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

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

一、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宪,赵悦[1](2017)在《民族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效性保障体系构建——以内蒙古包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委托中央电大启动的面向农村开展的用于提升基层干部管理水平和实用技能的"三农"服务项目,学员移动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学员的学习入手,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学员学习的各种困难,分析了利用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提出从硬件体系、软件体系、理念体系、政策体系等方面,构建"适合成人学员有效学习"的保障服务体系的思路,并进行试点实践,效果良好。

程胤懿[2](2015)在《省级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研究 ——以《湖北日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扩张,媒介市场上衍生出越来越多不同形态的信息传播介质,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微妙的改变,也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甚至引发了一场媒介转型的“大革命”。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曾提出或响应“报纸消亡论”、“纸媒必死论”等说法,但是实践证明,媒介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传统媒体,却不一定会将它们置于死地,而且媒介环境的多元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为受众提供更方便、优质的信息资源环境。本文选取了在纸媒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省级党报为例,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利用省级党报的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媒介互动。本文将分为六个章节,从新媒体与媒介融合的概况介绍,到我国党报的特殊形象与地位,再具体分析省级党报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发展脉络与现状,研究其当前存在的优势与局限,然后以《湖北日报》为个案进行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作出了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成果,以及其现存的不足之处,最后以个案的代表性与普遍性关照大部分省级党报的发展趋势,提出该如何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策略。

邵艳丽[3](2014)在《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政府机构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信息源和信息质量能够得到较强的控制,但随着互动性加强,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服务设计、信息收集、服务传递环节,公共信息来源变得较为复杂,对信息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服务传递系统的质量、服务过程的质量引起了政府机构的足够重视,以概念范畴更宽的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政府信息服务理念正在形成。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业由于刚刚起步,服务意识不强,以政府机构为主的服务主体角色转变困难,整体质量相对较低。而在对社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发生的非常规情境下,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期望发生变化,时间压力更对服务质量产生多方面影响。若要提高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并能应对危机情境下的特殊需求,这需要系统地实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控制策略。本文包括七章,第一章首先对主题领域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指出研究意义,并明确研究对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本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并设计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公共物品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归纳该类服务质量所包含的信息质量要素、服务质量要素和特殊质量要素,探讨影响感知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详细讨论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第三章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服务类型和服务渠道,分析政府网站和其他渠道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特别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服务概况,总结当前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在信息内容质量、服务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础上,对SERVQUAL量表的5个质量维度进行调整和扩充,提出公共信息服务PISQual测量量表,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修正和检验,最终确定包含信息内容质量、系统可靠性、服务设计优度、回应性、完成性、补偿性和权利保障性7个质量维度、23个测试项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当前公共信息服务的感知水平和两类期望水平(理想水平、适当水平),进行容忍区间分析,讨论各质量维度的表现,为服务设计和全过程控制提供依据。第五章结合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等危机事件中的公共信息服务经验和我国现状,拟定17条危机情境下公众的具体需求作为问卷题项进行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识别公众的兴奋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必要型需求,并对需求类型和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交叉分析。第六章根据前两章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政府机构应对危机情境首先从规划层提出基于质量的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模型,并详细讨论服务设计要素、设计原则和服务设计流程。其次从操作层提出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详细讨论在服务准备、服务传递和服务补救阶段机构可采取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第七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本研究的结论和贡献,并说明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深入讨论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涵义和特征,结合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现状的调研,在SERVQUAL量表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评价量表PISQual,并采用三栏表结构进行测评。(2)提出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全流程质量控制思路,构建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模型,讨论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在当前研究经常忽视的服务补救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很多现实问题制约了学界对于本主题领域的研究进展,也使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度受到影响,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包括:(1)PISQual量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在实践中不断检验;(2)对危机情境下特殊需求的分析不够完整;(3)有关公共信息服务质量7个质量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还需深入研究。

吴全[4](2014)在《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吐鲁番市农业生产成就显着,但是面临着生产效率低,而成本偏高,农产品生产过剩的困境。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模式,不能准确获得市场信息,也不能有效的组织农业生产,因此,信息不畅所带来的农产品难卖现象不可避免。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一问题就表现的更加突出。农产品流通,从传统模式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流通,以达到减少流通成本,提高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必将对改善农产品产供销失衡,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将对农业、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的收入产生深远影响。木文在分析以往国内外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运用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吐鲁番市农产品贸易中实行电子商务的总体方案,旨在为解决吐鲁番市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促进吐鲁番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

刘丽君[5](2012)在《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手机为例》文中认为手持终端,尤其手机已被大众普遍所拥有,鉴于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理念的提倡,以及解决当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数字鸿沟以及个体自身面临的工学矛盾等问题的迫切需求,研究者更加关注手持终端的教育价值。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就手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综合归纳总结了基于手持终端阅读的特点,进而为基于手机终端的阅读提供指导,提高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通过文献法,梳理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上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当前信息正以指数级的态势增长,人们对信息量需求急剧增大,而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寻找可以克服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递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手机具有分布广泛、便于携带等特点,利用手机传递教育信息具有一定可行性。构建了手机短信息互动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模型:即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授课信息,学生可以进行请假、咨询等活动;课中教师以短信的形式同步微播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短信进行提问等活动;课后教师以彩信的形式发送课后总结,而学生可以通过短信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实现基于手机短信息的教学应用。就手机短信和彩信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行动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指出短信教育应用的最佳状态是每次课发送3-5条凝练的课堂知识脉络的同步教学微博,课后及时发送整理涵盖重要知识点的移动课堂播报。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进行了探究。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上网动机具有随意性,每次上网时长较短,且频率较为频繁。同时与电脑上网行为相比,手机上网在检索行为、交互行为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仍旧受电脑上网行为的影响。就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研究主要从阅读速度、阅读广度、阅读深度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检验,证明学习者的阅读行为受阅读媒介的影响,同时发现环境、阅读材料的属性、屏幕尺寸对学习者的阅读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综合考虑基于手机终端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基于手机等手持设备阅方式开展培训、就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等建议。

厉毅,郑炜[6](2011)在《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探讨了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民大学生培养的适切性,阐述了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进行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

宋超[7](2011)在《中国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初,工信部发放了首批三张3G牌照。此举意义重大,许多人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时代,手机媒体将是最重要的媒体之一。根据去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手机报已经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手机阅读方式。自从3G牌照发放后,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全速建设3G网络。虽然3G网络的建设速度很快,对手机报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手机报的内容表现形态仍然停留在2G阶段,落后于手机网络的建设速度,亟需有质的突破。本文的创新点即在于,将手机报的内容生产和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从手机报用户的亲身阅读体验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探究怎样的手机报内容表现形式符合用户的“口味”,从而提出创新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首先,本文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手机报产业六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回顾。接着,将研究从宏观转至微观层面,对手机报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进行梳理。在对我国手机报产业和内容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笔者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发行量名列前茅的三份地方手机报——分别是《广州日报手机报》、《都市快报手机报》和《南京手机报》——作为样本,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共搜集相隔一年共计42份手机报。经过对三份较为畅销的省会手机报的追踪研究和比较分析,笔者总结出一份畅销的新闻类手机报在内容上应当具备一种或多种如下特点:1.重视本地新闻2.贴心的实用性信息.3.多元化的手机报新闻类型4.合理安排标题新闻与新闻导读5.引人入胜的互动话题6.提炼要点深度解读。根据文本分析的结果,笔者设计调查问卷,进入实证研究阶段。本次调查设定的样本总量为200。问卷发放方式为电子邮件。调查对象锁定为使用过手机报的手机用户。笔者对手机报用户的特征分析借助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根据年龄、性别、学历、从业性质等4个特征对手机报用户进行精细把握。发放电子问卷的地点设定为北京、上海、宁波、厦门和成都等五个城市。之所以选择这五个城市,是考虑到两点。第一点是手机报用户是个非常隐蔽的群体,无法清晰地定位这个群体的所在,必须要找手机报订阅用户多的城市,寻找到手机报用户的几率才会相对较大。第二点是这五个城市的手机报产业相对发达,手机报订阅用户数量相对其他城市要多。因此,笔者选择了以上五个城市。笔者发放问卷的方法是滚雪球式。首先,借助人际关系网络在北京、上海、宁波、厦门和成都这五个城市寻找使用手机报的朋友,并首先向第一层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然后,笔者委托第一层调查对象在他们的父母、子女、朋友和同事中,寻找手机报用户,并发放调查问卷。本文采取的实证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如下:手机报用户非常的分散且隐蔽,而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有限,无法获取运营商内部关于手机报用户的数据,无法准确定位手机报用户的所在,因而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鉴于以上困难,本文的调查研究若采取精确的随机抽样,调查难度和耗费的成本将非常大。因此,笔者只能从调查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方面出发考虑,采取方便抽样。200个样本虽然不能精确而全面反映总体的特征,但至少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份畅销的新闻类手机报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可能俱备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根据对调查问卷反馈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手机报用户表现出如下五个特点:1.标题新闻最易被接受,完整新闻不合大众口味2.本地新闻是必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内容3.新颖的观点最能吸引用户参与互动4.阅读手机报需要更少的按键次数、更快的速度5.图片新闻最受欢迎,视频新闻最不受欢迎。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手机报的制作提出了六条创新策略:1.头条新闻本地化2.增加图片新闻数量,提高图片质量3.用标题新闻代替完整新闻4.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话题5.友好的操作界面6.附送实用的手机优惠券。最后,本文提出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推动手机报,譬如培养高校手机报内容制作队伍,利用合理的营销策略等。

李浩君,唐杰,邱飞岳,吴亮亮[8](2010)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时代农民提出了新要求。移动学习作为新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符合农民学习实际需求,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本文在介绍移动学习定义与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学习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提出了将学习目标特征和用户需求相结合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以花卉种植培训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林利迈,陈国胜,黄武刚,高光照[9](2008)在《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大力改善,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兴起,新型农民教育有了新的培育途径。本文分析了移动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的优势,提出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结构、教学资源及学习环境的构建,以及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包括与农民信箱、农网等的协作,基层人才、信息资源建设、培训过程的交互性等问题。

钱锦铭[10](2007)在《温州市农业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实现科技兴农的组织保证。本研究从分析农业推广的概念、制度和模式出发,结合我国农业推广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情况,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温州市现阶段农业推广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经费投入的现状,深入剖析了温州市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温州市农业推广的对策和发展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温州市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自然资源优越,农村人力资源充沛:农村经济总量上升快,但占总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趋向优化;农业区域化优势显着;农业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向型农业蓬勃发展,农村产业化、社会化服务初见成效,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成为共识,企业与农业已初步形成双赢态势,为温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温州市农业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推广体制转轨滞后;(2)推广机构设置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3)农技推广投资机制不健全,供给总量不足;(4)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5)推广队伍不稳;(6)农业技术市场发育滞后;(7)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劳动者素质低下。3.新时期温州市农业推广体制构建的对策与措施。改革与完善农业推广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为农业推广提供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改革现行的农业推广体制,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农科教一体化农业推广体系;制定农业推广资格准入制度,组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加大政府的农业推广投资力度,设立农业发展四大基金;以政府对农业推广的投入为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推广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研制、开发、推广农民需要的农业创新技术;加强推广教育,增强农民对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动力与吸纳能力;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建立教、科、推三结合基地,提高农民科技接受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社会化;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二、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效性保障体系构建——以内蒙古包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二、移动学习及其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三、民族地区农民“一村一”项目移动学习有效性保障体系构建
    (一)理念体系
    (二)政策体系
    (三)硬件体系
        1. 服务器保障
        2. 移动终端设备保障
        3. 网络环境保障
    (四)软件体系
        1. 教学体系
        2. 技术体系
四、总结与反思

(2)省级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研究 ——以《湖北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报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研究
        2. 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研究
        3.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二、新媒体及媒介融合的相关问题
    (一) 新媒体的优势及对传统报业的冲击
        1. 新媒体的特征
        2. 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优势
        3. 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
    (二)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报业的应对策略
    (三) 媒介融合的相关问题
        1. 媒介融合的概念及类型
        2.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三、省级党报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 党报的特征
    (二) 省级党报在我国报业市场的生存现状
    (三) 省级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及效应
        1. 融合互动的早期探索
        2. 报网互动新模式
        3. 省级党报与新媒体融的合互动的效应
四、省级党报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困境
    (一) 对于转型理念认识不够
    (二) 线上信息资源整合不够
    (三) 全线采编流程优化不够
    (四) 自身品牌价值统一不够
五、《湖北日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案例分析
    (一) 《湖北日报》概况
    (二) 《湖北日报》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现状分析
        1. 数字报阶段
        2. 综合性新闻网站阶段
        3. 第五媒体平台的拓展阶段
        4. 《湖北日报》的“微时代”
    (三) 《湖北日报》与新媒体融合互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从宏观上来看
        2. 从微观上来看
六、省级党报与新媒体加强融合互动的策略
    (一) 宏观层面的策略
        1. 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2. 建立一致品牌价值
        3.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二) 微观层面的策略
        1. 重视媒介内容建构
        2. 尝试新型合作形式
        3. 加强融合互动成果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湖北日报》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的访谈
致谢

(3)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
        1.2.2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基本特征
        1.2.3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特殊性
    1.3 研究现状
        1.3.1 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1.3.2 危机情境下的特殊信息需求研究
        1.3.3 危机信息传播中的政府机构干预行为研究
        1.3.4 危机情境下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问题研究
        1.3.5 当前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基础理论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3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2.2 质量要素
        2.2.1 信息内容质量要素
        2.2.2 服务质量要素
        2.2.3 特殊质量要素
    2.3 服务质量感知影响因素
        2.3.1 信息需求
        2.3.2 个人因素
        2.3.3 服务经历
        2.3.4 文化环境
        2.3.5 其他影响因素
    2.4 质量控制方法
        2.4.1 质量测量工具
        2.4.2 一般质量管理工具
        2.4.3 基于质量控制的服务设计
        2.4.4 质量控制的政策保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3.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类型和服务模式
        3.1.1 服务类型
        3.1.2 服务模式
    3.2 政府网站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现状
        3.2.1 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2.2 应对危机事件的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3 其他渠道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概况
    3.4 政府应对危机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问题
        3.4.1 信息内容质量问题
        3.4.2 服务过程质量问题
        3.4.3 服务质量管理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4.1.1 PISQual量表的初步设计
        4.1.2 调查实施与控制
    4.2 前测数据分析及PISQual初步调整
        4.2.1 前测问卷信度分析
        4.2.2 前测问卷效度分析
        4.2.3 修正问卷
    4.3 PISQual量表的检验
        4.3.1 正式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正式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4 样本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4.4.1 人口统计学特征
        4.4.2 整体状况分析
        4.4.3 各质量维度差距分析
        4.4.4 容忍区间分析
        4.4.5 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关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5.1 KANO分析的调查实施
        5.1.1 KANO问卷题项设计
        5.1.2 KANO问卷的实施和数据预处理
    5.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5.2.1 危机情境下公共信息服务基本情况
        5.2.2 公众对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分析
        5.2.3 需求类型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交叉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策略
    6.1 基于质量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
        6.1.1 服务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
        6.1.2 应对危机情境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原则
        6.1.3 应对危机情境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流程
    6.2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6.2.1 服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6.2.2 服务传递阶段的质量控制
        6.2.3 服务补救阶段的质量控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政府机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B 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2.2 新疆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3 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2.4 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障碍
第3章 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吐鲁番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现状分析
    3.2 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3.3 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3.4 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吐鲁番市涉农组织电子商务调查分析
    4.1 吐鲁番市涉农组织电子商务现状调查情况
    4.2 吐鲁番市涉农组织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促进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5.1 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2 建立综合性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
    5.3 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5.4 开展适合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
    5.5 完善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支付手段
    5.6 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手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短信和彩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3.2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3.3 以手机为媒介的阅读方式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案
        1.4.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 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2.1.1 手机短信服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1.2 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2.2 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模型构建
        2.2.1 模型构建
        2.2.2 对模型的解释
    2.3 手机短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2.3.1 教学短信息内容设计
        2.3.2 教学短信息发布与反馈
        2.3.3 短信息教学效果及分析
        2.3.4 短信教学成本核算
    2.4 手机短信息在教学中应用的结论和反思
3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3.2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特性
        3.2.1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空间特性
        3.2.2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时间特性
        3.2.3 基于手机上网的互动功能分析
    3.3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3.3.1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动机
        3.3.2 大学生手机上网时长
        3.3.3 大学生手机上网频率
        3.3.4 基于手机上网的互动行为
        3.3.5 基于手机上网的检索行为
        3.3.6 对与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态度
    3.4 手机上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及分析
4 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行为研究
    4.1 相关概述
        4.1.1 概念界定
        4.1.2 研究基础
        4.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1.4 研究方法及对象
    4.2 阅读速度差异及影响因素调查
        4.2.1 基于不同媒介的阅读速度差异
        4.2.2 基于不同媒介阅读的用户心态调查
        4.2.3 屏幕尺寸大小对基于手持终端阅读速度的影响
        4.2.4 周围环境的嘈杂度对基于不同媒介阅读速度的影响
    4.3 阅读深度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4.3.1 就遇到问题的思考次数比较分析
        4.3.2 就查找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次数比较分析
    4.4 阅读广度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4.4.1 以手持终端为载体的资源涉及信息面广
        4.4.2 阅读速度和阅读时间共同决定阅读广度
        4.4.3 附加链接点击频率调查
    4.5 结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所做工作
    5.2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及学术实践
致谢

(7)中国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机报研究的现实背景
    1.2 手机报内容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手机报产业现状的宏观分析
    2.1 全国手机报业务开展概况
    2.2 国内主流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现状概述
        2.2.1 全国性手机报
        2.2.2 地方手机报
第三章 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现状分析
    3.1 手机报新闻稿的新特征
        3.1.1 一段式导语化写作
        3.1.2 “直接性导语”类型和“延缓性导语”类型的手机报新闻
    3.2 手机报形态的发展变化梳理
        3.2.1 表现形式的变化
        3.2.2 分类手机报的出现
第四章 影响手机报订阅量的内容因素分析
    4.1 《广州日报手机报》、《都市快报手机报》和《南京手机报》的版面构成解析
        4.1.1 09 年9 月三份手机报的版面构成分析
        4.1.2 三份手机报版面构成的变化分析
    4.2 “畅销”手机报的特点
        4.2.1 重视本地新闻
        4.2.2 贴心的实用性信息
        4.2.3 多元化的手机报新闻类型
        4.2.4 合理安排标题新闻与新闻导读
        4.2.5 引人入胜的互动话题
        4.2.6 提炼要点深度解读
第五章 手机报内容生产与需求的受众实证调查
    5.1 理论前提
        5.1.1 受众心理理论
    5.2 研究假设
    5.3 调查方法
    5.4 研究局限
    5.5 统计结果
        5.5.1 样本的基本情况
        5.5.2 样本总体订阅情况
        5.5.3 用户对本地新闻的态度
        5.5.4 用户对新闻形式的偏好
        5.5.5 用户对阅读操作方式的态度
        5.5.6 用户对手机报内附优惠券的态度
        5.5.7 用户对互动话题的态度
        5.5.8 用户对手机报发送频率的态度
    5.6 调查结果分析
        5.6.1 标题新闻最易被接受,完整新闻不合大众口味
        5.6.2 本地新闻是必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内容
        5.6.3 新颖的观点最能吸引用户参与互动
        5.6.4 阅读手机报需要更少的按键次数、更快的速度
        5.6.5 图片新闻最受欢迎,视频新闻最不受欢迎
第六章 手机报内容生产的创新策略
    6.1 头条新闻本地化
    6.2 增加图片新闻数量,提高图片质量
    6.3 用标题新闻代替完整新闻
    6.4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话题
    6.5 友好的操作界面
    6.6 附送实用的手机优惠券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手机报内容制作队伍的培养
    7.2 合理的营销策略助推内容生产
附件:调研问卷样本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8)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移动学习定义与特点
    1. 移动性。
    2. 便捷性。
    3. 自主性与个性化。
    4. 普适性。
二、移动学习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分析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农村手机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为移动学习在农村的应用提供了可观的用户群体。
    3. 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迫使农民期待新型、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出现。
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四、影响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的因素
    1. 移动学习自身的原因。
    2. 移动学习所依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3. 适合农村的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欠缺。

(9)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移动教育与新型农民培育
2 移动教育用于新型农民培训的优势
    2.1 移动教育满足新型农民即学即用的学习要求
    2.2 移动教育适合新型农民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
    2.3 移动教育适合经验性的新型农民学习
    2.4 移动教育为办学主体的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持
3 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系统结构设计
    3.2 设计适合移动教学的教学资源类型
    3.3 创设移动学习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4 构建移动教育学习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4.1 资源共享, 多方合作, 构建全方位数字化学习体系
    4.2 处理好移动教育与远程教育等途径的定位问题
    4.3 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 建立新型农民移动教育骨干队伍
    4.4 正确处理移动教育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

(10)温州市农业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国内外农业推广研究
    1.1 农业推广的涵义、性质及功能
        1.1.1 农业推广的涵义
        1.1.2 农业推广的性质
        1.1.3 农业推广的功能
    1.2 我国农业推广体制的沿革
        1.2.1 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体制
        1.2.2 近代中国的农业推广体制
        1.2.3 建国后我国农业推广体制
    1.3 国外农业推广体制分析
        1.3.1 美国农业推广体制
        1.3.1.1 美国农业推广体制模式简介
        1.3.1.2 美国农业推广体制模式分析
        1.3.2 日本农业推广体制
        1.3.2.1 日本农业推广体制模式简介
        1.3.2.2 日本农业推广体制模式分析
        1.3.3 联邦德国的农业推广
        1.3.3.1 联邦德国的农业推广体制介绍
        1.3.3.2 联邦德国农业推广体制模式分析
2 温州市农业推广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新阶段温州市农业的基本特征
        2.1.1 农业自然资源优越
        2.1.2 农村人力资源充沛
        2.1.3 农村经济总量上升快,但占总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
        2.1.4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趋向优化
        2.1.5 农业区域化优势显着
        2.1.6 农业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
        2.1.7 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
        2.1.8 外向型农业蓬勃发展
        2.1.9 农村产业化、社会化服务初见成效
    2.2 温州市农业推广现状
        2.2.1 农业推广机构
        2.2.1.1 行政性农业推广组织机构
        2.2.1.2 农业技术研究、教育与推广机构
        2.2.1.3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2.1.4 短期行政性农业推广计划
        2.2.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构成
        2.2.3 农业推广经费投入
        2.2.4 农业推广对象的科技文化素质
        2.2.5 农业推广政策保障
    2.3 现阶段温州市农业推广面临的问题
        2.3.1 农业推广体制转轨滞后
        2.3.2 推广机构设置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3.3 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机制不健全,供给总量不足
        2.3.4 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
        2.3.5 推广队伍不稳
        2.3.6 农业技术市场发育滞后
        2.3.7 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劳动者素质低下
3 新时期温州市农业推广体制和运作机制改革思路
    3.1 指导思想
    3.2 总体目标
    3.3 基本思路
        3.3.1 改革与完善农业推广的政策、法律环境
        3.3.2 建立以国家兴办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多元化农业推广格局
        3.3.3 更新推广理念,改进运行机制与工作方法
        3.3.4 确立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大投资力度,科学规划投资用向
        3.3.5 千方百计的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
        3.3.6 开展推广教育,增强农民对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动力与吸纳能力
        3.3.7 以用户为导向,研制、开发、推广农民需要的农业创新技术
4 新时期温州市农业推广体制改革政策与措施
    4.1 改革、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
    4.2 改革现行推广体制,建立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推广体系
    4.3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设立四项农村农业发展基金
    4.4 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推广工作
    4.5 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
        4.5.1 制定并实施农业推广资格准入制度
        4.5.2 重视农业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4.5.3 增强人才意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5.4 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6 鼓励研发、推广农业创新技术
        4.6.1 鼓励农业创新技术立题,抓好项目管理
        4.6.2 组建农业创新技术研发队伍
        4.6.3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7 构建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模式
    4.8 加强推广教育,提高农民和农村后备劳动者的素质
        4.8.1 搭建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4.8.2 启动农村后备劳动者教育,确保农村、农业持久发展
    4.9 建立教、科、推三结合基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接受率
    4.10 加速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社会化建设
    4.11 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
    4.12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4.12.1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4.12.2 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12.3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四、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地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效性保障体系构建——以内蒙古包头为例[J]. 赵新宪,赵悦.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省级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研究 ——以《湖北日报》为例[D]. 程胤懿. 湖北大学, 2015(04)
  • [3]危机情境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D]. 邵艳丽. 南京大学, 2014(05)
  • [4]吐鲁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 吴全.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5]手持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手机为例[D]. 刘丽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6]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J]. 厉毅,郑炜. 继续教育研究, 2011(06)
  • [7]中国手机报内容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D]. 宋超. 上海大学, 2011(07)
  • [8]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李浩君,唐杰,邱飞岳,吴亮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10(12)
  • [9]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J]. 林利迈,陈国胜,黄武刚,高光照. 农业网络信息, 2008(06)
  • [10]温州市农业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钱锦铭. 浙江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温州农网WAP网站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