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叶蝉的防效增产效果

玉米高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叶蝉的防效增产效果

一、玉米丰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郑少云[1](2019)在《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一、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实施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一)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

岳德成,姜延军,李青梅,柳建伟,史广亮,韩菊红,牛树君,贾春虹[2](2019)在《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在陇东旱塬条件下,以40%乙·莠SE为指示除草剂,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结果表明: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施,40%乙·莠SE的控草效果随施药量的减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玉米果穗有效长度、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及纯收益均随施药量的减少呈先增后降的态势,当施用量降至2 400 mL/hm2,即较推荐用量(4 500 mL/hm2)减少用药46.67%时,对藜、狗尾草和总草的株防效仍分别高达93.31%、65.51%和86.40%,鲜重防效分别高达99.12%、78.61%和93.44%;对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的影响程度亦降至较低或最低,其产量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减产0.17%和增产5.61%,其纯收益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增加652.08元/hm2和1 076.85元/hm2。可见,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显着,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尹萍[3](2019)在《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鉴定及其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调查了山东省种植的75个玉米品种上害虫和天敌的发生种类及数量,并进行了玉米抗虫性鉴定;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玉米上的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为科学利用作物抗性与天敌的协调性防治害虫提高指导,同时对于玉米的抗性利用以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蚜情指数/虫情指数鉴定了75个玉米品种的抗虫性,发现玉米抗虫性会随品种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改变。高抗3种蚜虫(棉蚜、禾缢管蚜和玉米蚜)的玉米品种较多,高抗3种鳞翅目害虫(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玉米品种较少。高抗桃蛀螟的有鑫丰388,高抗棉铃虫的有爱农001、爱农007和德迪336,未发现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2.所有玉米品种上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及天敌共35种,隶属于1门、2纲、7目、23科,其中害虫12种,天敌23种。害虫优势种为棉蚜、玉米蚜、禾缢管蚜、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天敌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草间钻头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和蚜小蜂。3.综合分析了75个玉米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不同,其5个群落特征指数也不相同;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变化趋势相反;群落多样性指数高的玉米品种,主要天敌的优势度更高,主要害虫的优势度相对更低。4.结合影响害虫种群动态的因素,分析了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发现玉米田中天敌及害虫均呈现时序变化,且表现出一定的跟随现象。3种蚜虫主要在9月上旬危害较为严重;棉铃虫迁入较早,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发生稍晚。桃蛀螟和亚洲玉米螟的危害高峰期基本一致,均集中在9月中旬,9月下旬它们会同株危害玉米雌穗。5.不同玉米品种的益害比与虫情指数基本呈负相关,说明玉米抗虫性与天敌有协同控制害虫的作用。

李伟霞[4](2018)在《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一、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具有以下优点:(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

郭文超,张祥林,吴卫,张伟,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丁新华,依米提·热苏力[5](2017)在《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时期传入该地区的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的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蔡付琳[6](2016)在《浅谈玉米高密度膜下滴灌集成技术》文中认为玉米高密度膜下滴灌技术集成创新了膜下滴灌和高密度栽培等多项技术,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各项技术的综合效益,实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配套,对稳定提高昌吉地区玉米单产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昌吉地区推广以来,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效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有力的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务玲玲[7](2016)在《几种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等作物的药害及不同缓解剂对其缓解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处理药剂尤其是种衣剂在农业生产和种子标准化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种子处理药剂质量良莠不齐、剂量使用不当、剂型误用、使用环境和气候原因等造成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的发生,导致作物种子不能正常萌发、幼苗畸形、生长缓慢、作物产量下降等不利结果。科学使用种子处理药剂,采用有效的缓解措施,能减少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给作物生产带来的损失。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种子处理药剂药害发生的性状和剂量,研究筛选能有效防止和减轻种子处理药剂药害发生的缓解剂,通过测定作物生长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缓解剂的缓解效果和作用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处理药剂药害发生的剂量和性状。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玉米、花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由戊唑醇包衣后,拌种浓度为0.32 g a.i./kg种子和1.2 g a.i./kg种子时,株高受抑制最明显。小麦使用三唑酮拌种后,拌种浓度为1 g a.i./kg种子时,药害症状明显,株高受抑制最明显。氟环唑拌种浓度为0.35 g a.i./kg种子对小麦拌种后,株高明显受抑制,后期不能恢复至正常生长状态。花生使用毒死蜱拌种后,拌种浓度为96 g a.i./kg种子时,药害明显,根长、株高、鲜干重都受到明显的影响。低温条件下花生使用吡虫啉拌种,拌种浓度为8 g a.i./kg种子时,药害明显,株高和单株干重下降明显。2.不同缓解剂对戊唑醇、三唑酮等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硼砂、硫酸锌处理小麦株高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3.84 cm和3.8 cm,提高了35.5%和35%,同时明显降低MDA含量、Pro含量和SOD活性。Hauw-A、明胶、黄原胶、Hauw-S、Hauw-JP及复合组分Hauw-HMA等使用后对戊唑醇种衣剂药害也表现出较好的缓解效果,Hauw-HMA处理比戊唑醇处理小麦株高增加了3.83 cm,提高了38%。明胶、Hauw-A、Hauw-S、Hauw-JP、Hauw-JN对小麦三唑酮药害表现出明显的缓解效果,Hauw-A处理根长和株高相较于三唑酮处理分别增加了6.8 cm和4 cm,提高了84.7%和45.3%,明显增加了小麦药害植株叶绿素含量,降低了Pro含量和SOD活性。3.不同缓解剂对低温条件下吡虫啉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低温条件下,花生使用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后药害明显。钼酸铵处理和吡虫啉处理比较,根长增加了10.2 cm,明显增加花生药害植株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SOD活性和SS含量。硫酸锰、硼砂、硫酸锌、钼酸铵单独浸种使用时也能有效缓解吡虫啉种衣剂的药害。本论文研究了含戊唑醇、三唑酮、毒死蜱和吡虫啉等农药有效成分的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发生药害的剂量和药害性状,研究了一些缓解药剂对这些药害的缓解性质,同时测定了药害发生时和缓解药剂缓解作用发生时植物体内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我们试验的一些药害缓解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能显着缓解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低温条件下对小麦、玉米和花生的药害,这些缓解药剂对种衣剂药害的缓解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试验推广,将对防止和减轻种子处理药剂药害副作用发挥显着作用。

谷明[8](2011)在《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对不同绿肥的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文中认为茶树病虫的危害是制约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的防治措施,不仅大量杀伤害虫天敌,降低它们的自然控制作用,而且还带来茶叶农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无公害(有机)茶叶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通过茶园合理间作套种不同绿肥,创造不利病虫草害孳生、而有利天敌繁衍的环境,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生态控制,已成为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现代生态(有机)茶园建设的需要,本研究以福建茶树首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对象,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实习茶园,采用拍盘法系统调查了5个主要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数量的消长情况,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比较了该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运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了福云6号茶梢与4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如下:同一茶园中的5个主要茶树品种上的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数量均呈显着正相关,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上该叶蝉成虫、若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总体相似。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虫口数量在一年中均有两个高峰期,且第一高峰期的虫口数量高于第二高峰期。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与空气对照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该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着;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着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绿肥的招引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显着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招引活性更是极显着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招引活性明显高于茶梢,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运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采集了茶梢和上述行为测定具有显着引诱作用的4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它们的成分,结果共鉴定出茶梢的挥发性物质26种、圆叶决明的挥发性物质17种、罗顿豆26种、猪屎豆40种、铺地木蓝30种。这些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包含了萜烯类及其衍生物、醇类、酯类、烷烃类、酸类、酮类、醛类以及其他少量物质成分;其中以萜烯类及其衍生物、醇类、酯类等成分的含量较高,其他几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

赖军臣[9](2010)在《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病症图像信息为主线,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为导向,探索病症图像信息求解疾病的不同创新表达方法。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糊逻辑理论、模式识别等领域技术,研究实现了玉米叶斑病害的自动诊断系统;运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实现了基于图像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专家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大田非结构环境下玉米叶斑病害分割算法的筛选。先用中值滤波算法去除图像噪声,然后利用拉普拉斯图像锐化算法增强图像。在图像增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实现了基于领域的对噪声不敏高斯模型的Markov随机场分割模型(G-MRF)和区域增长分割算法(SRG),分割玉米叶斑病害,并与有代表性的作物病害分割算法相比较,优选了区域增长分割算法为玉米病害的自动化识别服务。2.玉米叶斑病害图像特征提取和优选。对预处理后的病害图像提取病斑的颜色、纹理、几何形状三方面14个特征值,再对这些特征分析计算后,最终优化和选择了似圆度、偏心率和矩形度3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参数。3.玉米叶斑病害图像的自动分类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对玉米叶斑病害图像进行分类,研究对比了隶属原则识别法和择近原则识别法,设计了相应的分类器,并建立了病害诊断模型。利用VC6.0作为开发工具,编写了“玉米病斑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玉米常见叶斑类病害图像的处理与识别。4.基于图像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构建。在对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植保专业知识与用户的田间实际体验相结合,通过优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将推理规则以典型图像加通俗文字描述的直观形式呈现给用户。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用户,以及基于网络和单机软件等多种服务形式,解决农户的实际应用问题,研制开发了以田间典型特征事实图像作为人机互动形式,并具有界面友好、扩展性佳、实用性强的“玉米病害诊断专家系统”,并通过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姜运涛[10](2009)在《吡虫啉不同剂型及施药方式对棉田蚜虫防效及对天敌和棉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20%康福多SL室内对棉田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测定、取食行为等的观察,吡虫啉不同剂型(20%康福多SL、高巧600FS拌种剂和艾美乐70%WG)及田间不同施药方式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对天敌的安全性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20%康福多SL高浓度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有较高的触杀毒力,能够明显降低卵孵化、蛹羽化。0.06g/L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安全。0.24g/L以下浓度对瓢虫卵和蛹较安全,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分别在70.97%和70%以上。2.20%康福多SL处理蚜虫后能明显降低多异瓢虫成虫的取食率,显着影响成虫的取食选择,对着药活蚜和新鲜死蚜的取食率分别为21.8%和11.5%,对干僵死蚜不取食。3.20%康福多SL田间喷雾处理对棉蚜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药后20d内40g/667m2处理防效在80%~99.63%,15g/667m2防效在52.84%~91.96%;40g/667m2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药后10d内对长管蚜防效在88.46%~99.54%,但持效期较短。4.20%康福多SL田间喷雾处理对瓢虫各虫态及草蛉卵和蚜茧蜂寄生僵蚜的杀伤作用较大。药后3~20d,40g/667m2处理卵量较对照减少78%~100%,40g/667m2处理幼虫数量减少51%~100%,药后7~10d成虫数量减少70%以上。康福多40g/667m2和赛丹喷雾处理对草蛉卵数量和蚜茧蜂寄生僵蚜数量影响较大,药后10~34d分别减少23%~69%和62.9%。康福多40g/667m2灌根处理对所有天敌都较安全。5.20%康福多SL喷雾处理对棉花表现出较好的促进生长、提高蕾铃率的作用,但棉纤维衣分率较低。灌根处理效果不明显。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花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比较,较对照无显着改善。6.在高盐碱土壤条件下,艾美乐喷施对棉蚜的防效高,持效期达20d左右。而高巧药剂拌种仅在棉蚜发生初期有较低控制作用,后期无效。叶面喷施艾美乐和阿克泰在施药初期对瓢虫数量影响较大,但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天敌数量逐渐恢复。高巧600FS拌种剂和艾美乐70%WG促进结铃和吐絮效果明显,对棉花苗期生长、现蕾开花未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也无不良作用。7.灌水控制的普通土壤质地条件下,所有药剂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等结果与高盐碱土壤条件下试验结果一致。各药剂处理对棉花株高及叶片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着;高巧拌种+艾美乐喷施处理和阿克泰喷施处理平均单株铃数较多,单铃重及衣分率增加,增产效果显着。高巧拌种剂和艾美乐喷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棉花的抗逆作用,无不良影响。

二、玉米丰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丰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一)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病虫草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绿色防控技术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绿色防控技术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二、玉米病虫害的种类
三、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二)生物防治
    (三)化学农药防治
        1. 播前拌种。
        2. 玉米中后期虫害防治。
    (四)除草
        1. 土壤封闭。
        2. 苗后处理。

(2)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除草效果调查
        1.4.2 玉米产量及其性状测定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2.2 玉米穗部性状表现
    2.3 玉米产量及收益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3)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鉴定及其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主要害虫简介
        1.1.1 甜菜夜蛾
        1.1.2 桃蛀螟
        1.1.3 亚洲玉米螟
        1.1.4 棉铃虫
        1.1.5 蚜虫类
    1.2 玉米害虫防治现状
        1.2.1 农业防治
        1.2.2 诱杀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抗虫性研究
        1.3.1 抗螟性研究
        1.3.2 抗蚜性鉴定
    1.4 作物抗虫性机制研究
        1.4.1 物理性状
        1.4.2 次生代谢物质
    1.5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1.6 作物抗虫性—天敌协调控制害虫作用研究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调查方法
    2.4 玉米品种选育单位
    2.5 供试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
    2.6 玉米抗虫性鉴定标准
    2.7 玉米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玉米品种抗虫性鉴定
        3.1.1 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抗虫性鉴定
        3.1.2 不同玉米品种穗期抗虫性鉴定
        3.1.2.1 抗桃蛀螟分析
        3.1.2.2 抗亚洲玉米螟分析
        3.1.2.3 抗棉铃虫分析
        3.1.2.4 抗棉蚜分析
        3.1.2.5 抗禾缢管蚜分析
        3.1.2.6 抗玉米蚜分析
    3.2 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抗虫性
    3.3 不同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与抗虫性分析
    3.4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相对多度
        3.4.1 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物种组成
        3.4.2 玉米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相对多度分析
        3.4.3 不同玉米品种害虫及天敌的优势度及优势种
    3.5 不同玉米品种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3.6 不同玉米品种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分析
        3.6.1 苗期害虫种群动态分析
        3.6.2 穗期害虫种群动态分析
        3.6.2.1 3种鳞翅目穗虫幼虫种群动态
        3.6.2.2 蚜虫类种群动态分析
        3.6.3 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
        3.6.3.1 蜘蛛类种群动态分析
        3.6.3.2 草蛉类种群动态
        3.6.3.3 瓢虫类种群动态
        3.6.3.4 赤眼蜂种群动态
    3.7 玉米抗虫性与蜘蛛—害虫益害比的关系
        3.7.1 不同抗性级别玉米品种主要害虫与蜘蛛的种群动态
        3.7.2 不同玉米田蜘蛛与害虫类群的益害比
4 讨论
    4.1 不同玉米品种抗虫性
    4.2 不同玉米品种害虫及天敌优势种
    4.3 抗虫玉米品种的选育
    4.4 玉米害虫综合防治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4)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一)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 绿色防控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二、玉米的主要病虫害种类
三、玉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一) 农业防治
    (二) 生物防治
    (三) 化学农药防治
        1. 播前拌种。
        2. 瘤黑粉。
        3. 中后期虫害防治。
    (四) 除草
        1. 土壤封闭。
        2. 苗后处理。

(5)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2 新疆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
3 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危害现状
4“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可能对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产生的影响
5 新型业态———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引发外来生物入侵的潜在风险
6 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现状
7 未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7)几种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等作物的药害及不同缓解剂对其缓解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衣剂及其发展
        1.1.1 种衣剂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1.1.1.1 种衣剂概念及组成
        1.1.1.2 种衣剂分类
        1.1.1.3 种衣剂的作用机理
        1.1.1.4 种衣剂的功能特点
        1.1.2 种子处理药剂发展
        1.1.3 种子处理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 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现状
    1.3 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的缓解研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药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的影响
        3.2.1.1 试验处理
        3.2.1.2 样品采集
        3.2.1.3 样品测定
        3.2.2 低温条件下吡虫啉种衣剂对花生的影响
        3.2.2.1 试验处理
        3.2.2.1 样品采集
        3.2.2.2 样品测定
        3.2.3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3.2.3.1 试验处理
        3.2.3.2 样品采集
        3.2.3.3 样品测定
        3.2.4 不同缓解剂对低温条件下花生吡虫啉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3.2.4.1 试验处理
        3.2.4.2 样品采集
        3.2.4.3 样品测定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的影响
        4.1.1 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玉米的影响
        4.1.1.1 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的影响
        4.1.1.2 戊唑醇种衣剂对玉米的影响
        4.1.2 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的影响
        4.1.2.1 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的影响
        4.1.2.2 吡虫啉种衣剂对玉米的影响
        4.1.2.3 吡虫啉种衣剂对花生的影响
        4.1.3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的影响
        4.1.4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的影响
        4.1.5 氟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的影响
    4.2 低温条件下吡虫啉种衣剂对花生的影响
    4.3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4.3.1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4.3.1.1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4.3.1.2 不同缓解剂对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4.3.2 不同缓解剂对花生毒死蜱药害的缓解效果
        4.3.3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三唑酮药害的缓解效果
        4.3.4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氟环唑药害的缓解效果
    4.4 不同缓解剂对低温条件下花生吡虫啉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不同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的影响
        5.1.2 低温条件下吡虫啉种衣剂对花生的影响
        5.1.3 不同缓解剂对小麦、玉米、花生种子处理药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5.1.4 不同缓解剂对低温条件下花生吡虫啉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
    5.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对不同绿肥的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危害
    1.2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1.3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茶园套种绿肥,建设生态茶园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茶园及茶树品种
        2.1.1 茶园生态环境
        2.1.2 供试茶树品种
        2.1.3 不同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调查
    2.2 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绿肥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试验
        2.2.1 供试材料
        2.2.2 供试绿肥品种
        2.2.3 假眼小绿叶蝉对绿肥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试验
    2.3 福云6 号及不同品种绿肥挥发性物质测定
        2.3.1 供试材料
        2.3.2 不同绿肥挥发性物质的收集
        2.3.3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3.4 GC-MS 分析条件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1 铁观音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2 黄旦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3 福鼎大白茶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4 福云6 号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5 肉桂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6 不同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3.2 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绿肥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试验
        3.2.1 假眼小绿叶蝉对空气及不同种绿肥挥发性物质行为反应试验结果
        3.2.2 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梢及不同种绿肥挥发性物质行为反应试验结果
    3.3 福云6 号茶树及不同绿肥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1 福云6 号茶梢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2 铺地木蓝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3 猪屎豆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4 罗顿豆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5 圆叶决明的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3.3.6 福云6 号茶梢及不同绿肥挥发物质测定结果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1.1.2 选题的必要性
    1.2 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自动化诊断研究进展
        1.2.1 基于颜色特征的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
        1.2.2 基于纹理特征的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
        1.2.3 基于形状特征的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
        1.2.4 基于多元特征的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
    1.3 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1.3.1 专家系统及其发展历程
        1.3.2 植保专家系统的产生及应用
    1.4 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及植保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4.1 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2 植保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1.4.3 植保专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开发策略
    1.5 研究的特色及其创新点
        1.5.1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1.5.2 成功引入和实现了两种新的高效算法分割大田开放环境下作物病症图像
        1.5.3 提出了基于病症图像机器视觉信息和人眼病症图像求解病害的两类诊断模型
        1.5.4 开发了两套基于病症图像的病害智能诊断系统
第二章 病症图像识别的玉米叶斑病害自动化诊断模型的构建
    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1 大田环境下病症图像的采集方法
        2.1.2 病斑分割新算法的引入及选择
        2.1.3 大田开放环境下识别特征的提取及优选
        2.1.4 病害图像的模式识别
        2.1.5 技术路线
    2.2 病症图像采集规范的制定
        2.2.1 试验材料和设备
        2.2.2 病症图像采集步骤
    2.3 病斑分割算法选择
        2.3.1 图像分割算法概述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分析
    2.4 玉米叶斑病症图像特征提取与优选
        2.4.1 图像颜色特征的提取
        2.4.2 纹理分析的构造与提取方法
        2.4.3 图像形状特征的提取
        2.4.4 图像处理材料
        2.4.5 特征提取结果
        2.4.6 特征的优选
    2.5 玉米叶斑病症图像的模糊模式识别
        2.5.1 模糊集合
        2.5.2 模糊模式识别
    2.6 本章小结
        2.6.1 将病症图像的灰度信息和空间信息相关联是提高算法分割精度的有效途径
        2.6.2 对尺寸、旋转和光照变化不敏感的特征是大田非结构环境下病症图像识别的有效特征
        2.6.3 识别精度的提高受限于可用特征的不足
第三章 玉米叶斑病害自动识别系统的实现
    3.1 模式识别系统结构
    3.2 玉米叶斑病害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
    3.3 玉米叶斑病害自动识别系统的实现
        3.3.1 系统开发环境
        3.3.2 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3.3.3 系统功能菜单
        3.3.4 系统功能演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图象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系统设计
    4.1 系统概述
        4.1.1 系统构建原则
        4.1.2 系统功能设计
        4.1.3 系统的结构
        4.1.4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4.2 系统知识
        4.2.1 系统知识获取
        4.2.2 构建本系统的领域知识
        4.2.3 知识的表示
    4.3 推理机制
        4.3.1 推理机的设计
        4.3.2 推理机的算法设计
    4.4 知识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图像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集成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软件环境
        5.1.2 硬件配置
    5.2 系统的逻辑结构
    5.3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处理数据
        5.3.1 封装性
        5.3.2 继承性
        5.3.3 多态性
    5.4 诊断模块功能的实现
        5.4.1 数据库
        5.4.2 推理功能的实现
        5.4.3 图形化显示界面
    5.5 系统功能演示
        5.5.1 系统界面说明
        5.5.2 图像规则诊断
        5.5.3 指认式诊断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制定了大田非结构环境下病害自动化识别的图像采集规范
    6.2 实现并筛选出了胜任大田非结构环境下的病斑分割算法
    6.3 筛选出了大田非结构环境下可用于病斑识别的特征
    6.4 实现了模糊识别分类器的优选及自动化识别算法步骤的设计
    6.5 构建了模糊模式识别玉米叶斑病害自动识别系统
    6.6 基于图像规则的玉米病害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植保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6.7 展望
        6.7.1 综合集成技术体系是农业智能系统的发展方向
        6.7.2 病害智能诊断系统融合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吡虫啉不同剂型及施药方式对棉田蚜虫防效及对天敌和棉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新疆的植棉业及保护利用天敌的意义
    1.2 新疆天敌昆虫资源的状况
        1.2.1 捕食性天敌昆虫
        1.2.2 寄生性天敌昆虫
    1.3 棉田天敌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1 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1.3.2 天敌对蚜虫的控制作用
        1.3.3 天敌对棉叶螨的控制作用
    1.4 棉田害虫天敌多异瓢虫的研究概况
        1.4.1 多异瓢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1.4.2 多异瓢虫研究利用现状
    1.5 农药对天敌昆虫瓢虫的影响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吡虫啉20%SL(康福多)对多异瓢虫的毒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20%康福多SL对多异瓢虫成虫的毒力测定
        2.2.2 20%康福多SL不同浓度对多异瓢虫卵孵化的影响
        2.2.3 20%康福多SL对多异瓢虫蛹羽化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吡虫啉20%SL(康福多)对多异瓢虫成虫取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死亡时间棉蚜对多异瓢虫成虫取食的影响
        3.2.2 棉蚜不同着药状态对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选择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吡虫啉20%SL(康福多)不同施药方式对棉田蚜虫的防效及对天敌和棉花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药剂
        4.1.2 试验设置
        4.1.3 调查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田蚜虫的防治效果
        4.2.2 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田天敌的影响
        4.2.3 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4.2.4 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4.2.5 20%康福多SL不同处理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高盐碱土壤条件下吡虫啉600FS(高巧)拌种和吡虫啉70%WG(艾美乐)喷施对棉蚜防效及对作物的抗逆性作用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药剂
        5.1.2 试验设置
        5.1.3 试验结果调查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高盐碱土壤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5.2.2 高盐碱土壤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天敌瓢虫数量变化的影响
        5.2.3 高盐碱土壤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5.2.4 高盐碱土壤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控水条件下吡虫啉600FS(高巧)拌种和吡虫啉70%WG(艾美乐)喷施对棉蚜防效及对作物的抗逆性作用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药剂
        6.1.2 试验设置
        6.1.3 试验结果调查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灌水控制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6.2.2 灌水控制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天敌瓢虫数量变化的影响
        6.2.3 灌水控制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6.2.4 灌水控制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玉米丰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J]. 郑少云. 河南农业, 2019(31)
  • [2]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J]. 岳德成,姜延军,李青梅,柳建伟,史广亮,韩菊红,牛树君,贾春虹. 植物保护, 2019(02)
  • [3]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鉴定及其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D]. 尹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李伟霞. 河南农业, 2018(28)
  • [5]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J]. 郭文超,张祥林,吴卫,张伟,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丁新华,依米提·热苏力.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1)
  • [6]浅谈玉米高密度膜下滴灌集成技术[J]. 蔡付琳. 新疆农业科技, 2016(04)
  • [7]几种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等作物的药害及不同缓解剂对其缓解效果研究[D]. 务玲玲.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8]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对不同绿肥的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D]. 谷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9]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D]. 赖军臣. 石河子大学, 2010(01)
  • [10]吡虫啉不同剂型及施药方式对棉田蚜虫防效及对天敌和棉花的影响研究[D]. 姜运涛.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玉米高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叶蝉的防效增产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