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一、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生[1](2020)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1985年McCormack等报道发现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以较轻炎症为表现的胃黏膜病变,其在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呈细小白色网状如蛇皮状,甚至呈弥漫性出血红斑,病理活检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小血管不规则的扩张扭曲。后来将这种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改变统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随着研究的深入,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临床上PHG引起的急性出血少见,但仍有2%-12%的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原因为PHG,占首次发作上消化道出血的1%-8%,在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甚至达到30%-60%。目前,胃镜仍是诊断PHG及识别其有无出血风险的“金标准”。但在临床上,肝硬化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差。同时,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常常是PHG和静脉曲张均已发生,这类患者行胃镜检查时需要承担较高的出血风险。而目前缺乏对PHG筛查的简单无创行之有效方法。本研究拟探索影响PHG的风险因素及其对肝硬化预后生存的影响,同时开发一种PHG的无创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1.肝硬化PHG胃镜表现及相关性因素分析回顾性分析8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记录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资料,探讨其相互关系。2.PHG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选取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大坪医院住院并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700例。患者于门诊定期随访或2019年7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患者总生存时间和肝癌发生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并计算风险比及其95%置信区间。3.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PHG预测模型700例肝硬化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两部分,前者作为建模组(492例)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PHG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与PHG相关的独立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nomogram的鉴别、校准和临床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评估,另外208例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研究主要结果:1.肝硬化PHG胃镜表现及相关性因素分析本组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其发生率及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黏膜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肝癌密切相关。合并PHG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高,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中位于第二位;PHG发生和程度与溃疡病的发生及其部位、是否合并肝性脑病、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无明显相关性。2.PHG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肝硬化合并PHG 比无PHG患者预后更差(P=0.01)。虽然重度PHG有比轻度PHG患者预后更差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398)。无PHG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8.2个月,一旦合并PHG时,缩短至59个月,合并严重PHG时甚至缩短至52.2个月。同样,随着PHG的发生和加重,肝硬化患者的1年及5年生存率也逐渐下降。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HG、血红蛋白和MELD评分与患者总生存独立相关。我们同时随访了患者HCC的发生,在无、轻度和重度PHG患者中分别有16例、23例和5例患者发生了 HCC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的无HCC生存时间与是否合并PHG或严重程度无关。3.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PHG预测模型基于建模组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采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等参数构建了 nomogram模型。该模型在建模组中C指数为0.773(95%CI:0.730-0.816),采用bootstrap自举法后C指数为0.761。在验证组中进行外部验证的C指数为0.745(95%CI:0.673-0.817)。该模型在建模组、验证组和总人群中的AUC值分别为0.767、0.724和0.75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真实发生风险之间的拟合程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阈概率范围从0.15到0.93之间可使患者临床净获益,临床有效性较好。研究主要结论:1.肝硬化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并发症。2.PHG是肝硬化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与HCC的发生无关。3.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有效预测PHG发生风险。第二部分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医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约1/3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会引起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其1年内再出血率超过60%,死亡率接近20%,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自1988年提出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被应用于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之后,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成为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重要措施。随着TI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目前TIPS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候群,如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顽固性胸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也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手段。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肝移植,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肝源的来源极其有限,TIPS已成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可及的最主要终末治疗措施。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 Child-Pugh 评分被广泛用于预测静脉曲张出血后的死亡风险以及预测肝硬化相关的手术结果,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TIPS治疗后相关的预后预测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肝硬化TIPS患者住院手术期间费用、术后再入院情况等预后相关资料分析,探寻其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实践。研究主要内容:1.术前肝功能对肝硬化TIPS患者医疗负担影响回顾性调查2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TIPS手术住院期间医疗费用、住院周期和日均费用,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半年内再住院情况,分析术前肝功能状态对其影响。2.肝硬化TIPS患者术后再住院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52例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信息,以术后半年内发生再住院治疗为事件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再住院组和未再住院组,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其预测事件发生的准确性。研究主要结果:1.术前肝功能对肝硬化TIPS患者医疗负担影响肝硬化TIPS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108例、Child B级131例、Child C级13例,其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9.10、10.07、10.8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住院周期分别为10.0、11.0、1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日均费用分别为0.94、0.90、0.71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再住院率分别为22.2%、36.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评分、iMELD评分与患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呈现正相关(P<0.05),而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评分与患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未见相关性(P>0.05)。2.肝硬化TIPS患者术后再住院影响因素纳入分析的2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TIPS患者,有79例于术后半年内发生了再住院治疗事件。再住院组患者的年龄、AST、Chi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显着高于未再住院组(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OR=1.029,95%CI:1.004-1.054)、AST(OR=1.007,95%CI:1.001-1.014)、Child 评分(OR=1.373,95%CI:1.145-1.647)及 iMELD 评分(OR=1.080,95%CI:1.031-1.132)共 4 个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评分是影响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5,95%CI:1.028-1.531,P<0.05),其 AUC 为 0.630。研究主要结论:1.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肝硬化患者行TIPS术住院费用、住院周期及半年内再住院率不同,但住院日均费用无差异。术前肝功能Child评分、iMELD评分与住院费用关系有一定正相关性,而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评分不能反映住院费用。2.肝功能Child评分是影响肝硬化TIPS术后半年内发生再住院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准确性为63%。

戴颖,陈川英,程全红[2](2018)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表现相关性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进行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HP感染相关性因素的分析,从而通过干预达到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对南昌市第九医院16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探讨肝功能Chi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HP感染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HP阳性率为43.37%(72/166)。HP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食管静脉曲张及PHG的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溃疡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HP感染无相关性(P>0.05);PHG分型与HP感染经检验,无与轻型PHG、轻与重型PHG相比P>0.05;无与重型PHG相比P<0.05;消化性溃疡发生与HP感染成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内径关系经检验,无与中、重度曲张组,轻与重度曲张组相比P<0.05;无与轻度曲张组、轻与中度曲张组、中与重度曲张组相比P>0.05;PHG分型与门静脉内径关系,无与重型PHG,轻与重型PHG相比P<0.05;无与轻型PHG相比P>0.05;溃疡发病率与门静脉内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积极治疗肝脏疾病,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根治HP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饶建,林秀欣,余更生,郑作深[3](2016)在《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原发性肝癌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0.5%(76/12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13.9%、29.5%、18.8%。其发生与肝癌体积、肝功能Child分级、Hp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无显着相关(P>0.05);仅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应常规行胃镜检查。防治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降低门静脉压力、制酸等治疗措施。

饶建,郑作深[4](2016)在《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以期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行胃镜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0.5%(76/12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13.9%、29.5%、18.8%。消化性溃疡与肝癌体积、肝功能child分级、HP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无显着相关(P>0.05),仅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P<0.05);122例患者中有部分(100例)给予药物预防消化道出血,其中38例给予奥美拉唑,62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其余22例无预防用药。1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为5例(13.16%)、3例(4.83%)、5例(22.72%),联合预防用药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无预防用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因此建议常规行胃镜检查;防治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建议联合给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制酸治疗。

高毅[5](2016)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分布规律的观察,以探索其与胃镜下表现及肝硬化病程、Hp等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施治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并初步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与现代医学联合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PHG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中医证型、舌象、脉象等临床征象进行收集,并统一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其镜下表现,完善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参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将PHG患者分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等6种证型;统计学分析:将所涉病例数据输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后,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从各方面研究PHG中医证型及舌脉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中医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30.0%)>瘀血阻络证(17.8%)>肝气郁结证(17.8%)>脾肾阳虚证(13.3%)>水湿内阻证(12.2%)>肝肾阴虚证(8.9%);PHG轻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22.2%)>肝气郁结证(13.3%)>瘀血阻络证(12.2%)>脾肾阳虚证(10.0%)>水湿内阻证(8.9%)>肝肾阴虚证(6.7%);PHG重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7.8%)>瘀血阻络证(5.6%)>肝气郁结证(4.4%)>水湿内阻证(3.3%)>脾肾阳虚证(3.3%)>肝肾阴虚证(2.2%);(2)舌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舌质分为红(34.4%)、淡红(13.3%)、淡白(12.2%)、紫暗(11.1%)、淡胖(8.9%)、绛红(7.8%)、瘀斑瘀点(6.7%)、齿痕舌(5.6%);PHG轻度舌质为:红(28.9%)>淡红(10.0%)>紫暗(7.8%)>淡白(7.8%)>淡胖(5.6%)>瘀斑瘀点(4.4%)>齿痕(4.4%)>绛红(4.4%);重度为:红(5.6%)>淡白(4.4%)>紫暗(3.3%)>淡红(3.3%)>淡胖(3.3%)>绛红(3.3%)>瘀斑瘀点(2.2%)>齿痕(1.1%);舌苔分为:黄腻(33.3%)>薄白(25.6%)>白滑(17.8%)>润(7.8%)>少苔(7.8%)>薄黄(4.4%)>剥苔(3.3%);PHG轻重度舌苔基本一致,主要次序为:黄腻>薄白>白滑>润>少苔>薄黄>剥苔。(3)脉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脉象主要为:弦滑(21.1%)>弦(17.8%)>细弱(12.2%)>细涩(12.2%)>沉细(10.0%)>滑数(8.9%)>细数(5.6%)>芤脉(5.6%)>沉迟(3.3%)>细(3.3%);PHG轻度脉象为:弦>弦滑>细弱>细涩>沉细>滑数>细>细数>芤>沉迟,重度脉象为:弦滑>弦>细弱>细涩>滑数>沉细>芤脉>细数>沉迟>细。(4)Hp与PHG的中医证型、舌苔、病情程度的关系:Hp感染的中医证型为:湿热蕴结证(22.2%)>瘀血阻络证(15.6%)>脾肾阳虚证(7.8%)>肝气郁结证(6.7%)>水湿内阻证(5.6%)>肝肾阴虚证(4.4%);Hp感染的舌苔分布为:黄腻(22.2%)>薄白(18.9%)>白滑(8.9%)>润(4.4%)>少苔(4.4%)>剥苔(2.2%)>薄黄(1.1%);PHG轻度中Hp阴性与阳性率分别为:(32.2%)、(41.1%),重度中为:(5.6%)、(21.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与其胃镜下水肿、糜烂、充血、出血点等黏膜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与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以及PHG的轻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是影响PHG病情轻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孙良[6](2015)在《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4例肝硬化患者,并从中收集61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溃疡类型,治疗措施。结果:肝硬化患者消化溃疡发生率较高,达20.1%,从消化性溃疡的部位来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为多发,占59.0%,胃溃疡次之,占32.7%,复合性溃疡较少,约占8.3%;经治疗,本组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达34.4%。结论:肝硬化患者多发消化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从抑酸、清除Hp、保护胃黏膜出发,重点针对门脉高压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解决溃疡,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

董金玲,王冬梅,董培玲,丁惠国[7](201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状及与消化性溃疡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消化内镜表现及Hp感染情况。结果 Hp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Hp现症感染检出率为59.1%(65/110),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73.8%(48/65),高于Hp阴性组(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A、B、C级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54.4%、61.5%、64.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均无关,但是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

赵倩,姜敏[8](2012)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17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的血清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者PGⅠ、PGⅡ与G-17含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滴度≥35 EIU为阳性。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PGⅠ、PGⅡ、PGR、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G-17浓度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高于A级(P<0.05)。肝硬化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PGR低于非H.pylori感染者(P<0.05),病毒性肝硬化患者G-17浓度水平高于酒精性肝硬化(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能会影响PGⅠ、PGⅡ的血清水平,血清G-17的浓度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有关,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GR的改变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同时肝炎病毒可能参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王步峰[9](201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12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中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0%。结论肝硬分门脉高压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王云溪,毛建娜,歧红阳[10](2010)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观察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76例及同期在同医院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无肝病病史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87例,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0.3%,显着低于慢性胃炎组的76.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的83.3%(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53.6%,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8.3%,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2%,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其发生与发展与HP感染无显着相关性;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HP感染和门脉高压性胃胃病黏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

二、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部分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镜表现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PHG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构建PHG预测模型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二部分 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医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术前肝功能对肝硬化TIPS患者医疗负担影响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肝硬化TIPS患者术后再住院影响因素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关系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二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抗凝治疗: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表现相关性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南昌市第九医院2012年1月至
    1.2 诊断标准
        1.2.1 肝硬化诊断标准
        1.2.2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诊断标准:
        1.2.3 HP感染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本组肝硬化患者HP阳性率为43.37% (72/166) 。
    2.2 一般资料的比较
    2.3 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HG分型及溃疡发病率的关系见表1。
    2.4 HP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HG分型及溃疡发病率的关系见表2。
    2.5 门静脉主干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HG分型及溃疡发病率的关系见表3、4、5。
3 讨论

(3)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检出情况统计分析
    2.2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3 讨论

(4)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检出情况
    2.2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2.3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肝癌体积的关系
    2.4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与HP感染的关系
    2.5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2.6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2.7 药物预防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3 讨论

(5)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检查仪器
        2.2 观察指标
        2.3 观察方法
        2.4 胃镜检查过程中或病例资料调查中可能出现情况的相关处理措施
        2.5 研究质量控制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门脉高压性胃病性别与年龄构成情况
        3.2 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程度与年龄、性别分布的关系
        3.3 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程度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
        3.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
        3.4.1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
        3.4.2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
        3.4.3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食管静脉曲张关系
        3.4.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3.5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象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
        3.5.1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质分布规律
        3.5.2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质与胃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
        3.5.3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分布规律
        3.5.4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与胃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
        3.6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
        3.6.1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分布规律
        3.6.2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与胃镜下黏膜表现关系
        3.7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
        3.7.1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
        3.7.2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的关系
        3.7.3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4 讨论
        4.1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基本情况
        4.2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年龄与性别比例分布特征
        4.3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
        4.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特征及其胃镜下表现关系
        4.5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象特征及其与胃镜下表现关系
        4.6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特征及其与胃镜下表现关系
        4.7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的关系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PHG的流行病学分析
        2 PHG的发病与影响因子
        2.1 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2.2 胃黏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胃黏膜屏障受损的影响
        2.3 食管静脉曲张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2.4 血管活性物质、胃肠道激素以及热休克蛋白等物质的作用
        2.4.1 NO对胃粘膜的作用
        2.4.2 前列腺素的影响
        2.4.3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内皮素的影响
        2.4.4 胃肠激素的作用
        2.4.5 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因素的作用
        2.5 PHG与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2.6 PHT的治疗及乙醇等与PHG的相关性
        3 PHG的诊断学研究
        3.1 PHG的胃镜及组织学诊断
        3.2 PHG的影像学特点
        4 PHG的治疗
        4.1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4.2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
        4.3 血管加压素及类似物的作用
        4.4 抑酸类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的使用
        4.5 外科以及介入治疗的运用
    综述二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2.1 肝郁湿热证
        2.2 肝郁脾虚证
        2.3 瘀血阻络证
        2.4 脾肾阳虚证
        2.5 肝肾阴虚证
        2.6 其他
        3 治疗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7)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1. Hp实验室检测:采用14C-UBT方法, 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口服14C-尿素胶囊25 min后, 采用专
    2. 胃镜检查:
    3. 判断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
四、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五、Hp感染与肝功能
    讨论

(8)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17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表现
    1.4 方法
        1.4.1 血清PGⅠ、Ⅱ含量及G-17检测:
        1.4.2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感染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与对照组PG、PGR、G-17水平的比较
    2.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PG、PGR、G-17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2.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与非H.pylori感染者PG、PGR、G-17水平的比较
    2.4 血清H.pylori抗体
    2.5 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PG、PGR、G-17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9)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王文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表现相关性因素的分析[J]. 戴颖,陈川英,程全红. 江西医药, 2018(12)
  • [3]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J]. 饶建,林秀欣,余更生,郑作深. 肿瘤学杂志, 2016(08)
  • [4]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 饶建,郑作深. 海南医学, 2016(11)
  • [5]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 高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临床分析[J]. 孙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7)
  • [7]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 董金玲,王冬梅,董培玲,丁惠国. 北京医学, 2013(03)
  • [8]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17的变化及意义[J]. 赵倩,姜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12)
  • [9]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120例临床分析[J]. 王步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7)
  • [10]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J]. 王云溪,毛建娜,歧红阳. 职业与健康, 2010(13)

标签:;  ;  ;  ;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