        1.2.5 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
    1.3 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特点
2 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改善鸡舍的环境条件
    2.2 对鸡群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
    2.3 净化鸡舍空气,排除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集聚
    2.4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预防其他疾病发生
    2.5 加强消毒
    2.6 发病后及时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3 结语

(9)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 鸡大肠杆菌病
        1.1 病原学
        1.2 致病机制
        1.3 鸡大肠杆菌病耐药性研究
        1.4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1.5 防治措施
    2 中兽医药抗鸡大肠杆菌病现状
        2.1 中兽医学对大肠杆菌病的认识
        2.2 治疗鸡大肠杆菌常用中药复方
        2.3 中药的抑菌作用
        2.4 中药制剂对鸡大肠杆菌的防治作用
        2.5 中药防治存在的问题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喉头气管接种鸡大肠杆菌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菌株来源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细菌培养与细菌计数
        1.5 预试验
        1.6 喉头气管接种模型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试验结果
        2.2 喉头气管接种模型
    3 讨论
        3.1 感染前期
        3.2 感染中期
        3.3 感染后期
第二章 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菌株来源、主要仪器和细菌培养计数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预试验
        1.5 肌注模型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试验结果
        2.2 肌注模型
    3 讨论
        3.1 感染前期
        3.2 感染中期
        3.3 感染后期
第三章 鸡大肠杆菌病中兽医辨证
    鸡大肠杆菌病的六经辨证
    鸡大肠杆菌的卫气营血辨证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学调查与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鸡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学
        2.2 大肠杆菌耐药性
        2.3 中药抑菌作用及机制
        2.4 鸡大肠杆菌疫苗
        2.5 鸡大肠杆菌病防治
    3 研究内容
        3.1 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发病状况分析
        3.2 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测定
        3.3 中药活性成分联合抗菌药物增效作用研究
        3.4 鸡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致病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3.5 鸡大肠杆菌氢氧化铝多价灭活苗研究
第二章 豫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分离
        2.2 分离培养
        2.3 生化鉴定
        2.4 PCR鉴定
        2.5 血清型鉴定
        2.6 致病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的最佳生长时期
        2.2 β-内酰胺类药物体外抑菌活性
        2.3 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抑菌活性
        2.4 酚胺醇类药物体外抑菌活性
        2.5 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抑菌活性
        2.6 其他药物体外抑菌活性
        2.7 鸡大肠杆菌耐药谱分析
        2.8 大肠杆菌中I型整合酶基因扩增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中药活性成分与氨基糖苷类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穿心莲内酯联合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抑菌活性
        2.2 黄芩苷联合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抑菌活性
        2.3 小檗碱联合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抑菌活性
        2.4 蒲公英提取物联合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抑菌活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鸡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优势菌株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力试验
        2.2 免疫原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鸡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制备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菌检验
        2.2 安全检验
        2.3 效力检验
        2.4 免疫持续期试验
        2.5 免疫反应
        2.6 免疫效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下养鸡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措施[J]. 辛佳. 吉林畜牧兽医, 2021(10)
  • [2]黄芩苷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彭璐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3]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博姜黄处方筛选及抗菌机理初探[D]. 张玥. 扬州大学, 2021(02)
  • [4]甜叶菊绿原酸增强蛋雏鸡免疫功能研究[D]. 卓春柳.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5]鸡大肠杆菌病致病源对比及防控对策[J]. 曾百骏. 乡村科技, 2021(11)
  • [6]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D]. 李相府. 扬州大学, 2020(04)
  • [7]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D]. 宋客. 吉林大学, 2020(08)
  • [8]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江华生,肖旺贵,吴强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5)
  • [9]鸡大肠杆菌病模型建立与辨证分型[D]. 王强. 扬州大学, 2019(02)
  • [10]豫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学调查与防控研究[D]. 黄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