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平滑肌瘤25例诊断及手术治疗

食管平滑肌瘤25例诊断及手术治疗

一、25例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谭学明,赵冉,孙永珍,高晓炎,招鹏,王燕,朱敏,李卫东[1](2021)在《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 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 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着,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罗应舒[2](2021)在《24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一类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层及以下各层(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常见于上消化道,其中胃部SMTs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于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也有少数患者有出血、梗阻等临床表现。目前内镜下治疗以其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成为SMTs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旨在探究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影响SMT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240例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组SMT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并探究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40例SMTs患者,其中男性101例(42.1%),女性139例(57.9%);平均发病年龄为54.19岁。通过超声胃镜确定SMT大小、部位及起源,食管57例(23.8%)、胃食管结合部位7例(7.1%)、胃163例(67.9%)、十二指肠3例(1.3%),SMTs平均大小为1.12cm,153例(71.5%)起源于固有肌层,37例(17.7%)起源于黏膜肌层,24例(11.2%)起源于黏膜下层。69例(28.8%)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117例(48.8%)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28例(11.7%)患者给予内镜全层切除术(EFR),26例(10.7%)患者给予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237例(98.8%)患者于内镜下成功治疗,整块切除率达到90.4%(217/240)。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8.37min,中位住院天数为9d,中位住院花费为31868元。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117,49.2%)和间质瘤(78,32.8%)为主。术后共有17例(7.1%)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0例(4.2%)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7例(2.9%)患者给予积极干预后缓解,无死亡或远期并发症病例。结论:1.上消化道SMT常见于胃部和食管,尤以胃最为常见,十二指肠较少见,病理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病变小于2cm的患者仍有恶变潜能需密切随访;2.ESD、ESE、EFR、STER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ESD与ESE的SMTs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短、住院花费较少。3.手术时间≥55min、SMTs≥2cm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提示我们需要提高SMTs的内镜筛查水平,从而促进SMTs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需要提高手术者的操作能力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对于SMTs≥2cm、手术时间≥55min的SMTs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对症处理。4.对于SMTs患者,未能整块切除患者(P<0.001)、使用OTSC患者(P<0.001)、SMTs≥2cm患者(P<0.001)、手术时间≥55min患者(P<0.001)的住院费用明显增加,提示我们需要提高SMTs的内镜筛查水平,尽可能早期切除病变,同时提高手术者的操作能力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整块切除率,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葛存锦,仝巧云,郑世华,周明东[3](2021)在《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月进行白光胃镜和超声胃镜诊疗的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948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分析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948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食管息肉87例、食管平滑肌瘤428例、食管囊肿296例、食管脂肪瘤32例、食管外压迫105例。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32%和87.62%,对食管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03%和72.30%,对食管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0.00%和90.63%,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食管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70%和98.85%,对食管外压迫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43%和97.14%,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白光胃镜和超声内镜对食管息肉和食管外压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超声内镜对于食管平滑肌瘤、囊肿、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优于白光胃镜。

徐惟,孟浩,赵乐飞,丁仁泉,王希龙,王述民[4](2020)在《机器人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初步经验》文中认为探讨机器人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11例,行机器人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收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全组11例食管平滑肌瘤均在机器人下完整切除,无食管黏膜损伤,无中转开胸,术后随访无远期并发症,无肿瘤复发。机器人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韩涛[5](2020)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泛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层以下各层(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通常直径<2cm的消化道SMTs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是在内镜检查时被发现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上多为良性病变,但是小部分SMTs可表现为恶性,同时随着病变的不断增大,有些特殊部位以及病理学类型的SMTs可能出现出血、梗阻以及转移等一系列情况。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逐渐普及,以及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发展和进步,SMTs的发现率大幅提高。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为基础的内镜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内镜下切除SMTs也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并发症少、相关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SMTs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不多,对于内镜治疗不同类型SMTs的安全性及预后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522例SMTs的治疗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通过不同的内镜治疗方式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内镜下治疗SMTs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522例SMTs的治疗及随访资料。主要统计患者一般特点,SMTs的位置、起源层次、大小及病理类型等资料,观察内镜下治疗SMTs的切除的有效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分析SMTs的分布规律、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可能影响手术完整切除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2±11岁,EUS下平均大小为1.35±0.95cm,上消化道SMTs占94.64%,胃部SMTs病理类型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食管、胃部、十二指肠SMTs手术方式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平滑肌瘤分布位置与起源层次在统计学上相关联,总体安全性98.66%/有效率98.85%,平均随访时间42±9月,远期复发率0.48%。23例十二指肠SMTs平均长径1.4±1.4cm,长径≥5cm共2例,10例结肠SMTs平均长径2.1±1.8cm,长径≥3cm共3例,其中1例出现术后出血,30例NETs内镜治疗中有2例非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回报基底切缘阳性),另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SMTs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肿瘤大小、不同位置、不同起源层次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远期随访复发率极低;上消化道SMTs发病率较高,内镜手术技术较为成熟,安全性较高,但十二指肠及结肠体积较大的SMTs(长径≥3cm)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可能,术前评估良性建议随访,不做积极治疗;术前倾向NETs诊断的病例,术中应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明确NETs的病例需严密术后随访,存在一定复发概率。

朱胜男[6](2019)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分布特点及超声内镜特点。2.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各类型病变后续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3.研究超声内镜对鉴别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共457处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收集每个病变的一般情况、普通电子胃镜特点、超声内镜表现、后续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计算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总符合率并分析误诊误判情况,并选取病理结果为平滑肌瘤及间质瘤的病例,进一步分析其一般情况及超声内镜特点。结果:1.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多分布于胃,尤其是胃底、胃窦,其次为食管,尤其是食管下段,分布最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食管病变多起源于粘膜肌层,贲门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及固有肌层,胃隆起性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及固有肌层,十二指肠病变多起源于粘膜层;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109/160),间质瘤多位于胃(61/68),息肉多见于胃(34/51),囊肿多见于食管(28/40),异位胰腺多见于胃(23/31),脂肪瘤多见于胃(21/28),炎性增生多见于胃(11/13),腺瘤多见于十二指肠(13/13),癌多见于胃(9/12);腔外压迫多见于胃,可为肝脏、脾脏、结肠及腹腔占位性病变导致,也常见于食管,多为胸主动脉、气管隆突等导致,十二指肠较为少见,可为腔外血管、胰腺等。2.EUS诊断例数138例,病理结果符合例数为102例,总符合率为73.91%;各病变类型在EUS下的表现:平滑肌瘤的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粘膜肌层或者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影,内部回声均匀,远场观察清晰。间质瘤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影,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息肉的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粘膜层的高回声影,内部回声均匀;囊肿则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的无回声影,内部无回声;腺瘤多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的高回声影,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异位胰腺多表现为起源于粘膜层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团块影,回声高低不等,可为高回声,也可为低回声或混杂回声;本组病例多采用ESD术处理,尤其是起源层次深和(或)体积较大的病灶。起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病灶可采用EMR切除,而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灶因位置较深多采用ESD法切除,层次显示不清的病灶多为恶性肿瘤,多采用ESD及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并发出血2例,穿孔1例,可能与病灶体积过大、位置较深及手术者技巧有关。3.病理明确诊断为平滑肌瘤的病例共24例,其中18例位于食管(75.00%),1例位于贲门(4.17%),5例位于胃(20.83%);6例行EMR治疗(25.00%),18例行ESD治疗(75.00%)。平滑肌瘤与间质瘤患者的性别、病变表面是否光滑或糜烂溃疡、边缘有无粘膜桥、生长方式、回声高低、内部有无点片状高回声影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大小、起源、内部回声均匀与否及远场观察是否清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1、<0.001、<0.001、0.041),间质瘤患者相较于平滑肌瘤患者年龄更大,肿瘤体积更偏大,更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结论:1.EUS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可明确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起源、病变的大小、浸润的深度等,并可对表现典型的病例进行诊断,在治疗方面对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式具有指导意义。2.超声内镜对于鉴别平滑肌瘤与间质瘤具有指导意义,间质瘤患者相较于平滑肌瘤患者年龄更大,肿瘤的长径或体积更大,更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内部回声不均匀,远场观察不清晰。

马双[7](2019)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点及内镜下诊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SMTs)的临床发病特点,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诊断食管SMTs的价值,以及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63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EUS及胸部CT检查拟诊为食管SMTs,后经内镜下手术治疗获取组织病理诊断为食管SMTs。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变部位、EUS表现、组织病理学诊断、内镜下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分别以术中判断来源层次结果和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病变起源和病理类型的金标准。总结食管SMTs的一般临床发病特点,不同类型食管SMTs的发病特点及EUS表现特征。统计EUS诊断食管SMTs病变起源层次及病理类型的符合率,食管SMTs经内镜下治疗的情况,如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结果1.633例食管SMTs患者共669枚肿物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54.06±10.55岁,男:女=1:1.07,肿物平均长径为1.21±0.81cm(范围0.2-6.0cm)。最常见于食管中段(253,37.82%)和下段(248,37.07%),多起源于黏膜肌层64.02%(395/617),其次为固有肌层33.06%(204/617)和黏膜下层2.92%(18/617)。食管SMTs绝大多数是平滑肌瘤(497,78.89%),其次是囊肿(34,5.40%)和间质瘤(30,4.76%),其他少见类型为炎性纤维性息肉(9,1.42%)、脂肪瘤(9,1.42%)、颗粒细胞瘤(7,1.11%)、乳头状瘤(6,0.95%)神经鞘瘤(5,0.79%)等。食管间质瘤生物学行为恶性潜能分级为极低危险度(28,93.33%)和低危险度(2,6.67%)。2.食管SMTs在EUS下多表现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均匀低回声团。超声内镜诊断病变起源层次和病理类型的符合率分别是78.61%(485/617),81.99%(396/483),其中对黏膜肌层和平滑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3.16%(368/395)、90.05%(382/422)。3.分别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肿物27例(4.24%)、429例(67.35%)、181例(28.41%),肿物的平均长径为1.164±0.78cm,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穿孔率分别为99.21%和8.53%,所有穿孔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与周围组织粘连在是否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变大小、起源层次、病变类型、腔外生长及手术方式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变≥2cm、起源于固有肌层及与周围组织粘连为影响内镜治疗食管SMTs后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访的46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等食管狭窄表现,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超声内镜均未检查到复发.结论1.食管SMTs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多起源于黏膜肌层。2.EUS对于常见食管SMTs的病变起源层次和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较高,在食管SMTs内镜治疗前治疗方式选择时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食管少见类型的SMTs诊断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可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留取病理,明确病变性质,降低恶变机率。3.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安全、有效,结合EUS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可提高病变的治疗效果。

维妮热·阿布都外力,张志强,高鸿亮,姚萍[8](2019)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目的基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分析食管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评价食管SMTs内镜下诊治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SMTs患者,并同时完善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共98例患者。其中,女55例(56.12%),男43例(43.88%)。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7例(27.55%),中段28例(28.57%),下段43例(43.88%),56例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12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另3例行电凝电切除术,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术中发现肿瘤基底部深转为外科手术,另1例平滑肌瘤因肿瘤体积太大致内镜操作困难,中途转胸腔镜下治疗。1例神经鞘瘤,ESD术后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术后瘘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1例胸腔镜下行肿瘤摘除术的平滑肌瘤,术后发生气胸和胸腔积液,另外2例出现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均于术后2或3 d自行好转。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最常见的食管SMTs为平滑肌瘤,共90例,占所有病例91.84%。结论食管SMTs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下段食管,病理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应用EUS技术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来源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不仅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而且有效安全。

刘丽丽,刘白鹭,王海波,张金玲,申秀芬[9](2016)在《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疾病患者,均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将扫描后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后处理,对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100例食管疾病患者中,经消化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62例,食管癌8例,食管憩室6例,食管囊肿8例,隆突下增大淋巴结结核2例,食管血管瘤4例,正常食管1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充气造影检查,食管管腔扩张良好。经Kappa检验,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8,P﹤0.001)。MSCT充气造影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8%、78.9%、90.0%,诊断食管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MSCT充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疾病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食管疾病的检出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韩渭丽,汤萨,姬玲粉,李文才,鲍启德,吴盘红,伍玥,赵学科,韩雪娜,杨俊娟,李秀敏,申培红,王立东[10](2016)在《1058例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 058例食管良性肿瘤均来自1973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和贲门癌生物样本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0万例数据库中,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食管肿瘤患者共249 246例,食管良性肿瘤占0.42%(1058/249 246),其中男性544例,年龄(50±11)岁;女性514例,年龄(52±11)岁。在组织病理学诊断的10种良性肿瘤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为84.50%(894/1 058),其次为乳头状瘤6.90%(73/1 058),腺瘤最少为0.38%(4/1 058)。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纤维瘤以男性为主;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血管瘤以女性为主。此外,本组发现的5例错构瘤全部发生于女性。以发生率≥50%为易发标准,青年男性易发食管良性瘤依次为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而青年女性依次为颗粒细胞瘤和脂肪瘤;老年男性依次为乳头状瘤、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老年女性依次为神经鞘瘤、乳头状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和错构瘤;此外,男性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腺瘤,女性神经纤维瘤均发生在老年;不同年龄良性肿瘤总体发生率(P=0.034)和平滑肌瘤发生率(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平滑肌瘤、乳头状瘤、间质瘤和神经鞘瘤好发部位以中段为主,脂肪瘤以下段为主。本组良性肿瘤治疗以单纯手术为主为57.54%(492/855),其次为内镜下切除38.01%(325/855)和其他为4.45%(38/855)。结论:食管良性肿瘤发生率低,组织类型较多,且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易发类型明显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不同,好发部位不同,手术及内镜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二、25例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例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手术器械
    3.组织学与内镜术式的选择
    4.操作方法
    5.术后处理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2)24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间质瘤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设备
    1.3 检查方法
    1.4 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白光胃镜与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5)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数据采集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术前准备
    五、术后处理
    六、术后随访
    七、评价标准
    八、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SMTs临床特点
    二、SMTs内镜特点
    三、SMTs术后随访情况
    四、各部位SMTs特点
    五、各病理类型SMTs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EUS检查方法
    1.4 扫描内容
    1.5 病变判定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病理标本处理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特点
        1.1 病变的部位分布
        1.2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起源
        1.3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部位分布
        1.4 外压病例的部位分布
    2 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2.1 EUS诊断符合率
        2.2 EUS下各类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特点
        2.3 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情况
    3 胃镜以及超声内镜下平滑肌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特点分析
        3.1 平滑肌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部位分布及治疗方法
        3.2 平滑肌瘤与胃肠道间质瘤胃镜、超声内镜特点及分析
讨论
    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疾病分布特点
    2 超声内镜对各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
    3 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瘤鉴别诊断的指导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点及内镜下诊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1.4 术后随访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及食管 SMTs 的基本特征
    2.2 EUS诊断食管SMTs的符合率
    2.3 食管SMTs的内镜下治疗情况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食管SMTs内镜下诊断
        1.2.1 电子胃镜
        1.2.2 EUS
        1.2.3 胸部CT
    1.3 食管SMTs内镜下治疗
        1.3.1 ESD
        1.3.2 ESE
        1.3.3 STER
    1.4 术后处理与观察
    1.5 组织病理学检查
    1.6 随访
    1.7 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食管SMTs的生长部位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关系
    2.2 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3 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
    2.4 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9)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MSCT充气造影检查方法
        1.2.1扫描前准备
        1.2.2设备和扫描方法
        1.2.3图像薄层重建及后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MSCT充气造影结果
        2.1.1病变部位
        2.1.2病变大小
        2.1.3 MSCT表现
    2.2病理结果
    2.3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3讨论
    3.1传统食管CT检查方法
    3.2 MSCT充气造影检查
    3.3 MSCT充气检查对各种食管疾病的意义
        3.3.1食管癌的MSCT充气检查
        3.3.2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充气检查
        3.3.3食管其他疾病的MSCT充气检查

(10)1058例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EBT患者
    1.2 入选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BT发生率
    2.2 10类EBT性别分布特征
    2.3 EBT年龄分布特征
    2.4 EBT部位特征
    2.5 EBT临床治疗方式
3 讨论

四、25例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J]. 谭学明,赵冉,孙永珍,高晓炎,招鹏,王燕,朱敏,李卫东. 解剖学报, 2021(06)
  • [2]24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D]. 罗应舒. 山东大学, 2021(12)
  • [3]白光胃镜及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 葛存锦,仝巧云,郑世华,周明东. 巴楚医学, 2021(01)
  • [4]机器人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初步经验[J]. 徐惟,孟浩,赵乐飞,丁仁泉,王希龙,王述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11)
  • [5]内镜下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研究[D]. 韩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朱胜男. 苏州大学, 2019(04)
  • [7]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点及内镜下诊治效果评价[D]. 马双.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J]. 维妮热·阿布都外力,张志强,高鸿亮,姚萍. 中国内镜杂志, 2019(02)
  • [9]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刘丽丽,刘白鹭,王海波,张金玲,申秀芬. 癌症进展, 2016(07)
  • [10]1058例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J]. 韩渭丽,汤萨,姬玲粉,李文才,鲍启德,吴盘红,伍玥,赵学科,韩雪娜,杨俊娟,李秀敏,申培红,王立东. 中国肿瘤临床, 2016(10)

标签:;  ;  ;  ;  ;  

食管平滑肌瘤25例诊断及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