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录

《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录

一、《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章文[1](2014)在《图书馆设计中自然光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些建筑的标准、要求以及功能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而这些标准与要求也都是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的建筑使用环境,来满足不同人对于建筑使用需求。为创造更好的建筑使用环境,那么消耗一定的资源也是在所难免的,而电能就是其中一种被严重消耗的能源之一。由于最近几年来人们对能源的重视,建筑节能的发展已经逐渐的被推举到建筑浪潮之中,环保节能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其开馆的时间比较早,闭馆的时间比较晚,并且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为了可以满足图书馆的阅览室采光要求和阅读环境上的种种要求,图书馆设计中自然光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为了确保上述阅读环境的要求,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消耗巨大的能源。因此,在进行图书馆建设的设计过程中想要更好的节能减排,那么自然光的应用为广大的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还可以为图书馆节省一些能源上的消耗,做到真正的节能减排。因此,图书馆中如何利用自然光对设计师十分重要的。

王宁[2](2014)在《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低温水化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寒冷地区地域辽阔,包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冬季时间长达3-6个月,因此,在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放热行为包括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在碱性条件下,矿渣会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和沸石类的水化产物,其形成的固体结构十分致密。低温下水泥水化模型的提出,为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研究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在低温下的水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研究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在低温下的水化规律,研究矿渣掺量、水化温度等因素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速率、水化放热量、非蒸发水含量、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对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低温水化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验证并建立低温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反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化温度不变,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以及矿渣掺量不变,随着水化温度的降低,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速率与水化放热量、抗压与抗折强度、非蒸发水含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化温度为-10℃时,矿渣掺量分别为0、10%、30%、50%,复合胶凝材料体系进入加速期的水化时间对比纯硅酸盐水泥体系,分别滞后了0.17h、0.43h、0.62h;另选取加速期,水化时间20h,水化温度为5℃、0℃、-10℃,此时,矿渣掺量为50%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比纯硅酸盐水泥体系降低了25.77%、40.75%、43.25%;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非蒸发水含量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增加,掺加矿渣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非蒸发水量均低于纯水泥净浆体系。水化温度为-10℃,水化龄期为28d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非蒸发水含量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分别降低了11.79%、16.64%、45.38%。水化温度为-10℃,矿渣掺量为30%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非蒸发水含量随着龄期的增加,分别增加了83.87%、145.16%、]77.42%。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水化温度的降低,复合胶凝材料体系胶砂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选取水化温度为-10℃,水化龄期为28d,不同矿渣掺量复合胶凝材料体系胶砂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分别降低了12.96%、26.80%、34.58%及8.52%、24.03%、36.43%。根据Krstulovic-Dabic的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对水化反应的3个过程进行相应的表征,得到了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动力学参数K、n以及各个阶段反应速率和反应度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获取各个阶段的反应速率曲线,可较好地对由量热实验数据绘制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实际水化速率da/dt曲线进行分段的模拟。通过计算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对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不同反应阶段水化反应程度进行预测。并建立了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不仅回归方程非常显着,R2值均大于99%,而且矿渣掺量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胶砂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极其显着。利用SEM图谱分析可看出,纯水泥浆体中有大量生长良好的钙矾石晶体产生,并且外形完整;同龄期掺加矿渣的水泥浆体中,钙矾石晶体短小而纤细,外形不完整,试样微观结构较为松散,导致抗压强度降低;通过XRD研究可看出,水化龄期为3d,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中CH所占晶体物质的比例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与非蒸发水含量值及抗压强度值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王秀娟[3](2013)在《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部分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区域布局,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一些办学基础相对不错的专科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单独升格为本科院校,一些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新产生的本科院校大大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我们把此类院校称之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学校在短期内实现了超常规的外延式拓展,无论从资源建设上,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馆藏资源数量不足,文献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馆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滞后,运行机制不完善,这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山东省7所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7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网上调查,对菏泽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搞好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提高馆员素质,转变服务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把图书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服务;开展馆际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加强重点馆藏建设,为学院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报务;加强宣传导读力度,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敖龙[4](2010)在《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螺旋型旋风分离器是一种采用阿基米德连续螺旋线型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其筒体中心区域的压力损失要占其总压力损失的一半以上,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安装在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筒体中心区域的减阻杆和导流板对螺旋型旋风分离器阻力损失的影响,从而得到具有最佳减阻效果的减阻装置。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相比不但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还可以很方便地研究结构参数对流动及其阻力特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提供的雷诺应力模型模拟了不采用任何减阻措施的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并分析计算所得的流场数据,探讨可能引起分离器阻力损失的原因。其次对安装不同尺寸减阻杆和同时安装减阻杆和导流板的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计算所得的流场数据。通过对仅安装减阻杆、同时安装导流板和减阻杆的螺旋型旋风分离器和不采取任何减阻措施的螺旋型旋风分离器流场数据及阻力损失的对比发现:(1)安装合适尺寸的减阻杆能起到很好的减阻效果,而减阻杆尺寸不合适时,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阻力损失反而会增加,本文所安装的减阻杆存在一个最佳直径,在此直径下减阻杆能达到最佳减阻效果。(2)在螺旋型旋风分离器中同时安装减阻杆和导流板能起到更好的减阻效果。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分析,本文还发现在螺旋型旋风分离器中安装的减阻杆的减阻机理和在一般结构型式的旋风分离器中安装的减阻杆的减阻机理呈现相似的规律,即减阻杆通过改变流场结构,减小湍流耗散损失,从而达到减阻效果。同时,对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分析也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减阻措施所达到减阻效果的合理性。

常景国[5](2008)在《二氧化碳和硫酸根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侵蚀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隧道作为隐蔽工程,受到荷载和周围环境的多重作用,对其耐久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隧道常见的耐久性病害包括:衬砌裂损、衬砌腐蚀(包括碳化、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侵蚀等)、冻害等。本文以侵蚀性介质在混凝土内部的扩散传输机理为依据,围绕衬砌混凝土分别在大气环境中的碳化和溶液长期浸泡条件下的硫酸根侵蚀作了探讨。本文的研究工作有:1.对我国隧道服役期间的常见病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碳化和硫酸根侵蚀对衬砌混凝土的侵蚀和危害进行了分析。2.根据相关的数据,在碳化扩散理论模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提出了多参数碳化深度预测公式。3.对隧道混凝土中硫酸根侵蚀的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对各种侵蚀途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4.利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和傅立叶变换,针对隧道衬砌混凝土在坏境水浸泡下的硫酸根侵蚀,建立了硫酸根侵蚀的基准扩散模型:考虑扩散过程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吸附作用的改进扩散模型。5.根据经典相似理论,运用Fick第一定律,研究了自然碳化和快速碳化之间的相关规律;运用Fick第二定律,研究了硫酸根自然侵蚀和快速侵蚀之间的相关规律。6.研究了硫酸根侵蚀造成的混凝土膨胀开裂全过程,分析了生成物石膏和钙矾石分别对混凝土体积膨胀的影响。考虑混凝土孔隙率、收缩、极限拉应变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硫酸根侵蚀下不同的产物类型引起的混凝土最终体积膨胀量计算公式。提出了硫酸根浓度阈值的概念,并根据硫酸根侵蚀产物的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了硫酸根浓度阈值的计算公式。本论文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敏感性与微裂缝演化规律对服役性能影响研究”(批准号:20070335087)和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综合环境下大型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耐久性试验技术”(项目编号:2006AA04Z415)的资助。

龚朝晖[6](2004)在《内河码头中叠合结构斜截面抗剪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叠合结构和整体现浇结构受力性能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叠合结构的二阶段制作、二阶段受力;第一次受力时留下的应力状态在第二期混凝土凝固后,永久的残留在预制构件中,随二次加载在叠合截面上不断的转移和重分布,定性分析了前后混凝土强度和剪跨比对叠合结构斜截面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内河码头叠合面板的抗剪破坏性试验,研究了叠合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性能和破坏形式,和为实现叠合板的双向受力而应该采取的措施。然后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方法模拟了这个转移和重分布在矩形截面梁上的发展过程。程序采用分离式模型用六面体单元模拟混凝土,杆单元模拟钢筋;首先在叠合面上加施工荷载,分析预制构件的受力状态,然后激活二期混凝土和钢筋单元,施加第二次荷载,并把第一次求解结果作为荷载施加于预制构件的单元上,进行第二次求解。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用程序计算了在不同叠合截面高度比的情况下一、二期混凝土强度的不同组合对叠合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得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与叠合截面高度比的关系和叠合梁折算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第一次加载与第二次加载的不同剪跨比对叠合梁抗剪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第一次加载剪跨比的增大会削弱叠合结构的斜截面承载力,本文提出了折算剪跨比的计算方法。用综合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和剪跨比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能够比较准确的估算叠合结构斜截面承载力。最后提出了适用于内河码头的叠合面板形式和比较具体的推荐方案,其中推荐方案一被应用于工程实践。

师富智[7](2012)在《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研究 ——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新建筑中的功能、要求、标准都有所提升,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使用环境,从生理和心理更好的满足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而为了创造最好的使用环境,势必要消耗更多的资源,电能就是严重消耗的能源类型之一。近年来,建筑的节能设计已经成为新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的节能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低碳节能减排,已成为现代新建筑中必须考虑的一项。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独特,拥有大陆性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两大气候,且自然曰照条件比较苛刻,太阳高度角小,所以东北地区的建筑自然采光现状不是十分理想。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中的一种,拥有开馆时间早,闭馆时间晚,使用频率高等显着特点。为了保证图书馆阅览室中苛刻的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要保证其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所消耗的能源也是巨大的。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节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自然采光方式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理想的阅读环境,还可以为学校节省下大量的能源消耗与资金,从根本上做到节能减排。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通过对东北地区现有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分析东北地区现有高校图书馆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与优势;通过对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与主动式自然采光方式的理论与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东北地区独有的光气候条件,总结出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目前的自然采光方式的现状、发展前景与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所得的成果进行结合,设计出符合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正确的、节能的自然采光方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应用的优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整篇论文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的研究,并结合现实情况来进行自然采光综合方式的设计与构想,希望可以对相关地域和相关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

二、《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设计中自然光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自然光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3.1 国外自然采光技术发展
        1.3.2 国内自然采光技术发展
    1.4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图书馆设计光环境和调查现状
    2.1 图书馆设计所需的光环境与要求
        2.1.1 光环境设计与基本影响因素
        2.1.2 光环境的简介
        2.1.3 采光设计的标准
    2.2 图书馆室内光环境调查的现状
        2.2.1 研究方法与现场调研
        2.2.2 现状分析
第3章 图书馆被动采光的研究
    3.1 被动采光的概念与应用
        3.1.1 被动采光的概念
        3.1.2 被动采光的应用
    3.2 被动采光设计的要求和条件
        3.2.1 满足采光的标准
        3.2.2 均匀照度的分布
        3.2.3 环境的亮度与色彩
    3.3 被动采光的采光方式
        3.3.1 高侧窗
        3.3.2 双侧窗
        3.3.3 单侧窗
    3.4 山东大学图书馆采光效果实际分析
        3.4.1 功能性实际分析
        3.4.2 节能型实际分析
        3.4.3 艺术性实际分析
第4章 图书馆主动采光的研究
    4.1 主动采光的概念与应用
        4.1.1 主动式采光概念
        4.1.2 主动式采光应用
    4.2 主动采光设计的要求和条件
    4.3 常用的主动采光技术
        4.3.1 导光管的导光采光技术
        4.3.2 光纤的导光采光技术
        4.3.3 导光棱镜窗反射法采光技术
第5章 图书馆自然采光的综合分析
    5.1 图书馆自然采光方式的综合应用
        5.1.1 综合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关系
        5.1.2 合理安排图书馆的内部空间
        5.1.3 被动式采光和主动式采光结合应用
    5.2 图书馆自然采光系统的发展趋势
        5.2.1 自然采光的多样性
        5.2.2 自然采光的综合性
第6章 济南图书馆东馆设计
    6.1 现有图书馆现状分析
    6.2 设计项目概况
        6.2.1 地理位置
        6.2.2 设计理念及原则
        6.2.3 设计风格分析
        6.2.4 室外建筑环境设计分析
        6.2.5 室内空间平面布置分析
        6.2.6 人流路线分析
    6.3 图书馆室内空间的光感设计
        6.3.1 阅览室设计
        6.3.2 三层阅览室前厅设计
        6.3.3 顶层共享休闲空间
        6.3.4 顶层开放阅读空间设计
    6.4 设计材料和运用
第7章 全文总结
    7.1 图书馆设计的重点难点
    7.2 图书馆设计的创新之处
    7.3 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低温水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负温水泥水化模型的提出
        1.1.2 高炉矿渣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化机理及动力学方程
    2.1 水化机理
        2.1.1 硅酸盐水泥水化机理
        2.1.2 矿渣水化机理
    2.2 水泥水化动力学方程
        2.2.1 Kondo动力学方程
        2.2.2 knudson动力学方程
第三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
        3.1.1 硅酸盐水泥
        3.1.2 高炉矿渣
    3.2 主要试验设备
        3.2.1 TAM-Air微量热仪
        3.2.2 YT12959-8全自动水泥水化热测定仪
        3.2.3 日立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3.3 测试方法
        3.3.1 水化放热测试
        3.3.2 抗压强度测试
        3.3.3 抗折强度测试
        3.3.4 非蒸发水含量测试
        3.3.5 SEM测试
第四章 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过程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2 水化放热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水化放热速率
        4.2.2 水化放热量
    4.3 蒸发水含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水化放热速率与非蒸发水含量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5.1 试验研究方案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矿渣掺量的影响
        5.2.2 水化温度的影响
    5.3 非蒸发水含量与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5.4 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5.4.1 -10℃下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5.4.2 5℃下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低温水化动力学研究与微观分析
    6.1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6.2 水化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6.3 水化反应程度分析
    6.4 微观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部分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新建本科院校
        2.1.2 信息服务
    2.2 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2.2.1 国外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2.2.2 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第三章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调查分析——以山东省部分学校为例
    3.1 网上调查
        3.1.1 图书馆主页的调查
        3.1.2 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建设
        3.1.3 图书馆信息服务栏目设置
    3.2 问卷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结果统计
第四章 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问题与分析
    4.1 信息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4.2 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少技能型复合人才
    4.3 信息服务水平低,缺乏创新意识
    4.4 图书馆之间缺乏良好沟通与合作
    4.5 图书馆服务学校重点项目能力欠缺
    4.6 图书馆对信息服务宣传力度不够,读者信息素养偏低
第五章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研究
    5.1 搞好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
    5.2 提高馆员素质,转变服务理念
    5.3 加强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把图书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服务
    5.4 开展馆际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
    5.5 加强重点馆藏建设,为学院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报务
    5.6 加强宣传导读力度,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4)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介绍和工作原理
        1.1.1 普通旋风分离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1.2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2 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流场研究状况
        1.2.1 普通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研究现状
        1.2.2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研究现状
    1.3 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状况
        1.3.1 普通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现状
        1.3.2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
2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2.1 基本控制方程
    2.2 湍流模型
        2.2.1 k-ε模型
        2.2.2 雷诺应力模型(RSM)
        2.2.3 大涡模拟(LES)模型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2.4 压力与速度的耦合
    2.5 本章小结
3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减阻的数值模拟
    3.1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数值模拟
        3.1.1 引言
        3.1.2 几何结构的建立
        3.1.3 数值模拟方法
        3.1.4 气相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3.2 减阻杆对螺旋型旋风分离器阻力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3.2.1 减阻效果分析
        3.2.2 内部流动变化分析
    3.3 同时安装导流板和减阻杆的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
        3.3.1 减阻效果分析
        3.3.2 内部流动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总结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5)二氧化碳和硫酸根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侵蚀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在役隧道碳化的研究现状
    1.3 在役隧道SO_4~(2-)侵蚀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O_2对衬砌混凝土的侵蚀规律研究
    2.1 衬砌混凝土碳化的全程分析
    2.2 碳化作用下衬砌混凝土的破坏规律研究
    2.3 实用碳化深度预测公式的建立与验证
        2.3.1 碳化理论模型及既有预测公式
        2.3.2 本文预测公式的建立
        2.3.3本文碳化深度预测公式的预测效果验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衬砌混凝土中SO_4~(2-)的不同来源及作用机理
    3.1 隧道衬砌混凝土中SO_4~(2-)的来源分析
    3.2 不同来源的SO_4~(2-)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3.2.1 原材料中的SO_4~(2-)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2 外界环境中渗入的SO_4~(2-)的影响
    3.3 隧道环境对衬砌混凝土的侵蚀等级判定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基于扩散理论的硫酸根侵蚀理论模型
    4.1 不同条件下SO_4~(2-)在混凝土内的传输机理
    4.2 溶液长期浸泡下硫酸根的扩散模型研究
        4.2.1 基于扩散理论的SO_4~(2-)侵蚀的基准模型
        4.2.2 考虑吸附效应的改进SO_4~(2-)扩散模型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基于扩散理论的碳化及硫酸根侵蚀的相似性研究
    5.1 经典相似理论
    5.2 自然碳化与快速碳化之间的相似规律研究
        5.2.1 相似准则的理论推导
        5.2.2 自然碳化与快速碳化的时间换算关系
    5.3 SO_4~(2-)自然侵蚀与快速侵蚀之间的相似规律研究
        5.3.1 相似准则的理论推导
        5.3.2 自然侵蚀与快速侵蚀的时间换算关系
        5.3.3 温度对SO_4~(2-)侵蚀的影响研究
    5.4 SO_4~(2-)侵蚀过程的相似试验设计方法探讨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SO_4~(2-)侵蚀下混凝土膨胀规律研究
    6.1 SO_4~(2-)侵蚀下混凝土的膨胀理论
        6.1.1 石膏的膨胀特性
        6.1.2 钙矾石的膨胀特性
    6.2 SO_4~(2-)侵蚀下混凝土膨胀破坏的全程分析
    6.3 混凝土体积膨胀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6.3.1 石膏为膨胀源的计算
        6.3.2 钙矾石膨胀源的计算
        6.3.3 石膏和钙矾石并存型
    6.4 混凝土中SO_4~(2-)浓度的阈值计算
        6.4.1 石膏膨胀型硫酸根浓度阈值
        6.4.2 钙矾石膨胀型硫酸根浓度阈值
        6.4.3 石膏和钙矾石并存型
    6.5 对膨胀量计算各影响因素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6)内河码头中叠合结构斜截面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路线和方法
第二章 叠合结构斜截面的受力机理分析
    2.1 叠合结构正截面的受力性能分析
    2.2 叠合结构斜截面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2.3 叠合结构斜截面的剪应力重分布问题
第三章 叠合式码头面板的抗剪试验研究
    3.1 试验基本情况
    3.2 模型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试验结论
第四章 叠合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4.1 材料的本构关系
    4.2 非线性方程的解法和收敛标准
    4.3 叠合结构实例分析
第五章 叠合结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
    5.1 现行规范(JTJ267-98)存在的问题分析
    5.2 影响叠合结构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
    5.3 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5.4 叠合结构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第六章 叠合结构在内河码头中的应用实践
    6.1 工程概况
    6.2 应用推荐方案一
    6.3 应用推荐方案二
    6.4 叠合式码头面板施工的关键技术
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推荐方案结构图)

(7)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研究 ——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3.1 图书馆
        1.3.2 阅览室
        1.3.3 自然采光
    1.4 自然采光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1.4.1 国外自然采光技术发展
        1.4.2 国内自然采光技术发展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采光环境与现状调查
    2.1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所需光环境与要求
        2.1.1 光环境简介
        2.1.2 光环境设计与基本影响因素
        2.1.3 采光设计标准
    2.2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室内光环境现状调查
        2.2.1 研究方法及现场调研
        2.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2.3 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被动式采光方式研究
    3.1 被动式采光概念与应用
    3.2 被动式采光设计要求与条件
    3.3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被动式采光方法
        3.3.1 单侧窗
        3.3.2 双侧窗
        3.3.3 高侧窗
    3.4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被动式采光方式实例分析
    3.5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阅览空间采光效果实测
        3.5.1 被动式采光的功能性实测
        3.5.2 被动式采光的节能性实测
        3.5.3 被动式采光的艺术性实测
    3.6 被动式采光的应用注意事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主动采光方式研究
    4.1 主动式采光概念及应用范围
    4.2 主动式采光设计要求与条件
    4.3 常用主动式采光技术与模拟分析
        4.3.1 导光管导光采光法
        4.3.2 光纤导光采光法
        4.3.3 采光搁板采光法
        4.3.4 导光棱镜窗反射法
        4.3.5 反射高窗采光法
        4.3.6 其他采光法
    4.4 东北地区主动式采光方式的选择
        4.4.1 影响东北地区主动采光方式选择与应用的因素
        4.4.2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主动采光方式选择
        4.4.3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可采用的主动采光方式对比
    4.5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主动式采光要求
        4.5.1 主动式采光的功能性
        4.5.2 主动式采光的艺术性
        4.5.3 主动式采光的节能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综合分析
    5.1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综合应用
        5.1.1 被动式采光与主动式采光的结合使用
        5.1.2 合理的排布阅览室内部空间
        5.1.3 综合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关系
        5.1.4 综合自然采光与建筑保温的关系
        5.1.5 综合自然采光与其他节能构件的配合使用
    5.2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系统发展趋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采光调查问卷
附录2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采光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设计中自然光的应用研究[D]. 章文. 山东建筑大学, 2014(04)
  • [2]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低温水化特性研究[D]. 王宁.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3]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以山东省部分学校为例[D]. 王秀娟. 山东大学, 2013(05)
  • [4]螺旋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研究[D]. 敖龙. 浙江大学, 2010(02)
  • [5]二氧化碳和硫酸根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侵蚀规律研究[D]. 常景国. 浙江大学, 2008(10)
  • [6]内河码头中叠合结构斜截面抗剪性能研究[D]. 龚朝晖. 长沙理工大学, 2004(06)
  • [7]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研究 ——以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阅览室为例[D]. 师富智.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山东建材》2004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