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及要点

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及要点

一、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与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肖沂鑫[1](2020)在《基于INPD的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经济和工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印刷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放眼国际可以看出,我国在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上,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升级和发展。印刷设备作为印刷工业领域生产的核心关键,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现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的印刷市场高效且优质生产出新印刷设备,是目前维持市场竞争力中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印刷设备的创新设计与开发,离不开开发前期的顺利构建,而产品开发是否能顺利进行,最主要的问题的要在开发初期间找到一个新的设备机会。为了顺利渡过新设备开发初期的运行,将引入INPD一体化综合开发新产品方法,并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INPD过程进行优化。新INPD过程被定义在设备,环境,人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框架中,通过在社会(S)-经济(E)-技术(T)导向研究基础上找到对印刷市场趋势的洞察,并在S-E-T的基础上再用户访谈、观察分析等为主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筛选。优化的INPD由原有的四个阶段简化为产品机会识别、产品定义、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相对于原来的INPD过程更加简明且重点并适合印刷设备领域的设计。通过优化后的INPD方法在研究领域的应用,借助社会(S)-经济(E)-技术(T)导向分析,并综合企业团队中设计、技术、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识别出一个符合当今趋势环境中的印刷设备机会。通过对设备机会的问题分析,结合用户需求和机会权衡矩阵评估,找到设备的可创新的具体机会,以及对应的外观优化和改良需求,并了解和找到设备使用影响因素进而整合出概念设计,运用模糊评价法导出设计定义和实现机会,完成新的激光照排印刷机设计方案,改善用户在使用环境中的产品矛盾,验证该产品系统方案的最优选择。优化后的INPD过程,以实现产品机会为目的顺利地构造产品开初期阶段和行业现状,为企业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产品机会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也对其他同类型设备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获取到针对设备的优化因素,为设备创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则;具体的设计方案也为该领域内产品的迭代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成瑞[2](2018)在《基于溶液法的OFET制备及其性能表征》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新型有机材料的逐步发现和制作工艺的逐渐改进,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已经开始其迅猛的发展。OFET因为其具有柔性、低成本、可大面积制作的优点已经在柔性显示、有机传感器、分布便携式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溶液法作为制备OFET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对制备设备要求低的优点,对该方法的优化将会有力推动OFET的发展。首先,本文探索了多种溶液制作方式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选用提拉、涂抹、旋涂和滴膜方法,以P3HT作为有源层材料,制备并研究了 P3HT-OFET器件,分析器件性能和薄膜形貌之间的对应关系。经比较得到,使用旋涂法所得器件性能最好,其迁移率(3.2124×10-3cm2/Vs)是其他方法的2倍。其次,探索了旋涂转速、退火方式和电极等基本工艺。当以1400rpm的速度旋涂P3HT溶液、用真空干燥箱退火、以Au作为源漏电极时,所得器件的性能较好,其迁移率(7.532×10-3cm2/Vs)比优化前提高了 1.3倍,使用优化参数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然后,本文使用PVP-PMP-PGMEA作为介电层溶液,在P3HT-OFET最优参数的基础上,使用旋涂法制作PVP层。通过分析器件电学特性和薄膜形貌得出:使用PVP作为介电层,其平均晶粒尺寸从276nm增加到1.154μm,提高了半导体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促进了载流子传输。所得器件的迁移率(9.318×10-3cm2/Vs)与没有加入PVP的器件相比提高了 24%,说明在基础器件中加入PVP层对器件的性能有提高作用。最后,本文使用HMDS对SiO2表面进行修饰,并讨论了介电层-半导体交界面特性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在P3HT-OFET最优参数的基础上,以3500rpm转速旋涂HMDS溶液。通过分析器件电学特性和薄膜形貌得出:当使用表面修饰后,得到的薄膜平均晶粒尺寸由276nm增加到408nm,器件性能更好,经表面修饰后器件的迁移率为8.866×10-3cm2/Vs,增加了 18%,说明使用HMDS修饰介电层表面可以提高器件性能。

王凯丽[3](2017)在《全息音频水印包装防伪方法》文中提出全息水印技术应用于包装防伪中需要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且提取信息可辨识度要求较高,针对目前以图像为水印信息的包装防伪方法在包装印刷过程中的鲁棒性难以突破以及内容单一的问题,提出使用音频作为全息水印信息嵌入到包装图像并应用于包装防伪等领域。探究了印刷品输出方式对全息水印提取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音频全息水印防伪方法,作为又一种提高图像水印防伪算法鲁棒性的方法,拓展了信息的类型与范围。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研究印刷品输出方式对全息水印算法提取质量的影响,使用喷墨、激光、胶版印刷、数码印刷四种常用输出方式对含水印的防伪图像输出,从承印物纸张、图像模式转换和输出精度等方面,分析不同输出方式下影响水印提取质量的因素。2.提出一种以离散小波变换DWT为基本变换方式,以音频为水印信息的全息水印防伪方法,结合了图像/音频信息特性与HAS的敏感性优势,扩宽了图像水印技术的范围,具有比单一图像或音频信息防伪算法更强的鲁棒性与实用性。3.提出一种基于QDFT-DWT以音频为水印信息的抗印刷扫描防伪方案,将单声道音频信息Z形升维变换,利用线性极坐标变换的旋转不变性,提高水印算法的抗几何攻击能力,将二维化的音频数据制作为傅里叶全息图作为嵌入水印信息权保护等领域。

范定希[4](2017)在《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B2B品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B2B企业的品牌意识一直淡薄,中国制造带给全球的感觉只是一个加工基地,在研究B2B领域的学者、专家抑或是广告公司,也都寥寥无几,但与其对立的则是,世界前十大品牌,有近一半是B2B品牌,而B2B天生的与众不同性,要求我们不能再用B2C的研究方法去架构他们,但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还未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而相关的研究理论也处于初期阶段。基于此,本文对B2B品牌化的形象构建传播进行了梳理。与B2C的以态度感知为主的形象构建传播方式不同的是,B2B企业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构建传播。为了能更好地找到B2B顾客所需要的价值标准,本文以定位理论为核心方法论,根据B2B市场特有的规律和品牌营销传播特征,总结形成了以实效为导向的“B2B品牌价值理论”的品牌形象建构方法。本文从B2B环境的改变及问题的提出开始,对B2B品牌形象的基本概念、价值、问题的理论阐述。针对与B2C品牌认知的不同,对B2B品牌化的认知误区、差异化及环境变化进行了相关描述。接下来则研究了品牌心智模式的基本运行规律及B2B品牌价值系统模式的提出。内容的核心是阐述B2B品牌建构传播的战略选择、品类聚焦、差异化定位、运营配称系统、价值传播、品牌管理的价值系统模式。案例分析则选取Intel和锦湖日丽两个典型的B2B品牌。最后则是本文研究结论的阐述,表述了本文的创新及理论贡献。本文对B2B品牌化建构的具体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工具、模型及举措,从而为B2B品牌如何有效创建、如何基业长青,保持长久活力提供了帮助与建议。本文认为B2B品牌的市场基础是小众化。与B2C感性观念的不同,B2B品牌则更偏理性的价值观念。在品牌传播方面,B2B品牌更全面化。B2B品牌更注重公司品牌而非产品品牌。此外,B2B品牌形象是价值系统的构建。这些都为B2B企业如何更好的创建强势品牌提供了战略指引与方向。

高秦艳[5](2017)在《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文中提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桌面排版革命至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文字设计的工作流程和设计理念。大量案例印证,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文字设计领域出现了“身份转换”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分析,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动因,考察和梳理当代技术进步对当代文字设计地位转变的影响。技术革新直接导致了文字设计理念的升级,借助图形语言的创意手段,文字设计得以从图像解说的传统身份逐渐走向主动表现的位置,从而实现其身份与价值的转换。设计师可以运用图形语言的表现手段,将“文字”作为“被借用的对象”或一种创作元素来进行创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文字设计身份的转换”造就了“文字即是图形”现象的产生,促发了一场在西方被称之为“革命性”的文字设计变革。运用案例分析法、作品评述法、统计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案例进行解析。借助电子计算机、数字分析软件等设备和工具进行文档分类和数据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在诸多设计因素中,文字设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技术的协助下,文字设计的表现性被不断地开发和应用。第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应用中,文字设计的“身份”已逐渐从辅助说明转变为创造表现的中心。第三,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境况下,文字设计的理念与表现路径也呈现出多样性和跨界性。第四,“图形语言”的表现手段同样适用于当代文字设计领域,并可以通过多重途径来进行建构。研究发现,文字设计的理念更新与技术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文字设计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总体地看,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字设计“身份转换”的现象在国际平面设计界持续存在,并且呈现出愈加明显的态势。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文字”往往是被设计师借用的表现元素,它体现了文字设计中“图形语言”的建构形式,也是促成文字设计“身份转换”的关键因素之一。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当代文字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路径呈现非线性发展模式,技术的发展与设计理念的革新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张爽[6](2013)在《基于云打印的邮件打印服务(CEPS)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打印行业中,网络远程打印越来越受到关注。云打印作为网络远程打印的重要更新,能解决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使得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将任何照片或者文档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需求。云打印使得打印更自由化、便捷化,其优点是传统打印模式无法比拟的,而云打印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可行性、易用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是其在打印行业中大规模推广的阻碍之一。本文将对用户的需求、打印机的性能以及谷歌云打印Google Cloud Print(简称GCP)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现把打印机注册到已建立的邮件打印服务上,从而分析提取邮件的内容并将其提交到GCP上,应用GCP的接口来实现基于云的邮件打印服务,即CEPS,并将该服务应用于柯达公司的Kodak AiO Home Center的软件中。全文设计与实现了基于云的邮件打印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获取需求来完成邮件打印服务的设计。对用户需求,打印机的性能以及谷歌云打印接口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整个服务划分功能点,给出CEPS的架构设计及工作流程图,并提出邮件打印服务Email Print Service(简称EPS)的注册、配置管理及分析提交邮件内容的设计。2.基于云打印的邮件打印服务的实现及验证。本文采用VS2008为平台,C#语言来实现各个功能:应用Web service和ASP.Net中Http Handler的技术解决将打印机注册到EPS等问题;应用.Net RPC(远程进程通信)来解决EPS和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问题;应用SQL Server来存储打印机和邮件的相关数据;在公司内部的测试环境基础上对CEPS进行相对全面的测试,以确保该服务的正常运行。3.将邮件打印服务应用于Kodak AiO Home Center。本文设计并实现的邮件打印服务应用在Kodak AiO Home Center上,从而为柯达的打印机提供云打印服务。

刘晓红[7](2012)在《基于功能模块的产品造型方案设计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产品模块化设计是一种以产品功能模块为基础,进行模块组合优化及布局、模块化外观造型创新设计的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在现代产品创新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人工智能、人机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诸多学科,由此,结合这些学科的智能化方法开发出适合产品功能模块的知识库系统成为产品设计方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在研究了产品功能模块划分、模块知识表达以及模块连接方式表达等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品功能模块系统框架;应用Access数据库技术、VC++6.0编程技术、ODBC链接技术以及二阶段检索技术,开发了基于产品功能模块的知识库系统,实现高级用户与设计者的双向操作(模块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模块的检索);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模块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以模块性能参数为输入、基于用户需求的综合性能相关度为输出的BP网络模型,并将网络训练结果拟合成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结合模块约束条件,在案例产品基础上进行产品模块组合方案优化,从而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以优化方案为基础,进行产品模块布局,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布局方案评价,辅助模块化外观造型设计方法进行产品外观造型方案的生成。文中以4类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为例,进行模块划分、知识表达模型构建(性能、功能、连接方式、机构形式等);以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产品组合方案优化及布局方案和模块化外观造型方案生成。通过系统的实现及打印机实例造型方案的设计,说明了模块化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方法及其系统的应用过程。

刘诗德[8](2009)在《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数字化为标志的当今出版印刷技术,已全面从传统的模拟或模数混合工艺向全数字化生产工艺转变,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是全数字化印刷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较详尽地阐述了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的基本理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结合苏州影像图集、地理图集、专用地图等研究项目,在四色印刷打样质量控制和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色彩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了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线性化控制模式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取印刷特性文件,对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进行了四色分量修正与色度逼近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地图专色打样转换模型。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测绘系统内首次构建了基于ICC标准的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机制,为测绘生产单位各部门之间搭建了色彩一致性的标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2)对数码打样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次提出使用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控制方法进行输出设备的基本线性化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特性文件等创新式控制手段与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可靠的验证。通过对数码打样校正,部分单位数码打样与印刷的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很好的色彩匹配效果。(3)在CTP印前系统数码打样环境和EFI XF数码打样软件环境下进行专色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分别采用了CMYK修正和L*a*b*逼近法提高专色数码打样颜色匹配效果,最终专色数码打样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了专色打样很好的颜色匹配效果,并建立了基于特定环境的专色数码打样转换算法。(4)设计了用于长期监控印刷特性的颜色控制条,建立了长效的印刷特性跟踪反馈机制,并准实时更新数码打样环境。(5)分析了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特性文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6)在数码打样阶段性和总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提出了评价方法与指标,制定了数码打样整体评价色差标准。

王雪芳,和欢庆[9](2008)在《数字印刷色彩质量控制方法》文中指出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两个主题,他们正在构筑一种全新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基础。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方向,已涉及到商业快印、机关文印、金融、电信、保险、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票据印刷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数字印刷怎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拓宽

何郁冰[10](2008)在《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石,是企业有效开展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支撑力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呈现加速复杂和多变的态势,这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构筑强大的技术能力,不仅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研究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随着技术创新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日益明显,基于技术开发和获取的战略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众多欧美和日本的学者开始关注一类新的企业现象一一企业技术多样化(CTD—Corporate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产品加速复杂和系统化的趋势下,企业必须拥有一个数量和分布都较为合理的技术资源(知识和能力)系统,技术多样化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竞争环境和日益复杂的产品系统的战略反映,能有力地促进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些研究结论是否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而且,国内外现有文献尚没有研究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也缺乏有关企业推进技术多样化战略的相关研究。从技术创新管理角度看,企业技术多样化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完善创新理论和提供实践指导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明确了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之后,本文提出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对这一关系的调控性影响;(2)企业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3)企业推进技术多样化战略的基本途径。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回顾了企业技术多样化、产品创新战略、互补资产、环境动荡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演化经济学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对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并对四家企业进行了探索性的案例研究,经过数据搜集和分析,得出了理论拓展的初步构思;接着,本文对上述三个研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然后,笔者进行了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并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梳理企业技术多样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考虑创新绩效与经营绩效,研究了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采取权变的思路,引入互补资产和环境动荡性分别作为内外部调节变量,分析它们对“技术多样化一企业绩效”关系的调控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无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还是生产经营活动都非常重要,能有力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技术多样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一研究丰富了以往相关理论体系,使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更为明晰。(2)基于案例分析和文献回顾,研究了企业技术多样化对其开展产品创新战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对企业采取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和技术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都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拓展技术基础的范围,既有利于企业在现有产品领域中不断增强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全新的产品领域,成功的产品专业化经营和产品多样化经营都需要建立在技术能力的多样化积累之上。(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产品创新战略在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探讨企业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技术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在企业技术多样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企业技术多样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综合来看,企业技术多样化是通过产品创新战略间接地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的,产品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多样化促进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这一研究对以往研究进行了较大的拓展。(4)基于技术战略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影响企业推进技术多样化战略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的形成与演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会受到组织学习、创新文化、内部资源保障、外部企业技术源、外部专业技术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要善于依托开放式创新以有效地拓展技术知识和能力的范围。这一研究对上述研究结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总之,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国外学者提出的企业技术多样化理论,基于产品创新战略的分析视角使企业层面的技术多样化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企业拓展技术能力范围,从而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和获取持续优势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

二、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与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与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NPD的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印刷工业领域面对的挑战
        1.1.2 印刷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领域研究现状
        1.3.1 INPD的研究现状
        1.3.2 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简介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组织框架
第2章 INPD方法研究与分析
    2.1 INPD方法应用的准备阶段
    2.2 以用户为中心的INPD四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识别机会
        2.2.2 第二阶段:理解机会
        2.2.3 第三阶段:概念性机会
        2.2.4 第四阶段:实现机会
    2.3 INPD在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的优化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的机会识别
    3.1 激光照排印刷机的特征分析及发展现状
        3.1.1 激光照排印刷机的特征分析及分类
        3.1.2 市场趋势分析
    3.2 S-E-T因子趋势研究
        3.2.1 社会趋势特征
        3.2.2 经济趋势特征
        3.2.3 技术趋势特征
    3.3 设备机会缺口筛选
    3.4 机会权衡矩阵评估
        3.4.1 激光照排印刷机机会的收集及筛选
        3.4.2 激光照排印刷机机会的权衡矩阵评估
    3.5 印刷设备机会描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实现机会研究
    4.1 设备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4.1.1 设备噪音因素分析
        4.1.2 设备造型因素分析
    4.2 激光照排印刷设备机会验证
    4.3 激光照排印刷机的设计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照排印刷机设计实践与评估
    5.1 激光照排印刷设备设计定位
    5.2 激光照排印刷机方案设计
        5.2.1 设备草图阐述及选择
        5.2.2 设备色彩分析
        5.2.3 设备材质分析
    5.3 效果图渲染及展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2)基于溶液法的OFET制备及其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OFET研究进展
        1.2.2 溶液法研究进展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2 基本原理及制备方法
    2.1 OFET器件结构
    2.2 OFET的工作原理及其表征参数
        2.2.1 OFET的工作原理
        2.2.2 OFET的表征参数
    2.3 制备OFET所用到的材料
    2.4 制备器件薄膜工艺
    2.5 本章小结
3 基础OFET的制作与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使用仪器
        3.1.2 器件制备
        3.1.3 器件性能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制作方式对OFET特性的影响
        3.2.2 旋涂转速对OFET特性的影响
        3.2.3 退火方式对OFET特性的影响
        3.2.4 电极对OFET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添加介电层对OFET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器件的电学特性
        4.2.2 有源层形貌
    4.3 本章小结
5 界面修饰对OFET性能影响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器件的电学特性
        5.2.2 有源层表面形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全息音频水印包装防伪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息水印技术研究进展
        1.2.2 图像水印防伪技术研究现状
        1.2.3 音频水印防伪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全息水印技术基本理论
        2.1.1 傅里叶全息图
        2.1.2 DWT
        2.1.3 四元数与四元数傅里叶变换
    2.2 音频与图像信息比较
    2.3 音频及人耳听觉特性
    2.4 音频处理方法
        2.4.1 时域分析
        2.4.2 频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出方式对印刷品全息水印提取质量的影响
    3.1 印刷品全息水印算法描述
    3.2 实验方案
        3.2.1 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承印物对水印提取质量的影响
        3.3.2 色彩空间转换对水印提取质量的影响
        3.3.3 输出精度对水印提取质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音频绝对值化与DWT的全息水印算法
    4.1 算法描述
    4.2 实验
        4.2.1 实验材料
        4.2.2 计算机模拟攻击实验
        4.2.3 打印输出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WT-QDFT的全息音频水印算法
    5.1 音频信息傅里叶全息图的制作
    5.2 全息水印算法的嵌入方案
    5.3 水印提取算法
    5.4 信号后处理与质量评价
    5.5 实验结果
        5.5.1 仿真与打印实验
        5.5.2 模拟实验攻击
        5.5.3 印刷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意义
    (一)B2B品牌形象的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
        1.B2B品牌形象概念的含义
        2.B2B品牌研究的背景
        3.B2B品牌形象建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B2B品牌形象建构的功能与原则
        1.B2B品牌形象建构的功能
        2.B2B品牌形象构建的原则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 B2B品牌形象现状
        2.B2B品牌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
    (四)B2B品牌形象建构的理论分析
        1.国外研究相关概况
        2.国内研究相关概况
二、B2B品牌形象构建的差异化特点
    (一)B2B品牌化认知误区
        1.品牌内涵更为丰富
        2.品牌是品牌价值化综合体现
        3.品牌比关系和利益重要
        4.品牌观念是系统性观念
    (二)B2B品牌与B2C品牌的显着差异化
        1.产品形态的多样性
        2.顾客受众的集中性
        3.购买过程的复杂性
        4.营销方式的差异性
    (三)商业环境的变化对品牌创建的影响
        1.从生产为王到生产过剩
        2.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B2B品牌价值系统的提出
    (一)选择过剩背景下B2B品牌的挑战
        1.品牌面临传播过度的社会
        2.媒体大爆炸下顾客的选择变化
    (二)心智模式对品牌创建的重大影响
        1.心智模式的概念及作用
        2.如何选择心智的阶梯
    (三)B2B品牌价值系统的提出
        1.B2B品牌价值系统是品牌化成功关键
        2.B2B价值系统的阐述
四、探寻价值机会——B2B品牌竞争战略选择
    (一)B2B品牌战略选择的原则
        1.战略选择的兵力原则
        2.战略选择的防御优势原则
    (二)四种B2B战略选择形式
        1.B2B品牌的防御战略
        3.B2B品牌的进攻战略
        4.B2B品牌的侧翼战略
        5.B2B品牌的游击战略
五、创建价值基础——B2B品类创新
    (一)品牌与品类的关系
        1.品类——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2.品类的定义与理解
        3.品牌的竞争实质是品类竞争
        4.创建品牌的本质:锁定品牌和品类
    (二)品类创新的分化理论
        1.创新的本质是分化而非融合
        2.分化是商业发展的原动力
        3.分化与市场细分的差异分析
    (三)新品类创建的问题
        1.现有市场空白是最佳机会
        2.避免品类的过度分化
        3.新品类需要新品牌名称
    (四)B2B创新品类的关键点
        1.界定原点人群和市场
        2.与竞争对手保持认知联系
        3.用公关启动新品类
        4.作为必要条件的耐心
六、如何确立价值——B2B品牌差异化定位
    (一)B2B品牌定位的方法
        1.抢占优势位置
        2.关联认知强势
        3.与领导者对立
        4.心智类别分化
        5.取舍与聚焦
        6.重新定位
    (二)提升B2B品牌信任状的途径
        1.领导地位是最有效的信任状
        2.与权威证明相联系
        3.独特的制造方法
        4.品牌背书带来强信任
        5.品牌开创者和经典历史
七、如何打造价值——B2B品牌的运营配称
    (一)运营增强定位优势
        1.战略化的运营配称
        2.战略配称的持续性优势
        3.B2B品牌的关键运营环节
    (二)B2B品牌命名
        1.命名是B2B品牌的第一决策
        2.B2B品牌命名原则
        3.B2B品牌命名的策略方法
    (三)B2B定位广告语
        1.B2B定位广告语的创意来源
        2.B2B品牌定位广告语的原则
    (四)B2B品牌话术
        1.品牌话术与战略定位
        2.品牌话术中要考虑的心理学原理
        3.创作B2B品牌话术
    (五)B2B品牌视觉锤
        1.视觉锤的力量
        2.B2B品牌视觉锤的表现分析
    (六)B2B品牌运营配称的5大聚焦
        1.聚焦代表品项
        2.聚焦重度用户
        3.聚焦专业渠道
        4.聚焦主流市场
        5.聚焦核心价格
    (七)B2B品牌的研发管理
        1.围绕定位的研发布局
        2.研发是提升品牌运营的关键动作
    (八)B2B品牌的精神价值系统
        1.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2.B2B品牌个性形象塑造
        3.建立品牌故事
八、如何传递价值——B2B品牌传播方式
    (一)关于品牌传播的理论
        1.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
        2.B2B品牌传播的方法综述
    (二)口碑传播
        1.控制负面口碑
        2.口碑传播大使推荐
        3.顾客参与形成忠诚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
        1.表达性社会媒体
        2.合作性社会媒体
    (四)B2B内容营销传播
        1.直观简化的表现形式
        2.B2B品牌情感化运用
        3.多角度引发顾客兴趣传递
        4.通俗易懂展现亲和力
    (五)B2B公关传播
        1.新闻传播彰显公正性
        2.政府公关塑造品牌形象
        3.事件传播是B2B传播最重要手段之一
    (六)B2B品牌广告
        1.精准的专业出版物广告
        2.电视及户外广告是辅助补充
        3.直复营销是B2B重要广告手段
        4.更受B2B企业认可的网络广告
        5. B2B品牌广告联盟传播
    (七)B2B体验传播
        1.感观体验建立形象认知
        2.情感体验激发顾客感受
        3.文化体验形成独特内涵
    (八)关于B2B品牌赞助传播
        1.赞助社会慈善事业传播
        2.赞助公益活动传播
        3.赞助体育活动传播
    (九)B2B品牌利用展销展览传播
        1.展览营销战略传播
        2.品牌自身组织展览传播
九、如何管理价值——B2B品牌管理
    (一)品牌管理的理论研究
    (二)B2B品牌资产管理
        1.B2B品牌知名度管理
        2. B2B品牌认知质量管理
        3.B2B品牌联想管理
        4.B2B品牌忠诚度管理
    (三)B2B品牌组合管理
        1.B2B品牌组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2.有效的利用B2B公司品牌
    (四)B2B品牌长期管理
        1.B2B品牌审计
        2.强化B2B品牌
        3.激活B2B品牌
        4.B2B品牌全球化
十、B2B品牌形象建构传播的案例分析
    (一)Intel的品牌案例
        1.Intel的发展与困境
        2.明确Intel的品类定位
        3.Intel品牌的全方位传播
        4.Intel品牌的组合管理
    (二)锦湖日丽的品牌案例
        1.锦湖日丽的竞争状况
        2.锦湖日丽的品牌定位
        3.锦湖日丽的运营配称
        4.锦湖日丽的品牌化成果
结论:B2B品牌形象构建的五个基点
    (一)B2B品牌市场基础是小众化
    (二)B2B品牌是偏理性的价值观念
    (三)B2B品牌传播更为全面化
    (四)B2B更注重公司品牌而非产品品牌
    (五)B2B品牌形象是价值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5)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
    四、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五、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论文各部分概要
第一章 新时代境遇下文字设计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时代赋予当代文字设计的机遇
    第二节 新技术问世与设计产业革命
        一、软件方面
        二、硬件方面
        三、其他
        四、新技术推动下的设计产业革命
    第三节 当代文字设计的理念升级
        一、技术解放
        二、模棱两可的身份
        三、突破印刷思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于文字设计身份的探究
    第一节 辅助被动——图像的解说
        一、解说与补充
        二、图像的衬托
        三、画面的点缀
    第二节 主动创造——文字的自觉
        一、文字设计观的转变
        二、格局营造:基于理性应用的文字设计
        三、激扬文字:基于实验创造的文字设计
    第三节 多元渗透——界限的模糊
        一、二维向多维拓展
        二、设计向艺术延伸
    第四节 当代文字设计的身份转向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用字”的形式法则探索
    第一节 基础形式
        一、错落组合
        二、大写与小写
        三、粗细转换
    第二节 规则形式
        一、排列样式
        二、空间营造
    第三节 不规则形式
        一、综合对比
        二、文字堆集
        三、破坏创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造字”的形式法则探索
    第一节 对“造字”的设计工具梳理
        一、徒手
        二、电脑
        三、综合
    第二节 二维范畴
        一、书写绘制
        二、随机偶然
        三、数码生成
        四、肌理形态
        五、异字组合
    第三节 二维之外
        一、造物创新
        二、拼贴构成
        三、光影趣味
        四、多维空间
        五、动态影像
        六、行为事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云打印的邮件打印服务(CEPS)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背景
    2.1 云计算技术简介
        2.1.1 云计算的概念
        2.1.2 云计算的特点
        2.1.3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2.2 谷歌云打印提出与应用
    2.3 本章小结
3 CEPS 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CEPS 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1.3 运行环境需求
        3.1.4 可行性分析
    3.2 CEPS 设计
        3.2.1 CEPS 工作流程图
        3.2.2 Email Print Service 概要设计
        3.2.3 Email Print Service 的注册功能详细设计
        3.2.4 Email Print Service 的配置管理详细设计
        3.2.5 Email Print Service 分析和提交邮件的详细设计
        3.2.6 数据库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CEPS 实现与测试
    4.1 CEPS 实现
        4.1.1 开发环境和工具
        4.1.2 将打印机注册到 Email Print Service
        4.1.3 Email Print Service 对打印机的配置管理
        4.1.4 Email Print Service 分析用户提交的邮件内容
        4.1.5 Email Print Service 将打印任务提交给谷歌云打印服务
    4.2 CEPS 测试
        4.2.1 测试目的
        4.2.2 测试内容
        4.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3 CEPS 在 KODAK AIO HOME CENTER 上的应用
        4.3.1 项目介绍
        4.3.2 如何应用及流程
        4.3.3 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的回顾
    5.2 意义
    5.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功能模块的产品造型方案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大规模定制与模块化设计
        1.1.2 产品创新设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识库系统
        1.2.2 功能模块及其划分
        1.2.3 功能模块优化方法
        1.2.4 产品外观创新设计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产品功能模块知识库构建
    2.1 产品模块划分及知识研究
        2.1.1 产品结构模块知识表达模型
        2.1.2 产品功能模型构建
        2.1.3 产品模块实例库模型
        2.1.4 二阶段检索策略
    2.2 案例产品模块实例库框架构建
        2.2.1 案例产品模块分解模型
        2.2.2.案例产品模块知识表达模型构建
        2.2.3 案例模块知识表达信息确定
        2.2.4 案例产品模块实例表达
        2.2.5 形态学矩阵分析
第三章 基于案例的产品功能模块方案优化设计
    3.1 产品的模块化配置优化模型
        3.1.1 案例产品功能模块样本采集
        3.1.2 产品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3.2 BP 网络模型构建
    3.3 基于 GA 的案例产品功能模块组合方案优选
        3.3.1 遗传算法关键技术实现
        3.3.2 最优方案结果解码
第四章 基于功能模块的产品外观造型创新设计
    4.1 功能模块布局设计方法
        4.1.1 关键功能模块选取
        4.1.2 功能模块布局方案设计
        4.1.3 案例功能模块布局方案设计
        4.1.4 案例布局方案评价
    4.2 布局方案拓扑结构设计与表达
        4.2.1 模块拓扑结构获取
        4.2.2 布局方案的结构拓扑表达
    4.3 模块化外观造型设计方法
        4.3.1 产品外观装饰模块
        4.3.2 产品形态模块
        4.3.3 外观造型设计方案生成步骤
    4.4 案例产品造型方案设计
        4.4.1 案例产品形态模块方案衍生
        4.4.2 案例产品外观造型装饰模块方案衍生
        4.4.3 案例产品外观造型设计
第五章 案例产品功能模块知识库系统功能与实现
    5.1 案例产品功能模块知识库系统框架
        5.1.1 系统功能分析
        5.1.2 系统实现框架
    5.2 案例产品功能模块知识库系统实现
        5.2.1 ODBC 链接技术
        5.2.2 数据库的实现
    5.3 案例产品模块知识库系统的应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BP 神经网络模型样本及仿真代码
附录二 案例产品(打印机)连接方式样本
附录三 案例产品(打印机)功能模块知识库系统部分界面
附录四 部分 VC++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
        1.1.2 CTF 和CTP 技术
        1.1.3 CTP 流程下的数码打样
        1.1.4 国内外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1 测绘行业地图印刷的特点
        1.2.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颜色空间描述与计算
    2.1 颜色空间描述
        2.1.1 印刷色彩管理中颜色空间构成
        2.1.2 RGB 色空间
        2.1.3 CMYK 颜色空间
        2.1.4 XYZ 颜色空间
        2.1.5 L*a*b*颜色空间
        2.1.6 色差计算
    2.2 设备颜色空间计算
        2.2.1 输入设备颜色计算
        2.2.2 显示设备颜色计算
        2.2.3 输出设备建模与颜色计算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色彩管理理论与数码打样技术
    3.1 色彩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3.1.1 色彩管理原理
        3.1.2 色域
        3.1.3 ICC 特性文件
        3.1.4 ICC 色彩管理的实施
        3.1.5 PostScript 色彩管理
        3.1.6 Windows 新型色彩管理机制WCS
    3.2 数码打样技术
        3.2.1 数码打样理论、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
        3.2.2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比较
        3.2.3 RIP 前与RIP 后数码打样
        3.2.4 数码打样色域匹配
        3.2.5 设备ICC 特性的创建与数码打样设置
        3.2.6 数码打样误差原因分析
    3.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4.1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需求问题
        4.1.2 测试设备配备问题
        4.1.3 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技术问题
    4.2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4.2.1 标准印刷样张质量控制
        4.2.2 印刷网点扩大补偿控制
        4.2.3 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设备基本线性化
        4.2.4 逆向式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ICC 特性文件
        4.2.5 数码打样校正
    4.3 影响数码打样质量的其它因素
        4.3.1 数码打样设备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2 数码打样墨水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3 数码打样纸张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4 标准印刷样张对数码打样的影响
        4.3.5 测量重复精度
        4.3.6 印刷标准样张要求
        4.3.7 样张测量时间
    4.4 数码打样应用案例
        4.4.1 数码打样文件准备
        4.4.2 CTP 印前实验室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3 《苏州影像图集》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4 南京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5 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
        4.5.1 建立标准印刷ICC 的优越性
        4.5.2 标准印刷ICC 建立的可行性
        4.5.3 标准印刷ICC 建立实施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5.1 基于CTP 印前系统的专色打样控制
        5.1.1 目前印前系统专色数码打样瓶颈
        5.1.2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精确匹配方案
    5.2 建立基于四色数码打样环境的专色打样模型
        5.2.1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构思
        5.2.2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
        5.2.3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分析与适用范围
        5.2.4 精细专色转换模型构想
    5.3 色度逼近法进行专色数码打样控制
        5.3.1 专色定义及打样输出
        5.3.2 专色打样色度校正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数码打样质量比较与评价
    6.1 基本线性化质量评价
    6.2 数码打样设备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 印刷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1 印刷ICC 与国际标准ICC 进行比较评价
        6.3.2 印刷网点扩大曲线评价
    6.4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质量评价
        6.4.1 质量评价色差标准
        6.4.2 部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评价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本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技术多样化研究综述
        2.1.1 企业技术多样化的研究背景、趋势与现状
        2.1.2 企业技术多样化的概念、特征、动机与维度
        2.1.3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产品多样化的关系
        2.1.4 企业技术多样化的组织与管理
        2.1.5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2.1.6 企业技术多样化研究评述
    2.2 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研究综述
        2.2.1 产品创新战略概述
        2.2.2 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研究综述
        2.2.3 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研究综述
        2.2.4 产品创新战略研究小结
    2.3 与本研究相关的其他理论综述
        2.3.1 互补资产理论
        2.3.2 环境动荡性理论
        2.3.3 企业能力理论
        2.3.4 演化经济学对企业技术多样化的解析
    2.4 本文的研究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案例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背景
    3.3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3.4 方法论
        3.4.1 案例选择
        3.4.2 数据收集
        3.4.3 数据分析方法
    3.5 案例企业简介
    3.6 案例分析与讨论
        3.6.1 企业技术多样化
        3.6.2 产品创新战略
        3.6.3 企业绩效
        3.6.4 技术多样化与产品创新战略的关系
        3.6.5 产品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7 本章小结
4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4.1 本章拟解决的理论问题
    4.2 企业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假设
    4.3 企业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假设
        4.3.1 研究拓展的切入点: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作用
        4.3.2 技术多样化与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
        4.3.3 技术多样化与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
        4.3.4 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与企业绩效
        4.3.5 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与企业绩效
        4.3.6 相关多样化产品战略和平台系列化产品战略的中介作用
    4.4 调节变量对“技术多样化—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4.5 控制变量的影响
    4.6 本章研究模型与假设总汇
    4.7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设计与方法论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的基本内容
        5.1.2 问卷的设计过程
    5.2 数据收集过程
        5.2.1 研究样本和答卷者的选择
        5.2.2 问卷发放及回收
    5.3 变量度量与指标选择
        5.3.1 被解释变量
        5.3.2 解释变量
        5.3.3 中介变量
        5.3.4 调节变量
        5.3.5 控制变量
    5.4 数据整理与样本描述
        5.4.1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2 数据合并的有效性
    5.5 分析方法描述
    5.6 本章小结
6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6.1 企业技术多样化影响企业绩效机理的验证
        6.1.1 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6.1.2 信度和效度分析
        6.1.3 相关分析
        6.1.4 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验证
        6.1.5 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作用验证
    6.2 互补资产和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验证
        6.2.1 调节变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6.2.2 三大问题检验
        6.2.3 回归分析
    6.3 假设检验结果小结
    6.4 结果讨论
        6.4.1 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
        6.4.2 技术多样化与产品创新战略
        6.4.3 产品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
        6.4.4 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作用
        6.4.5 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6.4.6 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7 企业推进技术多样化战略的途径分析
    7.1 企业推进技术多样化战略的可能途径
        7.1.1 组织学习与技术多样化
        7.1.2 创新文化与技术多样化
        7.1.3 内部资源保障与技术多样化
        7.1.4 外部技术联系与技术多样化
    7.2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技术多样化战略推进机制
        7.2.1 开放式创新下的技术多样化战略
        7.2.2 依托开放式创新构筑多样性技术能力的机制
    7.3 企业技术多样化战略推进途径的实证分析
        7.3.1 变量测量
        7.3.2 信度分析
        7.3.3 效度检验
        7.3.4 多元回归分析
        7.3.5 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与管理启示
        8.2.1 主要创新点
        8.2.2 管理启示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企业访谈的部分言论摘录
附录3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与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NPD的激光照排印刷设备的设计与研究[D]. 肖沂鑫.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2]基于溶液法的OFET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 成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1)
  • [3]全息音频水印包装防伪方法[D]. 王凯丽. 湖南工业大学, 2017(01)
  • [4]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D]. 范定希. 上海大学, 2017(02)
  • [5]文字设计的身份转换与图形语言建构研究[D]. 高秦艳.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5)
  • [6]基于云打印的邮件打印服务(CEPS)的设计与实现[D]. 张爽.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6)
  • [7]基于功能模块的产品造型方案设计系统研究[D]. 刘晓红. 长安大学, 2012(07)
  • [8]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 刘诗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1)
  • [9]数字印刷色彩质量控制方法[J]. 王雪芳,和欢庆. 今日印刷, 2008(05)
  • [10]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何郁冰. 浙江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柯达MLP-190激光打印机操作步骤及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