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质乳酸菌在仔猪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特殊性质乳酸菌在仔猪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龙舟,高青山,崔莲花,侯丽娜,张魁[1](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动物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动物腹泻会导致机体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从而降低生产性能,严重的还会导致动物死亡。抗生素治疗存在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寻找绿色、健康、无残留"替抗"添加剂成为研究重点。目前,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可以改善动物腹泻,提高生产性能。文章综述动物腹泻的种类及生理学症状,添加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调控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进展,为肠道调控治疗动物腹泻及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贾丹[2](2020)在《猪源益生菌的益生潜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当摄入足够的量时,能给予宿主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在过去数百年里,益生菌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行业。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在防治动物腹泻、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禽免疫机能、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益生菌用作饲料添加剂还可有效避免抗生素带来的耐药菌株出现、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益生菌成为广泛认可的安全、有效、环保、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养殖业对益生菌的需求量较大,而我国饲用益生菌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商品化的益生菌产品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分离猪源益生菌,通过综合评价其体内外益生特性,筛选出安全、有效的猪用益生菌,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不同地区的健康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32株乳酸菌和20株芽孢杆菌,通过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评价菌株的体外安全性。结果表明:52株新分离株均无溶血活性,对13种抗生素的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初步判定上述菌株为安全的。2.依次通过抑菌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模拟胃肠道试验、表面性质测定、黏附性测定、拮抗致病菌黏附能力及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测定综合评价新分离株的体外益生特性,最终筛选出3株细菌有显着益生特性,分别为约氏乳杆菌GHZ10a、唾液乳杆菌ZLp4b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SC16a。试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表现出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豚鼠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鲍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分别在pH 3.0和含0.3%猪胆盐的PBS中耐受2 h后存活率高于70.0%;在模拟胃液中耐受3 h、模拟肠液中耐受6 h后有较好的存活率;有较高的疏水性、自聚性和Caco-2细胞黏附性;能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的方式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Caco-2细胞;菌株GHZ10a和ZLp4b能同时产生蛋白酶和淀粉酶,菌株BSC16a可产生蛋白酶。3.分别利用上述3株益生菌的低、中、高浓度菌液饲喂小鼠30 d,研究菌株的体内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小鼠无任何不良症状,解剖后无眼观病变,肠道切片未观察到病理变化,脏器指数无显着差异;菌株ZLp4b和BSC16a的低浓度饲喂组小鼠的十二指肠V/C值(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GHZ10a和ZLp4b饲喂组小鼠的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BSC16a饲喂组小鼠血清中IgA、IgG、IgM、IL-2、IFN-γ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菌株GHZ10a可显着提高小鼠血清中IgM和IL-2的含量,而仅有中剂量的GHZ10a可促进小鼠IgG的分泌;菌株ZLp4b的高、中、低饲喂组中小鼠血清中IL-2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仅有高浓度的ZLp4b可促进小鼠IgG和IgM的分泌。4.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株新分离菌株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小鼠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为小鼠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与对照组相比,约氏乳杆菌GHZ10a饲喂组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的相对含量显着增加(P<0.05);唾液乳杆菌ZLp4b饲喂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在属水平上,拟普雷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瘤胃梭菌属和Marvinbryantia属的丰度显着增加(P<0.05);贝莱斯芽孢杆菌BSC16a饲喂组小鼠肠道菌群的拟普雷沃均属、瘤胃菌科未定属、布劳特氏菌属、Ruminiclostridium属、Oscillibacter属、Muribaculum属、分节丝状菌属和Butyricicoccus属的丰度显着增加(P<0.05)。综上,本研究筛选出3株安全性高、耐受性强、抑菌谱广、黏附性高、可抑制致病菌黏附Caco-2细胞、能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有提高小鼠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肠道结构、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猪源益生菌,可作为安全有效的猪用益生菌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杨凯鑫[3](2020)在《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胎次相同、体重相近的断奶前一个月左右的健康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犊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犊牛饲喂含有乳酸菌制剂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由奶牛场统一提供,饲养管理程序与奶牛场相同,试验过程中记录犊牛的用药和注射疫苗情况。采用饮水中添加150mL/头的乳酸菌(水:乳酸菌=50:1)的饲喂方式,其中第一周连续饲喂3天,从第二周开始每周有间隔使用2次(注:每天只能使用一次),自由饮水,试验期为90天。1.记录犊牛的出生重、试验开始时的重量和试验结束时的重量,据此计算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DG)。统计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采食乳酸菌制剂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为0.84kg/头,对照组犊牛平均日增重为0.77kg/头,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 9.09%。2.记录犊牛腹泻天数和腹泻头数,并计算犊牛腹泻率。统计结果发现:采食乳酸菌制剂的犊牛腹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分别于正式期试验第1 d、30 d、60 d、90 d,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中随机筛选出的5头犊牛的新鲜粪样,测定粪中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结果发现:在试验结束时,采食乳酸菌制剂的犊牛粪样中乳酸菌数量达到1.41×107CFU/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大肠菌群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分别于正式期试验第1 d、30 d、60 d、90 d,晨饲前分别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中随机筛选出的8头犊牛的颈静脉采血10mL,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血清中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IgA、IgG、IgM含量明显升高。

顾彬涛[4](2020)在《猪源乳酸菌Lactobacillus animal 20的筛选及其复合制剂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滥用抗生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代表,可以有效抑制肠道病原菌的侵袭,具有抗生素替代品的潜能。本研究从猪粪便分离乳酸菌,通过抑菌活性和耐受性试验筛选益生作用良好的乳酸菌菌株,体外实验评估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将筛选出的乳酸菌制备复合制剂,优化复合菌株的发酵工艺,并评价该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本研究为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依据和保障,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猪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评价为筛选出生物活性优良的乳酸菌,以乳酸菌耐受性的角度出发,从健康猪粪便中分离得到41株菌株,通过黏附定植、抗菌活性、耐受性等实验对乳酸菌理化特征比较,筛选一株为鼠李糖乳杆菌(B8),两株为动物乳杆菌(B2,T20)。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B2、T20,B8菌株经60℃热处理15 min后存活率高于70%。B2、B8、T20在pH=2的培养基中培养4h的存活率超过37%。在0.5%的胆汁盐浓度下培养4h,B2、B8、T20存活率超过30%。黏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自聚合能力、对病原菌共凝集的能力、表面疏水性有差异(P<0.05)。其中T20的自聚合能力性最高,为66.14%。T20的与病原菌共凝集能力为59.36%。T20和B8表面疏水性最高分别为77.63%和76.62%。乳酸菌肠道定植实验结果表明,B2、B8、T20均能稳定地定植在肠道,其中盲肠定植数量显着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P<0.05),与回肠无明显差异。抗菌结果表明,B2、B8、T20均能抑制ETEC 10和A65的生长,细菌培养物和无细胞发酵液(CFS)的抑菌能力无差异。上述实验表明T20菌株具有更好的抑菌活性和耐受性,并且能稳定定植在肠道,证实了T20是一株益生特性优异的益生菌株。选取T20命名Lactobacillus animal 20(L.animal 20),用于下一步体外抗病原菌影响实验。2.乳酸菌L.animal 20体外抗菌影响研究为探究乳酸菌抗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65的作用,从乳酸菌抑制ETEC 10和A65生长的角度出发,选取益生菌株L.animal 20,采用体外共培方法,分析L.animal 20对ETEC 10和A65生长抑制的影响,探究乳酸菌抗病原菌的潜在影响方式。细菌共培养测定表明,ETEC 10和A65在纯培养和共培养中显示出不同的生长方式。L.animal 20能够抑制ETEC 10和A65的生长,共培养中活细胞的数量显着低于纯培养中(P<0.05)。L.animal 20 CFS降低ETEC 10和A65运动性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显着降低其运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P<0.05)。透射电镜(TEM)观察到共培后的ETEC 10和A65的细胞内容物流失,细胞壁收缩,损伤和裂解等现象。SDS-PAGE结果表明处理组ETEC 10和A65的菌体胞内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少(P<0.05)。以上实验结果证明所筛选到的L.animal20对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65具有抑制作用。3.猪源乳酸菌复合制剂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为制备生物活性良好的乳酸菌复合制剂,以复合制剂的抑菌活性为指标,确定T20:B2:B8最适比例为2:2:3。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方:0.8%葡萄糖和0.8%蔗糖3:1作为复合碳源;2%豆粕和1%酵母浸粉1:2作为复合氮源;0.01%硫酸铵和0.05%乙酸钠1:1作为缓冲盐;5%番茄和5%黄瓜3:1作为增殖因子。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分析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对乳酸菌复合制剂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接种量、40%装液量,于37℃条件下培育18h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高。综合研究表明,L.animal 20具有良好耐受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且能够稳定定植在肠道,L.animal 20发酵上清液(CFS)对ETEC 10和A65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将上述筛选出的乳酸菌制备复合制剂,经过培养基成分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对ETEC 10和A65的抑菌效果显着提高。本论文研究成果在抗生素替代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卓[5](2020)在《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稳态抵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肠道黏着率高,定植能力强,可构成肠道生物屏障,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促进肠道稳态平衡,进而增强机体抵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能力。然而,目前对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稳态抵抗致病菌感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同时鼠李糖乳杆菌与宿主互作调节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为进一步认知鼠李糖乳杆菌的益生菌特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本研究以鼠李糖乳杆菌肠道分离株CIQ249为模式菌,从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角度,探究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稳态抵抗肠道致病菌的潜在作用机制。第一部分,测定了CIQ249菌株的一步生长曲线与产酸能力、肠道定植能力、消化环境耐受能力及促进动物生长性能。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以及16S r RNA基因测序比对,对保存的鼠李糖乳杆菌分离株CIQ249进行了确认,并进一步测定了该菌的一步生长曲线及相对应的产酸水平,实验结果显示,菌体以1:100比例转接培养后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4 h达生长平台期,同时产酸能力也随菌体增殖而增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 H值降至3.0左右趋于稳定;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CFDA-SE荧光探针标记评价了CIQ249菌株的肠道定植能力,结果显示,灌服CFDA-SE标记菌后第1 d在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部的标记菌检出比分别为75.03%、86.43%和86.52%,随后逐渐下降,第7 d时在空肠、回肠和结肠部标记菌检出比平均在50%左右,灌服后第15 d检出比仍在20%以上,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评价了CIQ249菌株耐受消化环境的能力,结果显示,该菌对p H1.5的胃液、0.3%胆汁酸盐、9%氯化钠(高渗环境)等极端消化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同时在模拟肠液环境中出现生长趋势;此外,口服CIQ249菌株能够提高动物的日均采食量与日均增重。第二部分,评价了CIQ249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保护动物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能力以及对感染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采用抑菌圈法检测了CIQ249菌株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菌体培养离心后的上清(未调/调p H至7.0)对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O157、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溶血链球菌、粘质沙雷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费氏柠檬酸杆菌、溶藻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致病菌体出现明显的皱缩,上述结果表明CIQ249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抑菌作用,但对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屎肠球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未见抑制作用;将CIQ249菌株灌胃小鼠和雏鸡,然后分别用绝对致死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K99口服感染小鼠以及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78口服感染雏鸡,同时设CIQ249组、致病菌组、CIQ249与致病菌混合组以及正常动物对照组,结果显示,口服CIQ249菌株能够为动物提供一定的抗肠道致病菌感染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可达60%,CIQ249菌株与致病菌混合组的动物存活率在50%以上,而感染致病菌组动物全部死亡;实验动物肠道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肠道致病菌感染可导致动物肠道黏膜发生严重病理损伤,而口服CIQ249菌株可有效减轻肠道黏膜损伤,促进肠绒毛生长,增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降低被感染动物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改善被致病菌感染动物的生长性能。第三部分,评价了CIQ249菌株对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促进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作用以及调节黏膜抗体Ig A分泌作用。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CIQ249菌株体外和体内对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IQ249菌株体外作用猪肠道上皮细胞(PIEC)以及饲喂小鼠和雏鸡后能够显着促进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基因的m RNA转录与蛋白表达,感染致病菌组Zo-1和Claudin-1基因的m RNA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呈现下调,而实验动物在饲喂CIQ249菌株后再行感染致病菌Zo-1和Claudin-1的水平未见下调,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可通过增强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以抵抗致病菌的感染;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了饲喂CIQ249菌株小鼠血清和肠黏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7、IL-27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饲喂CIQ249菌株小鼠肠黏液以及血清中Ig A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饲喂CIQ249菌株可显着促进机体非特异性Ig A抗体的分泌;初步探究了鼠李糖乳杆菌调节Ig A产生的机制,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可激活肠道树突状细胞,促进Peyer’s集合淋巴结CD4+T细胞中Bcl-6的表达,进而诱导CD4+T细胞向CXCR5+CD4+Thf细胞分化,同时B细胞在Thf细胞介导下逐渐分化成熟为B220-Ig A+浆母细胞。第四部分,为进一步解析鼠李糖乳杆菌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机制,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对口服CIQ249小鼠(CL组)、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小鼠(CP组)、口服CIQ249+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小鼠(CLP组)的肠道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分析,与C组相比,CL组获得72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251个和下调表达477个),CP组获得14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38个和下调表达111个),与CP组相比,CLP组获得53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4019个和下调表达1307个)。其中,CL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调节细胞生长、凋亡、抗炎等信号通路,如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LRs信号通路等,而CP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沙门氏菌感染(Salmonella infection)信号通路,当使用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干预时,富集于此信号通路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数明显减少。此外,随机选取CP组vs.CLP组与宿主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MX2、Rnasel、IL-6、Il-13ra2、Il-22ra1、Pla2g2a、Anpep、Rap1gap、Galnt6、IGF2、Rsl1d1、Cfh、Masp2、Bdkrb1进行RT-q PCR符合性验证,结果显示,RT-q PCR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表明RNA-seq测序结果可靠。以上测序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鼠李糖乳杆菌调节宿主免疫促进机体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综上,本研究显示,鼠李糖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消化环境耐受能力、促进动物生长等益生性,能够有效调节肠道稳态(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以增强动物抵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鼠李糖乳杆菌微生态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持。

张飞[6](2019)在《猪源植物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益生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规模养殖过程中,动物易发生肠道性疾病,经常表现为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有害菌增殖,导致动物发病、生产性能下降?当前解决方法通常是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干预。然而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人类公共卫生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抗生素在动物内并没有被完全吸收代谢,而是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日积月累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抗生素替代策略,降低抗生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拟从断奶仔猪肠道分离鉴定植物乳杆菌,并研究其的生物学特性;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猪源植物乳杆菌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益生功能与免疫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通过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观察其益生效果,通过免疫、抗氧化、粪便VFA指标变化揭示其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机理,为猪源植物乳杆菌在动物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为抗生素的替代提供技术支撑。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从35日龄健康仔猪肠道中分离筛选一株产酸能力强的疑似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PZ,并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从植物乳杆菌LPZ菌株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该菌在培养2~9h后处于对数期,活菌数量快速增加,9~12h该菌生长进入稳定期,在12h后进入衰亡期,呈缓慢下降趋势,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快;从p H值的曲线可以看出,0~10h p H值快速下降,由最初的6.8降低为4.4,然后缓慢下降到30h时的3.8后趋于稳定,p H值最终稳定在3.7左右,表明该菌株产酸能力强。2、植物乳杆菌LPZ菌株在p H值3.0时2h的存活率为55.1%,在0.3%的胆盐浓度24h的存活率为79.7%,表明该菌株能够过胃,在肠道中存活。在50℃、80℃环境中20min存活率分别为86.8%和1.2%,表明该菌株能够耐受50℃环境温度。3、植物乳杆菌LPZ菌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39的抑菌效果最强,该菌对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敏感性较弱。第二部分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LPZ对肠道炎症的影响,以及与免疫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只SPF级的雌性ICR小鼠(8-10周龄,体重20±2.1g)随机分为两组,即DSS组和LPZ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1周,其中试验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LPZ。第8d通过饮水给予所有小鼠5%DSS诱导急性结肠炎。试验结束时在第15d早上称小鼠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随后腹腔麻醉后处死小鼠,用直尺测量结肠长度并称重。试验过程中每天测量体重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变化,以确定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对结肠末端样品用10%福尔马林进行提取固定,制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随后进行组织学评估和上皮损失评分。采用多层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量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IL-10,IL-17A水平。提取粪样DNA,进行序列扩增和测序。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乳杆菌LPZ组小鼠体重显着高于DSS组(P<0.05),结肠长度显着长于DSS组(P<0.05),同时LPZ组的DAI和组织学评分显着低于DSS组(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LPZ能够预防炎症对小鼠肠道的损伤。2、与DSS组相比,植物乳杆菌LPZ组中炎性因子IL-1β、IL-6、IL-17、TNF-α的水平显着降低,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LPZ对炎症具有显着的缓解的作用。3、植物乳杆菌LPZ极显着提升了结肠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和纲水平上的丹毒丝菌纲和芽孢杆菌纲,显着降低了属水平上乳杆菌(Lactobacillus)的丰度,显着提高了种水平上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Turicibacter、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Gemmobacter_intermedius和原噬乳杆菌(Lactobacillus prophage)Lj928的丰度。表明植物乳杆菌LPZ能使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多样化,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稳态,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第三部分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96头(26±2d),按照体重与公母各半原则将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包含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中8头仔猪。试验从26日龄开始,54日龄结束,持续时间28d。试验设空白对照组、抗生素组和植物乳杆菌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时添加复合抗生素(土霉素钙,有效成分200mg/kg;吉他霉素,有效成分50 mg/kg),植物乳杆菌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时添加800mg/kg含量为1×1010CFU/g植物乳杆菌LPZ冻干粉。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d和29d早上从每个重复中取一头接近平均重的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在试验的第1d和第28d下午3:00,每个栏随机挑2头仔猪,无菌厌氧收集直肠内容物,将其放入50 m L螺口管中,并迅速放入-20℃的冰箱保存,后期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粪便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LPZ能够显着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了其料肉比(P<0.05);而与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LPZ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LPZ能够显着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与抗生素作用效果相当。2、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LPZ和抗生素组仔猪腹泻指数和腹泻率显着下降(P<0.05);而植物乳杆菌LPZ组仔猪腹泻指数和腹泻率却显着高于抗生素组(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LPZ具有一定的抗腹泻作用。3、LPZ组仔猪第14d和第28d仔猪血清Ig A和Ig G的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仔猪(P<0.05);与对照组相比,LPZ组仔猪第14d和第28d仔猪血液内T-AOC和SOD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液内MD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仔猪相比,LPZ组仔猪第14d时MDA水平下降显着(P<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着,表明植物乳杆菌LPZ能够显着提高动物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4、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植物乳杆菌LPZ显着提高了第14d乙酸和第28d仔猪粪便中丁酸的含量(P<0.05);和抗生素组比显着提高了第14d和第28d仔猪粪便中乙酸的含量(P<0.05),显着提升了第28d乙酸、丙酸、丁酸含量(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LPZ能够显着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乳杆菌LPZ菌株具备快速生长和产乳酸的能力,能够过胃并在肠道中存活,能够耐受50℃环境温度,该菌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39的抑菌效果最强。(2)植物乳杆菌LPZ能预防炎症对小鼠肠道的损伤,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对炎症具有显着的缓解的作用,同时提高结肠内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维持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稳态,改善动物肠道健康。(3)植物乳杆菌LPZ菌株能显着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促使肠道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利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具有替代饲添抗生素的潜在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刘俊阳[7](2019)在《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前期试验筛选的益生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的确定制备复合益生菌剂,并通过犊牛饲养试验验证其饲喂效果。试验一:本试验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将高活菌数的菌株进行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及接种比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结合DPS软件中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组方以及发酵模式。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配伍组合为S3S9CR,接种比例为2:3:1:1,优化的固态发酵配方为麸皮63.84%,玉米粉27.44%,豆粕6.41%,无机盐2.31%。结合发酵饲料的芳香气味,在先进行36h有O2发酵,再进行12h无02发酵条件下,可使发酵产物活菌数达到53x1011 cfu/g,β-葡聚糖为10.515 mg/g、柠檬酸为164.508 mg/ml、多肽为 160.55 mg/g、乳酸的含量为 427.344 ug/g。试验二:本试验制备的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饲喂犊牛,通过对犊牛生产性能、粪样微生物数量、腹泻率和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性能指标的检测,验证微生态制剂的饲喂效果。试验选取4月龄犊牛20头,按性别、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将犊牛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牛,试验期共30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5%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体增重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犊牛粪便中微生物数量产生影响显着,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犊牛粪样中乳酸菌的数量为 2.28x107(CFU/g),显着高于对照组 2.85x106(CFU/g)(P<0.05);而犊牛粪样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4.06%。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T-AOC含量显着升高(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体现出复合微生态制剂具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冯江鑫[8](2019)在《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生产中仔猪断奶后生长缓慢、腹泻率高等问题广泛存在,抗生素虽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存在污染环境和残留率高等问题。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具有提高仔猪养分消化率,均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潜在价值。因此,本试验通过一个体外发酵试验和两个动物试验研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饲粮品质的影响,以及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改善效果,为仔猪健康养殖提供参考。试验一饲料发酵工艺参数的筛选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时间、料水比和酶制剂的使用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发酵饲料由36.01%膨化玉米、35.69%玉米、11.89%豆粕、11.89%膨化大豆、2.38%蔗糖和2.14%大豆油组成。饲料中复合菌接种量为3 m L/kg。复合酶制剂添加量设定为0%、0.2%,料水比设定为1:0.5、1:1和1:1.5,发酵时间设定为6 h、12 h、18 h和24 h。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大幅提高饲料中乳酸和酸溶蛋白的含量,发酵饲料p H随加水量增加而降低,乳酸含量随加水量增加而升高。发酵时间延长显着提高饲料乳酸、酸溶蛋白含量和乳酸菌数量(P<0.05),显着降低饲料大肠杆菌数量和p H(P<0.05)。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发酵可提高饲料乳酸、酸溶蛋白水平和乳酸菌数量,降低饲料p H和大肠杆菌数量,从而改善饲料品质。综合各项指标,菌酶发酵的推荐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制剂0.2%,料水比1:0.5,发酵时间12 h。试验二饲粮发酵12 h和24 h对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96头42日龄(8.98±0.75 kg)“杜×长×大”杂交仔猪,按性别和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抗生素组(金霉素75 mg/kg)(AB)、12 h发酵组(12 h FER)和24 h发酵组(24 h FER),其他发酵条件同试验一。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12 h和24 h FER均显着提高了试验全期的ADG(P<0.05),24 h FER组ADG显着高于AB组(P<0.05),两发酵组(12 h和24 h发酵组)均显着降低F/G和腹泻率(P<0.05),且两发酵组与AB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DM、CP、EE、Ash、GE、TP的消化率均显着提高(P<0.05),且两发酵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与CON组相比,两发酵组和AB组血清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三者间无显着差异。两发酵组血清MDA水平均显着低于CON组和AB组(P<0.05),且两发酵组间无显着差异;(4)与CON组相比,24 h FER组空肠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5)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着降低(P<0.05),12 h FER组十二指肠V/C、空肠GC数量和回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24 h FER组十二指肠V/C和回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6)与CON组和AB组相比,24 h FER组空肠CLDN-1、ZO-1,回肠OCLN、IGF-1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12 h FER组回肠OCLN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且与24 h FER组无显着差异(P>0.05);(7)与CON组和AB组相比,24 h FER组结肠s Ig A水平和TGF-β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8)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结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结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本试验表明,发酵饲粮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降低腹泻率,改善代谢状况,从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发酵饲料效果相当于或优于金霉素,发酵12 h与24 h组效果基本相当。试验三饲粮发酵12 h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72头平均体重为7.21±0.32 kg的21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根据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抗生素组(金霉素75 mg/kg)(AB)和发酵12 h组(12 h FER)。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1-42 d的ADG显着提高(P<0.05),F/G和腹泻率显着降低(P<0.05),且12 h FER组和AB组无显着差异(P>0.05);(2)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DM、CP、EE、Ash、GE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血清MDA、UREA水平显着降低(P<0.05),ALB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血清TNF-α、IL-6、DAO水平显着降低(P<0.05);(4)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蔗糖酶、淀粉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食糜中乳酸水平显着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12 h FER和AB组均显着提高十二指肠V/C和空肠绒毛高度、V/C(P<0.05),且二者无显着差异;12 h FER组空肠和回肠GC数量均显着高于CON组和AB组(P<0.05);(6)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CLDN-1、ZO-2、回肠ZO-2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提高(P<0.05);(7)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s Ig A水平显着提高(P<0.05),同时显着上调IL-10、TGF-β基因表达,12 h FER组和AB组回肠IL-1β基因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8)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结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显着提高,大肠杆菌数量显着减少(P<0.05)。本试验进一步证明,12 h发酵饲粮可显着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其效果优于金霉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菌与复合酶协同发酵可改善饲粮品质,其效果与料水比和发酵时间有关。在料水比1:0.5条件下发酵12 h的饲粮可显着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生产性能,其效果优于添加75 mg/kg金霉素。

陈宪禹[9](2018)在《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防制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畜牧业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其中,生猪养殖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仔猪的健康对养殖水平高低影响巨大,但是初生仔猪却极易患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后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同时也会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了40头经产母猪,随机分成四组,其中三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和1.5%的微生态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三个试验组母猪所产初生仔猪在哺乳期间黄白痢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生率为13.9%,而试验组母猪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升高所产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7.1%、3.1%和0.9%,因此母猪食用微生态制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的降低了仔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生率,死亡率降低趋势与发病率相同。并且,母猪食用饲料中添加1.5%的微生态制剂,其仔猪断奶时平均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P<0.05),平均断奶体重高出0.77±0.11kg。通过本实验表明了母猪饲料中添加1.5%微生态制剂效果最佳。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治效果,使用了100头27日龄仔猪,随机分成五组,其中I~Ⅲ仔猪饲料中分别添加0.5%、1%、1.5%的微生态制剂,Ⅳ组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0.002%)的乳酸环丙沙星,Ⅴ组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菌药物。结果表明,Ⅳ组仔猪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0%和5.0%Ⅴ组仔猪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5.0%和15.0%,而Ⅰ、Ⅱ、Ⅲ组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分别降至15.0%、0%和0%,均未发生死亡,此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后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同时,断奶仔猪使用了微生态制剂后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三个试验组分别提高了5.4%、10.8%和16.2%。通过本试验得出了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1.5%微生态制剂效果最佳。

刘香杉,刘冰璇,金三俊,董佳琦,刁新平[10](2018)在《基于共词可视化乳酸菌免疫研究热点分析》文中提出基于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处理也在各个行业掀起了热潮。本研究以"乳酸菌"并包含"免疫"为检索对象,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高级检索,CNKI包含相关文献总共1 222篇。以共词分析的研究为总体思路,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等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了乳酸菌并包含免疫的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及方向。结果:我国关于乳酸菌并包含免疫的研究方向及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乳酸菌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乳酸菌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口服免疫乳酸对流行性腹泻的影响;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乳酸菌对仔猪黏膜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根据乳酸菌免疫在畜禽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将来乳酸菌在畜禽方面的研究可能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乳酸菌对畜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基因组学的研究;乳酸菌肠道定植机制及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的研究;乳酸菌对畜禽肠道长度、重量及肠道内容物的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二、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动物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腹泻种类及生理学症状
    1.1 病毒性腹泻
        1.1.1 轮状病毒
        1.1.2 冠状病毒
        1.1.3 诺如病毒
    1.2 细菌性腹泻
        1.2.1 大肠杆菌
        1.2.2 沙门氏菌
2 动物肠道菌群的调控方法及作用机制
    2.1 肠道菌群
    2.2 微生态制剂
        2.2.1 益生菌
        2.2.2 益生元
        2.2.3 合生元
    2.3 微胶囊技术在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
3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动物腹泻中的研究进展
3 展望

(2)猪源益生菌的益生潜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益生菌概述
        1.1.1 益生菌
        1.1.2 乳酸菌
        1.1.3 芽孢杆菌
        1.1.4 酵母菌和霉菌
    1.2 益生菌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1.2.1 抑制病原菌,改善胃肠道环境
        1.2.2 增强宿主免疫系统功能
        1.2.3 提供营养物质
    1.3 益生菌的筛选方法
        1.3.1 安全性
        1.3.2 同源性
        1.3.3 耐受性
        1.3.4 黏附性
        1.3.5 抑菌性
        1.3.6 临床有效性
    1.4 益生菌的应用
        1.4.1 益生菌在人类医疗中的应用
        1.4.2 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4.3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4.4 益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猪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初步安全性评价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
        2.1.2 培养基及缓冲液
        2.1.3 试剂
        2.1.4 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2.2.2 细菌的形态学鉴定
        2.2.3 细菌的16S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
        2.2.4 溶血活性试验
        2.2.5 抗生素抗性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菌株的分离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2.3.2 细菌的16SrRNA鉴定结果
        2.3.3 溶血性试验结果
        2.3.4 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猪源益生菌的体外筛选及益生特性评价
    3.1 实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及细胞
        3.1.2 培养基、缓冲液及试剂
        3.1.3 试剂
        3.1.4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抑菌性试验
        3.2.2 耐酸耐胆盐试验
        3.2.3 模拟胃肠道试验
        3.2.4 表面性质测定
        3.2.5 黏附性测定
        3.2.6 抑制致病菌黏附性测定
        3.2.7 产蛋白酶及淀粉酶能力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3.3.2 耐酸耐胆盐能力测定结果
        3.3.3 胃肠道耐受性测定结果
        3.3.4 表面性质测定结果
        3.3.5 黏附性测定结果
        3.3.6 抑制致病菌黏附性测定结果
        3.3.7 产蛋白酶及淀粉酶能力测定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猪源益生菌的体内安全性及益生特性评价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验动物
        4.1.3 试剂
        4.1.4 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饲喂用菌液制备
        4.2.2 试验设计及饲喂方案
        4.2.3 小鼠生长状态观察及生长性能测定
        4.2.4 小鼠剖解后脏器状态观察及样本收集
        4.2.5 脏器指数计算
        4.2.6 小鼠肠道病理变化及形态观察
        4.2.7 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4.2.8 基于16SrRNA测序研究小鼠肠道菌群变化
        4.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小鼠生理及剖检变化观察结果
        4.3.2 小鼠肠道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4.3.3 小鼠脏器指数测定结果
        4.3.4 小鼠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变化
        4.3.5 小鼠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4.3.6 小鼠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检测结果
        4.3.7 小鼠肠道菌群菌群变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微生态制剂的介绍
        1.1.1 乳酸菌制剂介绍
        1.1.2 微生态制剂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1.3 微生态制剂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5 实际应用价值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采用的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添加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乳酸菌制剂对犊牛菌群数量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添加乳酸菌制剂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总体讨论
4 总体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猪源乳酸菌Lactobacillus animal 20的筛选及其复合制剂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文献综述
技术路线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试验耗材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主要试验试剂
        2.1.6 试剂的配制
        2.1.7 SDS-PAGE相关试剂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猪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
        2.2.2 猪源乳酸菌L.animal 20 体外抗菌影响研究
        2.2.3 猪源乳酸菌复合制剂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酸菌理化特性比较
        3.1.1 乳酸菌的分离
        3.1.2 耐受性比较
        3.1.3 粘附性能比较
        3.1.4 抗菌活性检测
        3.1.5 肠道定植检测
        3.1.6 生长曲线的测定
        3.1.7 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3.1.8 乳酸菌的鉴定
    3.2 猪源乳酸菌L.animal 20 体外抗菌影响研究
        3.2.1 病原菌的鉴定
        3.2.2 L.animal 20对ETEC 10和A65 活性影响
        3.2.3 L.animal 20对ETEC 10和A65 运动性,生物被膜影响
        3.2.4 L.animal 20对ETEC 10和A65 毒力基因影响
        3.2.5 TEM观察ETEC 10和A65 形态变化
        3.2.6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3 猪源乳酸菌复合制剂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3.3.1 乳酸菌复合制剂的制备
        3.3.2 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
        3.3.3 乳酸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
4 讨论
    4.1 猪源乳酸菌生物活性分析
    4.2 猪源乳酸菌L.animal 20 体外抗菌影响
    4.3 乳酸菌组合共培养条件优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稳态抵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肠道稳态
        1.1.1 肠道内环境
        1.1.2 肠道黏膜屏障
        1.1.3 肠道免疫屏障
    1.2 肠道致病菌
    1.3 益生菌
        1.3.1 概述
        1.3.2 益生菌的主要功能
        1.3.3 鼠李糖乳杆菌
    1.4 转录组测序在肠道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细胞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2.1.4 抗体
        2.1.5 引物
        2.1.6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鼠李糖乳杆菌的鉴定
        2.2.2 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2.3 鼠李糖乳杆菌抑制致病菌作用
        2.2.4 鼠李糖乳杆菌对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 表达的调节
        2.2.5 鼠李糖乳杆菌对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
        2.2.6 鼠李糖乳杆菌对IgA抗体分泌的调节
        2.2.7 口服鼠李糖乳杆菌小鼠肠道转录组分析
        2.2.8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鼠李糖乳杆菌的鉴定
        3.1.1 革兰氏染色结果
        3.1.2 生化鉴定结果
        3.1.3 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
    3.2 鼠李糖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3.2.1 一步生长曲线与产酸水平结果
        3.2.2 鼠李糖乳杆菌耐受模拟胃液环境检测结果
        3.2.3 鼠李糖乳杆菌耐受模拟肠液环境检测结果
        3.2.4 鼠李糖乳杆菌耐受胆汁酸盐检测结果
        3.2.5 鼠李糖乳杆菌耐受高渗环境检测结果
        3.2.6 鼠李糖乳杆菌肠道定植能力检测结果
        3.2.7 鼠李糖乳杆菌促进动物生长性能的检测结果
        3.2.8 鼠李糖乳杆菌对肠道绒隐比影响的检测结果
    3.3 鼠李糖乳杆菌抑制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3.3.1 鼠李糖乳杆菌代谢产物体外抑菌作用检测结果
        3.3.2 鼠李糖乳杆菌代谢产物致病原菌损伤的检测结果
        3.3.3 鼠李糖乳杆菌保护动物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研究结果
    3.4 鼠李糖乳杆菌对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Zo-1 和 Claudin-1 调节
        3.4.1 鼠李糖乳杆菌对PIE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
        3.4.2 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肠道细胞Zo-1和Claudin-1 蛋白表达的调节
        3.4.3 鼠李糖乳杆菌对雏鸡肠道细胞Zo-1和Claudin-1 蛋白表达的调节
    3.5 鼠李糖乳杆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检测结果
    3.6 鼠李糖乳杆菌对黏膜IgA抗体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
        3.6.1 IgA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6.2 鼠李糖乳杆菌促进肠道IgA+浆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结果
    3.7 口服鼠李糖乳杆菌小鼠肠道转录组测序结果
        3.7.1 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结果
        3.7.2 差异表达基因的统计分析结果
        3.7.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3.7.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
        3.7.5 差异性表达基因测序结果的RT-q PCR符合性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功能特性的意义
    4.2 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4.3 鼠李糖乳杆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4.4 鼠李糖乳杆菌维持肠道稳态抗感染的机制探讨
    4.5 口服鼠李糖乳杆菌抗致病菌感染的肠道转录组学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猪源植物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益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肠道性疾病
        2.1 仔猪断奶面临的肠道问题
        2.1.1 断奶仔猪肠道紊乱
        2.1.2 断奶仔猪肠道紊乱原因
        2.2 炎症性肠道性疾病
        2.2.1 炎症性肠病
        2.2.2 炎症性肠病病因
    3 肠道疾病抗生素治疗及危害
        3.1 仔猪肠道紊乱的治疗
        3.2 结肠炎的抗生素治疗
        3.3 抗生素治疗带来的危害
        3.3.1 抗生素对微生物群的影响
        3.3.2 病原体的耐药性
    4 抗生素替代物
    5 益生菌
        5.1 益生菌对动物的作用
        5.1.1 促进肠道健康
        5.1.2 减轻炎症反应
        5.1.3 改善生产性能
        5.2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
        5.2.1 调节肠道菌群机制
        5.2.2 调节免疫系统
    6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猪源植物乳杆菌LPZ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株情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2.2.2 乳酸菌菌株的活化
        2.2.3 乳酸菌生理生化鉴定
        2.2.4 乳酸菌菌株16SrDNA鉴定
        2.2.5 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测定
        2.2.6 抗逆性试验
        2.2.7 药物敏感性评价
        2.2.8 抑菌试验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酸菌生理生化检测
        3.2 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3.3 植物乳杆菌LPZ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3.3.1 植物乳杆菌LPZ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测定
        3.3.2 植物乳杆菌LPZ耐酸和耐胆盐试验
        3.3.3 植物乳杆菌LPZ高温耐受试验结果
        3.3.4 植物乳杆菌LPZ抑菌试验结果
        3.3.5 植物乳杆菌LPZ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LPZ对 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所用材料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DSS诱导结肠炎及试验模型
        2.2.2 组织病理学分析
        2.2.3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2.2.4 样本DNA提取和检测
        2.2.5 细菌16S r DNA序列扩增和Mi Seq测序
        2.2.6 数据分析
        2.3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乳杆菌LPZ对小鼠体重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3.2 植物乳杆菌LPZ对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植物乳杆菌LPZ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1 组间群落差异对比分析
        3.3.2 组间结肠微生物群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分析
        3.3.3 各分类水平的分类学组成分析
        3.3.4 组间分类学组成差异性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LPZ菌株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和粪VFA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2 菌及药物准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及设计
        2.2.2 试验基础日粮
        2.2.3 饲养管理
        2.3 试验指标
        2.3.1 生产性能指标
        2.3.2 血清免疫指标检测
        2.3.3 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
        2.3.4 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乳杆菌LPZ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植物乳杆菌LPZ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3 植物乳杆菌LPZ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 植物乳杆菌LPZ对断奶仔猪粪便中VFA的影响
    4.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介绍
        1.1.1 复合微生态制剂概述
        1.1.2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选择
        1.2.1 酵母菌
        1.2.2 枯草芽孢杆菌
        1.2.3 乳酸菌
    1.3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3.1 营养作用
        1.3.2 免疫调节作用
        1.3.3 生物屏障作用
        1.3.4 抑制有害物质生成
        1.3.5 生物夺氧作用
    1.4 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因素
        1.4.1 发酵底物的营养成分
        1.4.2 发酵底物的粒度
        1.4.3 发酵料含水量和pH值
        1.4.4 发酵料温度
        1.4.5 发酵时间
    1.5 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5.1 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
        1.5.2 增强畜禽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1.5.3 调节和维持畜禽胃肠道菌群的平衡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部分
    2.1 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中复合菌的组合与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有氧无氧发酵状态的条件优化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复合微生态制剂发酵组方的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粪样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3 论文的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论文的总体讨论
    3.2 论文总体结论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仔猪断奶应激与腹泻
    2.仔猪断奶与肠道健康
    3.发酵饲料
        3.1 .发酵的定义
        3.2 .发酵菌种
        3.3 .发酵条件
        3.4 .发酵的作用
        3.4.1 .提高饲料品质
        3.4.2 .提高动物生长性能
        3.4.3 .增强免疫功能
        3.4.4 .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3.5 .发酵饲料在猪上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 存在的问题、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1.存在的问题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饲料发酵工艺参数的筛选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1 .乳酸和pH
        2.3.2 .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
        2.3.3 .酸溶蛋白含量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1 .料水比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3.2 .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3.3 .酶制剂的添加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试验二 饲粮发酵12和24 h对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饲粮
        2.3.1 .基础饲粮
        2.3.2 .发酵饲粮
        2.4 .饲养管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1 .生长性能
        2.5.2 .养分表观消化率
        2.5.3 .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
        2.5.4 .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
        2.5.5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
        2.5.6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2.5.7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
        2.5.8 .肠道屏障和发育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1 .生长性能
        3.2 .养分表观消化率
        3.3 .血清生化指标
        3.4 .血清抗氧化能力
        3.5 .血清免疫指标
        3.6 .消化酶活性和乳酸水平
        3.7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3.8 .空、回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及血清DAO水平
        3.9 .回肠和结肠免疫因子
        3.10 .空、回、结肠免疫因子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3.11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3.12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3.13 .回、结肠生长发育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4.讨论
        5.小结
    试验三 饲粮发酵12h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饲粮
        2.4 .饲养管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1 .生长性能
        2.5.2 .养分表观消化率
        2.5.3 .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
        2.5.4 .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
        2.5.5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2.5.6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2.5.7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2.5.8 .肠道屏障和发育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1 .生长性能
        3.2 .养分消化率
        3.3 .血清生化指标
        3.4 .血清抗氧化能力
        3.5 .血清免疫指标
        3.6 .消化酶活性和乳酸水平
        3.7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3.8 .空、回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与血清DAO水平
        3.9 .肠道免疫指标
        3.10 .空、回、结肠中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
        3.11 .结肠食糜中菌群数量
        3.12 .结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水平
        3.13 .回、结肠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总体讨论、结论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总体讨论
    2.全文结论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防制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1.3 抗生素对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
    1.4 防控措施
    1.5 发酵饲料
    1.6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第2章 微生态制剂预防哺乳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饲养管理
        2.1.4 评价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母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2.2.2 母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断奶时体重的影响
        2.2.3 母猪日粮中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添加量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制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3.2.2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在保育期间增重和饲料报酬的影响
        3.2.3 免疫功能检测
        3.2.4 仔猪饲料中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添加量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共词可视化乳酸菌免疫研究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统计
    2.2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2.3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2.4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乳酸菌免疫相关文献
    3.2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的方法
    3.3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3.4 聚类竖图的方法
    3.5 乳酸菌免疫的研究展望
        3.5.1 乳酸菌对畜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基因组学的研究
        3.5.2 乳酸菌肠道定植机制及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的研究
        3.5.3 乳酸菌对畜禽肠道长度、重量及肠道内容物的研究
        3.5.4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4 小结
    4.1 乳酸菌免疫关键词矩阵分析
    4.2 乳酸菌免疫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4.3 乳酸菌免疫聚类分析

四、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动物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J]. 张龙舟,高青山,崔莲花,侯丽娜,张魁. 饲料研究, 2021(12)
  • [2]猪源益生菌的益生潜能评价[D]. 贾丹.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3]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D]. 杨凯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猪源乳酸菌Lactobacillus animal 20的筛选及其复合制剂的制备[D]. 顾彬涛.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5]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肠道稳态抵抗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作用研究[D]. 王卓.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6]猪源植物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益生作用研究[D]. 张飞.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7]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刘俊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D]. 冯江鑫.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9]微生态制剂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防制效果的研究[D]. 陈宪禹.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10]基于共词可视化乳酸菌免疫研究热点分析[J]. 刘香杉,刘冰璇,金三俊,董佳琦,刁新平. 畜牧与兽医, 2018(09)

标签:;  ;  ;  ;  ;  

特殊性质乳酸菌在仔猪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