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选用

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选用

一、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其选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凡[1](2021)在《基于太阳能-热泵的林果干燥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内林果产业规模的日益增长,研发一种合理有效的林果干燥技术已成为目前林果干燥产业的主要需求。在林果干燥处理过程中,引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干燥系统供能已经是行业内较为认可的技术手段,但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受天气与地域的影响目前存在供能不稳定的问题。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供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干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太阳能供能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供能系统的结构较为单一,对于不同的干燥工况而言使用同一种运行模式会导致系统与干燥实际工况不匹配,造成系统的热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林果干燥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多模式的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互相结合的手段,研制了设备样机,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开展了对应的模拟、试验和优化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以油茶籽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干燥特性分析和基本物理参数的测定。首先,从实际工艺要求出发,结合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对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进行理论设计计算。主要包括:基于压缩机的制热量和干燥物料的湿负荷之间的匹配、系统运行中系统内干燥介质状态参数的选取,然后对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相关设计和选型计算。完成干燥系统样机结构设计并搭建样机完成调试,为后期的试验奠定了基础。2)根据试验样机的设计方案与设备选型,建立包括热泵机组模型、干燥物料模型在内的热泵干燥系统中各部件的仿真模型。对试验样机采集到的实际数据与热泵仿真模型输出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热泵仿真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偏差均在5%~10%之间。3)基于TRNSYS软件对热泵干燥系统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并分析了系统运行参数、系统性能和系统能耗的变化规律,得到了适用于油茶籽干燥的热泵干燥系统节能运行模式与控制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设定干燥温度为50℃、干燥质量为100kg的油茶籽时,由分体式、半开式、闭式三种模式组合的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的总耗电量比能耗最低的单一系统运行模式降低了 15%。4)基于TRNSYS软件对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基于热泵干燥节能运行模式,分析了在系统中增加太阳能集热器后系统运行参数、系统性能和系统能耗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设定干燥温度为50℃、干燥同一批次质量为100kg油茶籽、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热泵串联供能且集热面积取6m2的情况下,使用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总耗电量比热泵干燥系统降低了 20%。

刘哲[2](2021)在《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氨制冷冷库的严格管控,以及人们对氟利昂冷库中制冷剂环保性问题的关注,间接制冷系统成为了冷库的一种选择,间接制冷系统冷库由于采用二次换热的形式,其理论上相比于直接制冷形式冷库效率较低。但间接制冷系统形式的冷库具有安全环保等其他优点,所以设法提高间接制冷系统冷库的制冷效率有利于推动间接制冷形式冷库的应用。为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冷库制冷系统成为可能,其中蒸发器在间接制冷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对提高制冷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一种高效的蒸发器的性能。首先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冷库制冷系统的选型设计,特别是对蒸发器的形式进行了讨论,确定采用板壳式蒸发器,并搭建了测试平台。保证冷库开机正常,测试条件达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现有蒸发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现有蒸发器在流动形态及传热性能方面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流速为0.2m/s时,换热温差为9.9℃;流速为0.3m/s时,换热温差为7.6℃;流速为0.4m/s,换热温差为6.1℃;流速为0.5m/s,换热温差为5.2℃;流速为0.6m/s,换热温差为4.5℃。该结果表明加大流速,使得换热温差减小。在换热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流速,使得蒸发温度有所提高,进而制冷机组的COP也会有所提高。但换热温差增加速率会随着流速的增加逐渐减慢。开机运行后通过测试得出该蒸发器实际的效果,与数值模拟模型对比分析得出该模型基本符合蒸发器实际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设计三个方案对蒸发器进行改进,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设计方案及模拟结果如下:(1)方案一中总体上仍采用原有蒸发器的结构,即折流板与换热板片平行放置,流体在蒸发器壳程主要呈现水平弯曲的流态。减小上部无换热板的空余空间;并通过减小折流板间距,将400mm缩小至300mm,在流速为0.4m/s工况下换热温差减小了1.7℃。另外蒸发器壳程存在流量不均的现象,所以设计一种变换热板间距蒸发器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2)方案二中将换热板片的放置方位改变,与进口至出口方向平行,并增加垂直于换热板片的折流板,同时采用双入口形式。其中采用11块折流板和13块折流板形式的换热器在流速为0.4m/s情况下,换热温差分别降低0.8℃、1.5℃。8块、11块折流板形式蒸发器壳程压降与原有蒸发器都比都较小,13块折流板形式蒸发器与原有蒸发器壳程压降相当。(3)方案三中在原有蒸发器结构上,增加垂直于换热板片的折流板,使得流体湍流程度增加,模拟结果表明该形式折流板压力损失较大,不适合作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蒸发器,但可作为小型间接制冷冷库蒸发器。同时为解决该形式折流板阻力损失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百叶窗式折流板,在原有蒸发器形式基础上,再增加百叶窗式折流板,既能降低蒸发器壳程压降,又能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在流速为0.4m/s的工况下,换热温差减小1.9℃。比较三种方案,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其中就生产工艺上,方案一生产工艺简单,方案二、方案三生产工艺较复杂。由于间接制冷系统载冷剂具有蓄冷性,同时该类型蒸发器体积较大,因此采用该类型蒸发器具有一定的蓄冷优势。结合冷库使用情况,在保证冷库开机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机组的运行时间,夜间低谷电价用冷及蓄冷,白天峰值电价释冷,以满足用冷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以该冷库为例,充分利用谷值时段8h,平值时段4小时相比于利用峰值时段8h,平值时段4h的运行方略费用节省40%。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冷库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提高了蒸发器的效率,并提出了蓄冷运行方案,为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韩清春[3](2019)在《轻简型电动风送式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植保作业尤其是喷雾作业,一直是果园管理中关键环节,其作业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水果品质和产量。而我国现有针对山地果园、果树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是手动喷雾器,传统的手动喷雾器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劳作环境较差;中大型设备占据部分比例,但大型设备体积、重量较大,难以在山地果园中施展。因此,研究一种药液喷施效率高,使用灵活的新型山地果园喷雾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在农药喷施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喷药作业效率低、大型喷雾设备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设计了轻简型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喷雾机搭载于山地果园运输车上,可以对山地果园大面积高效率的喷施农药,再加上风力对果树树叶的扰动和对雾滴的输送,可以进一步提升山地果园植保作业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风送式喷雾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关键部件的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完成了对风送式喷雾机总体架构和模块化的设计,试制了第一代样机,并对机具进行了性能试验,工作总结如下:(1)喷雾机可搭载于山地果园轨道运输车上,实现山地果园自动化喷施农药。确定了喷雾机的总体设计方案,高约2.5m,药液箱容积为200L,最大喷药距离约为23m。根据田间的作业要求,合理的选择风机和药泵电机,可保证机具在田间高效率工作。(2)采用电动推杆与回转支承,控制风筒俯仰角和水平转动。电动推杆与回转支承为二线制器件,调整供电电极可切换电动推杆的推拉模式和回转支承的转动方向,由此设计了正负极转换电路,可使用遥控器控制电动推杆的推拉和回转支承的正反转,进而控制风筒的俯仰与水平转动动作。(3)采用PWM原理,设计流量与风机转速控制系统。通过PLC与模拟量输出模块相结合,调节PLC输入模拟量输出模块数字量的大小来改变模拟量输出模块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进而实现风速和流量的三挡变化。调节风筒电机、药泵电机的转速,实现对不同作业需求下的风机风速和药液流量的控制。(4)利用电压、电流、流量、风速等传感器,探究了以上因素对轻简型电动风送式喷雾机工作性能的影响。喷雾机风机电机的耗能对系统工况稳定的影响较大,而药泵电机的功率较小,其工作所需电压、电流易满足,工况维持稳定。今后喷雾机风机电机选型可适当降低功率,以保证整机在工作时维持稳定工况。

王韦达[4](2019)在《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的降膜蒸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火电厂中应用湿法脱硫工艺的比例占93%。为了防止脱硫塔内设备腐蚀及保持出产石膏品质,脱硫塔需定时排放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具有水质差、重金属和盐含量高等特点,传统的“三联箱”处理法无法处理其中的浓度较高的氯离子,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有必要对脱硫废水实施零排放处理。目前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虽能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但是均具有初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易结垢等缺点。如果能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预处理,可有效减少脱硫废水在后续零排放环节的处理水量,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鉴于燃煤电厂烟气温度在脱硫过程中会从120℃迅速下降至50℃左右,该过程中大量烟气热量被浪费。本文拟在脱硫塔前入口烟道内设置降膜蒸发器利用120℃烟气蒸发浓缩脱硫废水,即可利用烟气余热又可有效浓缩脱硫废水。对此,本文首先使用有限差分法对脱硫废水的降膜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微分控制方程,研究了该过程中气液两相降膜逆流蒸发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点,分析了烟气和溶液不同物性条件对单位时间内蒸发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蒸发过程中烟气热量传递特点,提出在蒸发前预热溶液可有效提高烟气蒸发率。本文依据相似模化的原理,设计搭建了可在高烟气通量环境下稳定工作的降膜蒸发实验台,保证了溶液液膜在高烟气雷诺数下不会破裂飞散。同时,设计了迎风面降膜和背风面降膜两种蒸发方式,继续探讨不同因素对降膜蒸发效果的影响。模拟计算与实验分析表明,提高入口烟气温度和流速、降低入口烟气湿度都能促进蒸发;当入口烟气温度提升时,增强传热的效果明显;当入口烟气湿度增加时,传质过程占据了蒸发的主导地位;提升溶液雷诺数对溶液蒸发可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当降膜进入湍流的流动状态时,液膜会出现破裂飞散;同时,在迎风面降膜蒸发的效果要好于在背风面降膜,说明在低温气相条件下的降膜蒸发中直接接触传质起到了主要作用;溶液在蒸发过程中存在升温过程、稳定蒸发过程、加速蒸发过程三个过程,如提前对溶液进行预热即可有效提高蒸发效率;当气相处于低温条件且溶液未达到结晶析出状态时,氯离子几乎不会蒸发逃逸。同时,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实验得到,在低温烟气中气液两相逆流降膜蒸发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蒸发率为2.86 kg/(m2 h)~9.98kg/(m2 h),传质系数介于0.063m/s~0.166m/s之间。

常亚飞[5](2019)在《真空条件下盐溶液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空气品质要求的日益严格,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因具有空气清洁度高、温湿度独立控制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再生能耗高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溶液除湿空调的推广。若降低再生环境压力,溶液可以在较低的热源温度下实现沸腾,水分蒸发,实现再生过程,可以扩大再生热源的选择范围。目前关于真空再生方式的研究多以溶液蒸发量为评价指标,评价再生效果的好坏。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溶液在真空条件下沸腾再生过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压力、浓度和换热温差对LiCl溶液在真空条件下换热特性的影响,对其换热过程进行分析,为提高溶液真空再生效率提供参考。本课题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沸腾换热过程的理论研究,从气泡形成机理上分析影响沸腾过程的因素;(2)搭建恒定浓度溶液真空再生沸腾特性测试实验台,对实验台主要部件及其选型进行介绍;(3)对压力4kPa10kPa,水溶液和浓度30%34%的LiCl溶液进行实验,给出实验方案和具体实验流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真空条件下压力和浓度改变对沸腾过程的影响。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包括沸腾温差、再生压力和溶液浓度。利用恒温加热水箱调节供水温度,实现对沸腾温差的调节;利用水环真空泵调节再生压力。以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为评价指标,反应沸腾过程的强弱。在恒定浓度下,改变热水供水温度和再生罐压力,研究再生压力对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在恒定压力下,改变热水供水温度和溶液浓度,研究溶液浓度对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压力和浓度的改变不影响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随沸腾温差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因为温差的增大使气泡产生量变大,溶液被扰动,换热效果加强。(2)在相同温差和浓度下,再生压力的改变会影响沸腾的换热效果,由于压力降低,生成气泡的最小半径增大,气泡产生量减少,所以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降低。(3)在相同温差和压力下,溶液浓度的改变同样影响沸腾过程的换热效果,浓度升高,溶液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汽化核心数减少,气泡的生长和浮升受阻,所以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4)降低再生罐压力,虽然可以降低溶液沸点,扩大溶液再生热源的选择范围,但同时表面传热系数会降低,因此,要提高负压条件下溶液再生效率,应选择合适的压力。(5)通过改变浓度和改变压力进行对比,发现浓度对沸腾过程的影响较大,改变溶液浓度,热流密度和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值更大。

张梦[6](2019)在《供热系统用液—汽引射器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绿色生态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气候多样,需要供热的区域面积大,供热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因此供热系统节能,成为供能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引射器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密封性能好、适宜高温工作的流体混合装置,用于供热系统中降低回水温度,在供热节能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液体引射汽体的引射器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介绍了引射器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引射器在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及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2)确定引射器的结构是研究引射器工作的基础,以流体动力学及守恒方程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推导出了液汽引射器的基本性能方程,并根据方程确定了引射器的结构尺寸。(3)在引射器结构确定的基础上,为了获得工作流体参数对引射器内部汽化及引射端状态的影响情况,通过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观察分析工作流体参数不同时引射器内部的汽化情况及引射流体入口处的状态变化,获取不同情况下的图像,并进行分析整合得出相关结果。(4)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搭建供热节能系统中的引射器实验台,通过改变不同实验参数,观察记录各组数据,最后整理数据,分析引射端真空度随工作流体压力、温度及流量的变化情况,并与数值分析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本文对液-汽引射器的研究,将为引射器在供热节能系统中的的实际运行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促进新型建筑供热系统的应用,为节能环保提供新的方法,为低碳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该论文有图51幅,表4个,参考文献84篇。

孙家升[7](2019)在《便携式排爆机器人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排爆机器人在军事及反恐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随着恐怖主义袭击的增多,反恐排爆成为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主流排爆机器人多为大型机器人,在很多场合下运输不方便,且很难在狭小空间环境下进行排爆工作。本文针对此问题,研究设计出一种便携式的排爆机器人。本文首先根据便携式排爆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任务,对其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制定出外形、质量及性能参数,并确定该机器人的机械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移动底盘、机械臂与控制系统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结构设计,通过三维软件SolidWorks进行整体样机的三维建模,包括移动底盘主体、摆臂结构与机械臂结构,并用ANSYS对其中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其次采用D-H方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分析,计算其正解与逆解,并用MATLAB进行工作空间仿真;通过牛顿-欧拉法进行动力学分析并用ADAMS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对机器人整体进行运动学、稳定性与动力学的分析,并对稳定性与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之后,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控制硬件选型与系统搭建、上位机软件与下位机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机器人前进、后退及转向等运动功能与机械手抓取功能。最后,对所设计的机器人样机进行实验测试,通过爬坡实验并对电机输出扭矩进行检测与分析,确认了机器人具有30度爬坡性能;进一步,完成了机器人的排爆模拟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机器人具有抓取1kg爆炸物的能力。上述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机器人达到了所要求的技术指标与功能。

赵一舟,王亚军,王涛,赵建华[8](2018)在《实验教学用数字化热裂倾向测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热裂倾向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成型性能,定量测定铸造合金的热裂抗力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采用测力传感器进行收缩力采集,选用合适的数字记录仪,对接口及信号进行匹配,研制数字化热裂倾向测试仪。对其进行实验验证,改进后的测试仪操作简单,数据记录可读性强,准确度高,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刘长路[9](2017)在《R32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R32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特性已成为国内制冷空调行业中R22的长期替代制冷剂之一。低温空气源热泵也因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北方供暖市场大受欢迎。但是,两者结合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低温环境下排气温度高、制热性能差。因此,研究R32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排气温度控制方式、改善系统低温制热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首先根据R32空气源热泵在低温下应用特点,提出采取中间喷气的方法降低高排气温度和提高制热特性,同时匹配排气温度综合控制措施;在理论对比分析中间喷气系统和常规系统对热泵机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一台实验样机;然后,实验研究不同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带中间喷气系统及常规系统R32机组各自的制冷和制热性能;最后,将研发的样机应用于替代燃煤锅炉供暖示范项目中并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所有制冷实验测试工况下,带中间喷气系统与常规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且中间喷气系统的制冷量和输入功率均明显增加,而排气温度明显下降,但制冷COP变化不大;两种运行模式下制冷量的差值、功耗的差值及排气温度的差值均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在制热实验测试工况运行时,与常规系统相比,中间喷气系统的制热量、输入功率和制热COP均明显提升,而排气温度显着下降;两种运行模式下,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功耗及制热能效比均减小,而压机排气温度升高,常规系统在环境温度降为-5℃时,排气温度已接近安全运行的最高限定值125℃,中间喷气系统在环境温度降为-15℃时,排气温度最高不超过115℃。现场测试研究表明:在整个供暖季期间,尽管室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但室内温度基本稳定,且在室外环境温度最低-17℃时,室内温度仍维持在20℃以上;一个供暖期间的折合运行费用21.7元/㎡,低于北京市平均供热收费24元/㎡;耗能折标煤7.16t,比燃煤锅炉供暖减少45%的燃煤,有明显的减排和节能效益。

彭欢,张怀亮,袁坚,邹伟,章国亮[10](2014)在《硬岩掘进机比例调速阀选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硬岩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破岩掘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比例调速阀性能的影响,建立基础振动下比例调速阀的选型准则。选择比例调速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比例调速阀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仿真分析基础振动参数对其流量波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10%的流量偏差值为评定标准,结合实例分析确定TBM比例调速阀的稳定工作区域并建立其选型流程。结果表明:基础振动会引起比例调速阀流量波动而导致其性能失效,新的选型流程满足TBM比例调速阀的工程实际要求。

二、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其选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其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太阳能-热泵的林果干燥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太阳能干燥与热泵干燥原理
        1.2.1 太阳能干燥原理
        1.2.2 热泵干燥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太阳能干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热泵干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设计
    2.1 热力计算
        2.1.1 干燥物料的物性参数与工艺要求
        2.1.2 干燥过程中所需要的空气量
        2.1.3 干燥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
    2.2 热泵干燥系统设计与选型
        2.2.1 冷凝器设计
        2.2.2 蒸发器设计
        2.2.3 电加热器选型
        2.2.4 风机选型
        2.2.5 节流元件选型
        2.2.6 气液分离器选型
        2.2.7 干燥过滤器选型
    2.3 太阳能供能系统设计
    2.4 干燥系统结构设计与搭建
    2.5 本章小结
3 热泵干燥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热泵机组理论模型
        3.1.1 制冷剂热力性能模型
        3.1.2 压缩机模型的建立
        3.1.3 蒸发器模型
        3.1.4 冷凝器模型
        3.1.5 膨胀阀模型
        3.1.6 热泵机组模型计算流程
    3.2 热泵机组经验模型的建立
        3.2.1 热泵机组模型的建立
        3.2.2 热泵机组模型的导入
    3.3 热泵干燥系统模型的建立
        3.3.1 热泵干燥系统物理模型
        3.3.2 仿真模型的简化条件
        3.3.3 系统中部件数学模型
        3.3.4 热泵干燥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3.4 热泵干燥系统模型验证
        3.4.1 验证目的与主要测试参数
        3.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4.3 验证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热泵干燥系统仿真与分析
    4.1 热泵仿真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4.1.1 仿真参数设置
        4.1.2 热泵干燥系统仿真模型的控制方法
    4.2 热泵干燥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2.1 干燥箱内温度变化
        4.2.2 干燥设定温度对系统耗电量的影响
        4.2.3 热泵制热量与能耗
        4.2.4 系统能效比
        4.2.5 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
    4.3 热泵干燥系统运行模式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的仿真与分析
    5.1 太阳能-热泵联合仿真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5.1.1 仿真参数设置
        5.1.2 气象参数的选取
    5.2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模型的建立
    5.3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综合热力性能与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间接制冷系统在冷库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3 载冷剂的研究现状
    1.4 相关蒸发器的研究现状
        1.4.1 板壳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1.4.2 水箱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库间接制冷系统的选型设计
    2.1 冷库间接制冷系统的原理概述
    2.2 冷库概况
    2.3 冷库制冷系统主要设备设计选型介绍
        2.3.1 压缩机
        2.3.2 蒸发式冷凝器
        2.3.3 节流阀
        2.3.4 蒸发器
        2.3.5 低温循环泵及冲霜水泵
        2.3.6 末端换热设备
        2.3.7 其他相关设备
    2.4 冷库制冷系统其他相关参数
    2.5 冷库工程计量清单
    2.6 冷库制冷系统实物图
    2.7 冷库制冷机组BIM图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
        3.1.1 数值模拟原理
        3.1.2 CFD软件
    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2.1 物理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3 数值求解过程
        3.3.1 网格划分
        3.3.2 定解条件
        3.3.3 参数设置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流动特性分析
        3.4.2 传热性能分析
        3.4.3 系统综合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实验研究及结构分析优化
    4.1 蒸发器测点的布置
    4.2 实验数据采集
    4.3 实验内容
        4.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3.2 实验过程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6 蒸发器结构优化设计
        4.6.1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一
        4.6.2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二
        4.6.3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三
        4.6.4 蒸发器结构优化方案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制冷系统蓄冷效益分析
    5.1 公司生产情况
    5.2 廊坊地区分时电价政策
    5.3 机组不同运行方案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 冷库负荷计算表
致谢

(3)轻简型电动风送式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风送式喷雾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存在问题和技术需要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轻简型电动风送式喷雾机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总体设计方案
    2.2 工作原理
    2.3 主要技术特征
3 喷雾机整机设计
    3.1 三维模型设计
    3.2 喷雾机总体尺寸的设计
    3.3 喷雾机机架与转臂设计
    3.4 喷雾机的三维模型
4 关键部件的选型与设计
    4.1 动力源系统的设计
        4.1.1 供电方式的选取
        4.1.2 电机型号的选取
        4.1.3 药泵的选取
    4.2 转动系统的设计
        4.2.1 喷雾机俯仰转动机构设计
        4.2.2 喷雾机水平转动机构设计
    4.3 整机控制系统设计
        4.3.1 电源模块
        4.3.2 控制器的选择
        4.3.3 XC系列编程环境XCPPRO
        4.3.4 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4.3.5 风机转速及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5 喷雾机性能试验
    5.1 喷头的选用与喷雾量试验
        5.1.1 喷头的选用
        5.1.2 喷头喷雾量的测定
    5.2 风速的测定
    5.3 整机性能试验
        5.3.1 测量仪器的介绍
        5.3.2 整机性能试验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所做工作
    6.2 课题特色与新颖之处
    6.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4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的降膜蒸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脱硫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3 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
    1.4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
        1.4.1 MVR和MVC多效蒸发工艺
        1.4.2 烟道喷雾蒸发和旁路烟道蒸发塔工艺
        1.4.3 膜渗透工艺
    1.5 降膜蒸发的研究现状
        1.5.1 降膜蒸发的实验研究
        1.5.2 降膜蒸发的理论研究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降膜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2.1 降膜蒸发的理论分析
        2.1.1 热力学分析
        2.1.2 物理过程分析
    2.2 降膜蒸发过程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2.2.1 模拟准备
        2.2.2 计算区域的选取及建模
        2.2.3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2.2.4 控制方程区域的离散化
    2.3 计算结果分析
        2.3.1 沿程温湿度的变化
        2.3.2 烟气雷诺数对蒸发效果的影响
        2.3.3 溶液雷诺数对蒸发效果的影响
        2.3.4 烟气温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
        2.3.5 烟气湿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
        2.3.6 溶液浓度对蒸发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降膜蒸发的实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3.1 实验台设计
        3.1.1 相似模化的准则数条件
        3.1.2 相似模化的流场模拟
    3.2 系统组成
        3.2.1 降膜蒸发结构
        3.2.2 烟气模拟系统
        3.2.3 模拟脱硫废水循环系统
    3.3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3.3.1 实验材料及器材
        3.3.2 系统测点布置
    3.4 降膜蒸发实验操作
第4章 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降膜蒸发的实验结果分析
    4.1 热平衡计算
    4.2 电导率与氯离子浓度关系
    4.3 烟气参数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3.1 烟气雷诺数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3.2 烟气温度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3.3 烟气湿度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4 溶液参数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4.1 溶液雷诺数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4.2 溶液温度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4.3 溶液浓度对降膜蒸发的影响
    4.5 溶液蒸发过程中盐离子迁移特性
    4.6 本章小结
        4.6.1 数据分析
        4.6.2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真空条件下盐溶液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提出和发展
    1.2 溶液再生器的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于再生器结构的研究
        1.2.2 再生方式的研究现状
        1.2.3 本课题的来源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溶液沸腾换热的理论研究
    2.1 池沸腾的三个阶段
        2.1.1 自然对流沸腾
        2.1.2 泡态沸腾
        2.1.3 膜态沸腾
    2.2 泡态沸腾的机理
        2.2.1 汽化核心
        2.2.2 气泡的生长特性
        2.2.3 最小成核半径
        2.2.4 气泡脱离直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台和实验方案介绍
    3.1 实验台介绍
        3.1.1 实验原理介绍
        3.1.2 实验台主要部件
    3.2 实验方案介绍
        3.2.1 LiCl溶液的配制
        3.2.2 实验工况
        3.2.3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
        3.2.4 实验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据处理方法
    4.2 数据分析
        4.2.1 压力对沸点的影响
        4.2.2 压力对沸腾热流密度的影响
        4.2.3 压力对沸腾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
        4.2.4 真空条件下浓度对热流密度的影响
        4.2.5 真空条件下浓度对沸腾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供热系统用液—汽引射器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供热系统的形式
    1.2 引射器
    1.3 引射器研究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引射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2.1 引射器的工作原理
    2.2 引射器的基本参数与相似律
    2.3 引射器的基本性能方程
    2.4 引射器的结构尺寸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引射器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3.1 CFD数值计算模型
    3.2 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与主要步骤
    3.3 引射器的Fluent模拟
    3.4 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引射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研究的系统及方法
    4.2 引射器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便携式排爆机器人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排爆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待解决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待解决问题
    1.4 本章小结
2 便携式排爆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设计要求及构型方案
        2.1.1 外形参数确定
        2.1.2 质量参数确定
        2.1.3 性能参数确定
        2.1.4 机器人系统构成
    2.2 移动底盘方案设计
        2.2.1 布局方案设计
        2.2.2 结构方案设计
    2.3 机械臂方案设计
        2.3.1 机械臂方案设计
        2.3.2 参数指标制定
    2.4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4.1 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2.4.2 控制系统模块划分
    2.5 本章小结
3 排爆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
    3.1 移动底盘结构设计与分析
        3.1.1 元器件选型
        3.1.2 移动底盘结构设计
    3.2 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分析
        3.2.1 机械臂结构设计
        3.2.2 各关节结构设计
        3.2.3 机械臂装配体
    3.3 基于ANSYS的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
        3.3.1 ANSYS有限元分析介绍
        3.3.2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排爆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4.1 机械臂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4.1.1 连杆变换与运动学方程
        4.1.2 运动学正解
        4.1.3 运动学逆解
        4.1.4 机械臂工作空间分析
    4.2 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分析
        4.2.1 牛顿-欧拉方程
        4.2.2 牛顿-欧拉递推公式及算法
        4.2.3 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2.4 机械臂动力学仿真
    4.3 排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4.3.1 排爆机器人三种运动分析
        4.3.2 稳定性分析与仿真
    4.4 排爆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4.4.1 机器人拉格朗日方程
        4.4.2 机器人坐标变换矩阵与雅克比矩阵
        4.4.3 机器人动力学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排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5.1 总体布局方案
        5.1.1 硬件设计方案
        5.1.2 软件设计方案
    5.2 硬件搭建
        5.2.1 设备接口与供电线路分析设计
        5.2.2 控制系统器件选型
        5.2.3 控制系统硬件搭建
    5.3 软件架构与通信协议设计
        5.3.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5.3.2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
        5.3.3 伺服驱动器RS232 通信协议
    5.4 下位机软件设计
        5.4.1 下位机软件工作流程
        5.4.2 基于定时器中断节拍的多模块启停控制
        5.4.3 消息处理与响应模块
        5.4.4 各运动模块控制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上位机工作流程
        5.5.2 事件响应层程序设计
        5.5.3 消息处理层程序设计
        5.5.4 网络通信层程序设计与远程监控系统搭建
    5.6 本章小结
6 排爆机器人样机实验
    6.1 排爆机器人整体结构与参数
    6.2 排爆机器人爬坡实验
    6.3 排爆机器人排爆模拟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实验教学用数字化热裂倾向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测试系统设计
3 实验验证
4 结语

(9)R32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温空气源系统研究现状
        1.2.2 环保制冷剂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R32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设计
    2.1 中间喷气压缩的系统原理及特性分析
        2.1.1 中间喷气压缩的热泵系统基本原理
        2.1.2 喷气压缩对热泵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
        2.1.3 运行模式及流程
    2.2 R32样机设计计算及选型
        2.2.1 R32热泵系统设计参数选取
        2.2.2 主要部件的设计计算及选型
        2.2.3 R32热泵系统中间喷气控制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3.1 测试系统
        3.1.1 空气处理系统、蒸汽系统
        3.1.2 水循环系统
        3.1.3 控制测量系统
    3.2 实验样机
    3.3 样机控制方案设计
    3.4 实验方案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工况
        3.4.3 实验步骤
        3.4.4 实验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制冷工况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制冷工况下的对比实验数据
        4.1.2 环境温度对吸排气压力的影响
        4.1.3 环境温度对吸排气温度的影响
        4.1.4 喷气系统开启与关闭时制冷性能的对比
    4.2 制热工况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关闭喷气系统的机组制热性能
        4.2.2 带喷气系统的机组制热性能
        4.2.3 喷气系统关闭与开启时制热性能的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际应用研究
    5.1 项目概述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经济性和减排效益性分析
        5.4.1 运行费用分析
        5.4.2 节能减排效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其选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太阳能-热泵的林果干燥系统节能运行模式研究[D]. 王宇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2)
  • [2]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D]. 刘哲.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3]轻简型电动风送式喷雾机的设计与试验[D]. 韩清春.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脱硫废水在低温烟气条件下的降膜蒸发特性研究[D]. 王韦达. 山东大学, 2019(09)
  • [5]真空条件下盐溶液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D]. 常亚飞.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6]供热系统用液—汽引射器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 张梦.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7]便携式排爆机器人设计与分析[D]. 孙家升.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实验教学用数字化热裂倾向测试仪的研制[J]. 赵一舟,王亚军,王涛,赵建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2)
  • [9]R32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应用研究[D]. 刘长路. 清华大学, 2017(02)
  • [10]硬岩掘进机比例调速阀选型方法[J]. 彭欢,张怀亮,袁坚,邹伟,章国亮. 机械工程学报, 2014(21)

标签:;  ;  ;  ;  ;  

无纸记录仪的原理及选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