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进展

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进展

一、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常伟,陈乐,王茂忠,张玉明,李学鹏[1](2022)在《装配式建构筑物在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具有建设效率快、施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装配式建构筑物具有绿色环保、节约工期、节能降效、提高质量等优点,同时也是顺应电网发展潮流及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结合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实例,论述了装配式建构筑物在特高压换流站的应用现状、建设工期及造价,对装配式建构筑物的结构体系、结构连接节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特高压换流站装配式建构筑物结构型式、技术难点及施工方案,为装配式建构筑物在后续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周承宗[2](2021)在《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建筑可进行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质量好等优势,代表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将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提质增效发挥积极作用。该文对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附属构筑物及主体结构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可为装配式结构在行业内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尹功超[3](2020)在《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承载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对地下空间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支护结构,将建造较浅的地下连续墙的经验运用到超深超厚的地下连续墙中可能发生一些未知的风险,本文通过以研究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及使用为背景,分别从成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动态模拟地下连续墙在成槽及使用的过程,对比总结其受力特点,并对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提出建议,本文主要的内容与所得的结论如下:(1)在设计计算阶段中,总结了在超深地层中几种不同的土压力分布规律,结合考虑位移模式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对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设计,并采用增量法,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模拟基坑开挖的过程对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计算,得到了两种土压力下地下连续墙的位移及弯矩的分布规律。(2)在成槽阶段中,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超深槽段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包括泥浆重度和槽段长度,得到通过缩短槽段长度以及增加泥浆比重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槽段开挖的极限深度。其中当优先采用6 m的槽段长度时,不足以开挖至槽段的设计深度,但通过缩短槽段长度为4 m时,可以达到槽段的设计深度。(3)结合在一般情况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步骤、施工设施及设计规范,对超深超厚单层墙成槽适用的设备、泥浆的配置以及垂直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超长超重钢筋笼的吊装的步骤,吊装长度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灌装时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超深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接头防水措施,为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提出建议。

王雨婷[4](2020)在《沙漠地区预制装配式基础模块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为了适应于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板、柱构件在国内建筑业使用较为常见,然而装配式基础却使用较少。中国幅员辽阔,沙漠等地区气候交通环境恶劣,现场湿作业困难,人员到达场地困难,位于沙漠地区的预制装配式基础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沙漠地区某独立基础为案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装配式独立基础,包括:基础的分块设计、预制构件连接设计、理论计算等,并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受力性能,研究成果如下:(1)以沙漠地区某独立基础为蓝本,以基础的受力特性为依据对预制构件进行分块设计。以构件的生产、运输、施工等因素对预制构件的尺寸进行论述,选出预制构件的分块方案。(2)对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力学特性及施工优势选择预应力为构件连接方式。详述预应力连接的现场施工方案,计算出预应力的单组张拉控制应力,计算基础接触面间所需最大摩擦力,配置预应力筋及锚具,验算锚具产生的混凝土局部压强。(3)使用ABAQUS软件建立基础模型,在基础顶部施加工况中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得出装配式基础的材料应力、竖向位移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钢筋网片、预应力筋各材料的应力均在材料的强度范围内。基础最大竖向位移值及模块相对位移值均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基础安全可正常使用。(4)对基础进行破坏形式的研究。对基础逐步施加荷载至基础破坏,基础顶部的外力荷载增加至1350k N?m时混凝土应力超过材料强度限值。得出混凝土破坏是装配式基础的关键因素。(5)得出所设计的装配式基础在工况荷载下安全,得出混凝土被压坏是基础的破坏形式。对基础设计可进行拓展及优化的方向进行展望。

倪佳歆[5](2020)在《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的新旧更替,尤其在商品房市场的冲击下居住类建筑拆建频繁,致使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短寿命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建筑可持续的总目标。自本世纪初众多建筑相关从业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当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短命建筑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关建议,较少从建筑本身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没有彻底解决建筑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平衡的根源性问题。除此之外,国内外对于建筑耐久性的定量研究不充分,使得在制定维修和拆除计划时缺少明确的依据。因此对于我国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进行长寿命的设计策略研究和耐久性定量方法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利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理论技术实现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长寿命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SAR理论、开放建筑理论、新陈代谢派理论以及SI理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将时间要素和人的需求纳入到住宅设计之中,强调主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其他部分的可变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住宅的长寿命设计分为恒定体系(结构体、共用设备、公共空间),可变体系(外围护体、内分隔体、装修体、管线设备体),内部空间三个部分,针对三个部分的特点分别确定了各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实现方式。除设计策略外,本文也开展了长寿命相关的技术研究,主要为耐久性的定量方法。通过分析建筑寿命的内涵,解释耐久性的含义,指出对耐久性进行定量可以通过寿命预测反映。基于此提出了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以及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最后将上述设计策略和耐久性定量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证明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初步构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策略和耐久性的定量方法。论文提出的设计原则、具体做法、定量方法丰富了长寿化住宅的内涵,对设计人员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从设计和建造端推动住宅产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转型。全文共计54000余字,插图表130余幅。

褚金亮[6](2020)在《钢套筒—螺栓—结构胶混合连接的钢筋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中的一大技术难点便是保证预制构件间钢筋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目前装配式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钢接连接形式有两种:即套筒灌浆连接法、约束浆锚连接法。但套筒灌浆连接中,对于灌浆料的养护是保证接头发挥连接强度的重要一步,其受环境制约影响大;对于约束浆锚连接,钢筋搭接连接的形式决定了其在平行于钢筋方向的受力作用下,会产生不利的附加弯矩效应,这是因为拉力(或压力)作用于不在同一轴线上的两根钢筋所引起的,进而削弱了钢筋连接件的承载能力。因此,试验拟设计一种新型的、便于施工的、受力性能良好的钢筋受拉连接形式“钢套筒—螺栓—结构胶混合连接的钢筋”接头,通过“等强原理”设计,保证连接接头的强度不弱于钢筋本身的抗拉强度。为了研究套筒长度及螺栓用量对连接接头极限抗拉承载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了长度分别为150mm、210mm、250mm的套筒和用量分别为0个、4个和8个螺栓的共计24个钢筋连接构件。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得到每个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钢筋相对实测位移等数据,结合最大承载力下钢筋连接件的破坏现象,探讨了套筒长度和螺栓用量对构件抗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可得到以下结论:长度为210mm、250mm的套筒在8个螺栓夹紧作用下的接头连接满足规范对于Ⅲ级接头的抗拉性能和变形性能的要求,接头实测抗拉强度分别为85.48kN和90.05kN,均大于钢筋母材试验实测屈服强度值的1.25倍,即83.51kN;接头的实测残余变形u0分别是0.094mm和0.087mm,均小于规范要求的0.1mm;实测的钢筋最大力下伸长率分别为12.18%和11.56%,亦满足要求。通过对8组试件的试验研究,拟合出“钢套筒—螺栓—结构胶”混合连接钢筋的试件承载力公式。图76幅;表26个;参56篇。

王秋宇[7](2020)在《钢管套筒灌浆连接压弯承载力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其施工过程缓慢、环境污染严重。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施工快速、便捷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之中。不同于现浇结构中节点一次浇筑成型,装配式结构的梁、柱节点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连接,这就对构件的连接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研究针对应用在钢管混凝土暗柱连接中的套筒灌浆连接进行了压弯承载力性能试验及受力分析,并提出了钢管套筒灌浆连接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分为单向轴压性能试验和单向、循环荷载下压弯性能试验。所用的钢管外径为168mm,套筒外径为219mm,钢管与套筒厚度均为8mm。压弯试件根据不同轴压力与加载方式分为4组,试件轴压力为0.2N0~0.6N0(N0为轴压承载力)。对试验结果进行压弯承载力、破坏形态、竖向位移、套筒应变、滞回曲线以及骨架曲线分析。试验的结果表明:钢管套筒灌浆连接在压弯荷载下,随着轴压力由0.2N0增加到0.6N0其水平承载力下降30%,屈服位移角由2.5%下降到1%,延性与耗能能力变差,但其刚度有所提高。由于弯矩的作用,靠近连接两端位置的钢管与灌浆料之间更容易产生间隙,在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也更容易被压碎。此处的套筒会发生椭圆化,导致此处的抗剪键失效。对套筒的环向应变进行分析,简化后可以获得钢管套筒灌浆连接压弯荷载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显示连接在承受越小轴力时越趋向于受弯破坏形态,当轴压力越大时连接的破坏状态越趋向于轴心受压破坏。根据钢管套筒压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灌浆料三轴压-压-拉状态下的强度和套筒环向应变为计算依据,推导出连接的极限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图62幅;表10个;参63篇。

李佳[8](2019)在《氯盐环境下钢筋连接件受力性能及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骨架,主要起承载和构造作用。为保证混凝土结构中构件和节点的受力连续和连接牢固,通常需采取有效方式对连接区内的的钢筋进行连接。目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灌浆套筒连接等,这些连接方式采用的连接机理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均依赖连接接头实现钢筋间间接传力,与连续钢筋的直接传力机制相比仍有一定的削弱,而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关系着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节点连接较多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此需就不同连接方式的钢筋连接件连接性能开展研究,特别是当钢筋连接区处于氯盐锈蚀环境下。此外,锈蚀环境下钢筋连接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也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装配式结构的钢筋连接区易遭外界氯盐环境侵入,进而影响钢筋连接件与外部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因而有必要就此开展针对性研究。鉴于此,本文就氯盐腐蚀环境下不同连接方式钢筋连接件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以及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双面电弧焊、冷挤压套筒、镦粗直螺纹和灌浆套筒四种不同连接方式的钢筋连接件进行电化学锈蚀试验,并对不同锈蚀程度的锈蚀钢筋连接件进行拉伸性能试验,研究锈蚀率、连接方式及钢筋直径等对氯盐腐蚀环境下钢筋连接件抗拉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件按破坏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钢筋断裂破坏及连接区破坏两大类,而且不同连接方式和腐蚀程度下连接件的破坏形态不同,主要表现为焊缝断裂破坏、钢筋粘结滑移破坏、套筒断裂破坏钢筋断裂破坏;钢筋连接件的抗氯盐腐蚀能力随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双面电弧焊连接件的抗锈蚀能力最强、灌浆套筒和冷挤压套筒次之、镦粗直螺纹最弱,实际锈蚀率达到10%左右时对应的极限破坏强度下降可分别达11.3%、16.1%、22.4%和34.7%;钢筋连接件拉伸荷载-变形曲线随锈蚀程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劣化特性,主要表现为屈服强度降低、屈服平台缩短以及延性变差等,而且不同连接方式连接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劣化程度不同,灌浆套筒和双面电弧焊劣化程度相对较小,而冷挤压和镦粗直螺纹则较明显。(2)通过对灌浆套筒钢筋连接件外包混凝土粘结性能试件进行电化学锈蚀试验,并对不同锈蚀程度的灌浆套筒混凝土粘结试件进行单轴拉拔试验,研究氯盐腐蚀环境下连接件锈蚀率、相对保护层厚度等对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套筒锈蚀后会在混凝土粘结试件的底部和侧面出现不程度的顺筋裂缝,且裂缝宽度随锈蚀率的增大而增大;锈蚀环境下灌浆套筒混凝土粘结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劈裂-滑移破坏,且锈蚀率越大连接件与混凝土间的平均极限粘结应力越小;相同锈蚀程度下,灌浆套筒连接件直径越大(即外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小)时,连接件与混凝土之间的平均粘结强度越小;锈蚀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大致可分为上升、强化以及软化三个主要阶段,随锈蚀率增加曲线的上升段趋于平缓、强化和软化段均不同程度缩短甚至消失,滑移破坏更明显。(3)基于锈蚀灌浆套筒钢筋连接件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套筒连接件锈蚀率、连接件直径(即外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锈蚀率和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影响的平均极限粘结应力计算模型;通过对锈蚀套筒连接件平均粘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的分析,提出了考虑最大裂缝宽度、锈蚀率及相对保护层厚度影响的平均粘结应力—滑移关系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曲线吻合较好,可用于氯盐锈蚀环境下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粘结应力-滑移关系预测。

庚娜[9](2019)在《中南构件厂的生产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沈阳市中南构件厂生产的构件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预制构件的生产特点,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研究,旨在优化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成本,从价格方面来协助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的有序发展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材料采购阶段:分析影响采购阶段成本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最优的采购策略,从而达到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的目的。生产排产阶段:分析构件生产的每个工艺流程,找出影响构件生产成本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为目标,在满足质量、排产的基础上,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养护阶段: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减少蒸养消耗的能源,围绕能源消耗,通过合理布置台模及控制蒸养时间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从而控制预制构件的成本。运输阶段:此阶段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降低运输成本。

杨帆[10](2019)在《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电工程项目作为国家电网建设的重要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复杂,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而且项目建设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能够总结项目存在的问题,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从而提升发电项目的管理能力。由于国内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项目评价不够系统客观,没有形成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本文以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后评价方法,分别从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环境和社会影响、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后评价。在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过程中,广泛调研项目建设的相关原始数据,构建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项目的后评价结果为良好。此外,通过对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比对,总结出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确保项目能够持续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开展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将项目后评价应用于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丰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后评价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后评价提供借鉴。

二、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建构筑物在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特高压换流站装配式建筑物的应用
    1.1 装配式建筑物的结构选型
        1.1.1 阀厅
        1.1.2 换流变防火墙
        1.1.3 控制楼
        1.1.4 检修备品库
        1.1.5 户内GIS室
        1.1.6 空冷器保温室
        1.1.7 继电器室
    1.2 装配式建筑物围护材料选型
        1.2.1 外墙材料的选择
        1.2.2 内墙材料的选择
2 特高压换流站装配式构筑物的应用
    2.1 装配式普通围墙
    2.2 装配式降噪围墙
    2.3 装配式电缆沟道
        a.材料
        b.接头连接
        c.拼缝防水
        d.排水
3 装配式建构筑物技术难点
4 结语

(2)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历程及现状
2 电力工程附属构筑物中装配式结构的应用
    2.1 装配式电缆沟
    2.2 装配式围墙、防火墙
3 电力工程主体结构中装配式结构的应用
    3.1 装配式钢结构主厂房
    3.2 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
4 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5 结论

(3)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承载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深地下连续墙土压力研究现状
        1.2.2 槽壁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措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的设计计算
    2.1 地下连续墙的受力特点
        2.1.1 地下连续墙受力特点分析
        2.1.2 地下连续墙的计算理论
    2.2 土压力理论的研究
        2.2.1 朗肯土压力理论
        2.2.2 圆筒形挡土墙土压力公式
        2.2.3 经验公式
        2.2.4 考虑位移模式挡土墙土压力理论
        2.2.5 土压力的对比分析
    2.3 地下连续墙深度与厚度的确定
    2.4 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的结构计算
        2.4.1 不同土压力下增量法的计算过程
        2.4.2 地下连续墙的数值模拟分析
    2.5 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水的设计
        2.5.1 直接接头
        2.5.2 接头管与接头箱接头
        2.5.3 工字钢、十字钢板接头
        2.5.4 预制钢筋混凝土接头
        2.5.5 几种接头形式的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槽壁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槽壁稳定影响因素
    3.2 三维模型的建立
    3.3 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
    3.4 采用较长槽段时的稳定性分析
    3.5 采用较短槽段时的稳定性分析
    3.6 不良地质的控制措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研究
    4.1 成槽阶段中施工技术的研究
        4.1.1 合适的成槽设备
        4.1.2 成槽垂直度的控制
        4.1.3 泥浆的配置
    4.2 钢筋笼的施工技术研究
    4.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研究
    4.4 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水技术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沙漠地区预制装配式基础模块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意义与背景
        1.1.1 装配式基础的优势
        1.1.2 装配式基础的结构形式
    1.2 装配式基础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独立基础的整体设计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示意图
2 装配式独立基础的分块设计
    2.1 概述
        2.1.1 独立基础的工程概况
    2.2 装配式基础分块方案的初步设计
        2.2.1 基础的力学分析
    2.3 生产运输及施工因素分析
        2.3.1 生产加工因素
        2.3.2 交通运输因素
        2.3.3 安装施工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独立基础的预制构件连接设计
    3.1 概论
    3.2 基础连接方式的选取和应用
        3.2.1 基础连接方式选取
        3.2.2 预应力连接的现场施工
        3.2.3 预应力及锚具的配置计算
    3.3 基础模块间得摩擦力计算
        3.3.1 混凝土的摩擦理论
        3.3.2 模块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 概述
        4.1.1 有限元法的理论
        4.1.2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荷载施加工况
        4.2.2 装配式基础的有限元模型
    4.3 模型的前处理过程
        4.3.1 模型材料定义
        4.3.2 模型网格划分
        4.3.3 基础模型的相互作用关系设置
        4.3.4 基础的边界条件
        4.3.5 模型的分析步设置
    4.4 本章小结
5 装配式基础的有限元分析
    5.1 概述
    5.2 下压-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基础有限元分析
        5.2.1 模型应力分布情况
        5.2.2 基础模块之间接触面应力情况
        5.2.3 基础模型底部钢筋网片应力分析
        5.2.4 基础预应力钢筋及锚具应力
        5.2.5 基础竖向位移情况
        5.2.6 本节小结
    5.3 装配式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5.3.1 基础破坏形式的分析
        5.3.2 混凝土材料应力分析
        5.3.3 钢筋材料及预应力材料应力分析
        5.3.4 基础竖向应变及位移分析
        5.3.5 本节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5)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1.1.2 我国住宅短寿命现状
        1.1.3 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转型
        1.1.4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寿命调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2 耐久性定量和建筑寿命预测研究
        1.3.3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策略研究
        1.3.4 总结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要点
    2.1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SAR理论
        2.1.2 开放建筑理论
        2.1.3 新陈代谢派理论
        2.1.4 SI理论
    2.2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原则
        2.2.1 以人为本
        2.2.2 空间实用
        2.2.3 动态更新
        2.2.4 绿色环保
    2.3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要点
        2.3.1 恒定体系层面
        2.3.2 可变体系层面
        2.3.3 内部空间层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策略
    3.1 恒定体系设计
        3.1.1 恒定体系设计原则
        3.1.2 结构体设计
        3.1.3 公共管井设计
    3.2 可变体系设计
        3.2.1 可变体系设计原则
        3.2.2 外围护体设计
        3.2.3 内分隔体设计
        3.2.4 装修体设计
        3.2.5 管线设备体设计
    3.3 内部空间设计
        3.3.1 空间设计原则
        3.3.2 耐久性空间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耐久性的定量方法
    4.1 住宅建筑寿命和耐久性的概念
        4.1.1 建筑寿命的相关概念
        4.1.2 耐久性的相关概念
    4.2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2.1 基于碳化理论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
        4.2.2 算例分析
    4.3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3.1 基于年度收益法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2 基于LCC理论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3 算例分析
    4.4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4.1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4.2 基于大数据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5 综合考虑的耐久性定量
        4.5.1 基于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寿命预测
        4.5.2 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模型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案例应用
    5.1 案例介绍
    5.2 长寿命的相关设计
        5.2.1 恒定体系设计
        5.2.2 可变体系设计
        5.2.3 内部空间设计
    5.3 耐久性定量计算应用
        5.3.1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2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3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6)钢套筒—螺栓—结构胶混合连接的钢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概述
    1.2 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概述
    1.3 国内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研究现状
        1.3.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钢筋约束锚固连接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外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研究现状
        1.4.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国外研究现状
        1.4.2 钢筋约束浆锚连接的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钢套筒-螺栓-结构胶连接钢筋的设计原理
    2.1 连接钢筋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
        2.1.1 接头连接形式
        2.1.2 接头连接的强度要求
        2.1.3 接头连接的刚度变形要求
        2.1.4 规范中的接头等级
    2.2 连接套筒设计
        2.2.1 钢筋选取原则
        2.2.2 螺栓的选择
        2.2.3 粘钢结构胶的选取
        2.2.4 套筒选型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套筒-螺栓-结构胶连接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材料准备
        3.1.3 试件制作流程
        3.1.4 试件总长度
        3.1.5 试验设备与加载方案
        3.1.6 测量数据
    3.2 不同套筒长度对钢筋连接性能的影响
        3.2.1 不同长度(无螺栓)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2.2 不同长度(4个螺栓)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2.3 不同长度(8个螺栓)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3 不同螺栓个数对钢筋连接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螺栓个数(150mm)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3.2 不同螺栓个数(210mm)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3.3 不同螺栓个数(250mm)套筒的轴向抗拉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胶粘结套筒-钢筋连接件的有限元模拟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软件的介绍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基本假定
        4.2.2 两种常用分析模块的对比选择
        4.2.3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2.4 材料模型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套筒最大应力比较分析
        4.3.2 构件承载力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钢管套筒灌浆连接压弯承载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钢管套筒灌浆连接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试验设计及试件制备
    2.1 试件设计
        2.1.1 钢管尺寸的确定
        2.1.2 灌浆料的确定
        2.1.3 抗剪键设计
        2.1.4 试件设计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装置
        2.2.2 测点布置
        2.2.3 加载制度
    2.3 试件制作及组装
        2.3.1 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
        2.3.2 套筒制作
        2.3.3 试件组装及灌浆
        2.3.4 加载装置组装
    2.4 试件材料性能
        2.4.1 钢材
        2.4.2 灌浆料
        2.4.3 混凝土
第3章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1 试验现象
        3.1.1 轴压试验现象
        3.1.2 压弯试验现象
    3.2 破坏形态
    3.3 压弯承载力
    3.4 承载力衰减
    3.5 应变分析
    3.6 滞回曲线
    3.7 骨架曲线
第4章 压弯承载力计算
    4.1 约束应力抵抗弯矩
        4.1.1 计算模型
        4.1.2 约束应力抵抗弯矩计算式
    4.2 抗剪键抵抗弯矩
        4.2.1 灌浆料应变分析
        4.2.2 抗剪键抵抗弯矩计算式
    4.3 压弯承载力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氯盐环境下钢筋连接件受力性能及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钢筋连接方式及主要特点
        1.2.2 腐蚀环境下钢筋及其连接件受力性能
        1.2.3 腐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锈蚀环境下钢筋连接件抗拉性能及破坏形态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锈蚀钢筋连接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2.2.1 不同连接件材料性能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件腐蚀
        2.2.4 试验加载与量测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件破坏形态
        2.3.2 质量损失率
        2.3.3 称重法与直径计算法比较
        2.3.4 平均破坏强度
        2.3.5 试件断后伸长率
        2.3.6 试件锈蚀后荷载—位移曲线
    2.4 本章小结
3 氯盐侵蚀环境下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锈蚀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
        3.2.1 材料力学性能
        3.2.2 试件设计
        3.2.3 试件制作
        3.2.4 单轴拉拔试验装置
        3.2.5 单轴拉拔试验加载方案
        3.2.6 单轴拉拔试验量测内容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锈胀裂缝形态
        3.3.2 锈胀裂缝宽度预测模型
        3.3.3 连接件拉拔试验过程及现象
        3.3.4 试件拉拔试验平均破坏荷载
        3.3.5 荷载—滑移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锈蚀灌浆套筒连接件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模型
    4.1 引言
    4.2 平均极限粘结应力及计算模型
        4.2.1 平均极限粘结应力
        4.2.2 平均极限粘结应力模型
    4.3 粘结滑移破坏过程及特征曲线
        4.3.1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
        4.3.2 粘结滑移破坏过程
        4.3.3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关系计算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中南构件厂的生产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线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线路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预制构件的特点
    2.2 存货管制理论
        2.2.1 存量管制定义
        2.2.2 影响存量管制的环境因素
        2.2.3 存货成本的类别
        2.2.4 存量管制系统订购时机和订购批量
    2.3 供应链管理
        2.3.1 供应链定义
        2.3.2 供应链管理定义
        2.3.3 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
        2.3.4 供应链管理的要素
3 中南构件厂项目概况与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预制构件产品
    3.3 预制构件的成本构成及现状分析
        3.3.1 采购环节成本现状分析
        3.3.2 生产排产环节成本现状分析
        3.3.3 预制构件养护环节成本现状分析
        3.3.4 预制构件运输环节成本现状分析
    3.4 成本控制流程
4 中南构件厂优化后成本控制流程
    4.1 采购环节成本优化控制
        4.1.1 采购计算过程
        4.1.2 利用Excel计算原料存量管制
        4.1.3 主要原料成本分析与比较
        4.1.4 采购成本分析结果
    4.2 生产排产环节成本优化控制
        4.2.1 问题描述
        4.2.2 多个产品排产模型设计
        4.2.3 生产排产环节优化分析
    4.3 构件养护环节成本优化控制
        4.3.1 构件养护时间的优化控制
        4.3.2 构件在蒸养仓排布的优化控制
    4.4 构件运输环节成本优化控制
        4.4.1 优化目标
        4.4.2 模型构建
        4.4.3 运输优化模型
        4.4.4 运输优化结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项目后评价定义与内容
        2.1.2 项目后评价方法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3.1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建设目的
        3.1.3 项目建设要求
    3.2 项目前期决策与评价
        3.2.1 项目立项依据及目标
        3.2.2 项目可行性研究总结
        3.2.3 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
        3.2.4 项目前期决策总体评价
    3.3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3.3.1 项目勘探设计
        3.3.2 开工准备分析
        3.3.3 设备采购
        3.3.4 项目招标
    3.4 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3.4.1 项目合同执行情况
        3.4.2 工程施工管理
        3.4.3 施工监理情况
        3.4.4 生产准备情况
        3.4.5 项目调试
        3.4.6 竣工验收
    3.5 项目运营情况评价
        3.5.1 安全生产
        3.5.2 总体运行水平
        3.5.3 项目技术水平
        3.5.4 投产重大技改项目
        3.5.5 项目生产指标
    3.6 小结
4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后评价
    4.1 财务效益评价
        4.1.1 前评估阶段基础数据
        4.1.2 投产和可研数据对比分析
        4.1.3 后评价建议指标
        4.1.4 盈利能力评价
        4.1.5 偿债能力评价
    4.2 环境影响评价
        4.2.1 项目环保审批情况
        4.2.2 主要大气污染物管理
        4.2.3 污水处理
        4.2.4 地下水污染防治
        4.2.5 噪声污染防治
        4.2.6 灰渣场建设与运营
    4.3 社会影响评价
        4.3.1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3.2 拉动地区就业
        4.3.3 推动发电技术装备的发展
    4.4 项目可持续性的内部因素评价
        4.4.1 技术能力
        4.4.2 人力资源
        4.4.3 内控管理
    4.5 项目可持续性的外部因素评价
        4.5.1 燃料可持续性
        4.5.2 政策可持续性
        4.5.3 环境可持续性
    4.6 小结
5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综合后评价
    5.1 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项目后评价评价指标的确定
        5.1.2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1.3 项目后评价等级的确定
    5.2 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5.2.1 后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确定
        5.2.2 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排序比重
        5.2.3 项目后评价的综合分析
    5.3 评价结论
    5.4 建议
        5.4.1 针对项目公司的建议
        5.4.2 针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议
6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建构筑物在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J]. 常伟,陈乐,王茂忠,张玉明,李学鹏. 东北电力技术, 2022(01)
  • [2]装配式结构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 周承宗. 重庆建筑, 2021(10)
  • [3]超深超厚单层地下连续墙承载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D]. 尹功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沙漠地区预制装配式基础模块化设计研究[D]. 王雨婷.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2)
  • [5]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D]. 倪佳歆. 东南大学, 2020(01)
  • [6]钢套筒—螺栓—结构胶混合连接的钢筋性能研究[D]. 褚金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钢管套筒灌浆连接压弯承载力试验研究[D]. 王秋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氯盐环境下钢筋连接件受力性能及其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 李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
  • [9]中南构件厂的生产成本控制研究[D]. 庚娜.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D]. 杨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我国水利电力工程钢筋焊接(连接)技术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