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ut的用法

浅谈but的用法

一、小议but的用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池华[1](2017)在《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并列现象是一种常见的重要语言现象,并列结构是汉英语言中最重要的句法语义结构之一。中外语言学家对并列结构都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比如对并列结构的范畴界定,并列项的排序原则,并列结构的结构标记等都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也有少数学者从语法化、认知功能、类型学等角度对并列结构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现有成果来看,目前还存在着术语不太统一的情况,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重描写轻解释、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多数成果基于汉语或者英语内部的研究得出的,汉英并列结构的比较研究不多,系统的全面的比较研究则更少。本文将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对汉英并列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力求找出汉英并列结构异同,并且从应用的角度来探讨汉英并列结构的学习策略与互译策略。要深入和全面的考察汉英并列结构,我们首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并列进行分门别类。从并列项的数目的角度来看,并列结构可分为二项式并列、多项式并列;从并列项的语法语义性质来看,并列结构可分为同质并列结构、异质并列结构;从并列结构的整体语义紧密程度来看,并列结构可分为化合式并列结构、离析式并列结构;从其连接方式来看,并列结构可分为显性并列结构、隐性并列结构;从逻辑关系上看,并列结构可分为合取并列结构、析取并列结构:从并列项的排序来看,并列结构可分为定序并列结构、活序并列结构。显性并列结构中都是有标记的。“和/and,或or”是最典型的并列结构标记。汉语中的“和”的语法化程度没有英语里and的语法化程度高,还存在明显的“语义滞留”,导致了汉语里“和”在词性上还存在和连词的纠结,有时甚至在同一个句中还存在两解的可能。表示合取关系的“和/and”在特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可以和表示析取关系的“或/or”相互转换。并连连词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可连接各种句法成分和各种词类,但若多项并列结构的并列项存在语义层级差异,并列连词可以用于对不同属性的并列项进行分断。在翻译时,and与“和”并非完全对应,有时并列连词“和”对应于表伴随义的with。有标记的并列结构是显性并列结构,没有标记的并列结构是隐性并列结构。从理论上讲,隐性并列结构可以通过补出并列标记而成为显性并列结构,但受制于一定句法结构的管控,有的并列结构只能是隐性的,而有的并列结构只能是显性的。从频率来看,汉语的并列结构倾向于隐性并列,英语的并列结构倾向于显性并列,这与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英语是形合型语言的看法是一致的。从并列连词在显性并列结构中的位置来看,汉语和英语具有相似性,并列连词的典型位置是位于并列项之间。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二分法不太适合用来分析显性并列结构。原型的并列结构的并列项的顺序是不定的,变换并列项的顺序基本不改变整个结构的意义而且符合表达习惯。现实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列项的顺序又是相对固定的。常见的“男-女”序列、“长-幼”序列、“贵-贱”序列以及“大-小”序列、“肯定-否定”序列、“起点-终点”序列等都是出于“凸显”动因的考虑;并列项的排序常常还会考虑“省力”问题,并列项的顺序往往像似于空间认知顺序和时间认知顺序,往往会把概念通达度高的并列项靠前排列,会考虑音节长短、韵律、音高、声调等发声难易度因素。汉英并列结构的排序都是出于“凸显”和“省力”的考虑,但汉英并列结构的并列项排序也具有其民族性。汉英并列结构具有相似的生成模式。每一个并列项就是一个输入空间,并列项之间存在特征的空间映射。通过类属空间的加工,最后在整合空间整合输出并列结构,并列项的特征会通过跨空间映射、关联等机制体现在最后生成的并列结构。并列项之间存在着语音关联、语义关联、语法关联和逻辑关联。并列项通过整合后会生成并列结构,这个生成的并列结构的意义有时不等于并列项意义的简单相加,会产生新创意义。汉英并列结构的学习可采取多种策略,如历时考察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策略、原型结构与边缘结构相结合、比较与对比相结合。汉英并列结构的互译转换可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增译与减译相结合的策略、换译与变译相结合的策略。

尹灿荣[2](2014)在《小议but的用法》文中研究说明"but"一词是中学英语的一个重要词汇,它的语义非常丰富,用法灵活多变,复现率也相当高,有时会起着对句意理解或试题解答判断的关键作用。为了弄清楚but的基本用法,本文就but的各种用法作一归纳和小结。一、用作连词。意为"而,但是,可是"等,表示语义的转折。可以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或两个并列分句。如:It has no arms,but its hands turn round and round.Mary likes classical music,but her husband likes rock music.He is young but very experienced.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but to me you may be the world.(对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我个人,你是我的世界。)

陈俭贤[3](2012)在《小议but一词的常见搭配用法》文中研究表明在英语语法中,but可以用作连词、副词、介词和关系代词等,可以连接两个并列成分或者两个并列句,表示"但是"、"不过"、"只"、"除了……之外"等之意。但如果与其它词搭配在一起使用时,所表达的意思就更广泛、更丰富。本文拟就一词的常见搭配用法谈几点看法。一、作连词用,用来表示转折语气或递进关系。

侯志红[4](2008)在《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教育期刊有一千多种。教育期刊上有很多信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新的研究动态,有新的猜想、设想,也有新的理论见解。教育期刊所携带教育信息资料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某些教育思想观点、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这些教育期刊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体和措施无法代替的。研究教育期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体现国家、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次,可以体现学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发展;再次,可以侧面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最后,教育期刊研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类核心期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该刊秉承“理论引领,实践指导”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本身,进一步了解刊物内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尽所能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为期刊的编辑对期刊的更好发展进行系统规划提供参考;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研究的特色为:从一本基础教育外语类期刊为切入点,透视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体现本研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以体现本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与丰富性。论文的第一章为引论,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第二章从期刊的栏目设置、稿件来源、文章作者、参考文献和稿件研究方法五方面对期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三章以《小学英语》栏目为例,对期刊的特色栏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2001—2005年“小学英语”栏目呈现出以下特点:1)讨论话题丰富;2)关注群体渐多;3)文献意识增强;4)理论研究极少;5)关注自身偏少;6)地域发展失衡。并从期刊的发展透视出小学英语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和研究趋势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对于期刊栏目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中小学衔接的问题、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和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在第四章里,笔者尝试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赵越[5](2007)在《现代汉语转折连词及其类型学解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语法学界对于连词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语法学界关于转折连词的研究形成了多样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现代汉语转折连词为研究对象,将现代汉语转折连词分为“虽然”类和“但是”类两个小类,从“转折”语义的界定和篇章分布及类型学解释等几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转折连词进行共时的分析。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概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背景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分五个时期介绍转折连词研究的现状,即萌芽期、探索期、描写期、发展期及创新期。对每一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观点及相关文章进行评述。第三章对“转折”进行语义界定,将转折连词分为广义转折和狭义转折,并对与转折连词相关的几组概念即“顺接与逆接”、“对立”、“否定”、“预设”与“蕴涵”进行阐释。第四章对转折连词的语篇功能进行考察,即把转折连词分为“虽然”和“但是”两个小类,并分别对两类转折连词进行考察。同时,对“虽然”类和“但是”类的搭配及转折连词和转折副词的搭配情况进行了描写。第五章对转折连词分上古、中古、近古等几个时期进行历时考察,运用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对转折连词加以解释。首先,对语言类型学进行简单说明;其次,阐述语序类型学理论与连词参项问题;最后,运用联系项理论解释“虽然”类和“但是”类的搭配以及“虽然”类转折连词后置时的两个问题。同时,也阐述了“虽然”类和“但是”类的搭配与信息结构原则问题,还通过对转折连词的历时考察,对转折连词的发展做出预测。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

二、小议but的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议but的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汉英并列结构研究综述
        1.3.1 并列结构范畴的界定
        1.3.2 并列项的排序
        1.3.3 并列结构的标记
        1.3.4 其它角度的考察
        1.3.5 研究现状简评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意义
    1.5 本研究拟用的研究方法与理论
        1.5.1 句管控
        1.5.2 两个三角
        1.5.3 原型范畴理论
        1.5.4 象似性理论
        1.5.5 概念整合理论
        1.5.6 语法化理论
    1.6 本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基本概念
    2.1 核心概念
        2.1.1 并列现象
        2.1.2 并列结构
        2.1.3 并列项
        2.1.4 并列连词
    2.2 相关概念
        2.2.1 从属与从属结构
        2.2.2 形合与意合
第三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形式类别
    3.1 二项并列与多项并列
        3.1.1 二项并列
        3.1.2 多项并列
        3.1.3 二项并列和多项并列的尾项标记
        3.1.4 并列项数目的认知理据
    3.2 同质并列与异质并列
        3.2.1 语法角度的同质并列结构和异质并列结构
        3.2.2 语义角度的同质并列结构和异质并列结构
    3.3 其它类别的并列结构
        3.3.1 化合式并列与离析式并列
        3.3.2 显性并列与隐性并列
        3.3.3 合取并列与析取并列
        3.3.4 定序并列与活序并列
第四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结构标记
    4.1 词性:连词与介词的纠结
        4.1.1 “和”的一词多性
        4.1.2 “和”词性的历时变化轨迹
        4.1.3 词性纠结的共时表现
        4.1.4 并列连词内部的差异
    4.2 逻辑:合取义与析取义的纠结
        4.2.1 合取
        4.2.2 析取
        4.2.3 并列连词合取义与析取义纠结的表现
    4.3 功能:连接与分断的纠结
        4.3.1 连接功能
        4.3.2 分断功能
    4.4 翻译:“和”与and及with的转换纠结
        4.4.1 “和”与“and”
        4.4.2 “和”与“with”
第五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连接方式
    5.1 显性连接与隐性连接
        5.1.1 二项并列的连接方式
        5.1.2 三项及三项以上的并列结构的连接方式
    5.2 连接方式显隐的审视
        5.2.1 连接方式的显隐与句管控
        5.2.2 连接方式的显隐与形合、意合的关系
        5.2.3 显性并列中并列连词句法位置的类型学考察
        5.2.4 连接方式的显隐与直接成分分析法
第六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排序动因
    6.1 凸显动因
        6.1.1 社会地位凸显
        6.1.2 数量与特征凸显
    6.2 省力动因
        6.2.1 理解省力
        6.2.2 发声省力
第七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生成整合
    7.1 并列结构的整合
        7.1.1 输入空间
        7.1.2 类属空间
        7.1.3 合成空间
    7.2 并列结构的整合机制
        7.2.1 跨空间映射
        7.2.2 关联
    7.3 并列结构的新创意义
        7.3.1 创造性并列结构
        7.3.2 并列结构的新创意义
第八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学习策略
    8.1 历时考察与共时研究相结合
        8.1.1 历时的考察
        8.1.2 共时的考察
    8.2 原型与边缘相结合
        8.2.1 原型与边缘的概念
        8.2.2 并列结构的原型与边缘
    8.3 比较与对比相结合
        8.3.1 并列结构与其它结构的比较与对比
        8.3.2 汉英并列结构的比较与对比
第九章 汉英并列结构的互译样式
    9.1 直译式与意译式
        9.1.1 直译式
        9.1.2 意译式
    9.2 增译式与减译式
        9.2.1 并列连词的增减译
        9.2.2 末项标记的增减译
        9.2.3 其它元素的增减译
    9.3 换译式与变译式
        9.3.1 变换语法功能型
        9.3.2 变换语序排列型
        9.3.3 变换逻辑关系型
    9.4 两篇译文的赏析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研究的发现
    10.2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并列式成语
    附录2: 英语并列式习语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等
致谢

(2)小议but的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作连词。
二、用作介词。
三、用作副词。
四、用于表示歉意。
五、由but构成的常用短语和结构
    1. but for“多亏….., 要不是……”, 多用于虚拟语气。
    2.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3. not…..but…..“不是…..而是…..”
    4、but that“要不是……, 若非……”, 常用于虚拟语气。
    5. but then“但另一方面…..”, “不过…..”
    6. never…..but每当…….就
    7. no…..but虽然, 尽管, 没有…..不
    8. no one but除了…..外, 谁也不….
    9. can but只能, 只好
    1 0. can not but不由得, 忍不住
    1 1. cannot choose but….不得不, 必须
    1 2. cannot help but不能不, 不得不
    1 3. nothing but只不过, 仅仅
    1 4. nothing……but除了……..
    1 5. anything but不见得, 绝非

(4)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研究教育期刊的原因
        (一) 教育期刊的特点适于材料分析
        (二) 教育期刊研究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二、选择《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一)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简介
        (二)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核心期刊
        (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先进
        (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人员立足高远
    三、期刊研究时段的选取
    四、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 对于期刊的研究
        (二) 对于外语类期刊的研究
        (三) 对于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四) 对于基础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五、本篇论文内容介绍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
第二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期刊栏目概况及分析
        (一) 栏目设置概况
        (二) 栏目设置类型
        (三) 栏目设置分析
    二、载文情况统计与分析
    三、论文地域来源数据与分析
        (一) 文章来源地域不平衡
        (二) 城乡发展不平衡
    四、文章作者数据分析
        (一) 多产作者分析
        (二) 多产单位分析
        (三) 作者层次分析
        (四) 合着情况分析
        (五) 多产作者单位分析
    五、参考文献研究
        (一)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二) 期刊参考文献数据分析
        (三) 参考文献语种的统计分析
        (四) 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
        (五) 期刊自引分析
    六、稿件研究方法分析
第三章 特色栏目《小学英语》的分析研究
    一、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历史
        (一)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
        (二) 小学英语课程大纲发展
    二、《小学英语》栏目回顾
        (一) 谢红仔的研究
        (二) 范盛銮的调查
    三、《小学英语》栏目的特点
        (一) 讨论话题丰富
        (二) 关注群体渐多
        (三) 文献意识增强
        (四) 理论研究极少
        (五) 关注自身偏少
        (六) 地域发展失衡
    四、期刊发展透视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一) 课程目标体现
        (二) 教学观念体现
        (三) 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现
        (四) 教育技术体现
        (五) 研究焦点体现
    五、“小学英语”栏目折射英语教育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六、“小学英语”栏目体现问题的思考
        (一) 中小学衔接的问题
        (二) 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
        (三) 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
        (四) 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发论文的特点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 开辟新的栏目
        (二) 规范论文格式
        (三) 拓宽选题范围
        (四) 提高经营意识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含报纸)
    中文着作类
    外文着作类
致谢

(5)现代汉语转折连词及其类型学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背景
    1.4 语料说明
第二章 转折连词研究现状
    2.1 萌芽期
    2.2 探索期
    2.3 描写期
    2.4 发展期
    2.5 创新期
第三章 “转折”语义的界定
    3.1 广义转折和狭义转折
        3.1.1 广义转折
        3.1.2 狭义转折
    3.2 顺接与逆接
        3.2.1 顺接
        3.2.2 逆接
    3.3 对立、否定与转折
        3.3.1 对立与转折
        3.3.2 否定与转折
    3.4 预设、蕴涵与转折
        3.4.1 预设与转折
        3.4.2 蕴涵与转折
第四章 转折连词在篇章中的分布
    4.1 “虽然”类转折连词的分布
        4.1.1 “虽然”类转折连词在前一小句单独使用
        4.1.2 “虽然”类转折连词在后一小句单独使用
    4.2 “但是”类转折连词的分布
        4.2.1 “但是”类转折连词连接分句
        4.2.2 “但是”类转折连词连接句子
        4.2.3 “但是”类转折连词连接段落
    4.3 “虽然”类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1 “虽”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2 “虽然”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3 “虽说”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4 “虽是”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5 “虽说是”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3.6 “虽则”与“但是”类转折连词的搭配
    4.4 转折连词与转折副词的搭配
        4.4.1 “虽然”类转折连词与转折副词的搭配
        4.4.2 “但是”类转折连词与转折副词的搭配
        4.4.3 转折连词与转折副词的总体搭配情况
第五章 转折连词的历时考察及类型学解释
    5.1 汉语转折连词的历时考察及发展趋势
        5.1.1 上古汉语时期的转折连词
        5.1.2 中古汉语时期的转折连词
        5.1.3 近古汉语时期的转折连词
        5.1.4 汉语转折连词的发展趋势
    5.2 语序类型学理论与连词参项
    5.3 转折连词的搭配与语序类型学理论
        5.3.1 转折连词搭配与联系项理论
        5.3.2 “虽然”类转折连词后置形式与联系项理论
        5.3.3 转折连词搭配与信息结构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四、小议but的用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并列结构对比研究[D]. 陈池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2]小议but的用法[J]. 尹灿荣. 才智, 2014(04)
  • [3]小议but一词的常见搭配用法[J]. 陈俭贤.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2(12)
  • [4]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D]. 侯志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5]现代汉语转折连词及其类型学解释[D]. 赵越. 延边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浅谈but的用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